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 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4.经历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乐于动手实践的习惯和积极投入对日常用品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性。 难点:1.区分响度与音调; 2.对音色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活动、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器材: (演示器材) 收音机、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 鼓、纸屑、文具盒、橡皮筋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1.什么是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物理学中用什么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 问题启发: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 1巩固旧知识 2学生听音乐,感受声音的不同; 3指名学生根据个人体验回答问题 1、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及时肯定、引导。 新知探究: (一)认识响度 明确响度的概念,引导认识。 2.引导学生从决定因素对响度与音调进行区别 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时,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阅读“活动1”并通过“活动1”进行探究。 启发思考:(出示小鼓)怎样使小鼓也发不同响度的声音? 根据学生回答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启发思考: 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时,鼓面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呢?(注意点拨:如何观察到鼓面的微小振动) 前后两次敲击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区别? 什么时候声音的响度较大?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以上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强化: 用手摸喉头,先轻声说“啊”,然后大声说“啊”,通过手感觉喉头振动幅度的不同; ②把橡皮筋的一端放进文具盒里,关上盒子把橡皮筋卡住。轻轻拉住橡皮筋和加大力度拉住橡皮筋,将听到不同的声音,同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 (演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响度大小和振动情况; 展示音叉不同振动情况下的波形图,用波形图比较振幅。 引导阅读教材图2—28,认识响度的单位:分贝;并了解常见声音的分贝数。 要让学生知道0分贝是可以听见的 举例认识:生活距离声源的远近不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强弱不同,说明响度 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问题拓展:如何让距离自己很远的人更容易听到自己的呼喊声? 学生体会 学生思考、猜想 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并思考问题。 指定学生回答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学生活动,体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强化认识。 学生阅读,认识响度的单位; 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回答,重点认识:减小声音的扩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实验演示,问题启发,逐渐深入,激起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实验观察和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本质,引导归纳,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体验,强化认识,促进学生的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认识音色 活动激趣:让全班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让后面的一位同学大声朗读音色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猜是哪一位学生? 明确音色的定义,强调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音频播放: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辨识。 学以致用,举例音色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2、通过列举生活事列来让学生加深对音色的理解 活动简单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音频播放,多种形式维持学生的参与热情。 波形上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以致用,体验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声音的三特征 引导,让学生总结声音的三特征及其决定因素。(PPT展示) PPT展示,实例练习,区分音调与响度。 ①学生结合教师引导回顾知识; ②思考PPT问题,认识音调与响度的不同; 1、引导学生自己复习 总结,初步形成知识系统; 2、实例认识,突破难点; 课堂练习:PPT展示 课堂小结:声音的三特征是我们区分声音的重要依据。 六、板书设计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1.声音的强弱——响度 (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分散程度有关。 (2)单位:分贝(dB) (3)用波形图比较振幅——“纵向高低”。 2.声音的品质——音色 (1)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2)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3.声音的三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七、作业设计 1.课时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1、2、4” 2.课外活动:教材P38课外活动 八、教学反思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