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独立作业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独立作业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独立作业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八上·柯桥期中)小红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四幅图片,其中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成就是下面图片中的(  )
A. 金字塔
B. 阿拉伯数
C. 汉谟拉比法典
D. 甲骨文
【答案】C
【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象征,位于尼罗河流域;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位于印度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出自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甲骨文出自我国商朝,位于黄河流域。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文明的识记。
2.(2017八上·柯桥期中)下图所示为古代印度一文明成果的传播路线,该文明成果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梵文 D.佛教
【答案】D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发源于印度,有两条路线。向北的路线是印度——中亚——中国——朝鲜、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向南的路线是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又称为南传佛教。故选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佛教传播路线的识记。
3.(2017八上·柯桥期中)《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这样就废除了旧贵族世袭爵禄的特权,自然引起宗室贵戚的怨恨。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识记。
4.(2017八上·柯桥期中)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当时正值(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有关知识。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吴越争霸的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留下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励志成语。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
5.(2017八上·柯桥期中)世界古代历史上,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埃及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印第安人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阿拉伯人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用的识记。
6.(2017八上·柯桥期中)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语文老师的管理风格体现了儒家思想真谛;兵家的鼻祖孙武在他著的《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著名的军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所以数学钱老师符合兵家风范而不是道家风范;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的核心主张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所以科学孙老师的管理风格是典型的道家做法而不是墨家做法;法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正如社会李老师的管理风格。所以①④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
7.(2017八上·柯桥期中)“教堂中信众们虔诚地歌颂上帝,罗密欧却想着如何利用向领主借来的犁栽种春麦,增加收获,好应付领主的需索以及一家嗷嗷待哺的老小。”这种情形可能发生在(  )
A.古代印度 B.古罗马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兰克王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教堂”、“上帝”可知,这一教派为基督教。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占统治地位,打击异端。法兰克王国是5世纪末~10世纪末由日耳曼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正处于中世纪。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兰克王国的识记。
8.(2017八上·柯桥期中)“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下列关于古罗马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 ②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贵族政治的共和制度
③公元27年凯撒独揽罗马大权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罗马成文法典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7前年凯撒独揽罗马大权,所以③表述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罗马成文法典,所以④表述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文明的识记。
9.(2017八上·柯桥期中)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创立的时间是1世纪,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是7世纪,故正确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
10.(2017八上·柯桥期中)“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
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 B.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
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答案】D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而刘邦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赢得了民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1.(2016八上·滨江期中)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文帝和景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调整生产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才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的识记。
12.(2017八上·柯桥期中)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初开通于唐朝 B.起点在洛阳
C.中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答案】D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成为联结中西方贸易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识记。
13.(2017八上·柯桥期中)“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东汉 D.秦朝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有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伦”,东汉宦官蔡伦用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识记。
14.(2017八上·柯桥期中)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东汉 B.三国吴 C.西晋 D.三国蜀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开始于220年,结束于280年,231年属于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蜀国管辖中国的西南地区,四川省也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吴国管辖中国江浙地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鼎立的识记。
15.(2017八上·柯桥期中)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农业生产技术优于北方
B.南朝的社会环境相对动荡不安
C.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D.南朝统治者的支持
【答案】C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的开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环境安定;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重视,采取了相关鼓励政策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民南迁, 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放识记。
16.(2017八上·柯桥期中)“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说汉话 D.学习汉礼
【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可知,此一内容与语言有关,即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学说汉话。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识记。
17.(2017八上·柯桥期中)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民间兴起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初 C.西汉末 D.东汉
【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教兴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民间兴起开始于东汉。故选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道教兴起的识记。
18.(2017八上·柯桥期中)“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②璀璨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③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④南北交往正常,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鲜卑族为游牧民族,汉族为农耕民族,两者习俗不同,所以③表述错误;《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与南方无关,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9.(2017八上·柯桥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周髀算经》中提出的勾股定理比西方国家早600年
②《九章算术》成书于西汉时期
③《九章算术》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④《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两部传世的秦汉时期数学名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髀算经》中提出的勾股定理比西方国家早五百多年,所以①表述错误;《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所以②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的识记。
二、非选择题
20.(2017八上·柯桥期中)早期人类文明成果灿烂,交流艰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公元前3000多年开始,出现了多个古代文明中心。请你填空。(将古代文明名称填入图中相关字母下的横线)
(2)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各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分别称为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请仿照示例,列举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相关史实各一例,来为上述历史现象做注解。
示例:那一时期,涌现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哪些相似的条件?
【答案】(1)A中国、B古印度、C古巴比伦、D古埃及、E古希腊
(2)古希腊: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中国: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①地理位置优越,都在北纬三十度附近,都属于北温带,气候宜人,气温适中,有利于早期人类的生活。②自然环境优越,都是处于大河流域或沿海附近,因为这些地方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地肥沃,阳光充沛,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
【知识点】百家争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中国,B为古印度,C为古巴比伦,D为古埃及,E为古希腊。
(2)本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在中国,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以下相似条件:地理位置优越,都在北纬三十度附近,都属于北温带,气候宜人,气温适中,有利于早期人类的生活;自然环境优越,都是处于大河流域或沿海附近,因为这些地方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地肥沃,阳光充沛,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识记。
21.(2017八上·柯桥期中)制度文明——制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材料二:“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索利语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治完备的国家。
(1)材料一秦始皇是怎样“设职授官”的?该“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周朝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这种等级世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这种民主制度的认识?
(3)材料四日本的这次改革史称为什么?根据材料四改革反映的内容,说说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
(4)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在制度上体现出了鲜明的多样特色。对比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区域在制度文明方面的不同特点。
(5)这两种制度共同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共同的目的,但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这对我们今天建设政治制度有什么启迪?
【答案】(1)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实质是中央集权制;指分封制;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决定(或宗法制)。
(2)古代雅典;这种民主制度虽然赋予了公民参政议政权利,调动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但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根据材料四提示信息:7世纪中期,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日本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在大化改新中的体现是: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为治国的基础。
(4)中国的专制皇权和雅典的民主政治。
(5)维护社会秩序,巩固阶级统治;建设政治制度时应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形式才能取得成功。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西方文明的摇篮;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这种政治制度的实质是中央集权制。“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周朝实行的指分封制。这种等级世袭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或宗法制)。
(2)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制度虽然赋予了公民参政议政权利,调动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但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日本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在大化改新中的体现是: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为治国的基础。
(4)本题考查的是中西方政治体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实行专制皇权,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5)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实行专制皇权,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这两种制度共同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巩固阶级统治。所以今天建设政治制度时应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形式才能取得成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大化改新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2017八上·柯桥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他们来自农民。他们或者是大家庭中没有继承到土地的次子们,或者是被战争或饥荒从土地上赶出来,去寻找新的生存机会的人,或者是充满冒险精神、喜欢新生活的人。
材料三: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是指什么?
(2)材料一中所说的“人类意识”“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说的“一个新阶层”是指哪些人?
(4)材料三中所提到的“自由”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
【答案】(1)基督教
(2)基督教会把文化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
(3)商人和手工业者。
(4)封建庄园。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是指基督教。在中世纪,基督教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教育和文化,打击异端。
(2)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把文化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谁反对基督教神学,谁就要受到教会的打击迫害;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教士向人们宣读《圣经》,宣传教义,将基督教的影响传到城乡的各个角落。
(3)本题考查的中古西欧社会生活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4)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社会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所提到的“自由”是相对于封建庄园来说的。从政治角度说,生活在乡村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中的市民则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中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古西欧基督教会和社会生活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3.(2017八上·柯桥期中)在一次文史知识竞赛中,小红同学抢答了以下四题。请你指出小红回答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或改正。
问题一: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西汉政府什么时候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小红:“是汉武帝时设置的。”
问题二:秦末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的起义是谁领导的?小红:当然是陈胜吴广领导的。
问题三:《三国志》一书中,描写的魏蜀吴三国的君主是哪三位?小红:“曹操、刘备、孙权。”
问题四: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是谁著的什么医学书?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小红:华佗的《伤寒杂病论》。
【答案】问题一:错误:汉武帝时。理由:是公元前60年。
问题二:错误:陈胜吴广领导的。理由: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
问题三:错误:曹操。理由:魏国的君主是曹丕。
问题四:错误:华佗。理由:张仲景。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问题一:本题考查的是西域都护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问题二: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的起义是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
问题三: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志》一书中,描写的魏蜀吴三国的君主是曹丕、刘备、孙权。
问题四:本题考查的是医圣张仲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域都护府设置、秦末农民起义、三国鼎立、医圣张仲景的识记。
24.(2017八上·柯桥期中)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教(教化的思想),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政治制度),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1)先生所说的联系材料中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你认为夏曾佑“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分别指什么?
(2)夏先生的上述说法为史学界所公认。现将夏先生的观点分为三个分论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温馨提示:先选择观点,再选取相关史实,最后从影响入手来说明这个观点的合理性。)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答案】(1)中国之教:儒家思想(儒教或儒家文化);
中国之政:中央集权体制(大一统或君主专制或封建专制或皇帝制度);
中国之境:大一统的中国疆域(北击匈奴或河西四郡或开通丝绸之路或征讨云南,设郡县。)。
(2)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思想受到排斥,并在全国大力推广儒学。儒学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从此统一帝国成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秦始皇所建立的统治制度,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等一直为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
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有效管辖了今天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征讨云南,滇王降汉,在此设立郡县,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版图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之教指的是儒家思想(儒教或儒家文化);中国之政指的是中央集权体制(大一统或君主专制或封建专制或皇帝制度);中国之境指的是大一统的中国疆域(北击匈奴或河西四郡或开通丝绸之路或征讨云南,设郡县)。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版图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思想受到排斥,并在全国大力推广儒学。儒学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从此统一帝国成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秦始皇所建立的统治制度,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等一直为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有效管辖了今天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征讨云南,滇王降汉,在此设立郡县,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版图奠定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独立作业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八上·柯桥期中)小红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四幅图片,其中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成就是下面图片中的(  )
A. 金字塔
B. 阿拉伯数
C. 汉谟拉比法典
D. 甲骨文
2.(2017八上·柯桥期中)下图所示为古代印度一文明成果的传播路线,该文明成果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梵文 D.佛教
3.(2017八上·柯桥期中)《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4.(2017八上·柯桥期中)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当时正值(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5.(2017八上·柯桥期中)世界古代历史上,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埃及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印第安人
6.(2017八上·柯桥期中)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7八上·柯桥期中)“教堂中信众们虔诚地歌颂上帝,罗密欧却想着如何利用向领主借来的犁栽种春麦,增加收获,好应付领主的需索以及一家嗷嗷待哺的老小。”这种情形可能发生在(  )
A.古代印度 B.古罗马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8.(2017八上·柯桥期中)“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下列关于古罗马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 ②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贵族政治的共和制度
③公元27年凯撒独揽罗马大权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罗马成文法典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9.(2017八上·柯桥期中)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0.(2017八上·柯桥期中)“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
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 B.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
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11.(2016八上·滨江期中)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12.(2017八上·柯桥期中)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初开通于唐朝 B.起点在洛阳
C.中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13.(2017八上·柯桥期中)“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东汉 D.秦朝
14.(2017八上·柯桥期中)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东汉 B.三国吴 C.西晋 D.三国蜀
15.(2017八上·柯桥期中)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农业生产技术优于北方
B.南朝的社会环境相对动荡不安
C.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D.南朝统治者的支持
16.(2017八上·柯桥期中)“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说汉话 D.学习汉礼
17.(2017八上·柯桥期中)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民间兴起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初 C.西汉末 D.东汉
18.(2017八上·柯桥期中)“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②璀璨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③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④南北交往正常,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9.(2017八上·柯桥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周髀算经》中提出的勾股定理比西方国家早600年
②《九章算术》成书于西汉时期
③《九章算术》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④《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两部传世的秦汉时期数学名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0.(2017八上·柯桥期中)早期人类文明成果灿烂,交流艰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公元前3000多年开始,出现了多个古代文明中心。请你填空。(将古代文明名称填入图中相关字母下的横线)
(2)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各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分别称为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请仿照示例,列举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相关史实各一例,来为上述历史现象做注解。
示例:那一时期,涌现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哪些相似的条件?
21.(2017八上·柯桥期中)制度文明——制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材料二:“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索利语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治完备的国家。
(1)材料一秦始皇是怎样“设职授官”的?该“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周朝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这种等级世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这种民主制度的认识?
(3)材料四日本的这次改革史称为什么?根据材料四改革反映的内容,说说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
(4)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在制度上体现出了鲜明的多样特色。对比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区域在制度文明方面的不同特点。
(5)这两种制度共同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共同的目的,但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这对我们今天建设政治制度有什么启迪?
22.(2017八上·柯桥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他们来自农民。他们或者是大家庭中没有继承到土地的次子们,或者是被战争或饥荒从土地上赶出来,去寻找新的生存机会的人,或者是充满冒险精神、喜欢新生活的人。
材料三: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是指什么?
(2)材料一中所说的“人类意识”“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说的“一个新阶层”是指哪些人?
(4)材料三中所提到的“自由”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
23.(2017八上·柯桥期中)在一次文史知识竞赛中,小红同学抢答了以下四题。请你指出小红回答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或改正。
问题一: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西汉政府什么时候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小红:“是汉武帝时设置的。”
问题二:秦末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的起义是谁领导的?小红:当然是陈胜吴广领导的。
问题三:《三国志》一书中,描写的魏蜀吴三国的君主是哪三位?小红:“曹操、刘备、孙权。”
问题四: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是谁著的什么医学书?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小红:华佗的《伤寒杂病论》。
24.(2017八上·柯桥期中)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教(教化的思想),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政治制度),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1)先生所说的联系材料中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你认为夏曾佑“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分别指什么?
(2)夏先生的上述说法为史学界所公认。现将夏先生的观点分为三个分论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温馨提示:先选择观点,再选取相关史实,最后从影响入手来说明这个观点的合理性。)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象征,位于尼罗河流域;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位于印度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出自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甲骨文出自我国商朝,位于黄河流域。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文明的识记。
2.【答案】D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发源于印度,有两条路线。向北的路线是印度——中亚——中国——朝鲜、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向南的路线是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又称为南传佛教。故选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佛教传播路线的识记。
3.【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这样就废除了旧贵族世袭爵禄的特权,自然引起宗室贵戚的怨恨。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识记。
4.【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有关知识。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吴越争霸的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留下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励志成语。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
5.【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阿拉伯人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用的识记。
6.【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语文老师的管理风格体现了儒家思想真谛;兵家的鼻祖孙武在他著的《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著名的军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所以数学钱老师符合兵家风范而不是道家风范;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的核心主张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所以科学孙老师的管理风格是典型的道家做法而不是墨家做法;法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正如社会李老师的管理风格。所以①④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
7.【答案】C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兰克王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教堂”、“上帝”可知,这一教派为基督教。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占统治地位,打击异端。法兰克王国是5世纪末~10世纪末由日耳曼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正处于中世纪。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兰克王国的识记。
8.【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7前年凯撒独揽罗马大权,所以③表述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罗马成文法典,所以④表述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文明的识记。
9.【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创立的时间是1世纪,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是7世纪,故正确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
10.【答案】D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而刘邦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赢得了民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文帝和景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调整生产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才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的识记。
12.【答案】D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成为联结中西方贸易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识记。
13.【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有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伦”,东汉宦官蔡伦用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识记。
14.【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开始于220年,结束于280年,231年属于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蜀国管辖中国的西南地区,四川省也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吴国管辖中国江浙地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鼎立的识记。
15.【答案】C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的开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环境安定;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重视,采取了相关鼓励政策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民南迁, 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放识记。
16.【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可知,此一内容与语言有关,即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学说汉话。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识记。
17.【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教兴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民间兴起开始于东汉。故选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道教兴起的识记。
18.【答案】B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鲜卑族为游牧民族,汉族为农耕民族,两者习俗不同,所以③表述错误;《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与南方无关,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9.【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髀算经》中提出的勾股定理比西方国家早五百多年,所以①表述错误;《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所以②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的识记。
20.【答案】(1)A中国、B古印度、C古巴比伦、D古埃及、E古希腊
(2)古希腊: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中国: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①地理位置优越,都在北纬三十度附近,都属于北温带,气候宜人,气温适中,有利于早期人类的生活。②自然环境优越,都是处于大河流域或沿海附近,因为这些地方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地肥沃,阳光充沛,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
【知识点】百家争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中国,B为古印度,C为古巴比伦,D为古埃及,E为古希腊。
(2)本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在中国,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以下相似条件:地理位置优越,都在北纬三十度附近,都属于北温带,气候宜人,气温适中,有利于早期人类的生活;自然环境优越,都是处于大河流域或沿海附近,因为这些地方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地肥沃,阳光充沛,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识记。
21.【答案】(1)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实质是中央集权制;指分封制;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决定(或宗法制)。
(2)古代雅典;这种民主制度虽然赋予了公民参政议政权利,调动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但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根据材料四提示信息:7世纪中期,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日本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在大化改新中的体现是: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为治国的基础。
(4)中国的专制皇权和雅典的民主政治。
(5)维护社会秩序,巩固阶级统治;建设政治制度时应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形式才能取得成功。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西方文明的摇篮;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这种政治制度的实质是中央集权制。“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周朝实行的指分封制。这种等级世袭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或宗法制)。
(2)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制度虽然赋予了公民参政议政权利,调动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但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日本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在大化改新中的体现是: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为治国的基础。
(4)本题考查的是中西方政治体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实行专制皇权,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5)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实行专制皇权,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这两种制度共同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巩固阶级统治。所以今天建设政治制度时应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形式才能取得成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大化改新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答案】(1)基督教
(2)基督教会把文化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
(3)商人和手工业者。
(4)封建庄园。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是指基督教。在中世纪,基督教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教育和文化,打击异端。
(2)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把文化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谁反对基督教神学,谁就要受到教会的打击迫害;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教士向人们宣读《圣经》,宣传教义,将基督教的影响传到城乡的各个角落。
(3)本题考查的中古西欧社会生活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4)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社会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所提到的“自由”是相对于封建庄园来说的。从政治角度说,生活在乡村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中的市民则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中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古西欧基督教会和社会生活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3.【答案】问题一:错误:汉武帝时。理由:是公元前60年。
问题二:错误:陈胜吴广领导的。理由: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
问题三:错误:曹操。理由:魏国的君主是曹丕。
问题四:错误:华佗。理由:张仲景。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问题一:本题考查的是西域都护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问题二: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的起义是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
问题三: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志》一书中,描写的魏蜀吴三国的君主是曹丕、刘备、孙权。
问题四:本题考查的是医圣张仲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域都护府设置、秦末农民起义、三国鼎立、医圣张仲景的识记。
24.【答案】(1)中国之教:儒家思想(儒教或儒家文化);
中国之政:中央集权体制(大一统或君主专制或封建专制或皇帝制度);
中国之境:大一统的中国疆域(北击匈奴或河西四郡或开通丝绸之路或征讨云南,设郡县。)。
(2)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思想受到排斥,并在全国大力推广儒学。儒学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从此统一帝国成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秦始皇所建立的统治制度,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等一直为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
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有效管辖了今天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征讨云南,滇王降汉,在此设立郡县,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版图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之教指的是儒家思想(儒教或儒家文化);中国之政指的是中央集权体制(大一统或君主专制或封建专制或皇帝制度);中国之境指的是大一统的中国疆域(北击匈奴或河西四郡或开通丝绸之路或征讨云南,设郡县)。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版图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思想受到排斥,并在全国大力推广儒学。儒学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从此统一帝国成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秦始皇所建立的统治制度,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等一直为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有效管辖了今天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征讨云南,滇王降汉,在此设立郡县,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版图奠定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