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宁市紫微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海宁市紫微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海宁市紫微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七下·海宁期末)根据下图,回答小题。
(1)读图,下列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①阿拉伯半岛位于南半球 ②北纬23.5°穿过亚洲、非洲
③海峡P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④东经90°经线穿越亚洲中部的云贵高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对上图中①、②区域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区域①、②都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B.区域②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地区之一
C.区域①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D.区域②人们在绿洲上种植椰枣,创造了灌溉设施坎儿井
2.(2016七下·海宁期末)央视推出大型旅游纪实节目《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不可能拍摄到的画面是(  )
A.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奔跑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上
B.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捧出香甜的奶茶款待来自远方的客人
C.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绿油油的稻田里,农民辛勤地劳作着
D.四川盆地的自然保护区里,大熊猫悠闲地吃着竹子
3.(2016七下·海宁期末)小明在查找有关旅游景点的过程中,被青藏地区独特的环境所吸引,下列有关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B.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
C.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棉花
D.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2016七下·海宁期末)成都平原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其农业发达的原因正确的有(  )
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③地形平坦,适宜耕作 ④耕种历史悠久,有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6七下·海宁期末)北京集中了许多国家级艺术团体,这里也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舞台,这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  )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交通中心 D.经济中心
6.(2016七下·海宁期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属于(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 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7.(2016七下·海宁期末)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的大河是(  )
A.印度河 B.长江和黄河
C.尼罗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8.(2016七下·海宁期末)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明同学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所有(  )
A.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起吃着米饭和烤肉
B.几个人围坐在火堆旁烧烤捕到的野猪
C.吃完晚饭,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
D.一大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将它赶到预先设定好的陷阱中
9.(2016七下·海宁期末)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  )
A.禹时期 B.舜时期 C.尧时期 D.黄帝时期
二、非选择题
10.(2016七下·海宁期末)2014年3月28日东方早报:保定承接首都部分行政功能。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保定的大致经纬度范围(误差±0.5度)   以及所在省的简称   ;A山脉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   。
(2)请写出图中B河下游河段的重要景观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C地形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并提出一条应对措施。
11.(2016七下·海宁期末)图八为中国气候资源类型等级图(每个地区气候资源类型用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数为水分,中间一位数为热量,右边一位数字为光照,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文信息,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完成下表。
青藏高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优势 ①   
光照 ②   
劣势 热量 ③   
光照
(2)东北地区 北部与青藏高原质量等级相同的气候资源类型是   ,但两地该类气候资源同级的原因不同,东北地区北部受   因素影响,青藏地区受   因素影响。
(3)从图中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水分都相对比较充足,为什么?
12.(2016七下·海宁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原始居民房屋示意图
图一
图二
(1)根据材料一所示,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域:
A   流域;C   流域。
(2)材料一A,B,C,D四地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它们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文明的曙光并不只眷顾大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区也有文明的诞生。请你分别列举一例。
(4)人们将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合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它们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系列问题:
①材料二中图一是哪一远古居民房屋?这种房屋有哪些好处?
②如果你去图二中的远古居民房屋中作客,他们会用什么主食款待你?
③下列不属于图二遗址出土的文物是什么?该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文有什么考古价值?
A B C D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B
【知识点】经纬网;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中东石油宝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图的判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半岛位于北半球,所以①表述错误;东经90°经线穿越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所以④表述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和沙特阿拉伯半岛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区域②为热带沙漠气候,不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所以A表述错误,B表述正确;区域①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所以C表述错误;创造了灌溉设施坎儿井的是我国新疆,不在阿拉伯半岛,所以D表述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南方地区和沙特阿拉伯半岛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对地图的判读。
2.【答案】B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形区纬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高原介于北纬40°20′~50°50′之间,北纬30°不在此纬度范围内,B不可能拍摄到;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北纬30°都穿过,ACD能拍摄到,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各地形区纬度的识记。
3.【答案】D
【知识点】青藏牧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藏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所以A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主要以藏族为主,所以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当地的农作物主要是青稞,所以C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
4.【答案】B
【知识点】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都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成都平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
5.【答案】A
【知识点】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集中了许多国家级艺术团体,这里也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舞台,这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的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纪纪年法和年代纪年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属于20世纪40年代。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纪纪年法和年代纪年法的换算。
7.【答案】D
【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西亚国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西亚国家的识记。
8.【答案】A
【知识点】北京;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饮食以面食为主,所以A不符合历史事实。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9.【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的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夏的建立的识记。
10.【答案】(1)38.5°N,115.2°E;冀;太行山
(2)景观特征:黄河下游河床比地面高出4-6米,甚至几十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成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之后因为流经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减缓开始大量淤积,抬高了河床,形成“地上河”。
(3)最主要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等。
应对措施:南水北调,优化水资源合理利用;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知识点】经纬网;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势和地形;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省级行政区简称、重要地形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定的大致经纬度范围(38.5°N,115.2°E),其所在省的简称是冀;A山脉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太行山。
(2)本题考查的是黄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河为黄河。黄河下游河床比地面高出4-6米,甚至几十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之后因为流经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减缓开始大量淤积,抬高了河床,形成“地上河”。
(3)本题考查的是华北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等。为此,我们可以南水北调,优化水资源合理利用;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黄河、省级行政区简称、重要地形区分布、华北平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对经纬网的判读。
11.【答案】(1)光照;水分;水分
(2)热量;纬度(高纬度);地形(高海拔)
(3)我国东部地区临近海洋,而且受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东部地区水分比较充足。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东部和西部差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个区域的地理概况不相同。青藏高原优势为光照充足,劣势为热量不足。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其自然环境特征为干旱,但是光照强烈。四川盆位于南方地区,当地光照不足,多阴雨、云雾天气,其优势表现为比较湿润。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北部与青藏高原质量等级相同的气候资源类型是热量,但两地该类气候资源同级的原因不同,东北地区北部受纬度(高纬度)因素影响,青藏地区受地形(高海拔)因素影响。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东部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中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临近海洋,而且受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东部地区水分比较充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及成因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答案】(1)尼罗河;印度河和恒河
(2)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
(4)①河姆渡遗址;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可以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
②粟米。
③D;陶文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中美洲文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尼罗河、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尼罗河流域,B为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2)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成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A,B,C,D四地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属大河文明,它们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本题考查的是爱琴海文明和中美洲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琴海地区有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中美洲地区有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
(4)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①材料二中图一是河姆渡遗址的远古居民房屋,这种房屋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可以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②图二是半坡遗址的远古居民房屋,他们会种植粟,会用粟米招待客人。③D是黑陶钵,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文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分布及成因、爱琴海文明和中美洲文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识记。
1 / 1浙江省海宁市紫微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七下·海宁期末)根据下图,回答小题。
(1)读图,下列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①阿拉伯半岛位于南半球 ②北纬23.5°穿过亚洲、非洲
③海峡P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④东经90°经线穿越亚洲中部的云贵高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对上图中①、②区域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区域①、②都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B.区域②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地区之一
C.区域①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D.区域②人们在绿洲上种植椰枣,创造了灌溉设施坎儿井
【答案】(1)B
(2)B
【知识点】经纬网;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中东石油宝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图的判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半岛位于北半球,所以①表述错误;东经90°经线穿越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所以④表述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和沙特阿拉伯半岛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区域②为热带沙漠气候,不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所以A表述错误,B表述正确;区域①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所以C表述错误;创造了灌溉设施坎儿井的是我国新疆,不在阿拉伯半岛,所以D表述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南方地区和沙特阿拉伯半岛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对地图的判读。
2.(2016七下·海宁期末)央视推出大型旅游纪实节目《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不可能拍摄到的画面是(  )
A.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奔跑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上
B.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捧出香甜的奶茶款待来自远方的客人
C.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绿油油的稻田里,农民辛勤地劳作着
D.四川盆地的自然保护区里,大熊猫悠闲地吃着竹子
【答案】B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形区纬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高原介于北纬40°20′~50°50′之间,北纬30°不在此纬度范围内,B不可能拍摄到;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北纬30°都穿过,ACD能拍摄到,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各地形区纬度的识记。
3.(2016七下·海宁期末)小明在查找有关旅游景点的过程中,被青藏地区独特的环境所吸引,下列有关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B.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
C.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棉花
D.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答案】D
【知识点】青藏牧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藏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所以A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主要以藏族为主,所以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当地的农作物主要是青稞,所以C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
4.(2016七下·海宁期末)成都平原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其农业发达的原因正确的有(  )
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③地形平坦,适宜耕作 ④耕种历史悠久,有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都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成都平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
5.(2016七下·海宁期末)北京集中了许多国家级艺术团体,这里也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舞台,这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  )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交通中心 D.经济中心
【答案】A
【知识点】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集中了许多国家级艺术团体,这里也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舞台,这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的识记。
6.(2016七下·海宁期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属于(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 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纪纪年法和年代纪年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属于20世纪40年代。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纪纪年法和年代纪年法的换算。
7.(2016七下·海宁期末)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的大河是(  )
A.印度河 B.长江和黄河
C.尼罗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答案】D
【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西亚国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西亚国家的识记。
8.(2016七下·海宁期末)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明同学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所有(  )
A.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起吃着米饭和烤肉
B.几个人围坐在火堆旁烧烤捕到的野猪
C.吃完晚饭,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
D.一大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将它赶到预先设定好的陷阱中
【答案】A
【知识点】北京;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饮食以面食为主,所以A不符合历史事实。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9.(2016七下·海宁期末)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  )
A.禹时期 B.舜时期 C.尧时期 D.黄帝时期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的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夏的建立的识记。
二、非选择题
10.(2016七下·海宁期末)2014年3月28日东方早报:保定承接首都部分行政功能。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保定的大致经纬度范围(误差±0.5度)   以及所在省的简称   ;A山脉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   。
(2)请写出图中B河下游河段的重要景观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C地形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并提出一条应对措施。
【答案】(1)38.5°N,115.2°E;冀;太行山
(2)景观特征:黄河下游河床比地面高出4-6米,甚至几十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成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之后因为流经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减缓开始大量淤积,抬高了河床,形成“地上河”。
(3)最主要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等。
应对措施:南水北调,优化水资源合理利用;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知识点】经纬网;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势和地形;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省级行政区简称、重要地形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定的大致经纬度范围(38.5°N,115.2°E),其所在省的简称是冀;A山脉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太行山。
(2)本题考查的是黄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河为黄河。黄河下游河床比地面高出4-6米,甚至几十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之后因为流经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减缓开始大量淤积,抬高了河床,形成“地上河”。
(3)本题考查的是华北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等。为此,我们可以南水北调,优化水资源合理利用;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黄河、省级行政区简称、重要地形区分布、华北平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对经纬网的判读。
11.(2016七下·海宁期末)图八为中国气候资源类型等级图(每个地区气候资源类型用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数为水分,中间一位数为热量,右边一位数字为光照,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文信息,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完成下表。
青藏高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优势 ①   
光照 ②   
劣势 热量 ③   
光照
(2)东北地区 北部与青藏高原质量等级相同的气候资源类型是   ,但两地该类气候资源同级的原因不同,东北地区北部受   因素影响,青藏地区受   因素影响。
(3)从图中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水分都相对比较充足,为什么?
【答案】(1)光照;水分;水分
(2)热量;纬度(高纬度);地形(高海拔)
(3)我国东部地区临近海洋,而且受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东部地区水分比较充足。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东部和西部差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个区域的地理概况不相同。青藏高原优势为光照充足,劣势为热量不足。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其自然环境特征为干旱,但是光照强烈。四川盆位于南方地区,当地光照不足,多阴雨、云雾天气,其优势表现为比较湿润。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北部与青藏高原质量等级相同的气候资源类型是热量,但两地该类气候资源同级的原因不同,东北地区北部受纬度(高纬度)因素影响,青藏地区受地形(高海拔)因素影响。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东部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中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临近海洋,而且受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东部地区水分比较充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及成因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2016七下·海宁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原始居民房屋示意图
图一
图二
(1)根据材料一所示,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域:
A   流域;C   流域。
(2)材料一A,B,C,D四地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它们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文明的曙光并不只眷顾大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区也有文明的诞生。请你分别列举一例。
(4)人们将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合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它们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系列问题:
①材料二中图一是哪一远古居民房屋?这种房屋有哪些好处?
②如果你去图二中的远古居民房屋中作客,他们会用什么主食款待你?
③下列不属于图二遗址出土的文物是什么?该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文有什么考古价值?
A B C D
【答案】(1)尼罗河;印度河和恒河
(2)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
(4)①河姆渡遗址;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可以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
②粟米。
③D;陶文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中美洲文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尼罗河、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尼罗河流域,B为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2)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成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A,B,C,D四地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属大河文明,它们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本题考查的是爱琴海文明和中美洲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琴海地区有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中美洲地区有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
(4)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①材料二中图一是河姆渡遗址的远古居民房屋,这种房屋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可以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②图二是半坡遗址的远古居民房屋,他们会种植粟,会用粟米招待客人。③D是黑陶钵,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文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分布及成因、爱琴海文明和中美洲文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识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