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六)一、选择题1.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的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2.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是在(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C.20世纪初 D.20世纪20年代3.“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这是列宁对下列哪次战争的评价?( )A.普法战争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4.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结和约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维也纳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5.1903年,写成二万多字的《革命军》,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邹容 D.陈天华6.(2015九上·萧山期中)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7.标志辛亥革命爆发的起义是(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黄花岗起义8.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的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溥仪9.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 )A.护法运动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10.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中国进入( )A.北洋政府统治 B.中华民国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帝国时期11.下列关于30年代的大危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首先在美国爆发②其实质是生产过剩③是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④这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为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C.规定最高工时标准 D.允许工人与雇主集体谈判13.新文化运动与1915年在陈独秀的领导下开始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它所依托的文化刊物是( )A.《新青年》 B.《民报》C.《共产党宣言》 D.《时务报》14.儒家思想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沉浮.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焚书坑儒 ②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 ③百家争鸣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15.1919年6月,上海一商店贴出标语:“忍痛停业,冀救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这一标语声援的是哪一运动(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6.(2017九上·鄞州月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毛泽东思想的确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7.北伐的主要对象有(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④阎锡山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8.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有(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推动北伐战争 ③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④发动南昌起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提出“枪杆子出政权”这一重要论断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20.老战士王镇曾用画笔记录他的亲身经历。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会师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22.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1)材料中的“感冒”指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说出这次“感冒”的病症有哪些?(3)从材料中看出这次“感冒”有什么特点?(4)为了治愈这次“感冒”,各个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列举两国的措施)?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五四传单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游行示威,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宅……材料三:1919年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十二时,华租各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也……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商学一致、挽救学生、罢市救国”等字样。工人也自发行动起来,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和上海纱厂一律停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工人一律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中国现代史》(1)根据上述材料,说出五四运动的性质。(2)从材料三反映的五四爱国运动前后参加人员的重大变化中,你受到什么启示?(3)材料三中“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4)五四运动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示例,分别写出四幅图文材料相对应的运动名称及主张。 图1(示例) 图2 图3 图4运动名称 洋务运动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2)请分别写出图3,图4人物领导的伟大运动的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故19世纪末20世纪初,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最强烈的国家是德国。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内容,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个国家之间的内容。2.【答案】C【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时间。为了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列强进行了疯狂的争夺。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故答案是C。【点评】知道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时间。3.【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 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对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意、美先后参战,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虽然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足以改变整场战争的非正义性。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掌握其背景、起止时间、导火线、参战国家、主要战场、重要战役、结果及影响。4.【答案】A【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巴黎和会上,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秩序,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结和约的会议。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的内容,巴黎和会中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了解巴黎和会的性质。5.【答案】C【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辛亥革命前的思想准备。梁启超和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革的方式在中国走君主立宪道路,与题意不符,因此首先排除AB。陈天华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是《猛回头》和《警世钟》,因此排除D。正确答案选择C。【点评】知道辛亥革命前的思想准备。6.【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没有民主主义,因此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7.【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经过一夜血战,占领武昌城,取得武昌起义胜利.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故武昌起义是标志辛亥革命爆发的起义。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内容,也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意义的历史事件。8.【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一一宣统帝,宣布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清朝统治的结束。9.【答案】B【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 1915年12月袁世凯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依托,考查护国运动。10.【答案】A【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此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1.【答案】C【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解析】【分析】 30年代的大危机是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但它不是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有大有小,成因也不相同,但此前世界各国都曾爆发过,据此可排除含③的ABD三个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30年代的大危机的内容, 难度低。12.【答案】A【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BCD均不是解决失业的主要措施,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以及带来的影响。13.【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报刊。14.【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 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找出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选项.①焚书坑儒(秦始皇),②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③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故时间先后顺序为③①④②,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了古今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掌握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内容。15.【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内容是对五四运动的描述,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 ,紧接着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工人相继罢工响应,商人也举行罢市,反帝爱国运动的重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内容,了解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16.【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17.【答案】B【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 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主要讨伐对象。18.【答案】A【知识点】“五族共和”【解析】【分析】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有①②。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是考试的易考点。19.【答案】C【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提出“枪杆子出政权”这一重要论断,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熟练掌握八七会议的背景和内容。20.【答案】C【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内容可知素材反映的是长征.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内容,难度低。21.【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开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国、奥匈帝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明的不平衡,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最终也会爆发;(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是指的是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珍爱生命,远离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让和平永驻人间等”作答。故答案为:(1)萨拉热窝事件;(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3)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4)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点评】 (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德国、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本题主要考查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3)本题考查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本题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言之有理即可。22.【答案】(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生产能力下降、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3)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4)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可知这个材料中的“感冒”指的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从“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的材料表述中可以看出这次大危机导致生产能力下降、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3)这次经济危机具有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的突出特点;(4)面对这次经济大危机美国采取找应对措施是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日本采取应对措施是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专政。故答案为:(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生产能力下降、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写出三点即可);(3)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4)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点评】(1)本题考查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本题考查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3)本题考查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4)本题考查的面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国的应对措施。23.【答案】(1)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学生只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才是运动的主力军。(3)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4)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二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宅”既涉及反对帝国主义,又涉及反对封建军阀,及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材料三“1919年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十二时,华租各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也…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商学一致、挽救学生、罢市救国’等字样.工人也自发行动起来,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和上海纱厂一律停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工人一律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反映了五四运动主力由前期的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只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才是运动的主力军;(3)“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答案为:(1)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学生只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才是运动的主力军;(3)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4)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点评】(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主力的变化与启示;“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五四运动的意义。24.【答案】(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或三民主义;民主科学(2)图3: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图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的过程。【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梁启超青年时期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他主张维新变法;孙中山指导了辛亥革命,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和民主共和制;陈独秀兴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2)孙中山领导的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辛亥革命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器物层次。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体现在洋务派运动。第二阶段: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推行民主共和制,被袁世凯窃取果实。第三阶段:文化层次。主张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来,开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故答案为:(1)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2、辛亥革命3、新文化运动4、君主立宪制5、民主共和制或三民主义6、民主科学;(2)图3: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图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 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的过程。【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中国近代史出现了一系列的人物来进行救国图存,在近代史中具有很深远的意义。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六)一、选择题1.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的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答案】B【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故19世纪末20世纪初,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最强烈的国家是德国。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内容,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个国家之间的内容。2.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是在(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C.20世纪初 D.20世纪20年代【答案】C【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时间。为了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列强进行了疯狂的争夺。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故答案是C。【点评】知道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时间。3.“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这是列宁对下列哪次战争的评价?( )A.普法战争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 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对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意、美先后参战,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虽然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足以改变整场战争的非正义性。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掌握其背景、起止时间、导火线、参战国家、主要战场、重要战役、结果及影响。4.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结和约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维也纳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答案】A【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巴黎和会上,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秩序,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结和约的会议。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的内容,巴黎和会中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了解巴黎和会的性质。5.1903年,写成二万多字的《革命军》,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邹容 D.陈天华【答案】C【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辛亥革命前的思想准备。梁启超和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革的方式在中国走君主立宪道路,与题意不符,因此首先排除AB。陈天华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是《猛回头》和《警世钟》,因此排除D。正确答案选择C。【点评】知道辛亥革命前的思想准备。6.(2015九上·萧山期中)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没有民主主义,因此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7.标志辛亥革命爆发的起义是(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黄花岗起义【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经过一夜血战,占领武昌城,取得武昌起义胜利.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故武昌起义是标志辛亥革命爆发的起义。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内容,也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意义的历史事件。8.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的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溥仪【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一一宣统帝,宣布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清朝统治的结束。9.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 )A.护法运动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B【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 1915年12月袁世凯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依托,考查护国运动。10.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中国进入( )A.北洋政府统治 B.中华民国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帝国时期【答案】A【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此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1.下列关于30年代的大危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首先在美国爆发②其实质是生产过剩③是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④这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解析】【分析】 30年代的大危机是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但它不是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有大有小,成因也不相同,但此前世界各国都曾爆发过,据此可排除含③的ABD三个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30年代的大危机的内容, 难度低。12.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为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C.规定最高工时标准 D.允许工人与雇主集体谈判【答案】A【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BCD均不是解决失业的主要措施,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以及带来的影响。13.新文化运动与1915年在陈独秀的领导下开始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它所依托的文化刊物是( )A.《新青年》 B.《民报》C.《共产党宣言》 D.《时务报》【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报刊。14.儒家思想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沉浮.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焚书坑儒 ②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 ③百家争鸣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 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找出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选项.①焚书坑儒(秦始皇),②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③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故时间先后顺序为③①④②,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了古今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掌握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内容。15.1919年6月,上海一商店贴出标语:“忍痛停业,冀救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这一标语声援的是哪一运动(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D【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内容是对五四运动的描述,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 ,紧接着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工人相继罢工响应,商人也举行罢市,反帝爱国运动的重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内容,了解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16.(2017九上·鄞州月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毛泽东思想的确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17.北伐的主要对象有(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④阎锡山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 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主要讨伐对象。18.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有(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推动北伐战争 ③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④发动南昌起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知识点】“五族共和”【解析】【分析】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有①②。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是考试的易考点。19.提出“枪杆子出政权”这一重要论断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答案】C【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提出“枪杆子出政权”这一重要论断,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熟练掌握八七会议的背景和内容。20.老战士王镇曾用画笔记录他的亲身经历。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会师【答案】C【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内容可知素材反映的是长征.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内容,难度低。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开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国、奥匈帝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明的不平衡,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最终也会爆发;(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是指的是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珍爱生命,远离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让和平永驻人间等”作答。故答案为:(1)萨拉热窝事件;(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3)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4)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点评】 (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德国、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本题主要考查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3)本题考查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本题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言之有理即可。22.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1)材料中的“感冒”指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说出这次“感冒”的病症有哪些?(3)从材料中看出这次“感冒”有什么特点?(4)为了治愈这次“感冒”,各个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列举两国的措施)?【答案】(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生产能力下降、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3)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4)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可知这个材料中的“感冒”指的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从“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的材料表述中可以看出这次大危机导致生产能力下降、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3)这次经济危机具有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的突出特点;(4)面对这次经济大危机美国采取找应对措施是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日本采取应对措施是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专政。故答案为:(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生产能力下降、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写出三点即可);(3)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4)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点评】(1)本题考查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本题考查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3)本题考查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4)本题考查的面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国的应对措施。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五四传单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游行示威,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宅……材料三:1919年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十二时,华租各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也……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商学一致、挽救学生、罢市救国”等字样。工人也自发行动起来,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和上海纱厂一律停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工人一律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中国现代史》(1)根据上述材料,说出五四运动的性质。(2)从材料三反映的五四爱国运动前后参加人员的重大变化中,你受到什么启示?(3)材料三中“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4)五四运动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答案】(1)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学生只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才是运动的主力军。(3)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4)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二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宅”既涉及反对帝国主义,又涉及反对封建军阀,及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材料三“1919年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十二时,华租各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也…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商学一致、挽救学生、罢市救国’等字样.工人也自发行动起来,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和上海纱厂一律停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工人一律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反映了五四运动主力由前期的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只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才是运动的主力军;(3)“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答案为:(1)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学生只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才是运动的主力军;(3)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4)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点评】(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主力的变化与启示;“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五四运动的意义。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示例,分别写出四幅图文材料相对应的运动名称及主张。 图1(示例) 图2 图3 图4运动名称 洋务运动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2)请分别写出图3,图4人物领导的伟大运动的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过程?【答案】(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或三民主义;民主科学(2)图3: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图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的过程。【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梁启超青年时期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他主张维新变法;孙中山指导了辛亥革命,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和民主共和制;陈独秀兴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2)孙中山领导的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辛亥革命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器物层次。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体现在洋务派运动。第二阶段: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推行民主共和制,被袁世凯窃取果实。第三阶段:文化层次。主张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来,开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故答案为:(1)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2、辛亥革命3、新文化运动4、君主立宪制5、民主共和制或三民主义6、民主科学;(2)图3: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图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 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的过程。【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中国近代史出现了一系列的人物来进行救国图存,在近代史中具有很深远的意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六)(学生版).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六)(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