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2019八下·天台月考)“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说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林则徐【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这副对联称颂的就是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简单,通过题干“ 驱逐荷虏 ”就可以判断改历史事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2.(2019八下·天台月考)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还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众,其“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答案】C【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八股取士是明朝选拔官吏的办法。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范围,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清朝沿用这一办法取士。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成为“思想的牢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B选项都不符合题干所指时间“17、18世纪”,D向属于外交政策,也不符合题干要求。【点评】解答历史类题目要求特别注意时间。本题稍有难度。3.(2019八下·天台月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答案】C【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科学著作,题目中要求的是关键词语是明朝和农业手工业,要求学生解题要高度注意,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B是北魏时期的,DA项是医学方面的。【点评】知道明清文化的表现。4.(2019八下·天台月考)为加强对西南的管理,中央统治者改变任命当地民族首领为官的办法,从中央派遣关于进行直接管理。这一政策最早开始于(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明成祖时,改变明朝初年任命当地民族首领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办法,开始从中央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管理,称为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所以答案选择B。【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对西南的管理,属于简单题。5.(2019八下·天台月考)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评价某官职的职能时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他评论的是( )A.唐代的六部官员 B.明代的内阁首辅C.清代的八旗议政王 D.清代的军机大臣【答案】D【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只供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可以推知这段材料评论的是军机大臣。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至此,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得跪受笔录,无权建言献策,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皇权专制达到顶峰。6.(2019八下·天台月考)下列有关近代前夜的中国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皇权进一步加强②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非常方便③经济结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④要与外国人做生意只能到广州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出海进行商贸活动,因此②不符合;近代前夜的中国,皇权进一步加强,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实行海禁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①③④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国情,稍有难度。7.(2019八下·天台月考)据史载:从洪武十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芭提案中,朱元璋共批阅奏折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废除宰相制 B.大兴文字狱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答案】A【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得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因此,明太祖需要亲自处理全国的重大军政事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明朝专制集权的加强,理解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稍有难度。8.(2019八下·天台月考)1792年,清政府实行“金瓶挚签”制度目的是( )①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②防止地方分裂分子趁机制造分裂③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④放手让地方管理,进行自治统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金瓶掣签的设立是对活佛转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进一步体现并强调了在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大活佛转世问题上的中央权威。把认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转世活佛的权力,从西藏地方集中到清朝中央,以防止蒙藏上层贵族夺取宗教权力,造成地方势力的膨胀,避免了历史上教派内部、教派与世俗贵族势力因争夺转世活佛的矛盾斗争乃至战乱的再次发生,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相对稳定。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错误。【点评】本题考查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较有难度。9.(2019八下·天台月考)正当西方列强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东扩时,清帝国却实行闭关自弃政策,日益先出疲惫的老态。闭关政策不利于清政府统治的原因是( )①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②不与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③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①、②、③项,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中国逐渐丧失了外贸主动权,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这一政策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了近代中国的长期落伍。故①、②、③项正确。④项,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故④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属于一般难度。10.(2019八下·天台月考)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的法国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狄德罗 D.卢梭【答案】A【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首先提出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启蒙思想家是孟德斯鸠。所以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属于简单题。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30分)11.(2019八下·天台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道出了明清不同的民族政策。材料二:蒙古准噶尔部可汗准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并多次引兵内犯。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历程几十年,终于粉碎了准噶尔的叛乱。(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2)材料二中,清政府对准噶尔部采取的政策与材料一所体现的政策有何不同?(3)简要说明上述措施的作用。【答案】(1)明朝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清朝采取开放的怀柔政策。(2)材料一体现清政府开放的怀柔政策,材料二体现清政府对叛乱分裂者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维护国家统一。(3)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1)据材料“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道出了明清不同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明朝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清朝采取开放的怀柔政策。(2)据材料“蒙古准噶尔部可汗准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并多次引兵内犯。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历程几十年,终于粉碎了准噶尔的叛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清政府开放的怀柔政策,材料二体现清政府对叛乱分裂者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维护国家统一。(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措施的作用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故答案为:(1)明朝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清朝采取开放的怀柔政策。(2)材料一体现清政府开放的怀柔政策,材料二体现清政府对叛乱分裂者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维护国家统一。(3)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题干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明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的相关知识。12.(2019八下·天台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禁海,“片板不准下海”。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材料一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答案】(1)目的: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2)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收到外国侵犯。(3)清朝推行闭关政策,在抵御西方殖民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初年的海禁政策的内容。清朝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2)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外部原因的内容。18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纷纷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便严格限制对外贸易。(3)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内容。当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紧扣材料进行分析回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子能力,稍有难度。13.(2019八下·天台月考)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材料二:“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果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1)哥伦布为何“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3)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中有何重大发现?(4)请简要写出哥伦布航行的路线。(5)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答案】(1)原因: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②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2)掠夺黄金。(3)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4)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5)作用:使人们深受鼓舞,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到海上探险的行列,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知识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及影响。本体是理解题。哥伦布为何“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和地圆学说的出现。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掠夺黄金。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他是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开辟新航路的作用:作用:使人们深受鼓舞,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到海上探险的行列,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点评】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及影响1 / 1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2019八下·天台月考)“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说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林则徐2.(2019八下·天台月考)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还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众,其“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3.(2019八下·天台月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4.(2019八下·天台月考)为加强对西南的管理,中央统治者改变任命当地民族首领为官的办法,从中央派遣关于进行直接管理。这一政策最早开始于(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5.(2019八下·天台月考)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评价某官职的职能时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他评论的是( )A.唐代的六部官员 B.明代的内阁首辅C.清代的八旗议政王 D.清代的军机大臣6.(2019八下·天台月考)下列有关近代前夜的中国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皇权进一步加强②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非常方便③经济结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④要与外国人做生意只能到广州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2019八下·天台月考)据史载:从洪武十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芭提案中,朱元璋共批阅奏折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废除宰相制 B.大兴文字狱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8.(2019八下·天台月考)1792年,清政府实行“金瓶挚签”制度目的是( )①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②防止地方分裂分子趁机制造分裂③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④放手让地方管理,进行自治统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9.(2019八下·天台月考)正当西方列强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东扩时,清帝国却实行闭关自弃政策,日益先出疲惫的老态。闭关政策不利于清政府统治的原因是( )①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②不与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③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2019八下·天台月考)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的法国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狄德罗 D.卢梭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30分)11.(2019八下·天台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道出了明清不同的民族政策。材料二:蒙古准噶尔部可汗准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并多次引兵内犯。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历程几十年,终于粉碎了准噶尔的叛乱。(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2)材料二中,清政府对准噶尔部采取的政策与材料一所体现的政策有何不同?(3)简要说明上述措施的作用。12.(2019八下·天台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禁海,“片板不准下海”。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材料一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13.(2019八下·天台月考)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材料二:“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果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1)哥伦布为何“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3)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中有何重大发现?(4)请简要写出哥伦布航行的路线。(5)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这副对联称颂的就是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简单,通过题干“ 驱逐荷虏 ”就可以判断改历史事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2.【答案】C【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八股取士是明朝选拔官吏的办法。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范围,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清朝沿用这一办法取士。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成为“思想的牢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B选项都不符合题干所指时间“17、18世纪”,D向属于外交政策,也不符合题干要求。【点评】解答历史类题目要求特别注意时间。本题稍有难度。3.【答案】C【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科学著作,题目中要求的是关键词语是明朝和农业手工业,要求学生解题要高度注意,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B是北魏时期的,DA项是医学方面的。【点评】知道明清文化的表现。4.【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明成祖时,改变明朝初年任命当地民族首领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办法,开始从中央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管理,称为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所以答案选择B。【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对西南的管理,属于简单题。5.【答案】D【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只供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可以推知这段材料评论的是军机大臣。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至此,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得跪受笔录,无权建言献策,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皇权专制达到顶峰。6.【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出海进行商贸活动,因此②不符合;近代前夜的中国,皇权进一步加强,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实行海禁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①③④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国情,稍有难度。7.【答案】A【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得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因此,明太祖需要亲自处理全国的重大军政事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明朝专制集权的加强,理解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稍有难度。8.【答案】A【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金瓶掣签的设立是对活佛转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进一步体现并强调了在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大活佛转世问题上的中央权威。把认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转世活佛的权力,从西藏地方集中到清朝中央,以防止蒙藏上层贵族夺取宗教权力,造成地方势力的膨胀,避免了历史上教派内部、教派与世俗贵族势力因争夺转世活佛的矛盾斗争乃至战乱的再次发生,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相对稳定。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错误。【点评】本题考查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较有难度。9.【答案】A【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①、②、③项,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中国逐渐丧失了外贸主动权,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这一政策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了近代中国的长期落伍。故①、②、③项正确。④项,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故④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属于一般难度。10.【答案】A【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首先提出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启蒙思想家是孟德斯鸠。所以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属于简单题。11.【答案】(1)明朝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清朝采取开放的怀柔政策。(2)材料一体现清政府开放的怀柔政策,材料二体现清政府对叛乱分裂者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维护国家统一。(3)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1)据材料“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道出了明清不同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明朝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清朝采取开放的怀柔政策。(2)据材料“蒙古准噶尔部可汗准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并多次引兵内犯。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历程几十年,终于粉碎了准噶尔的叛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清政府开放的怀柔政策,材料二体现清政府对叛乱分裂者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维护国家统一。(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措施的作用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故答案为:(1)明朝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清朝采取开放的怀柔政策。(2)材料一体现清政府开放的怀柔政策,材料二体现清政府对叛乱分裂者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维护国家统一。(3)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题干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明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的相关知识。12.【答案】(1)目的: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2)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收到外国侵犯。(3)清朝推行闭关政策,在抵御西方殖民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初年的海禁政策的内容。清朝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2)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外部原因的内容。18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纷纷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便严格限制对外贸易。(3)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内容。当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紧扣材料进行分析回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子能力,稍有难度。13.【答案】(1)原因: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②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2)掠夺黄金。(3)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4)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5)作用:使人们深受鼓舞,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到海上探险的行列,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知识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及影响。本体是理解题。哥伦布为何“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和地圆学说的出现。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掠夺黄金。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他是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开辟新航路的作用:作用:使人们深受鼓舞,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到海上探险的行列,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点评】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及影响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