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五)一、选择题1.田纳西工程号称是罗斯福新政的典范,它的实施主要是针对经济危机中的( )A.银行倒闭问题 B.股票暴跌问题C.工人失业问题 D.法西斯上台问题2.下列四句话,最能反映三幅图片主题的是( )A.屈辱——一步步陷入殖民地的深渊B.抗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C.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崛起——摆脱被奴役的命运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代表的变革事业其实都是( )①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民族革命 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杰作 ④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后的抗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5.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的“一条路”是指( )A.二万五千里长征 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持久战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6.一位老兵回忆道:“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材料中提到的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7.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道路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8.思想解放运动能促进社会发展。下列属于中国近代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有( )①百家争鸣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周年。下列属于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的是( )①上书李鸿章建议改革②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③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④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0.1895年的“公车上书”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中国政府对运动支持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1.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己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据此回答小题。(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A.1916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2)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上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2.若干年前,押解英国战俘的日本“里斯本丸”号途经舟山的东极岛附近海域时被美军鱼雷击中,东极渔民冒死营救英国战俘。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东极营救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A.1914年—1916年 B.1917年—1918年C.1931年—1937年 D.1941年—1945年13.下列四部电影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反映纳粹德国遭遇第一次重大挫折的影片是( )A. B.C. D.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A.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二、非选择题15.一首国歌,一段历史,一种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 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请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五色旗”的寓义。(2)结合相关主要史实,说明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是如何逐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16.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着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外延,……环顾当时世界……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三: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1)结合英国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角度说明“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2)请写出20世纪初与材料中“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说这一事件为改变“制度上的不足”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影响。17.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引自《苏联兴之史》材料二: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 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据历史教材整理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①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②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③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材料二: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1)上述纲领是中共史上哪次会议的贡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简要分析“我们只好到山顶上去插”的原因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和道路变化的依据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解决工人失业问题,罗斯福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通过兴办一些公共工程,来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田纳西工程就是“以工代赈”的典范。C项工人失业问题是田纳西工程等措施实施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国闻报》 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刊物;《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对辛亥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和科学的代表刊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近代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的爱国运动;因而三幅图片主题的是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项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最能反映题干三幅图片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3.【答案】B【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民族革命的只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以①不符合题意;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后的抗争只适合辛亥革命,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在此之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和孙中山人生事迹的识记。4.【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的北伐战争的主力军是黄埔军校的师生,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1924年5月的两年后指的是1926年,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7月。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方战争的识记。5.【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可知,这里的“一条路”是指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其具体内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6.【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依据材料中“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蒙了”等可知坦克在与德国的作战中使用,据已学知识可知,坦克首次用于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7.【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A项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指的是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不符合题意;B项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指的是八一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C项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道路,指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符合题意;D项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指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旨在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在其指引下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发生于中国古代史时期,④是中国现代的史实,所以①④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识记。9.【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894年,大学毕业两年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多项改革救国的建议,但遭到了拒绝,但这不是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应排除①;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后来创建了黄埔军校,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②④是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而发动武昌起义孙中山并不在国内,这一起义不是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应排除③。D项②④是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0.【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很快就失败了。维新变法标志着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这次变法只停留在维新派知识分子内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当中去。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的理解。11.【答案】(1)B(2)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一年是民国元年。1912+6-1=1917,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B项1917年是民国六年,符合题意;(2)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据“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可知,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上正在兴起的主张——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一致。D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一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12.【答案】D【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联盟取得胜利告终。故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题干中东极营救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段是1941年——1945年。D项1941年—1945年是东极营救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珍珠港事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13.【答案】A【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纳粹德国遭遇第一次重大挫折的影片是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6月按照预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包围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A项莫斯科保卫战使纳粹德国遭遇第一次重大挫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莫斯科保卫战相关知识的掌握。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14.【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A项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不符合题意;B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不符合题意;C项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不符合题意;D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错误,因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方式以武装斗争为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5.【答案】(1)五色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把中华民族看作一个整体。(2)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点】西安事变;“五族共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色旗的寓义。据所学知识可知,五色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把中华民族看作一个整体。(2)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知识。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说明了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逐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故答案为:(1)五色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把中华民族看作一个整体。(2)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16.【答案】(1)政治角度: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历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努力: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3)含义:使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提出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科技上,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英国率先变成工业强国.英国“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先后经历了器物层次,制度层次和思想文化层次。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都是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表现,是“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的贡献。(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所以《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可知其影响有:使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提出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故答案为:(1)政治角度: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历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努力: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3)含义:使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提出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相关知识。掌握英国近代发展的原因,掌握中国近代为挽救中国命运所做的努力及意义。17.【答案】(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现: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2)国家全面干预经济。(3)原因: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时间提示可知是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农业方面是余粮收集制,而新经济政策则是粮食税。(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股票抛售的狂潮,几天之内,股票价格连续暴跌,经济危机从此开始,并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新政措施,新政内容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国家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调整,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也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例,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的发生。(3)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分析理解能力。从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出发去考虑,主观条件就是西方自身爆发经济危机,而客观条件就是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不错的成就,因此就模仿苏联。故答案为:(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现: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2)国家全面干预经济。(3)原因: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18.【答案】(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群众基础好。(3)中国的具体国情。【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及其召开的历史意义。据“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①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②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③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可知,上述纲领是中共史上中共一大的贡献。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大会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据材料二“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可知,毛泽东他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井冈山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群众基础好,所以“我们只好到山顶上去插”。(3)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和道路变化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和道路变化的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国情。故答案为:(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群众基础好。(3)中国的具体国情。【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五)一、选择题1.田纳西工程号称是罗斯福新政的典范,它的实施主要是针对经济危机中的( )A.银行倒闭问题 B.股票暴跌问题C.工人失业问题 D.法西斯上台问题【答案】C【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解决工人失业问题,罗斯福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通过兴办一些公共工程,来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田纳西工程就是“以工代赈”的典范。C项工人失业问题是田纳西工程等措施实施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下列四句话,最能反映三幅图片主题的是( )A.屈辱——一步步陷入殖民地的深渊B.抗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C.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崛起——摆脱被奴役的命运【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国闻报》 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刊物;《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对辛亥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和科学的代表刊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近代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的爱国运动;因而三幅图片主题的是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项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最能反映题干三幅图片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代表的变革事业其实都是( )①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民族革命 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杰作 ④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后的抗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民族革命的只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以①不符合题意;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后的抗争只适合辛亥革命,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在此之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和孙中山人生事迹的识记。4.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的北伐战争的主力军是黄埔军校的师生,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1924年5月的两年后指的是1926年,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7月。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方战争的识记。5.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的“一条路”是指( )A.二万五千里长征 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持久战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可知,这里的“一条路”是指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其具体内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6.一位老兵回忆道:“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材料中提到的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依据材料中“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蒙了”等可知坦克在与德国的作战中使用,据已学知识可知,坦克首次用于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7.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道路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A项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指的是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不符合题意;B项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指的是八一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C项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道路,指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符合题意;D项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指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旨在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思想解放运动能促进社会发展。下列属于中国近代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有( )①百家争鸣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在其指引下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发生于中国古代史时期,④是中国现代的史实,所以①④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识记。9.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周年。下列属于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的是( )①上书李鸿章建议改革②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③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④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894年,大学毕业两年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多项改革救国的建议,但遭到了拒绝,但这不是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应排除①;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后来创建了黄埔军校,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②④是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而发动武昌起义孙中山并不在国内,这一起义不是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应排除③。D项②④是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0.1895年的“公车上书”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中国政府对运动支持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很快就失败了。维新变法标志着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这次变法只停留在维新派知识分子内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当中去。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的理解。11.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己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据此回答小题。(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A.1916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2)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上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答案】(1)B(2)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一年是民国元年。1912+6-1=1917,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B项1917年是民国六年,符合题意;(2)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据“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可知,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上正在兴起的主张——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一致。D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一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12.若干年前,押解英国战俘的日本“里斯本丸”号途经舟山的东极岛附近海域时被美军鱼雷击中,东极渔民冒死营救英国战俘。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东极营救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A.1914年—1916年 B.1917年—1918年C.1931年—1937年 D.1941年—1945年【答案】D【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联盟取得胜利告终。故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题干中东极营救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段是1941年——1945年。D项1941年—1945年是东极营救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珍珠港事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13.下列四部电影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反映纳粹德国遭遇第一次重大挫折的影片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纳粹德国遭遇第一次重大挫折的影片是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6月按照预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包围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A项莫斯科保卫战使纳粹德国遭遇第一次重大挫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莫斯科保卫战相关知识的掌握。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A.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A项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不符合题意;B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不符合题意;C项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不符合题意;D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错误,因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方式以武装斗争为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二、非选择题15.一首国歌,一段历史,一种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 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请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五色旗”的寓义。(2)结合相关主要史实,说明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是如何逐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答案】(1)五色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把中华民族看作一个整体。(2)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点】西安事变;“五族共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色旗的寓义。据所学知识可知,五色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把中华民族看作一个整体。(2)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知识。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说明了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逐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故答案为:(1)五色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把中华民族看作一个整体。(2)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16.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着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外延,……环顾当时世界……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三: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1)结合英国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角度说明“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2)请写出20世纪初与材料中“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说这一事件为改变“制度上的不足”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影响。【答案】(1)政治角度: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历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努力: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3)含义:使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提出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科技上,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英国率先变成工业强国.英国“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先后经历了器物层次,制度层次和思想文化层次。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都是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表现,是“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的贡献。(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所以《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可知其影响有:使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提出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故答案为:(1)政治角度: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历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努力: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3)含义:使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提出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相关知识。掌握英国近代发展的原因,掌握中国近代为挽救中国命运所做的努力及意义。17.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引自《苏联兴之史》材料二: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 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据历史教材整理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答案】(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现: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2)国家全面干预经济。(3)原因: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时间提示可知是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农业方面是余粮收集制,而新经济政策则是粮食税。(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股票抛售的狂潮,几天之内,股票价格连续暴跌,经济危机从此开始,并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新政措施,新政内容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国家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调整,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也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例,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的发生。(3)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分析理解能力。从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出发去考虑,主观条件就是西方自身爆发经济危机,而客观条件就是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不错的成就,因此就模仿苏联。故答案为:(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现: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2)国家全面干预经济。(3)原因: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①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②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③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材料二: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1)上述纲领是中共史上哪次会议的贡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简要分析“我们只好到山顶上去插”的原因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和道路变化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群众基础好。(3)中国的具体国情。【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及其召开的历史意义。据“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①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②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③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可知,上述纲领是中共史上中共一大的贡献。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大会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据材料二“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可知,毛泽东他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井冈山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群众基础好,所以“我们只好到山顶上去插”。(3)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和道路变化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和道路变化的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国情。故答案为:(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群众基础好。(3)中国的具体国情。【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五)(学生版).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五)(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