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德县清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一、选择题1.(2018九上·湖州期末)1919年6月,湖州各界人士召开大会,宣布开除卖国贼章宗祥的乡藉。这表明湖州人民参与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2.(2018九上·湖州期末)毛泽东曾说:“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材料中的“巨大的成就”主要是指( )A.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结束B.中国取得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国革命的中心由长江流域转到珠江流域3.(2018九上·湖州期末)“这次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该会议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4.(2018九上·湖州期末)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这表明抗日战争( )A.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捍卫了国家领士完整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5.(2018九上·湖州期末)“德国坦克滚滚地越过波兰边境……在四周之内……波兰已经从地图上消失。”该军事行动实施( )A.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 B.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C.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D.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6.(2018九上·湖州期末)在1943年签署的一份国际文件中,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置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这份文件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7.(2018九上·湖州期末)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8.(2018九上·湖州期末)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④新中国的曙光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9.(2018九上·湖州期末)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据图分析,两党兵力的根本变化表明( )A.解放战争已取得根本性胜利 B.国共战略决战的条件已成熟C.中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结束二、非选择题10.(2018九上·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材料二: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使)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它们“已经实现”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民族革命”的对象,并写出孙中山为实现革命任务而采取的新政策。11.(2018九上·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8年后,他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他创办的《新青年》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材料二:五四运动后,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创办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见下图)。《劳动音》 《劳动界》(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据材料概述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新变化。(2)材料二所述活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何意义?(3)在井冈山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按照提示完成下列表格。创举(或事件) 意义①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②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开创了一条③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12.(2018九上·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战斗口号。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奔赴抗日前线,共赴国难。(见下图)材料二:1946年,某地百姓家的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道出了广大民众的心声。几个月后的炮声重新把苦难的中国拖入战争的泥潭。(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顺应了人民怎样的呼声?(2)根据材料二,简述春联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民众愿望破碎的直接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的五四爱国运动,北京的学生、知识分子举行示威游行;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界人士积极支持爱国运动,也因此出现本题中所描述的景象。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五四爱国运动,结合题干中的内容和教材,本题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2.【答案】A【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到1927年的革命,指的是北伐战争,在北伐的过程中,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军阀割据势力,北伐胜利进军,因此,巨大的成就指的是北伐胜利进军,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北北洋军阀的内容,通过时间可以判定,北洋军阀时期黑暗统治,最终两党合作,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会议内容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发生在长征时期。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中共中央认识到了左倾错误,扭转了观念,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正确道路。4.【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是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毛泽东的话表明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由于国共两党奋力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也促进了 中华民族的觉醒。5.【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材料信息指的是1939年月1日,德军空袭波兰的军事行动,这次行动的代号是“白色方案”,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本题难度低。6.【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美英三国于1943年冬,在埃及开罗召开开罗会议,发表的《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开罗宣言》的内容,涉及到中国台湾与日本之间的历史关系,是考试的重难点。7.【答案】A【知识点】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任务是制定《共同纲领》,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了祖国统一,是考试的易考点。8.【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中国的成立。①项,关键词“红旗”“井冈山”,对应的是1927年9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诞生。②项,关键词“全民族抗战”对应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又被称为“七七事变”)。③项,关键词“南湖红船”对应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④项,关键词“新中国的曙光”对应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③①②④,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经周折,中国共产党成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分析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9.【答案】B【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总数占优势开始于1948年11月,当时处于三大战役时期,意味着国共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战,通过图表中的信息联系教材中的时间点,不难分析出解放战争进行的阶段,是易考点。10.【答案】(1)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 根据材料“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主义“是指民族和民权,民族、民权和民生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就是改善民生; (2)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上书的失败,促使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主张用革命推翻清政府,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孙中山先生为此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但却屡遭失败。在共产国际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故答案为:(1) 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 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孙中山的新政策,他为了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民主义的影响也极为深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们的发展,本题是考试的难点。11.【答案】(1)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且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四军;农村包围城市【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领导人;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2) 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组织上,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传播;(3)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创建红四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故答案为:(1) 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且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四军;农村包围城市。【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共产党的成立相关表述为依托,考查五四运动后期的特点、五四运动的主力和意义以及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难度偏大。12.【答案】(1)从国共内战转变到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或团结抗日)。(2)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重庆谈判(或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原因: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根据《义勇军进行曲》的内容, 中国人民当时的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主要表现为,国共双方分别主持了正面和敌后战场,并且相互配合。 (2) “1946年”、“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春联,即可回答出现的历史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此春联的愿望没有实现,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故答案为:(1) 从国共内战转变到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或团结抗日);(2) 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重庆谈判(或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原因: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点评】本题考查国共合作到国共决裂的历史发展,抗日期间,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对抗日本,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共进而破裂,开始了解放中国的战斗,了解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1 / 1浙江省湖州市德县清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一、选择题1.(2018九上·湖州期末)1919年6月,湖州各界人士召开大会,宣布开除卖国贼章宗祥的乡藉。这表明湖州人民参与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的五四爱国运动,北京的学生、知识分子举行示威游行;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界人士积极支持爱国运动,也因此出现本题中所描述的景象。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五四爱国运动,结合题干中的内容和教材,本题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2.(2018九上·湖州期末)毛泽东曾说:“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材料中的“巨大的成就”主要是指( )A.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结束B.中国取得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国革命的中心由长江流域转到珠江流域【答案】A【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到1927年的革命,指的是北伐战争,在北伐的过程中,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军阀割据势力,北伐胜利进军,因此,巨大的成就指的是北伐胜利进军,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北北洋军阀的内容,通过时间可以判定,北洋军阀时期黑暗统治,最终两党合作,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2018九上·湖州期末)“这次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该会议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会议内容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发生在长征时期。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中共中央认识到了左倾错误,扭转了观念,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正确道路。4.(2018九上·湖州期末)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这表明抗日战争( )A.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捍卫了国家领士完整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是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毛泽东的话表明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由于国共两党奋力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也促进了 中华民族的觉醒。5.(2018九上·湖州期末)“德国坦克滚滚地越过波兰边境……在四周之内……波兰已经从地图上消失。”该军事行动实施( )A.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 B.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C.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D.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材料信息指的是1939年月1日,德军空袭波兰的军事行动,这次行动的代号是“白色方案”,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本题难度低。6.(2018九上·湖州期末)在1943年签署的一份国际文件中,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置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这份文件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美英三国于1943年冬,在埃及开罗召开开罗会议,发表的《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开罗宣言》的内容,涉及到中国台湾与日本之间的历史关系,是考试的重难点。7.(2018九上·湖州期末)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答案】A【知识点】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任务是制定《共同纲领》,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了祖国统一,是考试的易考点。8.(2018九上·湖州期末)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④新中国的曙光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中国的成立。①项,关键词“红旗”“井冈山”,对应的是1927年9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诞生。②项,关键词“全民族抗战”对应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又被称为“七七事变”)。③项,关键词“南湖红船”对应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④项,关键词“新中国的曙光”对应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③①②④,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经周折,中国共产党成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分析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9.(2018九上·湖州期末)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据图分析,两党兵力的根本变化表明( )A.解放战争已取得根本性胜利 B.国共战略决战的条件已成熟C.中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结束【答案】B【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总数占优势开始于1948年11月,当时处于三大战役时期,意味着国共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战,通过图表中的信息联系教材中的时间点,不难分析出解放战争进行的阶段,是易考点。二、非选择题10.(2018九上·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材料二: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使)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它们“已经实现”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民族革命”的对象,并写出孙中山为实现革命任务而采取的新政策。【答案】(1)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 根据材料“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主义“是指民族和民权,民族、民权和民生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就是改善民生; (2)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上书的失败,促使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主张用革命推翻清政府,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孙中山先生为此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但却屡遭失败。在共产国际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故答案为:(1) 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 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孙中山的新政策,他为了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民主义的影响也极为深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们的发展,本题是考试的难点。11.(2018九上·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8年后,他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他创办的《新青年》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材料二:五四运动后,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创办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见下图)。《劳动音》 《劳动界》(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据材料概述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新变化。(2)材料二所述活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何意义?(3)在井冈山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按照提示完成下列表格。创举(或事件) 意义①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②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开创了一条③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答案】(1)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且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四军;农村包围城市【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领导人;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2) 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组织上,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传播;(3)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创建红四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故答案为:(1) 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且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四军;农村包围城市。【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共产党的成立相关表述为依托,考查五四运动后期的特点、五四运动的主力和意义以及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难度偏大。12.(2018九上·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战斗口号。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奔赴抗日前线,共赴国难。(见下图)材料二:1946年,某地百姓家的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道出了广大民众的心声。几个月后的炮声重新把苦难的中国拖入战争的泥潭。(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顺应了人民怎样的呼声?(2)根据材料二,简述春联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民众愿望破碎的直接原因。【答案】(1)从国共内战转变到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或团结抗日)。(2)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重庆谈判(或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原因: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根据《义勇军进行曲》的内容, 中国人民当时的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主要表现为,国共双方分别主持了正面和敌后战场,并且相互配合。 (2) “1946年”、“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春联,即可回答出现的历史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此春联的愿望没有实现,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故答案为:(1) 从国共内战转变到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或团结抗日);(2) 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重庆谈判(或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原因: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点评】本题考查国共合作到国共决裂的历史发展,抗日期间,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对抗日本,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共进而破裂,开始了解放中国的战斗,了解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德县清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德县清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调研测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