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德县清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德县清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德县清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八上·湖州期末)在周代,以国名为姓氏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缘于(  )
A.王位世袭 B.诸侯分封 C.诸侯争霸 D.科举取士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可知,晋齐的姓氏源自诸侯国晋齐,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周朝的历史,分析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实行诸侯分封。
2.(2018八上·湖州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下列孔子的主张中,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贵贱有序 B.因材施教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产生这一现象,正是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反应的是教育思想,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内容,了解孔子的主要观点和主要思想,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3.(2018八上·湖州期末)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可以通过将贝壳或石子投于壶中的方式,来对城邦事务进行表决。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
A.法制严明 B.政治民主 C.经济发达 D.文化繁荣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参加城邦事务,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发展非常快,提倡民主,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2018八上·湖州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秦的迫害有效地阻止了周代所特有的百家争鸣局面,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他所说的“迫害”是指(  )
A.焚书坑儒 B.严刑峻法 C.罢黜百家 D.穷奢极欲
【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但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进行控制,结束了这一思想活跃局面。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的暴政。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秦始皇为了控制思想文化,实行了暴政,焚书坑儒,客观评价秦始皇。
5.(2018八上·湖州期末)“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其一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则是(  )
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西罗马帝国 D.罗马帝国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可知,这个大国是与汉朝同一时期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至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在这一时期的西方,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历史,当时的罗马与当时的中国汉朝,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国,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6.(2018八上·湖州期末)下图是欧洲保留至今的古城堡。中世纪西欧兴建城堡的根本原因是(  )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庄园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欧城市的兴起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经济是靠有大量的劳动力被固定在大量土地上来维持的,土地归少数人所有,大量的劳动力则被束缚在土地上。庄园以封闭为特征,以自给自足为特点。但是,随着11世纪西欧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复兴,商业交往特有的渗透力极大地触动了庄园的存在基础,促成了庄园经济的瓦解和向商业化方向的靠拢。商人阶层的形成使大批的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加入到商业经营中来;商业行为使庄园中的产品与市场联系起来,实物地租变为货币地租。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的庄园经济的发展,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发展,了解世界近代史的内容。
7.(2018八上·湖州期末)“(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11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内容有(  )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唐朝创立三省六部制
③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④宋朝设立南、北面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可知,材料中的一套国家官僚机构指的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统治者强化了监察制度,隋朝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并开创了科举制,明朝明太祖时期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对这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的“修正”。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的朝代的政治制度,结合教材,分析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内容,本题是考试的易考点。
8.(2018八上·湖州期末)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表充分证明某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是(  )
朝代 史料
三国 孙权派船队到夷洲
隋朝 隋断帝时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A.西藏 B.新疆 C.台湾 D.南沙群岛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时台湾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当时台湾的名称是琉球.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时期在中国古代的名称,台湾自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9.(2018八上·湖州期末)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句”“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发明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 D.编著《九章算术》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改进。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枝、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A、B、D项分别是李冰、毕昇与张衡的贡献。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难度低,记忆即可。
10.(2018八上·湖州期末)某位皇帝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的唐朝皇帝是唐玄宗。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玄宗的历史内容,唐玄宗开启了开元盛世,对于唐朝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1.(2018八上·湖州期末)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周→①→汉→三国→②→东晋十六国→南北朝→③→唐
A.商朝、西晋、隋朝 B.秦朝、西晋、隋朝
C.秦朝、宋朝、元朝 D.商朝、五代、元朝
【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朝代顺序。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是: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明、清。因此图片中①处应该为秦朝,②处应该为西晋,③处应该为隋朝。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牢记即可,本题难度低。
12.(2018八上·湖州期末)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从下列四幅图片中,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北魏帝后礼佛图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西夏木活字印本
A.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B.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C.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可知,张骞出使西域是促进汉族的西域之间的民族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历史重要的改革事件,颁布了促进民族交流和发展的措施,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唐朝与西藏民族之间的关系,西夏的活字印刷,也是经由之前的朝代发展演变下来,分析ABCD四个选项,不难得出,都是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的举措。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中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的事件,分析教材和题干,即可得出。
二、非选择题
13.(2018八上·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人教版《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二:汉兴之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高祖)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汉景帝)二年,今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晋纪九》
(1)面对材料一所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其治国方略来源于哪一思想学派?
(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它对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休养生息(或轻徭薄赋);道家。
(3)人口南迁;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 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背景。针对春秋以来,土地开垦,私田出现的现象。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 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减少百姓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无为而治这一理念来自于道家思想;(3) 西晋末年,由于司马家族的“八王之乱”,导致黄河流域大乱,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外族乘机为乱,这些外族对中原汉族多少存有抵触情绪,甚至对汉族人血腥屠杀,汉人纷纷南迁,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 休养生息(或轻徭薄赋);道家;(3) 人口南迁;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汉朝无为而治,西晋的南迁,考查中国古代史的政治措施,为了巩固国家统治,颁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14.(2018八上·湖州期末)考古发现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料。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史料一 史料二 史料三
考古发现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 三彩骆驼载乐俑 南海一号沉船中的瓷器
历史信息 漆器表面记录着孔子的生平,并绘有其画像,这表明汉代尊儒学经蔚然成风。 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位来自中亚、西亚的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 船中文物以瓷器为主,不少瓷器具有阿拉伯风情。此外,还有铜钱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五铢钱”,最晚的是南宋“绍兴通宝”。
(1)史料一中的“尊儒学经”风尚与汉武帝采取哪些统治措施直接相关?
(2)史料二中的文物体现了唐代社会习俗的哪一显著特点?它还见证了哪条中外贸易商路的繁荣?
(3)“南海一号”是什么时期的船只?并根据史料三概述当时对外贸易的特点。
【答案】(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官学,大力提倡儒学教育。
(2)中西互通;丝绸之路。
(3)南宋;海外贸易繁荣(或出口的主要是瓷器;对外贸易远至西亚)。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和外戚窦氏争权.而窦氏信奉黄老学说,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决定尊崇“儒”.其中有一个有名代表叫董仲舒,他把孔孟时的儒家学说整理并推出“儒术”,口号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利于统治者统治.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因为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其道理伦常之说能安定百姓之心,因而有助于统治者的统治,这也是跟汉武帝时期国力昌盛,人民生活稳定有莫大的关系 ;(2)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 (3)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初期古沉船。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南海海域。是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故答案为:(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官学,大力提倡儒学教育;(2) 中西互通;丝绸之路;(3) 南宋;海外贸易繁荣(或出口的主要是瓷器;对外贸易远至西亚)。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思想,唐朝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海上贸易和陆地贸易的发展,沟通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政治生活的内容。
15.(2018八上·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河之城】
材料一:灭南宋后,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新开凿两段运河,从而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型而阻塞的京杭运河,使之威为南起杭州直入大都的人工河流。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印刷中心】
材料二:宋代政府重视文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社会价值取向。临安城(杭州)是南宋的文化教育中心,来杭参加科举考试的各路生员及求学的各类学生甚众。众多学子对书籍的需求推动了杭城印刷业的繁荣。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
(1)流经杭州的是隋大运河的哪一段?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重修大运河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述宋代杭州印刷业繁荣的原因。
【答案】(1)江南河;国家的统一。
(2)崇文抑武的国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文化教育昌盛;科举制度完善。
【知识点】隋的兴亡;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 从材料中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关键信息点“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2) 根据材料得出印刷 事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在宋朝刻印儒、道、佛书籍是因为三教合一促进宋明理学的形成,教育的发展和科举考试的影响推动了印刷事业的发展,联系所学,在宋朝印刷术取得技术性突破--活字印刷术出现,这也推动了印刷事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1) 江南河;国家的统一;(2) 崇文抑武的国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文化教育昌盛;科举制度完善。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和宋朝印刷术的发展,隋朝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大运河的发展,宋朝印刷术使得宋代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宋朝对外交往深有好处。
1 / 1浙江省湖州市德县清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八上·湖州期末)在周代,以国名为姓氏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缘于(  )
A.王位世袭 B.诸侯分封 C.诸侯争霸 D.科举取士
2.(2018八上·湖州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下列孔子的主张中,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贵贱有序 B.因材施教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3.(2018八上·湖州期末)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可以通过将贝壳或石子投于壶中的方式,来对城邦事务进行表决。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
A.法制严明 B.政治民主 C.经济发达 D.文化繁荣
4.(2018八上·湖州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秦的迫害有效地阻止了周代所特有的百家争鸣局面,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他所说的“迫害”是指(  )
A.焚书坑儒 B.严刑峻法 C.罢黜百家 D.穷奢极欲
5.(2018八上·湖州期末)“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其一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则是(  )
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西罗马帝国 D.罗马帝国
6.(2018八上·湖州期末)下图是欧洲保留至今的古城堡。中世纪西欧兴建城堡的根本原因是(  )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庄园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欧城市的兴起
7.(2018八上·湖州期末)“(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11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内容有(  )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唐朝创立三省六部制
③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④宋朝设立南、北面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8八上·湖州期末)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表充分证明某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是(  )
朝代 史料
三国 孙权派船队到夷洲
隋朝 隋断帝时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A.西藏 B.新疆 C.台湾 D.南沙群岛
9.(2018八上·湖州期末)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句”“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发明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 D.编著《九章算术》
10.(2018八上·湖州期末)某位皇帝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1.(2018八上·湖州期末)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周→①→汉→三国→②→东晋十六国→南北朝→③→唐
A.商朝、西晋、隋朝 B.秦朝、西晋、隋朝
C.秦朝、宋朝、元朝 D.商朝、五代、元朝
12.(2018八上·湖州期末)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从下列四幅图片中,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北魏帝后礼佛图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西夏木活字印本
A.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B.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C.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二、非选择题
13.(2018八上·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人教版《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二:汉兴之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高祖)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汉景帝)二年,今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晋纪九》
(1)面对材料一所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其治国方略来源于哪一思想学派?
(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它对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4.(2018八上·湖州期末)考古发现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料。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史料一 史料二 史料三
考古发现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 三彩骆驼载乐俑 南海一号沉船中的瓷器
历史信息 漆器表面记录着孔子的生平,并绘有其画像,这表明汉代尊儒学经蔚然成风。 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位来自中亚、西亚的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 船中文物以瓷器为主,不少瓷器具有阿拉伯风情。此外,还有铜钱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五铢钱”,最晚的是南宋“绍兴通宝”。
(1)史料一中的“尊儒学经”风尚与汉武帝采取哪些统治措施直接相关?
(2)史料二中的文物体现了唐代社会习俗的哪一显著特点?它还见证了哪条中外贸易商路的繁荣?
(3)“南海一号”是什么时期的船只?并根据史料三概述当时对外贸易的特点。
15.(2018八上·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河之城】
材料一:灭南宋后,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新开凿两段运河,从而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型而阻塞的京杭运河,使之威为南起杭州直入大都的人工河流。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印刷中心】
材料二:宋代政府重视文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社会价值取向。临安城(杭州)是南宋的文化教育中心,来杭参加科举考试的各路生员及求学的各类学生甚众。众多学子对书籍的需求推动了杭城印刷业的繁荣。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
(1)流经杭州的是隋大运河的哪一段?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重修大运河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述宋代杭州印刷业繁荣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可知,晋齐的姓氏源自诸侯国晋齐,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周朝的历史,分析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实行诸侯分封。
2.【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产生这一现象,正是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反应的是教育思想,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内容,了解孔子的主要观点和主要思想,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3.【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参加城邦事务,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发展非常快,提倡民主,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但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进行控制,结束了这一思想活跃局面。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的暴政。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秦始皇为了控制思想文化,实行了暴政,焚书坑儒,客观评价秦始皇。
5.【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可知,这个大国是与汉朝同一时期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至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在这一时期的西方,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历史,当时的罗马与当时的中国汉朝,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国,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6.【答案】B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经济是靠有大量的劳动力被固定在大量土地上来维持的,土地归少数人所有,大量的劳动力则被束缚在土地上。庄园以封闭为特征,以自给自足为特点。但是,随着11世纪西欧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复兴,商业交往特有的渗透力极大地触动了庄园的存在基础,促成了庄园经济的瓦解和向商业化方向的靠拢。商人阶层的形成使大批的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加入到商业经营中来;商业行为使庄园中的产品与市场联系起来,实物地租变为货币地租。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的庄园经济的发展,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发展,了解世界近代史的内容。
7.【答案】A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可知,材料中的一套国家官僚机构指的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统治者强化了监察制度,隋朝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并开创了科举制,明朝明太祖时期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对这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的“修正”。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的朝代的政治制度,结合教材,分析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内容,本题是考试的易考点。
8.【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时台湾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当时台湾的名称是琉球.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时期在中国古代的名称,台湾自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9.【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改进。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枝、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A、B、D项分别是李冰、毕昇与张衡的贡献。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难度低,记忆即可。
10.【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的唐朝皇帝是唐玄宗。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玄宗的历史内容,唐玄宗开启了开元盛世,对于唐朝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1.【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朝代顺序。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是: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明、清。因此图片中①处应该为秦朝,②处应该为西晋,③处应该为隋朝。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牢记即可,本题难度低。
12.【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可知,张骞出使西域是促进汉族的西域之间的民族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历史重要的改革事件,颁布了促进民族交流和发展的措施,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唐朝与西藏民族之间的关系,西夏的活字印刷,也是经由之前的朝代发展演变下来,分析ABCD四个选项,不难得出,都是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的举措。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中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的事件,分析教材和题干,即可得出。
13.【答案】(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休养生息(或轻徭薄赋);道家。
(3)人口南迁;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 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背景。针对春秋以来,土地开垦,私田出现的现象。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 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减少百姓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无为而治这一理念来自于道家思想;(3) 西晋末年,由于司马家族的“八王之乱”,导致黄河流域大乱,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外族乘机为乱,这些外族对中原汉族多少存有抵触情绪,甚至对汉族人血腥屠杀,汉人纷纷南迁,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 休养生息(或轻徭薄赋);道家;(3) 人口南迁;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汉朝无为而治,西晋的南迁,考查中国古代史的政治措施,为了巩固国家统治,颁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14.【答案】(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官学,大力提倡儒学教育。
(2)中西互通;丝绸之路。
(3)南宋;海外贸易繁荣(或出口的主要是瓷器;对外贸易远至西亚)。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和外戚窦氏争权.而窦氏信奉黄老学说,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决定尊崇“儒”.其中有一个有名代表叫董仲舒,他把孔孟时的儒家学说整理并推出“儒术”,口号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利于统治者统治.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因为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其道理伦常之说能安定百姓之心,因而有助于统治者的统治,这也是跟汉武帝时期国力昌盛,人民生活稳定有莫大的关系 ;(2)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 (3)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初期古沉船。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南海海域。是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故答案为:(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官学,大力提倡儒学教育;(2) 中西互通;丝绸之路;(3) 南宋;海外贸易繁荣(或出口的主要是瓷器;对外贸易远至西亚)。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思想,唐朝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海上贸易和陆地贸易的发展,沟通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政治生活的内容。
15.【答案】(1)江南河;国家的统一。
(2)崇文抑武的国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文化教育昌盛;科举制度完善。
【知识点】隋的兴亡;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 从材料中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关键信息点“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2) 根据材料得出印刷 事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在宋朝刻印儒、道、佛书籍是因为三教合一促进宋明理学的形成,教育的发展和科举考试的影响推动了印刷事业的发展,联系所学,在宋朝印刷术取得技术性突破--活字印刷术出现,这也推动了印刷事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1) 江南河;国家的统一;(2) 崇文抑武的国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文化教育昌盛;科举制度完善。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和宋朝印刷术的发展,隋朝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大运河的发展,宋朝印刷术使得宋代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宋朝对外交往深有好处。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