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六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4月联合模拟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六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4月联合模拟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六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4月联合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九下·金华月考)2018年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发源地(  )
A.长江、黄河、澜沧江 B.长江、黄河、乌江
C.长江、黄河、黑龙江 D.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答案】A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江源的有关知识。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江源的识记。
2.(2018九下·金华月考)读下图,判断甲在丁的_______方向(  )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答案】A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解析】【分析】 根据图示的经度分布判断,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为自转方向,则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判断为北半球,则从南北方向上看,甲较丁离北极点远,故甲在丁的南方;从东西方向上看,甲在丁的东边。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内容,在地理知识中,这里的知识点是重难点,结合题干中的图片加以分析。
3.(2018九下·金华月考)山脉是大地的骨架,关于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政治中心位于①平原
B.②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C.③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青藏铁路穿过了④盆地
【答案】C
【知识点】地形的种类和特点;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图中①为东北平原,②为四川盆地,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为塔里木盆地。C项,③平原,即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稻米,河网密布,渔业发达,但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故C项叙述正确,符合题意。A项,北京中关村位于华北平原上。故A项叙述错误,A不符合题意。B项,我国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故B项叙述错误,B不符合题意。D项,青藏铁路穿过的盆地为柴达木盆地。故D项叙述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内容,在地理范畴中,分析题干中的图片,结合教材和图片对地理形势加以分析。
4.(2018九下·金华月考)下图是两幅图幅相同、等高距相等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D处的坡度比EF处缓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EF处的实际距离比CD大 D.CD的坡度和EF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图信息的判读,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度大,地图包括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所以乙图反应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小,B不符合题意;CD和EF的图上坡度一样,但EF所表示的范围比CD大,所以CD处的坡度比EF处大,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地形的内容,通过分析题干中的图片,考查学生对于等高线的对比。
5.(2018九下·金华月考)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7年12月3日-5日在乌镇举行。下列符合对乌镇自然环境描述的是(  )
A.丘陵地形,土壤肥沃 B.临河建屋,出行便利
C.种植水稻,喜食鱼虾 D.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答案】D
【知识点】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乡城镇的有关知识。乌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所以D符合题意;乌镇地势比较平坦,所以A不符合题意;BC是乌镇的人文特征,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水乡城镇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6.(2018九下·金华月考)1894年“甲午战争、”1898年“戊戌变法”、1901年“辛丑条约”和1911年“辛亥革命”都与干支纪年有关。结合相关信息,请你推算,农历2018年是(  )
A.甲午年 B.戊戌年 C.辛丑年 D.辛亥年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干支纪年法的有关知识。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轮回,2018年与1898年正好相差120年,两个轮回,所以农历2018年是戊戌年。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干支纪年法的理解。
7.(2018九下·金华月考)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下列事件与周恩来直接相关的是(  )
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②参加中共一大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领导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当时出席人士并没有周恩来,西安事变,万隆会议,南昌起义都有周恩来的参加,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周恩来同志的内容,历史与历史人物结合起来,是考试的易考点。
8.(2018九下·金华月考)标语是浓缩的历史,下列标语按其反映事件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到一切,全面内战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文革十年;工农武装割据;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1927年底开始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左右,“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是1966——1967年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的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为1926——1927年间发生的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指的是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①④②。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口号的识记。
9.(2018九下·金华月考)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遵义会议召开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七七事变爆发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改变两大阵营力量对比,是二战转折点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史实影响的有关知识。遵义会议
确立了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所以A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B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九一八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所以C不符合题意;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二战的转折点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识记。
10.(2018九下·金华月考)1949年,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是(  )
A.民众支援,淮海战役胜利 B.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的有关知识。
材料中的“大江”指长江;“金陵”指南京;“换人间”指推翻国民政府。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渡江战役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
11.(2018九下·金华月考)伊犁河谷,丝路明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南北天山之间的伊犁河谷地区一一绿洲广布,自古人们以种植庄稼和果木为生。伊犁河谷被祢为“塞外江南”,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
伊犁河谷及周边地带示意图及气温降水图(见下图)
(1)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哪个地理区域?并据图判断河谷中河流的大致流向。
(2)阅读材料和图片,指出伊犁河谷成为“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的人文因素是什么?并结合图片分析伊犁河谷能成为“塞外江南”的自然条件。
(3)当前伊犁河谷地区发展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针对此问题,请你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一条建议。
【答案】(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流。
(2)自古绿洲农业条件较好,且沿途城镇众多,能够为过往商人提供食宿。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相对平坦;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冬季气温偏高;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和夏季热浪侵袭;夏季高温,有高山上的冰川融水补给,水源充足。
(3)荒漠化;因地制宜,发展薰衣草种植等耐旱、高附加值产业;利用科技,发展节水及环保产业等。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自然景观;地形的种类和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伊犁河谷位于西北地区,呈东西走向,与古丝绸之路走向一致;地势相对低平,便于人畜通行;水量丰富,水源充足;沿途村镇众多,农牧业条件较好,能够为过往商人提供食宿;(2)地处西风带迎风坡,多地形雨;山地植被覆盖率高;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干冷冬季风,冬季气温偏高;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和夏季热浪侵袭;河谷内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利于农业发展;(3)伊犁河谷的最大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国家自然环境做出分析。
故答案为:(1)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流;(2) 自古绿洲农业条件较好,且沿途城镇众多,能够为过往商人提供食宿。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相对平坦;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冬季气温偏高;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和夏季热浪侵袭;夏季高温,有高山上的冰川融水补给,水源充足;(3) 荒漠化;因地制宜,发展薰衣草种植等耐旱、高附加值产业;利用科技,发展节水及环保产业等。
【点评】本题考查伊犁河谷的内容,结合地理位置,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地理与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本题具有很大难度,是考试的重难点。
12.(2018九下·金华月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与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祖国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作用。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这种制度及做法,使得民间很难出现创新,创造力受到压抑和捆绑,出现社会衰颓、个性发展庸俗化……这种制度最终为民主革命的烈火烧毁。
——摘编自宋泽睿《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之利弊》
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经验不多,实行的制度出现偏差,犯过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20 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拉开序幕。此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编自《复兴之路》
(1)秦朝创新的制度在监督官员及地方管理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的“民主革命”与材料三的“社会变革拉开序幕”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我国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必要性。(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1)御史大夫;实行郡县制。
(2)武昌起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明清时期,我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抑制了各领域的创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国情的认识有偏差,发生了一些失误与挫折,给经济、政治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影响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当制度不符合历史潮流,不符合人民需要时,就会阻碍国家社会发展;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高速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当对旧制度进行变革,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国情,符合人民需要,就有利于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就能推动社会发展。只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辛亥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秦朝制度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秦朝的集权制度对于巩固祖国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可知,秦朝对官员的监察及对地方的管理方面 分别采取了御史大夫、郡县制。
(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不断强化,文字狱和八股取士使整个社会的思想发展受到阻碍,最终辛亥革命推翻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拉开了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序幕。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制度创新问题的理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即可,如:
明清时期,我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抑制了各领域的创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国情的认识有偏差,发生了一些失误与挫折,给经济、政治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影响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当制度不符合历史潮流,不符合人民需要时,就会阻碍国家社会发展;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高速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当对旧制度进行变革,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国情,符合人民需要,就有利于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就能推动社会发展。只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制度、辛亥革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的识记,对我国制度创新必要性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浙江省金华市六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4月联合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九下·金华月考)2018年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发源地(  )
A.长江、黄河、澜沧江 B.长江、黄河、乌江
C.长江、黄河、黑龙江 D.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2.(2018九下·金华月考)读下图,判断甲在丁的_______方向(  )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3.(2018九下·金华月考)山脉是大地的骨架,关于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政治中心位于①平原
B.②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C.③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青藏铁路穿过了④盆地
4.(2018九下·金华月考)下图是两幅图幅相同、等高距相等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D处的坡度比EF处缓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EF处的实际距离比CD大 D.CD的坡度和EF一样大
5.(2018九下·金华月考)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7年12月3日-5日在乌镇举行。下列符合对乌镇自然环境描述的是(  )
A.丘陵地形,土壤肥沃 B.临河建屋,出行便利
C.种植水稻,喜食鱼虾 D.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6.(2018九下·金华月考)1894年“甲午战争、”1898年“戊戌变法”、1901年“辛丑条约”和1911年“辛亥革命”都与干支纪年有关。结合相关信息,请你推算,农历2018年是(  )
A.甲午年 B.戊戌年 C.辛丑年 D.辛亥年
7.(2018九下·金华月考)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下列事件与周恩来直接相关的是(  )
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②参加中共一大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领导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8.(2018九下·金华月考)标语是浓缩的历史,下列标语按其反映事件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到一切,全面内战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9.(2018九下·金华月考)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遵义会议召开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七七事变爆发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改变两大阵营力量对比,是二战转折点
A.A B.B C.C D.D
10.(2018九下·金华月考)1949年,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是(  )
A.民众支援,淮海战役胜利 B.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
二、非选择题
11.(2018九下·金华月考)伊犁河谷,丝路明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南北天山之间的伊犁河谷地区一一绿洲广布,自古人们以种植庄稼和果木为生。伊犁河谷被祢为“塞外江南”,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
伊犁河谷及周边地带示意图及气温降水图(见下图)
(1)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哪个地理区域?并据图判断河谷中河流的大致流向。
(2)阅读材料和图片,指出伊犁河谷成为“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的人文因素是什么?并结合图片分析伊犁河谷能成为“塞外江南”的自然条件。
(3)当前伊犁河谷地区发展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针对此问题,请你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一条建议。
12.(2018九下·金华月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与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祖国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作用。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这种制度及做法,使得民间很难出现创新,创造力受到压抑和捆绑,出现社会衰颓、个性发展庸俗化……这种制度最终为民主革命的烈火烧毁。
——摘编自宋泽睿《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之利弊》
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经验不多,实行的制度出现偏差,犯过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20 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拉开序幕。此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编自《复兴之路》
(1)秦朝创新的制度在监督官员及地方管理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的“民主革命”与材料三的“社会变革拉开序幕”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我国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必要性。(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江源的有关知识。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江源的识记。
2.【答案】A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解析】【分析】 根据图示的经度分布判断,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为自转方向,则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判断为北半球,则从南北方向上看,甲较丁离北极点远,故甲在丁的南方;从东西方向上看,甲在丁的东边。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内容,在地理知识中,这里的知识点是重难点,结合题干中的图片加以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地形的种类和特点;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图中①为东北平原,②为四川盆地,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为塔里木盆地。C项,③平原,即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稻米,河网密布,渔业发达,但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故C项叙述正确,符合题意。A项,北京中关村位于华北平原上。故A项叙述错误,A不符合题意。B项,我国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故B项叙述错误,B不符合题意。D项,青藏铁路穿过的盆地为柴达木盆地。故D项叙述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内容,在地理范畴中,分析题干中的图片,结合教材和图片对地理形势加以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图信息的判读,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度大,地图包括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所以乙图反应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小,B不符合题意;CD和EF的图上坡度一样,但EF所表示的范围比CD大,所以CD处的坡度比EF处大,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地形的内容,通过分析题干中的图片,考查学生对于等高线的对比。
5.【答案】D
【知识点】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乡城镇的有关知识。乌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所以D符合题意;乌镇地势比较平坦,所以A不符合题意;BC是乌镇的人文特征,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水乡城镇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6.【答案】B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干支纪年法的有关知识。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轮回,2018年与1898年正好相差120年,两个轮回,所以农历2018年是戊戌年。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干支纪年法的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当时出席人士并没有周恩来,西安事变,万隆会议,南昌起义都有周恩来的参加,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周恩来同志的内容,历史与历史人物结合起来,是考试的易考点。
8.【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文革十年;工农武装割据;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1927年底开始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左右,“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是1966——1967年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的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为1926——1927年间发生的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指的是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①④②。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口号的识记。
9.【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史实影响的有关知识。遵义会议
确立了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所以A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B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九一八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所以C不符合题意;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二战的转折点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识记。
10.【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的有关知识。
材料中的“大江”指长江;“金陵”指南京;“换人间”指推翻国民政府。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渡江战役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1.【答案】(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流。
(2)自古绿洲农业条件较好,且沿途城镇众多,能够为过往商人提供食宿。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相对平坦;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冬季气温偏高;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和夏季热浪侵袭;夏季高温,有高山上的冰川融水补给,水源充足。
(3)荒漠化;因地制宜,发展薰衣草种植等耐旱、高附加值产业;利用科技,发展节水及环保产业等。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自然景观;地形的种类和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伊犁河谷位于西北地区,呈东西走向,与古丝绸之路走向一致;地势相对低平,便于人畜通行;水量丰富,水源充足;沿途村镇众多,农牧业条件较好,能够为过往商人提供食宿;(2)地处西风带迎风坡,多地形雨;山地植被覆盖率高;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干冷冬季风,冬季气温偏高;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和夏季热浪侵袭;河谷内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利于农业发展;(3)伊犁河谷的最大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国家自然环境做出分析。
故答案为:(1)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流;(2) 自古绿洲农业条件较好,且沿途城镇众多,能够为过往商人提供食宿。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相对平坦;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冬季气温偏高;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和夏季热浪侵袭;夏季高温,有高山上的冰川融水补给,水源充足;(3) 荒漠化;因地制宜,发展薰衣草种植等耐旱、高附加值产业;利用科技,发展节水及环保产业等。
【点评】本题考查伊犁河谷的内容,结合地理位置,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地理与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本题具有很大难度,是考试的重难点。
12.【答案】(1)御史大夫;实行郡县制。
(2)武昌起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明清时期,我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抑制了各领域的创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国情的认识有偏差,发生了一些失误与挫折,给经济、政治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影响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当制度不符合历史潮流,不符合人民需要时,就会阻碍国家社会发展;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高速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当对旧制度进行变革,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国情,符合人民需要,就有利于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就能推动社会发展。只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辛亥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秦朝制度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秦朝的集权制度对于巩固祖国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可知,秦朝对官员的监察及对地方的管理方面 分别采取了御史大夫、郡县制。
(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不断强化,文字狱和八股取士使整个社会的思想发展受到阻碍,最终辛亥革命推翻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拉开了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序幕。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制度创新问题的理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即可,如:
明清时期,我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抑制了各领域的创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国情的认识有偏差,发生了一些失误与挫折,给经济、政治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影响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当制度不符合历史潮流,不符合人民需要时,就会阻碍国家社会发展;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高速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当对旧制度进行变革,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国情,符合人民需要,就有利于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就能推动社会发展。只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制度、辛亥革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的识记,对我国制度创新必要性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