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

资源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中世纪”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特指的时期是(  )
A.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B.5世纪后期到16世纪
C.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 D.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
2.下列关于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城市兴起是西欧封建社会经济特点之一
C.教权高于王权
D.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3.下图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西周分封制度
C.日本封建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
4.下列国家中宗教的产生和传播就是国家建立过程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帝国 C.古罗马帝国 D.古代中国
5.下列关于欧洲中世纪农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农村庄园经济上可以自给自足
B.到处是裁缝店、理发店、杂货店
C.农奴可以自由婚配
D.农村土地主要掌握在国王和贵族手里
6.某历史活动课上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民主制度确立、陶片放逐法等,他们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伯里克利改革 D.克里斯提尼改革
7.下列有关阿拉伯与伊斯兰教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①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②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③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④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①③② D.①②④③
8.假如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所使用的最新的生产工具应该是下图的(  )
A. 磨制石器 B. 青铜器
C. 铁器 D. 陶器
9.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日本庄园主蓄养的私人武装力量
②听命于天皇的国家军队
③日本自古就有武士阶层
④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0.小陈同学代表历史学习小组总结发言:“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灭亡了昔日辉煌的西罗马帝国,建立的查理曼帝国昙花一现。它的一支又是英吉利王国的建立者。”小陈最有可能描述的是哪个民族?(  )
A.阿拉伯人 B.日耳曼人 C.古代罗马人 D.马其顿人
11.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12.西周统治阶级以哪些制度为工具,巩固其统治(  )
①分封制 ②县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世袭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平民如果想成为贵族,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造反起义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4.马镫的传入使欧洲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阶层,这个阶层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000年,它是(  )
A.农民阶层 B.骑士阶层 C.武士阶层 D.士族阶层
15.我国成语反映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列成语属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有(  )
A.围魏救赵 B.完璧归赵 C.卧薪尝胆 D.秦晋之好
16.下列有关大河文明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尼罗河—古埃及—楔形文字
B.印度河、恒河—古印度—种姓制度
C.爱琴海—古希腊—民主政治
D.长江、黄河—中国—太阳历
17.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18.“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这句话中的“那里”是(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1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诸侯争霸
B.我国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C.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
D.产生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20.“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有教无类”,使学术思想活跃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
21.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即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②是罗马帝国时期产生的法律体系
③是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④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2.谚语是历史最好的写照。下列描述中反映了古代巴比伦等级制度的是(  )
A.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C.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3.(2017八上·嘉兴期中)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
A.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B.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24.下列有关欧洲早期资产阶级产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早期资产阶级来源于封建庄园
B.早期资产阶级从市民阶级分化而来
C.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
D.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5.欧洲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对“阿拉伯人的口”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重视学习
C.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D.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图,结合大河文明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文明古国是   ,它发源于   (河流)。
(2)B处为古代西亚的“新月沃地”,诞生了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成文法典   。在文化上那里的人们发明了   文字。
(3)C处为古印度,这里曾出现了一种严格划分社会等级的   制度,后来为反对该制度,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   ,创始人是   。
(4)D处是中国,约   (时间)诞生了第一个王朝   ,之后产生了我国最早的文字   。
(5)从诞生的地理环境看,ABCD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文明属于什么不同类型的文明?
2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文明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灿烂光芒,伯里克利当政期间的古希腊拥有这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而此时春秋战国之际的中国也不甘示弱,文明高度发展,交相辉映。
(1)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国家是哪些?分别说出它们在社会制度上的突出特征。
(2)你赞同伯里克利当政时期的古希腊拥有最完美的民主制度吗?为什么?
(3)古希腊和中国文明都在文化上作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请你分别列举1个当时著名的历史人物并说说他们的成就?
28.阅读下列世界杰出人物的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他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他接受基督教教皇的加冕,从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变成查理曼帝国的皇帝,从此基督教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教会拥有大量田产,教民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德皇亨利四世为向教皇请求宽恕,赤足披毡在城堡外的雪地里等候了三天,方得觐见。
材料三:他是一个帝国的奠基者也是一个宗教的创立者,他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在什么时候自称“元首”,成为实际上的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接受教皇的加冕说明了基督教教会和国王之间是什么关系?材料二反映了基督教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哪些方面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帝国”、“宗教”指的是哪个帝国和哪个宗教?依据他说的话指出阿拉伯人能创造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
29.历史上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大化二年,孝德天皇发布《田令》,规定“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
(1)材料一记载了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
(3)该规定出于日本的哪一次改革?上述措施对日本的哪一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对我国国家建设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特指的是其实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D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封建社会的时间,本题难度不大。
2.【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 8世纪前期,查理 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土地为纽带,不是血缘,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封建国家的文明,了解封建西欧的历史,进而通过题干中的选项进行判断。
3.【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 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目的 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图片表达的是B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通过层层等级进行划分,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4.【答案】A
【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 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与国家的建立和地区的统一有者密切的联系.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与宗教的关系,在宗教的产生之际,也正是阿拉伯帝国进行建立之时,需要特别进行关注。
5.【答案】A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以农业为基础,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小世界,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封建国家的内容,当时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本题难度低,记忆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创设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雅典各项公职的选举单位。在组织上消灭了氏族血缘部落,结束了贵族操纵公职选举的局面,抽掉了贵族权势根基,部落按人为的划分,打破了以地理集结党派的惯例,防止了社会动荡。建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他还加强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的活动。根据他的建议,制定了贝壳(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于前478年首次实施 )。他还成立是将军委员会。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内容,克里斯提尼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古希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7.【答案】C
【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①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是在622年 ;
②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是在8世纪;
③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发生在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以后;
④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是在创立伊斯兰教之后,由于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
题干中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史实的识记。
8.【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首先,铁器代替了青铜器更广泛地推广到农业生产当中,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阶级的分化,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从奴隶社会进步到封建社会的步伐。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的发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9.【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武士的雏形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律令体制下产生的武官,最初是日本恒武天皇为了巩固政权而设立的。在平安时代以前,除了奴隶,所有的的壮丁都有责任和义务成为被天皇募兵的对象。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而他们从体制、职能上看,更类似西方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与一般的亚洲国家存在差异。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武士的内容,结合教材,通过课外的日本的历史知识来了解日本武士的发展。
10.【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 奴隶制社会后期,罗马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罗马帝国。罗马人把居住在罗马帝国北方的外族部落称为“蛮族”。这些外族部落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而这时的日耳曼人,还处于氏族社会末期。到了公元1世纪至3世纪,各日耳曼人部落开始结成联盟,其中较大的一支就是法兰克。这时的罗马帝国已从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顶峰衰落下来,各地不断发生奴隶和农民起义,使得垂死的罗马帝国更加摇摇欲坠。与此同时,被当时中国汉朝打败的匈奴人的一部分,经中亚向西迁徙入侵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式的“民族大迁徙”,很多外族部落纷纷迁移到罗马帝国境内。这时罗马帝国已无力对付这些外族的入侵,外族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将罗马帝国瓜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从此灭亡了。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也乘这个大动荡的机会,侵入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这时的法兰克王国,正在瓦解过程中的氏族制度同原罗马帝国境内日益发展的封建因素相结合,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王国内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被国家政权机关所代替,各部落间的习惯也逐渐演变成法律。以法兰克王国为主要代表的日耳曼人建立起来的各个王国,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耳曼人的历史,结合教材和题干加以理解,本题难度一般,易于掌握。
11.【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因此,其正确顺序为②①③,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难度一般,掌握历史的宗教的时间顺序即可。
12.【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宗法制是西周封建的社会制度。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制礼作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的一大特色,对于政治的影响最为深远。
13.【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以知道,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规定: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军功。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和理解。
14.【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6,7世纪时,马镫的普及,不仅使骑兵成为了一千多年来不可阻挡的一个兵种,还催生了欧洲的骑士精神,一种延续一千多年的骑士制度,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骑士阶层的内容,是欧洲封建社会典型的阶层,具有很高的地位。
15.【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是战国时期的历史,A不符合题意;B项 完璧归赵,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B不符合题意;C项 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C不符合题意;D项 秦晋之好,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发生于春秋时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与历史的知识,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结合文学学习历史。
16.【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恒河流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选项B搭配正确,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河文明的内容,结合教材和题干的内容,进行搭配上的分析。
17.【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内容,各大流派的代表人物的著名的言论和思想是考试得易考点。
18.【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从“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苏格拉底、柏拉图”可知题目问的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半岛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为中心,孕育发展出爱琴海文明。公元前5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希腊政治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是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的内容,掌握古希腊时期的著名的文化,相关的代表人物和言论,是学习古希腊文明的摇篮。
19.【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 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以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思想 法家思想的产生,韩非子等提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为这一制度的形成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军事 在改革政治、经济制度的同时,纷纷改革军制。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方向均衡考虑,是考试的易考点。
20.【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内容,当时社会动荡, 出现了很多的学者,提出很多学派。
21.【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罗马法》的认识。熟练掌握《罗马法》的历史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罗马法》源自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世界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内容,对于背景和意义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本题具有一定难度。
22.【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项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提出的,A不符合题意;B项罗马城不是一日建立的是罗马帝国时期的谚语,B不符合题意;C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里的谚语,C符合题意;D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谚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熟知法典的内容和意义。
23.【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社会根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当时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挽救统治危机。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因为孝德天皇的年号叫大化,因此这次改革叫大化改新。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社会根源的识记。
24.【答案】A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时,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它们都是手工业和商业中心,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曼彻斯特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他们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A说法错误,但是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兴起,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形成了市民阶级。
25.【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中国人的头”是指中国人发明创造出来的;“阿拉伯人的口”是指中国人发明创造出来的科技成就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了欧洲;“法兰克人的手”是指这些发明创造通过欧洲人的改造发展为近代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由此分析可以知道材料主要阐述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因此B符合题意,而ABD的表述均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结合题干和教材可得到答案。
26.【答案】(1)古代埃及;尼罗河
(2)《汉谟拉比法典》;楔形
(3)种姓;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4)公元前2070年;夏朝;甲骨文
(5)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四大文明古国是大河文明。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曙光;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A处的文明古国位于北非,是约公元前3500年诞生的古埃及文明,尼罗河不仅为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了充沛的水利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罗河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粮仓。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孕育的成果。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
(2)本题考查古巴比伦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西亚诞生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3)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隐修者。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主张忍耐顺从,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4)本题考查古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主王朝。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5)本题考查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ABCD四个地区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都属于农耕文明。
故答案为:(1)古代埃及;尼罗河。
(2)《汉谟拉比法典》;楔形。
(3)种姓;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4)公元前2070年;夏朝;甲骨文。
(5)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四大文明古国是大河文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及古希腊的相关知识。
27.【答案】(1)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斯巴达实现贵族统治,崇尚武力。
(2)不赞同。因为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杠杆定律;亚里士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等。
古中国: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推行“仁”、“克己复礼”;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崇尚“自然”,主张“无为”等。
【知识点】百家争鸣;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希腊城邦的有关知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最强大的两个奴隶制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是两个最大的城邦,斯巴达在希腊南部,国内多平原;雅典在希腊东南沿海,海岸线曲折,海上交通便利。雅典的民主政治使全体成年男性居民拥有了民主权利。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和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对比,斯巴达在古希腊的诸城邦中特别崇尚武力。
(2)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雅典的民主政治既有进步性也具有局限性,从进步性方面看,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从局限性方面看,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的,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即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
(3)本题考查古希腊和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及成就,古希腊和中国都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学生准确介绍即可。
故答案为:(1)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斯巴达实现贵族统治,崇尚武力。
(2)不赞同。因为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杠杆定律;亚里士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等。
古中国: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推行“仁”、“克己复礼”;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崇尚“自然”,主张“无为”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文明及古中国文明等相关知识。
28.【答案】(1)屋大维;公元前27年。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查理;教会和国王相互利用,相互合作。
基督教政治上干涉控制各国,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收取“什一税”。
(3)穆罕默德;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
因为阿拉伯民族学习,重视文化。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罗马相关知识。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罗马法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查理得到教皇的承认,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说明国王的权力受教皇制约,同时也说明教会和国王相互利用,相互合作。从材料二的“他接受基督教教皇的加冕,从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变成查理曼帝国的皇帝”可见:基督教政治上干涉控制各国,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从材料二的“教会拥有大量田产,教民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可见: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收取“什一税”。
(3)本题考查默罕默德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三中的“他是一个帝国的奠基者也是一个宗教的创立者......”,联系所学知识,7世纪,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形成了阿拉伯文明,对以后的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形成等。从默罕默德的“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可见阿拉伯人能创造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是阿拉伯民族学习,重视文化。
故答案为:(1)屋大维;公元前27年。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查理;教会和国王相互利用,相互合作。基督教政治上干涉控制各国,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收取“什一税”。
(3)穆罕默德;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因为阿拉伯民族学习,重视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帝国等相关知识。
29.【答案】(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3)大化改新。经济方面,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4)要善于学习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文化积极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发展起来。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二中的“大化二年”“孝德天皇”“班田等信息,可知这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充分调动了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4)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对我国国家建设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改革“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3)大化改新。经济方面,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4)要善于学习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文化积极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发展起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中世纪”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特指的时期是(  )
A.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B.5世纪后期到16世纪
C.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 D.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特指的是其实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D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封建社会的时间,本题难度不大。
2.下列关于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城市兴起是西欧封建社会经济特点之一
C.教权高于王权
D.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 8世纪前期,查理 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土地为纽带,不是血缘,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封建国家的文明,了解封建西欧的历史,进而通过题干中的选项进行判断。
3.下图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西周分封制度
C.日本封建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 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目的 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图片表达的是B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通过层层等级进行划分,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4.下列国家中宗教的产生和传播就是国家建立过程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帝国 C.古罗马帝国 D.古代中国
【答案】A
【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 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与国家的建立和地区的统一有者密切的联系.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与宗教的关系,在宗教的产生之际,也正是阿拉伯帝国进行建立之时,需要特别进行关注。
5.下列关于欧洲中世纪农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农村庄园经济上可以自给自足
B.到处是裁缝店、理发店、杂货店
C.农奴可以自由婚配
D.农村土地主要掌握在国王和贵族手里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以农业为基础,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小世界,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封建国家的内容,当时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本题难度低,记忆即可。
6.某历史活动课上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民主制度确立、陶片放逐法等,他们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伯里克利改革 D.克里斯提尼改革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创设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雅典各项公职的选举单位。在组织上消灭了氏族血缘部落,结束了贵族操纵公职选举的局面,抽掉了贵族权势根基,部落按人为的划分,打破了以地理集结党派的惯例,防止了社会动荡。建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他还加强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的活动。根据他的建议,制定了贝壳(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于前478年首次实施 )。他还成立是将军委员会。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内容,克里斯提尼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古希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7.下列有关阿拉伯与伊斯兰教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①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②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③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④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①③② D.①②④③
【答案】C
【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①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是在622年 ;
②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是在8世纪;
③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发生在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以后;
④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是在创立伊斯兰教之后,由于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
题干中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史实的识记。
8.假如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所使用的最新的生产工具应该是下图的(  )
A. 磨制石器 B. 青铜器
C. 铁器 D. 陶器
【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首先,铁器代替了青铜器更广泛地推广到农业生产当中,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阶级的分化,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从奴隶社会进步到封建社会的步伐。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的发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9.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日本庄园主蓄养的私人武装力量
②听命于天皇的国家军队
③日本自古就有武士阶层
④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武士的雏形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律令体制下产生的武官,最初是日本恒武天皇为了巩固政权而设立的。在平安时代以前,除了奴隶,所有的的壮丁都有责任和义务成为被天皇募兵的对象。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而他们从体制、职能上看,更类似西方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与一般的亚洲国家存在差异。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武士的内容,结合教材,通过课外的日本的历史知识来了解日本武士的发展。
10.小陈同学代表历史学习小组总结发言:“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灭亡了昔日辉煌的西罗马帝国,建立的查理曼帝国昙花一现。它的一支又是英吉利王国的建立者。”小陈最有可能描述的是哪个民族?(  )
A.阿拉伯人 B.日耳曼人 C.古代罗马人 D.马其顿人
【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 奴隶制社会后期,罗马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罗马帝国。罗马人把居住在罗马帝国北方的外族部落称为“蛮族”。这些外族部落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而这时的日耳曼人,还处于氏族社会末期。到了公元1世纪至3世纪,各日耳曼人部落开始结成联盟,其中较大的一支就是法兰克。这时的罗马帝国已从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顶峰衰落下来,各地不断发生奴隶和农民起义,使得垂死的罗马帝国更加摇摇欲坠。与此同时,被当时中国汉朝打败的匈奴人的一部分,经中亚向西迁徙入侵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式的“民族大迁徙”,很多外族部落纷纷迁移到罗马帝国境内。这时罗马帝国已无力对付这些外族的入侵,外族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将罗马帝国瓜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从此灭亡了。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也乘这个大动荡的机会,侵入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这时的法兰克王国,正在瓦解过程中的氏族制度同原罗马帝国境内日益发展的封建因素相结合,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王国内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被国家政权机关所代替,各部落间的习惯也逐渐演变成法律。以法兰克王国为主要代表的日耳曼人建立起来的各个王国,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耳曼人的历史,结合教材和题干加以理解,本题难度一般,易于掌握。
11.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因此,其正确顺序为②①③,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难度一般,掌握历史的宗教的时间顺序即可。
12.西周统治阶级以哪些制度为工具,巩固其统治(  )
①分封制 ②县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世袭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宗法制是西周封建的社会制度。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制礼作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的一大特色,对于政治的影响最为深远。
13.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平民如果想成为贵族,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造反起义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以知道,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规定: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军功。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和理解。
14.马镫的传入使欧洲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阶层,这个阶层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000年,它是(  )
A.农民阶层 B.骑士阶层 C.武士阶层 D.士族阶层
【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6,7世纪时,马镫的普及,不仅使骑兵成为了一千多年来不可阻挡的一个兵种,还催生了欧洲的骑士精神,一种延续一千多年的骑士制度,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骑士阶层的内容,是欧洲封建社会典型的阶层,具有很高的地位。
15.我国成语反映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列成语属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有(  )
A.围魏救赵 B.完璧归赵 C.卧薪尝胆 D.秦晋之好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是战国时期的历史,A不符合题意;B项 完璧归赵,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B不符合题意;C项 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C不符合题意;D项 秦晋之好,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发生于春秋时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与历史的知识,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结合文学学习历史。
16.下列有关大河文明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尼罗河—古埃及—楔形文字
B.印度河、恒河—古印度—种姓制度
C.爱琴海—古希腊—民主政治
D.长江、黄河—中国—太阳历
【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恒河流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选项B搭配正确,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河文明的内容,结合教材和题干的内容,进行搭配上的分析。
17.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内容,各大流派的代表人物的著名的言论和思想是考试得易考点。
18.“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这句话中的“那里”是(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从“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苏格拉底、柏拉图”可知题目问的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半岛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为中心,孕育发展出爱琴海文明。公元前5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希腊政治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是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的内容,掌握古希腊时期的著名的文化,相关的代表人物和言论,是学习古希腊文明的摇篮。
1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诸侯争霸
B.我国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C.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
D.产生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 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以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思想 法家思想的产生,韩非子等提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为这一制度的形成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军事 在改革政治、经济制度的同时,纷纷改革军制。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方向均衡考虑,是考试的易考点。
20.“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有教无类”,使学术思想活跃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内容,当时社会动荡, 出现了很多的学者,提出很多学派。
21.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即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②是罗马帝国时期产生的法律体系
③是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④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罗马法》的认识。熟练掌握《罗马法》的历史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罗马法》源自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世界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内容,对于背景和意义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本题具有一定难度。
22.谚语是历史最好的写照。下列描述中反映了古代巴比伦等级制度的是(  )
A.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C.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项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提出的,A不符合题意;B项罗马城不是一日建立的是罗马帝国时期的谚语,B不符合题意;C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里的谚语,C符合题意;D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谚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熟知法典的内容和意义。
23.(2017八上·嘉兴期中)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
A.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B.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社会根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当时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挽救统治危机。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因为孝德天皇的年号叫大化,因此这次改革叫大化改新。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社会根源的识记。
24.下列有关欧洲早期资产阶级产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早期资产阶级来源于封建庄园
B.早期资产阶级从市民阶级分化而来
C.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
D.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时,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它们都是手工业和商业中心,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曼彻斯特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他们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A说法错误,但是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兴起,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形成了市民阶级。
25.欧洲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对“阿拉伯人的口”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重视学习
C.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D.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中国人的头”是指中国人发明创造出来的;“阿拉伯人的口”是指中国人发明创造出来的科技成就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了欧洲;“法兰克人的手”是指这些发明创造通过欧洲人的改造发展为近代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由此分析可以知道材料主要阐述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因此B符合题意,而ABD的表述均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结合题干和教材可得到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图,结合大河文明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文明古国是   ,它发源于   (河流)。
(2)B处为古代西亚的“新月沃地”,诞生了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成文法典   。在文化上那里的人们发明了   文字。
(3)C处为古印度,这里曾出现了一种严格划分社会等级的   制度,后来为反对该制度,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   ,创始人是   。
(4)D处是中国,约   (时间)诞生了第一个王朝   ,之后产生了我国最早的文字   。
(5)从诞生的地理环境看,ABCD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文明属于什么不同类型的文明?
【答案】(1)古代埃及;尼罗河
(2)《汉谟拉比法典》;楔形
(3)种姓;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4)公元前2070年;夏朝;甲骨文
(5)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四大文明古国是大河文明。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曙光;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A处的文明古国位于北非,是约公元前3500年诞生的古埃及文明,尼罗河不仅为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了充沛的水利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罗河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粮仓。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孕育的成果。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
(2)本题考查古巴比伦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西亚诞生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3)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隐修者。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主张忍耐顺从,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4)本题考查古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主王朝。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5)本题考查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ABCD四个地区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都属于农耕文明。
故答案为:(1)古代埃及;尼罗河。
(2)《汉谟拉比法典》;楔形。
(3)种姓;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4)公元前2070年;夏朝;甲骨文。
(5)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四大文明古国是大河文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及古希腊的相关知识。
2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文明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灿烂光芒,伯里克利当政期间的古希腊拥有这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而此时春秋战国之际的中国也不甘示弱,文明高度发展,交相辉映。
(1)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国家是哪些?分别说出它们在社会制度上的突出特征。
(2)你赞同伯里克利当政时期的古希腊拥有最完美的民主制度吗?为什么?
(3)古希腊和中国文明都在文化上作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请你分别列举1个当时著名的历史人物并说说他们的成就?
【答案】(1)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斯巴达实现贵族统治,崇尚武力。
(2)不赞同。因为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杠杆定律;亚里士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等。
古中国: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推行“仁”、“克己复礼”;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崇尚“自然”,主张“无为”等。
【知识点】百家争鸣;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希腊城邦的有关知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最强大的两个奴隶制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是两个最大的城邦,斯巴达在希腊南部,国内多平原;雅典在希腊东南沿海,海岸线曲折,海上交通便利。雅典的民主政治使全体成年男性居民拥有了民主权利。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和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对比,斯巴达在古希腊的诸城邦中特别崇尚武力。
(2)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雅典的民主政治既有进步性也具有局限性,从进步性方面看,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从局限性方面看,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的,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即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
(3)本题考查古希腊和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及成就,古希腊和中国都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学生准确介绍即可。
故答案为:(1)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斯巴达实现贵族统治,崇尚武力。
(2)不赞同。因为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杠杆定律;亚里士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等。
古中国: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推行“仁”、“克己复礼”;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崇尚“自然”,主张“无为”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文明及古中国文明等相关知识。
28.阅读下列世界杰出人物的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他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他接受基督教教皇的加冕,从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变成查理曼帝国的皇帝,从此基督教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教会拥有大量田产,教民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德皇亨利四世为向教皇请求宽恕,赤足披毡在城堡外的雪地里等候了三天,方得觐见。
材料三:他是一个帝国的奠基者也是一个宗教的创立者,他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在什么时候自称“元首”,成为实际上的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接受教皇的加冕说明了基督教教会和国王之间是什么关系?材料二反映了基督教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哪些方面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帝国”、“宗教”指的是哪个帝国和哪个宗教?依据他说的话指出阿拉伯人能创造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
【答案】(1)屋大维;公元前27年。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查理;教会和国王相互利用,相互合作。
基督教政治上干涉控制各国,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收取“什一税”。
(3)穆罕默德;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
因为阿拉伯民族学习,重视文化。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罗马相关知识。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罗马法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查理得到教皇的承认,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说明国王的权力受教皇制约,同时也说明教会和国王相互利用,相互合作。从材料二的“他接受基督教教皇的加冕,从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变成查理曼帝国的皇帝”可见:基督教政治上干涉控制各国,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从材料二的“教会拥有大量田产,教民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可见: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收取“什一税”。
(3)本题考查默罕默德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三中的“他是一个帝国的奠基者也是一个宗教的创立者......”,联系所学知识,7世纪,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形成了阿拉伯文明,对以后的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形成等。从默罕默德的“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可见阿拉伯人能创造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是阿拉伯民族学习,重视文化。
故答案为:(1)屋大维;公元前27年。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查理;教会和国王相互利用,相互合作。基督教政治上干涉控制各国,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收取“什一税”。
(3)穆罕默德;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因为阿拉伯民族学习,重视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帝国等相关知识。
29.历史上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大化二年,孝德天皇发布《田令》,规定“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
(1)材料一记载了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
(3)该规定出于日本的哪一次改革?上述措施对日本的哪一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对我国国家建设的启示?
【答案】(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3)大化改新。经济方面,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4)要善于学习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文化积极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发展起来。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二中的“大化二年”“孝德天皇”“班田等信息,可知这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充分调动了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4)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对我国国家建设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改革“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3)大化改新。经济方面,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4)要善于学习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文化积极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发展起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