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1923年,胡适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对“《新青年》”这个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弘扬民主科学两面大旗D.尊孔复古是时代的主流2.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在我国实行了1000多年,最终在哪一年被废除( )A.1895年B.1905年C.1911年D.1915年3.某同学利用如图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结论应该是( )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D.帝国主义集团的形成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协约的是( )A.B.C.D.5.杰出人物的活动对于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黎元洪改组中国国民党B.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C.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D.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6.“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原因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革命成功重在宣传C.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D.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7.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洽谈生意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同文馆读书C.镜头三:商人家住在北京东交民巷D.镜头四:商人正在读关于武昌起义的新闻8.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A.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并实现了民族独立9.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A.胡适B.鲁迅C.李大钊D.陈独秀10.废除沿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是在( )A.明朝B.清朝C.中华民国D.解放后11.每年我国都会举行纪念辛亥革命的庆典活动,许多城市也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其中,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很多人主张在南京举行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B.中华民国成立C.武昌起义D.《民报》创办12.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了,这里的“胜利”是指( )A.成立了中华民国B.推翻了封建制度C.打到了帝国主义D.改变了中国的命运13.“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倡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A.民主与科学B.民主共和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14.“为了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必须超越工业文明,克服工业文明所招致的各种灾难与局限,并以一场社会革命来实现这一宏大目的。”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瓦特B.马克思C.甘地D.达尔文15.严复在1914年8月29日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道:“此次世界战端一起,进出口货物交往当有隔碍。以德奥之强,初战当能与协约国以盛势。然彼国资源远远逊英法美,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断言也。”严复认为一战( )A.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B.同盟国必将取得胜利C.持续时间一定会很长D.胜败由各国实力决定二.辨析题16.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错误: 改正: 。17.京师同文馆是北京大学的前身。错误: ;订正: 。18.兴中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错误: 改正: 。19.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判断: ;改正: 。20.观察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的涂“√”,否则涂“×”。①科技革命②向帝国主义过渡③形成对立的军事集团④爆发战争(1)该示意图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发展进程。(2)①指第一次工业革命(3)在②的进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4)③中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5)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6)①②③④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三.材料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1)材料一体现了谁的思想?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2)材料一的三民主义是哪一革命的指导思想?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在德先生、赛先生的指导下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22.材料:革命者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在1911年10月10日,他们发动了武昌起义,建立了湖北军政府。诸省纷纷响应。随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民主共和制代替了君主专制,共和制首次在中国成为一个鲜活的事实。临时政府发布“剪辫令”,强行剪去男子头上的辫子;革除缠足等陋习,推动妇女解放运动,使广大妇女摆脱封建枷锁,大胆走出家门,参与社会事务。(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是谁?(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社会变革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四.解答题2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判断对错)24.(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对应的字母番号填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①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点 ②既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青年杂志》创办地点 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地点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2)观察上图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装起义影响而宣布独立的省份。这一形势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题干给出的《新青年》这个重要刊物,考查它所代表的“新时代”。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的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选:C。2.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在我国实行了1000多年,最终在1905年被废除。故选:B。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题干漫画研究的结论应该是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故选:A。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为核心,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故选:B。5.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和苏联代表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和当时崛起于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合作,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帷幕,故A搭配不正确。故选:A。6.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7.选项A镜头是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出现的;选项B镜头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办后出现的;选项C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前可以出现的。而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是在20世纪初期,是19世纪末期中国不可能出现的。故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中与史实不符的是选项D中的镜头。故选:D。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9.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0.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故选:B。11.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每年我国都会举行纪念辛亥革命的庆典活动,许多城市也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其中,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很多人主张在南京举行的主要历史依据是中华民国成立。故选:B。12.辛亥革命胜利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A符合题意。BCD都不是辛亥革命胜利的表现。故选:A。1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倡救中国的思想是民主、科学。故选:A。14.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必须超越工业文明,克服工业社会所招致的各种灾难与局限,并以一场社会革命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方式所作的彻底批判和反思,使他们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方式。故题干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马克思。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5.“此次世界战端一起,进出口货物交往当有隔碍。以德奥之强,初战当能与协约国以盛势。然彼国资源远远逊英法美,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断言也。”可以看出,严复认为一战初期,德奥强大,可以保持优势,但德奥资源远逊于英法美,如战局持久,德奥必败,因此严复认为一战的胜败由各国实力决定。故选:D。二.辨析题16.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故答案为:错误:北京;改正:南京。17.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故答案为:错误:京师同文馆;订正:京师大学堂。18.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故答案为:判断:兴中会;改正:中国同盟会.19.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题干表述正确。故答案为:√。20.(1)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该示意图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发展进程.(2)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在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4)在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集团,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5)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6)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因此说①②③④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故答案为:(1)√.(2)×.(3)√.(4)×.(5)√.(6)×.三.材料题21.(1)据材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民族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贡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即是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故答案为:(1)孙中山;民族主义、民生主义。(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新文化运动;影响: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言之有理即可)22.(1)依据材料“在1911年10月10日,他们发动了武昌起义,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2)依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民主共和制代替了君主专制,共和制首次在中国成为一个鲜活的事实”可知,变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移风易俗,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材料“临时政府发布‘剪辫令’,强行剪去男子头上的辫子;革除缠足等陋习,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可知,辛亥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蓄辫、缠足等陋习得到改变。广大妇女摆脱封建枷锁,参与社会活动。可见,辛亥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故答案为:(1)孙中山。(2)示例一:观点:变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移风易俗,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可见,变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示例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蓄辫、缠足等陋习得到改变。广大妇女摆脱封建枷锁,参与社会活动。可见,辛亥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示例三:观点: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论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广大男子剪了发辫,妇女不再缠足,还参与社会事务。与此同时,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各种思想广泛兴起。可见,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四.解答题2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主主义”并不在“三民主义”的序列里.故答案为:×.24.(1)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起义军当天占领武昌,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点是武汉,B处为武汉,故①处填B;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在南京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既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青年杂志》创办地点是上海,D处为上海,故②处填D;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在抵御凶残的八国联军入侵战争中,中国军人展示了血性,大清将士奋力抵御,无数将士为国捐躯,大清将领聂士成就是其中的代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地点是北京,A处是北京,故③处填A;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C处为南京,故④处填C。(2)观察上图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装起义影响而宣布独立的省份。这一形势说明了武昌起义得到多省响应,各省纷纷独立,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故答案为:(1)①B;②D;③A;④C。(2)说明武昌起义得到多省响应,各省纷纷独立,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