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5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素养目标】1.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2.知道动力学的两类问题.理解加速度是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桥梁3.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必备知识】知识点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联系起来.(2)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从受力情况确定受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3.加速度式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知识点二、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正交分解法是解答动力学问题的基本工具,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时,一般应用正交分解法。牛顿第二定律的正交分解形式建立坐标系时通常有两种情况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此时我们一般沿a的方向和垂直于a的方向建立坐标系,并规定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若物体受的几个力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且加速度不沿这两个方向,此时若分解力会比较繁琐,可以沿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加速度。知识点三、连接体问题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相互作用的物体构成连接体。内力和外力:连接体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内力;系统内的物体受到系统外的物体的作用力是外力。内力和外力的区分取决于所选择的研究对象。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整体法:把加速度相同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方法,整体法不考虑系统内力,只考虑系统所受的外力。隔离法:把系统中某一物体(或某几个物体)隔离出来单独研究的方法,隔离法可以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整体法和隔离法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结合,交替运用的。知识点四、几种临界状态及其对应的临界条件临界状态临界条件速度达到最大或最小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即加速度为0两物体刚好分离两物体间的弹力绳刚好被拉直绳中张力为0绳刚好被拉断绳中张力等于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两物体刚要发生相对滑动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课堂检测】1.如图甲所示,直角三角形斜劈abc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底端a以初速度v0沿斜面ab向上运动,到达顶端b时速率恰好为零,之后沿斜面bc下滑至底端c。若物块与斜面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物块在两斜面上运动的速率v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物理量中不能求出的是(??)A.?斜面ab的倾角θ?????????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C.?物块的质量m?????????D.?斜面bc的长度L【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图乙可求出物块在左右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a1、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1,mgcosθ﹣μmgsinθ=ma2,则可求出θ和μ,但m无法求出,根据题图乙中“面积”可求出0.6~1.6s时间内物块的位移大小,即可求出L,故不能求出的只有物体的质量,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v-t图像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速度,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是位移,图像的斜率是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分析求解即可。2.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B间拴接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的质量之比为1:B.?A,B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C.?悬挂A,B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D.?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B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答案】D【解析】解:A、系统静止时,对A、B两个物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B所受弹簧弹力大小相等,设为F。对物体A,根据平衡条件有:tan60°=,解得:mA=对物体B,有:F=mBg,解得:mB=则:mA:mB=:1,A不符合题意;B、同一根弹簧弹力大小相等,A、B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1:1,B不符合题意;C、悬挂A、B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T1:T2=:=:1,C不符合题意;D、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物体的合力为FA=mAgcos60°,加速度大小为aA==gcos60°=gB物体的合力为FB=mBgcos45°,加速度大小为aB==gcos45°=g则aA:aB=1:,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分别对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重力、拉力和弹力的作用下,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根据该条件列方程分析求解即可。【素养作业】1.用一个恒力F单独作用于质量为m1的物体,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该力单独作用于质量为m2的物体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若将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1+m2)的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B.??????????????????????????????????C.??????????????????????????????????D.?【答案】D【解析】设该恒力为F,则F=m1a1,F=m2a2,F=(m1+m2)a;将m1=,m2=代入到最后的式子中,得出a=,D是正确的.故答案为:D【分析】分别对m1、m2、m1+m2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2.机动车礼让行人已经成为种普遍的自觉行为.某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正前方15m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设汽车与驾驶员的总质量为2t,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且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停止在斑马线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车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位移大小为5mB.?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第2s内位移大小为10mC.?从驾驶员发现斑马线上有行人到停下来共需2.5sD.?汽车在减速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为1.0×104N【答案】B【解析】A.汽车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位移大小,A正确,不符合题意;C.汽车在减速过程中,根据而解得减速的时间因此从驾驶员发现斑马线上有行人到停下来共需时间,C正确,不符合题意;B.可以将减速过程倒过来看成匀加速运动,减速过程中第2s内位移大小相当于做匀加速运动第1s的位移,B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汽车在减速过程中受到的阻力,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反应时间是匀速直线运动,刹车时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阻力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1kg、m2=2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劲度系数k=200N/m的轻质弹簧连接。两个大小为F1=F2=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系统仍保持静止,则(??)A.?弹簧的伸长量为0B.?弹簧的伸长量为5cmC.?弹簧的伸长量为10cmD.?弹簧的伸长量为20cm【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当两个水平拉力作用在物体上系统稳定时,弹簧的弹力为20N,故根据胡克定律可知所以即弹簧的伸长量为10cm,故答案为:C。【分析】运用胡克定律求解劲度系数。4.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若用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体A,使A、B一起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则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A.??????????????????????????????B.??????????????????????????????C.??????????????????????????????D.?【答案】D【解析】以整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系统的加速度,以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联立解得,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然后以m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二者间的作用力.5.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和的两物体甲、乙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在物体甲上施加水平恒力F,稳定后甲、乙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两物体间弹簧的形变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地面光滑,则弹簧的形变量等于B.?若地面光滑,则弹簣的形变量等于C.?若物体甲、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则弹簧的形变量等于D.?若物体甲、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则弹簧的形变量等于【答案】D【解析】AB.若地面光滑,对甲、乙两物体,有对物体乙有可解得AB不符合题意;CD.若地面粗糙,由题可知,对甲、乙两物体做加速运动,有对物体乙有可解得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考查连接体问题,无论地面光滑粗糙,只要物体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均为???,则。6.质量为m的光滑圆柱体A放在质量也为m的光滑“V型槽B上,如图,α=60°,另有质量为M的物体C通过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细绳与B相连,现将C自由释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相对B未发生滑动,则A,B,C三者加速度相同B.?当M=2m时,A和B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C.?当时,A和B之间的正压力刚好为零D.?当时,A相对B刚好发生滑动【答案】D【解析】A、若A相对B未发生滑动,则AB可看做整体,加速度相同,C的运动方向向下,加速度方向与AB不同,A不符合题意;B、若A和B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时,则C得加速度大小也为g,但对C隔离分析,C不可能做自由落体,因此不论M等于多少,加速度不能是g,B不符合题意;CD、若A和B之间的正压力刚好为零,则此时加速度设为a,对A受力分析可得,解得对A、B、C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由题中“有质量为M的物体C通过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细绳与B相连”可知,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和受力分析,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可分析本题。7.如图,倾斜固定直杆与水平方向成60°角,直杆上套有一个圆环,圆环通过一根细线与一只小球相连接.当圆环沿直杆下滑时,小球与圆环保持相对静止,细线伸直,且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圆环不一定加速下滑???????????????????????????????????????????B.?圆环可能匀速下滑C.?圆环与杆之间一定没有摩擦????????????????????????????????D.?圆环与杆之间一定存在摩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收缩方向的拉力,小球的合外力不为零,小球不可能匀速下滑,小球与圆环相对静止,一定都做匀加速运动;所以AB项错误;假设圆环与杆之间没有摩擦,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加速度,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绳子的拉力和杆垂直时小球的加速度才为,因此小球的加速度不是,说明环的加速度也不是,说明整体受到摩擦力,存在摩擦,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分别对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沿杆方向和垂直于杆两个方向上分解,在沿杆方向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的加速度。8.如图,MN是一段倾角为=30°的传送带,一个可以看作质点,质量为m=1kg的物块,以沿传动带向下的速度m/s从M点开始沿传送带运动。物块运动过程的部分v-t图像如图所示,取g=10m/s2,则(??)?A.?物块最终从传送带N点离开?????????????????????????????????B.?传送带的速度v=1m/s,方向沿斜面向下C.?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a=2m/s2??????????????D.?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D【解析】AB.从图象可知,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向上运动,最终的速度大小为1m/s,因此没从N点离开,并且能推出传送带斜向上运动,速度大小为1m/s,AB不符合题意;C.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a=2.5m/s2,C不符合题意;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v-t图像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速度,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是位移,图像的斜率是加速度,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