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镇雄四中高一年级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曾经建立起国家,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其文明与欧亚大陆文明具有相似性。这种现象说明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B.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2.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农耕经济的出现B.阶级的产生C.私有制逐渐产生D.早期城市的出现3.图1是《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其上部雕刻着两河流城的太阳神沙玛什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而汉谟拉比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宣誓。其寓意体现了A.天人合一B.君权神授C.天赋人权D.法律至上4.“以土地分封为基础,权力跟着土地走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特点。这一特点导致西欧封建社会A.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B.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C.工商业经济比较发达D.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5.在“亚信峰会”国宴上,考虑到贵宾来自不同国家,熬汤时特地选择了穆斯林清真食材。这反映出对哪种文化国家的尊重?A.犹太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佛教6.桑海黑人史学家马哈茂德卡迪写道:“桑海的所有重要人物都精通战争艺术。他们非常勇敢,非常大胆,又善于用兵。”这一现象促成桑海帝国A.灭亡了加纳帝国B.中央集权的衰落C.成为西非的霸主D.疆域延伸至南欧7.在罗马的扩张过程中,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成为奴隶的主要来源。据史家李维记载,早在公元前396年罗马攻陷台伯河以北的维爱城时,执政官加米耳就曾把当地的自由居民贩卖为奴。这一记载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罗马奴隶制的发展B.罗马帝国的建立C.奴隶生活的悲惨D.罗马军队的强大8.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一对鸽子的故事》讲述了公鸽和母鸽收集、储藏麦子的故事;古印度的《百喻经》里《公鸽和母鸽》的故事记载的是公鸽和母鸽收集、储藏果子。两个故事的其他情节如出一辙。由此可以推测出阿拉伯地区与古印度有A.一定的文化关联B.相似的经济生活C.相同的宗教信仰D.共同的血缘关系9.伴随亚历山大东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等地,其生活方式、风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A.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主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完成C.加速了地中海世界的统一D.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10.《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A.实行文明开化B.进行民主改革C.推翻君主专制D.推动大化改新11.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一般由国王从王室成员或波斯大贵族中挑选,有的行省总督由同一家族继承但要经国王批准。有时,总督人选也有例外,波斯皇帝会允许当地的统治者履行总督职责。这反映出波斯帝国A.中央与地方间不存在矛盾B.行省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C.官僚体制具有一定灵活性D.吸收了古希腊政治的精髓12.麦哲伦船队的船员组成非常复杂,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意大利人、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摩尔人、马来西亚人等。这表明当时A.葡、意、法三国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13.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基督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这句话说明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之一是A.掠夺黄金B.掠夺原料C.传播基督教D.开辟海外市场14.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艺复兴的兴起B.早期殖民扩张C.世界市场的形成D.人们需求的推动15.新航路开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材料表明欧洲A.资产阶级革命完成B.货币贬值致使物价上涨C.商路中心发生转移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16.在文艺复兴时期,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B.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C.以神圣主义为文艺中心D.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17.16至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被称为“科学革命”。这场“科学革命”A.推动了文艺复兴兴起B.形成了理性化思维方式C.推翻了天主教会统治D.加强了欧洲的封建统治18.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这表明他的核心主张是A.分权制衡B.社会契约C.民主共和D.自由平等19.尽管后人对俄国1861年改革众说纷纭,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肯定了它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其主要依据是A.是在沙皇的主持下进行的B.俄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C.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D.促使俄国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20.《全球通史》中认为:“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这表明A.德国是工业落后国家B.统一后德国经济发展加速C.英国经济落后于德国D.德国经济发展在欧洲领先2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各种垄断组织。如德国的卡特尔、美国的托拉斯、日本的康采恩,他们的共性是生产、资本高度集中,以便开拓新型市场,实施技术创新,形成垄断。垄断组织的出现说明A.资本主义国家间互相借鉴发展经验B.资术主义国家已放弃自由放任政策C.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大幅度降低D.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22.下表是亚欧地区占据世界GDP比例变化表,据表分析,这一变化A.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B.促生了社会主义运动C.加速了殖民扩张D.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23.图2所示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车间》,当时,大量妇女被雇佣。该图反映了A.工业革命导致阶级分化B.女性成为工业化的重要力量C.男尊女卑观念逐渐淡化D.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24.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其评价反映出A.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B.巴黎公社的偶然性C.马克思没有对公社亲自指导D.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得到广泛传播2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勃朗曾调查了法国19世纪40年代的犯罪率,从区域来看,工业区犯罪人数比农业区犯罪人数多。他认为这是竞争不断制造社会对立的结果,因此主张成立公有制的公社体系,使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这反映出勃朗A.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B.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构想C.致力于对工人运动的指导D.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考察26.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而达成协议,提出了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成为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这一会议的影响是A.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B.开启了亚洲殖民化发展进程C.限制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7.英国利物浦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三角贸易为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创造了条件C.三角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灾难D.三角贸易给美洲带来巨额财富28.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尼德兰、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C.工业革命的进行D.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29.1882年,面对英军对埃及的侵略,祖国党立即发表《告人民书》,宣布“埃及民族和英国人之间进行着势不两立的战争”,允诺农民废除所欠外国人的债务。这表明A.埃及走向资本主义道路B.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C.埃及推翻了封建制度D.英国控制埃及内政外交30.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图3所示的图片资料。据此判断,这一主题应是A.拉美独立运动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C.国际工人运动D.亚洲民族意识的觉醒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中世纪晚期的西欧》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哥伦布的遗嘱》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取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6分)(2)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4分)3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英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议会、两党制、文官制、责任内阁制等许多宪政机构与相关制度的产生及发展都呈渐进累积态势。而宪政实践中的“有名无实”和“有实无名”的交织相伴,又使英国政治现代化更加复杂微妙、扑朔迷离。在英国与世界的关系上,英国政治现代化的确立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西欧向外扩张及英联邦的建立,都是同步的历史进程。正是在“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地位与权势无以复加的强化中,英国的政治制度逐渐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和采纳。—摘编自徐奉?《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特点———读阎照祥关于英国政治制度史的几本论著》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提供了第一份政治现代化的草图,开创了近代成文制宪运动的纪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稳定的、民主的政治结构以实现国家的统一,是符合美国社会各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总利益的。宪法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加以具体化和制度化,确立了在资产阶级法治基础上管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原则,保证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稳定性。尽管宪法在制定过程中争论激烈。但通过之后,就变成了美国制度的偶像,是美国人民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象征。美国取消对个人的一切效忠,唯一只对宪法宣誓效忠。这样,宪法成为把多样性的美国结合成一体的粘合剂。———罗荣渠《略论美国联邦制度的形成和宪政体制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及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政治原则并简要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6分)33.(14分)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表述:(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马克篧《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的。(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瓦特蒸汽机发明的历史影响。(5分)镇雄四中高一年级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题(本大题分,共60分4案BAA案BA案解析1.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和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建立起国家并有着行政系统,说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C正确;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进入文明社会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印第安人的文明并没有深文明的影响,A错雅人、阿人和印加人等建立的印第安文明间没有实现密切的交错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联系,D错误结合所学知类从游牧生活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农耕经济的出现,A正确现均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排除又谟拉比法典》的雕像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而汉谟拉比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来自于太阳神,是君权神授体现,B正确;“天人国传统思想的内容,排除A;“天赋人权”强调人与生俱来的权雕像中无法得除C;法律的地位通过雕像法体现,排除4.根据材料“以封为基础,权力跟着土地走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结合所学可知欧封建社会,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必须效忠于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封建主作为领各自的领地历史ZX4参考答案独立行使权力,政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确;西欧封建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有者,享有的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寸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因此“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表述错误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寸建制度的特见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错误;在西欧社会中,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教会对人们精神生从“穆斯林”“清真”判断是伊斯兰教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材料可知,桑海的重要人物多为社会精英最终使得桑海成为西非的霸C正确:加纳帝国被马里灭亡,排除A:桑海重要人物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桑海的北疆到摩洛材料中“扩张过程中,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成为奴隶的主要来源”的信息表明的张把大量被的军民转化为奴隶,从而推动了当时罗马奴隶制的发展,故A正确罗建元前27年,与材料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奴隶的生活情况、罗队的情况,故排除C、D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故事集同古印度的故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说明的是二者有一定的文化关联拉伯信仰的是伊斯印度信仰的是印度教,C排除并无血缘关系,排除材料“其生活方式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的是亚历地人民带来灾难,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确兑法与材料无关,涉及相关信息,均排除10.根据材料中的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唐文化对日本社会变革产重大影本7世纪的大化改新中许多政治制度以唐朝为蓝本,故选D项;实行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排除A项;日本进行民主改革是在二战以间不相符,排除的君主在日本产生推翻君主专制的影响这一时期日本没有推翻君主专制的史实,排除历史ZX4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镇雄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 历史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