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初中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初中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24

资源简介

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初中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24
一、选择题
1.(2018八下·浙江期中)归纳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归纳为一个主题单元,下列最符合该单元主题的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专制集权的加强 D.文化专制的强化
2.(2018八下·浙江期中)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是“明修长城清修庙”。其中“清修庙”隐含着清朝统治者(  )
A.讨好西方列强的心态 B.大兴土木的喜好
C.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 D.害怕农民的心理
3.(2018八下·浙江期中)明代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今抚州市宜黄县人,历事三朝,土持兵事三十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以下人物能与谭纶共同捍卫海防的是(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4.(2018八下·浙江期中)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8八下·浙江期中)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6.(2018八下·浙江期中)《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7.(2018八下·浙江期中)小明在阅读某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舰队到达了印度。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人口稠密的岛国。我们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获得了他们的财产……当我抵达(占巴)的时候,我沿着海岸线向西行,发现了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据此推断,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8.(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人物与其历史贡献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人物 历史贡献
A 罗伯斯庇尔 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开端”
B 富尔顿 提出“日心说”
C 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D 迪亚士 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A.A B.B C.C D.D
9.(2018八下·浙江期中)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物,为牛顿提供“肩膀”的有(  )
①爱迪生 ②伽利略 ③斯蒂芬森 ④哥白尼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2018八下·浙江期中)孟德斯鸠认为,市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市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了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11.(2018八下·浙江期中)18世纪,有一位伟人领导了反对英国“奴役压迫”的革命,争取了民族独立,成为这个国家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是(  )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斯福 D.罗伯斯庇尔
12.(2018八下·浙江期中)有人歌颂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体现者”,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B.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C.颁布了《人权宣言》 D.制定《拿破仑法典》
13.(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与方框内所给提示内容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提示内容 ①起止时间:1861~1865年 ②相关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重要战役:葛底斯堡大捷
A.美国南北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4.(2018八下·浙江期中)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围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对应的是(  )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征兵制
C.废除全国所有藩国 D.允许土地买卖
15.(2018八下·浙江期中)第一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牛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路开始修建
②内燃机广泛使用
③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④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6.(2018八下·浙江期中)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17.(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围联军侵华战争
18.(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表是近代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产销状况(单元:万担)。表中数据变化反映了中国(  )
  棉花产量 棉花国内销售商品量 棉花出口 进口外国花 进口棉纺织品(折合棉花)
1840 802 211 0 50 5
1894 832 200 76 4 218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棉花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C.民族工业已经产生
D.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9.(2018八下·浙江期中)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左宗棠等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最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  )
A.《孙子兵法》 B.《坤舆万围全图》
C.《大唐西域记》 D.《马可·波罗行纪》
二、非选择题
21.(2018八下·浙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一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脚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世界”被发现在当时有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一中“人”的发现,说说这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列举当时的一位“巨人”及其代表作品一部。
(3)材料二的内容体现的是什么思想主张?该思想主张由谁提出?
(4)材料反映的这两场运动都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22.(2018八下·浙江期中)近代以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英国、法国、美国等世界性大国,各国的崛起历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7世纪,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日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双元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这场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三:“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8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1)材料一中“17世纪,英国……抢占了先机”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双元革命”分别指英国、法国的哪一重大事件?任选一事件,说明其影响。
(3)回顾往昔,200多年前的美国首创了怎样的新体制?并说明美国这一新体制创市的标志性事件。
(4)分析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英、法、美三国发展道路的相似之处。
23.(2018八下·浙江期中)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而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鲁迅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人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1)最早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带给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
(2)“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除材料外,请至少再从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简述中国遭受“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原因。
(3)战败是撬动近代中国制度改革的动力。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试举例说明。
(4)近代历史上这次变革的结局,带给行进在探索救国路上的有识之士怎样的启示与教训?
24.(2018八下·浙江期中)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洋务运动”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中外关联】图中铁甲舰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于1885年从德国定购的,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
据材料,指出图中铁甲舰采用了哪些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
(2)【论从史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分析下表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的史实1和史实2,你能分别得出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结论是什么?
轮船招商局 史实1: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近代政府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史实2: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吸收了私人资本。
(3)【方法运用】对李鸿章的评价,姚华和庄平的观点截然不同(见图)。
请你指出评价历史人物应运用什么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设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朝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设立军机处和实行文字狱是清朝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归纳为一个主题单元,下列最符合该单元主题的是专制集权的加强。
C项专制集权的加强符合“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单元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的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了明清两朝在处理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方式的不同。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明代以防为主,清代以德服人,但也不缺少武力。清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其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明修长城清修庙”其中“清修庙”隐含着清朝统治者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
C项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是“清修庙”隐含的意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明修长城清修庙”为依托,考查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
3.【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A项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不符合题意;
B项郑和在明朝率领船队宣扬国威下西洋,不符合题意;
C项戚继光在明朝中后期抗击倭寇,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符合题意;
D项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将戚继光与岳飞、郑和、郑成功放到一块考查,时间跨度大,覆盖面广。
4.【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都属于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西藏地区治理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新疆地区治理的史实,符合题意;
③设置驻藏大臣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西藏地区治理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④设置伊犁将军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新疆地区治理的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5.【答案】A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3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沙俄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项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熙帝抗击沙俄的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能够证明中国在15世纪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多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A项郑和下西洋能证明题干材料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全球通史》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的“印度”“古巴”等信息,结合所学,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认为自己到达了印度,所以当地居民称为印地安人。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
C项哥伦布是题干材料所描述的航海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哥伦布的成就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
8.【答案】C
【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开端”,牛顿发现自由落体定律,ABD三项对应错误。
C项卢梭——人民主权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表格材料为背景,考查重要历史人物相关事迹。
9.【答案】B
【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分析】为牛顿的科研提供“肩膀”的是②伽利略和④哥白尼。①爱迪生和③斯蒂芬森生活的年代比牛顿晚,不可能为牛顿提供“肩膀”。
B项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牛顿为中间线切入考查前后的科学家。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相关人物的生活时间或逻辑关系。
10.【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最早被运用的国家是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就确立起了三权分立体制。
A项英国资产阶级政体确立的虽然较早,但它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不符合题意;
B项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起了三权分立体制,符合题意;
C项法国政体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但要比美国晚,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后仿照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但时间上就更晚了,已经在20世纪早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相关知识的掌握。
11.【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8世纪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民开辟了道路。
B项华盛顿领导了反对英国“奴役压迫”的革命,争取了民族独立,成为这个国家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
12.【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颁布《民法典》,又名《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所以有人歌颂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体现者”。
D项制定《拿破仑法典》最能印证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体现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言的发表,得到广大黑人的拥护,并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扭转了战争初期北方失利的局势,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863年葛底斯堡大捷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865年北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结合表格所给内容可知与其相符的事件是美国南北战争。
A项美国南北战争与方框内所给提示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
14.【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主要内容有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可见提倡“文明开化”。
A项提倡“文明开化”与题干思想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1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在交通运输领域,以蒸汽机为动力,英国的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铁路开始修建。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亨利 福特是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
A项①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发明的识记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BCD三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A项割让香港岛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的准确识记。
17.【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由材料漫画可知,这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这主要受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这刺激了列强,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一幅漫画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18.【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近代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产销状况表格中数据显示近代中国棉花产量和棉花国内销售商品量基本保持平衡,但棉花从出口为0转变出口76万担,而与此同时进口棉纺织品则大幅增加,这表明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D项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是题干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9.【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废除科举制是1905年,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所以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0.【答案】B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坤舆万国全图》(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作者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坤舆万国全图》与我们今天的世界地图已经很接近了,并且考虑到中国人的接受度,把中国尽量放在了世界中间。该图对于中国地理的描绘是极其详尽的,李之藻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对于其他国家的描绘,对于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地图还描绘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黄河、长江,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发拉底、尼罗河、伏尔加河、印度河都出现在图中。最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坤舆万国全图》。
B项《坤舆万围全图》最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西学东渐”文化交流特征为依托,考查《坤舆万国全图》的相关知识。
21.【答案】(1)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人文主义;但丁《神曲》(人物、作品都要列举,人物一位,作品一部。或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天赋人权(或平等、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伏尔泰。
(4)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材料一“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中提到的“人”被发现的时代是指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世界”被发现在当时的积极影响体现在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材料一中“人”的发现,这次运动是文艺复兴,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当时的一位“巨人”及其代表作品是但丁《神曲》(或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脚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的内容体现的是平等、自由的思想主张;该思想主张由伏尔泰提出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激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指出教皇的势力是建立在“成见和无知”基础上的。他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针对天主教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提出“打倒卑鄙无耻的东西”“消灭败类”的战斗口号。
(4)材料反映的这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人文主义;但丁《神曲》(人物、作品都要列举,人物一位,作品一部。或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天赋人权(或平等、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伏尔泰。
(4)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综合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启蒙运动的相关人物及成就与影响。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2)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大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或法国大革命影响: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延续至今。)
(3)民主共和制;《1787年宪法》的制定。
(4)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材料中“17世纪,英国……抢占了先机”指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是17世纪后期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度,对其他各国产生巨大影响,并为其他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榜样,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材料二中的“双元革命”分别指英国的工业革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任选一事件,说明其影响即可。如选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大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等。或选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延续至今。
(3)回顾往昔,200多年前的美国首创了民主共和制的新体制;《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美国这一新体制创立的标志性事件。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
(4)分析上述材料可知,英、法、美三国发展道路的相似之处是: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等。
故答案为:(1)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2)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大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或法国大革命影响: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延续至今。)
(3)民主共和制;《1787年宪法》的制定。
(4)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工业革命、1787年美国宪法、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英国、法国、美国等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
23.【答案】(1)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政治上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落后;思想上:中国文化专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应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开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掀起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可知最早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的是鸦片战争中国签订《南京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从我国当时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清政府的腐败、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科技落后等原因分析,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与当时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政治上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落后;思想上:中国文化专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应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开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等。
(3)战败是撬动近代中国制度改革的动力。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史实有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掀起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政治上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落后;思想上:中国文化专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应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开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掀起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洋务运动等的抗争。
24.【答案】(1)发电机(电力)、电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论1:促进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或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或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
结论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或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材料中可知,定远号上有提供70千瓦的电力的发电机、有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而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它把人类推进到了“电气时代”.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本题考查如何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历史人物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同时要看到他的缺点、不足,不能以偏概全;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评价.
故答案为:(1)发电机(电力)、电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论1:促进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或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或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
结论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或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1 / 1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初中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24
一、选择题
1.(2018八下·浙江期中)归纳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归纳为一个主题单元,下列最符合该单元主题的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专制集权的加强 D.文化专制的强化
【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设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朝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设立军机处和实行文字狱是清朝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归纳为一个主题单元,下列最符合该单元主题的是专制集权的加强。
C项专制集权的加强符合“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单元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的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2018八下·浙江期中)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是“明修长城清修庙”。其中“清修庙”隐含着清朝统治者(  )
A.讨好西方列强的心态 B.大兴土木的喜好
C.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 D.害怕农民的心理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了明清两朝在处理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方式的不同。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明代以防为主,清代以德服人,但也不缺少武力。清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其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明修长城清修庙”其中“清修庙”隐含着清朝统治者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
C项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是“清修庙”隐含的意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明修长城清修庙”为依托,考查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
3.(2018八下·浙江期中)明代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今抚州市宜黄县人,历事三朝,土持兵事三十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以下人物能与谭纶共同捍卫海防的是(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A项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不符合题意;
B项郑和在明朝率领船队宣扬国威下西洋,不符合题意;
C项戚继光在明朝中后期抗击倭寇,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符合题意;
D项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将戚继光与岳飞、郑和、郑成功放到一块考查,时间跨度大,覆盖面广。
4.(2018八下·浙江期中)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都属于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西藏地区治理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新疆地区治理的史实,符合题意;
③设置驻藏大臣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西藏地区治理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④设置伊犁将军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新疆地区治理的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5.(2018八下·浙江期中)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3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沙俄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项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熙帝抗击沙俄的史实。
6.(2018八下·浙江期中)《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能够证明中国在15世纪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多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A项郑和下西洋能证明题干材料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全球通史》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7.(2018八下·浙江期中)小明在阅读某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舰队到达了印度。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人口稠密的岛国。我们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获得了他们的财产……当我抵达(占巴)的时候,我沿着海岸线向西行,发现了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据此推断,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的“印度”“古巴”等信息,结合所学,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认为自己到达了印度,所以当地居民称为印地安人。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
C项哥伦布是题干材料所描述的航海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哥伦布的成就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
8.(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人物与其历史贡献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人物 历史贡献
A 罗伯斯庇尔 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开端”
B 富尔顿 提出“日心说”
C 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D 迪亚士 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开端”,牛顿发现自由落体定律,ABD三项对应错误。
C项卢梭——人民主权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表格材料为背景,考查重要历史人物相关事迹。
9.(2018八下·浙江期中)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物,为牛顿提供“肩膀”的有(  )
①爱迪生 ②伽利略 ③斯蒂芬森 ④哥白尼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分析】为牛顿的科研提供“肩膀”的是②伽利略和④哥白尼。①爱迪生和③斯蒂芬森生活的年代比牛顿晚,不可能为牛顿提供“肩膀”。
B项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牛顿为中间线切入考查前后的科学家。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相关人物的生活时间或逻辑关系。
10.(2018八下·浙江期中)孟德斯鸠认为,市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市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了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最早被运用的国家是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就确立起了三权分立体制。
A项英国资产阶级政体确立的虽然较早,但它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不符合题意;
B项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起了三权分立体制,符合题意;
C项法国政体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但要比美国晚,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后仿照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但时间上就更晚了,已经在20世纪早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相关知识的掌握。
11.(2018八下·浙江期中)18世纪,有一位伟人领导了反对英国“奴役压迫”的革命,争取了民族独立,成为这个国家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是(  )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斯福 D.罗伯斯庇尔
【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8世纪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民开辟了道路。
B项华盛顿领导了反对英国“奴役压迫”的革命,争取了民族独立,成为这个国家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
12.(2018八下·浙江期中)有人歌颂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体现者”,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B.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C.颁布了《人权宣言》 D.制定《拿破仑法典》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颁布《民法典》,又名《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所以有人歌颂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体现者”。
D项制定《拿破仑法典》最能印证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体现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与方框内所给提示内容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提示内容 ①起止时间:1861~1865年 ②相关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重要战役:葛底斯堡大捷
A.美国南北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言的发表,得到广大黑人的拥护,并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扭转了战争初期北方失利的局势,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863年葛底斯堡大捷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865年北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结合表格所给内容可知与其相符的事件是美国南北战争。
A项美国南北战争与方框内所给提示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
14.(2018八下·浙江期中)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围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对应的是(  )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征兵制
C.废除全国所有藩国 D.允许土地买卖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主要内容有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可见提倡“文明开化”。
A项提倡“文明开化”与题干思想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15.(2018八下·浙江期中)第一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牛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路开始修建
②内燃机广泛使用
③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④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在交通运输领域,以蒸汽机为动力,英国的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铁路开始修建。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亨利 福特是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
A项①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发明的识记能力。
16.(2018八下·浙江期中)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BCD三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A项割让香港岛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的准确识记。
17.(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围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由材料漫画可知,这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这主要受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这刺激了列强,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一幅漫画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18.(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表是近代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产销状况(单元:万担)。表中数据变化反映了中国(  )
  棉花产量 棉花国内销售商品量 棉花出口 进口外国花 进口棉纺织品(折合棉花)
1840 802 211 0 50 5
1894 832 200 76 4 218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棉花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C.民族工业已经产生
D.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近代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产销状况表格中数据显示近代中国棉花产量和棉花国内销售商品量基本保持平衡,但棉花从出口为0转变出口76万担,而与此同时进口棉纺织品则大幅增加,这表明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D项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是题干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9.(2018八下·浙江期中)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左宗棠等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废除科举制是1905年,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所以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0.(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最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  )
A.《孙子兵法》 B.《坤舆万围全图》
C.《大唐西域记》 D.《马可·波罗行纪》
【答案】B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坤舆万国全图》(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作者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坤舆万国全图》与我们今天的世界地图已经很接近了,并且考虑到中国人的接受度,把中国尽量放在了世界中间。该图对于中国地理的描绘是极其详尽的,李之藻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对于其他国家的描绘,对于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地图还描绘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黄河、长江,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发拉底、尼罗河、伏尔加河、印度河都出现在图中。最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坤舆万国全图》。
B项《坤舆万围全图》最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西学东渐”文化交流特征为依托,考查《坤舆万国全图》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
21.(2018八下·浙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一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脚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世界”被发现在当时有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一中“人”的发现,说说这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列举当时的一位“巨人”及其代表作品一部。
(3)材料二的内容体现的是什么思想主张?该思想主张由谁提出?
(4)材料反映的这两场运动都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答案】(1)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人文主义;但丁《神曲》(人物、作品都要列举,人物一位,作品一部。或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天赋人权(或平等、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伏尔泰。
(4)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材料一“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中提到的“人”被发现的时代是指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世界”被发现在当时的积极影响体现在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材料一中“人”的发现,这次运动是文艺复兴,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当时的一位“巨人”及其代表作品是但丁《神曲》(或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脚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的内容体现的是平等、自由的思想主张;该思想主张由伏尔泰提出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激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指出教皇的势力是建立在“成见和无知”基础上的。他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针对天主教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提出“打倒卑鄙无耻的东西”“消灭败类”的战斗口号。
(4)材料反映的这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人文主义;但丁《神曲》(人物、作品都要列举,人物一位,作品一部。或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天赋人权(或平等、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伏尔泰。
(4)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综合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启蒙运动的相关人物及成就与影响。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2018八下·浙江期中)近代以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英国、法国、美国等世界性大国,各国的崛起历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7世纪,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日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双元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这场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三:“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8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1)材料一中“17世纪,英国……抢占了先机”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双元革命”分别指英国、法国的哪一重大事件?任选一事件,说明其影响。
(3)回顾往昔,200多年前的美国首创了怎样的新体制?并说明美国这一新体制创市的标志性事件。
(4)分析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英、法、美三国发展道路的相似之处。
【答案】(1)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2)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大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或法国大革命影响: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延续至今。)
(3)民主共和制;《1787年宪法》的制定。
(4)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材料中“17世纪,英国……抢占了先机”指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是17世纪后期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度,对其他各国产生巨大影响,并为其他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榜样,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材料二中的“双元革命”分别指英国的工业革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任选一事件,说明其影响即可。如选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大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等。或选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延续至今。
(3)回顾往昔,200多年前的美国首创了民主共和制的新体制;《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美国这一新体制创立的标志性事件。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
(4)分析上述材料可知,英、法、美三国发展道路的相似之处是: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等。
故答案为:(1)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2)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大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或法国大革命影响: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延续至今。)
(3)民主共和制;《1787年宪法》的制定。
(4)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工业革命、1787年美国宪法、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英国、法国、美国等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
23.(2018八下·浙江期中)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而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鲁迅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人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1)最早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带给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
(2)“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除材料外,请至少再从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简述中国遭受“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原因。
(3)战败是撬动近代中国制度改革的动力。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试举例说明。
(4)近代历史上这次变革的结局,带给行进在探索救国路上的有识之士怎样的启示与教训?
【答案】(1)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政治上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落后;思想上:中国文化专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应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开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掀起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可知最早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的是鸦片战争中国签订《南京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从我国当时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清政府的腐败、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科技落后等原因分析,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与当时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政治上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落后;思想上:中国文化专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应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开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等。
(3)战败是撬动近代中国制度改革的动力。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史实有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掀起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政治上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落后;思想上:中国文化专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应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开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掀起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洋务运动等的抗争。
24.(2018八下·浙江期中)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洋务运动”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中外关联】图中铁甲舰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于1885年从德国定购的,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
据材料,指出图中铁甲舰采用了哪些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
(2)【论从史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分析下表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的史实1和史实2,你能分别得出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结论是什么?
轮船招商局 史实1: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近代政府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史实2: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吸收了私人资本。
(3)【方法运用】对李鸿章的评价,姚华和庄平的观点截然不同(见图)。
请你指出评价历史人物应运用什么方法?
【答案】(1)发电机(电力)、电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论1:促进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或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或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
结论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或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材料中可知,定远号上有提供70千瓦的电力的发电机、有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而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它把人类推进到了“电气时代”.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本题考查如何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历史人物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同时要看到他的缺点、不足,不能以偏概全;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评价.
故答案为:(1)发电机(电力)、电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论1:促进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或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或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
结论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或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