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五年级上2.6《水的作用》教学设计课题水的作用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2)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3)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2.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2)能够通过分析、阅读资料了解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地形地貌。3.科学态度目标(1)积极参与模拟实验,尊重事实,愿意沟通交流自己的观点与发现。(2)提升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1)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减少雨水对土地侵蚀的重要性。(2)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重点通过模拟实验观察降雨对土地的作用。难点归纳总结降雨、河流对土地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对学过知识进行回顾:地震、火山喷发、风,对地球表面发生怎样的改变?2、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水是从哪来的?明确:地球上的水从地表蒸发,凝结成云,形成雨,汇集到海洋,再次蒸发,就这样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3、思考: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会给土地的样貌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改变?回答,整理回答思考回顾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激发学生对水会给地表带影响的探究兴趣。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关于“水的作用”的课题。讲授新课一、探索(一)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1、猜猜看:降雨会给土地带来怎样的变化?(1)研讨方法①每位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②认真倾听组内其他同学的发言③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找出异同④思考别人发言中哪些是合理的,自己的看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进的⑤小组长要组织组员归纳本组的主要观点,并记录下来(2)活动记录(3)分享交流,班级记录表侵蚀:水会带走土壤、冲出许多小沟、石头露出来沉积:泥沙、小石子会在平缓地方沉积下来2、模拟实验(1)材料准备泥土、有颜色的沙子、报纸、小桶、塑料盒、自制喷壶(2)自制喷壶方法饮料瓶装满水,拧上扎孔瓶盖。(3)思考我们准备用这些材料模拟什么自然现象?明确:●用泥土模拟土地●用喷壶喷出的水模拟降雨●带颜色的沙子,便于观察”降雨中”松散土壤的移动和聚集(4)实验方法:播放视频(5)动手试试第一步:摆好设备①桌面铺好报纸,防止泥土和水溅到桌子上。②准备装土的塑料盒的一端垫高。③将盒子有孔的一端伸出桌外,下方放置小桶。第二步:制作小山丘模型①在一个长方形塑料盒中用泥土堆一个小山丘。②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第三步: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①用手挤压喷水器,让水喷洒在小山丘的顶部。②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土壤和带颜色的沙子分别怎么移动)③降雨不要降到盒外。④降雨不要太猛,防止泥水迸溅。第四步:“降雨”前后对比①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②用图画描绘出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6)实验现象记录讲解: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塑料颗粒被溪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水流到低洼处汇集后,水量变大,侵蚀力变强。(7)实验结论降雨的过程会形成小型的水流,水流会将松动的物品(如沙子、泥土、碎石等)带动向下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3、拓展(1)据统计,世界每年因为雨水侵蚀而损失的泥土有250亿吨,我国每年因此损失的就多达50亿吨。(2)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通过实验,你认为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因素有哪些?明确:①土地坡度:坡度越大侵蚀越严重②降水量大小:降水量越大侵蚀越严重③土壤结构:土壤松散的侵蚀严重(二)了解河流对地形带来的改变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雨水对土地有侵蚀作用,那么河流对土地是否有侵蚀作用呢?1、观察图片,试着分析河流对地表发生怎样的改变。(1)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播放视频。“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莫过乾坤湾。”从空中俯瞰,乾坤湾就像一条蜿蜒盘旋、鳞光闪闪的“巨龙”在群山间飞腾;站在崖边远眺,靠近河边的黄泥、细沙裙带般的缠绕在河边,水流轻歌细语,如窈窕淑女般的“S”形黄河缓慢地流向天边,美轮美奂;从山上向下望,只见陡峭的崖壁垂直向下,黄河蛇曲的全貌尽收眼底。①观察乾坤湾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明确: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到乾坤湾的两岸一面为凹岸,一面为凸岸。凹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凸岸一侧是平缓的河滩。②这种地形是怎么形成的?明确: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造成的。自然界里河流总是弯曲的。当河水流过河湾时,河水由于惯性会偏向凹岸,进入单向环流状态,河水及其中的碎屑不断冲击凹岸使得凹岸不断后退。被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较粗的沉积在河床底部,较细的则由环流的底流带至凸岸沉积下来,因此凸岸不断前伸。随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发展,河床会越来越弯曲。(2)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播放视频。黄河入海口区内拥有壮观的河海交汇、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入海时,黄蓝泾渭分明,每年造陆200公顷,演绎真实的“沧海桑田”。①观察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地形有什么特点?明确: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到沙洲是由河道分割成一个个小岛组成。②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地形是怎么形成的?明确:这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沉积作用造成的。河流入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使得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形成的锥形的堆积地貌。2、阅读下面资料,说说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下雨时,随着雨量增大,地面有了水流。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同时把岩屑和土粒冲到河里,河水夹杂着这些颗粒对河岸进行磨削。在岩石较硬的地区,河水不断向下切削,使河谷加深。在岩石土壤松软的地区,河岸常被冲塌,泥沙石块被水流带走。奔腾的河水,会击碎岩石和土壞,在温度和风力的参与下,磨削、溶蚀河底和河岸,加深和拓宽河床。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作三角洲。我国长江三角洲,就是千万年来,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3、小结:河流对地表作用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二、研讨1、降雨会对地表产生怎样的影响?根据你的认识解释图中沟壑的形成原因。明确;斜坡上留下的许多细沟是雨水汇集在一起侵蚀斜坡土地形成的切沟,许多切沟又形成下面的一条水平的大冲沟。2、水在改变地形地貌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与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温州乐清境内的雁荡山,于1.2亿年前火山喷发而形成。经地壳抬升、断裂切割、风化剥石门、柱峰、瀑布等。下图是影观形成的原因是()A.冰川作用B.流水侵蚀C.岩浆活动2、2018年6月,经过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天鲲号”于12日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疏浚江河入海口时发现,河床堆满细沙,主要原因是()A.雨水对土地的侵蚀B.海浪对土地的侵蚀C.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二)判断题1.一些瀑布就是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2.河床下游堆积了很多光滑的鹅卵石。()3.入海口的平原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4.雨水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5.雨水容易把黏土和细沙带走。()6.在自然界中,地表的地形往往是很平的。()四、作业布置回顾我们之前的学习,你能否对改变地表形态的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特点进行一次简单的梳理呢?猜测记录分享,整理准备自制回答观看操作观察、记录归纳阅读回答观察,试分析看视频阅读观察,回答认真听看视频阅读观察,回答认真听阅读,分析,交流归纳解释比较练习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雨水”对于土地的影响。同时用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记录观察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分析图片、阅读资料的方式了解河流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教科书提供的文字资料,印证了学生的分析是否正确,也丰富了他们对河流改变地形地貌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及过程,基于已获得的证据解释自然现象,形成对水的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引导学生反思水在地形地貌变化中起到的作用,并且通过与地震、火山喷发及风的作用相比较,发现水在改变地形地貌过程中独有的特点,并为下一课的总结打下基础。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水的作用教科版五年级上新知聚焦地震、火山喷发、风,对地球表面发生怎样的改变?知识回顾地震——地面断裂、塌陷、房屋倒塌、铁轨(岩石)变形、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火山喷发——火山口积水成湖,周围形成山峰;添增新的岛屿……风——在侵蚀作用下改变岩石形状,在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戈壁、沙漠……地球内部结构运动地球表面外部运动剧烈迅速温和缓慢新知聚焦地球上的水从地表蒸发,凝结成云,形成雨,汇集到海洋,再次蒸发,就这样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知聚焦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会给土地的样貌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改变?新知探索一、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猜猜看:降雨会给土地带来怎样的变化?①每位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②认真倾听组内其他同学的发言③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找出异同④思考别人发言中哪些是合理的,自己的看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进的⑤小组长要组织组员归纳本组的主要观点,并记录下来研讨方法活动记录我们的看法新知探索侵蚀:水会带走土壤、冲出许多小沟、石头露出来分享交流●班级记录表沉积:泥沙、小石子会在平缓地方沉积下来新知探索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吧。材料准备自制喷壶方法:饮料瓶装满水,拧上扎孔瓶盖。新知探索思考:我们准备用这些材料模拟什么自然现象?●用泥土模拟土地●用喷壶喷出的水模拟降雨●带颜色的沙子,便于观察”降雨中”松散土壤的移动和聚集新知探索实验方法新知探索动手试试第一步:摆好设备①桌面铺好报纸,防止泥土和水溅到桌子上。②准备装土的塑料盒的一端垫高。③将盒子有孔的一端伸出桌外,下方放置小桶。新知探索第二步:制作小山丘模型①在一个长方形塑料盒中用泥土堆一个小山丘。②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新知探索第三步: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①用手挤压喷水器,让水喷洒在小山丘的顶部。②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土壤和带颜色的沙子分别怎么移动)③降雨不要降到盒外。④降雨不要太猛,防止泥水迸溅。新知探索第四步:“降雨”前后对比①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②用图画描绘出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新知探索实验现象记录降雨前降雨后土壤样子(画图)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塑料颗粒被溪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水流到低洼处汇集后,水量变大,侵蚀力变强。新知探索降雨的过程会形成小型的水流,水流会将松动的物品(如沙子、泥土、碎石等)带动向下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实验结论新知探索据统计,世界每年因为雨水侵蚀而损失的泥土有250亿吨,我国每年因此损失的就多达50亿吨。新知探索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通过实验,你认为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因素有哪些?土地的坡度坡度越大侵蚀越严重降水量大小降水量越大侵蚀越严重土壤结构土壤松散的侵蚀严重新知探索二、了解河流对地形带来的改变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雨水对土地有侵蚀作用,那么河流对土地是否有侵蚀作用呢?观察片,试着分析河流对地表发生怎样的改变。新知探索黄河第一湾——乾坤湾“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莫过乾坤湾。”从空中俯瞰,乾坤湾就像一条蜿蜒盘旋、鳞光闪闪的“巨龙”在群山间飞腾;站在崖边远眺,靠近河边的黄泥、细沙裙带般的缠绕在河边,水流轻歌细语,如窈窕淑女般的“S”形黄河缓慢地流向天边,美轮美奂;从山上向下望,只见陡峭的崖壁垂直向下,黄河蛇曲的全貌尽收眼底。新知探索观察乾坤湾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到乾坤湾的两岸一面为凹岸,一面为凸岸。凹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凸岸一侧是平缓的河滩。凹岸:悬崖、地形险峻凸岸:平缓的河滩新知探索这种地形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造成的。自然界里河流总是弯曲的。当河水流过河湾时,河水由于惯性会偏向凹岸,进入单向环流状态,河水及其中的碎屑不断冲击凹岸使得凹岸不断后退。被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较粗的沉积在河床底部,较细的则由环流的底流带至凸岸沉积下来,因此凸岸不断前伸。随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发展,河床会越来越弯曲。新知探索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黄河入海口区内拥有壮观的河海交汇、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入海时,黄蓝泾渭分明,每年造陆200公顷,演绎真实的“沧海桑田”。新知探索观察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地形有什么特点?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到沙洲是由河道分割成一个个小岛组成。新知探索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地形是怎么形成的?这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沉积作用造成的。河流入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使得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形成的锥形的堆积地貌。课堂探索阅读下面资料,说说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下雨时,随着雨量增大,地面有了水流。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同时把岩屑和土粒冲到河里,河水夹杂着这些颗粒对河岸进行磨削。在岩石较硬的地区,河水不断向下切削,使河谷加深。在岩石土壤松软的地区,河岸常被冲塌,泥沙石块被水流带走。奔腾的河水,会击碎岩石和土壞,在温度和风力的参与下,磨削、溶蚀河底和河岸,加深和拓宽河床。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作三角洲。我国长江三角洲,就是千万年来,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课堂探索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小结:河流对地表作用课堂研讨降雨会对地表产生怎样的影响?根据你的认识解释图中沟壑的形成原因。斜坡上留下的许多细沟是雨水汇集在一起侵蚀斜坡土地形成的切沟,许多切沟又形成下面的一条水平的大冲沟。课堂研讨水在改变地形地貌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与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对地表的改变改变特点的比较水降雨地震和火山喷发风水河流侵蚀侵蚀、沉积猛烈、迅速缓慢缓慢课堂练习1.温州乐清境内的雁荡山,于1.2亿年前火山喷发而形成。经地壳抬升、断裂切割、风化剥石门、柱峰、瀑布等。下图是影观形成的原因是()A.冰川作用B.流水侵蚀C.岩浆活动B课堂练习2.2018年6月,经过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天鲲号”于12日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疏浚江河入海口时发现,河床堆满细沙,主要原因是()A.雨水对土地的侵蚀B.海浪对土地的侵蚀C.流水对土地的侵蚀C课堂练习1.一些瀑布就是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2.河床下游堆积了很多光滑的鹅卵石。()3.入海口的平原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4.雨水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5.雨水容易把黏土和细沙带走。()6.在自然界中,地表的地形往往是很平的。()判断题√???√?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板书设计水的作用降雨侵蚀河流侵蚀、沉积作业布置回顾我们之前的学习,你能否对改变地表形态的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特点进行一次简单的梳理呢?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6《水的作用》练习一、填空题1、河流的______和______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地形地貌。2、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土壤结构和有无植被等。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一些瀑布就是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2、河床下游堆积了很多光滑的鹅卵石。()3、入海口的平原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4、雨水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5、雨水容易把黏土和细沙带走。()6、在自然界中,地表的地形往往是很平的。()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温州乐清境内的雁荡山,于1.2亿年前火山喷发而形成。经地壳抬升、断裂切割、风化剥石门、柱峰、瀑布等。下图是影观形成的原因是()A.冰川作用B.流水侵蚀C.岩浆活动2、2018年6月,经过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天鲲号”于12日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疏浚江河入海口时发现,河床堆满细沙,主要原因是()A.雨水对土地的侵蚀B.海浪对土地的侵蚀C.流水对土地的侵蚀3、河岸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凹岸和凸岸,它们的特点分别是()A.凹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凸岸一侧是平缓的河滩B.凸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凹岸一侧是平缓的河滩C.凹岸一侧有悬崖,河滩平缓;凸岸一侧是地形险峻4、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的()作用。A.侵蚀B.沉积C、搬运5、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主要是()而形成的。A.风化B.侵蚀C.沉积6、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长期劳动改造的结果B.河流中泥沙沉积的结果C.海水倒灌,海沙堆积四、连线题请你将“雨对土地的侵蚀”模拟实验中所用的材料与实际的情况用线连起来。坡形土堆下雨垂直的土壁山坡上的沟渠喷水器喷水地表径流泥浆流到盆子里悬崖土堆上形成一些小坑土壤裸露的山坡五、综合题请根据下图所示,结合课本所学和生活所见,回答问题。1.河流弯道处,河水流速较快的是(),侵蚀较明显的是()。A.甲岸甲岸B.乙岸甲岸C.甲岸乙岸2.乙岸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侵蚀B.沉积3.在河水长期作用下,这条河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越来越直B.越来越弯C.保持不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侵蚀沉积2、坡度大小雨量大小二、判断题1、√2、?3、?4、?5、√6、三、选择题1、B2、C3.A4、B5、B6、B四、连线题坡形土堆下雨垂直的土壁山坡上的沟渠喷水器喷水地表径流泥浆流到盆子里悬崖土堆上形成一些小坑土壤裸露的山坡五、综合题1、A2、B3、B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6《水的作用》教案.doc 2.6《水的作用》练习(含答案).doc 2.6《水的作用》课件(36张PPT).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微课视频-6《水的作用》教材解读 教科版2017.mp4 降水对地面的影响实验.mp4 黄河乾坤湾.mp4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