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练习一、填空题1、模拟实验证明,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2、地震的发生能使_______发生巨大变化。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发生地震时,地下会传来轰鸣声。()2、火山的爆发、海啸也会引发地震。()3、平时要加强地震逃生演练提高自救能力。()4、地震使地表发生缓慢变化。()5、地震级别越大危害就越大。()6、地球上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能感觉到。()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适合的是()。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2、地震不可能形成的地形是()3、以下自然现象不能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的是()A.山体滑坡B.风化C.地震4、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A.地幔B.地核C.地壳5、2019年4月18日台湾花莲市发生6.7级地震,在温州的很多人也感受到震动。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时地壳运动的表现B.地震对地形变化没有任何影响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6、“轰隆隆”—声巨响震撼着大地,那一刻,高楼、学校、家几乎都倒塌了,变为一片废墟。这段文字描述的内容是发生了()A.地震B.火山喷发C.泥石流四、连线题将下列现象与其形成的原因进行连线。山体滑坡岩浆喷发地震地面裂缝海水腾空而起,烟柱冲天地面下陷,形成湖泊五、实验探究题:地震模拟实验1、如图所示,实验中的每一部分材料分别表代表什么?①两半拼接的小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铺在小盒中的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拉开或挤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实验现象时,下面哪一项不是观察的重点?()A.要注意观察“地面”的变化B.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C.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形状3、如图所示,当“板块”受到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地球表面”发生_______、_______等现象。4、实验表明:地震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地壳运动2、地表二、判断题1、√2、√3、√4、?5、√6、?三、选择题1、C2、C3、B4、C5、A6、四、连线题山体滑坡岩浆喷发地震地面裂缝海水腾空而起,烟柱冲天地面下陷,形成湖泊五、实验探究题1、①地壳中的两个板块②岩层③岩层受到的作用力2、C3、褶皱断裂4、地壳运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科版五年级上新知聚焦冯导用镜头真实再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惊心动魄的场景。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会对地球表面带来极大的影响。请观看电影片段《唐山大地震》。新知聚焦◆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新知探索地震是怎么形成的?看到这张震后的照片会有怎样的猜想?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一、了解地震的成因路面被破坏了,出现塌陷、断裂现象新知探索做模拟实验一个塑料盒(剪成两半)、小铲子、保鲜膜水、泥土材料准备新知探索实验方法新知探索动手试试(1)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保鲜膜。(2)用水将土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保鲜膜的小盒中。(3)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4)观察发生的现象。新知探索模拟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代表什么?两半拼接的小盒——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岩层拉开或挤压——岩层受到的作用力新知探索注意事项①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观察“地面”的变化。②观察实验现象时,还要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新知探索实验现象当“板块”受到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地球表面”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新知探索根据实验现象和对下面两张图的观察,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新知探索引起地震的其他原因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火山喷发引起地震新知探索塌陷引发地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塌陷地震。这类地震规模比较小,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此外,高山上悬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会形成此类地震。新知探索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地震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但你一定在电视或网络上见过地震的情景吗?能试着描述一下吗?新知探索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唐山大地震还曾出现蓝光。新知探索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新知探索阅读资料,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怎样的改变?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资料一资料二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地震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新知探索资料三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水面。新知探索资料四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8.5级的大地震,其地震波绕地球传播两圈,地震波将哨马营的这颗古柳劈成两半,86年过去了古柳依然存活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劈成两半的古柳犹如展开的手掌向着苍天诉说着什么……新知探索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极大改变地表形态。小结: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新知探索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新知研讨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地震能使铁轨变形。新知研讨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极大改变地表形态。这个改变是剧烈的。新知拓展地震有什么前兆吗?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平时注意观察地震前兆。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地震前兆儿歌课堂练习1.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适合的是()。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C课堂练习2.地震不可能形成的地形是()3.以下自然现象不能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的是()A.山体滑坡B.风化C.地震CB课堂练习4.将下列现象与其形成的原因进行连线。山体滑坡地震岩浆喷发地面裂缝海水腾空而起,烟柱冲天地面下陷,形成湖泊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得知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掌握了抗震防灾的常识。板书设计六大板块不停运动:碰撞、分离地壳或岩石圈机械变形、变位:升降、漂移、褶皱、断裂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作业布置搜集相关知识,做成宣传海报。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五年级上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课题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2.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2.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难点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影视片段导入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会对地球表面带来极大的影响。请观看电影片段《唐山大地震》。(播放视频)冯导用镜头真实再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惊心动魄的场景。2、思考◆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观看影视片段思考通过影视观看,创设真是地震情景,进而提出思考问题,聚焦课堂探究,激发兴趣。讲授新课一、探索(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地震是怎么形成的?看到这张震后的照片会有怎样的猜想?预测情境描述:路面被破坏了,出现塌陷、断裂现象。原因猜测: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做模拟实验(1)材料准备一个塑料盒(剪成两半)、小铲子、保鲜膜水、泥土(2)实验方法播放视频。(3)动手试试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保鲜膜。②用水将土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保鲜膜的小盒中。③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④观察发生的现象。(4)思考模拟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代表什么?明确:两半拼接的小盒——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岩层拉开或挤压——岩层受到的作用力(5)注意事项①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观察“地面”的变化。②观察实验现象时,还要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6)实验现象当“板块”受到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地球表面”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7)根据实验现象和对下面两张图的观察,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解释: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拓展】引起地震的其他原因◆火山喷发引起地震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塌陷引发地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塌陷地震。这类地震规模比较小,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此外,高山上悬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会形成此类地震。(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1、地震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但你一定在电视或网络上见过地震的情景吗?能试着描述一下吗?预测①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②唐山大地震还曾出现蓝光。③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2、阅读资料,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怎样的改变?资料一: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资料二: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地震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资料三: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水面。资料四: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8.5级的大地震,其地震波绕地球传播两圈,地震波将哨马营的这颗古柳劈成两半,86年过去了古柳依然存活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劈成两半的古柳犹如展开的手掌向着苍天诉说着什么……小结: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极大改变地表形态。3、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播放视频。二、研讨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明确:地震能使铁轨变形,也能使岩石变形。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明确: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极大改变地表形态。这个改变是剧烈的。三、拓展:地震前兆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平时注意观察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四、课堂练习1.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适合的是()。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2、地震不可能形成的地形是()3、以下自然现象不能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的是()A.山体滑坡B.风化C.地震4、将下列现象与其形成的原因进行连线。山体滑坡地震岩浆喷发地面裂缝海水腾空而起,烟柱冲天地面下陷,形成湖泊五、作业布置搜集相关知识,做成宣传海报。描述、猜测准备材料学习制作动手制作回答观察、交流解释阅读资料描述阅读、分析归纳观看视频回答阅读资料练习实验前引导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知识对地震的成因进行假设,明确模拟实验的目标。同时,指导学生明确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分别代表的含义,使学生将自然现象与模拟实验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将实验中获得的证据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地震对地形地貌产生的影响,培养从学生阅读、分析资料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增强防震减灾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地壳运动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再次解释岩石弯曲的原因,完善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同时,通过第二个问题的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是剧烈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完成达标测评尊重生命,加强防震减灾宣传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得知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掌握了抗震防灾的常识。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doc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练习(含答案).doc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件(32张PPT).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微课视频-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材解读 教科版2017.mp4 唐山大地震片段.mp4 地震逃生小常识.mp4 模拟地震实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