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同步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同步训练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
——工商业的兴起
第1课时 基础训练
1.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出现在
A.亚洲 B.西欧 C.美国 D.中国
2.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西欧的
A.意大利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在西欧手工工场形成的同时,中国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先后出现了手工工场。
4.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工厂-手工工场-作坊
B.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C.工厂-作坊-手工工场
D.手工工场-工厂-作坊
5.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的最大不同点是
A.工人是被雇佣的 B.人数多 C.规模大 D.机器先进
6.小巧而成本低的家用钟表的生产最早开始于
A.19世纪 B.18世纪 C.17世纪 D.16世纪
7.西欧早期的手工工场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发展尤其迅速。
8.手工工场时期,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9.14世纪,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即
A.知识经济时代 B.工业文明时代 C.农耕文明时代 D.史前时代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中后期,在丝绸业出现了“以机杼致富”的“机户”和为“机户”纺丝织绸的“机工”。“机户”一般拥有一定数量的织机,雇佣工匠数十名,多的甚至可达到数百名。形成了“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
材料中的“机工”和“机户”各指什么?
机工是指被雇佣者即工人,机户指手工工场主。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是怎样的一中生产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提高训练
1.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工场分工极为细密,工场主集中组织管理生产和销售产品,而手工工场中工人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A.分工合作B.流水线生产 C.家庭式生产 D.大机器生产
2.手工工场的出现,逐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下列英国早期的海外贸易公司中,经营范围在亚洲的是
A.东印度公司 B.莫斯科贸易公司 C.东方公司 D.几内亚公司
3.欧洲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农业社会的面貌。这里工商业中的“工”指的是
A.使用机器的工厂 B.手工作坊 C.工业 D.手工工场
4.下列对手工工场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手工工场的工人之间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②手工工场主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③中国的手工工场生产具有分工细密等特点 ④中国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比西欧晚了200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与小作坊相比,手工工场具有的特点是
①生产规模扩大 ②采用机器大生产 ③生产效率提高 ④实行分工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仔细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根据上图,说说清代景德镇瓷器生产工场的特点。
生产工人多,每一道工序分工具体,工作场地比较大
7.为什么说手工工场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手工工场主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农耕时代的作坊主与学徒、帮工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观察下图,回答8-9题
8.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种生产方式?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9.请比较这两种生产方式的不同点。
手工作坊规模小,产量少,组织形式以家庭为主,有时收一两个学徒。手工工场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意识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亲自参加生产,这是与作坊主的本质区别;而是工人多,分工合作;三是生产规模大,产量增加。
10.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手工工场出现的作用。
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工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图二
图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