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十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联考试卷一、选择题1.(2017八上·嘉兴期中)北纬30度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古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中国三星堆等。此现象产生的最合理的原因应该是( )A.地理环境的影响 B.文化传统相同所致C.文化交流的结果 D.生活方式相同所致2.(2017八上·嘉兴期中)按时间顺序排列默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正确的是(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麦地那 ④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④①3.(2017八上·嘉兴期中)《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4.(2017八上·嘉兴期中)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A.古希腊 B.古埃及 C.古罗马 D.古印度5.(2017八上·嘉兴期中)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围绕如何治理国家,不同学派有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A.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 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法家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D.兼爱非攻,互爱互助——儒家6.(2017八上·嘉兴期中)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①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是有国王统治的 ②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决策机构③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④所有雅典人包括妇女都享有民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2017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商鞅追求的政治理想③罗马法的实施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8.(2017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②12世纪的伦敦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③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④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生消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17八上·嘉兴期中)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把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是( )A.罗马人 B.印度人 C.中国人 D.阿拉伯人10.(2017八上·嘉兴期中)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A.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B.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二、非选择题11.(2017八上·嘉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中这样写道:奴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具和财产,奴隶不属于人的范畴。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无罪。奴隶不承认奴隶主是自己的主人,割除双耳。欠债到期不还的人,责令其妻子和儿子两人到债主家里充当奴隶三年。(1)图1,图2,图3分别是古代哪三种文字,分别属于什么古代文明?(2)图4反映了古代印度什么制度?世界三大宗教中哪一宗教发源于印度。(3)材料二中的这些规定出自哪部法典?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情况?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4)以上四大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有何共同特点?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任选一例印证这一观点。12.(2017八上·嘉兴期中)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2)材料二中商君采纳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为何会被采纳?(3)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13.(2017八上·嘉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材料二:法兰克宫相丕平把他夺取的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的地区,送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丕平加冕,为他的权力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材料三:关于中世纪的欧洲有这样的描述:“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哪一制度?该制度以什么为纽带?(2)材料二中,由“丕平献土”可以看出教皇获得土地的方式是什么?除此之外,教皇还通过什么方式占有大量土地?从中可以看出教会与国王存在怎样的关系?(3)材料三中所说的“纱幕”是指什么?“人类意识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产生原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纬30度附近的古老文化有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从自然条件看,北纬30度这条温度带是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应该说是最适于人生存的地带,它的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相对比较茂盛,温度也比较适合人的生存,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人可以靠自然的供给,就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早期人类可以比较容易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文明和社会就容易在这个地带发展起来。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明产生原因的理解。2.【答案】B【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穆罕默德相关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大体统一阿拉伯半岛,632年;②创立伊斯兰教,早于610年;③出走麦地那,622年;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610年。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穆罕默德相关历史事件的识记。3.【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据“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分封制下,诸侯有向周王述职的义务,不述职将受到惩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4.【答案】A【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有关知识。题干材料给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这两个重要信息可知材料中的“那里”指的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此外,材料中给出一个中国史内容“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辅助,孔子、老子诞生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5.【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围绕如何治理国家,不同学派有各自的看法,儒家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法家主张进行改革,依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互助互爱;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6.【答案】C【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识记。7.【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国寡民社会状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①符合题意。商鞅追求的政治理想是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②不符合题意。罗马不是小国寡民,正是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③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所以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国寡民社会状态的理解。8.【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数城市是在封建领地上兴起的,常常受到封建领主的控制和盘剥。后来,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所以①表述正确。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内亚、佛罗伦萨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城市。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是意大利的威尼斯而不是英国的轮渡,所以②表述错误。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所以③表述正确。西欧庄园经济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所以④的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识记。9.【答案】D【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是阿拉伯数字,其发明者是古印度人,经过阿拉伯人传播在西方,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数字传播的识记。10.【答案】A【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社会根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当时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挽救统治危机。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因为孝德天皇的年号叫大化,因此这次改革叫大化改新。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社会根源的识记。11.【答案】(1)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甲骨文;古代西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中国文明。(2)种姓制度;佛教。(3)《汉谟拉比法典》;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奴隶主贵族享有特权;社会分化,阶级分化,等级制度森严;刑罚残忍。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服务。(4)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为楔形文字,属于古代西亚文明;图2为象形文字,属于古埃及文明;图3为甲骨文,属于古中国文明。(2)本题考查的是种姓制度和佛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吠陀时代,古印度逐渐形成了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佛教发源于印度。(3)本题考查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这些规定出自《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奴隶主贵族享有特权;社会分化,阶级分化,等级制度森严;刑罚残忍。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服务。(4)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大河曾经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的有: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古代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长江和黄河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亚非地区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大河流域。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的识记。12.【答案】(1)商鞅变法;奖励农耕,奖励军功。(2)法家。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故被采纳。(3)倾邻国而雄诸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4)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为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开始变法。“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指商鞅变法的“奖励农耕,奖励军功”举措。(2)本题考查的是法家思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可知,商君采纳了诸子百家中的法家思想。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故被采纳。(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为“倾邻国而雄诸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4)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和法家思想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答案】(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土地。(2)接受国王的赐赠,巧取豪夺;关系:教会与国王相互勾结,相互利用,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3)基督教。基督教思想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会把文化笼罩在神学的控制之下,或基督教会垄断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教育,或神权在精神或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2)本题考查的是丕平献土和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地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丕平是查理曼大帝的父亲,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原为宫相,751年在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为了报答教皇,丕平将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赠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从此,罗马教皇国的基础得以奠定。丕平将夺取的土地献给了罗马的教皇,可以看出教皇获得土地的方式是封建主的捐赠。除此之外,教皇还可以通过各种巧取豪夺的方式获得土地。丕平献土的目的是为了让罗马教皇为其加冕,使其权力充满神权和宗教主义的色彩,便于其的统治。因此这可以反映出教会和国王相互勾结,教会需要国王的土地,国王需要利用教会的神权,这是互相利用的一个过程, 带着神权和封建统治的双重色彩,但也反映了教会的权力很大,凌驾于国王之上。(3)本题考查的是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地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谁反对基督教神学,谁就要受到教会的打击和迫害;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基督教的影响渗透城乡各个角落;在政治上,教皇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在经济上,直接占有大量的土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欧封建社会和基督教文明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浙江省嘉兴市十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联考试卷一、选择题1.(2017八上·嘉兴期中)北纬30度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古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中国三星堆等。此现象产生的最合理的原因应该是( )A.地理环境的影响 B.文化传统相同所致C.文化交流的结果 D.生活方式相同所致【答案】A【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产生原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纬30度附近的古老文化有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从自然条件看,北纬30度这条温度带是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应该说是最适于人生存的地带,它的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相对比较茂盛,温度也比较适合人的生存,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人可以靠自然的供给,就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早期人类可以比较容易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文明和社会就容易在这个地带发展起来。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明产生原因的理解。2.(2017八上·嘉兴期中)按时间顺序排列默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正确的是(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麦地那 ④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④①【答案】B【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穆罕默德相关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大体统一阿拉伯半岛,632年;②创立伊斯兰教,早于610年;③出走麦地那,622年;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610年。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穆罕默德相关历史事件的识记。3.(2017八上·嘉兴期中)《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据“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分封制下,诸侯有向周王述职的义务,不述职将受到惩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4.(2017八上·嘉兴期中)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A.古希腊 B.古埃及 C.古罗马 D.古印度【答案】A【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有关知识。题干材料给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这两个重要信息可知材料中的“那里”指的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此外,材料中给出一个中国史内容“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辅助,孔子、老子诞生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5.(2017八上·嘉兴期中)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围绕如何治理国家,不同学派有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A.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 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法家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D.兼爱非攻,互爱互助——儒家【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围绕如何治理国家,不同学派有各自的看法,儒家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法家主张进行改革,依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互助互爱;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6.(2017八上·嘉兴期中)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①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是有国王统治的 ②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决策机构③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④所有雅典人包括妇女都享有民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识记。7.(2017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商鞅追求的政治理想③罗马法的实施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国寡民社会状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①符合题意。商鞅追求的政治理想是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②不符合题意。罗马不是小国寡民,正是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③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所以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国寡民社会状态的理解。8.(2017八上·嘉兴期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②12世纪的伦敦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③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④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生消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数城市是在封建领地上兴起的,常常受到封建领主的控制和盘剥。后来,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所以①表述正确。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内亚、佛罗伦萨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城市。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是意大利的威尼斯而不是英国的轮渡,所以②表述错误。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所以③表述正确。西欧庄园经济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所以④的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识记。9.(2017八上·嘉兴期中)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把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是( )A.罗马人 B.印度人 C.中国人 D.阿拉伯人【答案】D【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是阿拉伯数字,其发明者是古印度人,经过阿拉伯人传播在西方,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数字传播的识记。10.(2017八上·嘉兴期中)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A.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B.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答案】A【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社会根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当时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挽救统治危机。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因为孝德天皇的年号叫大化,因此这次改革叫大化改新。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社会根源的识记。二、非选择题11.(2017八上·嘉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中这样写道:奴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具和财产,奴隶不属于人的范畴。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无罪。奴隶不承认奴隶主是自己的主人,割除双耳。欠债到期不还的人,责令其妻子和儿子两人到债主家里充当奴隶三年。(1)图1,图2,图3分别是古代哪三种文字,分别属于什么古代文明?(2)图4反映了古代印度什么制度?世界三大宗教中哪一宗教发源于印度。(3)材料二中的这些规定出自哪部法典?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情况?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4)以上四大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有何共同特点?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任选一例印证这一观点。【答案】(1)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甲骨文;古代西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中国文明。(2)种姓制度;佛教。(3)《汉谟拉比法典》;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奴隶主贵族享有特权;社会分化,阶级分化,等级制度森严;刑罚残忍。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服务。(4)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为楔形文字,属于古代西亚文明;图2为象形文字,属于古埃及文明;图3为甲骨文,属于古中国文明。(2)本题考查的是种姓制度和佛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吠陀时代,古印度逐渐形成了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佛教发源于印度。(3)本题考查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这些规定出自《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奴隶主贵族享有特权;社会分化,阶级分化,等级制度森严;刑罚残忍。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服务。(4)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大河曾经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的有: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古代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长江和黄河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亚非地区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大河流域。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的识记。12.(2017八上·嘉兴期中)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2)材料二中商君采纳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为何会被采纳?(3)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商鞅变法;奖励农耕,奖励军功。(2)法家。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故被采纳。(3)倾邻国而雄诸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4)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为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开始变法。“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指商鞅变法的“奖励农耕,奖励军功”举措。(2)本题考查的是法家思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可知,商君采纳了诸子百家中的法家思想。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故被采纳。(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为“倾邻国而雄诸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4)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和法家思想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2017八上·嘉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材料二:法兰克宫相丕平把他夺取的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的地区,送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丕平加冕,为他的权力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材料三:关于中世纪的欧洲有这样的描述:“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哪一制度?该制度以什么为纽带?(2)材料二中,由“丕平献土”可以看出教皇获得土地的方式是什么?除此之外,教皇还通过什么方式占有大量土地?从中可以看出教会与国王存在怎样的关系?(3)材料三中所说的“纱幕”是指什么?“人类意识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土地。(2)接受国王的赐赠,巧取豪夺;关系:教会与国王相互勾结,相互利用,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3)基督教。基督教思想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会把文化笼罩在神学的控制之下,或基督教会垄断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教育,或神权在精神或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2)本题考查的是丕平献土和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地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丕平是查理曼大帝的父亲,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原为宫相,751年在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为了报答教皇,丕平将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赠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从此,罗马教皇国的基础得以奠定。丕平将夺取的土地献给了罗马的教皇,可以看出教皇获得土地的方式是封建主的捐赠。除此之外,教皇还可以通过各种巧取豪夺的方式获得土地。丕平献土的目的是为了让罗马教皇为其加冕,使其权力充满神权和宗教主义的色彩,便于其的统治。因此这可以反映出教会和国王相互勾结,教会需要国王的土地,国王需要利用教会的神权,这是互相利用的一个过程, 带着神权和封建统治的双重色彩,但也反映了教会的权力很大,凌驾于国王之上。(3)本题考查的是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地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谁反对基督教神学,谁就要受到教会的打击和迫害;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基督教的影响渗透城乡各个角落;在政治上,教皇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在经济上,直接占有大量的土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欧封建社会和基督教文明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十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联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十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联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