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18八下·慈溪期末)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帝国的繁盛B.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近代的曙光D.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答案】B【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但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在推行闭关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深刻危机。因此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B项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的特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明清时代特征为背景,考查明清时代特征。2.(2018八下·慈溪期末)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废分封立郡县 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答案】A【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西周建立的分封制是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A项废分封立郡县不可能出现在《明朝那些事儿》作品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D【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清朝。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建立的了解。4.(2018八下·慈溪期末)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金瓶(金奔巴瓶)C.锦衣卫印 D.开元通宝钱【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在西藏实行“金瓶掣签”制度,通过金瓶掣签确定西藏达赖或班禅的合法继承人。因此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金奔巴瓶获得有效信息。A项司母戊鼎与民族关系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金瓶(金奔巴瓶)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符合题意;C项锦衣卫印与民族关系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开元通宝钱与民族关系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相关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2018八下·慈溪期末)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长城的修建,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故①③④正确;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表述不符合史实,长城是明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C项①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6.(2018八下·慈溪期末)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答案】D【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在夏朝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经开始利用蚕茧抽丝,并将蚕丝挑织成织物。夏代至战国末期,是丝绸生产的发展时期,尤其是丝织技术有了突出的进步,已经能用多种的织纹和彩丝织成十分精美的丝织品,自秦代至清道光年间是丝绸生产的成熟时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由此推断古墓的朝代最早是在明朝。D项明朝的古墓随葬品中,可能发现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的手工业以及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7.(2018八下·慈溪期末)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 B.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C.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 D.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答案】A【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清小说人广为流传是因为当时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小说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此外还有书坊、刊刻印刷技术迅速发展。A项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不正确,明清小说广为流传与市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无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8.(2018八下·慈溪期末)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C.专制皇权强化 D.地方权力膨胀【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时期,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清朝雍正帝时期,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C项专制皇权强化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垂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权加强的有关知识。9.(2018八下·慈溪期末)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他相信地圆学说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他拥有航海地图【答案】B【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地理知识的传播,使他相信地圆学说。哥伦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从欧洲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够到达东方,因此,1492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B项他相信地圆学说是支持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这一信念的最重要因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10.(2018八下·慈溪期末)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主人公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神曲》——但丁 B.《大卫》——米开朗琪罗C.《蒙娜丽莎》——达·芬奇 D.《英雄交响曲》——贝多芬【答案】C【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达 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充分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A项《神曲》——但丁与题干中名画不匹配,《神曲》是一首长诗,不符合题意;B项《大卫》——米开朗琪罗与题干中名画不匹配,《大卫》是雕塑巨匠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C项《蒙娜丽莎》——达·芬奇与题干中名画匹配,符合题意;D项《英雄交响曲》——贝多芬与题干中名画不匹配,《英雄交响曲》是音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时期达 芬奇的绘画艺术。11.(2018八下·慈溪期末)17至18世纪,有一批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他们燃起的思想火花是(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 D.启蒙思想【答案】D【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7至18世纪”“科学理性”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7——18世纪,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掀起了启蒙运动。D项启蒙思想是17至18世纪的思想家燃起的思想火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2018八下·慈溪期末)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日。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A.相对论 B.日心说C.万有引力定律 D.生物进化论【答案】C【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牛顿是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成就是在力学方面,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C项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的成就之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牛顿的成就。13.(2018八下·慈溪期末)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文化热,这股热潮被称为“东学西渐”,这一局面集中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D【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A秦汉时期时,虽然满足大多数条件,但是科学文明显然没有高度发达;B隋唐时期亦然;C宋元时期则是没有通畅的交流渠道;只有D明清时期中国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当时,伏尔泰在他的工作室里挂了一幅孔子像,还写过一部叫《中国孤儿》的戏剧。【点评】知道东学西渐局面出现的朝代。14.(2018八下·慈溪期末)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B.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C.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D.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答案】C【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解析】【分析】A项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说法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不符合题意;B项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错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在意大利,但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符合题意;C项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说法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抨击了教会的封建统治,是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属于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D项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15.(2018八下·慈溪期末)如果把“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新体制的创立C.工业文明的浪潮 D.殖民扩张道路【答案】B【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专政,颁布了《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都与新体制的创立有关。B项新体制的创立可确定为“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6.(2018八下·慈溪期末)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美国独立战争最显著的特征是( )A.摆脱殖民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推翻封建统治 D.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答案】A【知识点】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是英国的封建统治。A项摆脱殖民统治是美国独立战争最显著的特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美国独立战争最显著的特征。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经过八年战争,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最终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17.(2018八下·慈溪期末)1862年9月,林肯在签署某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林肯签署的这个文件应是(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人权宣言》 D.《废除农奴制法令》【答案】B【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南北战争爆发后,为扭转战争局势,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北方军因此获得了大量兵源,扭转了战局,维护了国家统一。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1862年林肯签署的文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知识。18.(2018八下·慈溪期末)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都推行了改革。这两个国家社会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都阻碍了社会进步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都走向了军国主义【答案】A【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A项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是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社会改革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共同点为切入点,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19.(2018九上·杭州月考)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句解说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只领头羊是指( )A.英国 B.法国C.美国 D.德国【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英国崛起的相关内容。18世纪60年代的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成为了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号称“日不落帝国”。所以答案选A。其余选项中的国家与史实不符,故不选。【点评】知道英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20.(2018八下·慈溪期末)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网络上进行“千年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广泛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人民宪章》的发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人权宣言》的发表【答案】C【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是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C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学生的识记能力。21.(2018八下·慈溪期末)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在重9世纪40年代“考问世界”方面的史实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第一次世界大战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答案】A【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体现德国‘考问世界’”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阶级有了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识记。A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符合题意;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20世纪初,和题干中“19世纪40年代”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和题干中“19世纪40年代”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和题干中“19世纪40年代”不符,且不能体现德国“考问世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22.(2018八下·慈溪期末)南美洲地区最高荣誉的足球赛事被称为“解放者杯",它是为纪念哪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袖而创立的?( )A.马克思 B.玻利瓦尔 C.圣西门 D.哥伦布【答案】B【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解析】【分析】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先后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和秘鲁等地。是独立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就是为纪念玻利瓦尔而设置的。B项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玻利瓦尔事迹的识记能力。23.(2018八下·慈溪期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人们去影院看电影 D.人们用手机打电话【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汽车、电灯等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火车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发明了,手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符合实际情况。D项人们用手机打电话不符合实际情况,手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4.(2018八下·慈溪期末)我国某城市有一座雕塑(下图),其主题是“怒折烟枪”,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该城市是( )A.虎门 B.南京 C.北京 D.上海【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依据“如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等”可知,该城市应该是虎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A项虎门销烟发生在虎门海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一座雕塑为切入点,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25.(2018八下·慈溪期末)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签订:日本马关 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条约危害: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危害【答案】D【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95年4月,中日两国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始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项条约危害表述错误,《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是《南京条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6.(2018八下·慈溪期末)在近代中国,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出现了下图局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漫画的名字是“木偶中国”,图中的洋人用线操纵着一个中国人,这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傀儡木偶。D项《辛丑条约》签订后出现了题干图中局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27.(2018八下·慈溪期末)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下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曾攻入清朝都城北京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先是抢砸珍宝,后纵火焚烧,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鸦片战争只是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是海战为主,没有入侵北京。近代史上列强曾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攻占北京,D项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侵略。关于近代列强侵华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8.(2018八下·慈溪期末)史同学在整理课本内容时,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A.为寻求救国路,________多次上书B.不做亡国之君,________下诏变法C.反对变法维新,________发动政变D.以血唤醒民众,________慷慨就义【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在1895年领导的“公车上书”前后,多次上书光绪帝,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不断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活动分别与光绪帝、慈禧太后和谭嗣同相关,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有为的重大活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29.(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义和团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黄海海战 ④谭嗣同英勇就义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1899年10月上旬,在山东掀起运动;②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③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④谭嗣同英勇就义是1898年;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③④①,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30.(2018八下·慈溪期末)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他就是( )A.京师同文馆 B.商务印书馆 C.新华书店 D.三联书店【答案】B【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结合“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可以判断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这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B项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商务印书馆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二、非选择题31.(2018八下·慈溪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革命”,“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二:见下图。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1)材料一所述“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是指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哪一重大事件?这次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该重大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在该重大事件中,哪一纲领性文件对“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做出了权威解读?说明该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法国人革命;攻克巴士底狱;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年义的发展。(2)《人权宣言》;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1789-1848”,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所以材料一所述“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 是指法国大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2)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及《人权宣言》的相关知识。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故答案为:(1)法国大革命;攻克巴士底狱;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年义的发展。(2)《人权宣言》;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32.(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的东西方世界的碰撞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1839年8月,当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人狂妄叫嚣:“我们应以武力方式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东方的一个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英国为“恢复名誉”对中国发动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中的“岛国”“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说说这一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4)东西方世界的碰撞中,两个东方国家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结局,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答案】(1)闭关锁国;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3)日本明治维新;改变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或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向先进国家。学习,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对外开放。【知识点】鸦片战争;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通过材料可知,乾隆皇帝认为清朝事事远在西方之上,能自给自足,不必和外国往来,因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样既可以免受外国侵扰,又可以制止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从而维护清朝的统治。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使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中国战败,清王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本题考查。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岛国”是指日本,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结果落后挨打,遭受外来侵略,日本学习欧美先进文化进行改革,结果摆脱了民族危机,这启示我们: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对外开放等。故答案为:(1)闭关锁国;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3)日本明治维新;改变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或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向先进国家学习,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对外开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日两国的鸦片战争、明治维新等相关知识。33.(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艰辛,艰辛的探索之路孕育着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以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材料二: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1)材料一中“学习外国利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2)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3)材料一,二这两次探索运动,在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上有何异同?【答案】(1)洋务运动;同意,洋务派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同意,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牛和发展;对外围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了一批洋务人才。(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3)同:向西方(外国)、先进国家学习;异:从学习器物(机器设备、先进技术)到学习制度(政治制度)发展。【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主张在不改变原有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器物。同意阐明同意的理由,不同意阐明不同意的理由即可。同意的理由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变得富强,没有实现它的目的,所以失败了。不同意的理由是:洋务运动引进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军事,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9世纪末期,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思想,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当时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有很多相同点:如从学习的对象上看都学习西方先进国家,从作用上看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时期,地主阶级洋务派认为中国只有在技术方面不如西方,所以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向西方学习更加深入了。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同意,洋务派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同意,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牛和发展;对外围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了一批洋务人才。(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3)同:向西方(外国)、先进国家学习;异:从学习器物(机器设备、先进技术)到学习制度(政治制度)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 / 1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18八下·慈溪期末)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帝国的繁盛B.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近代的曙光D.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2.(2018八下·慈溪期末)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废分封立郡县 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4.(2018八下·慈溪期末)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金瓶(金奔巴瓶)C.锦衣卫印 D.开元通宝钱5.(2018八下·慈溪期末)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8八下·慈溪期末)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7.(2018八下·慈溪期末)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 B.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C.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 D.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8.(2018八下·慈溪期末)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C.专制皇权强化 D.地方权力膨胀9.(2018八下·慈溪期末)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他相信地圆学说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他拥有航海地图10.(2018八下·慈溪期末)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主人公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神曲》——但丁 B.《大卫》——米开朗琪罗C.《蒙娜丽莎》——达·芬奇 D.《英雄交响曲》——贝多芬11.(2018八下·慈溪期末)17至18世纪,有一批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他们燃起的思想火花是(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 D.启蒙思想12.(2018八下·慈溪期末)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日。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A.相对论 B.日心说C.万有引力定律 D.生物进化论13.(2018八下·慈溪期末)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文化热,这股热潮被称为“东学西渐”,这一局面集中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14.(2018八下·慈溪期末)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B.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C.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D.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15.(2018八下·慈溪期末)如果把“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新体制的创立C.工业文明的浪潮 D.殖民扩张道路16.(2018八下·慈溪期末)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美国独立战争最显著的特征是( )A.摆脱殖民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推翻封建统治 D.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17.(2018八下·慈溪期末)1862年9月,林肯在签署某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林肯签署的这个文件应是(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人权宣言》 D.《废除农奴制法令》18.(2018八下·慈溪期末)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都推行了改革。这两个国家社会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都阻碍了社会进步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都走向了军国主义19.(2018九上·杭州月考)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句解说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只领头羊是指( )A.英国 B.法国C.美国 D.德国20.(2018八下·慈溪期末)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网络上进行“千年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广泛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人民宪章》的发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人权宣言》的发表21.(2018八下·慈溪期末)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在重9世纪40年代“考问世界”方面的史实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第一次世界大战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22.(2018八下·慈溪期末)南美洲地区最高荣誉的足球赛事被称为“解放者杯",它是为纪念哪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袖而创立的?( )A.马克思 B.玻利瓦尔 C.圣西门 D.哥伦布23.(2018八下·慈溪期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人们去影院看电影 D.人们用手机打电话24.(2018八下·慈溪期末)我国某城市有一座雕塑(下图),其主题是“怒折烟枪”,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该城市是( )A.虎门 B.南京 C.北京 D.上海25.(2018八下·慈溪期末)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签订:日本马关 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条约危害: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危害26.(2018八下·慈溪期末)在近代中国,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出现了下图局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27.(2018八下·慈溪期末)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下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曾攻入清朝都城北京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28.(2018八下·慈溪期末)史同学在整理课本内容时,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A.为寻求救国路,________多次上书B.不做亡国之君,________下诏变法C.反对变法维新,________发动政变D.以血唤醒民众,________慷慨就义29.(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义和团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黄海海战 ④谭嗣同英勇就义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30.(2018八下·慈溪期末)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他就是( )A.京师同文馆 B.商务印书馆 C.新华书店 D.三联书店二、非选择题31.(2018八下·慈溪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革命”,“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二:见下图。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1)材料一所述“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是指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哪一重大事件?这次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该重大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在该重大事件中,哪一纲领性文件对“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做出了权威解读?说明该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32.(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的东西方世界的碰撞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1839年8月,当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人狂妄叫嚣:“我们应以武力方式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东方的一个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英国为“恢复名誉”对中国发动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中的“岛国”“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说说这一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4)东西方世界的碰撞中,两个东方国家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结局,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33.(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艰辛,艰辛的探索之路孕育着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以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材料二: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1)材料一中“学习外国利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2)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3)材料一,二这两次探索运动,在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上有何异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但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在推行闭关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深刻危机。因此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B项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的特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明清时代特征为背景,考查明清时代特征。2.【答案】A【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西周建立的分封制是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A项废分封立郡县不可能出现在《明朝那些事儿》作品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D【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清朝。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建立的了解。4.【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在西藏实行“金瓶掣签”制度,通过金瓶掣签确定西藏达赖或班禅的合法继承人。因此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金奔巴瓶获得有效信息。A项司母戊鼎与民族关系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金瓶(金奔巴瓶)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符合题意;C项锦衣卫印与民族关系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开元通宝钱与民族关系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相关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C【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长城的修建,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故①③④正确;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表述不符合史实,长城是明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C项①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6.【答案】D【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在夏朝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经开始利用蚕茧抽丝,并将蚕丝挑织成织物。夏代至战国末期,是丝绸生产的发展时期,尤其是丝织技术有了突出的进步,已经能用多种的织纹和彩丝织成十分精美的丝织品,自秦代至清道光年间是丝绸生产的成熟时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由此推断古墓的朝代最早是在明朝。D项明朝的古墓随葬品中,可能发现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的手工业以及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7.【答案】A【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清小说人广为流传是因为当时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小说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此外还有书坊、刊刻印刷技术迅速发展。A项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不正确,明清小说广为流传与市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无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8.【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时期,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清朝雍正帝时期,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C项专制皇权强化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垂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权加强的有关知识。9.【答案】B【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地理知识的传播,使他相信地圆学说。哥伦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从欧洲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够到达东方,因此,1492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B项他相信地圆学说是支持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这一信念的最重要因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10.【答案】C【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达 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充分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A项《神曲》——但丁与题干中名画不匹配,《神曲》是一首长诗,不符合题意;B项《大卫》——米开朗琪罗与题干中名画不匹配,《大卫》是雕塑巨匠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C项《蒙娜丽莎》——达·芬奇与题干中名画匹配,符合题意;D项《英雄交响曲》——贝多芬与题干中名画不匹配,《英雄交响曲》是音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时期达 芬奇的绘画艺术。11.【答案】D【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7至18世纪”“科学理性”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7——18世纪,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掀起了启蒙运动。D项启蒙思想是17至18世纪的思想家燃起的思想火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C【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牛顿是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成就是在力学方面,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C项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的成就之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牛顿的成就。13.【答案】D【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A秦汉时期时,虽然满足大多数条件,但是科学文明显然没有高度发达;B隋唐时期亦然;C宋元时期则是没有通畅的交流渠道;只有D明清时期中国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当时,伏尔泰在他的工作室里挂了一幅孔子像,还写过一部叫《中国孤儿》的戏剧。【点评】知道东学西渐局面出现的朝代。14.【答案】C【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解析】【分析】A项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说法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不符合题意;B项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错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在意大利,但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符合题意;C项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说法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抨击了教会的封建统治,是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属于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D项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15.【答案】B【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专政,颁布了《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都与新体制的创立有关。B项新体制的创立可确定为“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6.【答案】A【知识点】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是英国的封建统治。A项摆脱殖民统治是美国独立战争最显著的特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美国独立战争最显著的特征。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经过八年战争,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最终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17.【答案】B【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南北战争爆发后,为扭转战争局势,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北方军因此获得了大量兵源,扭转了战局,维护了国家统一。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1862年林肯签署的文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知识。18.【答案】A【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A项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是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社会改革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共同点为切入点,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19.【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英国崛起的相关内容。18世纪60年代的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成为了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号称“日不落帝国”。所以答案选A。其余选项中的国家与史实不符,故不选。【点评】知道英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20.【答案】C【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是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C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学生的识记能力。21.【答案】A【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体现德国‘考问世界’”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阶级有了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识记。A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符合题意;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20世纪初,和题干中“19世纪40年代”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和题干中“19世纪40年代”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和题干中“19世纪40年代”不符,且不能体现德国“考问世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22.【答案】B【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解析】【分析】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先后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和秘鲁等地。是独立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就是为纪念玻利瓦尔而设置的。B项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玻利瓦尔事迹的识记能力。23.【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汽车、电灯等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火车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发明了,手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符合实际情况。D项人们用手机打电话不符合实际情况,手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4.【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依据“如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等”可知,该城市应该是虎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A项虎门销烟发生在虎门海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一座雕塑为切入点,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25.【答案】D【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95年4月,中日两国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始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项条约危害表述错误,《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是《南京条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6.【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漫画的名字是“木偶中国”,图中的洋人用线操纵着一个中国人,这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傀儡木偶。D项《辛丑条约》签订后出现了题干图中局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27.【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先是抢砸珍宝,后纵火焚烧,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鸦片战争只是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是海战为主,没有入侵北京。近代史上列强曾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攻占北京,D项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侵略。关于近代列强侵华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8.【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在1895年领导的“公车上书”前后,多次上书光绪帝,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不断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活动分别与光绪帝、慈禧太后和谭嗣同相关,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有为的重大活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29.【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1899年10月上旬,在山东掀起运动;②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③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④谭嗣同英勇就义是1898年;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③④①,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30.【答案】B【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结合“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可以判断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这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B项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商务印书馆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31.【答案】(1)法国人革命;攻克巴士底狱;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年义的发展。(2)《人权宣言》;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1789-1848”,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所以材料一所述“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 是指法国大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2)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及《人权宣言》的相关知识。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故答案为:(1)法国大革命;攻克巴士底狱;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年义的发展。(2)《人权宣言》;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32.【答案】(1)闭关锁国;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3)日本明治维新;改变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或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向先进国家。学习,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对外开放。【知识点】鸦片战争;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通过材料可知,乾隆皇帝认为清朝事事远在西方之上,能自给自足,不必和外国往来,因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样既可以免受外国侵扰,又可以制止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从而维护清朝的统治。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使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中国战败,清王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本题考查。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岛国”是指日本,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结果落后挨打,遭受外来侵略,日本学习欧美先进文化进行改革,结果摆脱了民族危机,这启示我们: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对外开放等。故答案为:(1)闭关锁国;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3)日本明治维新;改变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或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向先进国家学习,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对外开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日两国的鸦片战争、明治维新等相关知识。33.【答案】(1)洋务运动;同意,洋务派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同意,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牛和发展;对外围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了一批洋务人才。(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3)同:向西方(外国)、先进国家学习;异:从学习器物(机器设备、先进技术)到学习制度(政治制度)发展。【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主张在不改变原有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器物。同意阐明同意的理由,不同意阐明不同意的理由即可。同意的理由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变得富强,没有实现它的目的,所以失败了。不同意的理由是:洋务运动引进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军事,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9世纪末期,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思想,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当时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有很多相同点:如从学习的对象上看都学习西方先进国家,从作用上看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时期,地主阶级洋务派认为中国只有在技术方面不如西方,所以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向西方学习更加深入了。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同意,洋务派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同意,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牛和发展;对外围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了一批洋务人才。(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3)同:向西方(外国)、先进国家学习;异:从学习器物(机器设备、先进技术)到学习制度(政治制度)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