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期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调研试卷一、选择题1.(2018九上·三门月考)“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革命战争中的誓词。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题中所说的誓词表明北洋军阀为虎作伥,“本军”将秉承孙中山遗命对军阀进行讨伐,故该誓词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评】本题的难点在于学生对于这种简单的文言材料有畏难情绪,不会深入分析。2.(2018九上·三门月考)“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对“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局部抗战正式开始【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结合所学可知,题中描述的是西安事变的情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期十年的国共内战基本结束。1936年时国民政府并没有统一全国,C、D项分别是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评】本题属于一般难度,只要看清题干中的人物张学良就可以马上联想到西安事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其影响即可。3.(2018九上·三门月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证“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实是( )①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③创建同盟会,实现了三民主义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①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是历史结论,不是历史史实,故①错误; ②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说明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②正确; ③1895年,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没有实现三民主义,故③错误; ④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说明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④正确. 故C②④正确,ABD错误. 故选C.【点评】解答给题首先要明确史实与史论的区别,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有一定的难度。4.(2018九上·三门月考)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④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①②③都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即可。5.(2018九上·杭州期中)1947年8月底,毛泽东无比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以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是因为此时解放军已顺利(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B.把敌人压制在交通线和大城市C.实现了挺进中原和反攻的计划 D.取得了三大战略性决战的胜利【答案】C【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分析理解材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从材料中所给的“1947年”“刘邓南征”“战略进攻”等关键词,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点评】该题难度不大,主要在于读懂材料。6.(2018九上·三门月考)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被该法列为应税污染物。这说明我国( )①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③开始将环保纳入法治轨道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我国依法治理环境的必要性的认识和把握。我国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依法保护环境的体现,说明了我国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这为建设美丽中国构筑起一道新的法治屏障,所以②④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体现我国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①错误;此前我国也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因此③的说法错误,故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点评】本题考查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属于一般题。7.(2018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内容中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的有(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③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④决定了国旗、国歌、国徽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 决定了国旗、国歌、国徽等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属于普通难度的题目。8.(2018九上·杭州期中)1945年,一位美国记者分别在苏联、日本、中国进行采访,他看到的景象依次有( )A.雅尔塔会议举行、日本战败投降、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原子弹爆炸后的惨景、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C.联合国诞生、原子弹爆炸后的惨景、新中国的诞生D.雅尔塔会议、日本战败投降、新中国的诞生【答案】A【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题干中的时间是“1945年”,地点依次为“苏联、日本、中国”,因此首先判断选项中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进行选择。 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了“雅尔塔会议”,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双十协定)在中国重庆签订,A项符合题干要求。B选项中 《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中联合国诞生的标志是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不是在苏联,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选项中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间不符合,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A。【点评】解答该题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不要漏看条件。该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史实有清晰的认识,有一定难度。9.(2018九上·三门月考)有人说中国民主革命“从南京到南京”,也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北京到北京”这两句话中的前一个“南京”和后一个“北京”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开国大典B.《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C.解放军攻占南京;新中国的成立D.鸦片战争;平津战役【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相关知识,民主革命“从南京到南京”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到1949年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北京到北京”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此可以选出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有一定的难度。10.(2018九上·三门月考)为了积极开展红色“研学之旅”,某校2018年夏令营选择了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主题的是( )A.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生死攸关 走向成熟【答案】D【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本题答案为D。【点评】本题属于容易题,识记课本知识即可。二、非选择题11.(2018九上·三门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思想革命开始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人不再沉默。发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的抗议。材料三:1949年,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多年的历史长河,在扬帆远航中,有暗礁、有激流,也有踏上新大陆的唏嘘与欣喜。(1)结合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2)材料二中中国人的抗议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抗议中的哪一个口号最能体现出该事件的性质?它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3)为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百折不挠的斗争,请列举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留下的两个脚印和取得的宝贵经验。【答案】(1)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2)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两个脚印:①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②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宝贵经验:革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 该题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的革命历程。第(1)题 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由于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时期,袁世凯提出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因此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促进了国民的觉醒,打击了封建思想,为新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第(2)题 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由“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以体现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后期主力军由学生转移到工人标志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3)题先列举 举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史实,然后说明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根据国情进行选择即可。【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会从材料和题干中获取信息。12.(2018九上·三门月考)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不忘国耻,反思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以下是探究活动的部分材料:材料一:历史地图图一 图二材料二:历史史实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展现了中国万众一心的民族凝集力,国共两党再次握手。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而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使得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材料一所反映的战役分别是国共两党合作后取得的重大胜利战役,图二是哪个政党领导的开辟的什么战场取得的胜利战役?(2)国共两党从内战到“再次握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时建立了什么统一战线?该战线的形成和两次重大“事变”密切相关,请写出两次事变的名称,并任选一个简述其对这一战线形成的重要影响。(3)材料三中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共产党;敌后战场。(2)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或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知识点】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第(1)题从图二“百团大战”可知,该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知识, 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敌人发动的大规模攻击,是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第(2)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知识,当时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这是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卒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然后写出这两次事变的影响。第(3)题考查1942年二战中重大事件。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42年1月1日,美国、中国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两国相互支援,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洲战场,1942年7月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而且也成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点评】本题将二战和抗日战争放在一起考查,但是综合性不强,所以难度不大。1 / 1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期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调研试卷一、选择题1.(2018九上·三门月考)“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革命战争中的誓词。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2.(2018九上·三门月考)“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对“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局部抗战正式开始3.(2018九上·三门月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证“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实是( )①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③创建同盟会,实现了三民主义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2018九上·三门月考)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④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2018九上·杭州期中)1947年8月底,毛泽东无比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以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是因为此时解放军已顺利(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B.把敌人压制在交通线和大城市C.实现了挺进中原和反攻的计划 D.取得了三大战略性决战的胜利6.(2018九上·三门月考)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被该法列为应税污染物。这说明我国( )①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③开始将环保纳入法治轨道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18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内容中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的有(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③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④决定了国旗、国歌、国徽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18九上·杭州期中)1945年,一位美国记者分别在苏联、日本、中国进行采访,他看到的景象依次有( )A.雅尔塔会议举行、日本战败投降、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原子弹爆炸后的惨景、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C.联合国诞生、原子弹爆炸后的惨景、新中国的诞生D.雅尔塔会议、日本战败投降、新中国的诞生9.(2018九上·三门月考)有人说中国民主革命“从南京到南京”,也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北京到北京”这两句话中的前一个“南京”和后一个“北京”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开国大典B.《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C.解放军攻占南京;新中国的成立D.鸦片战争;平津战役10.(2018九上·三门月考)为了积极开展红色“研学之旅”,某校2018年夏令营选择了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主题的是( )A.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生死攸关 走向成熟二、非选择题11.(2018九上·三门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思想革命开始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人不再沉默。发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的抗议。材料三:1949年,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多年的历史长河,在扬帆远航中,有暗礁、有激流,也有踏上新大陆的唏嘘与欣喜。(1)结合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2)材料二中中国人的抗议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抗议中的哪一个口号最能体现出该事件的性质?它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3)为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百折不挠的斗争,请列举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留下的两个脚印和取得的宝贵经验。12.(2018九上·三门月考)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不忘国耻,反思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以下是探究活动的部分材料:材料一:历史地图图一 图二材料二:历史史实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展现了中国万众一心的民族凝集力,国共两党再次握手。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而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使得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材料一所反映的战役分别是国共两党合作后取得的重大胜利战役,图二是哪个政党领导的开辟的什么战场取得的胜利战役?(2)国共两党从内战到“再次握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时建立了什么统一战线?该战线的形成和两次重大“事变”密切相关,请写出两次事变的名称,并任选一个简述其对这一战线形成的重要影响。(3)材料三中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题中所说的誓词表明北洋军阀为虎作伥,“本军”将秉承孙中山遗命对军阀进行讨伐,故该誓词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评】本题的难点在于学生对于这种简单的文言材料有畏难情绪,不会深入分析。2.【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结合所学可知,题中描述的是西安事变的情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期十年的国共内战基本结束。1936年时国民政府并没有统一全国,C、D项分别是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评】本题属于一般难度,只要看清题干中的人物张学良就可以马上联想到西安事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其影响即可。3.【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①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是历史结论,不是历史史实,故①错误; ②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说明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②正确; ③1895年,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没有实现三民主义,故③错误; ④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说明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④正确. 故C②④正确,ABD错误. 故选C.【点评】解答给题首先要明确史实与史论的区别,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有一定的难度。4.【答案】A【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①②③都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即可。5.【答案】C【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分析理解材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从材料中所给的“1947年”“刘邓南征”“战略进攻”等关键词,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点评】该题难度不大,主要在于读懂材料。6.【答案】C【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我国依法治理环境的必要性的认识和把握。我国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依法保护环境的体现,说明了我国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这为建设美丽中国构筑起一道新的法治屏障,所以②④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体现我国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①错误;此前我国也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因此③的说法错误,故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点评】本题考查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属于一般题。7.【答案】D【知识点】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 决定了国旗、国歌、国徽等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属于普通难度的题目。8.【答案】A【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题干中的时间是“1945年”,地点依次为“苏联、日本、中国”,因此首先判断选项中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进行选择。 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了“雅尔塔会议”,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双十协定)在中国重庆签订,A项符合题干要求。B选项中 《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中联合国诞生的标志是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不是在苏联,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选项中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间不符合,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A。【点评】解答该题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不要漏看条件。该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史实有清晰的认识,有一定难度。9.【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相关知识,民主革命“从南京到南京”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到1949年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北京到北京”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此可以选出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有一定的难度。10.【答案】D【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本题答案为D。【点评】本题属于容易题,识记课本知识即可。11.【答案】(1)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2)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两个脚印:①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②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宝贵经验:革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 该题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的革命历程。第(1)题 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由于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时期,袁世凯提出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因此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促进了国民的觉醒,打击了封建思想,为新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第(2)题 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由“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以体现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后期主力军由学生转移到工人标志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3)题先列举 举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史实,然后说明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根据国情进行选择即可。【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会从材料和题干中获取信息。12.【答案】(1)共产党;敌后战场。(2)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或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知识点】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第(1)题从图二“百团大战”可知,该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知识, 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敌人发动的大规模攻击,是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第(2)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知识,当时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这是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卒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然后写出这两次事变的影响。第(3)题考查1942年二战中重大事件。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42年1月1日,美国、中国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两国相互支援,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洲战场,1942年7月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而且也成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点评】本题将二战和抗日战争放在一起考查,但是综合性不强,所以难度不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期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调研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期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调研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