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七下·慈溪期末)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哪三级(  )
A.省、直辖市、县 B.省、镇、乡
C.省、县、市 D.省、县、乡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我国有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这是基本行政区划。
【点评】在三级行政区划中,与省同级单位的有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2.(2018七下·慈溪期末)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
A.黑河—腾冲一线 B.黑河——昆明一线
C.秦岭—淮河一线 D.北京——腾冲一线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
【解析】【分析】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地图画了一条直线,从黑龙江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
【点评】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南部地形平坦,西部地形陡峭;东部气候温暖湿润,西部人口稀疏。
3.(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山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地形的种类和特点
【解析】【分析】山地是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表有五种基本地形,海拔较高的是高原和平原,海拔较低的是平原和丘陵,有起伏的是山地和丘陵,起伏不大较为平坦的是高原和平原。
4.(2017七下·杭州月考)下列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答案】C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其它三大盆地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盆地,了解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18七下·慈溪期末)五一期间,小明看到一辆牌照为“渝A87L66”的车辆,该车应该来自(  )
A.海南省 B.山西省 C.重庆市 D.山东省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
【解析】【分析】我国有34个省级单位,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简称,“渝”是重庆市的简称。
【点评】每个省的简称,直接写进了汽车牌照,代表了每个省级单位。
6.(2018七下·慈溪期末)黄河流经的地形单元,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藏高原 ②华北平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答案】C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依次流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此选择C。
【点评】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从青藏高原流向东北,依次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7.(2018七下·慈溪期末)认识了宝岛台湾后,佳佳同学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台湾的山地、平原各占一半 B.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C.台湾高雄港货运繁忙 D.台湾有“水果之乡”的美称
【答案】A
【知识点】台湾
【解析】【分析】台湾是我国的宝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樟树世界著名,高雄市是最大的海港,台湾四季水果不断,被称为"水果之乡“。因此选择A。
【点评】台湾从纬度上看,属于热带亚热带,从地形上看,以山地为主,台湾被称为”森林之海“”海上米仓“”东南盐仓“等。
8.(2018七下·慈溪期末)生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人们,生活习惯上有明显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资源 D.植被
【答案】B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此线是一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方的差异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气候。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以北冬季气温在0℃以下,秦岭以南气温都在0℃以上,秦岭以北是落叶阔叶林,秦岭以南是常绿阔叶林。
9.(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诗词名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的生活写照。因此选择A。
【点评】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的特征是冬季的冷,南方地区的特点是水乡,西北的干旱、青藏的高寒。
10.要想真正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就要走进(  )
①故宫 ②胡同 ③四合院 ④长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想真正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就要走进胡同、四合院,它们是极具老北京生活气息的场所。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长城则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与题意无关。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文化的了解。
11.(2018七下·慈溪期末)我国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  )
A.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B.从东到西逐渐减少
C.从西到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
【答案】D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我国东部南部濒临海洋,受海洋的影响,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点评】我国降水主要是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带来的,所以距离海洋近降水就多,远离海洋,降水就少。
12.(2018七下·慈溪期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是指甘肃玉门关一带(  )
A.夏季风影响不明显 B.夏季风来得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得迟
【答案】A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夏季风来自东部太平洋和南部印度洋。夏季风从东南吹向西北,受到山脉的阻挡,甘肃玉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风到不了,因此选择A。
【点评】我国把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把受不到夏季风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西北地区属于非季风区。
13.(2018七下·慈溪期末)我们家乡慈溪是一座宜居城市,温暖湿润,下列符合慈溪气候类型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慈溪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因此选择C.
【点评】分析气候特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高于20℃为高温,低于0摄氏度为寒冷,介于二者之间为温和;降水在100mm以上为多雨,在50mm以下为干燥,介于二者之间为湿润。
14.(2018七下·慈溪期末)某旅游拍摄小组来到青藏高原,发现这里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牧业生产,据此回答小题:
(1)青藏地区发展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草场面积大
②海拔高、阳光强烈,适合牧草生长
③耕地面积小
④牧草的营养成分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是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因为它们(  )
①耐寒
②对牧草的需求不大
③能适应缺氧的高原环境
④能适应低气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C
(2)C
【知识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青藏地区气候高寒,草原面积广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牧业温差大,牧草的营养成分高。因此选择C。
(2)青藏地区优良畜种牦牛、藏绵羊、臧山羊,他们有共同的特征,耐寒,适应高寒缺氧,适应低气压。
【点评】青藏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寒缺氧是本地区的特征,空气稀薄,光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优良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臧山羊,对牧草的需求大,对低气压的适应能力强。
15.(2018七下·慈溪期末)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回答小题。
①吐鲁番葡萄园
②烟台收获苹果
③牧民在剪羊毛
④藏民青裸脱粒
(1)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片①代表的省区,物产有(  )
A.石油、天然气 B.哈密瓜、香蕉
C.三河牛、三河马 D.长绒棉、牦牛
(3)对图④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民居以竹楼为主 B.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农牧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很高 D.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答案】(1)B
(2)A
(3)B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解析】【分析】(1)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代表性水果是苹果。因此选择B.
(2)图1吐鲁番葡萄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丰富的矿产石油和天然气,因此选择A。
(3)图4是藏民青稞脱粒,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点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具特色,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盛产温带水果,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新疆瓜果特别香甜,重要的矿产有石油和天然气。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分布在河谷地带。
16.主要生活在牧区的一组少数民族是(  )
A.高山族、朝鲜族 B.维吾尔族、苗族
C.满族、壮族 D.藏族、蒙古族
【答案】D
【知识点】内蒙古;青藏牧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藏族、蒙古族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藏族生活在我国的青藏牧区,蒙古族生活在我国的内蒙古牧区,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藏族和蒙古族的了解。
17.(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行为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西藏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
B.在内蒙古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厂
C.在黑龙江建立豆制品加工基地
D.在浙江大力开展海水养殖业
【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因地制宜是自然环境不同发展的产业不同,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显然不符合因地制宜。
【点评】内蒙古草原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黑龙江耕地面积广大,主要种植大豆,建立豆制品加工厂;浙江位于江南水乡,大力发展渔业,这些都是因地制宜。
18.(2018七下·慈溪期末)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考场上严禁考生作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车”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
A.我国的法律不够完备 B.良好的秩序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C.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D.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答案】D
【知识点】规则的演变
【解析】【分析】我国社会生活中,必须有许多规定,每个公民必须严格遵守,因此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选择D。
【点评】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维持社会生活的。
19.(2018七下·慈溪期末)许多规则来自生活,马路上的斑马线表示的是(  )
A.机动车道 B.注意行为 C.禁止通行 D.人行横道
【答案】D
【知识点】规则的演变
【解析】【分析】马路上的斑马线是认为划定的,也是来自生活,表示人行横道。
【点评】人行横道是生活中的规则,要求大家遵守,来自生活。
20.(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属于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有(  )
①烽火狼烟 ②震钟暮鼓 ③驿寄梅花 ④鸿雁传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传媒的行程
【解析】【分析】古代的信息传递包括烽火狼烟、震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因此选择C。
【点评】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了,古代信息的传递,是人们肉眼观察到的信息。
21.(2018七下·慈溪期末)造成下图漫画中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活经验的不同 B.生活时代不同
C.生活观念不同 D.代际差异
【答案】D
【知识点】生活的故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代际差异,可是第四幅漫画,小孩的回答真的出乎意料,这样更容易激趣。学生在一笑中体会代际差异有时会导致代际隔阂,也就是代沟。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题目,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地反映问题。此题考查的是代际差异,可是第四幅漫画,小孩的回答真的出乎意料,这样更容易激趣。学生在一笑中体会代际差异有时会导致代际隔阂,也就是代沟。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forum.php mod=viewthread&tid=472409
内容来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点评】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题目,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地反映问题。
22.(2018七下·慈溪期末)互联网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可以用于传递信息。下列同互联网一样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有(  )
①电视 ②书籍 ③广播 ④鸽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传媒的行程
【解析】【分析】 大众传播媒介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根据题意,电视,书籍,广播都是大众媒介,鸽子不是。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23.(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地区原始屠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影响最大的是(  )
A.北京周口店人的洞穴
B.北京山顶洞人的原始房屋
C.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
D.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
【答案】C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为适应南方潮湿炎热的环境,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屋是一种高于地面,具有通风、防潮性能的架空式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C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居民。
24.我国神话传说中,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的。(  )
A.世袭 B.禅让 C.选举 D.定期轮换
【答案】B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神话传说中,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的。故选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识记。
25.(2018七下·慈溪期末)由中美洲印第安人最先种植的作物是(  )
A.棉花 B.水稻 C.玉米 D.粟
【答案】C
【知识点】中美洲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中美洲丛林里就生活着古老的印第安人。他们学会了种植玉米等作物,一些农业部落逐渐形成。3000多年前,这里的农业聚落发展成了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奥尔梅克文明的了解。
26.(2018七下·慈溪期末)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这时是(  )
A.公元前3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早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公元3世纪末是290-299年。公元前的和公元后的相反,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统一。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时间,本题难度不大。
27.(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关于口述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口述历史是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
B.口述历史不算历史
C.口述历史就是传说
D.口述历史没有历史真实性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A. 口述历史 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可以作为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故A选项符合题意;
B. 口述历史这种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算作是历史,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口述历史并不是传说,他是需要事件的亲历者进行回忆,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口述历史由历史学家、学者、记者、学生等,访问曾经亲身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让学者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是具有真实性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口述历史的知识点,掌握历史的重要性和了解历史的分类。
二、非选择题
28.(2018七下·慈溪期末)观察下面的世界几个早期文明区域分布图,完成相关题目。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区域,分别填写这些区域韵名称及其所处的流域。
  区域名称 所在大河流域
A        
B 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    
C     印度河、恒河流域
D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事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答案】(1)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2)特点:都产生于人河流域,体现了农业文明。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人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牛存,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1)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它们都分布在大河流域,古埃及在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在两河流域、古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古中国在黄河长江流域。
(2)文明古国大都分布在河流沿岸,河流能给农田提供水源,河流流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点评】古文明都是农业文明,河流给农田提供水源,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满足了人类生活的需要。
29.(2018七下·慈溪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A是   地区,B是   地区,C是   地区,D是   地区。
(2)C,D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线;造成A,D之间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是   ,它位于   地理区域(请写出图中对应地理区域的字母)
(4)近年来横断山区人口增长快,水土流失也日趋严重。结合上题的相关知识资料,填写关系式:当地人口迅速增加→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答案】(1)青藏;西北;北方;南方
(2)秦岭;淮河;地形
(3)黄土高原;C
(4)砍伐森林(植被减少)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解析】【分析】(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分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生产差异是因为两地的地形不同。(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他属于北方地区。(4)横断山区人口增长快,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是因为人口增多,破坏了植被,毁林开荒。
【点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等方面特征。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问题,北方地区缺水,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
30.(2018七下·慈溪期末)它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它通过地下通道将很远地方的雪水引下山,灌溉农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的是哪一种水利设施?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哪个省区?
(2)这种水利设施有何优点?当地发展了何种特色的农业?
(3)请简要说明这一水利设施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答案】(1)坎儿井。新疆。
(2)利用水渠将水引到农田,免去运水之劳;它是暗渠,又减少了水的蒸发。绿洲农业。
(3)当地气候较干旱,蒸发较强,沙漠广布,而绿洲地区水源有限;当地人民创造出“坎儿井”,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可以减少蒸发,节约珍贵的冰雪融水。
【知识点】新疆(丝路明珠)
【解析】【分析】(1)由于干旱,新疆地区劳动人民发明了坎儿井。(2)坎儿井的优势是利用水渠将水引到农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所以新疆是绿洲农业。(3)新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绿洲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坎儿井利用暗渠,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点评】坎儿井与我国万里长城,大运河被称为三大工程,坎儿井主要是将高山冰雪融水利用地下暗渠,汇集到绿洲地区,这样减少了水分蒸发,充分利用了冰雪融水。
1 / 1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七下·慈溪期末)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哪三级(  )
A.省、直辖市、县 B.省、镇、乡
C.省、县、市 D.省、县、乡
2.(2018七下·慈溪期末)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
A.黑河—腾冲一线 B.黑河——昆明一线
C.秦岭—淮河一线 D.北京——腾冲一线
3.(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山地的是(  )
A.
B.
C.
D.
4.(2017七下·杭州月考)下列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5.(2018七下·慈溪期末)五一期间,小明看到一辆牌照为“渝A87L66”的车辆,该车应该来自(  )
A.海南省 B.山西省 C.重庆市 D.山东省
6.(2018七下·慈溪期末)黄河流经的地形单元,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藏高原 ②华北平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7.(2018七下·慈溪期末)认识了宝岛台湾后,佳佳同学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台湾的山地、平原各占一半 B.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C.台湾高雄港货运繁忙 D.台湾有“水果之乡”的美称
8.(2018七下·慈溪期末)生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人们,生活习惯上有明显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资源 D.植被
9.(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诗词名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0.要想真正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就要走进(  )
①故宫 ②胡同 ③四合院 ④长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2018七下·慈溪期末)我国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  )
A.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B.从东到西逐渐减少
C.从西到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
12.(2018七下·慈溪期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是指甘肃玉门关一带(  )
A.夏季风影响不明显 B.夏季风来得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得迟
13.(2018七下·慈溪期末)我们家乡慈溪是一座宜居城市,温暖湿润,下列符合慈溪气候类型图的是(  )
A. B.
C. D.
14.(2018七下·慈溪期末)某旅游拍摄小组来到青藏高原,发现这里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牧业生产,据此回答小题:
(1)青藏地区发展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草场面积大
②海拔高、阳光强烈,适合牧草生长
③耕地面积小
④牧草的营养成分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是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因为它们(  )
①耐寒
②对牧草的需求不大
③能适应缺氧的高原环境
④能适应低气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18七下·慈溪期末)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回答小题。
①吐鲁番葡萄园
②烟台收获苹果
③牧民在剪羊毛
④藏民青裸脱粒
(1)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片①代表的省区,物产有(  )
A.石油、天然气 B.哈密瓜、香蕉
C.三河牛、三河马 D.长绒棉、牦牛
(3)对图④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民居以竹楼为主 B.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农牧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很高 D.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16.主要生活在牧区的一组少数民族是(  )
A.高山族、朝鲜族 B.维吾尔族、苗族
C.满族、壮族 D.藏族、蒙古族
17.(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行为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西藏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
B.在内蒙古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厂
C.在黑龙江建立豆制品加工基地
D.在浙江大力开展海水养殖业
18.(2018七下·慈溪期末)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考场上严禁考生作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车”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
A.我国的法律不够完备 B.良好的秩序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C.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D.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19.(2018七下·慈溪期末)许多规则来自生活,马路上的斑马线表示的是(  )
A.机动车道 B.注意行为 C.禁止通行 D.人行横道
20.(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属于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有(  )
①烽火狼烟 ②震钟暮鼓 ③驿寄梅花 ④鸿雁传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1.(2018七下·慈溪期末)造成下图漫画中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活经验的不同 B.生活时代不同
C.生活观念不同 D.代际差异
22.(2018七下·慈溪期末)互联网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可以用于传递信息。下列同互联网一样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有(  )
①电视 ②书籍 ③广播 ④鸽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3.(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地区原始屠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影响最大的是(  )
A.北京周口店人的洞穴
B.北京山顶洞人的原始房屋
C.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
D.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
24.我国神话传说中,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的。(  )
A.世袭 B.禅让 C.选举 D.定期轮换
25.(2018七下·慈溪期末)由中美洲印第安人最先种植的作物是(  )
A.棉花 B.水稻 C.玉米 D.粟
26.(2018七下·慈溪期末)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这时是(  )
A.公元前3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早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27.(2018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关于口述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口述历史是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
B.口述历史不算历史
C.口述历史就是传说
D.口述历史没有历史真实性
二、非选择题
28.(2018七下·慈溪期末)观察下面的世界几个早期文明区域分布图,完成相关题目。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区域,分别填写这些区域韵名称及其所处的流域。
  区域名称 所在大河流域
A        
B 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    
C     印度河、恒河流域
D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事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9.(2018七下·慈溪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A是   地区,B是   地区,C是   地区,D是   地区。
(2)C,D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线;造成A,D之间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是   ,它位于   地理区域(请写出图中对应地理区域的字母)
(4)近年来横断山区人口增长快,水土流失也日趋严重。结合上题的相关知识资料,填写关系式:当地人口迅速增加→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0.(2018七下·慈溪期末)它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它通过地下通道将很远地方的雪水引下山,灌溉农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的是哪一种水利设施?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哪个省区?
(2)这种水利设施有何优点?当地发展了何种特色的农业?
(3)请简要说明这一水利设施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我国有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这是基本行政区划。
【点评】在三级行政区划中,与省同级单位的有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2.【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
【解析】【分析】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地图画了一条直线,从黑龙江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
【点评】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南部地形平坦,西部地形陡峭;东部气候温暖湿润,西部人口稀疏。
3.【答案】A
【知识点】地形的种类和特点
【解析】【分析】山地是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表有五种基本地形,海拔较高的是高原和平原,海拔较低的是平原和丘陵,有起伏的是山地和丘陵,起伏不大较为平坦的是高原和平原。
4.【答案】C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其它三大盆地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盆地,了解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
【解析】【分析】我国有34个省级单位,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简称,“渝”是重庆市的简称。
【点评】每个省的简称,直接写进了汽车牌照,代表了每个省级单位。
6.【答案】C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依次流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此选择C。
【点评】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从青藏高原流向东北,依次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7.【答案】A
【知识点】台湾
【解析】【分析】台湾是我国的宝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樟树世界著名,高雄市是最大的海港,台湾四季水果不断,被称为"水果之乡“。因此选择A。
【点评】台湾从纬度上看,属于热带亚热带,从地形上看,以山地为主,台湾被称为”森林之海“”海上米仓“”东南盐仓“等。
8.【答案】B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此线是一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方的差异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气候。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以北冬季气温在0℃以下,秦岭以南气温都在0℃以上,秦岭以北是落叶阔叶林,秦岭以南是常绿阔叶林。
9.【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的生活写照。因此选择A。
【点评】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的特征是冬季的冷,南方地区的特点是水乡,西北的干旱、青藏的高寒。
10.【答案】B
【知识点】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想真正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就要走进胡同、四合院,它们是极具老北京生活气息的场所。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长城则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与题意无关。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文化的了解。
11.【答案】D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我国东部南部濒临海洋,受海洋的影响,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点评】我国降水主要是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带来的,所以距离海洋近降水就多,远离海洋,降水就少。
12.【答案】A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夏季风来自东部太平洋和南部印度洋。夏季风从东南吹向西北,受到山脉的阻挡,甘肃玉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风到不了,因此选择A。
【点评】我国把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把受不到夏季风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西北地区属于非季风区。
13.【答案】C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慈溪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因此选择C.
【点评】分析气候特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高于20℃为高温,低于0摄氏度为寒冷,介于二者之间为温和;降水在100mm以上为多雨,在50mm以下为干燥,介于二者之间为湿润。
14.【答案】(1)C
(2)C
【知识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青藏地区气候高寒,草原面积广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牧业温差大,牧草的营养成分高。因此选择C。
(2)青藏地区优良畜种牦牛、藏绵羊、臧山羊,他们有共同的特征,耐寒,适应高寒缺氧,适应低气压。
【点评】青藏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寒缺氧是本地区的特征,空气稀薄,光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优良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臧山羊,对牧草的需求大,对低气压的适应能力强。
15.【答案】(1)B
(2)A
(3)B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解析】【分析】(1)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代表性水果是苹果。因此选择B.
(2)图1吐鲁番葡萄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丰富的矿产石油和天然气,因此选择A。
(3)图4是藏民青稞脱粒,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点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具特色,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盛产温带水果,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新疆瓜果特别香甜,重要的矿产有石油和天然气。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分布在河谷地带。
16.【答案】D
【知识点】内蒙古;青藏牧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藏族、蒙古族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藏族生活在我国的青藏牧区,蒙古族生活在我国的内蒙古牧区,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藏族和蒙古族的了解。
17.【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因地制宜是自然环境不同发展的产业不同,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显然不符合因地制宜。
【点评】内蒙古草原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黑龙江耕地面积广大,主要种植大豆,建立豆制品加工厂;浙江位于江南水乡,大力发展渔业,这些都是因地制宜。
18.【答案】D
【知识点】规则的演变
【解析】【分析】我国社会生活中,必须有许多规定,每个公民必须严格遵守,因此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选择D。
【点评】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维持社会生活的。
19.【答案】D
【知识点】规则的演变
【解析】【分析】马路上的斑马线是认为划定的,也是来自生活,表示人行横道。
【点评】人行横道是生活中的规则,要求大家遵守,来自生活。
20.【答案】C
【知识点】传媒的行程
【解析】【分析】古代的信息传递包括烽火狼烟、震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因此选择C。
【点评】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了,古代信息的传递,是人们肉眼观察到的信息。
21.【答案】D
【知识点】生活的故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代际差异,可是第四幅漫画,小孩的回答真的出乎意料,这样更容易激趣。学生在一笑中体会代际差异有时会导致代际隔阂,也就是代沟。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题目,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地反映问题。此题考查的是代际差异,可是第四幅漫画,小孩的回答真的出乎意料,这样更容易激趣。学生在一笑中体会代际差异有时会导致代际隔阂,也就是代沟。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forum.php mod=viewthread&tid=472409
内容来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点评】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题目,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地反映问题。
22.【答案】D
【知识点】传媒的行程
【解析】【分析】 大众传播媒介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根据题意,电视,书籍,广播都是大众媒介,鸽子不是。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23.【答案】C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为适应南方潮湿炎热的环境,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屋是一种高于地面,具有通风、防潮性能的架空式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C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居民。
24.【答案】B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神话传说中,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的。故选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识记。
25.【答案】C
【知识点】中美洲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中美洲丛林里就生活着古老的印第安人。他们学会了种植玉米等作物,一些农业部落逐渐形成。3000多年前,这里的农业聚落发展成了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奥尔梅克文明的了解。
26.【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公元3世纪末是290-299年。公元前的和公元后的相反,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统一。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时间,本题难度不大。
27.【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A. 口述历史 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可以作为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故A选项符合题意;
B. 口述历史这种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算作是历史,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口述历史并不是传说,他是需要事件的亲历者进行回忆,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口述历史由历史学家、学者、记者、学生等,访问曾经亲身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让学者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是具有真实性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口述历史的知识点,掌握历史的重要性和了解历史的分类。
28.【答案】(1)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2)特点:都产生于人河流域,体现了农业文明。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人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牛存,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1)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它们都分布在大河流域,古埃及在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在两河流域、古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古中国在黄河长江流域。
(2)文明古国大都分布在河流沿岸,河流能给农田提供水源,河流流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点评】古文明都是农业文明,河流给农田提供水源,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满足了人类生活的需要。
29.【答案】(1)青藏;西北;北方;南方
(2)秦岭;淮河;地形
(3)黄土高原;C
(4)砍伐森林(植被减少)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解析】【分析】(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分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生产差异是因为两地的地形不同。(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他属于北方地区。(4)横断山区人口增长快,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是因为人口增多,破坏了植被,毁林开荒。
【点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等方面特征。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问题,北方地区缺水,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
30.【答案】(1)坎儿井。新疆。
(2)利用水渠将水引到农田,免去运水之劳;它是暗渠,又减少了水的蒸发。绿洲农业。
(3)当地气候较干旱,蒸发较强,沙漠广布,而绿洲地区水源有限;当地人民创造出“坎儿井”,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可以减少蒸发,节约珍贵的冰雪融水。
【知识点】新疆(丝路明珠)
【解析】【分析】(1)由于干旱,新疆地区劳动人民发明了坎儿井。(2)坎儿井的优势是利用水渠将水引到农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所以新疆是绿洲农业。(3)新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绿洲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坎儿井利用暗渠,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点评】坎儿井与我国万里长城,大运河被称为三大工程,坎儿井主要是将高山冰雪融水利用地下暗渠,汇集到绿洲地区,这样减少了水分蒸发,充分利用了冰雪融水。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