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思品3月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19九下·绍兴月考)为了弘扬革命传统,某校组织“红色记忆”研学实地考察。据此回答以下各题。(1)其中一个实地考察地点选择了“井冈山—汉口—南昌”路线,他们可能看到的红色旅游景点有( )①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②井冈山革命旧址群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④八七会议旧址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另一个前往西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答案】(1)D(2)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新型人民军队建立,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①②④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是在瑞金,排除③。(2)依据西北方向可知是红军会师的地点甘肃会宁,C正确;A是上海;B是在遵义;D是北京。【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重要史实的记忆和对主体的提炼。复习时候,把重要史实用年代尺进行排序和记忆。在归纳主题时,关注其相同点。2.(2019九下·绍兴月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甲所示山脉是()A.落基山脉 B.安笫斯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2)乙所示区域以“用机械种庄稼”为生产特色,其主要原因有( )①密西西比河贯穿该区域,溉溉较便利②地势低平,土地辽阔③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④经济发达,科技先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A(2)C【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美国是世界上面积第四大国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地势上呈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农业实现了区域专业化和高度机械化,生产效率高,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1)由图可知,甲山脉是位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是美国最高大的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故选A。(2)乙区域之所以能实现“机械种庄稼”,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辽阔;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与灌溉便利和热量条件关系小,故选C。【点评】(1)主要是对地形区的判断和识记,能够在地图上确定即可。(2)考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美国的特色是“机械化程度高”,究其原因是地广人稀,需要机器,也是因为其科技发达,可以大规模使用机器。3.(2019九下·绍兴月考)一艘货轮在17°N、112°E附近海域遭遇突发事件。为尽快赶往出事海域,救援船应该从下图中的( )A.甲港口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 B.甲港口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C.乙港口出发,向西北方向航行 D.乙港口出发,向西南方向航行【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货轮的位置在17°N、112°E附近,结合图示海南岛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货轮的位置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考虑尽快赶往出事海域,图中甲、乙港口的位置离货轮较近的是甲,向东南方向航行最合适。故选项B正确。【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方向的判断。学生能在地图上精准定位所描述的点是关键。4.(2019九下·绍兴月考)读《沪昆高铁沿线局部图》,回答以下各题。(1)下列对图中地理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①途经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②途经的雪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③途经云、黔、鄂、赣、浙、沪等省市④沿线的A、B两省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沪昆高铁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是( )①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②土质疏松,沟壑纵横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④冰川广布,高寒缺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B(2)B【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沪昆高铁东起上海,西至昆明的东西向铁路干线。途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高速铁路。①途经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正确;②途经的雪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正确;③途经云、黔、鄂、赣、浙、沪等省市,没有鄂,但有湘,不正确;④沿线的A、B两省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 沪昆高铁经过了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还经过了雪峰山等山区,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但没有经过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所以 ①③说法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沪昆高速铁路,简称沪昆高铁,又名沪昆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上海市与云南省昆明市的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版)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5.(2019九下·绍兴月考)徐锡麟(1873—1907)与秋瑾、陶成章并称辛亥革命绍兴三杰。以下历史事件中他能印证的是( )A.黄花岗起义 B.中国同盟会成立C.武昌起义 D.溥仪下诏退位【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A项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徐锡麟(1873—1907)不能印证,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同盟会成立发生在1905年,徐锡麟(1873—1907)能印证,符合题意;C项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徐锡麟(1873—1907)不能印证,不符合题意;D项溥仪下诏退位发生在1912年,徐锡麟(1873—1907)不能印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解答历史题,需要抓住最基本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6.(2019九下·绍兴月考)“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自近代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民主、科学的思想传播开来,严重冲击着封建礼教,女学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抗婚、逃婚,争取婚姻自由,正是这种现象的体现。所以答案选D【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在解题时候,需要充分读懂文献所表达的意思,找到关键的信息所在。7.(2019九下·绍兴月考)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中的话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其中“须讲求文法”这句话可以告诉我们这一点。故答案选C。【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在解题时候,需要充分读懂文献所表达的意思,找到关键的信息所在。8.(2019九下·绍兴月考)历史课上老师画图(如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F2包括实业救国B.1912~1918年之间F1>F2C.1947~1949年之间F2D.F1主要指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放战争【解析】【分析】F1为动力是指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F2为阻力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对于民族工业的压迫,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导致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B正确;A、C和D项表述错误,排除。【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同时也结合了物理的基本原理,是一个比较好的综合性试题。在复习历史时,要运用主题式复习法,抓住一个主题,联系其相关的所有历史事实,形成点和面的知识体系。9.(2019九下·绍兴月考)分析下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你能得出关于“二战”的正确结论是( )持续时间 卷入国家数量 死伤人数 军费开支及物资损失6年多 61个 5000多万 5万多亿美元A.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 B.非正义的侵略战争C.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D.改变了世界格局【答案】A【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中死伤人数和军费开支等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的伤害,可谓是浩劫,A正确;表格没有说明二战的性质,B和C项错误;表格数据不能说明二战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D错误。【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候,能将所有信息综合对比。10.(2019九下·绍兴月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渡江战役②湘江战役③平津战役④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⑤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④③①【答案】B【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析】【分析】对于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题目,关键是要搞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湘江战役发生在长征途中,时间是1934年;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时间是1948年11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时间是1947年6月;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时间是1940年8月。按时间顺序排列,故选择B。【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复习时候,可以将重大史实以年代尺的形式呈现和记忆。11.(2019九下·绍兴月考)依据下面三幅图片中历史人物的事迹提炼出的学习主题应是( )A.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涌现的国民党将士B.解放战争中涌现的杰出人物C.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D.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杰出人物【答案】C【知识点】抗日战争【解析】【分析】赵登禹和佟麟阁是29军将领,卢沟桥事变抗击日军,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队领袖,共同主题是反对日本侵略,C正确;杨靖宇不是国民党将士,A错误;三人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将士,B和D项错误。【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史实基础上的主题概括能力。概括主题,重点关注其相同点。12.(2019九下·绍兴月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推动了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答案】B【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综合起来,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活发展。故答案选B。【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史实跨时间长度大。在复习历史时,要运用主题式复习法,抓住一个主题,联系其相关的所有历史事实,形成点和面的知识体系。13.(2019九下·绍兴月考)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②“红卫兵”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两个凡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文革时期主要以阶级斗争为主,“红卫兵”是这一时期闹革命的主要力量,“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符合文革时期特点,①②③之后;“两个凡是”是文革结束后的路线,排除④,选择A正确。【点评】主要考查对重大史实的记忆。在记忆史实时候,抓住其区别于其他史实的重要特征。二、非选择题。14.(2019九下·绍兴月考)阅读地图,回答问题。图1 埃及区域图 图2 新疆区域图(1)根据图1和图2,指出埃及参照新疆的相对位置。(2)棉花是喜光喜热比较耐干旱的作物,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但开花期(即授粉期)及收获期忌多雨。结合图1和图2,分析说明埃及和新疆两地成为棉花优产区的共同有利条件。(3)一直以来两国人民“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运用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印证携手共命运的关系。【答案】(1)位于非洲,在新疆的西南方向。(2)自然环境:地处北温带,气候干旱,光热条件好;地势相对低平,灌溉水源足;沙质土壤;石油等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经济基础人文:交通便利(3)20世纪50年代中埃共同的反帝反殖立场下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根据新疆与埃及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分析可知:(1)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在新疆的西南方向;(2)埃及和新疆两地成为棉花优产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自然环境:地处北温带,气候干旱,光热条件好;地势相对低平,灌溉水源足;沙质土壤,交通便利;(3)20世纪50年代中埃共同的反帝反殖立场下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点评】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是近年来地理部分的重要考查方向。仔细分析生长习性,概括出其在光热水土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在材料所给的信息中以一对应。“历史解释”(历史论证)是历史题的常考方式。在解答时,分析需要论证的核心要点,阐述答案时,将核心要点写进去。15.(2019九下·绍兴月考)从“民族复兴”到“中华民族复兴”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族复兴观念的酝酿,可追溯到1894年前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意识的觉醒……被东方‘岛夷’日本打败所导致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使中国面临‘国无日不可以亡’的空前险境,才彻底打破了中央王国、天朝上国的千年旧梦——‘天朝梦’。危机同时又是转机,正是在“天朝梦”坍塌的废墟上,催生了建设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俞祖华《“中华民族”观念源流考》材料二:“面对民族危亡的不断加深,亿万中国人民逐步凝聚起来,形成了举国御侮的波澜壮阔的震撼局面,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和转折。”——周兴茂《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华民族的复兴》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表年份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2017年GDP(亿元) 3678 15180 85195 319515 827122城镇化率(%) 17.9 25.8 30.4 45.7 58.2对世界经济均贡献率(%) 2.4 6.9 12.8 20.9 30.2注:城镇化率=国家城镇人口÷国家总人口×100%。(1)“中国被东方‘岛夷’日本打败,催生了建设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和探索。”请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佐证。(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和转折”的原因。(3)结合相关链接,说明我们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由。相关链接:【答案】(1)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两个史实任一个)(2)抗日战争团结全民族力量,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和转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知识点】戊戌变法;抗日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1894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同时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宣告了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失败。催生了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建设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和探索。于是出现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必然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点评】“历史解释”(历史论证)是历史题的常考方式。在解答时,分析需要论证的核心要点,阐述答案时,将核心要点写进去。因为图文并茂是中考的一大特点,因此解读图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解读图表时候,一看标题,二看内容,三不能忽视“注”。16.(2019九下·绍兴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总吨位41200吨。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材料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经历了国民革命军、工农革命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更名,称谓的历史演变见证了这支军队的创建、转型和发展。材料三: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进行自卫还击作战,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据统计,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5万余人次,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1)概述材料一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用史实说明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转型和发展的历程。(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军队在新时期应承担的历史使命。【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2)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钳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任答两点)(3)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并结合所学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的影响回答。(2)依据材料二“国民革命军、工农革命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和所学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回答。(3)依据材料三“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信息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稳定与世界和平回答。【点评】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将材料语言转化成书本语言。“历史解释”(历史论证)是历史题的常考方式。在解答时,分析需要论证的核心要点,阐述答案时,将核心要点写进去。1 / 1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思品3月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19九下·绍兴月考)为了弘扬革命传统,某校组织“红色记忆”研学实地考察。据此回答以下各题。(1)其中一个实地考察地点选择了“井冈山—汉口—南昌”路线,他们可能看到的红色旅游景点有( )①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②井冈山革命旧址群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④八七会议旧址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另一个前往西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2.(2019九下·绍兴月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甲所示山脉是()A.落基山脉 B.安笫斯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2)乙所示区域以“用机械种庄稼”为生产特色,其主要原因有( )①密西西比河贯穿该区域,溉溉较便利②地势低平,土地辽阔③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④经济发达,科技先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9九下·绍兴月考)一艘货轮在17°N、112°E附近海域遭遇突发事件。为尽快赶往出事海域,救援船应该从下图中的( )A.甲港口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 B.甲港口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C.乙港口出发,向西北方向航行 D.乙港口出发,向西南方向航行4.(2019九下·绍兴月考)读《沪昆高铁沿线局部图》,回答以下各题。(1)下列对图中地理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①途经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②途经的雪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③途经云、黔、鄂、赣、浙、沪等省市④沿线的A、B两省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沪昆高铁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是( )①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②土质疏松,沟壑纵横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④冰川广布,高寒缺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9九下·绍兴月考)徐锡麟(1873—1907)与秋瑾、陶成章并称辛亥革命绍兴三杰。以下历史事件中他能印证的是( )A.黄花岗起义 B.中国同盟会成立C.武昌起义 D.溥仪下诏退位6.(2019九下·绍兴月考)“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7.(2019九下·绍兴月考)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8.(2019九下·绍兴月考)历史课上老师画图(如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F2包括实业救国B.1912~1918年之间F1>F2C.1947~1949年之间F2D.F1主要指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9.(2019九下·绍兴月考)分析下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你能得出关于“二战”的正确结论是( )持续时间 卷入国家数量 死伤人数 军费开支及物资损失6年多 61个 5000多万 5万多亿美元A.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 B.非正义的侵略战争C.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D.改变了世界格局10.(2019九下·绍兴月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渡江战役②湘江战役③平津战役④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⑤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④③①11.(2019九下·绍兴月考)依据下面三幅图片中历史人物的事迹提炼出的学习主题应是( )A.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涌现的国民党将士B.解放战争中涌现的杰出人物C.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D.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杰出人物12.(2019九下·绍兴月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推动了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13.(2019九下·绍兴月考)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②“红卫兵”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两个凡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4.(2019九下·绍兴月考)阅读地图,回答问题。图1 埃及区域图 图2 新疆区域图(1)根据图1和图2,指出埃及参照新疆的相对位置。(2)棉花是喜光喜热比较耐干旱的作物,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但开花期(即授粉期)及收获期忌多雨。结合图1和图2,分析说明埃及和新疆两地成为棉花优产区的共同有利条件。(3)一直以来两国人民“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运用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印证携手共命运的关系。15.(2019九下·绍兴月考)从“民族复兴”到“中华民族复兴”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族复兴观念的酝酿,可追溯到1894年前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意识的觉醒……被东方‘岛夷’日本打败所导致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使中国面临‘国无日不可以亡’的空前险境,才彻底打破了中央王国、天朝上国的千年旧梦——‘天朝梦’。危机同时又是转机,正是在“天朝梦”坍塌的废墟上,催生了建设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俞祖华《“中华民族”观念源流考》材料二:“面对民族危亡的不断加深,亿万中国人民逐步凝聚起来,形成了举国御侮的波澜壮阔的震撼局面,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和转折。”——周兴茂《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华民族的复兴》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表年份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2017年GDP(亿元) 3678 15180 85195 319515 827122城镇化率(%) 17.9 25.8 30.4 45.7 58.2对世界经济均贡献率(%) 2.4 6.9 12.8 20.9 30.2注:城镇化率=国家城镇人口÷国家总人口×100%。(1)“中国被东方‘岛夷’日本打败,催生了建设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和探索。”请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佐证。(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和转折”的原因。(3)结合相关链接,说明我们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由。相关链接:16.(2019九下·绍兴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总吨位41200吨。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材料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经历了国民革命军、工农革命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更名,称谓的历史演变见证了这支军队的创建、转型和发展。材料三: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进行自卫还击作战,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据统计,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5万余人次,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1)概述材料一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用史实说明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转型和发展的历程。(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军队在新时期应承担的历史使命。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D(2)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析】【分析】(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新型人民军队建立,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①②④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是在瑞金,排除③。(2)依据西北方向可知是红军会师的地点甘肃会宁,C正确;A是上海;B是在遵义;D是北京。【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重要史实的记忆和对主体的提炼。复习时候,把重要史实用年代尺进行排序和记忆。在归纳主题时,关注其相同点。2.【答案】(1)A(2)C【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美国是世界上面积第四大国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地势上呈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农业实现了区域专业化和高度机械化,生产效率高,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1)由图可知,甲山脉是位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是美国最高大的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故选A。(2)乙区域之所以能实现“机械种庄稼”,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辽阔;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与灌溉便利和热量条件关系小,故选C。【点评】(1)主要是对地形区的判断和识记,能够在地图上确定即可。(2)考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美国的特色是“机械化程度高”,究其原因是地广人稀,需要机器,也是因为其科技发达,可以大规模使用机器。3.【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货轮的位置在17°N、112°E附近,结合图示海南岛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货轮的位置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考虑尽快赶往出事海域,图中甲、乙港口的位置离货轮较近的是甲,向东南方向航行最合适。故选项B正确。【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方向的判断。学生能在地图上精准定位所描述的点是关键。4.【答案】(1)B(2)B【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沪昆高铁东起上海,西至昆明的东西向铁路干线。途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高速铁路。①途经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正确;②途经的雪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正确;③途经云、黔、鄂、赣、浙、沪等省市,没有鄂,但有湘,不正确;④沿线的A、B两省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 沪昆高铁经过了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还经过了雪峰山等山区,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但没有经过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所以 ①③说法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沪昆高速铁路,简称沪昆高铁,又名沪昆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上海市与云南省昆明市的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版)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5.【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A项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徐锡麟(1873—1907)不能印证,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同盟会成立发生在1905年,徐锡麟(1873—1907)能印证,符合题意;C项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徐锡麟(1873—1907)不能印证,不符合题意;D项溥仪下诏退位发生在1912年,徐锡麟(1873—1907)不能印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解答历史题,需要抓住最基本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6.【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自近代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民主、科学的思想传播开来,严重冲击着封建礼教,女学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抗婚、逃婚,争取婚姻自由,正是这种现象的体现。所以答案选D【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在解题时候,需要充分读懂文献所表达的意思,找到关键的信息所在。7.【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中的话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其中“须讲求文法”这句话可以告诉我们这一点。故答案选C。【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在解题时候,需要充分读懂文献所表达的意思,找到关键的信息所在。8.【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放战争【解析】【分析】F1为动力是指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F2为阻力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对于民族工业的压迫,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导致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B正确;A、C和D项表述错误,排除。【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同时也结合了物理的基本原理,是一个比较好的综合性试题。在复习历史时,要运用主题式复习法,抓住一个主题,联系其相关的所有历史事实,形成点和面的知识体系。9.【答案】A【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中死伤人数和军费开支等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的伤害,可谓是浩劫,A正确;表格没有说明二战的性质,B和C项错误;表格数据不能说明二战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D错误。【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候,能将所有信息综合对比。10.【答案】B【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析】【分析】对于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题目,关键是要搞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湘江战役发生在长征途中,时间是1934年;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时间是1948年11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时间是1947年6月;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时间是1940年8月。按时间顺序排列,故选择B。【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复习时候,可以将重大史实以年代尺的形式呈现和记忆。11.【答案】C【知识点】抗日战争【解析】【分析】赵登禹和佟麟阁是29军将领,卢沟桥事变抗击日军,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队领袖,共同主题是反对日本侵略,C正确;杨靖宇不是国民党将士,A错误;三人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将士,B和D项错误。【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史实基础上的主题概括能力。概括主题,重点关注其相同点。12.【答案】B【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综合起来,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活发展。故答案选B。【点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史实跨时间长度大。在复习历史时,要运用主题式复习法,抓住一个主题,联系其相关的所有历史事实,形成点和面的知识体系。13.【答案】A【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文革时期主要以阶级斗争为主,“红卫兵”是这一时期闹革命的主要力量,“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符合文革时期特点,①②③之后;“两个凡是”是文革结束后的路线,排除④,选择A正确。【点评】主要考查对重大史实的记忆。在记忆史实时候,抓住其区别于其他史实的重要特征。14.【答案】(1)位于非洲,在新疆的西南方向。(2)自然环境:地处北温带,气候干旱,光热条件好;地势相对低平,灌溉水源足;沙质土壤;石油等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经济基础人文:交通便利(3)20世纪50年代中埃共同的反帝反殖立场下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根据新疆与埃及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分析可知:(1)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在新疆的西南方向;(2)埃及和新疆两地成为棉花优产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自然环境:地处北温带,气候干旱,光热条件好;地势相对低平,灌溉水源足;沙质土壤,交通便利;(3)20世纪50年代中埃共同的反帝反殖立场下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点评】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是近年来地理部分的重要考查方向。仔细分析生长习性,概括出其在光热水土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在材料所给的信息中以一对应。“历史解释”(历史论证)是历史题的常考方式。在解答时,分析需要论证的核心要点,阐述答案时,将核心要点写进去。15.【答案】(1)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两个史实任一个)(2)抗日战争团结全民族力量,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和转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知识点】戊戌变法;抗日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1894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同时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宣告了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失败。催生了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建设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和探索。于是出现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必然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点评】“历史解释”(历史论证)是历史题的常考方式。在解答时,分析需要论证的核心要点,阐述答案时,将核心要点写进去。因为图文并茂是中考的一大特点,因此解读图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解读图表时候,一看标题,二看内容,三不能忽视“注”。16.【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2)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钳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任答两点)(3)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并结合所学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的影响回答。(2)依据材料二“国民革命军、工农革命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和所学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回答。(3)依据材料三“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信息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稳定与世界和平回答。【点评】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将材料语言转化成书本语言。“历史解释”(历史论证)是历史题的常考方式。在解答时,分析需要论证的核心要点,阐述答案时,将核心要点写进去。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思品3月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思品3月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