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暨阳初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2017八上·绍兴期中)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 )A.古代罗马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代中国【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公元前776年起,古希腊人开始在奥林匹亚举行竞技赛会,后来发展为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2.(2017八上·绍兴期中)下表是拉丁语和现代的意大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中“面包”一词的比较,它能说明( )拉丁语 意大利语 法语 西班牙语面包 panis pane pain panA.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B.现代很多语种与罗马拉丁语有着渊源关系C.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是古罗马的后裔D.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是古罗马的统治区【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很多语种与罗马拉丁语有着渊源关系。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文明的识记。3.(2017八上·绍兴期中)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城邦,这些城邦的共同特点是( )A.崇尚武力 B.小国寡民 C.追求民主 D.讲究礼仪【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由于山峦和海洋的层层阻隔,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这些城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小国寡民,这种特征也是雅典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原因【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4.(2017八上·绍兴期中)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2000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了(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5.(2017八上·绍兴期中)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仍受到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 )A.孙膑 B.孔子 C.韩非子 D.孙武【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这是孙武的代表作。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武思想的识记。6.(2017八上·绍兴期中)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首先询问的不是马厩的财产损失,而是仆人是否受伤。此事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的( )A.有教无类的主张 B.为政以德的理念C.“仁”的思想 D.克己复礼的理念【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思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这一事件突出了孔子对人的关注,体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识记。7.(2017八上·绍兴期中)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以下对穿衣态度与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对应比较一致的是( )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何种身份地位,决定了你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穿衣应根据四季气候”可知,体现的是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故甲是道家思想;根据题干信息“穿衣应根据身份而定”可知,体现的是儒家孔子的思想。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故乙是儒家思想。据题干信息“讲究衣服的穿着是种浪费”可知,体现的是墨子“主张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故丙是墨家思想。由题干“由上面规定,大家穿一样的校服”可知,体现的是法家“提倡统一规定,依法行事”的思想,故丁是法家。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8.(2017八上·绍兴期中)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局部。(1)图中北魏政权的建立者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2)如果要为下图所示时代概括一个特征,最为恰当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答案】(1)B(2)C【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北魏政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北魏政权的建立者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故选B。(2)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北魏创建民族的识记。9.(2017八上·绍兴期中)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目前已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的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答案】B【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到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这也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的开始。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史实的识记。10.(2017八上·绍兴期中)汉代东西方陆上的商路开辟后,葡萄、胡椒、古罗马的魔术表演等经此传入中国,中国的陶瓷、铁器等商品传入西方。这表明该路在当时( )A.促进了西方工业文明成果在中国的传播B.沟通了亚非欧三大洲C.实现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答案】D【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中国与西方国家间开展货物交换和文化交流,所以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识记。11.(2017八上·绍兴期中)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A.对外交往 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 D.虚心纳谏【答案】B【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唐太宗对各民族都十分仁爱,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识记。12.(2017八上·绍兴期中)史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史书中“上从其计”的目的是( )A.吸取秦王的教训 B.推行儒学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 D.削弱诸侯国力量【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推恩令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这些侯国不再属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管理汉武帝通过这种措施,削弱了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推恩令的识记。13.(2017八上·绍兴期中)战争的胜负不一定取决于兵力的多寡,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长平之战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大战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淝水之战: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故选B。长平之战:公元260年,秦、赵于长平交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重大战役的识记。14.(2017八上·绍兴期中)(1)下图是《汉代讲学图》,他们讲学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法家学说 B.儒家学说 C.兵家学说 D.道家学说(2) 造成这种情况普遍产生的重要原因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 )A.刘彻,董仲舒 B.汉武帝,李斯C.刘备,诸葛亮 D.刘邦,萧何【答案】B(1)B(2)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和宾客很活跃,聚集许多诸王门下,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故选B。(2) 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 汉代出现儒家思想盛行的原因是汉武帝刘彻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BCD。故选A。【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识记。(2)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理解。15.(2017八上·绍兴期中)造成这种情况普遍产生的重要原因与下列人物有关的( )A.刘彻,董仲舒 B.汉武帝,李斯C.刘备,诸葛亮 D.刘邦,萧何【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举措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举措的识记。16.(2017八上·绍兴期中)下列四个场景中,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B.商朝时在龟甲上写下占卜吉凶的结果C.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D.大化改新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君主制中央集权国家【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昌盛的秦汉文化;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出现了用于书写的纸,秦朝时不可能使用,所以A表述错误;阿拉伯数字从0到9其实是古印度人发明,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被广泛使用,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所以C表述错误;大化改新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所以D表述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17.(2017八上·绍兴期中)下列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道教②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一带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渴望拯救自己脱离苦海③公元1世纪,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穆德于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所以①表述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18.(2017八上·绍兴期中)绍兴是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由2500年的历史。绍兴建立于(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唐朝【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越国古都”、“公元前490年”可知,绍兴始建于春秋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史实的识记。19.(2017八上·绍兴期中)下列朝代中,实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 ②东汉 ③西晋 ④隋朝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隋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统一与分裂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之前是西汉,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朝代,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统一与分裂史实的识记。20.(2017八上·绍兴期中)有学者认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到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200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的,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除诸侯国的势力。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许多大将的兵权。后来,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康熙帝继位以后,平定三藩判乱,巩固了中央集权。所以“国家政体”是指中央集权制。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集权制度的识记。21.(2017八上·绍兴期中)关于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B.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操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D.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历史上被称为“贞观之治”,他不是唐朝的第一位君主。【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隋的兴亡;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所以B表述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重大史实的识记。22.(2017八上·绍兴期中)恩格斯曾指出:“比较野蛮的征服者……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印证他这一论断的是( )A.商鞅变法 B.秦统一六国C.文成公主入藏 D.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D【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比较野蛮的征服者……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能够体现这个诊断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用汉语。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识记。23.(2017八上·绍兴期中)苏州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文化古城,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大运河苏州段水道属于( )A.通济渠 B.江南河 C.永济渠 D.邗沟【答案】B【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阳)、邗沟(从山阳到江都)和江南河(从江都对面的京口到余杭)四段,这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苏州在江南河一段。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识记。24.(2017八上·绍兴期中)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 )A.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答案】D【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识记。二、非选择题25.(2017八上·绍兴期中)政治参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雅典是通过哪些具体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2)指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答案】(1)雅典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公职薪给制,建立陪审团制度。(2)伯里克利时期。【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公职薪给制、建立陪审团制度来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2)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识记,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26.(2017八上·绍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三:(1)运用史实解释材料一“秦王扫六合”?(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唐太宗对这一制度做出了怎样的贡献?简析该制度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结合材料三概况指出他的主要贡献?【答案】(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打败六国统一全国。(2)科举制度。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与选拔,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3)玄奘。玄奘历经艰难去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学经典回到长安,翻译了许多佛经,促进了佛教的传播。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打败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专制大帝国——秦王朝。(2)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有关知识。据材料“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科举制。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与选拔,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3)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行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指玄奘西行取经。玄奘历经艰难去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学经典回到长安,翻译了许多佛经,促进了佛教的传播。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天下、科举制、玄奘西行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7.(2017八上·绍兴期中)指出图一图二所示的是我国哪两个朝代的中央政治体制?并说出图二中央政治体制的名称以及它的作用?图一 图二【答案】秦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和唐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我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图二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中央政治体制,即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和唐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识记。28.(2017八上·绍兴期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阅读下图,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的魔术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出现在西方,而西方商人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传入中国。(1)读图,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出发点,最远到达哪里?(2)运用史实说明早在我国汉代就已经有了对外交往的事件?(3)根据材料二,说明丝绸之路所产生的作用。【答案】(1)长安,欧洲大秦(古罗马)(2)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大秦,欧洲与西亚的商品也沿着这条道路抵达中国。开辟了丝稠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3)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出发点长安,最远到达欧洲大秦(古罗马)。(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汉代对外交往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大秦,欧洲与西亚的商品也沿着这条道路抵达中国。开辟了丝稠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3)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9.(2017八上·绍兴期中)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这学期的学习,结合书本知识,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答案】功:①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朝廷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采用郡县制。这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对之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②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③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④大修驰道,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使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过:①“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②巩固边防,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兵役,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功与过的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功有: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朝廷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采用郡县制,这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对之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大修驰道,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使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秦始皇的过:“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巩固边防,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兵役,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功与过的识记。1 / 1浙江省绍兴市暨阳初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2017八上·绍兴期中)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 )A.古代罗马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代中国2.(2017八上·绍兴期中)下表是拉丁语和现代的意大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中“面包”一词的比较,它能说明( )拉丁语 意大利语 法语 西班牙语面包 panis pane pain panA.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B.现代很多语种与罗马拉丁语有着渊源关系C.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是古罗马的后裔D.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是古罗马的统治区3.(2017八上·绍兴期中)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城邦,这些城邦的共同特点是( )A.崇尚武力 B.小国寡民 C.追求民主 D.讲究礼仪4.(2017八上·绍兴期中)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2000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了(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5.(2017八上·绍兴期中)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仍受到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 )A.孙膑 B.孔子 C.韩非子 D.孙武6.(2017八上·绍兴期中)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首先询问的不是马厩的财产损失,而是仆人是否受伤。此事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的( )A.有教无类的主张 B.为政以德的理念C.“仁”的思想 D.克己复礼的理念7.(2017八上·绍兴期中)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以下对穿衣态度与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对应比较一致的是( )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何种身份地位,决定了你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8.(2017八上·绍兴期中)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局部。(1)图中北魏政权的建立者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2)如果要为下图所示时代概括一个特征,最为恰当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9.(2017八上·绍兴期中)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目前已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的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10.(2017八上·绍兴期中)汉代东西方陆上的商路开辟后,葡萄、胡椒、古罗马的魔术表演等经此传入中国,中国的陶瓷、铁器等商品传入西方。这表明该路在当时( )A.促进了西方工业文明成果在中国的传播B.沟通了亚非欧三大洲C.实现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11.(2017八上·绍兴期中)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A.对外交往 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 D.虚心纳谏12.(2017八上·绍兴期中)史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史书中“上从其计”的目的是( )A.吸取秦王的教训 B.推行儒学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 D.削弱诸侯国力量13.(2017八上·绍兴期中)战争的胜负不一定取决于兵力的多寡,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长平之战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17八上·绍兴期中)(1)下图是《汉代讲学图》,他们讲学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法家学说 B.儒家学说 C.兵家学说 D.道家学说(2) 造成这种情况普遍产生的重要原因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 )A.刘彻,董仲舒 B.汉武帝,李斯C.刘备,诸葛亮 D.刘邦,萧何15.(2017八上·绍兴期中)造成这种情况普遍产生的重要原因与下列人物有关的( )A.刘彻,董仲舒 B.汉武帝,李斯C.刘备,诸葛亮 D.刘邦,萧何16.(2017八上·绍兴期中)下列四个场景中,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B.商朝时在龟甲上写下占卜吉凶的结果C.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D.大化改新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君主制中央集权国家17.(2017八上·绍兴期中)下列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道教②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一带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渴望拯救自己脱离苦海③公元1世纪,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穆德于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8.(2017八上·绍兴期中)绍兴是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由2500年的历史。绍兴建立于(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唐朝19.(2017八上·绍兴期中)下列朝代中,实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 ②东汉 ③西晋 ④隋朝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17八上·绍兴期中)有学者认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到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200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的,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21.(2017八上·绍兴期中)关于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B.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操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D.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历史上被称为“贞观之治”,他不是唐朝的第一位君主。22.(2017八上·绍兴期中)恩格斯曾指出:“比较野蛮的征服者……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印证他这一论断的是( )A.商鞅变法 B.秦统一六国C.文成公主入藏 D.北魏孝文帝改革23.(2017八上·绍兴期中)苏州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文化古城,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大运河苏州段水道属于( )A.通济渠 B.江南河 C.永济渠 D.邗沟24.(2017八上·绍兴期中)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 )A.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二、非选择题25.(2017八上·绍兴期中)政治参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雅典是通过哪些具体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2)指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26.(2017八上·绍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三:(1)运用史实解释材料一“秦王扫六合”?(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唐太宗对这一制度做出了怎样的贡献?简析该制度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结合材料三概况指出他的主要贡献?27.(2017八上·绍兴期中)指出图一图二所示的是我国哪两个朝代的中央政治体制?并说出图二中央政治体制的名称以及它的作用?图一 图二28.(2017八上·绍兴期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阅读下图,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的魔术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出现在西方,而西方商人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传入中国。(1)读图,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出发点,最远到达哪里?(2)运用史实说明早在我国汉代就已经有了对外交往的事件?(3)根据材料二,说明丝绸之路所产生的作用。29.(2017八上·绍兴期中)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这学期的学习,结合书本知识,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公元前776年起,古希腊人开始在奥林匹亚举行竞技赛会,后来发展为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2.【答案】B【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很多语种与罗马拉丁语有着渊源关系。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文明的识记。3.【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由于山峦和海洋的层层阻隔,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这些城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小国寡民,这种特征也是雅典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原因【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4.【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5.【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这是孙武的代表作。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武思想的识记。6.【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思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这一事件突出了孔子对人的关注,体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识记。7.【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穿衣应根据四季气候”可知,体现的是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故甲是道家思想;根据题干信息“穿衣应根据身份而定”可知,体现的是儒家孔子的思想。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故乙是儒家思想。据题干信息“讲究衣服的穿着是种浪费”可知,体现的是墨子“主张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故丙是墨家思想。由题干“由上面规定,大家穿一样的校服”可知,体现的是法家“提倡统一规定,依法行事”的思想,故丁是法家。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8.【答案】(1)B(2)C【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北魏政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北魏政权的建立者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故选B。(2)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北魏创建民族的识记。9.【答案】B【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到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这也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的开始。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史实的识记。10.【答案】D【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中国与西方国家间开展货物交换和文化交流,所以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识记。11.【答案】B【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唐太宗对各民族都十分仁爱,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识记。12.【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推恩令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这些侯国不再属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管理汉武帝通过这种措施,削弱了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推恩令的识记。13.【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大战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淝水之战: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故选B。长平之战:公元260年,秦、赵于长平交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重大战役的识记。14.【答案】B(1)B(2)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和宾客很活跃,聚集许多诸王门下,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故选B。(2) 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 汉代出现儒家思想盛行的原因是汉武帝刘彻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BCD。故选A。【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识记。(2)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理解。15.【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举措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举措的识记。16.【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昌盛的秦汉文化;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出现了用于书写的纸,秦朝时不可能使用,所以A表述错误;阿拉伯数字从0到9其实是古印度人发明,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被广泛使用,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所以C表述错误;大化改新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所以D表述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17.【答案】D【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所以①表述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18.【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越国古都”、“公元前490年”可知,绍兴始建于春秋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史实的识记。19.【答案】C【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隋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统一与分裂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之前是西汉,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朝代,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统一与分裂史实的识记。20.【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削除诸侯国的势力。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许多大将的兵权。后来,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康熙帝继位以后,平定三藩判乱,巩固了中央集权。所以“国家政体”是指中央集权制。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集权制度的识记。21.【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隋的兴亡;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所以B表述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重大史实的识记。22.【答案】D【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比较野蛮的征服者……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能够体现这个诊断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用汉语。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识记。23.【答案】B【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阳)、邗沟(从山阳到江都)和江南河(从江都对面的京口到余杭)四段,这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苏州在江南河一段。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识记。24.【答案】D【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识记。25.【答案】(1)雅典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公职薪给制,建立陪审团制度。(2)伯里克利时期。【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公职薪给制、建立陪审团制度来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2)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识记,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26.【答案】(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打败六国统一全国。(2)科举制度。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与选拔,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3)玄奘。玄奘历经艰难去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学经典回到长安,翻译了许多佛经,促进了佛教的传播。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打败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专制大帝国——秦王朝。(2)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有关知识。据材料“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科举制。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与选拔,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3)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行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指玄奘西行取经。玄奘历经艰难去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学经典回到长安,翻译了许多佛经,促进了佛教的传播。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天下、科举制、玄奘西行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7.【答案】秦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和唐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我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图二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中央政治体制,即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和唐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识记。28.【答案】(1)长安,欧洲大秦(古罗马)(2)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大秦,欧洲与西亚的商品也沿着这条道路抵达中国。开辟了丝稠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3)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出发点长安,最远到达欧洲大秦(古罗马)。(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汉代对外交往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大秦,欧洲与西亚的商品也沿着这条道路抵达中国。开辟了丝稠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3)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9.【答案】功:①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朝廷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采用郡县制。这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对之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②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③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④大修驰道,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使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过:①“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②巩固边防,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兵役,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功与过的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功有: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朝廷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采用郡县制,这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对之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大修驰道,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使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秦始皇的过:“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巩固边防,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兵役,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功与过的识记。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暨阳初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暨阳初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