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目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高中化学重点……………………………………………( 16 )化学计算………………………………………………....( 2 1 )解题技巧…………………………………………………( 2 5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茫然无措。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 ,切实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 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这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 变得充实而有效。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Na2CO3、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有机部分: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甘油、丙三醇 :C3H8O3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二、 颜色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Cu2 (OH)2CO3 —绿色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FeS——黑色固体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KMnO4--——紫色 MnO4-——紫色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例:电解KCl溶液: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配平: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五、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1)(2)铵盐: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1)(2)3.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2O32-+2H+=S↓+SO2↑+H2O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1)单质(2)化合物5.强烈双水解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1)单质:Al (2)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7.与Na2O2反应8.2FeCl3+H2S=2FeCl2+S↓+2HCl9.电解10.铝热反应:Al+金属氧化物金属+Al2O311. Al3+ Al(OH)3 AlO2-12.归中反应:2H2S+SO2=3S+2H2O4NH3+6NO4N2+6H2O13.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2)金属→非金属(3)非金属→非金属(4)非金属→金属14、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⑴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化合物 如:Cl2+H2O、H2S+O2、、NH3+O2、CH4+O2、Cl2+FeBr2⑵ 化合物+化合物 化合物+单质NH3+NO、 H2S+SO2 、Na2O2+H2O、NaH+H2O、Na2O2+CO2、CO+H2O⑶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PCl3+Cl2 、Na2SO3+O2 、FeCl3+Fe 、FeCl2+Cl2、CO+O2、Na2O+O214.三角转化:15.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1)铵盐(2)硝酸盐16.特征网络:(1)①②③④(2)A—A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或NH4HCO3;(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S、SO32-、HSO3-、H2SO3、SO2、NO2-、Fe2+等,及含-CHO的有机物 七、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4HNO3(浓)+Cu==2NO2↑+Cu(NO3)2+2H2OS+6HNO3(浓)===H2SO4+6NO2↑+2H2O3S+4 HNO3(稀)===3SO2+4NO↑+2H2O2.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3.溶液酸碱性.2S2- +SO32-+6H+=3S↓+3H2O5Cl-+ClO3-+6H+=3Cl2↑+3H2O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时,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4.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1、2P+3Cl22PCl3(Cl2不足) ; 2P+5Cl22 PCl5(Cl2充足)2、2H2S+3O22H2O+2SO2(O2充足) ; 2H2S+O22H2O+2S(O2不充足)3、4Na+O22Na2O 2Na+O2Na2O24、Ca(OH)2+CO2CaCO3↓+H2O ; Ca(OH)2+2CO2(过量)==Ca(HCO3)25、C+O2CO2(O2充足) ; 2 C+O22CO (O2不充足)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7、AlCl3+3NaOH==Al(OH)3↓+3NaCl ; 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8、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 NaAlO2+HCl+H2O==NaCl+Al(OH)3↓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HNO3(冷、浓)→(钝化)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Fe+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11、Fe+4HNO3(稀)Fe(NO3)3+NO↑+2H2O 3Fe+8HNO3(稀) 3Fe(NO3)3+2NO↑+4H2O12、C2H5OH CH2=CH2↑+H2O C2H5-OH+HO-C2H5 C2H5-O-C2H5+H2O13C2H5Cl+NaOH C2H5OH+NaCl C2H5Cl+NaOHCH2=CH2↑+NaCl+H2O14、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 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八、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3COO-、F-、CO32-、SO32-、S2-、PO43-、 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如: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 等;Ca2+与F-,C2O42- 等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S2-、SO32-、H+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F-、CN-、SCN-等; 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九、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如: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6)“=”“ ”“↑”“↓”符号运用不当如:Al3++3H2O=Al(OH)3↓+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⑴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⑵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⑶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⑷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⑸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⑹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十、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3、C2H2、C2H4与溴水反应十一、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十二、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6、其他,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十三,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1.“10电子”的微粒:分子 离子一核10电子的 Ne N3 、O2 、F 、Na+、Mg2+、Al3+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2.“18电子”的微粒分子 离子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 、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十四‘粒半径的比较: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2.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十五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Cl2、O3、Na2O2、浓HNO3 SO2 活性炭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不可逆 可逆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十六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1.AgNO3与NH3·H2O: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2.NaOH与AlCl3: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3.HCl与NaAlO2: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4.Na2CO3与盐酸: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十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一)有机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苯的同系物;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二)无机-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十八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1.CH:C2H2和C6H62.CH2:烯烃和环烷烃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十九实验中水的妙用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二十、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二十一、氧化还原反应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失ne—)被氧化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ne—)被还原(较强)(较强) (较弱) (较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二十二化还原反应配平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二十三、盐类水解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⑴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⑵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⑶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二十四、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2.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3.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注意:⑴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1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⑵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⑶△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方程式与△H应用分号隔开,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位。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⑷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异同。二十五、浓硫酸“五性”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二十六、浓硝酸“四性”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二十七、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①选主链,称某烷②编号位,定支链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十八、"五同的区别"同位素(相同的中子数,不同的质子数,是微观微粒)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单质,是宏观物质)同分异构体(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同系物(组成的元素相同,同一类的有机物,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2)同一种的物质(氯仿和三氯甲烷,异丁烷和2-甲基丙烷等)二十九、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是:看图像:一看面(即横纵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曲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先拐先平”。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变化、浓度变化等),“定一议二”。三十、中学常见物质电子式分类书写1.Cl-的电子式为:2.-OH: OH-电子式:3.Na2S MgCl2CaC2、 Na2O24. NH4Cl (NH4)2S5.结构式 电子式6.MgCl2形成过程: + Mg + Mg2+三十一、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2、等效平衡的分类(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① 2 4 0 2a② 0 0.5 1 0.5a③ m g(g≥2m) 2(g-2m) (g-m) a(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 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三十二、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1.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重点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双线桥: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电子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 等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氧化剂: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 等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①、活泼的金属,如Na、Al、Zn、Fe 等;②、元素(如C、S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SO2等还原剂: ③、元素(如Cl、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H2S等④、元素(如S、Fe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 、C、Si等。氧化剂 还原剂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 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S?高价金属离子:Fe3+、Sn4+?? 不活泼金属离子:Cu2+、Ag+ 其它:[Ag(NH3)2]+、新制Cu(OH)2? 低价金属离子:Fe2+、Sn2+???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S2-、H2S、I -、HI、NH3、Cl-、HCl、Br-、HBr含氧化合物:NO2、N2O5、MnO2、Na2O2、H2O2?、HClO、HNO3、浓H2SO4、NaClO、Ca(ClO)2、KClO3、KMnO4、王水 低价含氧化合物: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H2C2O4、含-CHO的有机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离子反应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相等。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2O3、SiO2)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Fe(OH)3生成难溶的物质:Cu2++OH-=Cu(OH)2↓ 盐:AgCl、AgBr、AgI、CaCO3、BaCO3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SO42-=Ag2SO4↓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32-=CaCO3↓+2OH-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2O、CH3COOH、H2CO3、NH3·H2O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2、SO2、NH3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定性:根据反应物消耗,生成物产生的快慢(用气体、沉淀等可见现象)来粗略比较定量: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表示方法: ①、单位:mol/(L·min)或mol/(L·s )②、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如:③、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因为ρ不变)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①、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浓度: 则慢。②、说明:只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与反应物总量无关。影响因素 ①、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压强: 反之则慢②、说明:当改变容器内压强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化时,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①、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慢。温度: a、对任何反应都产生影响,无论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外因: ②说明 b、对于可逆反应能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程度不同;c、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有些反应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温才能加快。①、结论: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 a、具有选择性;②、说明: b、对于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c、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减慢。原因:碰撞理论(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及活化分子等)其它因素: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化学平衡状态: 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动:是指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平衡状态特征: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个定值。变:外界条件改变,原平衡破坏,建立新的平衡。①、定义:mA(g)+nB(g) pC(g)+qD(g)②、意义:表示可逆反应的反应进行的程度。③、影响因素:温度(正反应吸热时,温度升高,K增大;正反应放热时,化学平衡常数:温度升高,K减小),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无关。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平衡状态。④、用途: a、Q=K时,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b、Q>K时,处于未达平衡状态;v正c、Qv逆 向正向进行。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化学平衡: 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移动: v(正)>v(逆) 向右(正向)移方向: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v(正)注意: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才能使用。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缩小体积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扩大体积的方向移动。②、压强: Ⅰ、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压强改变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说明: Ⅱ、压强的改变对浓度无影响时,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如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Ⅲ、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无影响。③、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平衡等效: (1)、定温、定容: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规律: 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2)、定温、定压: 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有机反应方程式(一)烷烃)烷烃CH4 +2O2 CO2 + 2H2OCH4 + 2Cl2 CH2Cl2 + 2HClCH4 + 3Cl2 CHCl3+ 3HClCH4 + 4Cl2 CCl4 + 4HClCH4 C + 2H2(二)烯烃C2H4 + 3O2 2CO2 + 2H2OCH2=CH2 + Br2 CH2BrCH2BrCH2=CH2 + H2OCH3CH2OHCH2=CH2 +H2CH3CH3化学计算(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ˊD。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5.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1%、a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二) 溶液计算1、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V1=C2V2。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4、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③混合:m1a1%+m2a2%=(m1+m2)a%混④稀释:m1a1%=m2a2%5、有关pH值的计算:酸算H+,碱算OH—Ⅰ. pH= —lg[H+] C(H+)=10-pHⅡ. KW=[H+][OH—]=10-14(25℃时)×M ×NA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m ÷M n ÷NA N × ÷22.4 L/ mol 22.4 L/ mol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6、图中的公式:1. 2. 3. 4. 解题技巧策略 1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1金点子: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经典题: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策略 2 物质的量方面试题的求解技巧2金点子:“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从微观到宏观,从固体到气体,从纯净物到混合物中的各类计算,均要用到物质的量。在溶液方面,还要涉及到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求算及溶液中各种守恒关系的分析。对气体来说,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压强不同,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对于NO2方面的试题,还要考虑后续反应,即NO2与N2O4的平衡转换。对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析,既要考虑反应,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过量问题。经典题: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在100mL 0.10 mol·L-1的 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最为0.02 mol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方法:通过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整体分析。捷径:题中n(Ag+)=0.1L×0.1mol·L—1=0.01 mol,n(Ba2+)=2.08g/208g·mol—1 = 0.01mol,n(Cl—)= 0.02 mol,n(Cu2+)=0.01mol,n(SO42—)= 0.01 mol,所以生成n(AgCl)=0.01mol,n(BaSO4)=0.01mol。生成AgCl、BaSO4两种白色沉淀,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在生成的溶液中n(Cl—)= 0.02mol — 0.01mol = 0.01mol,Cu2+未参加反应,所以溶液显蓝色,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大约为200mL,所以C(Cu2+)= 0.05mol·L—1。以此正确的是B。总结:这是集化学计算,实验现象描述为一体的学科内综合试题。尽管难度不大,但很有新意。例题2 :(2001年上海高考)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B. 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C. 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D. 在1 L 2 mol·L—1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方法:根据题意对选项逐一化解。捷径:A.在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22.4L液态辛烷物质的量要比1mol大得多,所以A选项错误。B.18g水为1mol水,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mol。C.NO2和N2O4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相同质量的NO2和N2O4必然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46g NO2即为1mol NO2共含有3mol原子。D.n(NO3—)= 1L×2 mol/L×2 = 4 mol。以此不正确的为A。总结:此类试题是高考试卷中的热点题型,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要注意物质所处的状态,二要理清微粒间的联系。例题3 :(1997年全国高考)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 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 (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方法:从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分析。捷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由于取等质量甲、乙两种溶液,其中含水的质量不知道,无法推断其溶解度的大小。但降低相同的温度,甲析出的质量大于乙,所以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故选D。总结:有关溶解度方面的试题,在解题时既要考虑某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又要考虑温度变化时溶解度的改变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则不能利用溶解度进行有关计算。策略 3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试题的分析技巧金点子: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试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概念判断一些说法的正确性;二是比较粒子中电子数及电荷数的多少;三是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此类试题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项分析法、电子守恒法、比较分析法、分类归纳法、推理验证法等 经典题: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方法:依靠概念逐一分析。捷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而离子由于有电子的得失,当失去电子时,其离子的电子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如Na+等。A选项错。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正确。氦的最外层为第一层,仅有2个电子,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正确。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D选项错。以此得答案为AD。总结:此题要求考生对元素及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不难,但容易出错。例题2 :(2001年上海高考)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方法:采用分类归纳法。捷径:首先将四种离子分成阳离子与阴离子两类,分析其原子序数及离子半径。阳离子为aA2+、bB+,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a>b,离子半径AD。再将其综合分析,因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A、B位于C、D的下一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b>d>c,离子半径A总结: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离子,其核电荷越大,半径越小。例题3 :(1998年全国高考)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XY B.XY2 C.XY3 D.X2Y3方法:先找出所属元素,再分析反应情况。捷径:根据题意X可能是Li或Si。若X为Li,则Y为H,可组成化合物LiH即XY,若X为Si则Y为Li,Li和Si不能形成化合物。因此得答案为A。总结:部分考生因未分析出X可能为Li,而造成无法解答策略 4 速率与平衡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4金点子: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必经过三态,即起始态、变化态和最终态。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它化学反应方面的计算,如能根据反应方程式,对应地列出三态的变化,哪么便可使分析、解题变得一目了然。此方面的试题的题型及方法与技巧主要有: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要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及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是否还随时间发生变化。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分析要充分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3.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影响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其移动可通过勒沙特列原理进行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浓度、温度、压强等客观因素对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使V正≠V逆,原平衡状态发生移动。4.等效平衡的分析主要有等温等容和等温等压两种情况。5.速率与平衡的图象分析主要要抓住三点,即起点、拐点和终点。经典题: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方法:图象分析法。捷径:从图中得到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从0→t2min ,M增加2mol,N消耗4mol,且到达t3min,M、N的浓度保持不变,即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式为2N M。t2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相等,此时不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当t3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t1时n(N)=6mol,n(M)=3mol,由于在同一容器中,所以c(N)=2c(M)。因此此题正确答案为D。总结:选项B最容易被误认为正确说法。造成错判的原因有三:①没有看清纵坐标的物理量;②概念错误,认为物质的量相等时,化学反应速率就相等;③没有读懂图。例题2 :(1998年全国高考)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方法:平衡中的等效转化分析法。捷径:设乙容器压强保持1.01×105Pa,因甲容器中体积保持不变,2SO2+O2 2 SO3的正反应是个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压强小于1.01×105Pa。又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甲容器中SO2转化率低,乙容器中(定压)SO2的转化率高。以此得答案为B。总结:将两平衡态先相联系,再依据平衡移动原理相互转化,便能快速方便获得结果。例题3 :(2002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 : 2 : 2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的同时生成0.2 mol Z方法:从平衡状态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分析。捷径:此反应为一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巳达平衡。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巳达平衡状态。浓度为一固定比值不能说明巳达平衡。D项中的所述均为正反应,未提到逆反应,故不能判断。以此得答案为AB。总结: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平衡中的重点。此类试题只要抓住平衡状态下速率相等,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即可求解。25℃时,pH + pOH = 143 .盐类水解的应用策略5 电解质溶液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本策略内容主要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三部分。从近十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水的电离与溶液pH的求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离子共存,是高考中常考不衰的热点内容。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与溶液有关的废水分析与处理问题,将会与离子共存、pH求算及中和滴定一起融入未来的高考试题中。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可通过平衡状态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2.溶液的pH计算酸可直接计算,碱可通过pOH转换成pH。pH= -lg{ c(H+)} ,pOH= -lg{ c(OH-)},pKw= -lg{ Kw}。25℃时,pH + pOH = 14例题1 :(1992年全国高考题)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 ③NaCl ④C6H5—ONa,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 > ① > ③ > ② B.① > ④ > ③ > ②C.① > ② > ③ > ④ D.④ > ③ > ① > ②方法:溶液pH的大小由两种情况决定,一是电解质本身的电离,二是水的电离,而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又决定于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此类试题要求准确把握酸碱的相对强弱,充分依靠水解规律判析。捷径:四种溶液可分成三组,②NaHSO4,电离显酸性,pH < 7;③NaCl 为强酸强碱的正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pH= 7;①④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均呈碱性,因 CH3COOH 的酸性较C6H5OH强,故pH值应为 ④ > ① ,以此得答案A。总结:此类试题解答的一般步骤为:先分组,然后再对组内物质根据电离与水解程度进行判析。题中溶液除为盐溶液外,还可能为酸或碱。如等浓度的八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4 ③NaHSO4 ④NH4Cl ⑤NaHCO3 ⑥NaCO3 ⑦NaOH ⑧Ba(OH)2 ,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②③④①⑤⑥⑦⑧ 。例题2 :(1991年全国高考题)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和一种c(OH— )= 1×10-3 mol· L-1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方法:酸碱中和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制约,①盐的水解,②酸碱用量。解题时既要考虑酸碱的强弱,又要考虑酸碱用量的多少,两者缺一不可。捷径:题中两溶液中的c(H+)= c(OH— ),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总结: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 c(OH—),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策略6碳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碳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巳波及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锗、锡、铅三种元素的内容。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等。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经典题:例题1 :(1996年上海高考)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 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2 C.1:3 D.1:4方法:利用假想法。将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 假想成消耗6molH+和产生5molCO2,然后再行分析求算。捷径:设二价金属碳酸盐为RCO3,碳酸氢盐为R(HCO3)2,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根据题意有:2x + 2y = 6mol ,x + 2y = 5mol 。解得x = 1mol ,y = 2mol 。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选B。总结:部分考生在解题时,将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解成CO32-和HCO3-,而出现错选D选项的较多。例题2 :(1996年全国高考)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2混和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 )A.Cl2 B.CO C.CO2 D.N2方法:找对气体来源,分析好气体去路。通过剖析来龙去脉求解。捷径:A.Cl2与O2混合后,通过NaOH,Cl2全部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B.CO与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都不能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发生反应:2Cu+O2 2CuO,CuO+CO Cu+CO2最后得到的尾气是CO2,故C选项为最后得到的尾气。C.CO2与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CO2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D.N2与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都没有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吸收,最后得到尾气N2,所以D选项也为最后得到的尾气。故本题答案为CD。总结:本题的难点是对题意的理解。有学生误认为选项中的某种气体混入氧气后,再按题意依次反应后的尾气仍然是原选项中的气体。这是对题意的片面理解。正确的理解是,尾气可以是原选项,也可以是其他选项。对于这种设问尽管比较少见。但只要认真阅读,题中的设问是可以理解明白的。策略7氮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氮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主要内容有氮族概念的分析与判断、氮的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硝酸及硝酸的性质分析与计算、磷及磷的化合物的分析与应用等。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工业生产中的用量比较等。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经典题:例题1 :(2001年上海高考综合)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 ~ 3%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NO2+NH4Cl = NaCl+NH4NO2第二步:NH4NO2 N2+2H2O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NH4NO2是氧化剂 ②NH4NO2是还原剂 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方法:根据方程式,对照叙述,从化合价、反应类型等方面综合分析。捷径:NH4NO2==N2+2H2O这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NO2—被NH4+还原生成N2,显然都是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以此得答案为D。总结:同一元素,如果一种显正价的微粒,另一种显负价的微粒,若它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往往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如2H2S+SO2==3S+2H2O,NaH+H2O==NaOH+H2等。例题2 :(1997年全国高考)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 还原产物是 ( )A.NO2 B.NO C.N2O D.N2方法:据题可知,2mol金属失去的电子给了 1mol HNO3。可采取讨论试算的方法确定选项。捷径: 令金属为+1价,失2 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3价。令金属为+2价,失4 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1价。令金属为+3价,失6 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1价。选项只有C符合。总结:金属与HNO3反应后的价态,是该题求解的关键。部分考生因难以确定金属的价态,而造成无法获得结果。策略8氧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氧族元素包括了初中化学中氧气、水,高中化学中的臭氧、过氧化氢,硫及硫的化合物等。内容多,知识广,且有时还可能扩展到硒、碲、钋等元素。因此对其解题方法的掌握尤其重要。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等。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由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不同,故在解题时,还必须注意,反应进行时浓度变化引起的反应变化。经典题:例题1 :(1997年全国高考)向50mL18mol/L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 )A.小于0.45moL B.等于0.45molC.在0.45mol和0.90mol D.大于0.90mol方法:根据方程式,将参加反应的硫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氧化作用,一部分为酸性作用,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但又要注意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越来越稀,稀硫酸不能与铜片反应,以此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值。捷径:浓H2SO4与足量的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CuSO4 + SO2↑+ 2H2O,从方程式看,被还原的H2SO4应为所给H2SO4 0.90 mol的一半,即0.45mol(中间值),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越来越稀,反应停止,故不可能等于0.45mol,一定小于0.45mol。故答案为A。总结:该题存在着一个隐含信息,即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自行停止。在解题时必须特别注意此类隐含信息。例题2 :(1995年上海高考)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 )A.H2SO4· H2O B.H2SO4·H2O C.H2SO4·SO3 D.SO3· H2O方法:质量假想法。捷径:假设原98%硫酸的质量为100g,则98%浓H2SO4中有纯H2SO4 98g ,水2g。则H2SO4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1︰ ,可判断A正确,B C错误。D项是A项略作变形,H2SO4· H2O → SO3·H2O· H2O → SO3· H2O,以此得答案为A D。总结:将化合物或混合物按其组成进行拆分,在无机及有机试题中均有出现。策略9 卤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卤族方面试题的题型主要有:卤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分析、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应用性试题及新情境试题等。在解题时,要充分运用守恒法、迁移类比法、方程式合并法、多步反应一步计算等。信息给予题(又叫新情境试题),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题型,此类试题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基本形式为:给出全新的情境(最新科研成果等信息)、冗长的题干、频繁的设问。但题示的新信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经处理后可迁移或灵活运用。经典题:例题1 :(1998年全国高考)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方法:迁移类比法求解,但要考虑到ICl 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捷径:ICl是拟卤素,很多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但不是完全相同,因为Cl比I的得电子能力强,所以在ICl中,I为+1价,Cl为—1价。而HCl中,Cl为—1价,HIO中I为+1价,在ICl与水反应后其产物的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故反应为:ICl+H2O = HCl+HIO,以此答案为B。总结: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ICl和Cl2性质的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ICl与H2O反应生成物究竟是HI与HClO,还是HCl与HIO,不少同学未能从化合价去分析、判断,因而误选A。通过本题不仅要认识ICl与H2O反应生成HCl与HIO,还要理解此反应为一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将此反应扩展至ICl与碱反应,也要知道生成物为NaCl与NaIO。例题2 :(1997年全国高考)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 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 可和I- 发生反应:IO3- + 5I- +6H+ = 3I2 + 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 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B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方法:这是一道无机信息题,利用给定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鉴别食盐中是否含有IO3—。要充分理解消化题目给定的知识——IO3—可在酸性条件下,将I—氧化,产生I2。捷径:根据鉴别I2的方法得B。总结:充分利用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这是我们常用的解题方法。本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范例。题中的信息是I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即需要酸,从题中可顺利选出食醋)生成了I2单质,检验碘单质需要淀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正确理解,充分消化信息的重要性。策略10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碱金属内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其中有关过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解题时,要在理清题中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反应合并、守恒法。对于信息类试题,如NaH、超氧化物等,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化合价的分析。经典题:例题1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B ).A.干冰灭火剂 B.黄砂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方法: 根据性质分析获解。捷径: 分析性质,因钠可与干冰灭火剂及干粉灭火剂产生的CO2发生反应,与泡沫灭火剂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行。而钠与黄砂不能发生反应,故可用黄砂扑灭金属钠着火。综合后得答案为B。总结:将课本中镁与CO2的反应迁移到钠,是解答出此题的重要之点。例题2 :(1994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 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 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06 g B.大于1.06 g而小于2.86C.等于2.86 g D.大于2.86 g方法:通过假想类比分析(不必计算)。捷径: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 无水碳酸钠,析出晶体(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2861.06 2.86由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使原溶液中水量减小,减少溶剂又有晶体析出,导致析出晶体大于2.86 g,所以选D。总结:根据考试说明,对析出含有结晶水的晶体的计算不作要求,但并不排斥对结晶出来晶体的质量的范围作估计,或者对溶液质量变化或者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或判断。因此在复习时注意复习范围。策略11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镁,铝是重要轻金属,具有较强还原性。镁,铝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及生活中有着重要而广泛的用途,特别是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在题目中的计算形式方法性和技巧性均较强,是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代表题型有;天平平衡判断题,镁的强还原性,铝盐与强碱反应产物的讨论,含铝化合物沉淀图像题等。解题关键是:(1)熟悉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2)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与过量计算相结合。(3)结合图像综合分析。(4)充分利用守恒关系。经典题:例题1 :(1996年上海高考)0.1 mol 镁粉分别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烧, 生成固体的质量依次为W1、W2、W3。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W2>W1>W3 B.W1=W2>W3 C.W1=W2=W3 D.W3>W2>W1方法: 将方程式比较后分析。捷径:反应式依次为2Mg+O2 2MgO,2Mg+2CO2 2MgO+C,3Mg+N2Mg3N2,根据计算式可求出答案为A。总结: W2中还有碳生成,是固体。如果疏忽这一点就误选B。例题2 :(2000年全国高考)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H)nClm·yH2O],式中m等于 ( ) A.3-n B.6-n C.6+n D.3+n 方法:电荷守恒(化合价代数和为0)。捷径:根据化合价的代数等于0得,2×3=n+m,所以m=6—n。答案为B。总结:此题为一易题,如不能运用电荷守恒,也很难获解。策略12铁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铁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变价元素。在高考中有关铁方面的试题主要类型有:性质分析、实验原理与操作分析、有关铁方面的计算等。1.性质分析试题的解题方法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面去分析试题内容。特别是铁的变价问题。2.实验原理与操作试题的解题方法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注意点等方面对实验内容作较为详实的分析。主要有铁的性质实验、铁的制取实验、Fe(OH)2制取实验等。3.有关铁方面的计算试题的解题方法此类试题可采用方程式分析或将方程式合并后统一分析求解。在解题时尽可能利用守恒法求解。经典题:例题1 :(1993年全国高考) .a、b、c、d、e分别是Cu、Ag、Fe、Al、Mg5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2)b与d的硝酸盐反应, 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b、c、d、e依次为 ( )A.Fe Cu Al Ag Mg B.Al Cu Mg Ag FeC.Mg Cu Al Ag Fe D.Mg Ag Al Cu Fe方法: 寻找突破囗,并从突破囗推出其它金属。捷径: 以c、e金属钝化为突破口,由(1)(3)(4)知c为Al,再由(4)知e为Fe。有上述结果和(1)知a为Mg,最后由(2)知b为Cu、d为Ag。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c,然后很容易判断出e、a。得答案为C。总结:判断出c为Al,e为Fe,就可舍去选项A、B,由(2)确定b和d的活泼性。这样判断可简捷些。例题2 :(1995年上海高考)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方法:从反应过程进行分析。捷径:当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生成氧化铜,造成铜片质量增加。当该铜片插入硝酸中,表面的氧化铜及未被氧化的铜均能被硝酸溶解。插入无水乙醇中发生反应CH3CH2OH+CuO CH3CHO+Cu+H2O,铜片又恢复到原来的质量。若插入盐酸中,表面的CuO溶于盐酸中,质量减少。只有插入石灰水中,铜片不发生反应,表面的氧化铜仍附着在铜片上,质量增加。以此得答案为C。总结:在插入溶液之前,Cu片质量就己增加。部分考生未能理解这一点而造成错选。策略 13方程式的巧析巧写技巧金点子: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与书写,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有关分析题主要有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分析、反应用量分析、反应过程分析等。其方法在于抓住反应的实质,比较反应前后的关系。有关方程式的书写主要是信息类方程式。在书写时要在充分理清题示信息,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对生成物的判断,切不可依据熟题效应而得出结论,要知道,即使是同一反应物,条件不同,其产物也有可能不同。经典题:例题1 :(2002年全国高考)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 +Z = X + Z2+ ; Y + Z2+ = Y2+ + 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A.R2+>X2+>Z2+>Y2+ B.X2+>R2+>Y2+>Z2+C.Y2+>Z2+>R2+>X2+ D.Z2+>X2+>R2+>Y2+方法:利用“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 → 弱氧化剂 + 弱还原剂”的反应原理对题中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分析。捷径:根据反应X2+ +Z = X + Z2+ 知:氧化性X2+ > Z2+ ;根据反应Y + Z2+ = Y2+ + Z 知:氧化性Z2+ > Y2+ 。又X2+与单质R不反应,得氧化性R2+>X2+。以此得结果R2+>X2+>Z2+>Y2+。选A。总结:对离子氧化性与还原性判断的方法较多,其它如根据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表、元素周期表等。例题2 :(1996年全国高考)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 )A.2H2(气)+O2(气)=2H2O(气)+Q1 2H2(气)+O2(气)=2H2O(液)+Q2B.S(气)+O2(气)=SO2(气)+Q1 S(固)+O2(气)=SO2(气)+Q2C.D.H2(气)+Cl2(气)=2HCl(气)+Q1方法: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密切关系。以此解答该题可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聚集状态进行分析而获得结果。捷径:A.由于从气态水到液态水会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即Q2﹥Q1;B.由于从固态硫到气态硫要吸热,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燃烧放的热量多,即Q1﹥Q2;C.由于O2与CO反应生成CO2又放出热量,所以Q2﹥Q1D.Q1=2Q2正确答案即为AC 。总结:现行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已有所改变。在此是为了保持高考题的原样而列出。策略 14无机结构的分析与判断技巧金点子:无机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其主要方法与技巧包括:1.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判断技巧对于ABn型分子,如果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即A原子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如NH3、PCl3、H2S等。其计算式为:┃A的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 = 8 。2.非极性分子的判断技巧对于ABn型分子,如果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即为非极性分子。如CO2、BF3、PCl5等。其计算式为:┃A的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 。3.分子结构的分析与判断技巧常见的无机分子结构有直线形分子(如CO2)、平面三角形分子(如BF3)、弯曲形分子(如H2O)、三角锥形分子(如NH3)等。在解题时,要能将常见的分子构形根据电子排布的相似点,迁移到新的物质中。此类试题主要采用迁移类比法分析。4.晶体结构的分析与判断技巧常见的晶体有离子晶体(NaCl型和CsCl型)、分子晶体(如干冰)、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晶体及过渡型晶体(如石墨)。在解题时,既要能分析其晶体结构,又要能将常见的晶体结构根据题中叙述,迁移到新的物质中。此类试题主要采用迁移类比法分析。经典题:例题1 :(1999年全国高考)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eCl2 B.PCl3 C.PCl5 D.N2方法:利用ABn型分子中价电子排布规律分析求解。捷径: 根据金点子中的技法概述1知,属ABn型分子的有BeCl2、PCl3、PCl5,只有PCl3分子中的┃P的化合价+3┃+ 最外层电子数 = 8 。故PCl3分子中P原子的最外层满足8电子结构,又Cl原子为-1价,也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故B符合题设要求。又因N2的电子式是 , 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以此得正确答案为BD。总结: BeCl2中Be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所以它不论形成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最外层电子数都不可能是8。PCl3的电子式可联系到中学阶段所学的NH3分子的结构书写,即为 。例题2 :(1999年全国高考)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方法:从中学范围内四种类型的晶体综合分析。捷径:在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故B选项错误;晶体硅的熔点1410℃,要比金属钨的熔点(3419℃)低,而金属汞的熔点(常温下是液态)又比蔗糖、磷等(常温下是固态)低。以此说法正确的只有A。总结:部分考生由于对金属晶体理解不深,错误认为: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而出现误选B的现象较多。策略15常见仪器及实验装置的分析技巧金点子:此类试题包括:仪器的使用、仪器的选用、仪器组合成的简单装置等的分析。1.仪器的使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分析,要从仪器要求和使用范围上去整体把握,采用的方法是迁移应用。2.仪器的选用分析仪器的选用要从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去确定采用何种仪器。3.仪器组合成的简单装置的分析装置依赖于目的、原理和注意点。以此分析装置需从实验要求出发,采用仪器原理相结合的手段确定实验结果。经典题:例题 1 :(1996年上海高考)准确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 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 mL量筒 B.10 mL量筒C.50 mL酸式滴定管 D.50 mL碱式滴定管方法:从所给仪器的精确度分析。捷径:用量筒取溶液的体积不可能精确到0.01mL,只能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又因为高锰酸钾溶液能腐蚀橡胶,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所以选C。总结:此题为一常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仪器精确度的理解。例题 2 :(1996年全国高考)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写标号) (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D.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克E.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方法:从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求分析。捷径:因为托盘天平的游码刻度为0.1g,精确度为0.1g。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腐蚀性药品及易潮解药品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即使没有腐蚀性的药品也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而应放在一张洁净的纸上。故叙述不正确的有C D。总结:托盘天平中的质量关系为:左盘质量 = 右盘质量 + 游码质量。例题3 :(1999年上海高考)下列叙述仪器“0”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 )A.在量筒的上端 B.在滴定管上端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 D.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右边方法:从具体仪器去分析。捷径:量筒无“0”刻度,其刻度数下端最小。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刻度尺的左端。温度计的“0”刻度因种类不同而不能确定。选B。总结:量筒的最下端无刻度,也即无“0”刻度,是有关“0”刻度方面的重要之点。部分考生由于分不清这一点而出错。其原因可能是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方法:酸碱中和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制约,①盐的水解,②酸碱用量。解题时既要考虑酸碱的强弱,又要考虑酸碱用量的多少,两者缺一不可。捷径:题中两溶液中的c(H+)= c(OH— ),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总结: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 c(OH—),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例题1 :(1999年上海高考题)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 mL 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自来水 B.0.5 mol· L-1 盐酸C.0.5 mol· L-1 HAc 溶液 D.0.5 mol· L-1 KCl 溶液方法:导电性强弱决定于什么?是解答出此类试题的关键。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电解质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离子数,也即自由离子的浓度。捷径: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也即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变化最小。选项A、C均有弱电解质变成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增大。选项D由于加入NaOH 固体,增大了离子浓度。B中NaOH 与含等物质的量HCl 的盐酸反应后,溶质由HCl 变成NaCl ,离子浓度不变,导电性几乎不变。故选B。强弱要分清、浓度是关键。若不注意强弱电解质问题,此题极易误选答案C。总结:导电性问题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其导电性不仅有溶液中的导电,还有金属与非金属(如石墨)的导电。此类试题一要注意自由电荷的浓度;二要注意两类导电物质本质不同,金属的导电为物理过程,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际上是一电解过程。例题2 :(1992年全国高考题)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 ③NaCl ④C6H5—ONa,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 > ① > ③ > ② B.① > ④ > ③ > ②C.① > ② > ③ > ④ D.④ > ③ > ① > ②方法:溶液pH的大小由两种情况决定,一是电解质本身的电离,二是水的电离,而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又决定于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此类试题要求准确把握酸碱的相对强弱,充分依靠水解规律判析。捷径:四种溶液可分成三组,②NaHSO4,电离显酸性,pH < 7;③NaCl 为强酸强碱的正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pH= 7;①④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均呈碱性,因 CH3COOH 的酸性较C6H5OH强,故pH值应为 ④ > ① ,以此得答案A。总结:此类试题解答的一般步骤为:先分组,然后再对组内物质根据电离与水解程度进行判析。题中溶液除为盐溶液外,还可能为酸或碱。如等浓度的八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4 ③NaHSO4 ④NH4Cl ⑤NaHCO3 ⑥NaCO3 ⑦NaOH ⑧Ba(OH)2 ,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②③④①⑤⑥⑦⑧ 。例题3 :(1991年全国高考题)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和一种c(OH— )= 1×10-3 mol· L-1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快速阅读训练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冷、稀4高温浓H2SO4浓H2SO4140℃170℃ClOHOHClMg2+ClS2–Na+Na+Na+Na+OO2–2–Ca2+CCHHNHHS2–HHNHHClHHNHHCO2OOC写结构式补孤电子对共用电子对代共价键OOOCOOOCClClClCl概念及转化关系变化反应物→→产物变化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强弱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快速思维和速读--大脑密码训练手册目录TOC \o "1-3" \h \z \u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2第一章:思维的阐述与运用: 2第一节:思维的特性和实现途径 2第二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维: 5第三节:高效思维的运用 6第二章:快速阅读的基础: 7第一节:什么是快速阅读: 7第二节:快速阅读的现状和介绍 9第三节:快速阅读中的基本概念 13第四节:快速阅读中误区的纠正: 15第五节:快速阅读的实现条件: 16第六节:速读训练可以实现的境界 19第三章:高效记忆基础知识: 20第二部分:大脑密码训练系统的练习方法: 25第一章:大脑密码思维训练系统的简介和使用说明: 25第二章:思维训练模块的使用方法: 261.音读的切断技巧: 262.计数思维训练 273.图片导引的无声思维训练 284.无声数数 28第三章:快速阅读模块的使用方法: 291.音读切断技巧练习: 292.视野和视幅扩大练习: 293.理解能力训练: 31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4.阅读能力训练 325.实际阅读训练 326.阅读测试 33第三章:右脑训练模块的使用方法: 331.右脑的想象能力训练 332.右脑的形象记忆能力训练 34第四章:记忆模块使用方法: 35第五章:大脑密码内部教程简介 37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第一章:思维的阐述与运用:第一节:思维的特性和实现途径思维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最复杂的心理现象之一,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加工处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的反映。所谓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能决定事物主要特征的,某一类事物共同的不可缺少的根本特性。事物的内在规律,主要是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必然联系。据我们现在科学研究所发现或公认的,无论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以及几乎世界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序”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这种有序性就是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思维,就是人类专门去揭示事物的这种本质的属性和规律性的心理活动。在阅读中,人们通过对于书本上的文字表达,概念或概念组的加工,重新编排,找出其规律及属性(要表达的意义),变成自己头脑中的概念,这就是理解。由于思维的非直观和复杂性,目前为止,科学尚未彻底揭示尚未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具有其独特的明显特征,这就是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以及思维必须要借助于语言来实现其特性。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思维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中间媒介物和相应的知识经验来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了解与把握。如医生能通过病人的舌头、体温、脉搏、血压、脸色等,便可了解病人身体内部脏器的活动状态,我们通过阅读一句,甚至一段话的关键字,就可以知道这段文字的意义,等等。思维的间接性,使人的认知能力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从具体的一事一物的认知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因此人类的认知能力远远超过动物的认知能力,即拥有智慧。人可以依据某一媒介物,便可上知亘古,下知未来。人类既可掌握那些没有直接经历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经历感知到的事物,而且还可预见和推知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例如,我们看不到光的运动,但通过思维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却可把握其 30 万公里/秒的速度;再如可以了解上亿年前的自然环境等。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思维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总是作全面的整体的反映。即思维总是把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所有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全部抽取出来加以综合地反映。思维的概括性不但表现在它反映事物的所有的本质属性以及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性,还表现在它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上。一切科学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都是思维概括的结果,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我们的快速阅读中的面式阅读法,运用的就是思维的这种概括能力。由于人类语言的产生,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借助语言进行的。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由基本词汇、语法构造形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因此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应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形式为言语。言语是个体对语言的一种具体应用,因此,言语是一种个体现象。个体的言语一般有三种形式:口头、书面、内部言语。那么,思维的实现,也就是思维的载体究竟是什么呢?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第一,语言。前面说了,语言是人类最常用的思维实现方式。人类通过语言完成大脑思维的表达,并且通过语言进行思维的沟通,甚至思维的过程也常常借助于语言进行。但是对于语言的过度依赖,造成了思维品质的降低。首先,语言的表述有时间限制,任何人通过语言表述的速度都大大的低于大脑本来的思维速度。那些思维过程都需要语言参与的人,肯定是人为的限制住了自己大脑的发挥。语言最重要的性质是指代,指代的结果是在心理中形成概念,我们用概念去进行言语和表达。从个体和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上来看,语言概念起先产生于把不同事物或主体感受、愿望等与相应的不同语音建立了指代关系,后来又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或几种有某种联系的事物与语音单词和语音句子建立了较复杂、直至更复杂的指代关系,再后来它们又共同与文字建立了指代关系。而这些指代关系所对应的,必然是脑内两种以上模式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同时或以较短时间间隔的顺序兴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模式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制约关系。也就是说,在思维过程中,在大脑发音表述一个想法,概念之前,大脑中就已经有了对于这个想法,概念的“内部语言”。用“内部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才是高品质的思维。大脑的内部语言,是一种不借助声音的语言(包括内部发音)的思维途径,是大脑本来的思维方式。通过内部语言,我们可以清晰的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获得大脑中的概念或者概念组,而不必借助发音。并且,当我们把这种获取方法形成一种新的习惯以后,还可以通过思维,重新创造组合出新的概念组。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无声性。无论是用内部语言阅读还是思考问题,都无法感觉到任何发音的存在,包括心读。它是一种缩语式的无声语,去掉了许许多多的多余的,次要的信息,直击要害。我们通过内部语言,直接在大脑的思维平台上加工整理问题,而不是经过发音提取概念(组),再经过发音来整理。说起来似乎抽象的很,但是大家都曾经体验过内部语言。比如,你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这时候你明明白白的感觉到了这件事,但是你并没有把它说出来。还有,就是我们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而得不到结果,但是有一天突然豁然开朗,全明白了。这个时候也是瞬间的事,你并没有把它统统的说出来,但是你确实“感觉”到了。这就是内部语言。说白了,它就是你在语言发生之前的大脑的那个“想法”。 2.快捷性。正是因为内部语言的无声性,决定了它的快捷性。大脑这个时候可以摆脱语言中枢的压制,瞬息之间完成多个步骤的思考。比我们平常的思维活动不知道要快捷多少倍。由于这是大脑本来的,最舒服的思维方式,你甚至可以感受到大脑的思维在自动进行,尽情发挥,而不需要你的干预。正是因为此特性,大脑的所有潜力被释放出来,常常是“灵感”迭发,让你应接不暇。 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3.精确性。很多人都认为大脑思维的速度快了,那么它的精确性会大大的降低。恰恰相反,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大脑最舒服的一种思维方式,是通过一个个完整的概念进行的思维,而不是象在语言中枢参与下那样的支离破碎。举一个例子,在运用无声思维写作的时候,可以瞬息之间列出写作提纲。这个写作提纲是你确确实实的感受到的,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以后你用笔把它写出来时,就好像按照模子复制产品一样。4.脆弱性。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语言中枢参与的思维模式,几乎形成了一种条件发射,这就决定了内部语言的脆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用内部语言进行思维的时候,只要不小心大脑发音了,也就是语言中枢参与了进来,那么立刻就会离开内部语言的思维模式。我们必须找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不会影响大脑的思维的连续性,又必须能有效的抑制大脑重蹈发音思维的覆辙。内部语言是大脑思维的高效载体,另外还有两种高效的载体,都是右脑的功能。第二,图像。也就是形象思维。在语言产生之前,人们的思维活动就主要通过脑中的图像进行。包括没有熟练掌握语言的幼儿,他们的思维几乎都是形象思维。而聋哑人的思维活动,也有部分借助形象思维:肢体语言(手语)和文字的形象。而成人由于长时间的语言的运用,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已经大大的萎缩。但是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很大一部分都是右脑高度发达的人。19世纪末,在意大利的米兰图书馆发现了达芬奇在1475年画的一张关于直升机的想象图。这是一个用上浆亚麻布制成的巨大螺旋体,看上去好象一个巨大的螺丝钉。它以弹簧为动力旋转,当达到一定转速时,就会把机体带到空中。驾驶员站在底盘上,拉动钢丝绳,以改变飞行方向。西方人都说,这是最早的直升机设计蓝图。据记载,达芬奇曾说他设计飞机模型的时候,喃喃自语:多么想看到一幅天空飞行的工具的图像啊,此时,他的后脑就浮现出了一幅飞机的模型。爱因斯坦也是以画图和象形进行思维的典型代表,他的科学思考,全部以画图,也就是形象来进行的,他的直觉与灵感就是运用画图与象形这一工具而产生。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极其娴熟地运用象形思考,运用画图进行表达,这是爱因斯坦非常强的智能思维特点。“我思考问题时不使用语言,而是用生动有形的形象去进行,当这些形象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时,我再去花费颇多的努力去表达它。”第三,直觉和灵感。人们经过长时期的准备、积累和沉思而获得知识,一是组织大量人力、物力,短时间的攻关和突破,再有就是长期的冥思苦想而不得结果,在不经意或思考其他问题时,突然间豁然开朗,即顿悟。这后一种,即一下子使问题得到澄清的顿悟,就是所谓直觉和灵感。思维的过程越是简洁,越接近大脑的本质思维方式,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那么直觉和灵感就越容易产生。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练习右脑和无声思维的人,常常灵感迭发的原因。以上所述的高效的思维载体(内部语言、图像,直觉灵感)等,对于一般人来说,由于右脑功能的长期压制,后两者的开发比较困难,而对于大脑内部语言的把握却是比较简单的,甚至是“一点就通”。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快速阅读,快速记忆和快速思维的短时间获得成为可能。而据我们的观察,往往对于内部语言把握比较熟练的人,其右脑功能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发出来。反之亦然,右脑功能好的人,其对于内部语言的把握也是非常迅速的。小结:思维是大脑的一个重要功能,其实现需要一定的载体。发音的语言是我们常用的载体,但是其效率非常低。高效率的载体包括大脑内语言载体和右脑的形象载体,前者可以轻松实现,而后者需要进行长期训练才能实现。第二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任何人从降生开始就不断的进行着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品质如何,决定了我们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人在学校中学习好,除了刻苦的努力以外,我们都归结为“他非常聪明”。这就是因为他具有一个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快捷的,精度高的,有创造力的思维。那么什么是高品质的思维活动呢?我们先从反面入手,看看阻碍你进步的低品质思维是怎样的:拖沓的低品质思维的特点:1.思维速度慢。体现在一边思维一边口中或者脑中念念有词。本来可以飞速驰骋的千里马,却被迫去拉磨。本来一个简单的问题,大脑可以一闪而过的解决问题,但是非要反复的“默念”,确认,生怕那个地方疏漏了。结果导致思维的支离破碎,就算瞬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也无从意识到。更不要说什么直觉,创造力了。2.思维片面,没有整体观: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很容易从一开始就陷入某个局部中去,而忽略了整体。而每个问题的解决,局部之间都是有很多联系的,由这些联系连接的局部构成了整体。如果忽略掉整体,只能使自己陷入某个“迷宫”而无法自拔,更谈不上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3.思维混乱,没有条理性:由于发音思维的速度慢,和大脑本来的思维速度不相适应,导致提前运转的大脑不得不时不时的停下来等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这个慢的像牛的“发音思维”,这必然会导致思维的链条不断的断掉,思维变得没有逻辑。通常是想到了后面,忘记了前面,一再的出现“我刚才想的是什么来着”这样的尴尬。这样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明明已经接近答案了,但是还必须退回去重新思考,或者另找一条路接着思维。这样怎么会有效率呢?4.对自己没有信心,想明白的问题还需要反复核查:明明一个问题已经得到了答案,但是因为自己的思维精度不高,还需要返回去再次核查,以确定无误。当然,某些时候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是每个问题都这样做就是发神经了。体现在考试中,做一个选择题,明明几秒钟就得到了答案,还非要再想几遍,导致时间白白的浪费掉。5.因为思维的问题,导致缺乏自信,没有任何创造力:因为自己的思维总是走在别人的后面,于是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导致什么事都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人云亦云。遇到事情不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更不愿意另辟蹊径去创造方法解决,而代之以“看看别人怎么做”,或者干脆直接求助于朋友或者老师。这样完全没有独立性的思维活动是事业成功的巨大障碍。相对于以上低品质的思维而言,高效思维则具有下面的优势:1.思维速度快,大脑轻松自如:因为是运用大脑的“内语言”进行思维,也就是大脑的本源性思维。我们可能都有这个体会,有的时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候很久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一瞬间就得到了答案。而在这一瞬间,你根本就没有把你大脑的想法默念出来,但是你也明明白白的知道了。这种思维种我们生来就具有的,大脑的本来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大脑是没有任何束缚的。所以可以通过几个“闪念”就解决一个问题,而且大脑还不至于很累。2.思维局部和整体兼顾,自行适应:因为高效思维下的大脑运行没有任何束缚,所以是“随心所欲”的。当进入一个局部,发现联系以后,会自动的找到另一个局部或者多个局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映在阅读中,你会发现用无声阅读方法去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时非常难受的,而且,大脑经常是你看这个字的时候,早就明白了整句话的意义。就算你的眼睛看不清整句话,也会给你胡诌一个意义。3.思维流畅,一次到底:因为“内部语言”思维的任意性和自动性,通常是大脑中问题产生就立刻自己搜集脑中现有的“已知条件”解决,所以你感觉你的思维是非常顺畅的。而且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常常体会不到过程,而直接出来结果;这个结果又是下一个问题的起始条件,层层承接。体现在阅读中,眼睛看着文字就会自动的去理解,同时大脑根据理解出来的表面意思去做进一步的解析,和以前的知识融会贯通。4.具备创造性思维:高效思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创造性。当运用解决问题受阻,大脑会自己去找方法来解决。或者直接跳到结果,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然后倒推。所以你经常会有一些灵感产生,你自己有时候都莫名其妙。这是右脑功能的高效运用。以上的特点,是无声思维训练到一定地步才会出现的。此时,你不在需要音读切断技巧的辅助,无声思维是在下意识中运作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不断的加以训练。第三节:高效思维的运用1.无声思维的运用:我们把运用大脑的“内部语言”的思维,称之为无声思维。这是相对于平常语言中枢参与下的思维过程而言的。无声思维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在阅读方面: 无声思维是以头脑中的概念进行的,阅读困难的书就是在头脑中添加概念或者重组概念集合的过程。你可以体会到阅读时那种行云流水一样的感觉,不再是眼睛从书本上找字,而是大脑在驱赶着眼睛在跑。正因为是从大脑的思维上解决问题,对于复杂知识性书籍的阅读也可以用“速读”来解决。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你的阅读就可以实现革命性的飞跃,阅读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 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在记忆方面: 掌握了无声思维以后,配合无声阅读,记忆过程会变得非常简单,此时的回忆过程,是回忆大脑中已经形成的概念群,通常比我们出声的回忆快十倍。这种回忆概念的能力随着你的练习的深入会不断的加强,直至过目不忘。在吸取你要读的书的精华时,这种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要记忆的任何东西上,记忆过程变得简单有效,更重要的,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在解决问题上:当无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以后,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思维时间,使你变得思维快捷迅速,而且你可以充分的释放大脑在一瞬间的灵感,并且把握住。这样,在学生解题,考试,在工作人员思考业务问题等等方面都是如虎添翼。应用在写作方面: 经过训练掌握无声思维以后,你可以节省数倍的时间迅速列出写作提纲,而且,经过训练以后的大脑还可以根据提纲直接反映出大段文字形象。你可以直接把这些文字录下来,稍加修饰即可。2. 右脑思维的运用右脑的思维包括形象思维以及直觉,灵感等心理活动。在阅读方面:当右脑练习到一定程度,图像的轮廓会变得越来越清晰,同时,图片的颜色也开始出现,并且形象思维往往是自发调用,配合逻辑思维同时进行。此时的阅读因为右脑形象思维的参与,变得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快捷,形象,并且可以得到对读物的深度理解。反映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到文字以后,对于文字意义的解析全部以形象的方式进行,不仅仅包含一些具体事物的形象(例如桌子,电脑等),还包含一些右脑自发产生的形象,甚至阅读者并不知这个形象到底是什么,但是它可以代表一定的意义和思维概念。当右脑开发到这个程度的时候,速读是自然而然的实现的。在七田真《右脑波动速读法》中,主要就是练习的这种能力。在记忆方面:当右脑得到开发以后,对于任何文字性的文本回忆不会再以语音或者其他的载体进行,而是直接是文字形象,甚至是大段的文字形象。此时,大脑把文本当做图形来处理,记忆它的“形状”,其细节就是一个个的文字。在七田真的《右脑照相记忆法》中,主要练习的就是这种能力。在问题解决方面:由于右脑的参与,任何的思维过程将会变成“直捷通路”,思维会变得快捷无比,往往是在大脑的意识到达之前,脑中已经有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复杂的数学计算,笔者曾经见过一个高中同学(现在已经在国内一所重点大学就读),他在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的这些复杂运算的时候,从来不用草稿纸,所有的计算过程都在大脑中进行,包括在考试中。他说他的整个运算包括算式,化学式等等,都清清楚楚的列在了脑子里,根本不用写出来。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 / )由上述可知,我们大脑的潜能实在是太大了,只是我们还不会运用,甚至还不相信它有如此的功能。上天赐给了我们这个强大的工具,但是我们却不会好好的使用它,这是多么大的悲哀呀!第二章:快速阅读的基础:第一节:什么是快速阅读: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者速读,就是用比平常人快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的速度进行阅读,还能获得不亚于传统阅读甚至更好的理解记忆效果的一种阅读方法。平常说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就是说的这种方法,它是一种从文本中快速摄取有用信息和知识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是一种经由大脑甚至嘴巴发音的“复述”式阅读,也就是每个字,词都要逐个发音,从而在发音中获得理解,而没有发音到的字,往往不能理解或者理解的很差。这种方法的阅读速度一般在200-300字/分钟左右。而经过速读训练的人(理论上来讲),可以经由“眼脑直映”达到一视即可以理解和记忆,看到文字就明白,所以可以一目一行,多行,甚至整页的阅读,从而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也就是在相对短的多的时间内,获得相对多很多的信息。掌握了快速阅读技巧的人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可以以2000字/分钟以上的速度阅读书籍和资料,熟练者能达到或超过10000字/分钟,甚至更高。快速阅读是和普通阅读并列的一种阅读方法,所以,也可以根据阅读目的分为“精读”和“浏览”两个种类,只不过无论速读中的“精读”还是“浏览”,都比脑中发音的传统阅读的“精读”和“浏览”效率要高很多,甚至高出几十倍。所以认为速读是泛泛的,不求甚解的浏览是错误的。快速阅读可以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条件下,完成传统阅读可以完成的任何任务,例如精确的理解和记忆,实现“快速理解,快速记忆”,还能够快速的浏览文本,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创造性的理解。所以快速阅读是传统阅读的升华,就好比传统阅读是“骑自行车”,而快速阅读则是“乘飞机”。快速阅读可以应用到如下各个方面:1.消遣式阅读和去粗取精的“捕猎”式阅读。例如,读小说,或者阅读和自己研究的科目相关的书籍。因为快速阅读的时候,眼睛看到文字脑中就明白其意义,所以,阅读小说时,能够和作者的思路整合到一起,就像看电影一样“历历在目”,随着情节的发展和自己大脑的运作而灵活的掌握速度,而不会出现传统阅读中被发音和理解卡住的问题。在浏览知识性书籍的时候,大脑可以根据映入的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和判断,敏锐的抓住书中的重点,要点和脉络,根据自己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需要快速的锁定目标。而不是像传统阅读那样,虽然眼睛扫过,但却不知所云,导致漏掉重要的信息,或者筛选到无用的信息。2. 用快速阅读法“精读”技术性书籍或者学习书籍:快速阅读是用大脑的“内部语言”,通过分析眼前的文字形象而明白其意义的阅读方法,而且还能在阅读的同时,用“内部语言”进行简约的,快速的思维。所以,用快速阅读法(或者说无声阅读法)进行精读的时候,可以根据文本的信息量和大脑的思维任务而灵活的调整注视单位和思考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将陌生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传统阅读中,阅读吸取信息的速度慢而大脑思维速度快,常常出现因为识别的文字和映入大脑的信息的缺失而导致的思维支离破碎的现象。3. 用快速阅读“记忆”某些重要的知识: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的科学运用视力和脑力的方法。它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中间环节,即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记忆中枢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是一种单纯运用视觉的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整体理解和记忆”。所以,回忆的时候,可以根据对于文本的“整体理解”瞬间回忆出文本意义,然后根据视觉印象补充细节,从而做到比传统的“背诵法”效率高很多的记忆方式。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这种“单纯依靠视觉”的阅读能力。其实,这是任何人都具有的一种本领。你可以留心一下你身旁的聋哑人,他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们的阅读效率并不比你差,甚至比你更高。而在我们的速读培训中,经常可以见到天生就是“视读”的人,他们训练快速阅读经常是水到渠成。例如,一位签名叫做“Rose of Cairo”的人写到:I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speedreading or photoreading, but I'm a natural fast reader I guess. When I was a teenager, I used to read one novel every evening.(我不知道任何关于快速阅读和影像阅读的东西,但是我想我是天生的快速阅读者。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就每天晚上阅读一本小说)I had never consciously thought about subvocalizing or not, but now that you mention it, yes I don't subvocalize when I read. I don't even hear the words as a voice in my head. I don't know if it's good or bad, but I can assure you that I understand what I read .(我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是否在“潜读”,但是既然你提到了,我可以说我阅读的时候没有“潜读”,我根本听不到任何来自我大脑里面的发音。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但是我确定我理解了我阅读的内容。)I also don't subvocalize when I think. It would slow me down, as I can think much faster than I can speak. As a result I often don't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know which logical path I followed to reach the conclusion I reached.(我思考的时候同样没有“潜读”,因为它会拖慢我的思维,因为我想的比我说的更快。因此我经常不知道我是经过何种逻辑途径得到的思维结论)。快速阅读的节奏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更接近,更容易协调和匹配,所以是最有利于记忆的阅读。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或读物的深浅、难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需要深刻理解的部分,用精读;需要深刻记忆的,用快速阅读;对艰深的,用精读;对浅显的,用快速阅读。根据阅读目的和读物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才是科学的合理的阅读。第二节:快速阅读的现状和介绍随着人类生活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替和信息的泛滥呈几何倍数增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被时代淘汰的危险,危机感和压迫感在与日俱增。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走上工作岗位的职员,或者正在寻求创业的有志之士,都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掌握一种快速学习的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而人们平常所摄取的信息,有三分之二来源于阅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读。所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快速阅读方面的潜能开发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按照其形式和实现方法,可以做如下划分:1.全脑快速阅读法:这是国内最早提出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是国内早期速读研究者,结合日本和韩国的速读技术提出的概念。其出发点是利用右脑的图形识别能力直接识别文字的图形,然后交给左脑的逻辑语言处理中心进行理解。阅读后的记忆也是强调用文字的形象进行回忆以替代以往发音背诵的识记方法。这种速读理论的提出是快速阅读的一次里程碑,人们开始认识到除了我们平常的阅读方法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途径实现阅读过程,而且更加高效。从此时开始,人们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快速阅读的探索。这种速读方法的实现,主要依赖以下几个重点来实现:(1). 眼睛视野的扩大和眼睛灵活度的增加。理论依据是,人阅读时候的眼睛运动是不规则的跳动而不是平滑的移动。所以如果在每次眼睛跳动停止的瞬间,能够摄取更多的字符,那么就打下了快速阅读的物理基础。平常人的每次眼停可以摄取4到5 个字,而经过训练的人理论上可以摄取一整行大约30几个字,甚至可以同时摄取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数行文字。同时提高眼睛的移动速度,使眼睛摄取文字的频率增加,做到快速阅读文字。(2). 快速理解的实现:即人们阅读的时候,可以不经过嘴巴,或者大脑的发音来理解文字,也就是可以绕过语言中枢的活动,经由眼睛直接识别文字符号交给右脑,经过右脑处理后直接交给左脑进行理解,即由“眼-脑-发音-理解”的途径编成“眼-脑”的直接通路,实现所谓的“眼脑直映”。这样,就摆脱了逐字发音的限制,使一目一行乃至一目十行的实现成为可能。(3). 快速记忆的实现:阅读之后的回忆过程,从逐字发音的“背诵”式复述回忆,改成直接回忆文字形象甚至书页形象的右脑式回忆。理论上来讲,可以瞬间回忆数行,甚至整页的文字内容,从而实现阅读之后的“过目不忘”。这种“全脑速读”的方法,和国外的“speed reading” 基本上是同样的原理,是目前快速阅读的主流方法。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培训班,软件等训练形式的更替,但是并没有非常见效的训练方法出现。究其原因,主要障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眼睛的灵活度锻炼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视野的扩大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目前国内外的速读软件和课程,都有“视野扩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大”这一项,但是并没有实现每个眼停获得大幅清晰视野的有效方法。虽然经由训练似乎可以实现“一目一行”甚至“一目多行”,但是只是注意力的扩大,也就是主观意识上“注意”到了这些文字,但是并不能同时看清。这成了速读水平提高的一个巨大障碍。纵观国内外目前可以见到的软件,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快速理解的实现。在这种方法下实现快速理解,必须经由“眼脑直映”的无声阅读法。关于无声阅读的训练同样提出了很多方法,例如节奏敲打法,哼唱歌曲,口中默念无关文字,速度冲击等等,但是没有一个能真正的实现“眼脑直映”,脑中发音成了速读练习者的一个魔咒,无论如何也无法祛除。而脑中发音的存在,成了快速理解中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就像吃米饭的时候,总是吃到砂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阅读理解困难书籍的时候,大脑的思维不能跟上,好像“眼脑直映”之后,映进来的东西大脑没有办法进一步加工,这成了速读提高的另外一个巨大障碍。第三,关于快速记忆,不经过透彻理解的记忆是非常困难的,而没有实现真正的“眼脑直映”的快速阅读法通常不能获得良好的理解效果,所以谈不上精确记忆。至于所谓的“右脑形象记忆”也只是成为了理论上的可能。正是由于以上的这些障碍,使得满怀希望的速读练习者心灰意冷,一边喊着“速读”是骗子,一边望着花高价买来的速读软件和教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程叹气而心有不甘。于是,一些速读研究者在研究无果的情况下,转向了另外的途径:2. 影像阅读法:通过潜意识阅读,用特殊的“摄像焦点”的用眼方法,把一页页的书籍直接输入潜意识,通过潜意识的处理后,再通过活化提取出来。据说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阅读方法,对于一般人来讲,似乎入门很容易。所以,在国内一经翻译出版,就引来无数的追随者。但是,真正达到作者在著作中所说的那种效果的,也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实现的。根据我们对于国内论坛的追踪,发现真正影像阅读法有所成效的只有几个人,而绝大多数的练习者似乎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为此,我们来看“维基百科(wikipedia) ”中的描述:In January 2000 Danielle S. McNamara submitted a preliminary report to the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 on photoreading. McNamara enrolled in a PhotoReading workshop under the tutelage of a photoreading expert trained by Paul Scheele. In three years this expert had trained over 150 individuals in PhotoReading. The trainee spent two months learning the PhotoReading technique. The two participants were "(a) the PhotoReading trainee who participated in a two-day photoreading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workshop, and (b) the expert who provided the PhotoReading workshop." (McNamara 4).(2000年1月达尼埃尔麦克纳马拉向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提交了一份关于photoreading的初步报告。麦克纳马拉曾就读于一个photoreading 培训班,由保罗.席利亲自培训出来的专家监护指导。这个专家在过去的三年中已经培养了近150个人学习photoreading,培训期为两个月,用来学习photoreading的技术。两名参与者,一名是参加了一个两天photoreading的学员(a),一个是提供培训的专家(b)。McNamara first conducted five baseline tests to measure ordinary reading speeds and comprehension. Then, she administered five similar tests after using the PhotoReading technique. These tests included the Nels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and the Verbal Reasoning section of the 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 (MCAT). The study investigated fact-based tests since "PhotoReading has been claimed to b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for this type of text" (McNamara 5). Subject matter included physiology, perception, and biology. A single idea or sentence within each text formed the basis for each question. According to McNamara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ext that is targeted by the question generally requires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little prior knowledge and little active processing of the text to understand" (McNamara 6). In other words, these were relatively straightforward, factual questions.麦克纳马拉首先进行了5次基准测试,以衡量一般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然后,在应用photoreading技巧以后,她又进行了5个相类似的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尼尔森阅读理解测试和医学院入学测试(MCAT)的文字推理测试,这项研究调查的事实依据是因为“PhotoReading曾经一直声称对于这种类型的文本特别有效”(McNamara 5)。 题材包括生理,认知和生物学。每个问题的(答案的)基础都来源于每个文本中的单一的概念和句子。据麦克纳马拉说: “在文本中每个问题所针对的信息一般很少要求先前具有相关的知识,也并不要求需要特殊的思维进行处理才能够理解”(McNamara 6)。 换言之,这些都是相对简单的,基于事实的问题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generally indicate that PhotoReading and normal reading require a similar amount of time to complete. In one test, the expert answered 37 of 38 questions correctly after normal reading, and took 19.43 minutes to complete the task. Then the expert took a similar test after PhotoReading the passage, and answered 38 out of 38 questions correctly in a time of 18.13 minutes. McNamara took the same test and scored a 92%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both times; photoreading took 21.30 minutes whereas regular reading took 15.80 minutes. These results do not support Scheele's 25,000 words per minute claims.研究结果表明,用photoreading和普通的阅读方法都需要几乎相同的时间来完成测试。 在一次试验中,专家在普通阅读后,正确回答了38个问题中的37个,完成任务用时19.43分钟。 然后,专家采用photoreading阅读了这个章节,并进行了类似的测试,在18.13分钟内正确回答了38个问题。 麦克纳马拉采取了同样的测试,记录了92%的对比数据; photoreading用了21.30分钟,而普通阅读用了15.80分钟。 这些结果不支持席利每分钟25000字的声明。In a text about perception, the expert read normally and finished the text in 8.82 minutes and answered three questions of eight correctly. Then, the expert "photoread" the text in 0.87 minutes and proceeded to read the text for another 8.12 minutes before finishing. After photoreading, the expert scored one out of eight questions correctly. These results do not support Scheele's assertions that Photoreading helps one study faster and with greater comprehension than with ordinary reading techniques.在有关知觉的文本中,通常专家阅读和成品8.82分钟文本,并回答了三个问题8正确。专家用普通阅读法用时8.82分钟阅读完文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本,并正确回答了8个问题中的三个。然后,专家用0.87分钟“影像阅读”了文本,并在结束之前用另外的8.12分钟进一步阅读了文章。 经过photoreading,专家正确回答了8个问题中的一个。 这些结果不支持希尔的说法是Photoreading一项研究有助于更快更比普通阅读技巧的理解。这些结果并不支持席利关于photoreading能够阅读的更快而且同时具有比普通阅读更高理解率的说法。In conclusion, McNamara noted that "In terms of words per minute (wpm) spent reading,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normal reading (M = 114 wpm) and PhotoReading (M=112 wpm)" (10). In an attempt to explain the appeal of PhotoReading for some individuals, McNamara stated "One aspect of the PhotoReading technique is that it leaves the reader with a false sense of confidence."总之,麦克纳马拉指出,“在每分钟阅读字数(wpm)这个问题上,普通阅读(M = 114 wpm)和PhotoReading(M=112 wpm) 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10)。 在试图解释PhotoReading某些个别人具有的效果和吸引力,麦克纳马拉说:“PhotoReading技术的一个方面是,它给了读者一个虚假的自信“。(以上翻译仅供参考,英文好的朋友尽可能看原文)。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以上是国外人自己针对影像阅读法的调查研究,虽然仅凭这一个研究数据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它总比我们国内某些人的“我用影像阅读取得了什么什么效果”,或者“影像阅读什么用也没有”等等的泛泛的说法要有说服力。至于影像阅读法的效果究竟怎么样,建议读者朋友多看一些国外的资料,以增加分辨能力。3. 波动速读法:这是日本人七田真提出的一种基于右脑开发的快速阅读法,号称能够以“波”的速度用右脑吸取文字信息,并如同“照相”一般的把文本记忆下来。而关于波动速读法,在我国可以见到的资料仅仅有“超右脑波动速读法”这一本书,以及七田真其他的诸如“超右脑照相记忆法”, “超右脑英语学习法”等相关的著作。所以,对于我们练习者来说,属于“先天不足”。也许是因为书中所描述的境界实在是吸引人或者是国内教育体制的重压,很多痴心者(包括笔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甚至成立了相关的网站,论坛来共同学习,讨论。在这些练习者中,不乏取得一定成效者(虽然距离七田真所描述的境界还相差很远),但是更多的人是没有进展,半途而废。作为一个长时间练习七田真波动速读法的人的一家之言,我们虽然对七田真关于右脑的超能力论述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他的右脑对于阅读,记忆的作用的论述是十分正确的,右脑得到开发以后,对于阅读,记忆而言可以得到质的提升。对于一些朋友练习速读到某个阶段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而无法突破的情况,大部分都是在右脑的利用上出现了问题。据说,著有《奇迹的超级速读法》的加古德次,晚年因为不能在速读领域取得进一步的进展而困惑不已,某些程度上就是因为右脑的原因。而七田真所提出的一系列的右脑开发方法,个人认为从训练难度和实际效果来讲,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当然,也许是因为我们目前关于波动速读的资料短缺的限制。在的速读高级训练(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 / ))中,我们冒昧的提出了一些关于七田真训练方法的改进策略,可望将其训练难度大大的降低,同时实现七田真所描述的效果。另外,关于快速阅读法,我们所能见到的还有加古德次的《奇迹的超级速读法》,这个属于早期的训练方法,根据其训练原理,我们把它归类到“全脑速读”中。第三节:快速阅读中的基本概念学习快速阅读,就不可避免的要在练习中不断的参考其他的速读书籍。所以,经常要遇到一些速读中的概念。如果你对这些概念不明确,那么阅读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所以,这里我们把最常见的概念列出来,供大家参考:1.无声阅读: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无声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指在阅读时大脑直接感知文字的含义,不必通过发音器官把文字转换成声音。也就是说,眼睛接触到文字,脑中就对文字的意义有了感知,而不需要再在脑海中把字读出来。无声阅读决不等同于默读。目前绝大多数人的默读虽然听不到声音,实际上是在心里自我听读,也就是大脑的言语运动中枢以及相关联的发音器官都是处于潜在的运动之中。用精密仪器可以测出它们的运动状况。这种内听现象在默读时广泛存在,是限制阅读速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普通阅读途径:眼睛看到文字—脑中发音—根据发音理解文字意义-综合整理实现理解无声阅读途径:眼睛看到文字—脑中直接感知文字意义—综合整理实现理解。不要小看无声阅读仅仅去掉了脑中发音和根据发音理解这两个环节,正是这两个环节,是传统阅读缓慢而效率低下的原因所在。采用无声阅读法时,发音器官受到有效抑制,视觉不受逐字逐音的牵制而解放出来,而完全以大脑的内部语言进行理解,因而能使视觉范围扩大,便于以句,以行甚至以段,以页为单位来阅读。这时,由于完全排除了内听现象,大脑对文字的理解是由压缩的便于思维的内部语言来进行的。内部语言是人们在思维时所使用的内部心理语言,它针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对的对象是自我,而不是别人,所以其特点是:1.前后不连贯的不完整性;2.不太受语法约束的无规则性;3.语句不太斟酌的随意性。正因为利用了它的以上特点,掌握了无声阅读法的人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关键性的词语,淘汰许多多余的,次要的信息,来准确的理解文意。无声阅读法是快速阅读法的基本要领之一,掌握了它的技能,至少可以使阅读速度提高三倍左右。目前关于无声阅读的练习,还有很多争论。包括:1.无声阅读是不是可能的:有的人甚至列举了一些所谓的“实验依据”说明无声阅读是不可能实现的。这非常荒谬,一个简单的例子,要是大脑的理解都需要发音的话,那么天生聋哑人是怎么看懂文字的?另外的国外的例证,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这里不再赘述。2.无声阅读会降低理解能力:无声阅读是并列于音读的一种阅读技巧,音读能够完成的理解任务,无声阅读都能完成,而且完成的更好。那为什么很多人练习无声阅读之后感觉理解能力下降了呢?我们前面提到,无声阅读走的是“眼睛看到,脑中理解”这个通路,我们把这个通路叫做“视读理解通路”,这个通路的建立是需要一定的练习的。而很多人对于无声阅读的理解似是而非,认为只要是压制住脑中的发音,就会自然而然的实现无声阅读。于是拼命的抑制阅读的时候的大脑发音。这样必然产生这样一个结果:由于视读理解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通路没有建立,对于文字的理解“此路不通”,而又习惯性的压制住了本来的大脑发音,早已经习惯了的发音理解的通路也被阻断,于是,看书的时候变得不会理解了,导致阅读理解能力的严重下降。所以我们建议,练习无声阅读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不要自己想当然的练习。3. 无声阅读之后记忆效果差: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无声阅读练习不得法而理解效果差。如第二点所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无声阅读走的是视读理解途径,没有了脑内发音。阅读完之后,你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依靠发音的“背诵”式的回忆,肯定要卡壳。无声阅读之后的回忆,有自己的回忆技巧,包括无声的意义回忆和文字形象回忆。当然,如果你的无声阅读水平非常高,并不需要非要走回忆这个阶段,无声阅读完一篇文章,以后用到它时,大脑会自然而然的自己调用,而不需要你操什么心。4.无声阅读的练习非常难:很多人练习无声阅读尝试过各种方法,例如:加古德次的“文字形象法”,另外还有速度冲击法(国内绝大部分软件和培训所采用的方法),节奏敲打法,口中默念不相干的文字或数字法(非常可笑的一种方法),哼唱歌曲法等等。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当然练习起来很难,而我们训练系统所提供的方法非常简单,可以让你轻松的实效高效的无声阅读。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2. 关于视觉的一些概念:视点:人眼在阅读的时候,眼睛是从一个注视点,跳到另一个注视点的运动,而不是做光滑的运动。这个注视点,我们叫它视点。也就是眼睛在书页上跳动的过程中暂停的那个点。眼停:前面说了,人眼在阅读的时候,是跳动的过程。在每个视点上所停留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眼停。视幅:每次眼停,眼睛所能清晰看到的视野范围,称之为视幅。视野:眼睛固定正视前方一点时,能看到的文字范围。不仅包括能够清晰认知的文字范围,而且包含余光区的模糊的文字范围。关于视野和视幅,很多人区分不清,甚至某些速读教程上也说得非常含糊。比如我们阅读的时候,眼睛在书页上不停的跳动,每次跳动停止的瞬间,也就是眼停的时候,这个瞬间眼睛所能清楚摄取到的文字的范围,叫做视幅。视幅是决定我们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视野,是眼睛静止固定正视前方一点时,能看到的文字范围。不仅包括能够清晰认知的文字范围,而且包含余光区的模糊的文字范围。我们速读练习的,第一是扩大清晰的视野范围,此范围内的文字字字可认,包括余光区的文字。第二是扩大视幅。也就是说,你的清晰视野大了,你的视幅不一定大,而清晰视野不大,视幅肯定也大不了。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所以我们训练系统的视野练习,包含了两个训练项目:清晰视野的练习和视幅的练习。视觉注意力: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主观上所要看到的文字范围。例如一目两行,一目三行。需要说明的是,视觉注意力到了一目两行,一目三行,并不等于说就可以看清这些文字。许多练习速读的朋友,总是说我到了一目多少多少行了,大部分说的就是视觉注意力。而目前很多速读培训,所谓扩大的也是视觉注意力。仅仅扩大了视觉注意力是不够的,关键是扩大清晰的视野和视幅。清晰视野:在阅读的时候,眼睛盯住中心点,所能清晰的感知到的文字范围,称之为清晰视野,也有人叫“字符视野”。这是训练眼睛视野时候的重点所在。视解:也就是视读理解,大脑通过眼睛看到文字而进行的理解过程。此过程不包括脑内发音这个阶段。理解:速读中的所常说的理解,是指文章所要表述的字面意义。而不包含明确的理清其中所指的复杂概念,知识点,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些需要速读以外的思考,记忆过程才能实现。对于小说,理解字面意义,一般来讲也就达到了目的,但是对于比如“高数”或者一些科学方面的书籍,就不是单单靠速读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大脑的综合能力培养。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默读:嘴里和喉咙里不发音,而大脑发音的阅读过程。这是绝大多数人所采取的阅读方式。无声阅读:直接通过眼睛摄取的文字信息而进行理解的阅读过程。此时大脑不发音。这是快速阅读的基本要求。第四节:快速阅读中误区的纠正:关于快速阅读,还有很多人存在种种错误的看法。主要包括:一是认为速读是骗人的,充其量是一种快速浏览的技巧,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只能读读小说而已,不能阅读专业、学习书籍,更不能用在学习上。因为很多人看到一些速读练习者可以以每分钟几千字的速度看小说,一遇到困难的书籍,就降到练习速读之前的水平,甚至更低。我们前面已经反复提到,速读是一项专门的技术,是和传统阅读并列的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传统阅读能够做到的,速读都能做到,而且能做的更好,传统阅读做不到的,速读同样能做到,例如一目十行的阅读。它的训练包含眼睛,理解能力,大脑的思维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等各个方面,速读本身又可以分为用于精读的“线式阅读法”,以及用于复习,浏览,获得大意的“面式阅读法”。所以速读即可以精读一些技术性,学习类的书籍,例如英文词典,高数,物理,编程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等等高难度的参考书籍,也可以娱乐性阅读小说,散文,科普类的用于扩大知识面的书籍。唯一速读不能做到的,就是“体验诗歌的歌韵之美”,因为速读本身是不能大脑发音的。二是认为速读是一种神乎其神的技能,可以每分钟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的阅读,而且可以过目不忘。甚至有人说,速度低于万字/分钟的,都不是速读。对于这种观点,可以说是一种商业炒做,这样说未免把速读捧的太高了。任何一种技能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不能想怎么吹就怎么吹。诚然,有人确实达到了这样的能力,但是,这毕竟是少数人的专利,这些人要么经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艰苦的训练,把右脑的能力训练到了很高的程度。要么,就是天生的资质绝佳,属于万分之一的天才。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盲目的追求这些遥不可及的能力,只能使自己陷入迷茫之中。速读并不是都每分钟几千,几万字,这是一个相对的数据。就是以你原来的阅读速度为基准,以几倍于这个基准的速度看书,同时不降低理解记忆率(甚至提高)都叫做速读。例如,看小说你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500字,练习速读以后可以以5000字的速度看。而看专业书或者难度很高的书,你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50字,练习速读以后可以以每分钟500字的速度阅读。按照很多人的观点,前者叫速读,后者就不是了。其实不然,两者都是速读。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第三,认为速读是用来获取文本的大概意思,知道知识点在哪里的技巧,而精确的掌握知识点,记忆知识点需要传统的阅读,或者用其他的方法,例如思维导图等,而不能一步到位。最可怕的是,一些速读培训机构也是这个观点,可以想象这样培训出来的速读会是怎么一个样子。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已经反复多次的提到,速读本身也可以分为精读和浏览,精确的知识点用速读中的精读技巧;获取文本的大概意思,知道知识点在哪里用速读的浏览技巧。这样说并不是排斥用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而是说速读和传统阅读一样,阅读任何题材的文本都是可以一步到位的。速读的唯一限制和传统阅读一样,就是读者本身知识面的限制。第五节:快速阅读的实现条件:要想实现快速阅读,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一、视觉机能要过关。首先,要能一次性的摄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也就是在眼停的瞬间,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字。这就需要扩大视读野,并加以保持。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的眼睛有一个特点,当它要仔细分析特定的视觉对象时,焦点会缩小。其实,这是为了能清晰地看清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视觉虽也能感受到焦点周围相当大范围内的东西,而对焦点之外的东西就感受不到了。通常,视觉本身能摄取相当范围内的信息,但是成习惯的“偏狭视觉”阻止了这种可能。因此,在提高视觉机能的同时,使这种机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是十分重要的。眼睛能够一次性的摄取多量的信息,人脑也能够很好地认识和解析摄取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训练视觉机能,使自己的视觉机能达到新的高度.扩大视读野的基本方法是怎样的呢?通常认为,读解文字的范围为图中的a,即焦点内的范围。而实际上呢,图中的b,即视读野范围内的文字都是可以读解的。 保持着这一视读野,把视读意识扩大到b,即把视觉的注意力遍布视读野。这样的话,比起限于焦点内来,一次性摄入的文字量就大大地增加了。 进而可把视读野b本身扩大。如图所示,意识上把焦点稍稍移近些。就是说,实际距离是I的文字,调节焦点,仿佛距离只有m似的。这样一来,视读野b内的文字多少会有些不清晰,但是可视范围能扩大至B。下一步,再把移近至m的焦点回复至实际上的I处,以便清晰度同时得到回复。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当然,在最初的训练阶段,回复时的B要显得狭小一些,但随着训练的不断进行,能够达到视读时维持着B的视读野,又可使视觉对象的清晰度同b时没有什么两样.视觉意识的扩大扩大视读野,就是要使限定在焦点内的视觉意识遍及全部视读野。人的视觉机能具有看常识以上的较大视读野.人之所以过小估计了视觉机能的实际能力而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乃是因为让视觉意识去仔细地认知和解析视觉收容的信息,使把视觉对象限定在较狭的范围内了.所以,应该养成一个十分重要的好习惯——使视觉意识温布整个视读野,摄取这视读野内的全部信息。而扩大视读野的训练就是养成和保持这个好习惯的措施。其次,在视觉同文字相撞的瞬间能获得清晰的信息,也就是要能瞬间中止视点的移动。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即使把视觉意识扩大到整个视读野的每一个角落,要是视读野的整体欠稳定,也会导致文字的整体欠鲜明.所以,必须使视读野有一个始终稳定的范围(当然,这要比通常的感觉范围大得多),可在瞬间中止视点的移动。从视读野的中心这一点来谈视点,就是感觉上能恰好如此中止。中止视点时的一视,文字和记号等全部视觉对象犹如一帧画那样,能清清楚楚地印入视觉。我们不是在一个字一个字地“视’,而是要一次性地“视”全部文字的集合体,并把这一集合体作为一种印象图式清晰地映入视觉中.于是,视读野范围里的全部文字和记号作为一种图式映入脑里。我们不是读懂的,而是在视的瞬间,反射性的懂的。所谓中止视点的移动,并不是指停留几秒钟。留三分之一秒或四分之一秒就算不少了。中止视点时,如果视觉意识有瞬间的“外溢“,对文字就会产生“视而不见”的情形。因此,需要一直集中视觉意识,衣瞬间中专心注视整个视读野。第三,迅速的摄取信息并快速的进行处理,也就是要能迅速的移动视点。掌握了中止视点的技巧后,要进行迅速移动视点的洲练。人的眼球有一种超乎我们想像的迅速移动的能力,速度可达百分之一秒。能够做到由一个视点迅速地移往另一个视点的话,视读的速度也会快得多。当然,光掌握迅速地移动眼睛而没能同时把信息映入头脑,也是不行的。 移动视点暗必须让焦点立即跟上,位视觉对象的印象鲜明。这就要进行中止视点的训练。视觉意识对一个视读野内的信息认知和解析后,还有一个要让信息的残留图像作视觉性的拖曳才行。这就需要在一瞬间把信息委于记忆.立即移向下一个信息.从视觉性的角度来队便是由一个视点跃往下一个视点。 在速读法的视觉训练中,经常须作视点移动的训练,而这些视点移动按跳跃移动法来进行。掌握了这种视点移动法与否,将是视读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旦掌握后,便能在不知不觉中采用这种视点移动,使视读野内的文字、记号等清晰地由纸面浮现到眼前来。要提高视觉机能,除了掌握视点移动外,还得练就出色的视觉意识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即通过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视点移动的训练乃是练就这一本领的最好方法。二、要有良好的瞬间记忆能力。就是要能把视觉清晰感受到的文字,由右脑的图式认识机能来认知、解析,在头脑里留下它们的意思。在速读中,视点的移动是非常快的,在视点停留的眼停瞬间,不经要能清晰的看清这些文字,而且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还要把它们当做图形认知,在右脑中做短暂的停留,这样才能和下一个视点摄取的文字意义整合,完整理解。关于这种能力的训练,一种训练方法叫做闪示法,就是用电脑程序一组文字一组文字的闪过,让你能瞬间的读懂它们。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并不是十分奏效,原因就在于很多人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解”上而不是瞬间记忆上。另外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分钟默写训练。当完成一篇文章的速读以后,要把读过的文章默写出来。默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 要以词汇为单位默写。2, 写的时候不是一行行的那样默写,而是每个词汇出现在原来书页的什么位置,你就在你的纸面上相应的位置上写。就好像把头脑中的那一页书画出来一样。而且,要求周围的标点符号都不要错。3, 写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能想起的词语全部写完。往往写到几个词后,就想不起来了,此时不要放弃,应想一下和这个词相联系的东西。甚至回忆一下当时看书的时候的状态,感觉都有可能让你想起更多。默写这种方法对于加强速读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只管重要,只不过训练比较枯燥,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三、要有快速的理解能力。被记忆的信息在没有得到有意识的鉴别之前也要能做到集结并加以组织,成为有某种意味的东西而存在。这种存在就是理解的基础。也就是说,大脑中通过眼睛视读瞬间摄取而保留在右脑中的印象就是理解的素材。通过这些素材理解出文字的意义。但是,这个理解出来的意义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你不能确实的感受到这个“意义”在你大脑中的存在方式,你就不能知道所谓的看字就明白的“眼脑直映”是什么感觉。因为大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所以理解这一关几乎成了目前所有速读法的瓶颈。速读中的理解和我们平时阅读的那种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好像是一种完全明白了但是不用说出来而心知肚明的感觉。比如你平常突然想到某件事,你大脑中并没有翻译成语音,但是你却明确感知到了这件事的整个意义和细节,然后可以立刻着手去做。速读中的理解也是这样的,在眼睛接触到文字的瞬间,大脑中就知道了这些文字的意义,“心知肚明但是不用说出来”。目前的速读训练中,都是把理解的希望寄托于练习者本身的悟性上,就是让练习者快速的摄取文字,无论如何眼睛的跳动速度不能慢下来,然后在速度保持的基础上,让大脑慢慢适应,妄图通过练习者自己找到那种理解的感觉。这种方法有个特点,就是要么彻底无效,只是音读理解的提速,非常累;要么就是浅显的意识到这种理解方法,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但是不能用以思维,所以可以速读小说而不能读专业书。这也就是某些速读前辈(培训老师)告诉你速读找重点,然后再精读的原因。在大脑密码的训练中,我们通过音读切断技巧下的无声环境的营造,开启无声思维能力,首先找到那种理解的感觉,然后套到速读上。这样的起步也许有点困难,但是是一步到位的,练就的也是真正的速读。第六节:速读训练可以实现的境界速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本并同时有效率的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但是速读练习后可以达到怎样的境界,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说清,能见到的只能是广告商所说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等等的宣传词。根据笔者的练习经验,速读可以由低到高的分为以下的几种境界:入门阶段:此阶段中,可以用软件和课程上所要求的眼睛运动方式和视幅大小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小说等等浅显的书籍,阅读后可以知道大概意思和情节。这里说的较快的速度,是指比训练前大约提高2到3倍,仍然是逐行的线式阅读。但是阅读的过程非常累,眼睛累大脑也累,谈不上阅读享受。但是此阶段内思维没有开启,不能用速读的方法阅读专业书籍,技术类书籍等稍深奥一些的书籍。如无好的教程和指导,很多人到此打住,认为速读也不过如此而已。此阶段占速读练习者的60-80% 或者更高。2.初级阶段:此阶段可以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速读技巧阅读小说类的浅显书籍,速度较入门型更快,更流畅一些,但主要还是逐行的线式阅读,偶尔可以一目两行。同样阅读后可以知道大概情节。此阶段内思维仍然没有开启,如果阅读专业技术类书籍,用速读的方法只能获得大概印象而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只能第一遍用速读的方法感知大概,然后第二遍或者第三遍借助于思维导图或者其他的一些快速阅读技巧进行普通阅读,才能实现阅读目的。此阶段约占速读练习者的10-20%,很多人认为速读只能达到这个境界了(包含某些速读指导人员),从而不再往高级阶段发展。3.中级阶段:此阶段的大脑内部思维已经得到初步开启(无声思维或者右脑思维),所以阅读小说等浅显书籍或者自己熟悉的书籍已经是随心所欲,完全可以跟上作者的思路,享受快速阅读的乐趣。阅读后场景历历在目,回忆细节感动不已。唯一所受限制就是有效速读视野的大小。对于陌生领域的技术类书籍或者专业书籍也可以以快速阅读中的线式阅读法逐行的快速阅读,基本上可以跟着自己的思维走,阅读效果也得到升华,阅读后作简单的回忆即可,而几乎不用再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整理也可以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此阶段约占速读练习者的5%或者更低。4.准高级阶段:此阶段大脑内部思维已经得到基本开发,阅读所有书籍不再受书页排版限制,而完全根据自己大脑的思维活动一目数行,或者z字形阅读,或者根据思路需要大范围跳跃。阅读小说和阅读专业书籍已经没有什么分别,唯一不同的是,专业书籍速读同时尚需要一些关键点的细节处理,所以阅读速度比小说类的书籍要慢一些。所谓的关键点,就是所摄取的知识所在,或者旧的和新的知识的承启点。达到此阶段,阅读已经从负担成为乐趣,可以舒服的在书海中遨游。此阶段所占速读练习者比例约2%或者更低。5.高级阶段:除了掌握准高级阶段的所有技法以外,由于大脑内思维的完全开启,可以用速读中高级的用眼方法(影像阅读中的摄像焦点法或者波动速读法中的3d软眼法)一目一页甚至一目两页的快速纵览,眼睛接触到书页就可以把一页的信息摄入脑中。任何一本书拿过来随便翻翻就可以知道所述内容并理清思路,脉络清晰无比。并可以根据所述内容复述大概。但是对于技术类书籍的处理,在一目一页的全景摄影获取重要知识点所在后,尚需要留意用右脑的文字形象浮现或者头脑中内容的重复来记忆住细节。此阶段的阅读已经没有任何负担可言,阅读如同喝水一样容易。此阶段占所有速读练习者不足1%,或者仅有千分之几。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6.超高级阶段:类似七田真波动速读或者照相机法中所描述的一目一页快速翻页,同时大脑照相,一字不漏的复述。此阶段笔者没有达到不敢妄言,但是也没有发现有人能够达到此种境界。对速读感兴趣的或者已经练习速读的朋友可以对照看自己处于哪个阶段,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向更高级的阶段努力。第三章:高效记忆基础知识:所谓的高效记忆,就是以常人所不具有的速度和精度完成常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记忆任务。随着超级记忆法在国内外的开展,很多人开始越来越认识到:其实,人的记忆力原本是非常好的。但是高效记忆的练习者,往往在练习方法的选择上遇到很多的问题,常常被夸张的广告所吸引,盲目的参加训练,而训练结束后,才发现自己学习的记忆方法并不能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我们这里把各类记忆法的特点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各类记忆术:以凯文.都迪的《魔术记忆》为代表,以及国内颇为著名的一些记忆网站和论坛。其余的各类方法变来变去都有这个方法的影子。其方法主要核心就是各类“记忆桩”,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的“图像”,“串联”,“谐音”等各类记忆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记忆毫无联系的一些事物,例如数字,杂乱的词句,扑克牌,价目表,灯泡开关等等。或者说,这种记忆法以表演的成分居多,而可以应用到学习上的却屈指可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对于记忆长篇文章和需要精确理解的文章往往是赶鸭子上架。但是,此类记忆术中的“图形想象”,“串联”,“谐音”等方法,对于记忆学习中一些需要机械记忆的东西却是非常有用的。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超级记忆力的表演,比如记忆扑克牌,记忆灯泡开关,记忆没有逻辑联系的词组,等等。拥有强大的记忆力是很对人梦寐以求的,目前也有很多关于记忆法的训练课程。其实超级记忆力的培养并不是那么神秘,一般都是下面这些步骤:第一,培养基本的想象能力,学会图像链接:比如,给你两幅图,然后在其中给出一个“瞎编”的联系,从而将其串联起来。比如,一副图片是“企鹅”,另一幅图片是“卡车”。那么,你可以建立的意义联系就可以是“企鹅排着队上卡车”。但是这样做有一个问题,就是链接的不牢固。因为这个联系实在是太过普通了,很容易就会忘记。如果你想象的是“企鹅努力的撅着屁股想把卡车推倒”,那么这个效果就好的多。其中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如果你感觉这个链接非常的“荒谬可笑”,那么就是成功的。第二,会做词语链接。和第一个图像链接一样,但是现在是词语,而不再是图片。你需要先把词语代表的图像还原一下,然后再做图像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链接。比如,“鞋子”,“香肠”这两个词,如果你想象鞋子踩到香肠,就比较差;而想象你穿着香肠做的鞋子,结果烂了弄了一脚。这就好一些。记住我们写出来的时候是文字,但是你想象的时候应该用图像。问题是,这些具体的词你可以很容易的想象其代表的事物。如果是抽象词呢?比如“逻辑”,比如“浏览”,这该怎么做呢?这就需要用一下替代法,比如”逻辑“你可以想象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学究,因为他总是讲“逻辑”。而”浏览“你可以想象一个人正在飞速的翻书。从而两个词串联起来就是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学究飞快的翻书,把书翻烂了。第三,以上第一个是基础,而第二个就是基本功。基本功练扎实以后,还有两个基本的训练:1. 建立人体桩子。从头到脚想几个部位,以后就用它们做桩子。2. 记忆宫殿或者记忆路线:想象出一个房子,或者干脆就是你住的房子,把里面的家具摆设作为桩子;或者想象你熟悉的一条路线,把街边的店铺,景物作为桩子。3. 建立数字桩,从1到100,每个数字用一个图像代表,建立数字桩。这个比较有用,但是建立起来比较麻烦,你需要先给每个数字固定一个图像,然后记住它们,还必须熟练。不过网上搜索”数字桩“,你可以找到前人已经做好的图像,然后你熟练记忆就行了。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桩子,比如字母桩什么的,都是大同小异。桩子怎么用呢?很简单,把你要记忆的东西,一个个的用第二个步骤的方法”拴在“桩子上就行了。因为桩子是固定的,你想到桩子利用做好的串联就能想到你要记忆的东西。做好了这些基本的东西,你就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于怎么用这些东西,就需要发挥你的创造力了。我举几个例子:1. 用作表演的记忆:比如记忆扑克牌,记忆无逻辑的词语等等。这些谈不上理解,所以就直接用上面的方法变通一下记忆就行。也就是转换成图像,然后串联;对于多个词语往往是串联编故事。或者绑定在桩子上。2. 记忆单词。把你要背诵的单词,每个单词创造一个图像。但是这些图像应该和单词有一定联系,毫无联系也就毫无意义,而且一旦图像建立好,就固定下来,不能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建立图像你可以用谐音,拼音,编码,熟悉单词等等。例如,moustache –胡子,分解为”mous(e)+ta(他)+che(扯)“,就是老鼠扯他的胡子。从而一个图像就建立起来。3. 记忆文章。文章首先要做到理解,然后,每个句子或者意义单位建立一个关键词,把关键词转换为图像,做链接编故事,或者绑在桩子上。4. 学习某个学科:把其中的一些常用的术语转换为图像,然后固定下来,以后需要记忆的时候直接用图像串联,或者绑在桩子上。这就是超级记忆法的基本训练内容。主要是应用,这是最需要发挥创造力的。以下举一个用记忆法记忆长篇文章的例子:示例文章:老舍,生于1899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害致死。他是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写作时使用的笔名。他的字。“舍予”是“舒”姓的拆开。他出身子贫民家庭,从小失父,是他母亲把他们兄妹几个含辛茹苦拉扯成人。他只上过师范,没有读过大学,他当过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员。后来他随一位外国人学习英语,学得很好。1924年应邀到英国任教,并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等创作。他在英国受到狄更斯的影响较大。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上义作家,十分同情受压迫受损害的社会低层人物。1930年老舍田国,在山东的一些大学任教,创作了许多长、中、短篇小说,成为我国二十年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老舍生于北京,又长期在北京贫苦市民中生活,他对北京下层让会十分熟悉,又能十分纯熟地运用北京语言进行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长篇小说《骆驼样子》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生动人物,如祥子、虎妞、刘四、小福子等。前些年还曾拍成电影。老舍不仅善于写小说,还善于写剧本。他的剧作《茶馆》写得非常好,也被拍成电影,成为一部有影响的作品。老舍对曲艺,例如鼓词.相声及京剧都十分喜爱,而且爱好书法、绘画和养花,是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艺术家。北京市人民政府曾经授给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导。老舍的小说作品按写作时间顺序主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大明湖》、《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火葬》、《四世同堂》。[二)逻辑分折将此材料读上一遍后,进行逻辑分析,概括归纳出要点。经逻辑分析和概括归纳。有如下七个要点.1.生卒年月、籍贯、原名、族别。2.出身和儿时情况。3.学历及去英国前的工作4.赴英时间和在英简况。5.回国时间和简况。6.代表作.爱好、称号.7.十一部作品。用1至7的数序形象挂钩记上述7个要点的支点词,同时又用连锁法和数序谐音、数序形象挂钩法综合识记每条要点内容。生卒年月。籍贯、原名(支点词:“生卒”)。生于1899年,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写作时的笔名,字“舍予”是“舒”姓的拆开,1966年“文革”开始被迫害致死。要点联想:1笔——生卒:我用笔剁破一棵生竹。内容联想:想象老舍先生从生竹上取下花瓶,用花瓶(18)装满(满族)蝌蚪(99J,很舒畅地庆贺春天的到来,花瓶是白金做的(北京人),瓶内射出闪光,突然,瓶内跳出一本厚书,跳到老舍手上,老舍马上把书拆开找字(以此奇象替代字“舍予”是“舒”姓的拆开),老舍终年拆书找字,最后逝世于“文革’的哨笛(66)噪音中。2.出身和儿时情况(支点词:出身、儿时)。出身贫民家庭,从小失父,靠母养活兄妹。要点联想:2鸭子——出身、儿时;一只刚出生的鸭子驮着一个儿童在水上游。内容联想:想象老舍儿童时候与母亲和兄妹手拉手常去父亲坟前扫墓,生活贫穷的奇象。(以此奇象表示从小失父,家庭贫困)。3.学历及赴英前情况(支点词;学历)只上过师范,没读过大学,当过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员.随一位外国人学英语,学得很好。要点联想:3螃蟹——学历:想象螃蟹夹住一张师范生的学历证书。要点联想;想象老舍先生在你熟悉的师范学校门前留影(以此奇像替代老舍只读过师范),在这个师范的附属小学当校长,站在你熟悉的某一中学的讲台上讲课,并和一个外国人握手学英语4.赴英时间及情况(支点词:赴英)。1924年应邀到英国任教,并开始写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受狄更斯的影响很大。要点联想:4钢锯——赴英:想象老舍用钢锯画了一只伏着的鹰,伏在自行车三角架上。内容联想:想象老舍用三角架(24)拉扯着张飞(用张飞的奇象替代《老张的哲学》)到英国去打老鹰(英国),并从“的确凉’布料里油出一根丝线把音箱(影响)拴住。5.回国时间及情况(支点词:回国)。1930年回国,在山东的一些大学任教,创作了许多长h中、短篇小说,是我国三十年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要点联想:5弹簧秤钩——回国:想象老舍用弹簧秤钩钩起掉在山林里的回归线。内容联想;想象老舍从山林(30年)(山东)里任教、写作,写了许多长、中、短篇小说放在山林里(30年代)放得很陈旧(很有成就)。6.代表作、爱好、称号(支点词:代表)。《骆驼样子》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生动人物,如祥子、虎妞、刘四、小福子等。形象,剧本《茶馆》写得非常好,喜欢相声、京剧,爱好书法、绘画、养花,是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艺术家,北京市人民政府曾授给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要点联想;6水壶——代表;想象老舍把水壶送给开会的代表。内容联想;想象老舍写完小说后,骑着骆驼(替代《骆驼样子》)到茶馆里去看京剧、相声、书法、绘画和养花,北京市人民政府给他送来“人民艺术家”的大匾。7.11部作品(支点词:作品)。要点联想:想象老张用镰刀打冲桌子上的瓶子。内容联想:用71至81的数序形象挂钩识记11部作品。组界联想:想象老舍的作品堆在巨大的电筒上。71电筒——老张的哲学:我用电简照着老张包他的哲学书。72衣架——赵子曰:我在衣架上挂了一个煤油灯的罩子,在罩子里放上一个月饼。 73草帽——二马:想象巨大的草帽里站着二匹马。74菜刀——小坡的生日:想象自己坐在小山坡上用菜刀切生日蛋糕。75水笼头——大明潮:想象水笼头的水放到又大又明亮的湖里。76哨笛——猫城记;想象一个巨大的哨笛被猫拖拉着在城里赶集。77.火钩——离婚:想象法官用火钓把闹离婚的夫妇俩勾在一起。78水表——骆驼样子:想象水表里关着一匹很小很小的骆驼。79苍蝇拍——我这一辈子:想象做苍蝇拍是我这一辈子的职业。80 锅圈——火葬:想象自己头戴锅圈走进火葬场81 火箭筒 ——四世间堂;想象火箭筒在四世同堂之家起飞注:本文摘自《奇妙的快速高效记忆法》一书。也许朋友们看了这个例子头都大了,这种记忆法记忆长篇文章这么繁琐啊。是的,这是目前所谓的超级记忆力训练的一个重大缺陷。尽管培训者都在绞尽脑汁的找方法,但是这个缺陷却是不可争议的事实。2.快速阅读中的记忆:从很早的加古德次开始,到后来的全脑速读以及各类变种版本,都要求阅读后的记忆,并且有记忆率多少多少的指标。这种记忆方法,主要是利用大脑的内部语言和右脑的文字形象记忆能力完成记忆过程,而以前者为重。所以,这种记忆方法主要是“理解记忆”,用于记忆文章和读物的精髓,要点和思路,对于快速吸收读物的精华脉络非常有用。所以,很多速读高手快速阅读完一本书以后,基本就可以和周围的人侃侃而谈了。但是,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对于某些细节,例如年号,地名以及公式等等需要特殊记忆的部分,这种方法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要记忆这些东西,就需要加入右脑的内容进去,比如,通过默写训练获得细节记忆能力。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3.右脑的形象记忆:右脑的以及可以包含两部分:对于文章脉络的形象记忆(类似思维导图)和记忆文字形象以获得细节的记忆,而以后者最为重要。一个右脑高度发达的人,往往能够快速翻阅一本书之后,能够仅凭头脑中的文字形象回忆出一大部分,虽然这些回忆出来的东西并没有被很好的理解。所以,仅仅凭借右脑的这个功能回忆出的,往往比较支离破碎而没有逻辑性。所以,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应该是以上方法的结合,用快速阅读后的精确理解来记忆文章脉络和要点,细节依靠右脑的文字形象和一些记忆术。实现了这个目的,人就能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境界。第二部分:大脑密码训练系统的练习方法:第一章:大脑密码思维训练系统的简介和使用说明:大脑密码思维训练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大脑潜能开发系统。内容包含思维训练,快速阅读训练,右脑开发训练和记忆训练四个主要模块,并根据难易程度分为8个等级。其中,思维训练模块主要包含无声思维的训练方法,快速阅读训练模块由低级到高级训练无声阅读下的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右脑和记忆训练模块是为了保证在快速阅读后的记忆效果而设计的。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训练项目以及需要达到的训练等级。所以,最重要的一点,你要明确要使用本软件达到什么目的:是训练思维能力,还是训练快速阅读能力,还是训练右脑能力,还是训练记忆能力,还是统统的都要训练。训练的项目越多,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大脑密码思维训练系统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训练简便,因为其核心训练:无声思维和右脑训练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前者我们用简单的切断音读的方法加以实施,这种方法就非常简单易用,你可以随时选择是否应用无声思维,就好像从口袋里掏东西一样简单。而右脑开发模块则对七田真的方法做了重要的改进,可以使训练时间缩短10倍左右。无声思维速读记忆官网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大脑密码思维训练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涵盖了思维训练的各个应用方面,包括思维的日常应用,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中的应用等,而且根据国内同类软件的特点,弥补缺陷,突出重点,和其他的速读软件没有任何冲突。大脑密码思维训练系统软件一次购买后,两年内提供免费升级和答疑服务。软件购买后,第一件事是登陆你的账号,点击更新按钮,把软件更新到正式版,因为你从网站直接下载的是试用版本。以后软件有更新,软件会有提示,而且会在网站上第一时间公布,你可以随时更新。在软件更新的过程中,会启动自带的软件更新程序,此时有的安全软件会弹出警告,请一定要放行,否则,软件会更新失败。遇到软件无法更新的情况,请联系我们获得帮助。关于训练指导,你既可以在软件中的即时答疑程序中在线联系我们,也可以按照软件上的提示信息向我们提出你的问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第二章:思维训练模块的使用方法:该模块主要包含以下的训练步骤:1. 音读的切断技巧 2. 计数思维训练 3. 图片导引的无声思维训练。训练共分为八个等级,难度逐渐加大。其中,图片导引的无声思维在第三级就已经完成任务,你只要继续做第一,第二个练习即可。1.音读的切断技巧:这是通过外部手段来切断音读,创造大脑的无声环境,使我们没有大脑是否还在音读的顾虑,放开手脚的去做思维训练。程序位置:第一级训练---脑力训练---音读切断技巧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大家就按照软件中的方法去做就可以了,任何人在10分钟之内都可以学会。领悟不到要点,就仔细看看软件中自带的训练说明,或者向我们提出问题。要说明的是,这个训练是思维训练和快速阅读训练的前提,所以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做到下意识的操作,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的训练。掌握好这个音读切断技巧以后,我们首先应该适应在这种状态下的思维活动。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用上这个技巧以后,感觉大脑似乎不会思维了,因为发音已经被抑制,长期以来习惯性的发音思维无法进行。但是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思维活动,有的我们主观上能够感受的到,这就是我们平常状态下的思维;有的会被主观忽略掉,这是我们下意识的思维。而我们进入大脑的无声状态以后,就限制了我们平常习惯的那种思维活动,虽然自己感觉在这种状态下无法进行思维,但是大脑还是在下意识的思维着。只要我们保持住这种状态,大脑的这种下意识的思维将会被慢慢的“提炼”出来,并且被清晰的感觉到。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新的思维习惯。为了尽快的适应这种新的思维模式,请大家在平时进行以下的练习:1.训练时间的选择:任何自己独处的时候,比如坐车,排队,临睡前等等。2.训练方法:大脑放松,不要紧绷着。然后用上音读切断技巧(这是必须的)。集中注意力保持住这种状态就可以了,其余的大脑活动不要去干涉,不要强迫大脑去思维什么事情,更不要强迫大脑不要思维什么。练习的时候可以出现以下几个阶段:a,在大脑的无声状态下,感觉不到任何思维活动。b,感受到了思维的结果。比如,进入无声状态一段时间后,突然感觉到:啊,我已经不知不觉的想了这么多的事情。c,能够即时的感受到在无声状态下的大脑的思维活动。但是不能控制,以便用它来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d,能够在大脑的放松状态下,利用无声思维熟练的思考一些问题。e,熟练的用无声思维思考任何问题,大脑信马由缰,快捷无比。最好每天能够这样练习一个小时左右。尤其是在睡前,在大脑的放松状态下,让思维信马由缰,效果非常好。保持住这种状态一段时间以后,你会感觉到,在平静的大脑表层意识下,还有一个如此“不安分”的大脑,它在不停的进行着思维活动,根本不受你的意识控制,它想到了声音,你的耳边就好像真的听到了声音,它要看到图像,你眼前就真的出现了图像。出现了这种状态,你就快要睡着了。要是想多练习一段时间,可以控制着自己不要睡去。此练习应该长期坚持,它会让你的无声思维能力越来越强。2.计数思维训练计此项目可以训练你在无声思维环境下的直接思维能力。在此训练中,请一定用上无声思维的音读切断技巧,否则这个训练是无效的。程序位置:每一级脑力训练---计数思维练习在第一级的训练中,点数比较少,你甚至可以一个个的去数。但是,开始时在无声环境下的数数也是比较难办的,新手特别容易出现根据手指的节奏去有节奏的数数。这样训练毫无效果。所以你应该尽可能的不要一个个的去数,而应该利用直觉,感觉到数目是几就是几,不要验证,出来结果后到此为止,等待正确结果的出现。随着练习的深入,你应该能慢慢的做到这一点:一眼看上去,就能够知道共有多少个点。不要认为这有多么神奇,相反这是非常简单的。只有做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如何快速阅读提高你的学习效率.doc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