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思品教学质量检测(一)(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18九上·嘉兴月考)社会动荡或变革往往会带来思想领域的变化。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大一统促成了“百家争鸣”B.洋务运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维新变法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2.(2018九上·嘉兴月考)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A.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C.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对外的联系与交往3.(2018九上·嘉兴月考)下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4.(2018九上·嘉兴月考)宋代汪洙《神童诗》写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从中可见当时的科举制度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成了社会重学风气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改变了个人命运5.(2018九上·嘉兴月考)觉皇寺始建于唐中期,元末兵毁,明洪武初年复建,清顺治五年僧行立重新整修,1970年觉皇寺成平地一片,2002年恢复重建。觉皇寺可能见证了( )①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②杯酒释兵权,文官治国③房谋杜断,贞观之治 ④倭寇作乱,厉行海禁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6.(2018九上·嘉兴月考)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7.(2018九上·嘉兴月考)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 )A.三国协约的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C.三国同盟的形成 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8.(2018九上·嘉兴月考)现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与事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属于“穿帮”的是( )A.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C.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D.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9.(2018九上·嘉兴月考)综观不同民族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都不难发现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历史人物、国家和事件不相匹配的是( )A.孙中山——中华民国——剪辫B.斯大林——苏俄——农业集体化C.列宁——俄国——十月革命D.甘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0.(2018九上·嘉兴月考)作为“亚非民族运动的先驱,孙中山和扎格鲁尔的共同点是( )A.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B.领导人民进行民族民主运动C.主持了民主化改革 D.主张用善良制服帝国主义二、非选择题11.(2018九上·嘉兴月考)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 改写为“囻”。——宋军《申报的兴衰》材料二: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费正清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材料三: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重要成果?(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列举两例)(4)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12.(2018九上·嘉兴月考)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外贸易,被称为“世界工厂”。——改编自达·赫·威尔逊《英国史》材料二: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但……只是代表了西学的一缕微弱之光,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间隐约闪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工业发展状况,并指出与此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2)西方人“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指什么?上一小题中历史事件有何联系?(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列举在此期间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实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A项汉武帝大一统促成了“百家争鸣”说法错误, 春秋战国的纷争,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不符合题意;B项洋务运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说法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不符合题意;C项维新变法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说法错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不符合题意;D项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能佐证 “社会动荡或变革往往会带来思想领域的变化” 这一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2.【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北部和西北部边疆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国家的巩固与发展。A项机构的设置与变化和题干中的“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文化的繁荣与昌盛和题干中的“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和题干中的“”都相符,符合题意;D项对外的联系与交往和题干中的“元朝设置宣政院”“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概括历史事件主题的能力。3.【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由图中中国在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13年的7%到1919年的24.4%,增长很快,这主要是因为: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给了我们民族工业发展的机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A项洋务运动的开展时间上与题干图表不一致,不符合题意;B项戊戌变法的推动时间上与题干图表不一致,不符合题意;C项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是出现题干图中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D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间上与题干图表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3—1919年间发展原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3—1919年间发展较快的原因的掌握情况。4.【答案】B【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指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一种以考试的办法选取官员的制度,统治者使“田舍郎”登上“天子堂”,说明了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宋朝“重文轻武”,重视科举制度的完善,科举制度的完善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A项加强了中央集权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促成了社会重学风气是题干材料反映的科举制度起到的社会作用,符合题意;C项提高了行政效率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D项改变了个人命运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5.【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①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初年,在唐中期觉皇寺兴建之前 ,不符合题意;②杯酒释兵权,文官治国发生在宋朝,在唐中期觉皇寺兴建之后 ,符合题意;③房谋杜断,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现的清明政治 ,在唐中期觉皇寺兴建之前 ,不符合题意;④倭寇作乱,厉行海禁发生在明朝,在唐中期觉皇寺兴建之后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6.【答案】D【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由“18世纪的法国,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等可知是启蒙运动,它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突出变现是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都没有这样的内容。D项构建理性王国是18世纪的法国人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最突出的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7.【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项三国协约的形成不是“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B项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C项三国同盟的形成不是“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D项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是“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8.【答案】B【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A项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符合史实,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符合题意;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不符合史实,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符合题意;C项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D项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国前后的相关史实等知识的掌握。9.【答案】B【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打败了外国侵略军,取得革命胜利,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土耳其革命没有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项孙中山——中华民国——剪辫相匹配,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不符合题意;B项斯大林——苏俄——农业集体化不相匹配,因为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于1930年1月5日所推行的政策,符合题意;C项列宁——俄国——十月革命相匹配,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不符合题意;D项甘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匹配,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相关历史人物所在的国家名称及其历史贡献。10.【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他创建了兴中会,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扎格鲁尔因努力改革,反对专制和维护民族独立而赢得声誉;一次大战结束后,领导埃及人民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者和封建统治者的斗争。B项领导人民进行民族民主运动是孙中山和扎格鲁尔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和扎格鲁尔的共同点及学生的比较能力。11.【答案】(1)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2)推翻帝制(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如称呼变化,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发型变化等。(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知识点】辛亥革命;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知识。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响应。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业已独立的17个省,派出代表,推选刚刚返国的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宣统帝溥仪的母亲隆裕太后发布退位诏书,“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为一大中华民国”;至此,中华民国正式取代与继承大清帝国。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发展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2)本题考查分析辛亥革命的思想影响。“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说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本题考查分析近代化过程中新知识分子的作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五四运动。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4)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一次尝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建立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移风易俗,这推动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2)推翻帝制(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如称呼变化,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发型变化等。(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12.【答案】(1)英国工业发展迅速。第一次工业革命。(2)鸦片战争。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市场,悍然发动鸦片战争。(3)“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知识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一图表“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可以看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工业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西方人“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指的是鸦片战争。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市场,悍然发动鸦片战争。(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三“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但…只是代表了西学的一缕微弱之光,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间隐约闪亮。’”可知, 这反映了“西学东渐”。在西方的影响下,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了洋务运动,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迈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故答案为:(1)英国工业发展迅速。第一次工业革命。(2)鸦片战争。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市场,悍然发动鸦片战争。(3)“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图表和材料的形式,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1 / 1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思品教学质量检测(一)(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18九上·嘉兴月考)社会动荡或变革往往会带来思想领域的变化。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大一统促成了“百家争鸣”B.洋务运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维新变法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A项汉武帝大一统促成了“百家争鸣”说法错误, 春秋战国的纷争,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不符合题意;B项洋务运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说法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不符合题意;C项维新变法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说法错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不符合题意;D项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能佐证 “社会动荡或变革往往会带来思想领域的变化” 这一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2.(2018九上·嘉兴月考)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A.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C.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对外的联系与交往【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北部和西北部边疆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国家的巩固与发展。A项机构的设置与变化和题干中的“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文化的繁荣与昌盛和题干中的“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和题干中的“”都相符,符合题意;D项对外的联系与交往和题干中的“元朝设置宣政院”“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概括历史事件主题的能力。3.(2018九上·嘉兴月考)下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由图中中国在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13年的7%到1919年的24.4%,增长很快,这主要是因为: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给了我们民族工业发展的机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A项洋务运动的开展时间上与题干图表不一致,不符合题意;B项戊戌变法的推动时间上与题干图表不一致,不符合题意;C项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是出现题干图中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D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间上与题干图表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3—1919年间发展原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3—1919年间发展较快的原因的掌握情况。4.(2018九上·嘉兴月考)宋代汪洙《神童诗》写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从中可见当时的科举制度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成了社会重学风气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改变了个人命运【答案】B【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指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一种以考试的办法选取官员的制度,统治者使“田舍郎”登上“天子堂”,说明了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宋朝“重文轻武”,重视科举制度的完善,科举制度的完善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A项加强了中央集权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促成了社会重学风气是题干材料反映的科举制度起到的社会作用,符合题意;C项提高了行政效率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D项改变了个人命运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5.(2018九上·嘉兴月考)觉皇寺始建于唐中期,元末兵毁,明洪武初年复建,清顺治五年僧行立重新整修,1970年觉皇寺成平地一片,2002年恢复重建。觉皇寺可能见证了( )①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②杯酒释兵权,文官治国③房谋杜断,贞观之治 ④倭寇作乱,厉行海禁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①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初年,在唐中期觉皇寺兴建之前 ,不符合题意;②杯酒释兵权,文官治国发生在宋朝,在唐中期觉皇寺兴建之后 ,符合题意;③房谋杜断,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现的清明政治 ,在唐中期觉皇寺兴建之前 ,不符合题意;④倭寇作乱,厉行海禁发生在明朝,在唐中期觉皇寺兴建之后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6.(2018九上·嘉兴月考)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答案】D【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由“18世纪的法国,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等可知是启蒙运动,它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突出变现是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都没有这样的内容。D项构建理性王国是18世纪的法国人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最突出的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7.(2018九上·嘉兴月考)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 )A.三国协约的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C.三国同盟的形成 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项三国协约的形成不是“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B项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C项三国同盟的形成不是“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D项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是“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8.(2018九上·嘉兴月考)现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与事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属于“穿帮”的是( )A.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C.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D.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答案】B【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A项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符合史实,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符合题意;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不符合史实,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符合题意;C项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D项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国前后的相关史实等知识的掌握。9.(2018九上·嘉兴月考)综观不同民族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都不难发现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历史人物、国家和事件不相匹配的是( )A.孙中山——中华民国——剪辫B.斯大林——苏俄——农业集体化C.列宁——俄国——十月革命D.甘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答案】B【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打败了外国侵略军,取得革命胜利,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土耳其革命没有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项孙中山——中华民国——剪辫相匹配,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不符合题意;B项斯大林——苏俄——农业集体化不相匹配,因为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于1930年1月5日所推行的政策,符合题意;C项列宁——俄国——十月革命相匹配,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不符合题意;D项甘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匹配,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相关历史人物所在的国家名称及其历史贡献。10.(2018九上·嘉兴月考)作为“亚非民族运动的先驱,孙中山和扎格鲁尔的共同点是( )A.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B.领导人民进行民族民主运动C.主持了民主化改革 D.主张用善良制服帝国主义【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他创建了兴中会,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扎格鲁尔因努力改革,反对专制和维护民族独立而赢得声誉;一次大战结束后,领导埃及人民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者和封建统治者的斗争。B项领导人民进行民族民主运动是孙中山和扎格鲁尔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和扎格鲁尔的共同点及学生的比较能力。二、非选择题11.(2018九上·嘉兴月考)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 改写为“囻”。——宋军《申报的兴衰》材料二: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费正清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材料三: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重要成果?(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列举两例)(4)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答案】(1)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2)推翻帝制(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如称呼变化,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发型变化等。(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知识点】辛亥革命;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知识。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响应。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业已独立的17个省,派出代表,推选刚刚返国的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宣统帝溥仪的母亲隆裕太后发布退位诏书,“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为一大中华民国”;至此,中华民国正式取代与继承大清帝国。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发展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2)本题考查分析辛亥革命的思想影响。“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说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本题考查分析近代化过程中新知识分子的作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五四运动。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4)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一次尝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建立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移风易俗,这推动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2)推翻帝制(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如称呼变化,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发型变化等。(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12.(2018九上·嘉兴月考)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外贸易,被称为“世界工厂”。——改编自达·赫·威尔逊《英国史》材料二: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但……只是代表了西学的一缕微弱之光,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间隐约闪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工业发展状况,并指出与此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2)西方人“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指什么?上一小题中历史事件有何联系?(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列举在此期间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实例。【答案】(1)英国工业发展迅速。第一次工业革命。(2)鸦片战争。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市场,悍然发动鸦片战争。(3)“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知识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一图表“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可以看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工业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西方人“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指的是鸦片战争。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市场,悍然发动鸦片战争。(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三“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但…只是代表了西学的一缕微弱之光,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间隐约闪亮。’”可知, 这反映了“西学东渐”。在西方的影响下,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了洋务运动,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迈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故答案为:(1)英国工业发展迅速。第一次工业革命。(2)鸦片战争。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市场,悍然发动鸦片战争。(3)“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图表和材料的形式,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思品教学质量检测(一)(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思品教学质量检测(一)(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