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 全科

资源简介

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 和“城市化进程”两幅图,完成1-2题。
1.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2. 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
的税率。其初衷是 ( )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5.①比②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 )
A.生活水平高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右图为“某月3日~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 读图完右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规划图”,读图完成8~10题
8.在上图中的E、F、G、H中,适合布局钢铁厂的是( )
A.E B.F C.G D.H
消除酸雨的危害,应在其附近建( )
A.硫酸厂 B.水泥厂 C.污水处理厂 D.陶瓷厂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1~12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1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17.10 11.63 4.01 1.78
1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12.迁入人口对该城市的影响有( )
A.缓解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经济的发展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读某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3~15题。
13.该国总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
A.①的末期 B.② 的早期
C.③的末期 D.④的末期
1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可能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15.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
A.I B.I和Ⅱ C.Ⅱ D. Ⅲ
16.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自( )
A.商业叫卖 B.飞机 C.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 D.人多嘈杂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左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天宫一号”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天宫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
A.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C.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北移动
18.“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时,伦敦(中时区)时间是(  )
A.9月29日13时16分 B.9月29日21时16分
C.9月30日5时16分 D.9月29日8时16分
19.影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 )
A. 气候 B.地形 C.土壤 D. 市场
20.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21.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   )
A.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B.绿地面积减少 C.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D.经济发展趋缓
2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  (   )
A.住房紧张 B.环境污染 C.入学困难 D.交通拥挤
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
23.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 ( )
①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
④病虫害较少 ⑤热量条件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形成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人口与生态;科技 B.城市化与水土流失;耕作方式
C.产业结构调整;生物技术 D.农业政策与人口政策;生产投入
25.2002年人均粮食产量突变的可能原因是 ( )
A.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减少 B.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了生产率
C.该年份风调雨顺,农业增产 D.因市场因素,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二、综合题(5小题,共50分)
2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10分)
(1)甲图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直接表现 、 。(4分)
(2)乙图中的①②两线中,最有可能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 、 等。(6分)
27.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11分)
  
(1)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1950年以后,发展中城市化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____________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____________逐步完善,出现了____________现象.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哪些?(3分)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图中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农产品是 和 。
(2)乙图阴影部分所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农产品是 。
(3)甲乙两图所示农业地域类型中,商品率较高的是 (甲或乙),机械化水平较低的是 (甲或乙),生产规模较大的是 (甲或乙)。
(4)甲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也有分布,具体来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和 ,其经营方式主要是 农场。
29.读左图“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和右图“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左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______,左图中哪个阶段可能会出现该问题____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政策,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入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
30.读某城市(盛行风为东北风与西南风)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
(1)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成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
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建设仓储批发中心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DCAAC 6-10 BCACA 11-15 CDCCD 16-20 CCAAA 21-25 BBBAD
26. (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4分)
(2)①(1分);城市人口减少(1分);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4分)
27. (1)A  B 
(2)晚  低   二战以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3) 环境质量  基础设施  逆城市化 
(4) (合理即可给分,共3分)
①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② 交通拥堵
③住房困难
④就业困难
⑤影响社会治安等
28.(1)商品混合物农业 小麦 玉米(2分)
(2)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 (2分)
(3)甲 乙 甲 (3分)
(4)东北 西北 国营 (3分)
29.(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2分)
(2)③ 第四阶段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分)
(3)计划生育 现代型 (2分)
(4)A(1分)
30.(1)乙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能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 (3分)
(2)甲 位于湖泊附近,环境质量较好,且交通便利。(3分)
(3)丙 地处市区外缘,地价较低,且邻近主要交通干线,交通便利。(3分)
人口自然增长率(%)
时间
0
① ② ③ ④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Ⅰ Ⅱ Ⅲ 时期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因为 ( )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发来呀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2.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可谓好评不断,一曰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为农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曰大学生村官计划提高了国家后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国家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提供了保证;一曰大学生村官对基层民主建设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巩固农村的村级基层政权组织
B. 村官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C. 体现了农村的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D. 提高了政治参与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3.公民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区别在于:( )
①是否依法行使了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合理批评和建议
③参与行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性规范
④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2011年初,亳州、阜阳、宣城、池州等4个省辖市的各级人大、政府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其中涉及到的“差额选举”与“直接选举”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 )
A.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 B.为选民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
C.能更充分地体现选民的意志 D.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选的情况
5.著名音乐人高晓松2011年5月9日醉驾英菲尼迪,造成四车追尾的事故。根据刑法第八修正案,“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高晓松危险驾驶罪罪名成立,法庭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高晓松成为酒驾入刑来被判刑的第一人,对高晓松法庭判决体现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
①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6.商品交换要实行等价交换( )
①是因为等价交换能使交换双方平等互利 ②它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 ③是始终作为一种趋势在贯彻着④它要求商品的价格完全等于商品价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速、省电、超洁净、衣物保持或成为新的洗衣需求。海尔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了洗衣需求的新变化,研究开发出第四种洗衣机模式的双动力洗衣机,获法国列宾国际发明金奖,该洗衣机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回答7——8题。
7.海尔双动力洗衣机能够取得好的销售业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商品的科技含量高 B。商品的使用价值符合市场需求
C.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高 D。商品的价值符合消费者的心理
8.海尔双动力洗衣机成功给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是( )
A、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B、必须要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C、要真正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廉价丰富的优势
D、要退出市场竞争激烈的商品生产,生产供不应求的商品
9.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有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国有经济有步骤地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转移。国有经济有步骤地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转移( )
A.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C.说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利用
D.背离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10.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主要表现为( )
①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②国有资本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国有资本决定着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④国有经济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据统计,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经济案件中80%以上的线索来自群众举报,这为检察机关查办案件提供了大量的案源。由此可见( )
A.我国的举报制度已经非常完善 B.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消除腐败
C.消除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发动群众举报 D.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12.下列关于村民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村民自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②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村民自治保证了广大农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施
④村民自治是基层国家政权政治民主化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暑假即将到来,某校高一学生小宋准备以“城市居民参与民主管理情况的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那么他最应该去的地方是 ( )
A.居民委员会 B.本地人民政府 C.基层人民政府 D.村民委员会理财组
14.下列选项事例与政府职能对应正确的是(   )
①某市工商局开展对市场注水猪肉进行专项治理的“绿色行动” 
②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12月份CPI和PPI两个经济数据 
③济南市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小商小贩,给小商小贩留足生存空间 
④以保增长、保就业、促和谐为目的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
A.①公共服务  ②经济调节  ③市场监管  ④社会管理
B.①市场监管  ②经济调节  ③社会管理  ④公共服务
C.①公共服务  ②社会管理  ③市场监管  ④经济调节
D.①市场监管  ②公共服务  ③社会管理 ④经济调节
15.政府能办很多事情,但有事情会不会找政府则体现出我们政治素养的高低。遇到下列问题需要找政府的是(  )。
①某大型超市存在价格欺诈行为  ②某股民选股失误,损失严重 
③某公司制作食品使用有害添加剂  ④购买商品房要办理产权登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幸福感”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列入每年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政府应该(  )。
A.以人为本,履行立法机关的职能 B.转变观念,淡化监管职能
C.执政为民,强化政府权力 D.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17.读右面漫画《乘凉收费》。要改变漫画中将公共资源变为牟利工具的现象,政府必须(  )。
①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②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③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8.权力监督的核心是( )
A.依法监督 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政协监督 D.舆论监督
19.某夜,某市中心道路塌陷,次日一早许多市民收到市政府发来的短信,提醒市民绕道而行。春节前,很多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叮嘱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规定,注意安全。清明节前,市政府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市政府行为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恪尽职守,政府职能日益多样
C.以人为本,政府服务便民利民 D.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20.个体户老王一直在学校门口出售食品,出于食品安全卫生和学校秩序考虑,城管部门没收其经营的货物。老王对此不服,他求助或投诉的法律途径有(  )。
①向新闻媒体提出行政仲裁 ②向上级城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④对城管工作人员进行威胁恐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1.近年来,“假日经济”方兴未艾,“假日消费”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发展促进生产发展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D.我国人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2.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受教育的人数多了,程度高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走向工厂企业、公司等经济部门,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这一材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
C.消费提高了劳动力质量 D.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23.近年来,人们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打网球、保龄球等“贵族运动”,如今成为平民时尚。人们对休闲服务的个性需求也在增加。人们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A.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C.商品、服务价格持续下降 D.居民消费结构日益优化
24.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因为
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④称霸世界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据测算,目前我国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81%左右。过去的20年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居民消费每增长1%.可带动GDP增长约0 5%。这说明
①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②消费是促进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
③消费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 ④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8分) 2012年5月1日,我国新《信访条例》实施七周年。该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违反规定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规定:“信访活动的前提必须依法有序地进行。”
请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角度分析这一规定。
27. (12分)近年来,医疗乱收费一直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据国家发改委通报,2009年全国共查出各类医疗价格违法案件1万余件,涉及违法金额8亿元!如何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2010年“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国务院4月6日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新医改方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4分)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 (8分)
28.(17分)材料一 201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011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公民通过检举、控告参与反腐败的渠道是畅通的。中国政府设有专门的信访机构,受理公民的检举和控告。中国共产党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国家检查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等,都建立了举报制度,开通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网站,受理公民的检举和控告。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1)结合材料一,说明反腐败斗争要依靠人民群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9分)
29. (13分)材料一: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技术水平不高,农村基本上是以手工工具和分散劳动为主,工业上重工业技术装备比世界水平落后20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生产,也有手工为主的落后生产。在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中,东部地区占58.5%,西部地区域占6.6%,中部地区占34.9%。
材料二: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又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7分)
(2)两则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6分)
参考答案:
1-5 CADCC 6-10 ABABC 11-15 BAADC 16-20DCACC 21—25 DACAC
26.(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所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信访活动必须依法有序地进行。(4分)
(2)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我们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违法信访、打击报复信访人等行为都没有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分)
27. (1)公民参与决策的渠道主要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4分)
(2)意义:对决策者: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片面性。(4分)
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4分)
28.(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分)
(2)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3分)。国家畅通检举、控告等反腐败渠道,设立专门的信访机构和举报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的特点。(1分)
(3)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2分)
②二者不可分割。(1分)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2分)
③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1分)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2分)
④公民有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诬告陷害是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的表现。(3分)
29.(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而且发展水平不平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材料二表明在生产关系上,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2)(3分)两则材料揭示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与相适应,而不能采取单一的公有制。(4分)。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2.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下列直接参与活动的细胞器有:
A.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B. 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 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3.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um之间。生物体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① 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②相对表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③ 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 ④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对于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④DNA分子复制时,染色体数不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完成染色质和染色体两种形态相互转变的时期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
6.将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的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7.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换上高倍镜后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直至视野清晰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8.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关于其主要内容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9. 淀粉、核酸、脂肪、蛋白质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 C、H、O B. C、H、O、N C. C、H、O、N、S D. C、H、O、N、P
10.许多无机盐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合成血红蛋白分子必需的无机盐离子是
A.Ca2+ B.Fe2+ C.Mg2+ D.I-
11.在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A.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自变量和干扰变量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渗透压、PH值和温度等)保持动态平衡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与其他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无关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环境过于剧烈变化,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D.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13.科学家卡尔文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转移途径,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B.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糖类
C.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 D.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14.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是
15.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中都有丙酮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进行的场所相同
16.在用纸层析法分离从叶绿体中提取出来的色素时,滤纸条上出现了四种不同颜色的色素带,下列有关色素分离结果及说明的问题,不正确的是
A.扩散速度最快和扩散速度最慢的分别是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
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是不同的,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
C.相邻色素带最近的是蓝绿色和黄绿色,这两种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叶绿体含有四种色素,从上至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1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意味着不同细胞内合成了功能不同的特异性蛋白质
B.细胞分化是动物和植物发育的基础且贯穿于其整个生命进程中
C.通常情况下,机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将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衰老死亡
D.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会发生细胞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低
1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能显著的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或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
C.在温和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很高的功效
D.能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1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ATP、AD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总与ATP的水解反应相关联
B.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中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时总是伴随有ATP的合成
D.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氧气参与
20.人在饥饿状态下,在胰静脉的血液(将血液输出胰腺)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21.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2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A.1/4和1 B.3/4和0 C.1/4和0 D.3/4和1
23.如图所示,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24.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25.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能决定的是
①DNA分子的多样性 ②DNA分子的特异性 ③遗传信息 ④密码子的排列顺序 
⑤DNA分子的稳定性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6.(12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
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____个分子的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
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
图中有个_________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的。
27. (7分)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以下问题:
(1)能与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 __。
(2)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3)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 ___,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上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 在寒冷环境中,图中的b 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后者增加到一定量的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这种调节叫 _。
② 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主要是因为
_ _。
③ 图中的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若某人患了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 分泌减少,从而血糖升高。
28.(10分) 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⑴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中的 。
⑵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⑶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Ⅲ-1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Ⅲ-14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
型完全相同 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
患甲病的概率是 。两病兼得的
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⑸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
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
其基因型是 。若a卵与b
精子受精,则发育出Ⅳ-17的基因型
是 ,表现型是 。
29. (13分) 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
(2)分析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按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其基本骨架由 构成。
②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结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原则。
(3)DNA分子复制方式被称为 ,DNA分子能够精确复制的原因有 、 。
30. (8分) 玉米子粒的有色对无色为显性,子粒的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现提供纯种有色饱满子粒与纯种无色皱缩子粒若干。设计实验,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实验步骤:①选取_____ ___与______ __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

③收获种子并 。
(2)结果预测:①如果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DACBD DDDAB 11—20 CBACD CDDBD 21-25 CCDCB
26.⑴ 氨基 羧基
⑵ 3 2 脱水缩合 36 三肽
⑶B C G E F(少写不给分)
⑷1 2
⑸2
27.(1)血浆和组织液(缺一不给分)
(2)细胞的代谢活动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缺一不给分)
(4) ① 甲状腺激素 反馈或负反馈
②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关键词是“灭活”或“分解”)
③ 胰岛素
28.⑴Ⅰ-3或Ⅰ-4(3或4) ⑵常 隐 ⑶ AaXbY AAXbY或 AaXbY
⑷1/6 1/12 ⑸aaXBY AaXBXb 仅患乙病的女性
29. (1)①胸腺嘧啶 ②胞嘧啶 ③腺嘌呤 ④鸟嘌呤 ⑤脱氧核糖 ⑥磷酸(或 磷酸基团)
(2)①反向平行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②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3)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30. (1) ①纯种有色饱满子粒  纯种无色皱缩子粒 
②取F1植株与无色皱缩的玉米进行测交(或取F1植株自交)
③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
(2)①如四种表现型比例符合1∶1∶1∶1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或如四种表现型比例符合9∶3∶3∶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四种表现型比例不符合1∶1∶1∶1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或 若四种表现型比例不符合9∶3∶3∶1,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G
F
CH3=
H
CH3=
H
O
A
E
H—N—C—C—N—C—C—N—C—C—OH
O
H
CH2—COOH
H
O
H
H
D
C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的值是( )
(A)0 (B) (C) (D)1
2.函数是( )
(A)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B)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D)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3.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由增加的长度决定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1)
(2)已知向量与的夹角是钝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3)若向量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4)若,则在上的投影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已知,则的值为( )
(A)-1 (B)-1或 (C) (D)
6.设是以2为周期的奇函数,且,若,则( )
A. B.3 C. D.
7.设向量若是实数,则的最小值为 ( )
A .   B.     C.      D.
8.已知,且垂直,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D.1
9.已知函数()的图象
(部分)如图所示,则的解析式是 ( )
A. B.
C. D.
10.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 ( )
A. B.
C. D.
11.已知函数,且,则下列结论中,必成立的是( )
A. B.
C. D.
12.集合现给出下列函数:①,②,③,④,若 时,恒有则所有满足条件的函数的编号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④    D ①②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一个扇形的面积为1,周长为4,则这个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__.
14.如图,在△ABC中,ADAB,,,则_________.
15.已知,则= .
16.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
①函数的周期为;
②直线是的一条对称轴;
③点是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
④将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可得到的图象.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真命题的序号都写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已知向量=(), =().
(1)当时,求的值。
(2)已知=,求的值。
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2)求函数的增区间;
(3)函数的图象可以由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19.(本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点和单位圆上半部分上的动点B.
(1)若,求向量;
(2)求的最大值.
20.(本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圆柱的高为2,底面半径为,AE、DF是圆柱的两条母线,过作圆柱的截面交下底面于.
(1)求证:;
(2)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求证;
(3)在(2)的条件下,求二面角A-BC-E的平面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
21.(本题满分12分)如图,某小区准备绿化一块直径为的半圆形空地,外的地方种草,的内接正方形为一水池,其余地方种花.若 ,设的面积为,正方形的面积为,将比值称为“规划合理度”.
(1)试用,表示和.
(2)当为定值,变化时,求“规划合理度”取得最小值时的角的大小.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是△的重心,、分别是边、上的动点,且、、三点共线.
(1)设,将用、、表示;
(2)设,,证明:是定值;
(3)记△与△的面积分别为、.求的取值范围.
(提示:
参考答案:
1-5 BDAAC 6-10 ADBAB 11-12 CD
13. 2 . 14. . 15. . 16. ①③ .
17. 解、(1)
(2)因为:
= 所以:
因为:
=
18.解:(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最大值为。
(2)函数的单调区间与函数的单调区间相同。

所求的增区间为,

所求的减区间为,。
(3)将的图象先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纵坐标不变),然后把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再向上
19.(1)依题意,,(不含1个或2个端点也对)
, (写出1个即可)
因为,所以,即,
解得,所以.-
(2),
当时,取得最大值,.-----10分
20.证明:(1)由圆柱的性质知:AD平行平面BCFE
又过作圆柱的截面交下底面于.∥
又AE、DF是圆柱的两条母线
∥DF,且AE=DF     AD∥EF
(2)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又
BC、AE是平面ABE内两条相交直线
(3)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x,则在

由(2)可知:为二面角A-BC-E的平面角,所以
21. (1)、 如图,在ABC中  ,
=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则

(2)、 而=
∵0 < < ,又0 <2 <,0<1 为减函数
当时 取得最小值为此时 
22. 解:(1)

(2)一方面,由(1),得;①
另一方面,∵是△的重心,
∴. ②
而、不共线,∴由①、②,得
解之,得,∴(定值).
(3).
由点、的定义知,,
且时,;时,.此时,均有.
时,.此时,均有.
以下证明:.(法一)由(2)知,
∵,∴.
∵,∴.
∴的取值范围.
A
B
C
P
Q
R
S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数的科学家分别是( )
A.开普勒、卡文迪许 B.牛顿、伽利略
C. 牛顿、卡文迪许 D. 开普勒、伽利略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B.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必定变化
3. 下列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恒定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是恒定
4.如图所示,河宽200 m,一条小船要将货物从A点运送到河对岸的B点,已知AB连线与河岸的夹角θ=30°,河水的流速v水=5 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至少是( )
A.2.5 m/s
B.3.0 m/s
C.5.0 m/s
D.4.0 m/s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圆弧形曲面上下滑,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小球从a到b运动速率增大,b到c速率恰好保持不变,c到d速率减小,则( )
A.小球ab段和cd段加速度不为零,但bc段加速度为零
B. 小球在abcd段过程中加速度全部不为零
C.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大小一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D.小球只在bc段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指向圆弧圆心
6.如图所示,杂技演员在表演“水流星”, 用长为1.6m轻绳的一端,系一个总质量为0.5kg的盛水容器,以绳的另一端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若“水流星”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4m/s,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有水从容器中流出
B.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绳的张力及容器的底部受到的压力均为零
C.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受力的作用
D.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大小为5N
7. 如图所示,两物块A、B套在水平粗糙的CD杆上,并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整个装置能绕过CD中点的轴OO1转动,已知两物块质量相等,杆CD对物块A、B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开始时绳子处于自然长度(绳子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物块B到OO1轴的距离为物块A到OO1轴的距离的两倍,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转速逐渐增大,在从绳子处于自然长度到两物块A、B即将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 B.B受到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C.A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先增大后减小 D.A受到的合外力一直在增大
8.“为了迎接太空时代的到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计划:在2050年前建造成太空升降机,就是把长绳的一端搁置在地球的卫星上,另一端系住升降机,放开绳,升降机能到达地球上,人坐在升降机里。科学家控制卫星上的电动机把升降机拉到卫星上。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自转周期为24h。某宇航员在地球表面用体重计称得体重为800N,站在升降机中,某时刻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10m/s2垂直地面上升,这时此人再一次用同一体重计称得视重为850N,忽略地球公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 )
A.如果把绳的一端搁置在同步卫星上,可知绳的长度至少有多长
B.可以求出升降机此时距地面的高度
C.可以求出升降机此时所受万有引力的大小
D.可以求出宇航员的质量
9. 如图所示,将悬线拉至水平位置无初速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细线突然断裂,则 ( )
A.小球立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
C.小球立即做平抛运动 D.小球将继续做圆周运动
10.决定平抛物体落地点与抛出点间水平距离的因素是 ( )
A.初速度 B.抛出时物体的高度
C.抛出时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物体的质量和初速度
11.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未发射的卫星,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未发射的卫星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B.卫星B在远地点的速度一定比C的速度小
C.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与卫星C在该点加速度大小相等
D.理论计算表明用相对于地面为7.7km/s的速度不可能把A发射成为近地卫星
12.如图所示,三个小球从同一高处的O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1、v2、v3抛出,落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B、C,O′是O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且O′A∶AB∶BC=1∶3∶5.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个小球水平初速度之比为v1∶v2∶v3=1∶4∶9
B.三个小球落地的速度之比为1∶3∶5
C.三个小球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
D.三个小球落地速度与水平地面夹角的正切值之比为5∶3∶1
二、实验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 共1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13.某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只记下斜槽末端重锤线y的方向,而未记下斜槽末端的位置O,根据测得的一段曲线,从中任取两点A和B。如图所示,测得两点离y轴的距离分别为x1和x2,并测得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则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_______。
14.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
(1)在实验中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理论上画出的图像应为_______,说明对初速度为零的物体,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最后获得的速度的关系是_______。
(2)在实验中,为保证实验顺利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为减小实验误差,长木板应水平放置
B. 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C. 小车在橡皮筋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橡皮筋恢复原长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D. 应选择纸带上点迹距离均匀的一段计算小车的速度
1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1)若轨道完全光滑,s2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 _____(用H、h表示)。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h(10-1 m) 2.00 3.00 4.00 5.00 6.00
s2(10-1 m2) 2.62 3.89 5.20 6.53 7.78
请在坐标纸上作出s2-h关系图。
(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s2-h关系图线(图中 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 (填“小于”或“大于”)理论值。
(4)从s2-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
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
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9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轨道,轨道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垂直,其中bcd是一段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弧,c为最高点,弯曲段abcde光滑,水平段ef粗糙,两部分平滑连接,a、O与ef在同一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静止于a点,某时刻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物块沿轨道经过c点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其重力的倍,之后继续沿轨道滑行,最后物块停在轨道的水平部分ef上的某处。已知物块与水平轨道ef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经过c点时速度v的大小;
(2)物块在a点出发时速度v0的大小;
(3)物块在水平部分ef上滑行的距离x。
17. (8分)一个竖直放置的圆锥筒可绕其中心轴OO′转动,筒内壁粗糙,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R和H,筒内壁A点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内壁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求:
(1)当筒不转动时,物块静止在筒壁A点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
(2)当物块在A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其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时,筒转动的角速度.
18.(9分)如图所示,水平轨道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P点,现用一质量m=0.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将弹簧压缩后释放,物块经过P点时的速度v0=6 m/s,经过水平轨道右端Q点后恰好沿半圆光滑轨道的切线进入竖直固定的圆轨道,最后物块经轨道最低点A抛出后落到B点,若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s=4 m,R=1 m,A到B的竖直高度h=1.25 m,取g=10 m/s2.
(1)求物块到达Q点时的速度大小(保留根号).
(2)判断物块经过Q点后能否沿圆周轨道运动.简单说明理由。
(3)若物块从A水平抛出的水平位移大小为4 m,求物块在A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
19. (11分)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高为h的平台边缘上P点在地面上P′点的正上方,P′与跑道圆心O的距离为L(L>R),P′AOC各点均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如图所示.一辆小车以速率 v在跑道上顺时针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小沙袋、小车均可视为质点.则
(1)若从P点水平抛出小沙袋,使其落入小车中,小沙袋被抛出时的初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小车经过跑道上A点时(∠AOB=90°),现从P点瞄准B点以某一水平初速度抛出小沙袋,使其落入小车中,则小沙袋被抛出时的初速度V1应满足什么条件?小车的速率 v应满足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1.C 2.D 3. D 4. A 5.BD 6. B 7. BD 8. ABD 9. C 10.C 11. BC 12.A
13. (4分)14. (1)倾斜的直线;(1分)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分)
(2)BD(2分)
15.(1)4Hh (2分) (2)见图 (2分)
(3)小于 (1分)
(4)摩擦,转动(回答任一即可)(2分)
16.解答:(1)在c点对物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运动定律:
(2)物块A从a到c,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3)设物块A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从e到f,根据动能定理:
17. 解析:(1)当筒不转动时,物块静止在筒壁A点时受到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三力作用而平衡,设筒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由平衡条件得
摩擦力的大小Ff=mgsinθ=
支持力的大小FN=mgcosθ=
(2)当物块在A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时,物块在筒壁A点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它们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如图),设筒转动的角速度为ω,有
mgtanθ=mω
由几何关系的:tanθ=
ω=
18.⑴物块由P---Q: a=-μg
得:
(2)由于vt>=m/s,所以 物块能经过Q点沿圆周轨道运动 -----原因结论各1分
(3)物块A---B: X=vA.t
H=
得:
A点,
FN=7.4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块在A点对轨道的压力为7.4N,方向竖直向下。
19. (1)沙袋从P点被抛出后做平抛运动,设它的落地时间为t、沙袋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v1,则
c
解得 (2分)
当沙袋落在B点时

(n=0、1、2……)
n的取值范围不写扣1分
评分说明:其它解法只要合理均可给分
a
b
c
d
第5题图
M
N
v
O
R
第6题图
第7题图
C
B
A
P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A
h
x2
x1
y
B
a
b
c
d
f
e
第19题图
第19题图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 )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规模大,拥有技术优势 ②魏晋南北朝时的冶金技术高超,发明了灌钢法 ③周朝的手工业品通过丝绸之路销往海外 ④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2年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使“穿越”一词流行。如果真能穿越:回到唐代旅行的你将不会遇到下列哪种现象( )
A. 大运河上商船来往不断 B.市场上出售粉彩瓷
C.旅行途中可借宿邸店 D.在唐都长安可见到许多穿着丝绸面料服装的行人
4.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互相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 )
A. 两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6.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制度的衰落
C. 西方文明的影响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7.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了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8.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9.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 ②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
③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 ④东京的夜市十分繁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最恰当的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1. 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人奸猾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 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都是农民出身 D.商业对国家提供的赋税少
12.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于“海禁”政策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强化 ②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③制约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 ④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13.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说明封建社会进入盛世阶段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 D.受到明清王朝压抑而缓慢发展
14.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仅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15.下列历史人物①周学熙②荣宗敬③荣德生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的,依据这一标准,从下列选项中再选一个( )
A.宋子文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謇
16.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在右图中的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
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18.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政策导向 B.外部环境有利
C.实业家自强不息 D.自然经济解体
19.假如你是一位民族资本家,你在解放前可能的经历是( )
①甲午战争后,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战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20.分析以下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有( )
项目 民族企业 官办企业 外商企业
企业数量(家) 300 31 731
企业资本(万元) 729 1753 9782
①资金少 ②规模小 ③技术力量强 ④具有分散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促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 )
A.欧洲人渴求黄金 B.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西欧商业危机的出现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2.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
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
C.新航路的开辟使得美洲完全从属于欧洲
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
23.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
A.西班牙、荷兰、法国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24.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发展本国海上运输,英国议会于1651年颁布了( )
A.《航海条例》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马歇尔计划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5.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请按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26. (17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五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1分)该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这种经济形态下生产者的处境。(3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业生产的什么变化?(1分)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4)材料五中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农业政策?(3分)春联三中的政策实质是什么?(1分)
(5)材料五春联二中的政策真的“暖人心”吗?(1分)结合农村中的重大改革,你认为农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2分)
27.(21分)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四:
1978年 2002年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读材料一回答:图1所反映的中国传统经济有何特征?(1分)在图2反映的现象冲击下它的结局如何?(3分)
(2)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1919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3)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意义。(6分)
(4)读材料四,从1978年到2002年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变化的趋势如何?(2分)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内外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地理上的发现"所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1分)它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影响如何?(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西方“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主要方式、手段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4分)
(4)结合材料四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哪些?(举出至少三种)(3分)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出贡献较大的国家是哪两个?(2分)
参考答案:
1-5 DCBBC 6-10 ACCCB 11-15 BBAAD 16-20 BCACD 21-25 BBAAB
26.(1)经济形态:自然经济。(1分)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
(2)处境:自耕农生活艰辛,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3分)
(3)变化:丝茶出口大量增加,部分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1分)
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4)政策: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
实质: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1分)
(5)没有。(1分)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要适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
平;应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2分,两点即可,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7.(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结局:西方商品倾销,导致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织分离,从而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分)
(2)趋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新办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总额不断增加;(3分)原因: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也可分别给分)(4分)
(3)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完成);(2分)主要意义:标志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4分)(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4)趋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在企业构成上的比重明显下降。(2分)原因: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2分)
28.(1)新航路的开辟。(1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加强了欧洲同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逐渐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3分)
(2)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1分)市场: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掠夺和贸易;劳动力:圈地运动(3分))
(3)方式、手段:以武力打开门户,抢占殖民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或以商品输出为主)(2分)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
(4)电的发明和电器的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石化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得到发展;钢铁工业有了新的进步。(3分)(答出三项即可)德国;美国。(2分)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化石燃料
C.直接燃烧煤比将煤进行处理转化为气体或液体燃料再燃烧效果好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 614C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越易失电子
B.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大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
4.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可用于制造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它们是( )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C.过渡元素
D.稀有气体元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CCl4、CH4三个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B.第ⅠA族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
C.第ⅦA族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
D.第ⅠA族元素燃烧形成的氧化物中氧的化合价都不是-2
6.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用NA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原子数为0.1NA
B.1.6gNH2- 离子所含质子数为NA
C.22.4 LHCl溶于水,溶液中H+数为NA
D.9g D216O所含的中子数为4.5 NA
7.一种氢氧燃料电池用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有关这种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 + O2 = 2H2O
C.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D.负极反应为:H2 - 2e- = 2H+
8.右图是锌片和铜片在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c、d为两个电极。下列有关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的过程中,d电极上产生气泡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42-向d移动
C.c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池工作的过程中,溶液中SO42-浓度基本不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10.反应4A(g)+5B(g)=4C(g)+6D(g)在0.5L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内A减少了0.90mol,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
A.v(B)=0.075mol/(L· s) B.v(A)= 0.030mol/(L ·s)
C.v(C)=0.040mol/(L· s) D.v(D)=0.060mol/(L· s)
二、选择题(本题共计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1.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35 Cl原子组成X35 Clm分子,则ag X35 Clm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N+17m) mol B. (A-N+17m) mol
C.(A-N) mol D.(A-N) mol
12.下列事实中,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①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H2S水溶液)酸性强 ②HCl的稳定性比H2S强 ③相同条件下,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 ,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酸性强弱:硫酸<高氯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3.右图是质量相等且形状相同的CaCO3固体与不同浓度盐酸反应放出CO2的图像,
(纵坐标表示CO2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其中对
盐酸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的浓度大 B.b的浓度大
C.a与b浓度相同 D. 无法比较大小
14.某同学对“CO2是共价化合物和NH4Cl是离子化合物”, 有下列四点感悟,其
中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15.可逆反应2NO2 2NO + 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现有以下几种
说法:
①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其中表示达到平衡状态的表述是( )
A.①④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①②④⑤
16.已知C(s)+ CO2(g) 2CO(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措施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①增加少量C(s) ②升高温度 ③容器不变,再通入CO2 ④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 ②③④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
D. 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
18.将4 mol A和2 mol B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2C(g),经2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 L-1,现有以
下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 L-1 s -1 
②用物质B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 L-1 s -1
③2s时物质B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7 mol L-1
④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19.(8分)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2NaOH+H2SO4 = Na2SO4+2H2O B.CH4+2O2 = CO2+2H2O
(1)根据反应的本质,两个反应都为 反应(放热或吸热),判断两个反应
能否设计为原电池?(填“能或不能”)A B
(2)如果能,最好应选择 作电解质溶液(NaOH或H2SO4)。则负极电极反
应式: ,正极电极反应式: 。(若均不能则
此问不填)
20.(9分)短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变小。A的单质在常温
下为气态,B、D属于同一主族,C为自然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次外层的2倍,E为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1)A、B的元素名称分别为 、 。
(2)D、E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写出其结构简
式 。
(3)自然界中B元素多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请写出工业上制取B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实验室制取A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5)a克C单质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分为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测得
生成气体(标况,下同)体积为mL;另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将产物冷却后加入
足量HCl溶液,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nL。则m:n= 。
21.(6分)按要求写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稀溶液中,1 mol 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时,放出114.6 kJ
热量,写出表示H2SO4与NaOH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101 kPa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体放出热量为Q kJ,经测定,将生
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产生25 g白色沉淀,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
程式 。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
③H2(g)+O2(g)===H2O(l ) ΔH3=-285.8 kJ/mol
写出由C(s)、H2(g)和O2(g)化合生成CH3COOH(l)的热化学方程式 。
22.(12分)某自主学习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Ⅱ)实验①和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Ⅲ)实验①和__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 粗颗粒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23.(13分)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实验装置: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B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 >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填“能”或“否”),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四、计算题(本小题共1题,8分)
24.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装置如右图:
(1)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铜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铜片洗净干燥 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产生标准状况氢气的体积为多少L?
参考答案:
1-5 BCDCB 6-10 DDBAA 11-15 ADADB 16-18 DCB
19. (8分)(电极反应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放热,A不能, B能
(2)NaOH CH4-8e- +10OH-==CO32-+7H2O 2O2+8e-+4H2O==8OH-
20.(共9分) ((1)(2)中每空1分,其它每空2分)
(1)氯 、硅 (2) CH2==CH2 (3)
(4) (5)3:2
21.(6分)
(1)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
(化学计量数、ΔH可成比例变化)
(2)C4H10(g)+O2(g)===4CO2(g)+5H2O(l) ΔH=-16Q kJ/mol
(3)2C(s)+2H2(g)+O2(g)===CH3COOH(l) ΔH=-488.3 kJ/mol
22.(12分)
(1)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⑴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⑵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⑶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的影响。
② 298 粗颗粒 1.00
③ 308 粗颗粒 2.00
④ 298 细颗粒 2.00
(2)①70至90S,CO2生成的质量为:m(CO2)0.95-0.85=0.1g
②根据方程式比例,可知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n(HNO3)0.1/22=1/220mol
③溶液体积为25ml=0.025L,所以HNO3减少的浓度Δc(HNO3)=2/11 mol/L
④反应的时间t=90-70=20s
⑤所以HNO3在70-90S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HNO3)=Δc(HNO3)/t=1/110 mol·L-1·S-1(小数也可以)
23. (1)A:分液漏斗B:圆底烧瓶(每空1分)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分)
(3)①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 (2分) 除去SO2气体(2分)
②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2分)
③否(1分)SO2+2HCO3-=SO32-+ H2O+CO2↑或SO2+HCO3-=HSO3-+CO2↑(2分)
24.(8分)
(1)Zn-2e-=Zn2+ 2H++2e-=H2↑ (每空2分) (2) 4.48 L(4分)
V
t
a
b
a
NaHCO3
饱和溶液
Na2SiO3溶液
浓硫酸
铜片
A
B
C
D
E
F
eq \o\ac(○,G)
Cu
Zn
稀硫酸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强笑(qiǎng) 草坂(bǎn) 踮起脚尖(diàn)
B.鹰隼(sǔn) 载体(zài) 命途多舛(chuǎn)
C.绯红(fēi) 趿拉(dā) 土地瘠薄(jí)
D.旋涡(xuán) 干瘪(biě) 互相攻讦(gā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取缔 枷锁 不容置疑 峨冠博带
B.灰烬 噩梦 度过难关 销声匿迹
C.愧怍 自诩 荒诞不经 至高无尚
D.国粹 宣泄 浮想联篇 以偏赅全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
D.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相当于6万亿英里),这个长度单位称为1光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运用联词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
C.将于2014年申遗的,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大运河”,是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的。
D.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的“三定”必将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安心工作,潜心研究,对农业科教工作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阳春三月,我们更愿意看春草吐绿。铺点青石板给大家踩踩,虽不会看到草坪被践踏的样子,但这样做就________过于简单化了。
(2)2012年,由于国家对房价持续调控,楼市“价格战”已初见端倪,但房价是否会在上半年见底,还是让人难以________。
(3)有人认为传统就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____________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A.未免 琢磨 琳琅满目 B.不免 捉摸 琳琅满目
C.未免 捉摸 斑驳陆离 D.不免 琢磨 斑驳陆离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应当说他的观点并非完全是不经之谈,其中不少也是合理的。
B.刚刚到门口,听见里面哭得沸反盈天,晓得安尊荣是断了气。
C.此人性格豪爽、果敢,做什么事都为所欲为,从不掩饰自己。
D.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真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着在歌声中交流文化为宗旨,我校艺术团与英国名校伊顿公学合唱团在杭州大剧院进行了“春天里的放歌”的联合公演。
B.3月份,由于连日阴雨和油价上涨,杭城蔬菜价格急速攀升,预计增大市场的输送后将逐渐回落到合理的位置。
C.美国提出要在亚洲建立反导系统,此举将有损中美关系,也将使亚太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变得更复杂,从而影响地区安全。
D.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避免“金融传销化”风险不再出现,有效改善金融环境。
8.下列对有关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觉新有人格分裂的悲剧性: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既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每一次向封建罪恶势力的让步都以牺牲别人为代价,而他自己也只能清醒地在罪恶的泥沼中挣扎。 (《家》)
B.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她虽精明干练,但也有其艰难窘迫之处,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红楼梦》)
C.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可怜的母亲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
(《大卫·科波菲尔》)
D.高老头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时,非常想见自己的女儿,可是两个女儿谁也不去理他,找也找不来。高老头带着自己的遗恨死去了。 (《高老头》)
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每小题3分)
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义理之学,二传至孟子。以后,荀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成为两宋起道学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儒家内部这两派的分野,也就是所谓“学统”与“道统”之别,“汉学”与“宋学”之分。对这个说法,学界历来意见不同,这里不必细究。此说至少有一点不错,即孟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的确是从两宋开始凸显的。这以后,“孔孟之道”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孟子去世后,由他为代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无太大发展。到战国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渐露头角。荀子稍晚于孟子,他长期居齐,因学问博洽,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的“祭酒”。他精通多种儒经,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子思、孟子一派有严厉的批评,当然,荀子的批评只能说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
秦汉以降至两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人,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孟子其书,只能归入“子部”一类。在官私文献中,多是“周孔”或“孔颜”并提,鲜见有“孔孟”合称的。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赵岐在注解《孟子》时,曾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可“亚圣”之名,未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而“传记博士”即使存在过也为时很短,且不说此事因不见于《史》、《汉》记载而颇启后人疑窦。当时,也有人批评孟子,最典型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专立了《刺孟》一篇,列举了孟子八个方面加以批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争论国子学当祭“周孔”还是“孔颜”时;唐太宗时,增加从左丘明到范宁二十二位儒者从祀孔庙时;唐玄宗封颜渊为“亚圣”和“兖国公”,封“孔门十哲”和“七十子”为侯、伯时: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当时科举考试的“明经”科目中只有《周礼》、《左传》等“九经”,《论语》和《孝经》被列入“兼通”,而《孟子》一书没有资格入选。
但从中唐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孟子之名被厕于孔子之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孟子其人被政府封了爵号,从祀孔庙;孟子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悬为科举功令,不久又超越“五经”而跻身于“四书”,变成中国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历史上的“孟子升格运动”。
(选自徐洪兴撰《孟子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9.下列各项,对“孟子升格运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战国初期开始,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学相比,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学发展一直曲折,过程始终不顺利。
B.孟子去世后,孟子学派经历了多个朝代的相对沉寂,中唐之后情况渐渐改变,孟子及其著作渐获重视。
C.秦汉到两宋之间,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官私文献不见孟子之名,《孟子》甚至没入选科举考试的科目。
D.从两宋开始,孟子本人及其著作的重要性才初次凸显。此后,“孔孟之道”便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以荀、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分别研究义理之学和文献之学,荀、孟二人分别影响了汉代经学与两宋道学。
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优势,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
C.官私文献中鲜见有“孔孟”合称,孟子的“亚圣”之名在宋朝以前也从未被认可过,可见孟子曾经被冷落。
D.中唐以后“孟子升格运动”开始。孟子逐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其人被政府封爵,其书跻身“四书”。
11.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国中后期儒学演变为两支,存在“学统”、“汉学”与“道统”、“宋学”的分别,这种学说只能说明孟子学派的发展在两宋之后。
B.学问博洽、精通多种儒经的荀子在其著作的《非十二子》中对孟子一派有过严厉批评,这一行为只能看做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
C.东汉时王充特别在《论衡·刺孟》中批评孟子,唐朝前期一些与儒学有关的学术活动或政府行为都很少提孟子,孟子的地位一直不高。
D.东汉赵岐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这些可以说明孟子“升格运动”当时已初现端倪。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①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②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候:哨兵,侦察兵。②胥:等待。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军鼓噪勒兵 勒:统率,率领
B.秦伐韩,军于阏与 军:军队
C.赵奢曰:“内之” 内:通“纳”
D.秦人不意赵师至此 意:料想到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又召乐乘而问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①有以军事谏者死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①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②寡人之于国也
1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A.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B.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C.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D.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4分)
译: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4分)
译:
(3)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4分)
译:
四、古诗歌阅读(16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8分)
从军行
唐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一个“上”字形象鲜明、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一进行赏析。(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8小题)(8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2)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 (《咏怀古迹》其三)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 ____。 (《登高》)
(4)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其一)
(5)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并序》)
(6)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7)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_。 (《马嵬其二》)
(8)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
(9)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
(10)师者,_______________。 (《师说》)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嘉峪关归去来
沈天鸿
明长城到此为止。
祁连山却仍一脉地西去,只扔出一座文殊山,凭着山脚下呜咽的讨赖河之险,与立于北的黑山对抗。铁青着脸的黑山山脊如马鬃微露,似有伏兵万千,隐隐腾起狰狞的杀气,逼视着扼两山之间15公里宽峡谷的嘉峪关。
孤峙于嘉峪塬上,三面临戎的灰黄色的关楼却悄无声息,漠漠平沙在铅灰色的天穹下四面辐射开去,一种铅灰色的肃穆,如重重又重重难以数清的帷幕静垂大地,夹着晚来天欲雪的沉重。远远地,几匹瘦驼啃着枯黄的塞草,在沙上悠悠晃晃,逆着西沉的夕阳看去,如黑黑的剪影,那牧驼的人也如一剪影,使人几疑那是从帷幕深处走出的历史中诱敌的兵士,一场刀光剑影,血溅枯沙的恶战爆发在即……
这儿是古战场,数百年前英雄系马磨剑之处,单于猎火照狼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地方。
我们的旅行车,行尽我从小学课本上知道嘉峪关后20余年的梦寐,停在关下。
双脚踏踏实实地踩上嘉峪关的土地,我深深感到自己出现在这儿纯属偶然。不论过去与未来,这一瞬间和另一瞬间都有许多选择,但偶然不容选择。偶然没有过去与未来之分,它永远是现在时。
现在的关门大开。
大开的关门也仍是关门,尽管再无士卒把守,我的思想,仍然已中重重埋伏——罗城,瓮城,内城,道道城墙边的埋伏者中,必有一人是我未知姓名的祖先。他来自关内何处?他知道他出现在这儿也是纯属偶然吗?偶然构成人的命运。他到这儿来了,他执行了命令,他进入了阵地。通往敌楼的马道上,他和他的同伴们的脚步明明灭灭……
我轻轻移动的双脚,每一步都出其不意,踏在数不清的看不见的手上。
汉代,在这儿设有玉石障;五代,这里设有天门关。而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虏大将军冯胜置关首筑土城算起,至今也已有600多年了。数百年风雨,数百次血战,城墙和箭垛仍十分坚固。传说,修筑城墙用的黄土经过认真筛选后,还要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干,以免草籽发芽。夯筑墙身时,更在黄土中掺入麻丝、灰浆和糯米汁,以增强黏结能力。验收也异常严格:在距墙一定距离处以箭射墙,如果箭头没入墙中,便要返工重筑。终于,城墙坚固,箭头触壁落地,攻打关城的时间之纵队,也在相持中与戍守者一起风化为齑粉,散成沙丘一片了。
唯有关城无恙,挂过号角的铁钉还在那儿,被黄昏和望归的靴子磨平的石级还在那儿,甚至,当年构筑关城,经过精心计算,完工时仅仅多出的一块砖,也仍毫无变动地,还呆在西瓮城“会极”门楼后边的狭窄檐台之上……
既往的一切,都如这块可望而不可及的砖了:多余而必须。既在当初的那儿又不在当初的那儿。呈锁的形状却根本不是锁,没有钥匙开启也无须钥匙开启。
这块砖就是历史。
历史就是人们所记得的东西。
人们记得它首先必须看到它,而能看到的砖或文字都是一种障碍,它们使我此刻立足的嘉峪关,已绝对不是历史深处那个真正的嘉峪关了。真正的历史深处的那个嘉峪关,是卡夫卡的城堡,谁都听说过,但谁都无法进入。它永远属于几百年前的那些戍守者,他们明明灭灭的脚步在我身前身后杂沓,甚至就从我身躯中穿行而过,而相互毫无知觉——对于他们,对于历史,我们是不存在的。历史是他们的,只有当代史才允许我们侧身其间。在我无法参与的那么多为历史所忽略了的夜晚,瓮城积雪盈尺,戍守者们于怔忡中冻醒,寒风扑打关门,宇墙上传来冻脆的刁斗声……春来了,而这里仍然是塞草未青,白发的戍卒于关楼的墙角下以两石相击,然后流泪听击石后发出的啾啾燕鸣——那是关中春暖的燕鸣,那是家乡吴语般的燕鸣啊!
如今,“击石燕鸣”作为一景传下来了,那些为历史所忽略的夜与昼则是永远地遗失了。
历史忽略那些昼与夜,是因为那些日子里没有发生值得记载的战事,但那些日子这儿有活生生的人,有比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可能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人在。忽略了人的历史,分明有几分假了,历史深处的嘉峪关因这遗失,更分明有几分虚幻了。
权且把它当作布景吧。
我和同行的几位诗人分别照了几张相。
离去的时候,车出关门,我回了一下头,嘉峪关已远。
我闭上眼睛。我这次偶然的嘉峪关之行到此为止。
我的确到了嘉峪关。我确实没有到过嘉峪关。这两种说法都对。
(选自《散文》,有删改)
18.结合全文来看,二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何特色?有哪些作用?(4分)
19.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1)不论过去与未来,这一瞬间和另一瞬间都有许多选择,但偶然不容选择。(2分 )
答:
(2)我的确到了嘉峪关。我确实没有到过嘉峪关。这两种说法都对。(2分)
答:
20.文中说“我的思想,仍然已中重重埋伏”,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思想的发展过程。(6分)
答:
21.文中多次谈到“历史”,请概括作者对历史的看法。(6分)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卖菜的老农妇对顾客说:“我的眼睛老花,看不清秤星,你们要买多少自己拿,多拿点没关系,自己田里长的菜,无所谓的……”经她这么一吆喝,周围一下围上好几个买菜的。既然卖主放下了姿态,买者自然也放下了姿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这么微妙。大多数顾客付了钱,随便抓一把菜就走人。原本斤斤计较的顾客这回也变得爽气了。放在一旁的杆秤成了摆设,谁也没想过要用一下。
其实有怎样的姿态,就有怎样的微妙关系。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人与动物世界、人与宇宙空间的关系不就这样吗?
请以“姿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B(A.diǎn C.tā D.jié)
A(B.渡 C.上 D.翩)
3.C(A项改为‘辣子’‘凤辣子’;B项将第一个句号改为冒号;D项括号提前至公里后面)
4.C(A“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B递进关系的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应互换;D.“多出成果,安心工作,潜心研究”语序不当。)
5.C(“不免”是指避免不了;“未免”表不以为然,有委婉批评的意味。“捉摸”侧重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琢磨”则是反复思考、仔细考虑的意思。“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6. C(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指一般指贬义。A、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B、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D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7.C
8.C(“可怜的母亲”改为“佩葛蒂”)
9.B(“A、“从战国初期开始”错误C、“官私文献不见孟子之名”错误D、“孔孟之道”便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错误。)
10.D(A 、“义理之学和文献之学”应颠倒;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优势”与“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属强加逻辑联系;C、“孟子的“亚圣”之名在宋以前也从未被认可过”错误)
11.B(A、“只能说明孟子学派的发展在两宋之后”属以偏概全,说法错误;C、“唐朝前期一些与儒学有关的学术活动或政府行为都很少提孟子”错误,应是只字未提;D、“这些可以说明孟子“升格运动”当时已初现端倪”错误。)
12.B(军:动词,驻扎)
13.B(A 代词,之/于此;B均为承接;C拿/用来;D 代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4.D
15.(1)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是骁勇者胜利。
(2)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了二十八天不仅不向前进发,反而加固了防守工事。
(3)秦军想不到赵国军队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气势一定很盛,将军您一定要集中更多的兵力来等待他们。不这样,一定失败。
16.(1)“上”字,明写红旗向上移动的画面,实写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
(2).反衬、动静、借代、渲染等 言之成理即可
例:运用借代手法。用横笛和红旗代与之有关的人,让人想起嘹亮的笛声和向峰巅移动的红旗,写出了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运用借代节省笔墨,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含量,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环佩空归夜月魂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帝城高急暮砧
别有幽愁暗恨生 沧海月明珠有泪
不及卢家有莫愁 养生丧死
君子生非异也 传到受业解惑也
18.(4分)答: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嘉峪关环境的险要,气氛的肃杀;(1分),为下文作了铺垫;(1分)并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分)
19.(6分)(1)答:人在一瞬间有许多选择的机会,但偶然是谁都无法预料的,所以也无法选择;偶然构成人的命运,也构成了历史。(2分)
(2)答:作者确实到了嘉峪关,这是事实。(1分)但他又认为自己无法走进历史深处的那个真正的嘉峪关,所以说“没到过嘉峪关”。(2分)
20.(6分)答:由嘉峪关的关门想到城墙边的埋伏者;由嘉峪关的建造史想到此时的嘉峪关已不是历史深处的嘉峪关;由“击石燕鸣”想到被历史忽略的许多昼与夜。(每点2分,共6分)
21.(6分)(1)历史有许多偶然。(2)历史无法开启,任何人都无法真正走进历史。(3)历史忽略了许多昼与夜、人和事。(每点2分,共6分)梁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二节 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请在机读卡上相应番号处将该项涂黑)
What time is it in Beijing when it’s noon in London
Eight in the morning.
B. Eight in the evening.
C. Four in the afternoon.
How are the streets now
Long and wide.
B. Wide and straight.
C. Straight and clean.
What do you think Mark can most probably be
A. A teacher. B. A lawyer. C. A policeman.
4. Why is the man upset
A. Because he wants to meet the woman’s cousin.
B. Because he was not informed of the woman’s holiday.
C. Because the woman does not want him to join her.
5.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A. Leaving the house less often at night.
B. Buying a new television to save electricity.
C. Reducing the power consumption(能量消耗) at home.
第二节(共11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6.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请在机读卡上相应番号处将该项涂黑)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On their way home.
B. At the gas station.
C. At the bus station.
7.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car is broken down.
B. There is no gas left in the tank.
C. The man forgot to fill the car with gas yesterda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y does the man apologize to the woman
A. Because he broke her cup.
B. Because he broke her mobile.
C. Because he forgot to inform her about something.
9. Where will they go next
A. To the library. B. To the supermarket. C. To the stor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leads to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s suggestion. B. An article. C. An advertisement.
1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conversation
A. More people have come to enjoy shopping.
B. Modern people spend little time shopping.
C.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make purchases (购买) in limited time.
12. What did the man say about people who shop quickly
A. They knew what they want to buy.
B. They seldom buy anything.
C. They tend to buy cheap product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How does the man seem to feel after this interview
A. Nervous. B. Hopeful. C. Disappointed.
14. How many people were there in the first interview
A. 4. B. 12. C. 16.
15. What does the man’s girlfriend want him to do
A. Find a job with a better salary.
B. Find a job near her home.
C. Find a job far away from his home.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paid all the expenses himself.
B. He will work in this area next Monday.
C. He had a job interview in town.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根据所听内容,在下列句子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单词或数字。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番号后的横线上, 每空一词或一数字。每空1分, 满分6分)
17. The earthquake center was _______kilometers _______of Haiti’s capital.
18.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at 4:53 p.m. local time on ________, January 12th, 2010.
19. Many countries provided much aid for Haiti, including sending _______ and medical teams.
20. The Haitian Government officially stopped search for _______on January ________.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5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21. The sisters decided to hold a family party to their parents’ silver-marriage.
A. celebrate B. memorize C. congratulate D. welcome
22. We should follow the in a foreign country we are visiting.
A. habit B. customs C. tradition D. things
23. Sir,you are not allowed to enter the building if you don't get our manager’s .
A. permission B. connection C. instruction D. introduction
24. The photos on the wall my mother of those happy old days when a large family lived together.
A. inform B. approve C. remind D. retell
25. My aunt is good at bargaining and she always buys things at a ___________.
A. discount B. cost C. price D. benefit
26. You’re quite a free person now, I think ,I have tons of things to do.
A. On the contrary B. On average C. On the other hand D. On condition
27. A s we all know , no one is perfect ,and everyone has his own .
A. mistakes B. weakness C. limit D. belief
28. The new movie to be one of the biggest money-makers of all time.
A. promises B. agrees C. pretends D. declines
29. I hadn’t seen him for 10 years but I him at first sight.
A. realized B. spotted C. watched D. observed
30. We will discuss the question that he at the meeting.
A. came up B. brought up C. put up D. fed up
31. She’ll never forget her stay there _____ she found her son who had gone missing two years before.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when
32. Some western countries are still determined to interference (干涉) the completed conflict between Syria government and the rebel _______ millions of people are against it across the world.
A. as B. since C. however D. although
33. —Alice came back home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Really Where ______
  A. has she been B. had she been C. has she gone D. had she gone
34. Even ______ various circumstances in life and ______ with detailed trouble in the research work of hi-tech, Steven Jobs never blew his waist to any difficulties and finally accomplished his own Kingdom.
A. facing, faced B. faced, facing C. to face, faced D. faced, to faced
35. Is it in the concert hall ________we often have a meeting that the coming teacher-parent meeting will be held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when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撑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Seven loyal readers came to the Teens’ office two weeks ago. They had a wonderful day learning how to make a newspaper. But what 36 made them excited was that they had their say(发表意见).
“What most impressed me was 37 I was saying something, I found all eyes were 38 me,” said Tang Shining, one of the students. Her friend, Li Chunbei agreed, and felt very glad that when she was talking, the editors nodded and even 39 notes.
Students were happy to see the editors listen to their 40 . You may often 41 about being neglected (忽略) by teachers and parents. 42 before complaining, please 43 that you have already spoken about your thoughts.
It’s common in China that teachers at school and parents were 44 the ones to tell teenagers what they should and shouldn’t do. The young are 45 to doing what they are told, rather than thinking by themselves. But then their ideas would be locked in their brains and not be 46
A girl wrote to Teens about her family 47 . She used to be very sad because her father seldom talked and played with her. After years of consideration, she 48 decided to write her father a letter, telling him about her sadness. To her 49 , the father 50 , saying that he didn’t realize his mistakes. From then on, he really 51 .
Sometimes, we need to let our 52 be heard, so others can understand our thoughts and feelings.
Don’t be afraid of being 53 for what you have done. You know it is your 54 to speak your mind. 55 your ideas are denied (否定), at least you have tried your best. You will not be left with any regret.
A. directly B. really C. completely D. immediately
A. when B. how C. where D. what
A. at B. for C. in D. on
A. read B. saw C. took D. copied
A. speeches B. opinions C. songs D. articles
A. complain B. talk C. write D. speak
A. And B. So C. Instead D. But
A. make good B. make of C. make sure D. make up
A. seldom B. never C. hardly D. always
A. reduced B. used C. advised D. told
A. remembered B. used C. heard D. touched
A. history B. story C. event D. report
A. sadly B. suddenly C. finally D. angrily
A. sorrow B. disappointment C joy. D. surprise
A smiled. B. apologized C. laughed D. shouted
A. changed B. exchanged C. talked D. played
A. decisions B. voices C. suggestions D. secrets
A. blamed B. punished C. beaten D. fined
A. duty B. task C. pleasure D. right
A. Because B. Even if C. Instead D. Not until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40分,每小题2分)
A
Dick was a twenty-year-old man. His father was a teacher and taught chemistry in a middle school and his mother worked in a shop. They lived a happy life until his parents died one night when suddenly an earthquake broke out. Luckily his sister took him to see their aunt in the city and they did not stay at home. Everything was destroyed in the earthquake and the two children got into trouble. Thanks to their aunt who was not rich enough, they grew up but they lived a hard life. His sister was so sad that she became a nun(修女). After he finished middle school, he was introduced to an owner of a hotel and began to work there.
 One day the young man fell to the ground while he was cleaning a window on the second floor. He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and the doctor looked him over. One of his legs was broken and he had to be in hospital. He said to the nurse, “I’m a poor man, madam. Arrange a third-class ward(病房) for me, please.”
“Can’t anybody help you ”
“No, madam,” answered Dick. “I have only a sister. She’s a nun and she’s poor, too.”
“I don’t think so,” the nurse said angrily. “Nuns usually marry God. And God is the richest in the world, you know!”
“Well, then, ” Dick said with a smile. “Please arrange a first-class ward for me and post the bill to my brother-in-law.”
56.The sister and brother lived a hard life because ____________.
  A. they lost all             B. they were too young
  C. they were hurt in the earthquake     D. they had to look after themselves
57. Dick asked the nurse not to arrange a first—class ward for him because __________.
A. he used to live in a simple room   
B. he wanted to save some money for his sister
C. he liked to stay with the poor    
D. he hadn’t got enough money to pay for the bill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The nurse would arrange a third-class ward for Dick.
  B. The nurse would arrange a first-class ward for Dick.
  C. The nurse would post Dick’s bill to God.
D. Dick had a rich brother-in-law.
B
Americans with small families own a small car or a large one. If both parents are working, they usually have two cars. When the family is large, one of the cars is sold and they will buy a van(住房汽车)
A small car can hold(容纳)four persons and a large car can hold six persons but it is very crowded(拥挤). A van hold seven persons easily, so a family three children could ask their grandparents to go on a holiday travel They could all travel together.
Mr.Hagen and his wife had a third child last year. This made them sell a second car and bus a van. Their children sixth and seventh seat are used to put other things, for a family of five must carry many suitcases(衣箱)when they travel. When they arrive at their grandparents’ home , the suitcases are brought into the two seats can then carry the grandparents.
Americans call vans motor homes. A motor home is always used for holidays. When a family are traveling to the mountains or to the seaside, they can live in their motor home for a few days or to the seaside, they can live in their motor home for a few days or weeks. All the members of a big family can enjoy a happier life when they are traveling together. That is why motor homes have become very popular. In America there are many parks for motor homes.
59. From the passage, a van is also called ____________.
A. a motor car B. a motor home C. a motorbike D. a big truck
60. Before Mr. Hagen and his wife bought a van, they__________.
A. sold their old house B. moved to their grandparents’ house
C. built a new place for a van D. sold their second car
61. A motor home is usually owned by a family with__________.
A. a baby B. much money C. more than two children D. interest in vans
62. Americans usually use motor homer____________.
A. to travel with all the family members of holiday
B. to do some shopping with all the family members
C. to visit their grandparents at weekends
D. to drive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every day
C
British police have begun a year-long programme of Olympic security tests, conducting sweeping searches of London 2012 venues and practising defensive counter-terrorism tactics(反恐策略).
The exercises described are part of a broad range of tests to check how the polic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emergency services would respond to any problems with the Games.
British police have been conducting security sweeps inside the Olympic Stadium in London as part of an anti-terror exercise ahead of next year’s games. Officers have been searching sections of the stadium by hand, while sniffer dogs have been employed to search seats for traces of explosives.
The Metropolitan Police’s national security coordinator for the London Olympics, Assistant Commissioner Chris Allison, refused to remark on Tuesday over whether the death of Osama bin Laden had produced intelligence to suggest that the Games were being targeted by Al-Qaeda(基地组织) terrorists.
Chris Allison said, “Clearly I’m not going to go into any details of any intelligence, but put it this way, we have planned all of our Olympic plans on the basis of a severe threat from terrorism. We’ve looked at the various attack methods used by terrorists across the world, and put in place the necessary control measures here to make sure the terrorists couldn’t be successful.”
Specialist officers from the police “rope access” team have been searching the floodlights at the Olympic Stadium to check for suspicious objects.
The British government’s austerity drive has resulted in tough budget(预算)cuts for the police service in London.
But the government has insisted that the budget for Olympic security won’t be affected by the cutbacks.
Security has been a serious concern for the Olympics since the killing of 11 Israeli athletes and coaches at the 1972 Munich Games.
The London Games are seen as a high security threat particularly, as the Olympics offer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for any terror group because there will be live events broadcast worldwide.
The 2012 London Summer Olympics begin July 27 and run through August 12.
63.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A. London will spend as little money as they can on the Games
B. London is facing much trouble in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C. there is some possibility that terrorists will do some damage
D. 11 Israeli athletes and coaches were killed at the 1972 Munich Games
64. The underlined word “austerity” in the seventh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_.
A. a situation when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money to spend
B. a state when people feel upset because of some accidents
C. a debate (辩论) between those who have different views about something
D. an attitude that has much effect on people’s shopping ideas
65.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The London Olympic Game
B. Terrorist Events before the Olympics
C. Modern Equipment Used in Security Check
D. The London Olympic Security Check
D
Taiwan police cannot decide whether to treat it as an extremely act of stealing or an even cheat. Either way, it could be the perfect crime(犯罪), because the criminals are birds—homing pigeons !
The crime begins with a telephone message to the owner of a stolen car: if you want the car back, pay up. Then, the car owner is directed to a park, told where to find a bird cage and how to attach money to the neck of the pigeon inside. Carrying the money in a tiny bag, the pigeon flies off.
There have been at least four such pigeon pick-ups in Changwa. What at first seemed like the work of a clever stay-at-home car thief, however, may in fact be the work of an even lazier and more inventive criminal mind—one that avoids(避免)not only collecting money but also going out to steal the car in the first place. Police officer Chen says that the criminal probably has pulled a double trick: he gets money for things he cannot possibly return. Instead of stealing cars, he lets someone else do it and then waits for the car-owner to place an ad (advertisement) in the newspaper asking for help.
The thought is supported by the fact that, so far, none of the stolen cars have been returned. Also, the amount of money demanded-under 3,000 Taiwanese dollars–seems too little for a car worth many times more.
Demands for pigeon-delivered money stopped as soon as the press reported the story. And even if they start again, Chen holds little hope of catching the criminal. “We have mor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he said.
66. After the car owner received a phone call, he _______.
A. went to a certain pigeon and put some money in the bag it carried
B. gave the money to the thief and had his car back in a park
C. sent some money to the thief by mail
D. told the press about it
67. The “lazier and more inventive” criminal refers to _______.
A. the car thief who stays at home
B. one of those who put the ads in the paper
C. one of the policemen in Changwa
D. the owner of the pigeons
68. The writer mentions the fact that “none of the stolen cars have been returned” to show _______.
A. how easily people get fooled by criminals
B. what Chen thinks might be correct
C. the thief is extremely clever
D. the money paid is too little
69. The underlined word “they” in the last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
A. criminals B. pigeons
C. the stolen cars D. demands for money
70. We may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the criminal knows how to reach the car owners because _______.
A. he reads the ads in the newspaper
B. he lives in the same neighborhood
C. he has seen the car owners in the park
D. he has trained the pigeons to follow them
E
When Mary Moore began her high school in 1951, her mother told her, "Be sure and take a typing course so when this show business thing doesn't work out, you'll have something to rely on." Mary responded in typical teenage fashion. From that moment on, "the very last thing I ever thought about doing was taking a typing course," she recalls.
The show business thing worked out, of course. In her career, Mary won many awards. Only recently, when she began to write Growing Up Again, did she regret ignoring her mom," I don't know how to use a computer," she admits.
Unlike her 1995 autobiography(自传), After All, her second book is less about life as an award-winning actress and more about living with diabetes (糖尿病). All the money from the book is intended for the Juvenile Diabetes Research Foundation (JDRF), an organization she serves as international chairman. "I felt there was a need for a book like this," she says." I didn't want to lecture, but I wanted other diabetics to know that things get better when we're self-controlled and do our part in managing the disease."
But she hasn't always practiced what she teaches. In her book, she describes that awful day, almost 40 years ago, when she received two pieces of life-changing news. First, she had lost the baby she was carrying, and second, tests showed that she had diabetes. In a childlike act, she left the hospital and treated herself to a box of doughnuts (甜甜圈). Years would pass before she realized she had to grow up —again—and take control of her diabetes, not let it control her. Only then did she kick her three-pack-a-day cigarette habit, overcome her addiction to alcohol, and begin to follow a balanced diet.
Although her disease has affected her eyesight, she refuses to fall into self-pity. "Everybody on earth can ask, 'why me ' about something or other," she insists. "It doesn't do any good. No one is immune (免疫的) to heartache, pain, and disappointments. Sometimes we can make things better by helping others. I've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at as I've grown up this second time. I want to speak out and be as helpful as I can be."
71. Why did Mary feel regretful
A. She didn't achieve her ambition.
B. She didn't take care of her mother.
C. She didn't complete her high school.
D. She didn't follow her mother's advice
72. We can know that before 1995 Mary_______.
A. had two books published
B. received many career awards
C. knew how to use a computer
D. supported the JDRF by writing
73. Mary's second book Growing Up Again is mainly about her_______.
A. living with diabetes B. successful show business
C. service for an organization D. remembrance of her mother
74. When Mary received the life-changing news, she_______.
A. lost control of herself B. began a balanced diet
C. tried to get a treatment D. behaved in an adult way
75.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 Mary feels pity for herself.
B. Mary has recovered from her disease.
C. Mary wants to help others as much as possible.
D. Mary determines to go back to the dance floor.
第四部分:写作(共二节,30分)
第一节 句子翻译(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汉语完成句子。(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番号后的横线上)
76.孔子强调仁爱、责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Confucius ___________the ____________of kindness, duty and ________in _________.
77.美丽的张子怡扮演玉娇龙,一个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样善良的年轻女子。
Beautiful Zhang Ziyi plays ___________ part of Yu Jiaolong, a young woman ___________is not as _________ as she _____________.
78. 报告显示:我们正在进步,但是我们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
The report _________that we are making some __________but we need to make some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9.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性本善。
Mencius believed that the _________why man is ___________from ___________is ___________man is kind.
80. 暴风有时持续一整天,车辆开得很慢,因为浓浓的尘埃降低了能见度。
The storms sometimes ___________ all day and ___________ moves very slowly because the ___________dust makes ___________ difficult to see.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因特网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以“On the Internet”为题写一篇字数120左右的短文。
优点 看国内外新闻、获取信息
发E-MAIL、打电话
上网络学校、阅读各种书籍、自学外语
欣赏音乐、观看体育比赛、玩各种游戏
网上购物
缺点 网上交友、购物存在风险
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
参考词汇:上网络学校:attend on-line schools
网上购物: go shopping on-line.
参考答案:
1-5 BBBBC 6-10 ACACB 11-15 CABCB 16 C
17. 25/twenty-five, west 18. Tuesday 19. rescue 20. survivors, 23rd/23
21 – 25 A B A C A 26 – 30 A B A B B 31~35 DDBAC
36—40 BADCB 41—45 ADCDB 46—50CBCDB 51—55ABADB
57-59 ADA 60-62 BDCA
63~65 CAD 66-70 ADBDA 71-75 DBAAC
76. stressed/emphasized, importance, order, society
77.the,who/that,good/kind/nice/kind-hearted, seems/looks/appears
78. shows/indicates/suggests, progress, that, efforts/effort
79. reason, different, animals, that
80. continue /last, traffic, thick, it
作文示例
On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our daily life. We can not only read news from home and abroad, but also get information, send emails, make phone calls, attend on-line schools, read various books and study English by ourselves. What’s more, people can enjoy music, watch sports matches, play all kinds of games and go shopping on-line. However, it’s risky to make friends and shop on-line. What’s worse, some students who ar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don’t study hard and even quit schoo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