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广丰县丰溪街道南屏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广丰县丰溪街道南屏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江西省广丰县丰溪街道南屏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汉朝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A、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A符合题意;
B、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前336年~前323年,B不符合题意;
C、波斯帝国始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终于1935年巴列维王朝,C不符合题意;
D、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95年—1453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马帝国。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区分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
2.(2018九上·广丰月考)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之所以“伟大”和“重要”在于(  )
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 ②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经济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据“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可知,这两件事是指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迪亚士的远航和达 伽马的远航,这两件事之所以之所以“伟大”和“重要”是因为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选项B①③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内容无法证实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文艺复兴的兴起也与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选项AC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始的影响的相关史实。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2018八上·郑州期末)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那么,中国近代史上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近代化历程。戊戌变法最早主张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政治民主化。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4.(2016八上·滨州期中)“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给出了“消灭帝制、缔造共和”这个重要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他的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
5.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重庆谈判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在美国的支持下,妄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6.(2018九上·广丰月考)他们说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中提示词: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目的,侵略军的统帅是瓦德西等,结合课本所学,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大沽炮台向北京进犯,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奋勇抵抗。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大沽炮台,在北京城烧杀抢掠,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1901年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
1898年义和团兴起于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肯定发生在1898年之后,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A不合题意;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B不合题意;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C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7.(2018八上·苏州期末)1939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C.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抗日战争,题目中给出的是国民党的迁都事件安,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即可判断得出C项正确,B时间不对D是在1949年A是在20世纪20年代,时间也不对。
故答案为C。
【点评】分析题干,掌握事件发生的时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8.(2018九上·广丰月考)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遵义–湘江–金沙江–泸定桥–吴起镇
B.瑞金–金沙江–遵义–泸定桥–湘江–吴起镇
C.瑞金–湘江–遵义–金沙江–泸定桥–吴起镇
D.瑞金–遵义–金沙江–湘江–泸定桥–吴起镇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具体经过为: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放弃去湘西--进军贵州--渡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C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掌握长征的时间、路线和历史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9.(2016八上·宜春期中)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陈嘉庚选择了实业。四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张謇兴办实业;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A、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陈嘉庚选择了实业,都是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B、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内容。
10.(2018九上·广丰月考)某班同学在探究中国近代化起步过程时,研究了这一时期每个阶段的历史人物,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
A.魏源、张之洞、鲁迅、孙中山
B.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C.严复、魏源、孙中山、胡适
D.梁启超、左宗棠、李大钊、孙中山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结合课本所学,中国近代首先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掀起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人物;其次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康有为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人物;孙中山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最后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物。B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于近代化的四个运动要注意扎实掌握。本题难度适中。
11.(2018九上·广丰月考)毛泽东拿起五星红旗的式样指着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这一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D.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
【答案】D
【知识点】“共同纲领”;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星红旗作为中国国旗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12.(2017·广丰模拟)20世纪80年代,一位去南方的打工的广丰人给家里写信,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经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
A.上海 B.宁波 C.厦门 D.深圳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因此,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所以,厦门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和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
二、判断题
13.(2018九上·广丰月考)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是文艺复兴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文艺复兴;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人心改变”,指改变人们心里想法即思想。结合课本所学,“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指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近代欧洲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的政治变革。故本题是错误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应改为启蒙运动。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启蒙运动性质和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14.(2018九上·广丰月考)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6月5日,全国各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五四运动性质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5.(2018九上·广丰月考)淮海战役胜利后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使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解放区连成一片。
【答案】(1)错误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故本题说法错误。应把淮海战役改为平津战役。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三、非选择题
16.(2018九上·广丰月考)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依据上面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近代中国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答案】(1)图1:洋务运动;图2:戊戌变法;图3:辛亥革命;图4:新文化运动。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师夷长技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主张,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主张,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图1:洋务运动;图2:戊戌变法;图3:辛亥革命;图4:新文化运动。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个阶层掀起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命运,这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等。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探索历程。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2018九上·广丰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会议”作出的影响最深远的决策是什么?
(3)请概括以上两次会议的共同点。(回答两点)
【答案】(1)遵义会议。
(2)时间:1978年;战略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会议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作出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会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8.(2018九上·广丰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各民族、各地区生生不息的文明在不断冲撞与融合中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请你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1)【古老文明的繁荣】以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是世界古老文明中两颗璀璨的明珠。请你列举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
(2)【近代文明的冲撞】鸦片战争是近代东西方文明冲撞的典型案例.下表是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对比。
请你写出表格中①、②名称。
国家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对外政策方面
中国清朝 军机处设立,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文字狱,思想禁锢,万马齐喑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英国 《①   》颁布,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 (②   ),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 文艺复兴,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殖民扩张和掠夺……
(3)请简要评价“殖民掠夺”在英国成为工业强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现代文明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世界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孔子学院积极的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但情人节、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输入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淡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中华民族的特色文明正在不断流失……
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文明的民族特色?
【答案】(1)活字印刷术,佛教。
(2)权利法案。;工业革命。
(3)为英国积累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大量资本。
(4)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加强国际间的文化合作与交流。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第一次工业革命;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中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近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骑士阶层;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等产生深远影响;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2)依据表格,“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经济方面,以资产阶级统治为前提,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促进其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3)依据课本所学,英国通过在印度即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夺使大量财富。英国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转化为资本,发展国内经济,促进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世界霸主。
(4)依据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世界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淡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的特色文明正在不断流失”。可以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去考虑,在保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点评】学生还要理解: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本题难度适中。
1 / 1江西省广丰县丰溪街道南屏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2018九上·广丰月考)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之所以“伟大”和“重要”在于(  )
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 ②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经济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8八上·郑州期末)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那么,中国近代史上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4.(2016八上·滨州期中)“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5.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重庆谈判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6.(2018九上·广丰月考)他们说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18八上·苏州期末)1939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C.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8.(2018九上·广丰月考)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遵义–湘江–金沙江–泸定桥–吴起镇
B.瑞金–金沙江–遵义–泸定桥–湘江–吴起镇
C.瑞金–湘江–遵义–金沙江–泸定桥–吴起镇
D.瑞金–遵义–金沙江–湘江–泸定桥–吴起镇
9.(2016八上·宜春期中)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陈嘉庚选择了实业。四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10.(2018九上·广丰月考)某班同学在探究中国近代化起步过程时,研究了这一时期每个阶段的历史人物,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
A.魏源、张之洞、鲁迅、孙中山
B.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C.严复、魏源、孙中山、胡适
D.梁启超、左宗棠、李大钊、孙中山
11.(2018九上·广丰月考)毛泽东拿起五星红旗的式样指着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这一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D.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
12.(2017·广丰模拟)20世纪80年代,一位去南方的打工的广丰人给家里写信,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经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
A.上海 B.宁波 C.厦门 D.深圳
二、判断题
13.(2018九上·广丰月考)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是文艺复兴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4.(2018九上·广丰月考)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15.(2018九上·广丰月考)淮海战役胜利后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使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解放区连成一片。
三、非选择题
16.(2018九上·广丰月考)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依据上面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近代中国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17.(2018九上·广丰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会议”作出的影响最深远的决策是什么?
(3)请概括以上两次会议的共同点。(回答两点)
18.(2018九上·广丰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各民族、各地区生生不息的文明在不断冲撞与融合中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请你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1)【古老文明的繁荣】以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是世界古老文明中两颗璀璨的明珠。请你列举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
(2)【近代文明的冲撞】鸦片战争是近代东西方文明冲撞的典型案例.下表是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对比。
请你写出表格中①、②名称。
国家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对外政策方面
中国清朝 军机处设立,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文字狱,思想禁锢,万马齐喑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英国 《①   》颁布,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 (②   ),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 文艺复兴,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殖民扩张和掠夺……
(3)请简要评价“殖民掠夺”在英国成为工业强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现代文明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世界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孔子学院积极的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但情人节、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输入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淡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中华民族的特色文明正在不断流失……
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文明的民族特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汉朝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A、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A符合题意;
B、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前336年~前323年,B不符合题意;
C、波斯帝国始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终于1935年巴列维王朝,C不符合题意;
D、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95年—1453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马帝国。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区分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
2.【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据“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可知,这两件事是指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迪亚士的远航和达 伽马的远航,这两件事之所以之所以“伟大”和“重要”是因为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选项B①③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内容无法证实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文艺复兴的兴起也与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选项AC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始的影响的相关史实。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近代化历程。戊戌变法最早主张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政治民主化。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给出了“消灭帝制、缔造共和”这个重要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他的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
5.【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在美国的支持下,妄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中提示词: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目的,侵略军的统帅是瓦德西等,结合课本所学,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大沽炮台向北京进犯,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奋勇抵抗。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大沽炮台,在北京城烧杀抢掠,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1901年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
1898年义和团兴起于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肯定发生在1898年之后,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A不合题意;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B不合题意;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C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抗日战争,题目中给出的是国民党的迁都事件安,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即可判断得出C项正确,B时间不对D是在1949年A是在20世纪20年代,时间也不对。
故答案为C。
【点评】分析题干,掌握事件发生的时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具体经过为: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放弃去湘西--进军贵州--渡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C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掌握长征的时间、路线和历史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张謇兴办实业;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A、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陈嘉庚选择了实业,都是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B、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内容。
10.【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结合课本所学,中国近代首先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掀起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人物;其次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康有为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人物;孙中山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最后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物。B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于近代化的四个运动要注意扎实掌握。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D
【知识点】“共同纲领”;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星红旗作为中国国旗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12.【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因此,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所以,厦门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和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
13.【答案】(1)错误
【知识点】文艺复兴;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人心改变”,指改变人们心里想法即思想。结合课本所学,“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指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近代欧洲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的政治变革。故本题是错误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应改为启蒙运动。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启蒙运动性质和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1)正确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6月5日,全国各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五四运动性质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1)错误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故本题说法错误。应把淮海战役改为平津战役。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1)图1:洋务运动;图2:戊戌变法;图3:辛亥革命;图4:新文化运动。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师夷长技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主张,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主张,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图1:洋务运动;图2:戊戌变法;图3:辛亥革命;图4:新文化运动。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个阶层掀起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命运,这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等。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探索历程。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1)遵义会议。
(2)时间:1978年;战略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会议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作出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会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1)活字印刷术,佛教。
(2)权利法案。;工业革命。
(3)为英国积累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大量资本。
(4)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加强国际间的文化合作与交流。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第一次工业革命;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中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近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骑士阶层;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等产生深远影响;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2)依据表格,“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经济方面,以资产阶级统治为前提,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促进其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3)依据课本所学,英国通过在印度即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夺使大量财富。英国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转化为资本,发展国内经济,促进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世界霸主。
(4)依据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世界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淡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的特色文明正在不断流失”。可以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去考虑,在保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点评】学生还要理解: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本题难度适中。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