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九上·镇海期末)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振兴中华 ②还我青岛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共和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①振兴中华是辛亥革命前提出的口号;
②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
③抗日救亡是抗日战争中提出的口号;
④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后提出的口号。
这些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
2.(2017九上·镇海期末)“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一一“一二.九运动”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一红军长征
③平津战役一一解放东北全境 ④日本投降——宝岛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①巴黎和会一一“一二.九运动” 对应不正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一红军长征对应正确,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指挥失误,使得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符合题意。
③平津战役一一解放东北全境对应不正确,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不符合题意。
④日本投降——宝岛回归对应正确,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被日本割占50年后也回到祖国的怀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
3.(2017九上·镇海期末)电影记录着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列反映二战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的影片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4/5的国家卷入了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A项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德国陷入两面夹攻,加速了其败亡,不符合题意。
B项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不符合题意。
C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符合题意。
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4.(2017九上·镇海期末)“它”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它”是指(  )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垣公告》
【答案】B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其主要内容包括: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B项《开罗宣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开罗宣言》的内容。
5.(2017九上·镇海期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要革命成果是(  )
①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
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④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第二次国共合作赢得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符合题意。
②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不是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是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④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
6.(2017九上·镇海期末)回首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好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C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C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意义。
7.(2017九上·镇海期末)“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一副春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抗战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土地改革 D.解放南京
【答案】B
【知识点】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史实。
B项新中国成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非选择题
8.(2017九上·镇海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35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到1949年开国大典上作为代国歌,再到2004年被写进宪法成为正式国歌,80多年来,《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最关的旋律。
材料二:在现实中,神圣的国歌并未得到普遍的尊重和爱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人在娱乐活动、商业活动、非政治性节庆活动,或者其他不适宜的场合上奏国歌。有的人在奏唱国歌时,只动嘴不发声,更有甚者交头接耳、随意走动、左顾右盼。
材料三: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国歌法》除规范了国歌奏唱方式场合、明确侮辱国歌构成犯罪将被追究刑责外,还规定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
《义勇军进行曲》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请举一例说明当时中国人民发出的“最后的吼声”。
【答案】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紧逼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是为了激发全民族抗日的热情,唤醒民众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如:一二九运动;东北军民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西安事变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抗联艰苦抗战的时候,1935年2月2日,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这首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一二 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
故答案为: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紧逼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是为了激发全民族抗日的热情,唤醒民众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如:一二九运动;东北军民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西安事变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9.(2017九上·镇海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历史学家费正清
材料二: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在他之后,一批进步人士积极响应,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哪一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2)材料二中“洒水清道”的“他”是谁?请用史实证明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4)两次运动的不同结果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2)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3)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面对这种情况,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为此,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4)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东西,但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及意义。根据材料一中“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联系所学知识,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本题考查陈独秀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从材料二中的“民国时期”“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等信息可以分析这位思想家把批判矛头对准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正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特点,这位思想家应该是陈独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孔教,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联系。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提供的精神动力;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成果的产物。围绕这些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由此可见,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
故答案为: (1)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2)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3)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面对这种情况,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为此,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4)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东西,但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补课”。
10.(2017九上·镇海期末)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与图①相关的会议名称及其历史意义。
(2)与图②这一节日相关的起始历史事件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军名称从图④到图⑤变化的原因   。
(3)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北京这座城市,除了图③,还见证了哪些重大事件?
(4)分析图①、图②、图③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南昌起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3)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能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图一是中共一大的会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本题考查南昌起义及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民族危机空前危机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北京(平)的事件。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陈独秀、李大钊的领导下,在北京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悍然进攻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间的联系。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围绕“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去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南昌起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3)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能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日战争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
1 / 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九上·镇海期末)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振兴中华 ②还我青岛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共和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2.(2017九上·镇海期末)“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一一“一二.九运动”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一红军长征
③平津战役一一解放东北全境 ④日本投降——宝岛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17九上·镇海期末)电影记录着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列反映二战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的影片是(  )
A. B.
C. D.
4.(2017九上·镇海期末)“它”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它”是指(  )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垣公告》
5.(2017九上·镇海期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要革命成果是(  )
①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
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④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2017九上·镇海期末)回首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好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7.(2017九上·镇海期末)“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一副春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抗战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土地改革 D.解放南京
二、非选择题
8.(2017九上·镇海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35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到1949年开国大典上作为代国歌,再到2004年被写进宪法成为正式国歌,80多年来,《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最关的旋律。
材料二:在现实中,神圣的国歌并未得到普遍的尊重和爱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人在娱乐活动、商业活动、非政治性节庆活动,或者其他不适宜的场合上奏国歌。有的人在奏唱国歌时,只动嘴不发声,更有甚者交头接耳、随意走动、左顾右盼。
材料三: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国歌法》除规范了国歌奏唱方式场合、明确侮辱国歌构成犯罪将被追究刑责外,还规定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
《义勇军进行曲》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请举一例说明当时中国人民发出的“最后的吼声”。
9.(2017九上·镇海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历史学家费正清
材料二: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在他之后,一批进步人士积极响应,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哪一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2)材料二中“洒水清道”的“他”是谁?请用史实证明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4)两次运动的不同结果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0.(2017九上·镇海期末)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与图①相关的会议名称及其历史意义。
(2)与图②这一节日相关的起始历史事件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军名称从图④到图⑤变化的原因   。
(3)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北京这座城市,除了图③,还见证了哪些重大事件?
(4)分析图①、图②、图③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①振兴中华是辛亥革命前提出的口号;
②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
③抗日救亡是抗日战争中提出的口号;
④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后提出的口号。
这些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①巴黎和会一一“一二.九运动” 对应不正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一红军长征对应正确,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指挥失误,使得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符合题意。
③平津战役一一解放东北全境对应不正确,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不符合题意。
④日本投降——宝岛回归对应正确,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被日本割占50年后也回到祖国的怀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4/5的国家卷入了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A项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德国陷入两面夹攻,加速了其败亡,不符合题意。
B项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不符合题意。
C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符合题意。
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4.【答案】B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其主要内容包括: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B项《开罗宣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开罗宣言》的内容。
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第二次国共合作赢得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符合题意。
②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不是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是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④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
6.【答案】C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C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意义。
7.【答案】B
【知识点】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史实。
B项新中国成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8.【答案】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紧逼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是为了激发全民族抗日的热情,唤醒民众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如:一二九运动;东北军民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西安事变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抗联艰苦抗战的时候,1935年2月2日,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这首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一二 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
故答案为: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紧逼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是为了激发全民族抗日的热情,唤醒民众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如:一二九运动;东北军民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西安事变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9.【答案】(1)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2)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3)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面对这种情况,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为此,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4)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东西,但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及意义。根据材料一中“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联系所学知识,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本题考查陈独秀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从材料二中的“民国时期”“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等信息可以分析这位思想家把批判矛头对准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正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特点,这位思想家应该是陈独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孔教,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联系。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提供的精神动力;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成果的产物。围绕这些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由此可见,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
故答案为: (1)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2)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3)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面对这种情况,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为此,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4)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东西,但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补课”。
10.【答案】(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南昌起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3)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能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图一是中共一大的会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本题考查南昌起义及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民族危机空前危机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北京(平)的事件。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陈独秀、李大钊的领导下,在北京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悍然进攻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间的联系。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围绕“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去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南昌起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3)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能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日战争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