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 分)
注意事项:1、本试题总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3、考试结束时,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交给监考老师,试卷请自行带走。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bì) 羹汤(gēng) 汗涔涔(céng) 承载(zài)
B、背鳍(qí) 玄虚(xuán) 刹那(shà) 专横(hèng)
C、阻碍(zǔ) 广袤(mào) 蹩脚(biě) 模糊(mó)
D、绣闼(tà) 雏形(chú) 乙烯(xī) 萝卜(b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晦气 惫懒 暑气暄 负曲衔冤
B.孱头 想象 销魂 躁动不安
C.飘零 蟊贼 不虞之誉 咄咄逼人
D.合契若神 锐不可当 婉言辞谢 枯燥无味
3.下列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这次活动,同学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改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就先请段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
C、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D、调解员不胜其烦地找李、王二户谈话,直到圆满解决纠纷为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阻止“台独”,中国准备牺牲一些国际的友好关系、外商投资甚至“ 必要的人员伤亡”。
B、自2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对于利比亚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造成的。
C、“神舟”五号的返回舱回到地球后,实验舱还可以继续停留在外太空进行各种空间实验,这比俄罗斯最新一代的“联盟”系列飞船还要先进。
D、针对打的难的状况,成都市政府召开了有57名乘客、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等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收到了令群众满意的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 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 萍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 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5.这段文字中周朴园两个“厉声”的戏剧舞台说明的含意是( )
A、表示周朴园感情上的暴怒。
B、提示演员说台词应掌握的腔调。
C、前一个“厉声”是企图制止鲁大海揭发他发家的老底,后一个“ 厉声”是显示封建家长的权威与向侍萍故作姿态的复杂心情的表露。
D、前后两个“厉声”表明周朴园善于软硬兼施的狡诈。
6.这段文字中“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一句显示鲁侍萍的心态是( )
A、对周萍切齿痛恨。
B、想说穿真情、教育周萍,又觉得没有必要,于是机智地转换话题。
C、想认儿子,但又想到曾与周朴园约定不认。
D、对周萍恨铁不成钢,又不便明说。
7.周萍与鲁大海其实是亲兄弟,在剧中反目成仇的根本原因是( )
A、两人不了解血缘关系的真相。
B、两人接受的教育不同。
C、周萍能继承周朴园的遗产,鲁大海则不能。
D、两人社会地位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三、古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c)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d)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8.文中“abcd”四处应填的文言虚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矣 夫 且 乎 B、矣 故 而 何
C、也 夫 而 何 D、也 故 且 乎
9.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秦王因曰…… 不如因而厚遇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C、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10.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而君幸于赵王。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 共26 分)
11.课外古文阅读(14分)。
苏东坡北归
东坡还至庾岭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官为谁?”曰:“苏尚书。”翁曰:“是苏子瞻欤 ”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1).解释(每空1分):①从 ②揖 ③题
(2).翻译(每句2分):
①少憩村店
②官为谁
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④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请在下面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3分)
歌楼听雨
客舟听雨
僧庐听雨
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3分)
13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6分)
(1)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窦娥冤》)
(2)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4)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6)鄙贱之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17 题。( 18分)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②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③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④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亮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⑥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⑦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⑧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⑨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14.作者在文中说:“生活就是这样”。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4分)
15.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6.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②“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然而作者为什么“ 觉得他们很美很美”? (3分)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的最后一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以此句作结,显得意味深长,事实上作者已在文中作了回答: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B、作者很善于描写人物,文中不仅写出了父母亲哼歌各自的特点,而且写自己走黑路回家,也十分传神,让人读了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C、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的情景,是为了与前面写父母的情景形成对照,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D、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一炉,情感真挚,语言华丽,尤其是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句,使得文章也像配了乐似的有了旋律。
E、文章第四段画线中连用了五个“一边”,其中第三个“一边”出现在对父亲的肖像描写中,很传神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木工的职业形象;另外四个“ 一边”突出了父亲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哼着“ 随意”的调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
六、语言应用(16分)
18.请概括下列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4分)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
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 维生素”( 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19.模仿给出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4分)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20.名著阅读(8分)
(1)被称为“四大悲剧”的 、 、 、 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2)《谈美》的作者是 。(5分)
(3)选择莎士比亚戏剧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谈谈你喜欢的具体理由。(3分)
七、作文( 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要求:① 立意自定。②文体要求为议论文。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作文:①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②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③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④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⑤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③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⑤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400年,遭受14次闪电、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
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理)
(全卷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分).
1.若命题“”为假,且“”为假,则( )
A.或为假 B.假
C.真 D.不能判断的真假
2.从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摸出红球的概率为,已知袋中红球有个,则袋中共有球的个数为( ).
A.个 B.个 C.个 D.个
3.为了判断甲、乙两名同学本学期几次数学考试成绩哪个稳定,通常需要知道这两个人的
( )
A.平均数 B.众数 C.方差 D.频率分布
4.过抛物线上一点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
A. B. C. D.
5.同时掷两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为的概率为( ).
A.1/4 B.1/9 C.1/6 D.1/12
6. 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
9.4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 )
A. B. C. D.
7. 设,则是 的(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若函数在内单调递减,则实数的范围为(  )
A. B. C. D.
9. 已知条件,条件,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 )
A. B. C. D.
11. 在腰长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内任取一点,使得该点到此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距离不大于的概率是(  )
A. B. C. D.
12. 设、分别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时, >0,且. 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某工厂生产产品,用传送带将产品送至下一个工序,质检人员每隔十分钟在传送带某一位置取一件检验,则这种抽样的方法为 .
14. 过点且与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15.盒子中装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个小球,其中红色球、黄色球各个,若从中随机抽取个球,则所取出的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
等于
16.有下列四个结论:
①命题“若,则,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全等”的否命题;
③命题“若,则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命题, 的否定是:,
其中结论正确或是真命题的是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 74分).
17.(本题满分12 分)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同学的成绩,结果如下表(分数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
分数段 60~70 71~80 81~90 91~100
人数(人) 2 8 6 4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这次演讲比赛的同学共
有_________人;
(2)已知成绩在91~100分的同学为优胜
者,那么,优胜率为________;
(3)所有参赛同学的平均得分(分)
在什么范围内 答:___________;
(4)将成绩频率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18. (本题满分12 分)已知直线,若,是从中选取的不同的两个数,求确定的直线的斜率小于的概率.
19.(本题满分12 分)如图,把边长为的正六边形纸板剪去相同的六个角,做成一个底面为正六边形的无盖六棱柱盒子,设高为所做成的盒子体积 (不计接缝).
(1)写出体积与高的函数关系式;
(2)当为多少时,体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0.(本题满分12 分)设,,
(1)求的单调区间
(2)若在方程与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 (本题满分12 分)(1)在区间上任取一数,求这个数大于的概率
(2)在区间中随机地取出两个数,求这两个数的和小于的概率。
22. (本题满分14 分)已知过函数f(x)=的图象上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为
(1)求、的值;
(2)求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f(x)对于恒成立;
(3)令,是否存在一个实数,使得当时, 有最大值?
参考解答:
20.解:定义域为(0,+∞),
22.解:(1)=
列表如下:
x (0, )
+ 0 -
g(x) ↗ 极大值 ↘
g(x)在x=处取最大值-+t=1
∴t==<3
∴x=<1
③当t<0时,<0,∴g(x)在上为减函数,
∴g(x)在上为增函数,
∴存在一个a=,使g(x)在上有最大值1。
F
B C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 时间:10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④生活处处有哲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 )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②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③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右边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
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
A.气者,理之所依也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4. 牛顿在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但是晚年他则信奉上帝,将精力用在研究神学上面,并且在回答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理论。这说明( )
①科学活动自觉不自觉都会在某种世界观指导下进行
②有了正确的哲学观念,就能取得科学研究的成果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缺乏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就会失去正确方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1932年,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反物质粒子——正电子。此后,越来越多的反物质逐渐映入科学家的眼帘。1955年科学家们观察到了最简单的反物质原子——反氢原子。2011年观察到了反夸克的粒子——反超氚。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③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的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7.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每一次认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限的
②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以前人们曾认为:植树能从大气中取得水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滋养环境的作用。而今有人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科学的植树不但不会得到水分补充,反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加剧沙漠化。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D.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人平等
9.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④① D ③④
13.每年台风都会造成一定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然而也有专家指出,灾后重建工作会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甚至高过财产损失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减小,使内需大幅度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当地经济增长。这表明( )
A.事物的内部矛盾有主次之分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D.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14.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
寓意相一致的是( )
A.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D.祸兮福倚 福兮祸伏
15.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6.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实质和核心是( )
A.质量互变 B.对立统一 C.辩证否定 D.联系发展
17.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8.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典故中蕴含着丰寓的哲学思想。下列与“革故鼎新”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
A.滴水穿石 B.非此即彼 C.不破不立 D.唇亡齿寒
20.近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锐意改革,敢为天下先,使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的变化说明(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
C.人能够突破规律建立新的联系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012年2月20日,俄罗斯科研人员公布一项最新成果,他们利用埋藏在永久冻土中的大约3万年前的植物种子细胞,种出整株草本植物,植物还开出了白色花朵。这项技术的突破意味着,那些早已消失的早期生物也可能被科学家复活,重新生长繁殖。据此回答21~22题。
21.俄科学家成功复活3万年前的植物种子表明( )
①科学思维能证实大自然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和演化规律
②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创造性的表现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们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④科学理论能够对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作出正确的预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22.这种古植物的复活证明,永冻层作为古生命形式的自然存储地,对于人类进一步研究和搜寻传说中消失的古生物种类具有更重要的价值。这表明( )
①事物新价值的创造依赖于人们的主观需要
②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③事物价值的变化依赖于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④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们认识的发展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 ③④
23.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
①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4.杰克·韦尔奇(美通用电气公司总裁)在其20年CEO生涯中,总结了一个用人规律并称之为“活力曲线”:一个组织中,有20%的人为最好,70%的人为中间状态,10%的人为最差。善于用人的领导是,用两头带中间。这一“活力曲线”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B.整体功能始终大于局部的功能
C.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 D.利用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
25.1978年~2011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波澜壮阔的33年。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清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改革之路。以上材料说明 ( )
①人们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人们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人们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鲜明提出“反对党八股”,提倡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近年,“群众语言”在中国政坛再度流行。这表明 ( )
A.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B.党和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7.下列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B.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始终
C.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D.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方式解决
28.面对旱灾持续肆虐,中央和旱区各级地方政府紧急行动起来。全军和武警部队着眼大局,协同地方政府有计划地安排部队适时开展大面积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影响区域普遍出现了大到中雨(雪),对缓解华北中东部旱情起到了关键性的积极作用。人工增雨作业对缓解旱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B.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29.“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从哲学角度看,钱学森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B.衡量人生价值主要看精神贡献
C.人生道路上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0.“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家宝总理的“尊严论”体现了( )
A.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依据 D.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1.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 ①④ C.②④ D. ③④
32.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33、进入21世纪,某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众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4年该市政府做出决策,启动“城市绿色工程”,7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自燃技术等,该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9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1年6月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通知。《规划》中天府新区建设被特别提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天府新区是依托成都这一中心城市,拓展成都及周边的产业发展空间,建立一块具有强大产业聚集规模的功能区域。天府新区的建成,将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四川应如何坚持发展的思想推进天府新区建设?(8分)
35、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的关系。(7分)
36、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在我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改革采取渐进式方略:改革先从农村起步,再逐步向城市推进;价格改革先在一段时间内实行“双轨制“,再逐步并轨实行市场价格;对外开放也是先在东南沿海一带开放,由经济特区先行试验,再推向全国,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实践证明,我国渐进式改革方略十分必要,完全正确。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知识,分析说明渐进式改革给予我们的有益启示。(6分)
37、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医改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10分)
38、2010年8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试点工作。某校高二(2)同学开展“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行动”的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了下列看法:
◆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
◆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
◆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结合上述看法,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同学们观点的正确性。(12分)




▲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文)
(全卷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公式:标准差.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命题“”为假,且“”为假,则( )
A.或为假 B.假
C.真 D.不能判断的真假
2.从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摸出红球的概率为1/5,已知袋中红球有3个,则袋中共有球的个数为( ).
A.5个 B.8个 C.10个 D.15个
3.为了判断甲、乙两名同学本学期几次数学考试成绩哪个稳定,通常需要知道这两个人
A.平均数 B.众数 C.方差 D.频率分布
4.过抛物线上一点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
A. B. C. D.
5.同时掷两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为5的概率为( ).
A.1/4 B.1/9 C.1/6 D.1/12
6.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
9.4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 )
A., B., C., D.,
7.设,则是 的(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若函数在内单调递减,则实数的范围为(  )
A. B. C. D.
9.已知条件,条件,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设函数,若,则等于( )
A. B. C. D.
11.在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内任取一点,使得该点到此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概率是(  )
A. B. C. D.
12.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三个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 .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某工厂生产产品,用传送带将产品送至下一个工序,质检人员每隔十分钟在传送带某一位 置取一件检验,则这种抽样的方法为 .
14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15.同时抛掷两枚骰子,则至少有一个5点或6点的概率是 .
16.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命题“若,则,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全等”的否命题;
③命题“若,则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命题, 的否定是:,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 12 分)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同学的成绩,结果如下表(分数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
分数段 60~70 71~80 81~90 91~100
人数(人) 2 8 6 4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这次演讲比赛的同学共有_________人;
(2)已知成绩在91~100分的同学为优胜者,那么,优胜率为________;
(3)将成绩频率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4).根据直方图估计所有参加同学的平均得分和中位数。
18.(本小题 12 分)甲、乙两校各有3名教师报名支教,其中甲校2男1女,乙校1男2女.
(1)若从甲校和乙校报名的教师中各任选1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求选出的2名教师性别相同的概率;
(2)若从报名的6名教师中任选2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求选出的2名教师来自同一学校的概率.
19.(本小题 12 分)用长为90cm,宽为48cm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无盖的容器,先在四角分别截去一个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翻转角,再焊接而成(如图),问该容器的高为多少时,容器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多少?
20.(本小题 12 分)设命题,命题,若是的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 12 分)(1)在区间上任取一数,求这个数大于的概率
(2)在区间中随机地取出两个数,求这两个数的和小于的概率。
22.(本小题 14分)已知函数,其中.
(Ⅰ)若,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函数的极值;
(Ⅱ)若在区间上,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全卷满分: 100 分 时间: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1~50小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51~54小题的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0小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 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糖类不含有,脂质和蛋白质不一定有,而核酸一定含有的化学元素是 ( )
A.N  B.P  C.S   D.Fe
2.下列具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一组生物是 ( )
A.噬菌体、乳酸菌 B.细菌、蓝藻
C.变形虫、草履虫 D.蓝藻、酵母菌
3.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和噬菌体这三类生物中,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依次是 ( )
A.4、4、4 B.8、4、4 C.7、4、2 D. 5、4、4
4. 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时,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 ( )?
①对光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放置临时装片、寻找物象
④高倍物镜下观察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低倍物镜下观察
A.③②①④⑤⑥ B.③①②⑤④⑥?
C.①③⑥⑤④② D.②③①⑥⑤④?
5.将搜集健康人体内的4种液体分别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检验,不能出现紫色反应和能出现砖红色沉淀的依次分别是 ( )
①尿液 ②血清 ③唾液 ④胃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哪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A.测试因素 B.非测试因素 C.全部因素 D.部分因素
7.体液中Ca2+含量太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而出现抽搐。这一事实说明Ca2+的作用之一是 ( )
A.构成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 B.维护细胞的正常形态
C.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D.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
8.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 )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②③②③ B.①②③③ C.②①③② D.③②②③
9.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现绿色
10.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含有化学元素C、H、O、N的物质是核酸、酶、果糖、脂肪
B.糖类、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11.秋海棠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 ) A.细胞的全能性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细胞衰老凋亡 D.植物激素的调节
12. 下列生物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
A. 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 ADP+Pi+能量 →ATP D.H2O→[H]+O2
13.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14.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起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20种氨基酸构成的
B.某蛋白质由126个氨基酸组成,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含有378个碱基
C.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肽键断裂
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会使细胞产生新的蛋白质
15. 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维持
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细胞进行脂肪、DNA、RNA等物质合成时都需要磷酸盐
D.K是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16. 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浓缩是发生在哪一步之后 ( )
A.粉碎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17. 在胰岛B细胞中先合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再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如图);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分子中的氢用于 ( )
A.形成—COOH和—SH B.形成—NH2和—COOH
C.形成—SH和—OH    D.形成—COOH和连接碳的—H
18. 下面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B. 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C.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培育出性状更优良的品种
D. 植物体的任何一个体细胞经离体培养都表现出全能性
19.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运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过消毒不能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
B.利用平板划线法可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C.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常用于微生物的接种
D.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成分不同
20. 下列有关培养基配置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 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C. 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
D. 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被培养的微生物的生长
21.下列关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幼嫩组织较成熟组织容易培养成功
B.给外植体消毒用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
C.接种外植体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22.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23.乳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来自外胚层。乳腺细胞能够合成乳蛋白,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正相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唾液腺细胞没有合成乳蛋白的基因
B.乳腺细胞没有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
C.两种细胞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
D.两种细胞中的RNA是相同的
24. 下图是生物界常见的四种细胞,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两种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但所表达的基因完全不相同
B.a、b、c细胞均来自异养生物,而d细胞来自自养生物
C.能够发生渗透作用的细胞只有d细胞
D.b、c、d细胞中都含有两种核酸
25.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
右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
B.曲线1作为对照实验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升高,则A点上移
26.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所含成分的最大的区别是 (  )
A.前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B.后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C.前者必须通入氧气 D.后者必须通入氧气
27. 如图表示pH、温度与反应物的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该酶的最适pH值为8
B. 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 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 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28.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 )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B.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
C.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D.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
29.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 生长,原因是 ( )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30. 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
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再炒 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再炒
31. 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
①加抗生素 ②不加抗生素 ③加氮素 ④不加氮素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37℃恒温箱中培养 ⑧28~30℃温度下培养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④⑤⑧ D.①④⑥⑦
32. 某多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5肽,3个6肽,3个7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需要的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
33. 下列对四种微生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CO2和NH3分别是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NH3的氧化
B.CO2和硝酸盐分别是绿藻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
C.糖类和N2是乳酸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乳酸的氧化分解
D.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2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
34.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种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粉状硫10g K2HPO44g FeSO40.5g 蔗糖10g (NH4)2SO40.4g H2O100ml MgSO49.25g CaCl20.5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A. 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 甲、乙、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D. 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35. 某生物能进行糖类物质的转变: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下列相关说法不正
确的是 (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能合成淀粉 D.麦芽糖为二糖,葡萄糖为单糖
36. 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见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和124个肽键
B.若图1的肽链全部水解成氨基酸,需要123个水分子
C.从图2可推知图1的肽链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37. 下列多肽在人消化道中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 )
38.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
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39.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 消耗[H]
4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所有酶都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 
B.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植物的细胞壁都可以通过纤维素酶把它分解掉
D.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
41.下列物质中,化学元素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 )
A.纤维素、DNA、RNA B.性激素、淀粉、RNA
C.脂肪、DNA、ATP D.DNA、RNA、ATP
42. 请据下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
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
(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
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43. 水稻(基因型为AaBb)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下过程培育试管苗。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
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乙烯和脱落酸; 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照
B.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二倍体植株; b: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愈伤组织;
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不需光照
C.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
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光照
D.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二倍体植株; 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
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乙烯和脱落酸; 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光照
44. 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其R基为-CH3)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右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O原子数目不变 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肽键数目减少7个
45. 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C点相符的一项是( )
46. 下图为人体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 a~c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B.②③④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
C.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
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
47. 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 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
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8.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物镜被破坏
49.右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02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50.经分析某条多肽链中有O原子p个,N原子q个,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1分子该多肽水解得到的赖氨酸个数为 ( )
A.p-q B.q-p C.p-q+1 D. q-p+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51.(1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
(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 。
(4)转为固体培养时,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或
法,接种完菌种后,应将培养皿 (填“正放”或“倒置”)。
(5)下列有关划线分离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A.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7)若用水葫芦(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浮水草本植物)来去除该污染物,是否可行?____
52.(12分)下图中A、B分别表示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 ]填序号, 填名称)。
(1)经研究发现,细胞中的很多生化反应都与
水有关,在A细胞中,能生成水的细胞器有:
(2分)。
(2)若B是一个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它随血流
进入胸腺后,可以发育成 细胞。
(3)B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 ,
它分布在 。
(4)若B是一个人体肾小管或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则图中的[ ] 含量较多,这与Na+、K+等以 的方式被重吸收有关。
(5)若B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进行长跑运动后,大腿肌肉常感到酸痛,这是因为此细胞的[ ] 中产生使肌肉细胞疲劳的物质。
(6)若B细胞被某病毒寄生,则合成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场所是[ ] 。
(7)若A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的CO2扩散进入一个相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这个CO2分子穿过的磷脂分子共 层。
(8)若A是衣藻细胞(一种低等植物细胞),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除图中所示外,还应有 。倘若A是蓝藻细胞,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则只有 。
53.(共8分)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第二步: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第三步: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第四步: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 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 作为因变量。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
①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则说明
② 。
③ 。
(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 。② 。
54.(10分)
(Ⅰ) 组织培养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植物无性繁殖技术,特别在繁殖名贵经济作
物、珍稀濒危植物方面。以下是实验室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一般要添加生长素、 为生长调节剂。
(2)以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使用到的设备和器材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酒精灯 ② 灭菌锅 ③接种环 ④恒温培养箱 ⑤封口膜和橡皮圈
(3)外植体接种后形成愈伤组织,在不同配比的激素诱导下,依次经历了生芽和生根苗两个阶段,形成试管苗。其中较高的BA/NAA配比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____________(根或芽)。
(Ⅱ)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
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4)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________和________更高。
(5)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 ,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 。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
(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 _____和___ _____可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丙酮酸
葡萄糖
乳酸
CO2+H2O
乙醇+CO2




获取外植体
接种
培养
移栽
定植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世界某地气候资料,回答1~3题。
平均气温 降水量
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19℃ 28℃ 20 mm 590 mm 1780 mm
1.该种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
A.巴西利亚 B.孟买 C.新加坡 D.首尔
2.该地河流
A.冬季有断流 B.季节变化大 C.有凌汛现象 D.年季变化小
3.该城市规划建设化学工业区的最理想区域位置是
A.西北郊 B.东北郊 C. 西南郊 D.城区内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6题。
4.若图中1地外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为500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地是洼地 B.1地海拔比500米低
C.1地是凸地 D.1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间
5.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可能是
A.799米 B.899米 C999米 D. 1099米
6.通过调查发现,甲地可以种植甘蔗,而乙处却不可以,原因是
A.甲地靠近海洋,降水丰富 B.甲地土壤肥沃
C.甲地纬度低,热量充足 D.甲地位于盆地内部,热量充足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7—10题.
7.N处气压值可能为
A.1005、1010
B.1010、1015
C.1015、1020
D.1010、1020
8.下列四城市中,风速最大的是
A.乌兰巴托
B.北京
C.合肥
D.东京
9.郑州与合肥相比
A.郑州气温高、气压低
B.合肥气温低、气压高
C.郑州有降水,气温低、气压高
D.合肥有降水,气温高、气压低
10.图中所示的时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1.非洲大陆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12.有关世界上大洲和大洋的正确叙述是( )
A.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印度洋 B.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
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D.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和北美洲
13.有关日本的正确叙述是( )
A.季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 B.矿产资源丰富
C.北海渔场是其最大的渔场 D.平原地形为主
14.朝鲜和韩国( )
A.都是中国的陆上邻国 B.都以农业经济为主
C.均为雨热同期 D.均以平原地形为主
读右图,回答15—16题
15.图示区域无出海口的国家是( )
A.蒙古 B.老挝
C.哈萨克斯坦 D.泰国
16.该国所在的区域著名的物产是( )
A.可可、稻米、铜、石油 B.橡胶、玉米、铜、石油
C.橡胶、稻米、锡、石油 D.香蕉、稻米、锡、金刚石
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右图,完成17~19题。
17.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是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B. 河网密布,北高南低
C. 地表起伏,千沟万壑
D.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18.河流MN段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B. 西北向东南
C. 西南向东北 D.东南向西北
19.关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区域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断隆升
②该区域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明显
③该区域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④该区域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⑤该区域人口稠密、人类活动频繁,森林破坏严重
⑥该区域气候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⑥
读亚洲沿20 N地形单元分布示意图,回答20——13题。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0.甲、乙、丙三大半岛依次是21世纪教育网
A.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B.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21世纪教育网
C.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D.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21世纪教育网
21.有关甲、乙、丙三大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乙、丙两地水旱灾害频繁 B.均属于亚欧板块21世纪教育网
C.均以黄种人为主 D.均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21世纪教育网
22.关于丙半岛的叙述,错误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缅甸的吴哥窟世界闻名 B.世界上最大的橡胶产地21世纪教育网
C.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D.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21世纪教育网23.亚洲沿20 N纬线分布的气候类型有21世纪教育网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21世纪教育网
读某城镇略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
A.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 ②住宅区 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 D.①住宅区 ②商业区 ③工业区
25.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 ( )
A.距离城市较远 B.位于河流下游
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D.靠近铁路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图(17—1)和图(17—2),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首都: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ABCD四城市中,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_,气温年较差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 ___,海洋性气候特征最显著的是 ;大陆性气候特征最显著的是________ ;产生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位置的不同造成的;这种差异对__________业生产影响最显著。
(3)就自然景观(森林、草原、荒漠)来说,A地可能有_________分布,D地可能有_______分布。如果让你选择农业发展方向,A地适宜发展_________ 业,D地适宜发展_________业(种植、畜牧)。
27.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9分)
(1)比较甲、乙两地≥10℃积温有何差异 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2)丙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目前,该省的这种能源资源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输出 (3分)
28.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①处是 (海峡),经过该海峡的海上航线被誉为 “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4分)
(2)描述图中A半岛的地势特征。(2分)
(3)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主要异同点。(8分)
29.读我国局部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的山脉是____、__ ;属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的是
___ _。(均填字母)(3分)
(2)山脉G西侧地形单元的地貌特点是____ ,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4分)
(3)图中a是____ 铁路,修建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2分)
(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明显减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 。(3分)
答案:
20 N


40 E
60 E
80 E
100 E
120 E
140 E

海洋





太平洋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试题
(全卷满分:150 分 时间:120 分钟)
第一部分:
I. 听力理解 (共20小题,满分30分 )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What time is it now
2:15pm. B. 2:45pm. C. 3:00pm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A bike. B. A cell phone. C. A pair of shoes.
What’s the weather like now
Rainy B. Cloudy C. Clear
Why did Jim go to the US
To visit Alice B. To go sightseeing C. To study further.
Who broke the window
The man B. Mary C. Tom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选出最佳选项。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What’s the conversation mainly about
The exam. B. The neighbors. C. The camping.
Why didn’t the woman sleep well last night
She wasn’t feeling well.
Her neighbors made much noise.
She was worried about the exam.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How much is the man’s MP5 player
About 700 yuan. B. About 1,500 yuan. C. About 2,200 yuan.
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do
Buy a cheaper MP5 player.
Get a good cell phone.
Download music from the Internet.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Writing his school paper. B. Checking his email. C. Writing to a friend.
Who is Li Feng
A. The man’s online friend. B. The man’s classmate. C. The man’s cousin.
What does Li Feng ask the man to do
Travel with him in China.
Study with him in the US.
Pay a visit to his hometown.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What is the main cause of Bill’s low spirits
The quarrel. B. The sleeplessness. C. The noise.
What did Bill do last night
He broke his friend’s radio.
He quarreled with the woman.
He yelled at his roommate in return.
What was the man’s attitude to Brian at first
Kind B. Rude. C. Cold]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Say sorry first. B. Move out of the house. C. Go to bed early.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How long did the speaker and Erik spend on the train
For 12 hours. B. For 20 hours. C. For 22 hours.
What did Erik do in the picnic area
He put up the tent. B. He made a campfire. C. He cooked rice.
What did the speaker and Erik do on the second day
They enjoyed the sunshine. B. They had a swim. C. They went fishing.
Where did the speaker and Erik spend their last day
In the cave. B. In a hotel. C. In a farmer’s house.
II.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满分15分)
21. ---Thank you for carrying me the heavy suitcase!
--- .
A. Never mind B. Don’t mention it C. With pleasure D. That’s right
22. Take your time-it’s just_____ short distance from here to_____restaurant.
A.不填;the B. a; the C. the; a D.不填;a
23. He is a good teacher who always makes his classes and interesting.
A. likely B. live C. lovely D. lively
24. ---Robert is indeed a wise man.
---Oh, yes. How often I have regretted his advice!
to take B. taking C. not to take D. not taking
25. ---You should have thanked the hostess before leaving.
---I meant . But I couldn’t find her when I was leaving.
to do B. to C. doing D. doing so
26. I can’t imagine a situation many strangers stay in the same house, keeping quiet.
A. at which B. which C. in which D. when
27. ---Hey !Look what I have got for our party, a bottle of wine!
---You it. We still have two in the cupboard.
A. needn’t buy B. mustn’t buy
C. couldn’t have bought D. needn’t have bought
28. late I come home, my mother always waits for me.
A. No matter when B. However C. Whenever D. No matter what
29. Their responsibility is to examine the quality of the milk powder very
before it comes to the market.
A. close B. closely C. typically D. specially
30. The two friends after the quarrel and they are getting on well with each other now.
A. made of B. made from C. made up D. made out
31. These reading materials are true students whose English is poor.[
A. of B. in C. on D. with
32. you talk to someone or write a message, you show your skills to others.
A. At times B. some time C. Every time D. The time
33. Smile at someone and you are sure to get a smile in .
A. return B. turn C. reward D. case
34. the book five times, I finally understood what the writer wanted to show us in his book.
A. Reading B. Having read C. To read D. Read
35. We the bridge for over two years and it will be half a year before it’s completed.
A. are building B. have built C. have been building D. have been built
III.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满分30分)
I first went to hear a live rock concert when I was eight years old. My brother and his friends were all ___36____ of a heavy metal group called Black Wednesday. When they ___37____ that Black Wednesday were going to perform at our local theatre, they all bought ____38___ for performance. However, at the last minute, once of the friends couldn’t go, so my brother __39_____ me the ticket. I was really ___40____!
I remember the buzz (嘈杂声) of excitement inside the theatre as we all found our __41____ . After a few minutes, the lights went down and everybody became ___42____. I could hardly make out the stage in the ___43____. We waited. Then there was a roar from the crowd, like an explosion, as the first members of the band ___44____ the stage. My brother leaned over and shouted something in my ear, but I couldn’t ____45___ what he was saying. The first song was already starting and the music was as ____46___as a jet engine. I could ___47____ the drum beats and bass notes in my stomach.
I can’t recall any of the songs that the band played. I just __48_ that I really enjoyed the show and didn’t want it to _ 49_. But in the end, after three encores (加演), the show finished. We left the 50_ and walked unsteadily out onto the pavement. I felt a little dizzy, as if I had just 51_from a long sleep. My ears were still 52_with the beat of the last song.
After the 53 , I became a Black Wednesday fan too for a few years 54 getting into other kinds of music. Once in a while,however, I still listen to one of their songs and 55_I’m back at that first show.
36. A. members B. friends C. fans D. volunteers
37.A. guessed B. discovered C. thought D. predicted
38. A. flowers B. drinks C. clothes D. tickets
39. A .booked B. offered C. returned D. found
40. A. relaxed B. embarrassed C. excited D. encouraged
41. A. seats B. entrance C. spots D. space
42. A. comfortable B. quiet C. serious D. nervous
43. A. silence B. noise C. darkness D. smoke
44. A. fell upon B. got through C. broke into D. stepped onto
45. A. forget B. hear C. repeat D. bear
46. A. loud B. heard C. sweet D. fast
47. A. feel B. touch C. enjoy D. digest
48. A. realize B. understand C. believe D. remember
49. A. continue B. delay C. finish D. change
50. A. party B. theatre C. opera D. stage
51. A. escaped B. traveled C. benefited D. woken
52. A. aching B. burning C. ringing D. rolling
53. A. competition B. performance C. interview D. celebration
54. A. before B. after C. since D. when
55. A. decide B. regret C. conclude D. imagine
IV.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短文(共20小题,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每小题2分,共40分)
A
Mr. and Mrs. Smith had always spent their summer holidays in New Jersey in the past, staying in a small inn(旅店)at the foot of a hill. One year, however, Mr. Smith made a lot of money in his business, so they decided to go to London and stay at a really good hotel while they went touring around that famous city.
They flew to London and arrived at their hotel late one evening. They expected that they would have to go to bed hungry, because in that small inn in New Jersey, no meals were served after seven, They were therefore surprised when the man who received them in the hall asked whether they would take dinner there that night.
"Are you still serving dinner " asked Mr. Smith.
"Yes, certainly, sir," answered the man. "We serve it until half past nine."
"What are the times of meals then " asked Mr. Smith.
"Well, sir," answered the man, "We serve breakfast from seven to half past eleven in the morning, lunch from twelve to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ea from four to five, and dinner from six to half past nine."
"But that hardly leaves any time for us to see the sights of London!" said Mrs. Smith.
56.Mr and Mrs. Smith in the past.
A. had often stayed in a big hotel in New Jersey
B. had travelled to many places
C. had often stayed in a small inn
D. had made a lot of money
57.When the man told them the times of meals at the hotel, Mrs. Smith felt .
A. disappointed B. excited C. delighted D. satisfied
58.Mrs Smith .
A. thought she would have plenty of time to see the sights
B. was afraid they would have no time to tour around London
C. thought the hotel was not as good as the small inn
D. thought the hotel was much better than the small inn for its good meals
B
It is natural that young people are often uncomfortable(不自在) when they are with their parents. They say that their parents don't understand them. They often think that their parents are out of touch with modern ways; that they are too serious and too strict with their children; and that they seldom give their children a free hand.
It is true that parents often find it difficult to win their children's trust and they tend to forget how they themselves felt when young. For example, young people like to act on the spot without much thinking. It is one of their ways to show that they have grown up and they can face any difficult situation. Older people worry more easily. Most of them plan things ahead, at least in the back of their minds, and do not like their plans to be upset by something unexpected.
When you want your parents to let you do something, you will have better success if you ask before you really start doing it.
Young people often make their parents angry with their choices in clothes, in entertainment and in music. But they do not mean to cause any trouble; it is just that they feel cut off from the older people's world, into which they have not yet been accepted. That's why young people want to make a new culture of their own. And if their parents do not like their music or entertainment or clothes or their way of speech, this will make the young people extremely happy.
Sometimes you are so proud of yourself that you do not want your parents to say "yes" to what you do. All you want is to be left alone and do what you like. It is natural enough, after being a child for so many years, when you were completely under your parents' control.
If you plan to control your life, you'd better win your parents over and try to get them to understand you. If your parents see that you have a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y will certainly give you the right to do what you want to do.
59. are to blame(受到责备)for the quarrels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is article.
A. Parents B. Young people
C. Neither parents nor their children D. Both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60.Older people tend to .
A. remember how they themselves felt when they were young
B. act on the spot without thinking very carefully
C. plan things before they act
D. ask for advice from others
61.Young people like to have clothes, entertainment and music in their own way, because .
A. they want to make their parents angry
B. they try to get their parents into trouble
C. they want to try on something new and look different from the older people
D. they know they are cleverer than the older people
62. According to the text, young people want to make a new culture of their own, because
A. they don't feel they belong to the world of the older people
B. they do no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
C. they feel they are cleverer than the older people
D. they want to show they have grown up
63.If a young man plans to control his own life, it's better for him to .
A. do everything according to his own wish
B. do everything the way his parents do
C. do everything under his parents' control
D. do everything with a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
Having returned from her round trip(往返旅程),the angry woman stood outside the ticket office of the station. "The railway owes me£12,"she said to Harry Jenks, the young man working at the office. "You sold me a ticket for May 22nd, but there was no ship from Jersey that night. So my daughter and I had to stay in a hotel. It cost me £12."
Harry was worried. He remembered selling the woman a return ticket. "Come into the office, Madam," he said politely. "I'll just check the Jersey timetable for May 22nd."
The woman and her little girl followed him inside. She was quite right, as Harry soon discovered. There was no sailing on May 22nd.How could he have made such a careless mistake He shouldn't have sold her a ticket for that day. Wondering what to do, he smiled at the child. "You look sunburn," he said to her. "Did you have a nice holiday in Jersey ""Yes," she answered, shyly. "The beach was lovely. And I can swim too!""That's fine," said Harry. "My little girl can't swim a bit yet. Of course, she's only three…""I'm four," the child said proudly. "I'll be four and a half." Harry turned to the mother. "I remember your ticket, Madam," he said. "But you didn't get one for your daughter, did you ""Er, well--"the woman looked at the child. "I mean...she hasn't started school yet. She's only four.""A four-year-old child must have a ticket, Madam. A child's return ticket to Jersey costs…let me see…£13.50. So if the railway pays your hotel, you will owe£1.50. The law is the law, but since the fault was mine…"
The woman stood up, took the child's hand and left the office.
64.The woman was angry because .
A. she couldn't use the ticket for her round trip
B. she had to return home a day earlier than she had planned
C. she spent more money than she had expected
D. Harry had sold her a ticket to Jersey where there was no sailing
65.Harry started talking to the little girl .
A. because he was in difficulty and did not know what to do
B. because he had a little girl about the same age as this girl
C. because he wanted to be friendly to the little girl who looked so nice
D. when he suddenly realized that he could find a way out from the little girl
66.When Harry said, "The law is the law, but since the fault was mine…,"he meant that .
A. they must follow it without other choice, even though the fault was his
B. he had to be strict with the woman because of the law, although he didn't want to
C. the woman had to pay him£1.50 and the railway would pay for the hotel
D. she should pay£1.50, but as he had made a mistake, she could go without paying
67.The woman left the office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because .
A. she wanted to go home and get money for the child's ticket
B. she was so angry that she didn't want to have anything more to do with the young man
C. she was moved by Harry's kindness
D. she knew she would have to pay the railway if she insisted
D
It doesn't matter when or how much a person sleeps ,but everyone needs some rest to stay alive. That's what all doctors thought, until they heard about Al Herpin. Al Herpin, it was said, never slept. Could this be true The doctors decided to see this strange man themselves.
Al Herpin was 90 years old when the doctors came to his home in New Jersey. They thought for sure that he got some sleep of some kind. So they stayed with him and watched every movement he made. But they were surprised. Though they watched him hour after hour and day after day, they never saw Herpin sleeping. In fact, he did not even own a bed. He never needed one.
The only rest that Herpin sometimes got was sitting in a comfortable chair and reading newspapers. The doctors were puzzled by this strange continuous sleeplessness. They asked him many questions, hoping to find an answer. They found only one answer that might explain his condition. Herpin remembered some talk about his mother having been injured several days before he was born. But that was all. Was this the real reason No one could be sure.
Herpin died at the age of 94.
68.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that .
A.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do not need sleep
B. a person was found who actually didn't need any sleep
C. everyone needs some sleep to stay alive
D. people can live longer by trying not to sleep
69. After watching him closely, the doctors came to believe that Al Herpin .
A. needed some kind of sleep B. was too old to need any sleep
C. needed no sleep at all D. often slept in a chair
70.One reason that might explain Herpin's sleeplessness was .
A. his mother's injury before he was born
B. that he had gradually got rid of the sleeping habit
C. his magnificent physical condition
D. that he hadn't got a bed
71.Al Herpin's condition could be regarded as .
A. a common one B. one that could be cured
C. very healthy D. a rare one
E
Now, We're always hearing about road accidents(事故),and when we're in a car we try to drive carefully, but how many of us take the same degree of care in our homes Any large hospital will tell you the number of accidents that happen in the home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on the road. I don't pretend to be an expert, but I've thought a lot about how and why these accidents happen and what we can do to prevent them.
One of the commonest and most dangerous causes of home accidents is wrong and careless us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use a loose plug or pull out a plug without first turning off the power. In spite of warnings, one will carry an electric heater(电炉)into the bathroom when he is going to have a bath. Sometimes one forgets to cut off the power before mending a lamp or some thing else. All this will cause accidents. So the rule about anything that works by electricity is: Switch off before you touch anything and don't pretend you know when you actually don't.
If you've got children in the house, it's always best to keep medicines of any kind out of their reach. Otherwise, they may be taken for sweets or a new kind of drink. When there are older people living with you, you have to take particular care in a number of ways in order to make them safe and happy.
Fire, of course, is always a risk. So, remember not to dry clothes in front of fires, or leave stoves in the middle of rooms where they can easily be knocked over. And don't forget to keep the children away from fire. Smoking, too, may cause fire. So you'd better give it up.
Safety First may mean a little more time and care, but it may save you a lot of trouble.
72.The writer thinks 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so many accidents in our homes is that we are .
A. less careful in our homes than in a car
B. more careful in our homes than in a car
C. as careful in our homes as in a car
D. not so careful in a car as in our homes
73.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and most common causes of home accidents is .
A. continuing to use loose plugs
B. taking a bath with an electric heater in the room
C. mending a lamp without cutting off the power
D. us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an improper way
74.The writer advises you about the us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A. to appear as if you know everything
B. to pretend that you don't know anything
C. to pretend that you know everything
D. not to think you know everything
75.One way to prevent fires at home is to .
A. leave stoves 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s B. dry clothes near stoves
C. tell children to stay away from fire D. smoke away from fires
第二部分: 写作(满分35分)
第一节:词汇运用(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根据下列各句意思,用方框内的单词填空完成句子。(每空只写一词)(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番号后的横线上)
depressed tore confronted lacks presented raise bottom burst musicians coincidence financially interpret
76. After his father died, the family had to move to a smaller house in order to manage .
77. She the sense of humor, so she couldn’t understand the joke you told just now.
78. I feel quite and lonely when I can’t stay with my friends.
79. It’s just a that we were on the same train on the same day.
80. I the letter in two and began crying.
81. Liu Fang wishes to continue working with master from other traditions.
82. The Grammy Awards are every year in the music industry in the USA.
83. From the of my heart, I want to say: “I love you ,China” .
84. Last week our school had a big fair in order to money for the poor.
85. They all out laughing at the funny expression on her face.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注意: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后面,否则不给分。
假如你叫王华,你的堂兄王军在大学学习,即将毕业,不久前来信就是否回家乡工作征求你的意见。
请根据下列提示回信:
1.建议他会家乡工作;
2.你的理由是:
(1)家乡近几年变化很大,回来后,学有所用,就业容易;
(2)可以照顾自己年老的父母;
(3)父母、亲朋好友可以帮助他。
要求:字数120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
Dear Wang Jun,
I’m very happy to have heard from you a week ago.
Best wishes.
Yours
Wang Hua
高2013级高二下(半期)考试试题答案
一、听力理解:
Dear Wang Jun,
I’m very happy to have heard from you a week ago. You have asked me for my advice and here I try to make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In my opinion, you should come back after you graduate. For one thing,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hometown in the past few years. What you are studying is badly needed nowadays in our hometown. It will be quite easy for you to find a good job. For another reason, I think it will be much more convenient for you to look after your parents as they are getting old. What’s more, your parents and relatives can help you a lot.
Therefore, I think it’s a good idea for you to return. So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Best wishes.
Yours
Wang Hua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时间: 100 分钟,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Fe 56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过程
 C.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强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全部溶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一定易溶于水
 B.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C.C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CO2是非电解质
 D.氯水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3、FeCl3溶液与下列物质的反应,其中与Fe3+水解无关的是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KI  ③煮沸的蒸馏水  ④硫化氢   ⑤铜粉 ⑥小苏打溶液  ⑦镁粉
 A.②④⑧      B.①②④      C.③⑧     D.②④⑤
4、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 pH=3的醋酸和pH=11的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5、25℃时,在25m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CH3COOH溶液,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c(NaOH)=0.2mol·L-1
  B.曲线上A到B间任意一点,溶液中都有: c(Na+)>c(CH3COO-)>c(OH-)>c(H+)
  C.在B点处一定有c(CH3COO-)=c(Na+)
  D.a = 12.5
6、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 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7、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 mol2·L-2,KSP(AgI)=8.3×10-17 mol2·L-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KSP小
 B.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
 C.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先产生AgI沉淀
 D.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有AgCl析出且溶液中c(Ag+)=c(Cl-)
8、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B.将水加热煮沸
C.向水中通入CO2 D.向水中加入食盐晶体
9、高氯酸、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从下表格中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酸 HClO4 H2SO4 HCl HNO3
Ka 1.6×10-5 6.3×10-9 1.6×10-9 4.2×10-10
A.在冰醋酸和水中这四种酸都没有完全电离
B.在冰醋酸中高氯酸是这四种酸中最弱的酸
C.在冰醋酸中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
D.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醋酸可以区别这四种酸的强弱
10、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pH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A.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B.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C.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4+)>c(OH-)>c(H+)
D.VaL④与Vb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则Va∶Vb=11∶9
11、常温下将KOH溶液与HF稀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c(F-)>c(K+)>c(H+)=c(OH-) B.pH<7且c(F-)>c(H+)>c(K+)>c(OH-)
C.pH>7且c(K+)+c(H+)=c(F-)+c(OH-) D.pH>7且c(K+)>c(OH-)>c(F-)>c(H+)
12、我国采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 “嫦娥一号” 卫星。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
N2(g)+2O2(g)===N2O4(g) △H=+8.7kJ/mol
N2H4(g)+O2(g)==N2(g)+2H2O(g) △H= -534kJ/mol
下列表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N2H4(g) + N2O4(g) = 3N2(g) + 4H2O(g) △H=–1076.7 kJ/mol
B.N2H4(g) +N2O4(g) =N2(g) + 2H2O(g) △H=–542.7 kJ/mol
C.2N2H4(g) + N2O4(g) = 3N2(g) + 4H2O(g) △H=–542.7 kJ/mol
D.2N2H4(g) + N2O4(g) = 3N2(g) + 4H2O(l) △H=–1059.3 kJ/mol
13、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A.镀锌铁比镀锡铁耐腐蚀
 B.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嵌一定数量的锌块
 C.铝片不用特殊的方法保存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
14、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
x Mg+Mo3S4 MgxMo3S4 ;在镁原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Mg2+向正极迁移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Mo3S42x-—2xe =Mo3S4
C.充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  D.放电时负极反应为:xMg 2xe = xMg2+
15、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O2(或空气)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列关于CH4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不变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16、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碱性溶液中: K+、Al3+、Cl-、SO42-
B. 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Na+、K+、Cl-、NO2-
C.AlO2 浓度为0.1 mol·L-1的溶液中: Na+、K+、HSO3-、Cl-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Na+、Fe3+、NO3-、SiO32-
17、下列各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A.已知两种弱酸HA、HB的电离平衡常数Ka(HA)>Ka(HB),常温下
0.1 mol L-1的HA、HB、NaA、NaB溶液中:pH(NaA)>pH(NaB)>pH(HA)>pH(HB)
B.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C.常温下,α1、α2、α3分别表示pH=3的盐酸、pH=11的氨水、pH=11的碳酸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则α1=α2<α3
D.同温下,1L0.5mol·L-1NH4Cl溶液中的n(NH4+)等于2L0.25mol·L-1NH4Cl溶液中的n(NH4+)
18、 常温时,将V1mL c1 mol/L的醋酸滴加到V2mL c2 mol/L的烧碱溶液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混合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B.若混合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c(CH3COOH)
C.若V1=V2,且混合溶液pH<7,则必有c1D.若V1=V2,c1=c2,则混合溶液中c(OH-)=c(CH3COOH)+ c(H+)
19、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B,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20、对可逆反应2A(s)+3B(g) 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 (正)、v(逆)不变
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
A.①②    B.③    C.④  D.④⑤
21、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②⑧     B.⑦④ C.①③ D.⑤⑥
22、下列关于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放热的自发过程可能是熵减小的过程,吸热的自发过程一定为熵增加的过程
B.由能量判据(以焓变为基础)和熵判据组合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C.在室温下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但同样是这个吸热反应在较高温度(1200 K)下则能自发进行
D.放热过程(ΔH<0)或熵增加(ΔS>0)的过程一定是自发的
23、一)写出下列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CuSO4.5H2O电离方程式
NaHSO4电离方程式
Na2S水解方程式
AgCl溶解平衡式
Na2S溶液和AlCl3溶液混合的
二)、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 Cu(s) == Cu2+(aq) +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_电极。
2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s)+CO(g) Fe(s)+CO2(g) ΔH>0
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CO2)/c(CO),已知1 100℃时K=0.263,且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____________,平衡常数K值__________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 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 mol·L-1,c(CO)=0.1 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____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试通过计算当20L的高炉中,通入10 molCO和矿石在1 100℃时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
25、某温度(t℃)下的溶液中,c(H+)=10-xmol·L-1,c(OH-)=10-y mol·L-1,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________,则该温度t________25℃(填“>”、“<”或“=”)。
(2)若将此温度(t℃)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以下不同情况时两种溶液的体积比。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是多少?
②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是多少?
26、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4++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mol (CH2)6N4H+与1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称取样品1.500g。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       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01·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
27、常温下,如果取0.2mol/LCH3COOH溶液与0.2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9,试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该混合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混合溶液的PH=9的原因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
(2)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和PH=9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H+)的比值为    。
(3)求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计算结果:
    c(Na+)-c(CH3COO-)=       mol/L(列出算式即可)
    c(OH-)-c(CH3COOH)=     moL/L(写出精确结果。)
(4)若H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数值为53.7jK/mol,则1molCH3COOH与1mol NaOH在溶液中反应所放出的热与57.3kJ/mol相比会      (“相等”或“偏大”、“偏小”。)
(5)将同温度下等浓度的下列四种盐溶液:
    A.NH4HCO3    B.NH4Cl      C.(NH4)2SO4      D.CH3COONH4
   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填字母序号。)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D C C D B C D C A A C C B B
17 18 19 20 21 22
C D B C A D
放电
充电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题1.5分,共57分。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 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 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3.下列言论是孟子思想体现的有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制天命而用之”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屈” ④“人之初,性本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段言论反映的是
A. 道家的思想 B.法家的思想 C. 儒家的思想 D.墨家的思想
5.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目的是
A. 确立儒家的思想地位 B. 以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C. 限制君主权力的膨胀 D.打击其他学派力量
6.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西夏文佛经》这一文物最早印刷的时间可推溯到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8.下列图片中书刊主要反映哪一时期的进步潮流?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9.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吸取的养分包括
①讲究身心和谐、天人协调 ②强调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③重视个性的发展 ④弘扬探究开拓的进取精神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读右图,为了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最大理论贡献是
A.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11以下不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科技就的是
A、863计划 B神舟系列飞船 C、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 D、银河计算机
12、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13.梭伦为打破贵族政权的垄断所采取的措施是( )
①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
③创立民众法庭 ④创立四百人会议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4.下列改革中,涉及到教育改革的有
①梭伦改革 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王安石变法 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世人对秦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16、系列电视剧《马大姐》的歌词中唱到“有一个大杂院,住着街坊和四邻”,其中“四邻”应产生于
A、宗主都护制 B、保甲制 C、什伍制 D、三长制
1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18.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1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D.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20.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 B.北方民族的南侵
C.对四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 D.财政人不敷出
21.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推行青苗法 B.实行募役法 C.颁行农田水利法 D.推行免役法
22、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23、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在王安石变法中为解决上述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更戌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24、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整顿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农民负担
25、宗教改革后主张勤劳致富来荣耀上帝,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茁壮成长的是
A、路德派 B、加尔文派 C、英国国教 D、东正教
26.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③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 ④1541年创立的共和国性质的神权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①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③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④促进了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⑨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8.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的悲惨生活 B.工业发展的落后 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内河航运不发达
29.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
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
C.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
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
30.下列对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B.奠定了埃及近代化的基础
C.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D.使埃及彻底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
31、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执政后,为了迅速增强国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埃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轻工业是工业发展的重点 B、以发展军事工业为最重要
C、开办技校,培养本国技师 D、采取行政手段,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32、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 、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 、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 、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33.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国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34.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两个强盗在圆明园放的大火,给中国人的记忆烙上了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土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为此,清朝的有识之士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开展了洋务运动
C、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D、掀起了“实业救国”运动
35.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 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 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3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着土耳其、英国二股外来势力
B.日本倒幕派联合外来势力推翻了幕府统治
C.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展开的
D.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7.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政府开放的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B.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C.日本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D.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38.维新思想发展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中西思想结合的是( )
A.严复 B.郑观应 C.康有为 D.王韬
二、非选择题:
3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1)根据表中人物,填充下列表格(6分)
人物 孔子 孟子 程颐 王守仁 孙中山 梁启超
时代 春秋 战国 (1) (3) 近代 近代
思想主张 “仁”“礼””。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2) (4) (5) (6)
(2)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主要解决了当时中国急需解决的什么问题?(4分)
(3)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价值?(4分)
40、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10分)
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的变法对此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中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鞍变法是其中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1)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是什么?(4分)
材料二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廉有为所著的《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 ‘别黑白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
(2)结合所在地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能促进思想上的解放。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思想解放方面还开展了哪些活动?(6分)
41.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1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2分)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2分)
(4)明治维新是近代一次成功的改革,其原因是什么?而中国的维新变法只经历103天就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成都市玉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全卷满分: 100分 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 分)
选择题:(本小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是电容式话筒的示意图,它是利用电容制作的传感器,话筒的振动膜前面镀有薄薄的金属层,膜后距膜几十微米处有一金属板,振动膜上的金属层和这个金属板构成电容器的两极,在两极间加一电压U,人对着话筒说话时,振动膜前后振动,使电容发生变化,导致话筒所在电路中的其它量发生变化,使声音信号被话筒转化为电信号,其中导致电容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容器两板间的 [ ]
A. 距离变化 B. 正对面积变化
C. 介质变化 D. 电压变化
2.工厂里有一台机器正在运转,当其飞轮转得很快的时候,机器的振动并不强烈,切断电源,飞轮逐渐慢下来,到某一时刻机器发生强烈的振动,此后飞轮转得更慢,机器的振动又减弱了。这种现象说明 [ ]
A.纯属偶然现象,并无规律
B.在某一时刻,飞轮的惯性最大
C.在某一时刻,飞轮转动的频率最大
D.在某一时刻,飞轮转动的频率与机身的固有频率相等
3.简谐运动不属于下列哪一种运动  [ ]
A.匀变速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变加速运动 D.周期性运动
4. 如图所示,当磁感强度B增加时,内外连通的两金属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 [ ]
A.内外环都是逆时针
B.内外环都是顺时针
C.内环顺时针外环逆时针
D.内环逆时针外环顺时针
5. 闭合金属圆环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下落高度为h,如图所示。落地前要穿过一固定在地面上的条形磁铁,则下落时间t [ ]
A. B.
C. D.无法确定
6.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的电阻。则 [ ]
A.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0 A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V
C.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3 J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W
二、选择题 :(本小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 ]
A.横波的波长是8 m
B.横波的频率是0.2Hz
C.质点P随波迁移的波速大小为1.6 m/s
D.由图乙可知,t=0.10s时质点Q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
8.在电能的输送过程中,若输送的电功率一定、输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电线电阻一定时,对于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有如下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和输送电线上电压降的平方成反比
B.和输送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C.和输送电线上电压降的平方成正比
D.和输送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9.如图所示为光敏电阻自动计数器的示意图,其中为光敏电阻,为定值电阻.此光电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 ]
A.当有光照射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高电压
B.当有光照射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低电压
C.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低电压就计数一次
D.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高电压就计数一次
10.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a、b两点间做简谐振动.当振子从平衡位置O向a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和速度均不断减小
B.加速度和速度均不断增大
C.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D.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11.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a、b、c为三个质元,a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 ]
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c正向上运动?
C.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
D.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距平衡位置最远处?
12. 图甲是利用砂摆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装置,当盛砂的漏斗下面的薄木板被水平匀速拉出时,做简谐运动的漏斗漏出的砂,在板上显示出砂摆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已知木板被水平拉动的速度为0.2 m/s,图乙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为0.60 m,则这次实验砂摆的摆长大约为(取g =π2) [ ]
A.0.56 m B.0.65 m
C.1.00 m D.2.25 m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8分)
三、实殓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每空两分.)
13.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0.1mm)测得小球的读数如图所示,则摆球直径为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99.9s.则
(1)该摆摆长为_______cm,
周期为 s.
(2)(单选题)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14.在一次用单摆测定加速度的实验中,图A的O点是摆线的悬挂点,刻度尺的精度是1mm,则摆长L = m.
图B为测量周期用的秒表,长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为lmin,该单摆摆动50个周期(即n=50)时,长、短针位置如图中所示,所用时间t = s.
用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英文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g = (不必代入具体数值).
四、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并写在答题卷制定的框内。)
15. (10分)如图所示, n =50匝的矩形线圈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abcd,边长ab=20cm,bc=25cm,放在磁感强度B=0.4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且通过线圈中线的OO’轴匀速转动,转动角速度ω=50rad/s,线圈的总电阻r =1Ω,外电路电阻R=9Ω,交流电压表连接如图。试求:
(1)线圈在图示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电压表的示数。
(3)1min时间内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16. (10分)两根光滑的长直金属导轨MN、M′N′平行置于同一水平面内,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M、M′处接有如图所示的电路,电路中各电阻的阻值均为R,电容器的电容为C。长度也为l、阻值同为R的金属棒ab垂直于导轨放置,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ab在外力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且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在ab运动距离为s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求:(1) ab运动速度v的大小;
(2)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17.(12分)如图所示,两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相距为L, 一理想电流表与两导轨相连,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一质量为m、有效电阻为R的导体棒在距磁场上边界h处静止释放。导体棒进入磁场后,流经电流表的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稳定为I。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保持水平,不计导轨的电阻。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2)电流稳定后,导体棒运动速度的大小v;
(3)流经电流表电流的最大值Im.
18.(12分)如图所示,单摆摆长为 L,做简谐运动,C 点在悬点O 的正下方,D 点与C 相距为S,C、D之间是光滑水平面,当摆球A 到左侧最大位移处时,小球B 从D 点以某一速度匀速地向C 点运动,A、B二球在C 点迎面相遇,求小球B的速度大小.
高二半期诊断性评价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解析](1)电流稳定后,导体棒做匀速运动 ①
解得:B= ②
(2)感应电动势 ③
感应电流 ④
由②③④解得
(3)由题意知,导体棒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最大,设为vm
机械能守恒
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感应电流的最大值
解得:
O
A
C
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