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四中2018-2019学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2018九上·湖州月考)“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中国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C【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法令包括剪发辫、禁缠足、改称呼、行鞠躬礼或握手礼、提倡穿西装和中山装等,符合题干材料内容的描述。C项辛亥革命后中国最早出现“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2018九上·湖州月考)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政府,主要是因为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此外,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所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A项实行民主共和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理解。3.下列历史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陈独秀——主编《湘江评论》B.李大钊——翻译《共产党宣言》C.朱德——领导秋收起义D.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A项陈独秀——主编《湘江评论》搭配错误,《湘江评论》,由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不符合题意;B项李大钊——翻译《共产党宣言》搭配错误,《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全本是陈望道翻译的,不符合题意;C项朱德——领导秋收起义搭配错误,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不符合题意;D项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搭配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的了解。4.(2018九上·湖州月考)90多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据此回答小题。(1)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七七事变C.中共二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这次“握手”斗争的目标是( )A.清政府 B.袁世凯 C.北洋军阀 D.日本关东军【答案】(1)D(2)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 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D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军阀和帝国主义作为斗争对象,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C项北洋军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5.(2018九上·湖州月考)下图是近代中国某次战争示意图,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最强音的口号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打倒蒋介石反动派”【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观察题干战争形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分别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而北伐战争是大革命中高潮事件,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打到帝国主义,目的是统一中国,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A项“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反映的主题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B项“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反映的主题是北伐战争,符合题意;C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映的主题是抗日战争,不符合题意;D项“打倒蒋介石反动派”反映的主题是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2018九上·湖州月考)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以下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发生在1926年北伐时期;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发生在1931——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中国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所以题干中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①③。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识记。7.(2018九上·湖州月考)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答案】D【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抗敌牌、十九路军、收回利权”可知,此内容与抗日战争有关。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闸北,国民党军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勇杀敌,“一 二八”事变全面爆发。前方将土奋勇杀敌,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如图的抗敌牌火柴就是当时的爱国企业为支援前方奋勇杀敌的十九路军,呼吁上海人民支持抗击日寇而设计生产的。抗敌牌火柴深刻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支持抗战的爱国情怀,侧面反映了全国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高涨。A项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说法错误,甲午战后就有实业救国思潮了,不符合题意;D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符合题干图片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全国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高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8.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国民党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A项台儿庄战役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不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目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结合台儿庄战役的史实解答。9.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 )①共产党打响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②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政权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④八七会议,号召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①共产党打响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和南昌有关;②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政权和南京有关;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和南京有关;④八七会议,号召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和武汉汉口有关;B项②③和南京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10.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6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的是( )①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①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在1916年3月22日,1916年的中国可能看到;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1916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因为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1916年的中国可能看到,《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1916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因为巴黎和会1919年召开;C项②④在1916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某一历史时段的基本史实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抓住关键词是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与“1934-1936年”“革命转危为安”“战略转移”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红军长征 D.平型关大捷【答案】C【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史实。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史实。12.(2018九上·湖州月考)分析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创建B.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起点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初步形成D.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答案】C【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A项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创建有直接因果关系,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不符合题意;B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起点有直接因果关系,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战争的序幕,不符合题意;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初步形成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符合题意;D项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有直接因果关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台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13.(2018九上·湖州月考)关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①都采取武装斗争形式 ②都以攻打城市为目标③都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④都创建了革命根据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①都采取武装斗争形式描述正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起义都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②都以攻打城市为目标描述正确,南昌起义以夺取南昌为目标,秋收起义也制定了夺取长沙的目标;③都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描述正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④都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描述不正确,秋收起义后,夺取城市的行动遭到失败,毛泽东领导起义队伍转向农村,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而南昌起义没向农村转移,更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①②③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14.(2018九上·湖州月考)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成“把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以下侵华史实中能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有( )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④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时间 “20世纪”,联系所学知识,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是在19世纪末,据此可排除含①的ACD三个选项。D项②③④能使题干谎言不攻自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战争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15.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B.北伐军进军迅速,攻克武昌城C.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D.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民国八年是指1911+8=1919年,只有A选项发生在1919年,指的是五四运动。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A项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符合题意;BCD项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都不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史实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2018九上·湖州月考)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C.土地革命战争的过程 D.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发动了南昌起义。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此年代尺是从1919到1927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ACD三项都与图示中的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对题干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归纳概况能力。17.《开国元勋朱德》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我们能看到朱德同志高大形象( )①中共一大 ②南昌起义 ③秋收起义 ④井冈山会师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D项②④和朱德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和朱德有关的历史事件。18.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答案】C【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识读题干表格反映了1913年——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列强由于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受到了巨大的阻碍。C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出现题干中国民族工业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018九上·湖州月考)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1935年2月”,联系所学知识,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可知这首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改变被动局面。B项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是题干《忆秦娥·娄山关》创作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为背景,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20.(2018九上·湖州月考)从下图的宣传标语看,它最有可能出现( )A.五四运动时期 B.中共一大召开时C.土地革命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答案】C【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宣”,联系所学知识,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C项土地革命时期最有可能出现题干中的宣传标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 / 1浙江省湖州四中2018-2019学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2018九上·湖州月考)“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中国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2018九上·湖州月考)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政府,主要是因为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3.下列历史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陈独秀——主编《湘江评论》B.李大钊——翻译《共产党宣言》C.朱德——领导秋收起义D.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4.(2018九上·湖州月考)90多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据此回答小题。(1)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七七事变C.中共二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这次“握手”斗争的目标是( )A.清政府 B.袁世凯 C.北洋军阀 D.日本关东军5.(2018九上·湖州月考)下图是近代中国某次战争示意图,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最强音的口号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打倒蒋介石反动派”6.(2018九上·湖州月考)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以下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7.(2018九上·湖州月考)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8.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9.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 )①共产党打响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②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政权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④八七会议,号召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0.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6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的是( )①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抓住关键词是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与“1934-1936年”“革命转危为安”“战略转移”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红军长征 D.平型关大捷12.(2018九上·湖州月考)分析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创建B.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起点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初步形成D.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13.(2018九上·湖州月考)关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①都采取武装斗争形式 ②都以攻打城市为目标③都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④都创建了革命根据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18九上·湖州月考)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成“把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以下侵华史实中能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有( )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④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B.北伐军进军迅速,攻克武昌城C.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D.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6.(2018九上·湖州月考)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C.土地革命战争的过程 D.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17.《开国元勋朱德》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我们能看到朱德同志高大形象( )①中共一大 ②南昌起义 ③秋收起义 ④井冈山会师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8.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19.(2018九上·湖州月考)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0.(2018九上·湖州月考)从下图的宣传标语看,它最有可能出现( )A.五四运动时期 B.中共一大召开时C.土地革命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法令包括剪发辫、禁缠足、改称呼、行鞠躬礼或握手礼、提倡穿西装和中山装等,符合题干材料内容的描述。C项辛亥革命后中国最早出现“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此外,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所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A项实行民主共和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理解。3.【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A项陈独秀——主编《湘江评论》搭配错误,《湘江评论》,由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不符合题意;B项李大钊——翻译《共产党宣言》搭配错误,《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全本是陈望道翻译的,不符合题意;C项朱德——领导秋收起义搭配错误,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不符合题意;D项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搭配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的了解。4.【答案】(1)D(2)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 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D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军阀和帝国主义作为斗争对象,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C项北洋军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5.【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观察题干战争形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分别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而北伐战争是大革命中高潮事件,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打到帝国主义,目的是统一中国,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A项“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反映的主题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B项“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反映的主题是北伐战争,符合题意;C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映的主题是抗日战争,不符合题意;D项“打倒蒋介石反动派”反映的主题是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发生在1926年北伐时期;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发生在1931——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中国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所以题干中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①③。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识记。7.【答案】D【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抗敌牌、十九路军、收回利权”可知,此内容与抗日战争有关。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闸北,国民党军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勇杀敌,“一 二八”事变全面爆发。前方将土奋勇杀敌,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如图的抗敌牌火柴就是当时的爱国企业为支援前方奋勇杀敌的十九路军,呼吁上海人民支持抗击日寇而设计生产的。抗敌牌火柴深刻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支持抗战的爱国情怀,侧面反映了全国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高涨。A项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说法错误,甲午战后就有实业救国思潮了,不符合题意;D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符合题干图片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全国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高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8.【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国民党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A项台儿庄战役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不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目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结合台儿庄战役的史实解答。9.【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①共产党打响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和南昌有关;②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政权和南京有关;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和南京有关;④八七会议,号召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和武汉汉口有关;B项②③和南京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10.【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①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在1916年3月22日,1916年的中国可能看到;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1916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因为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1916年的中国可能看到,《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1916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因为巴黎和会1919年召开;C项②④在1916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某一历史时段的基本史实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答案】C【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史实。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史实。12.【答案】C【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A项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创建有直接因果关系,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不符合题意;B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起点有直接因果关系,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战争的序幕,不符合题意;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初步形成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符合题意;D项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有直接因果关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台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13.【答案】A【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①都采取武装斗争形式描述正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起义都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②都以攻打城市为目标描述正确,南昌起义以夺取南昌为目标,秋收起义也制定了夺取长沙的目标;③都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描述正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④都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描述不正确,秋收起义后,夺取城市的行动遭到失败,毛泽东领导起义队伍转向农村,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而南昌起义没向农村转移,更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①②③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14.【答案】D【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时间 “20世纪”,联系所学知识,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是在19世纪末,据此可排除含①的ACD三个选项。D项②③④能使题干谎言不攻自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战争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15.【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民国八年是指1911+8=1919年,只有A选项发生在1919年,指的是五四运动。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A项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符合题意;BCD项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都不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史实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发动了南昌起义。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此年代尺是从1919到1927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ACD三项都与图示中的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对题干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归纳概况能力。17.【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D项②④和朱德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和朱德有关的历史事件。18.【答案】C【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识读题干表格反映了1913年——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列强由于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受到了巨大的阻碍。C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出现题干中国民族工业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1935年2月”,联系所学知识,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可知这首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改变被动局面。B项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是题干《忆秦娥·娄山关》创作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为背景,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20.【答案】C【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宣”,联系所学知识,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C项土地革命时期最有可能出现题干中的宣传标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四中2018-2019学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四中2018-2019学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