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秀洲区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3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1.(2019八下·秀洲月考)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答案】A【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彷徨”一词展现出一种停滞不前的景象,符合明清时期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的特点。故A项正确。“中华的荣耀”形容王朝实力特别强大、对外交往十分密切的唐代比较适合。故B项错误。“东方的曙光”形容华夏农耕文明的起源时期比较恰当。故C项错误。“王朝的振兴”形容两汉时期比较恰当,两汉时期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封建王朝得到振兴。故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难度。2.(2019八下·秀洲月考)热播电视剧《宫》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在西南,改土归流大规模推行②在东北,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在东南,戚继光抗击倭寇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皇权膨胀【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清朝可逐对选项作出判断,①在西南,改土归流大规模准行符合清朝时期的特点,符合题意;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不是在东北,是在新疆,②不符合题意;戚继光抗击倭寇是明朝时期的事件,③不符合题意;清朝雍正时设车机处,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要求学生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属于简单题。3.(2019八下·秀洲月考)明后期,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主要和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关(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繁荣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答案】C【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对货币的需求量大,白银币值大适合大宗、远途贸易,使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C顶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明代农耕文明繁盛的表现,稍有难度。4.(2019八下·秀洲月考)“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册封达赖和班禅C.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先学生要注意此题是否定式的选择,要选择不正确的,其次学生要认真审题,找出关键词理解题意: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明朝时期的事情,A项不符合题意;册封达赖和班禅和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B项符合题意;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是推动民族地区贸易的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不属于安抚怀柔的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史实的识记,难度不大。5.(2019八下·秀洲月考)聚焦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戏曲、世俗文学。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答案】B【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情况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不符合史实,排除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这两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意思无关,属无关选项,排除C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在这其中,最为根本的乃是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的逐渐繁荣,市民队伍不断壮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难度比较大。6.(2019八下·秀洲月考)“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根据所知分析明太祖这么辛劳的原因有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造成的( )A.设置军机处 B.创立科举制C.在中央废丞相,地方废行省 D.实行郡县制【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跟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文字说明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勤政与字劳,与其辛劳直接相关的是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废除行省制度,无人为其直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故不得不如此辛劳,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清朝,B项发生在隋朝,D项发生在秦朝,ABD二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稍有难度。7.(2019八下·秀洲月考)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A.对残酷的文化专制恐惧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流行C.接受东林书院议政的教训 D.受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束缚【答案】A【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字狱,不允许知识分子议论朝政,否则进行严惩,对残酷的文化专制忍惧,使得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比较简单。8.(2019八下·秀洲月考)在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等疫病过程中,下列著作中有可能提供医治方法的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 D.《齐民要术》【答案】A【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A项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B项不符合题意;《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C项不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替的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衣书,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成就,属于识记类题目。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后回答,稍有难度。9.(2019八下·秀洲月考)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中不应包括( )A.抵制西方殖民活动 B.妨碍中外文化交流C.停止对外贸易活动 D.抵制商业资本发展【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 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禁绝对外贸易活动,还有广州一处通商口岸。其影响有积极一面,即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也有消极一面,即限制商业资本的发展已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闭关锁国的影响。10.(2019八下·秀洲月考)当西方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②仍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西方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时期,专制皇权高度加强,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①②④符合题意;商品经済的发展不是清朝时期的社会特点,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1.14、15世纪是发现人和世界的时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大力宣扬教会学说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地球村”C.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D.新航路开辟使地中海沿岸繁荣起来【答案】C【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人的发现考点的掌握。他们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消极忍耐、逆来顺受,强调人的尊贵与价值,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享受现实生活。这就是人文主义。当时的一些文学艺术家潜心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通过创作,宣传人文主义,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12.哥白尼的“日心说”并非科学,但他的巨大进步意义在于( )A.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B.确立了新的宇宙观C.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D.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人【答案】C【知识点】科学革命【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科学革命的相关知识。太阳中心说问世以前,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在欧洲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说”的历史意义。13.(2019八下·秀洲月考)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物,为牛顿提供肩膀的是( )①伽利略 ②哥伦布 ③托勒密 ④哥白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D【知识点】科学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牛顿的科研提供”肩膀"的是②伽利略和④哥白尼,①爱迪生和③史蒂分孙生活的年代比牛顿晚,不可能为牛顿提供肩膀,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科学革命的相关知识,只要清楚各位科学家生活的年代就能得出正确答案,稍有难度。二、非选择题(共21分)14.(2019八下·秀洲月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答案】(1)皇帝:明太祖(或朱元璋)。变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锦衣卫。(2)机构:军机处。评价: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3)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车政。在中央,废除示相,撤销中书省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統治时期,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锦衣卫。(2)依据材料二"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台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步强化。(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材料四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統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是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这些惜施的共同影响是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4)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代皇帝都采取了加强了君主权利的措施,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皇权专制的加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稍有难度。15.(2019八下·秀洲月考)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明清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明清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自从《正说明清》在节目《百家讲坛》播出后,小强同学对这两个朝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他为自己的习作拟定的部分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屹立世界东方再创盛世繁华】17世纪初, (民族)首领 (人名)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2)【抗击外来侵略多民族的统一】清朝在抗击外来侵略和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方面有巨大贡献。材料一:……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哪次战役名称及签订条约?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区设置的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机构或制度分别是什么?(3)【经济的繁盛】材料二:(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例举这一现象的特征。【答案】(1)女真族;努尔哈赤或皇太极(2)《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①西藏:驻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将军;③西南:改土归流。(3)新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商品为目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向机工计时或计件方式付酬,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女直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南明等政权,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2)依据材料一“在沙俄军队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日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波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饿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以及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在西藏、新驵、西南地区设置的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机构或制度分別是①西藏:驻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将军;③西南:改土归流。(3)根据材料二"(明代中后明)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明出现了的现象是新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向机工计时或计件方式付酬,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结合课本关于清朝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关系的内容解答问题。【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稍有难度。1 / 1浙江省秀洲区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3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1.(2019八下·秀洲月考)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2.(2019八下·秀洲月考)热播电视剧《宫》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在西南,改土归流大规模推行②在东北,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在东南,戚继光抗击倭寇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2019八下·秀洲月考)明后期,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主要和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关(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繁荣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4.(2019八下·秀洲月考)“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册封达赖和班禅C.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5.(2019八下·秀洲月考)聚焦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戏曲、世俗文学。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6.(2019八下·秀洲月考)“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根据所知分析明太祖这么辛劳的原因有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造成的( )A.设置军机处 B.创立科举制C.在中央废丞相,地方废行省 D.实行郡县制7.(2019八下·秀洲月考)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A.对残酷的文化专制恐惧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流行C.接受东林书院议政的教训 D.受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束缚8.(2019八下·秀洲月考)在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等疫病过程中,下列著作中有可能提供医治方法的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 D.《齐民要术》9.(2019八下·秀洲月考)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中不应包括( )A.抵制西方殖民活动 B.妨碍中外文化交流C.停止对外贸易活动 D.抵制商业资本发展10.(2019八下·秀洲月考)当西方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②仍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14、15世纪是发现人和世界的时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大力宣扬教会学说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地球村”C.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D.新航路开辟使地中海沿岸繁荣起来12.哥白尼的“日心说”并非科学,但他的巨大进步意义在于( )A.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B.确立了新的宇宙观C.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D.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人13.(2019八下·秀洲月考)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物,为牛顿提供肩膀的是( )①伽利略 ②哥伦布 ③托勒密 ④哥白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二、非选择题(共21分)14.(2019八下·秀洲月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15.(2019八下·秀洲月考)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明清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明清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自从《正说明清》在节目《百家讲坛》播出后,小强同学对这两个朝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他为自己的习作拟定的部分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屹立世界东方再创盛世繁华】17世纪初, (民族)首领 (人名)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2)【抗击外来侵略多民族的统一】清朝在抗击外来侵略和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方面有巨大贡献。材料一:……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哪次战役名称及签订条约?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区设置的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机构或制度分别是什么?(3)【经济的繁盛】材料二:(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例举这一现象的特征。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彷徨”一词展现出一种停滞不前的景象,符合明清时期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的特点。故A项正确。“中华的荣耀”形容王朝实力特别强大、对外交往十分密切的唐代比较适合。故B项错误。“东方的曙光”形容华夏农耕文明的起源时期比较恰当。故C项错误。“王朝的振兴”形容两汉时期比较恰当,两汉时期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封建王朝得到振兴。故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难度。2.【答案】D【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皇权膨胀【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清朝可逐对选项作出判断,①在西南,改土归流大规模准行符合清朝时期的特点,符合题意;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不是在东北,是在新疆,②不符合题意;戚继光抗击倭寇是明朝时期的事件,③不符合题意;清朝雍正时设车机处,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要求学生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属于简单题。3.【答案】C【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对货币的需求量大,白银币值大适合大宗、远途贸易,使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C顶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明代农耕文明繁盛的表现,稍有难度。4.【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先学生要注意此题是否定式的选择,要选择不正确的,其次学生要认真审题,找出关键词理解题意: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明朝时期的事情,A项不符合题意;册封达赖和班禅和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B项符合题意;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是推动民族地区贸易的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不属于安抚怀柔的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史实的识记,难度不大。5.【答案】B【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情况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不符合史实,排除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这两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意思无关,属无关选项,排除C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在这其中,最为根本的乃是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的逐渐繁荣,市民队伍不断壮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难度比较大。6.【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跟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文字说明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勤政与字劳,与其辛劳直接相关的是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废除行省制度,无人为其直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故不得不如此辛劳,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清朝,B项发生在隋朝,D项发生在秦朝,ABD二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稍有难度。7.【答案】A【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字狱,不允许知识分子议论朝政,否则进行严惩,对残酷的文化专制忍惧,使得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比较简单。8.【答案】A【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A项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B项不符合题意;《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C项不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替的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衣书,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成就,属于识记类题目。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后回答,稍有难度。9.【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 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禁绝对外贸易活动,还有广州一处通商口岸。其影响有积极一面,即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也有消极一面,即限制商业资本的发展已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闭关锁国的影响。10.【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西方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时期,专制皇权高度加强,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①②④符合题意;商品经済的发展不是清朝时期的社会特点,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1.【答案】C【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人的发现考点的掌握。他们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消极忍耐、逆来顺受,强调人的尊贵与价值,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享受现实生活。这就是人文主义。当时的一些文学艺术家潜心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通过创作,宣传人文主义,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12.【答案】C【知识点】科学革命【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科学革命的相关知识。太阳中心说问世以前,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在欧洲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说”的历史意义。13.【答案】D【知识点】科学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牛顿的科研提供”肩膀"的是②伽利略和④哥白尼,①爱迪生和③史蒂分孙生活的年代比牛顿晚,不可能为牛顿提供肩膀,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科学革命的相关知识,只要清楚各位科学家生活的年代就能得出正确答案,稍有难度。14.【答案】(1)皇帝:明太祖(或朱元璋)。变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锦衣卫。(2)机构:军机处。评价: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3)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车政。在中央,废除示相,撤销中书省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統治时期,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锦衣卫。(2)依据材料二"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台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步强化。(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材料四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統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是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这些惜施的共同影响是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4)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代皇帝都采取了加强了君主权利的措施,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皇权专制的加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稍有难度。15.【答案】(1)女真族;努尔哈赤或皇太极(2)《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①西藏:驻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将军;③西南:改土归流。(3)新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商品为目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向机工计时或计件方式付酬,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女直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南明等政权,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2)依据材料一“在沙俄军队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日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波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饿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以及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在西藏、新驵、西南地区设置的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机构或制度分別是①西藏:驻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将军;③西南:改土归流。(3)根据材料二"(明代中后明)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明出现了的现象是新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向机工计时或计件方式付酬,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结合课本关于清朝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关系的内容解答问题。【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稍有难度。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秀洲区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3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秀洲区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3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