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他是一个终结者,他也是一个开拓者,在他这里,原始社会结束,我国早期国家开始。”这段文字记述的应该是哪个人物( )A.尧B.禹C.启D.舜2.下面示意图左下角的括号里应该填( )A.禅让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3.西周的建立者是( )A.启B.汤C.周文王D.周武王4.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在夏商西周的贵族阶层中最低一级的是( )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6.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7.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A.庄子﹣﹣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B.墨子﹣﹣儒家﹣﹣“兼爱”、“非攻”C.孟子﹣﹣儒家﹣﹣“仁政”治国D.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8.下面是某同学用归纳法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9.《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齐国B.晋文公、齐国C.齐桓公、秦国D.楚庄王、秦国10.将夏王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新王朝的开创者B.爱民如子,重用人才C.王朝鼎盛的建立者D.统治残暴,失去民心11.明朝的许仲琳在其所著的《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涿鹿之战B.夏朝建立C.商汤灭夏D.武王伐纣12.周谷城在《论古封建》中指出“古封建”作为一种制度,是与奴隶制时代的历史发展相始终的,即奴隶制度开始时,便有“古封建”的种子在萌芽。其中被称为“古封建”的制度,兴盛于( )A.夏朝B.周朝C.秦朝D.唐朝13.春秋时期,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其中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除此之外,还表现在( )A.玉器雕刻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B.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C.海外贸易兴盛D.集市上出现了纸币14.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佛教文化,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沿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万神殿、斗兽场,感叹伊斯兰文明的魅力15.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二.辨析题16.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错误: 改正: 。17.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联合其他部落,与商朝在牧野决战,商朝最终战败。判断 改正: 。18.连线:19.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刺杀秦始皇。错误: 理由: 。20.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指出“仁政”治国的观点 (判断对错)改正: 。三.材料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朝代歌》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史记?周本纪》材料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四如图:《战国形势图》请回答:(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谁?写出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2)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周王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著名的霸主称霸?请再列举一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4)写出材料四图中战国七雄中A、B、C所代表的国家名称。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请回答:(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四.解答题23.朝代建立者统治时间势力范围夏朝禹400多年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商朝成汤500多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涂“B”;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涂“C”。①夏朝存在的时间比商朝短100年左右。 ②成汤杀死桀建立了商朝。 ③商朝统治的区域比夏朝更广阔。 ④禹和成汤都是贤明的国王。 ⑤禹是夏朝第一位国王。 。24.读图和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请回答:(1)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哪一项政治制度?(2)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4)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尧舜禹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到禹当部落联盟首领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禹的身份发生变化,他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故文字记述的应该是禹。故选:B。2.据图示可知空格处应该是禅让制。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选:A。3.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故选:D。4.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不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所以②选项观点错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①③④选项观点正确。故选:D。5.在夏商西周的贵族阶层时,天子为最高一层,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士是统治阶级里最低的一层。士下面就是平民,平民下面是广大的奴隶。故选:D。6.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故选:A。7.A.道家主要思想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B.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所以本连线错误。C.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仁政”治国。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武的名言,是兵家。故选:B。8.依据题干信息“夏朝至汉朝的朝代更替表”,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经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最后被秦朝统一。故选:C。9.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国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七雄中最后胜出。故选:C。10.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都是历史是著名的暴君,他们残酷迫害人民,严厉镇压人民反抗,无休止的征发百姓修建宫殿、园林,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故选:D。11.商朝末年,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臣姜尚等,国力逐渐强大。周文王死后,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故选:D。12.西周初期,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亲戚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材料中的”古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根植于奴隶制当中。故选:B。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活动十分活跃,主要表现在春秋时期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14.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务,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古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故选:A。15.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故选:B。二.辨析题16.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故答案为:错误:启;改正:禹。17.因为纣王的残暴统治,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商朝的士兵的纷纷阵前倒戈,投降周军,商朝灭亡。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判断:×;改:“周文王”改为“周武王”。18.1、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霸主。他曾长年在外流亡,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国君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那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打败楚军,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2、桂陵之战是发生在围魏救赵之时,著名的军事家是孙膑,围魏救赵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3、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散布廉颇要降秦的谣言。赵王上当,然后派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轻敌出击,结果赵国失败。4、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争霸,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王向吴王称臣,勾践和夫人一同到了吴国,每天卧薪尝胆,后来,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了吴国。故答案为:19.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秦始皇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的称呼。故答案为:错误:战国末期,荆轲刺杀秦始皇。理由:战国末期,秦国的国王称为秦王;秦始皇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的称呼。20.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统治者要以“仁政”治国;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战争.故答案为:×;改正:墨子改为孟子.三.材料题21.(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王,商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是商纣王。(2)由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及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同时需交纳贡赋,朝觐述职。(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正式称霸。故“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反映的是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展开了争霸战争,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4)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它们在图中的位置大体是东南西北到中间。A处于东方,故为齐国;B处于南方,故为楚国;C处于西方,故为秦国。故答案为:(1)禹;纣。(2)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任写一个即可)(4)A是齐国;B是楚国;C是秦国。22.(1)由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尧舜禹时期的历史。尧舜禹时期,人们实行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社会呈现公天下的历史状况。(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推选贤德、有才能的人治理天下。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根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采取民主的办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史称禅让,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3)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答案为:(1)尧舜禹时期。(2)实行禅让制。(3)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四.解答题23.①据表格看出,夏朝统治时间是400多年,商朝统治时间是500多年,故“夏朝存在的时间比商朝短100年左右”的叙述是从表格信息中得出的。②据表格看出,表格信息没有涉及“成汤杀死桀建立了商朝”,故“成汤杀死桀建立了商朝”的叙述表格没有涉及。③据表格看出,夏朝势力范围是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商朝势力范围是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故“商朝统治的区域比夏朝更广阔”的叙述是从表格信息中得出的。④禹和成汤都是贤明的国王表格没有涉及。⑤据表格看出,禹是夏朝第一位国王。故答案为:①A。②C。③A。④C。⑤A。24.(1)根据“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余各以次受封”可知,这反映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西周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2)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3)西周实行了分封制,西周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4)他们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故答案为:(1)西周;分封制.(2)巩固周朝统治.(3)亲属和功臣.(4)诸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