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2018七下·港南期末)进入中学时代,我们就开始了“人生最美丽的春天”。面对青春的邀约,我们应该( )①悦纳自身的生理变化②拒绝与异性交往③调适与父母相处中的“逆反心理”④开发创造潜力,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18七下·港南期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表达的情绪是( )A.兴奋 B.恐惧 C.愤怒 D.悲伤3.4月2日是国际“枕头大战”日,当天,活动参加者自带枕头互相击打。“大战”结束后,大家一起把“战地”清理干净。这种缓解压力、调控情绪的方法是( )A.改变认知评价法 B.转移注意法C.合理宣泄法 D.放松训练法4.(2018七下·港南期末)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以下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不学礼,无以立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2018七下·港南期末)“人生是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者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大仲马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都是由烦恼组成的 B.人生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C.情绪对人只有积极影响 D.逆境往往引起情绪的波动6.(2018七下·港南期末)与“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说明的道理不一致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B.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C.众人拾柴火焰高D.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抱成团7.(2018七下·港南期末)一滴水珠总想跃出大海,到外面去看看整个世界。同伴和鱼儿劝阻它,它都不听,一天,当海上起风时,它猛地跃出了海洋。可它一探头,就瞬间消失了。这则寓言说明( )A.个人离不开社会 B.集体需要成员团结合作C.社会离不开个人 D.集体必须有共同的目标8.(2018七下·港南期末)“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就是说,白白浪费。”这句话说明了( )A.集体的温暖B.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C.集体的力量D.承担责任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是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9.(2018七下·港南期末)关于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坚持集体主义,就是不关注个人利益B.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矛盾,不可调和的C.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不一致的D.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10.(2018七下·港南期末)小任上学迟到了,被值日老师“逮”个正着。他“灵机一动”,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小任的做法( )A.是错的,损害了其他集体的利益B.是对的,维护了班集体的利益C.体现了整体利益服从局部利益D.体现了整体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11.(2018七下·港南期末)下图中四位同学的言行,属于自觉承担责任的是( )A. B.C. D.12.(2018七下·港南期末)“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它告诉我们( )A.画圆要用图规B.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规则C.守规则就能成功D.有了规则就能保障社会生活顺利进行13.(2018七下·港南期末)“如果没有一个能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14.(2018七下·港南期末)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下列有关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②法律是每个公民意志的体现③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限制了人们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18七下·港南期末)“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①只要遵守法律就能强国②我国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③加强依法治国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18七下·港南期末)以下属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的是( )①宪法②道路交通安全法③未成年人保护法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18七下·港南期末)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体现了(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D.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二、简答题18.(2018七下·港南期末)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資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1)国家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一保护?(2)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19.(2018七下·港南期末)小风9岁时父母离异,法院征求小风意见后,判小风归父亲抚养。父亲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小风以及年迈的爷爷的生活起居,母亲有时也来看望小风和爷爷。但是进入初中后,小风结交了班里的几个“哥们儿”,经常跟着他们抽烟、去网吧打游戏。班主任知道后跟小风聊了很多;小风父亲和母亲把工作暂时放一边,对小风格外关心;相关部门依法关停了相关网吧。小风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中,体会到老师和父母的辛苦不易及关心爱护,不仅自己加入了喜欢的学校篮球社团,还说服了同班的几个“哥们儿”不抽烟、不去网吧,并加入了他们各自喜欢的学校社团。小风所在班级的凝聚力不断提升,在文体艺术节上,他们还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1)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哪四道防线?(2)分析材料怎样体现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3)从小风的转变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三、分析说明题20.(2018七下·港南期末)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一次调查报告会,请你同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在调查报告会上,同学们展示了以下材料:【镜头一】在每周五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不遵守红绿灯等交通规则的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少,在斑马线礼让行人的司机越来越多了。可见,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公民越来越多了。【镜头二】2018年“五一”假期,七年级小刚在去旅行时因故意使用器具在旅游区刻字留名,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而被处以200元罚款的处罚。【镜头三】七年级学生小程在星期天回校的路上,被两名男生堵截。他们恶狠狠地向小程要钱,并威胁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1)请你根据同学们展示的材料,给本次调查报告会拟一个贴切的主题。(2)镜头一,镜头二分别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3)镜头三中的小程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应对不法侵害?(4)请你用法律知识,劝诫镜头三中的两名堵截勒索他人的男生。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变化;青春期矛盾心理【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面对青春邀约,我们应该积极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矛盾,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等,①③④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没有认识到与异性正常交往的意义,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春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本题每个选项都是三个答案,故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2.【答案】B【知识点】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解析】【分析】题文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所以表达了恐惧的情绪,B符合题意,正确。A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情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风声鹤唳的典故要知道,据此不难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3.【答案】C【知识点】情绪的调节【解析】【分析】材料中活动参加者自带枕头,互相击打。枕头大战”结束后,大家一起把“战场”清理干净。属于用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又能起到良好作用的。故属于合理宣泄法。 C符合题意,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灵活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调控情绪方法的理解,这一内容属于重点内容,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4.【答案】D【知识点】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解析】【分析】①不符合题意,体现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②③④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是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表现,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情感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家国情怀”,因此我们可以从排除不符合题意的观点入手,选出正确的答案。5.【答案】B【知识点】情绪及情绪的作用;情绪的调节【解析】【分析】题文中的观点表明,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发挥情绪的积极作用,B观点正确。A观点错误,没有认识到情绪既包括积极情绪,也包括消极情绪,B观点错误,没有认识到情绪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情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笑着数完”,联系所学知识从积极情绪的角度入手,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6.【答案】A【知识点】集体的力量【解析】【分析】题文中的观点体现了集体团结的重要性,BCD都体现了团结的重要性,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A不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集体团结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一是要理解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团结,二是要注意本题是反向选择题,据此,可以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7.【答案】A【知识点】集体的力量【解析】【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表明,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 个人离不开社会,A符合题意,正确。BCD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信息:“一滴水”与“大海”,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8.【答案】D【知识点】承担责任的意义【解析】【分析】题文中的观点表明,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责任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是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D观点正确。ABC观点没有体现集体责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承担集体责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选项中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关键是哪个选项符合题意,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9.【答案】D【知识点】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D符合题意,正确。A错误,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B错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统一的。C错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处我们要明确,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具体利益上有时是不一致的,但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10.【答案】A【知识点】承担建设集体责任【解析】【分析】题文中小任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是不诚信的表现,既损害了自己班级的荣誉和利益,也损害了其他班级的利益,所以A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C观点错误,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D观点错误,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护集体利益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是明确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这一知识关键点。11.【答案】D【知识点】承担责任的意义;如何做负责任的人【解析】【分析】A错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是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自觉承担责任的表现;B错误,不值日是对班级不负责任的表现;B错误,抄袭作业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D正确,把垃圾放进垃圾桶,履行了保护环境的义务,承担了对社会的责任,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觉承担责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本题不难,联系平时学习生活的实际,就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12.【答案】B【知识点】社会规则的内涵、意义【解析】【分析】题文中的观点强调了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表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规则,懂规矩,守规矩,B观点正确。A观点错误,是对题文的重复,没有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C观点错误,守规则有利于成功,但不一定就能成功,D观点错误,规则可以保障社会生活顺利进行,但是不是绝对保障社会生活顺利进行,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的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道德和法律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13.【答案】C【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题文中“法权的实现需要有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C观点正确。A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观点错误,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D观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区分两个问题,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工具,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14.【答案】B【知识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所以①③观点正确,②④观点错误,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本题关键是明确公民与人民是有区别的,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而不是公民意志的体现。15.【答案】C【知识点】建设法治中国【解析】【分析】题文中的观点表明,我国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法治建设有利于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②③观点正确。①观点错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既需要遵守法律,也需要学习法律,捍卫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等;④不符合题意,选项体现法律与公民的关系,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意主旨,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而不是观点正确就入选。16.【答案】D【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正确,虽然也有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规定,但不属于专门性法律,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审题要明确“专门”法律,目前只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7.【答案】A【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题文中在全国人大上通过相关法律,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A观点正确。BD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C观点错误,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故答案为: A。【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这里要注意法律的产生包括制定和认可两方面,此处体现的是制定。18.【答案】(1)社会保护。(2)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对未成年人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题文中国家采取的措施属于社会保护。(2)此问根据所学,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社会地位、社会因素的影响、保护未成年人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本试题比较传统,直接根据教材既可组织答案,要注意回答原因时要从多角度组织答案,力求答案的完整性。19.【答案】(1)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2)“小风9岁时父母离异,法院征求小风意见后,判小风归父亲抚养”体现了司法保护;“父亲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小风,母亲有时也来看望小风,小风父亲和母亲把工作暂时放一边,对小风格外关心”体现了家庭保护;“相关部门依法关停了相关网吧”体现了社会保护:“班主任知道小风上网后跟小风聊了很多”体现了学校保护;(3)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慎交友;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为班级争光。【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行己有耻及做法【解析】【分析】(1)此问根据所学,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对未成年人设置了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和司法保护四道防线。(2)此问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材料,逐一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题文中“在父母离异案中,法官征求小风的意见后进行判决”体现了司法保护;“父母对小风的关心照顾”体现了家庭保护;“相关部门关停网吧”体现了社会保护;“班主任对小风的教育”体现了学校保护。(3)结合材料中小风在转变过程中父母、老师以及小风自身付出的努力,从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回答;结合材料中小风跟着哥们打游戏、吸烟等不良行为表现,从注重慎重交友、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回答;结合小风后来对班级做出的贡献,从关爱集体,为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题目中要求分析材料体现……的类型的试题我们可以先说材料后点明观点组织答案的方法时行分析和说明,本题难度值一般。20.【答案】(1)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等。(2)镜头一体现了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镜头二体现了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我们的合法权益。(3)可以把相关情况告诉学校老师、父母;上学、放学结伴而行;敢于用智慧与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4)堵截勒索他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我们应该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律意识: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知识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1)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材料中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从法律与公民的关系,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镜头一中越来越多的人遵守交通规则,表明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镜头二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表明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3)根据所学,面对不法侵害,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与不法分子作斗争,也可以求助于他人等,言之有理即可。(4)材料中堵截勒索他人的行为是缺乏法律意识,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所以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作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依法办事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题回答应注意联系材料内容,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说明,难度值一般。1 / 1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2018七下·港南期末)进入中学时代,我们就开始了“人生最美丽的春天”。面对青春的邀约,我们应该( )①悦纳自身的生理变化②拒绝与异性交往③调适与父母相处中的“逆反心理”④开发创造潜力,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变化;青春期矛盾心理【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面对青春邀约,我们应该积极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矛盾,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等,①③④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没有认识到与异性正常交往的意义,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春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本题每个选项都是三个答案,故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2.(2018七下·港南期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表达的情绪是( )A.兴奋 B.恐惧 C.愤怒 D.悲伤【答案】B【知识点】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解析】【分析】题文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所以表达了恐惧的情绪,B符合题意,正确。A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情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风声鹤唳的典故要知道,据此不难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3.4月2日是国际“枕头大战”日,当天,活动参加者自带枕头互相击打。“大战”结束后,大家一起把“战地”清理干净。这种缓解压力、调控情绪的方法是( )A.改变认知评价法 B.转移注意法C.合理宣泄法 D.放松训练法【答案】C【知识点】情绪的调节【解析】【分析】材料中活动参加者自带枕头,互相击打。枕头大战”结束后,大家一起把“战场”清理干净。属于用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又能起到良好作用的。故属于合理宣泄法。 C符合题意,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灵活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调控情绪方法的理解,这一内容属于重点内容,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4.(2018七下·港南期末)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以下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不学礼,无以立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解析】【分析】①不符合题意,体现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②③④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是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表现,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情感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家国情怀”,因此我们可以从排除不符合题意的观点入手,选出正确的答案。5.(2018七下·港南期末)“人生是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者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大仲马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都是由烦恼组成的 B.人生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C.情绪对人只有积极影响 D.逆境往往引起情绪的波动【答案】B【知识点】情绪及情绪的作用;情绪的调节【解析】【分析】题文中的观点表明,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发挥情绪的积极作用,B观点正确。A观点错误,没有认识到情绪既包括积极情绪,也包括消极情绪,B观点错误,没有认识到情绪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情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笑着数完”,联系所学知识从积极情绪的角度入手,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6.(2018七下·港南期末)与“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说明的道理不一致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B.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C.众人拾柴火焰高D.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抱成团【答案】A【知识点】集体的力量【解析】【分析】题文中的观点体现了集体团结的重要性,BCD都体现了团结的重要性,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A不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集体团结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一是要理解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团结,二是要注意本题是反向选择题,据此,可以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7.(2018七下·港南期末)一滴水珠总想跃出大海,到外面去看看整个世界。同伴和鱼儿劝阻它,它都不听,一天,当海上起风时,它猛地跃出了海洋。可它一探头,就瞬间消失了。这则寓言说明( )A.个人离不开社会 B.集体需要成员团结合作C.社会离不开个人 D.集体必须有共同的目标【答案】A【知识点】集体的力量【解析】【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表明,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 个人离不开社会,A符合题意,正确。BCD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信息:“一滴水”与“大海”,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8.(2018七下·港南期末)“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就是说,白白浪费。”这句话说明了( )A.集体的温暖B.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C.集体的力量D.承担责任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是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答案】D【知识点】承担责任的意义【解析】【分析】题文中的观点表明,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责任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是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D观点正确。ABC观点没有体现集体责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承担集体责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选项中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关键是哪个选项符合题意,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9.(2018七下·港南期末)关于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坚持集体主义,就是不关注个人利益B.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矛盾,不可调和的C.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不一致的D.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答案】D【知识点】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D符合题意,正确。A错误,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B错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统一的。C错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处我们要明确,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具体利益上有时是不一致的,但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10.(2018七下·港南期末)小任上学迟到了,被值日老师“逮”个正着。他“灵机一动”,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小任的做法( )A.是错的,损害了其他集体的利益B.是对的,维护了班集体的利益C.体现了整体利益服从局部利益D.体现了整体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答案】A【知识点】承担建设集体责任【解析】【分析】题文中小任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是不诚信的表现,既损害了自己班级的荣誉和利益,也损害了其他班级的利益,所以A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C观点错误,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D观点错误,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护集体利益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是明确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这一知识关键点。11.(2018七下·港南期末)下图中四位同学的言行,属于自觉承担责任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承担责任的意义;如何做负责任的人【解析】【分析】A错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是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自觉承担责任的表现;B错误,不值日是对班级不负责任的表现;B错误,抄袭作业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D正确,把垃圾放进垃圾桶,履行了保护环境的义务,承担了对社会的责任,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觉承担责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本题不难,联系平时学习生活的实际,就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12.(2018七下·港南期末)“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它告诉我们( )A.画圆要用图规B.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规则C.守规则就能成功D.有了规则就能保障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答案】B【知识点】社会规则的内涵、意义【解析】【分析】题文中的观点强调了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表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规则,懂规矩,守规矩,B观点正确。A观点错误,是对题文的重复,没有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C观点错误,守规则有利于成功,但不一定就能成功,D观点错误,规则可以保障社会生活顺利进行,但是不是绝对保障社会生活顺利进行,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的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道德和法律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13.(2018七下·港南期末)“如果没有一个能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答案】C【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题文中“法权的实现需要有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C观点正确。A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观点错误,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D观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区分两个问题,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工具,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14.(2018七下·港南期末)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下列有关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②法律是每个公民意志的体现③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限制了人们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所以①③观点正确,②④观点错误,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本题关键是明确公民与人民是有区别的,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而不是公民意志的体现。15.(2018七下·港南期末)“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①只要遵守法律就能强国②我国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③加强依法治国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建设法治中国【解析】【分析】题文中的观点表明,我国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法治建设有利于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②③观点正确。①观点错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既需要遵守法律,也需要学习法律,捍卫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等;④不符合题意,选项体现法律与公民的关系,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意主旨,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而不是观点正确就入选。16.(2018七下·港南期末)以下属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的是( )①宪法②道路交通安全法③未成年人保护法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正确,虽然也有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规定,但不属于专门性法律,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审题要明确“专门”法律,目前只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7.(2018七下·港南期末)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体现了(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D.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答案】A【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题文中在全国人大上通过相关法律,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A观点正确。BD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C观点错误,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故答案为: A。【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这里要注意法律的产生包括制定和认可两方面,此处体现的是制定。二、简答题18.(2018七下·港南期末)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資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1)国家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一保护?(2)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答案】(1)社会保护。(2)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对未成年人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题文中国家采取的措施属于社会保护。(2)此问根据所学,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社会地位、社会因素的影响、保护未成年人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本试题比较传统,直接根据教材既可组织答案,要注意回答原因时要从多角度组织答案,力求答案的完整性。19.(2018七下·港南期末)小风9岁时父母离异,法院征求小风意见后,判小风归父亲抚养。父亲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小风以及年迈的爷爷的生活起居,母亲有时也来看望小风和爷爷。但是进入初中后,小风结交了班里的几个“哥们儿”,经常跟着他们抽烟、去网吧打游戏。班主任知道后跟小风聊了很多;小风父亲和母亲把工作暂时放一边,对小风格外关心;相关部门依法关停了相关网吧。小风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中,体会到老师和父母的辛苦不易及关心爱护,不仅自己加入了喜欢的学校篮球社团,还说服了同班的几个“哥们儿”不抽烟、不去网吧,并加入了他们各自喜欢的学校社团。小风所在班级的凝聚力不断提升,在文体艺术节上,他们还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1)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哪四道防线?(2)分析材料怎样体现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3)从小风的转变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2)“小风9岁时父母离异,法院征求小风意见后,判小风归父亲抚养”体现了司法保护;“父亲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小风,母亲有时也来看望小风,小风父亲和母亲把工作暂时放一边,对小风格外关心”体现了家庭保护;“相关部门依法关停了相关网吧”体现了社会保护:“班主任知道小风上网后跟小风聊了很多”体现了学校保护;(3)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慎交友;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为班级争光。【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行己有耻及做法【解析】【分析】(1)此问根据所学,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对未成年人设置了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和司法保护四道防线。(2)此问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材料,逐一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题文中“在父母离异案中,法官征求小风的意见后进行判决”体现了司法保护;“父母对小风的关心照顾”体现了家庭保护;“相关部门关停网吧”体现了社会保护;“班主任对小风的教育”体现了学校保护。(3)结合材料中小风在转变过程中父母、老师以及小风自身付出的努力,从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回答;结合材料中小风跟着哥们打游戏、吸烟等不良行为表现,从注重慎重交友、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回答;结合小风后来对班级做出的贡献,从关爱集体,为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题目中要求分析材料体现……的类型的试题我们可以先说材料后点明观点组织答案的方法时行分析和说明,本题难度值一般。三、分析说明题20.(2018七下·港南期末)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一次调查报告会,请你同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在调查报告会上,同学们展示了以下材料:【镜头一】在每周五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不遵守红绿灯等交通规则的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少,在斑马线礼让行人的司机越来越多了。可见,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公民越来越多了。【镜头二】2018年“五一”假期,七年级小刚在去旅行时因故意使用器具在旅游区刻字留名,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而被处以200元罚款的处罚。【镜头三】七年级学生小程在星期天回校的路上,被两名男生堵截。他们恶狠狠地向小程要钱,并威胁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1)请你根据同学们展示的材料,给本次调查报告会拟一个贴切的主题。(2)镜头一,镜头二分别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3)镜头三中的小程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应对不法侵害?(4)请你用法律知识,劝诫镜头三中的两名堵截勒索他人的男生。【答案】(1)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等。(2)镜头一体现了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镜头二体现了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我们的合法权益。(3)可以把相关情况告诉学校老师、父母;上学、放学结伴而行;敢于用智慧与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4)堵截勒索他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我们应该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律意识: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知识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1)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材料中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从法律与公民的关系,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镜头一中越来越多的人遵守交通规则,表明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镜头二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表明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3)根据所学,面对不法侵害,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与不法分子作斗争,也可以求助于他人等,言之有理即可。(4)材料中堵截勒索他人的行为是缺乏法律意识,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所以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作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依法办事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题回答应注意联系材料内容,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说明,难度值一般。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