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7·上虞模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B.身高体重迅速增长C.出现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D.男性的青春期发育更早些【答案】D【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注意了解青春期男女的差异,青春期发育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要灵活掌握。在童年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解答】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可见女性比男性早大约两年进入青春期。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2.(2019七下·上虞期中)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响度和音色【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特性【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据此判断。【解答】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大小不同,即响度,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3.(2019七下·上虞期中)下列各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细胞的是( )A.细菌 B.神经元C.肌细胞 D.卵细胞【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解答】细菌有细胞壁,而神经元、肌细胞、卵细胞都没有细胞壁;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2019七下·上虞期中)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科学知识,自行车的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 )A.增大压力 B.增大摩擦 C.减小压力 D.减小摩擦【答案】B【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判断。【解答】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科学知识,自行车的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2019七下·上虞期中)下列现象由惯性造成的是( )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B.紧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向前倾倒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D.下落的乒乓球触地反弹【答案】B【知识点】惯性【解析】【分析】一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选择。【解答】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是因为足球受到阻力,故A不合题意;B:紧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向前倾倒,是因为人有惯性,故B符合题意;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是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C不合题意;D:下落的乒乓球触地反弹,是因为乒乓球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不合题意。故选B。6.(2019七下·上虞期中)“粑粑柑”因水分充足,富含维生素C,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时下明星水果。下列有关“粑粑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粑粑柑种子是由胚发育而来 B.粑粑柑果实是营养器官C.粑粑柑汁来自细胞膜 D.粑粑柑树是被子植物【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植物的器官可分为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营养器官通常指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而生殖器官则为花、果实、种子等。 营养器官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生命,这些功用包括了如:光合作用等。【解答】A、种子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故A错误;B、果实是生殖器官;故B错误;C、粑粑柑汁来自细胞中的液泡;故C错误;D、粑粑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7.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答案】C【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可根据三位科学家的出生年代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排序。【解答】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因此中间的肯定是他,他出生在公元前384年;伽利略认为物体不受力速度就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右边的肯定是他,他出生在公元1564年;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他出生在1643年,因此三种观点形成的顺序为②③①。故选C。8.(2019七下·上虞期中)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答案】D【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力与运动的关系【解析】【解答】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9.(2019七下·上虞期中)一小球正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小球受力情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答案】C【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肯定受到平衡力,从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对小球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即可。【解答】(1)小球正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0;因为接触面光滑,所以它不受向后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规律可知,它肯定没有受到向前的力,即水平方向不受力;(2)在竖直方向上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它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相互平衡。故丙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0.(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与规律不相符的是( )A. 钢笔“错位”—光的折射B.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C. 海市蜃楼—光的反射D. 水中倒影—光的反射【答案】C【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筷子变弯,钢笔错位,水池底变浅和海市蜃楼等;(2)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例如:倒影和平面镜成像;(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手影游戏等等。【解答】A.钢笔“错位”—光的折射,故A正确不合题意B.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合题意;C.海市蜃楼—光的折射而不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光的反射,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1.(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答案】C【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哪个因素不同,就是说明哪个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两个力的作用点不同,因此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2.(2017·浙江模拟)如图小球从斜面自由滑下,运动到O点时,所有外力都消失,小球的运动路径是( ) A.沿OA运动 B.沿OB运动C.沿OC运动 D.沿OD运动【答案】D【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可判断出小球的正确路线.【解答】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静止的将保持静止,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13.(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下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无论平面镜的大小,物体都能在其中成完整的像,且像的特点都不变;(2)平面镜越大,我们能够看到的像越完整;平面镜越小,我们能够看到的像越不完整。【解答】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的位置,故D正确,A、C、D错误。故选D。14.(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近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C.远视眼 凸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答案】B【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如果像成在视网膜前面,是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如果像成在视网膜后面,是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据此解答。【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折射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即像成在视网膜前面,那么他的眼睛是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15.(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所示,运动员利用跳板起跳过程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能被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D【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平衡力的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同一物体上;(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接触的两个物体上。【解答】A.运动员能被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合题意;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不合题意;C.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D.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二者大小不同,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2019七下·上虞期中)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光线会聚法”可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首先确定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哪个范围内,再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确定像的特征;(3)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判断像的位置。【解答】A.据甲图可知,光屏的位置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的位置,从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就是焦距f=30cm-20cm=10cm,故A错误;B.蜡烛的物距u=65cm-50cm=15cm,那么这时f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乙图不同,故C错误;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如果光屏不动,肯定不能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B。17.(2019七下·上虞期中)下图甲所示,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的橡皮膜绷紧程度相同,将此装置置于水中,乙图中能正确反映橡皮膜受到水压强后的凹凸情况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液体的压强【解析】【分析】(1)当橡皮膜表面受到压强时,橡皮膜会向内凹陷;(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据此选择。【解答】将玻璃管竖直放入水中浸没时,上下两个表面的橡皮膜都会受到压强,因此上面的膜向下凹,下面的膜向上凹,且下面的凹陷程度大于上面的,故B正确,A错误;将玻璃管水平放入水中时,左边的膜受到压强向右凹陷,右边的膜受到压强向左凹陷,故C、D错误。故选B。18.(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A.FA<FBB.pA<pBC.ρA>ρBD.切割前后A,B 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答案】C【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解析】【分析】(1)密度均匀且粗细一致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受力面积无关,可根据计算;(2)根据公式结合二者的高度比较密度大小,然后再根据F=Ps比较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压强相等时,高度越大的密度越小;因为hA,故C正确;当沿虚线截取上面一半时,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根据,可知,;如果按照、等有比例的截去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如果不按比例,那么二者的大小不确定,故B、D错误;因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不确定,根据F=Ps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也不确定,故A错误。故选C。19.(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体叠放一起,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将AB水平放置且在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下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 )A.A和B的运动速度将会不断增加B.B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A受到的推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D.A对B也有力的作用,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分析】(1)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左图判断F和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关系,然后再判断右图中地面摩擦力是否发生变化,进而推断A和B的运动状态;(2)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处于平衡状态;(3)对A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平衡关系;(4)对B进行受力分析,确定A对B的推力大小。【解答】A.左图中,A和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推力F和地面的摩擦力f相等;右图中,A和B的重力不变,对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都不变,因此它们受到的摩擦力还是f;因为F=f,所以A和B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因为B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在水平方向受平衡力,故B正确;C.因为A和B的重力相同,那么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即地面施加的摩擦力相同,因此A和B受到的摩擦力;对于A来说,它受到向右的推力F,向左的摩擦力,二者大小不同,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B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它受到的摩擦力和A对B的推力是平衡力,即,故D错误。故选B。20.(2019七下·上虞期中)下列现象所反映的科学原理正确的是( )A.放在水平面上的箱子没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寒冬,裸露在外的自来水管会冻裂,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增大,体积增大C.人潜入水中越深胸部越有压迫感,是因为水中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D.车行驶时,坐在里面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是因为人选择了树做参照物【答案】C【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参照物及其选择;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解析】【分析】(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2)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判断体积的变化;(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被选去的参照物和它的位置要发生变化才行。【解答】A.放在水平面上的箱子没被推动,是因为推力等于静摩擦力,故A错误;B:寒冬,裸露在外的自来水管会冻裂,是因为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减小,体积增大,故B错误;C:人潜入水中越深胸部越有压迫感,是因为水中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C正确;D:车行驶时,坐在里面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是因为人选择自己乘坐的车辆为参照物,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每空格1分,共23分)21.(2019七下·上虞期中)壁虎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其生殖方式是 (选填“胎生”或“卵生”)。它的脚底有“吸盘”,能在墙上“行走自如”。当壁虎紧贴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时,它所受的重力与 是一对平衡力。【答案】卵生;摩擦力【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1)所有的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2)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受到平衡力。【解答】壁虎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其生殖方式是卵生。它的脚底有“吸盘”,能在墙上“行走自如”。 当壁虎紧贴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时,它所受的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答案为:卵生;摩擦力22.(2019七下·上虞期中)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图中所示的墙体向 (选填“左”或“右”)倾斜。【答案】竖直向下;左【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据此进行判断。【解答】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因为重锤线在墙体的左侧,所以墙体向左倾斜。故答案为:竖直向下;左23.(2019七下·上虞期中)盖北葡萄经常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如图为嫁接过程示意图。(1)A插进B的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扎好,目的是使它们的 紧密结合,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2)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3)如果A是“甬优葡萄”的接穗,将其嫁接到B“本地葡萄”的砧木上,最后结出的果实是 (填“本地葡萄”或“甬优葡萄”)。【答案】(1)形成层(2)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优良性状(3)甬优葡萄【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解答】(1)嫁接成活的关键是砧木与接穗要紧密结合,这样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在分裂时才可能让砧木与接穗形成一个整体;(2)嫁接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同时还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3)如果能够嫁接成功,则最终植物所接的果实与接穗相同,与砧木的类型无关,砧木主要是提供了水分和无机盐而已,所以最后结出的果实是A 甬优葡萄 ;故答案为:(1)形成层;(2)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3) 甬优葡萄.24.(2019七下·上虞期中)北京冬奥会将2022年2月4日开幕,冰壶作为冬奥会重要项目之一深受观众喜爱。如图为投掷壶从出发点 A 运动至 D 点并撞击目标壶的路径。(1)投掷壶离开手后能在冰道上继续前行是因为 。(2)两只冰壶相撞后偏离不同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答案】(1)具有惯性(2)运动状态【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2)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运动方向和大小的变化都是运动状态的变化。【解答】(1)投掷壶离开手后能在冰道上继续前行是因为具有惯性;(2)两只冰壶相撞后偏离不同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1)具有惯性;(2)运动状态25.(2019七下·上虞期中)小天用下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1)图1中反射角是 度;(2)图1中当入射角变大,反射光束 (选填“偏离”或“靠拢”)法线;(3)如图2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发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答案】(1)44(2)偏离(3)不能【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角增大,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将右边的纸板弯折,肯定看不到反射光线。【解答】(1)图1中,入射角是44°,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是44°;(2)图1中当入射角变大,反射角也随着增大,即反射光束偏离法线;(3)如图2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发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顾答案为:(1)44;(2)偏离;(3)不能26.(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是一种滑轮鞋的示意图,其中的滚动轴承是利用滚动带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滚轮与转轴之间的 ,滑轮鞋的内靴是用又厚又软的材料制成的,这样能增大脚与鞋之间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 ,使脚在鞋内感觉在旱冰场上,穿着滑轮鞋的人用力向前推场地周围的栏杆,人会向后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答案】摩擦力;压强;相互的【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分析】(1)同种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改变压强的方式:改变接触面积或改变压力;(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如图是一种滑轮鞋的示意图,其中的滚动轴承是利用滚动带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滚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滑轮鞋的内靴是用又厚又软的材料制成的,这样能增大脚与鞋之间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使脚在鞋内感觉在旱冰场上,穿着滑轮鞋的人用力向前推场地周围的栏杆,人会向后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摩擦力;压强;相互的27.(2019七下·上虞期中)智能穿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图1为最新型的智能穿戴设备谷歌眼镜,它集WiFi、照相机、导航、探测倾斜度的重力感应装置等多功能于一体。(1)谷歌眼镜中最为先进的是其显示系统,它主要由一个微型投影仪和一个透明的棱镜组成(图2),图中棱镜将投影仪发出的光进行 而进入人眼。(2)重力感应装置可以侦测到眼镜佩戴者头部的倾斜程度。如图3为重力感应装置的部分结构,其中A为高2毫米重0.1克的柱形金属重物,固定在长1厘米的轻质金属杆中点,杆的两头粘连在BC两个压电感应器上。当装置水平放置,A对BC杆的压力为 牛。(3)智能眼镜的使用和普及还存在着争论。下列属于赞成使用智能眼镜的理由有________。A.智能眼镜具有精确的导航功能,并能上网冲浪,可实现随时办公B.智能眼镜距离人体很近,所释放的电磁波会通过太阳穴直接进入人的大脑,用户生活在辐射更为严重的环境中C.智能眼镜进行拍照摄像方便迅速且不易被人察觉,易侵犯隐私D.用户长时间使用智能眼镜时,一只眼睛关注现实世界,另一只眼镜充斥虚拟屏幕,会使用户眼睛疲劳,出现视觉混淆的状况【答案】(1)反射(2)0.001(3)A【知识点】光的反射;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2)水平面上的物体产生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3)哪个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生活和工作,哪个就是正确选项。【解答】(1)谷歌眼镜中最为先进的是其显示系统,它主要由一个微型投影仪和一个透明的棱镜组成(图2),图中棱镜将投影仪发出的光进行反射而进入人眼。(2)A对BC杆的压力为:F=G=mg=0.1×10-3kg×10N/kg=0.001N;(3)A.智能眼镜具有精确的导航功能,并能上网冲浪,可实现随时办公,对人的工作有益,故A符合题意;B.智能眼镜距离人体很近,所释放的电磁波会通过太阳穴直接进入人的大脑,用户生活在辐射更为严重的环境中,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故B不合题意;C.智能眼镜进行拍照摄像方便迅速且不易被人察觉,易侵犯隐私,对人的生活不利,故C不合题意;D.用户长时间使用智能眼镜时,一只眼睛关注现实世界,另一只眼镜充斥虚拟屏幕,会使用户眼睛疲劳,出现视觉混淆的状况,有害人的身体,故D不合题意。故选A。故答案为:(1)反射;(2)0.001;(3)A28.(2019七下·上虞期中)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体验“模拟引力”之后,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用一根细绳子的一端拴住一个小球,用手抓住绳子的另一端,抡动细绳,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用手感受绳子的拉力大小,发现随着速度的加快,感受到绳子的拉力会越来越大。(1)实验中,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一现象可说明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 。若绳子断了,小球 (选填“还能”或“不能”)继续做圆周运动。(2)乙实验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不计空气阻力)。【答案】(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2)重力和支持力【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1)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和速度大小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变化;当绳子断了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消失,据此解答;(2)分析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即可。【解答】(1).实验中,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一现象可说明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若绳子断了,向心力消失,那么小球不能继续做圆周运动。(2)乙实验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答案为:(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2)重力和支持力29.(2017·浙江模拟)如图所示,在1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B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选填“左”或“右”),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答案】右;12【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物体B处于平衡状态,据此判断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根据摩擦力的概念可判断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对A进行受力分析,再进一步确定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解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为3N,方向向左;B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与拉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3N;摩擦力水平向右;以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右的拉力为15N,同时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和物体B对它的摩擦力,二者之和为15N,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15N-3N=12N.故答案为:右;12.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3空格,每空格2分,共26分)30.(2019七下·上虞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培养瓶编号 种子的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①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20℃② 10 培养瓶底部无水 20℃③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0℃④ 10 A 20℃(1)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其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由 提供。(2)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中A处的操作应为 。(3)若探究“水分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答案】(1)子叶(2)培养瓶底部的水将种子完全浸没(3) 培养瓶底部应垫有无水的布【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的萌发【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解答】(1)花生是双子叶植物,其种子内的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子叶中,所以种子萌发过程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子叶;(2)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空气是该实验的变量,与 ① 形成对照即可,则A处的操作应该让种子缺少空气,但要有足够的水分,所以应该在培养瓶底部加水将种子完全浸没,这样即保证了水分的充足,还可以让种子无法接触到空气;(3) 若探究“水分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②为对照实验,则实验中除了水分作为变量之外,其他的所有量均相同,而由表格可知①中有布,②中没有,但是为了控制水分的变量,②中应该使用无水的布;故答案为:(1)子叶;(2) 培养瓶底部的水将种子完全浸没;(3) 培养瓶底部应垫有无水的布 。31.(2019七下·上虞期中)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研究有关滑动摩擦力的知识,如图是他们的实验设计图,请你回答问题。(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设计,对比实验a、b,得出的结论是 。对比 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如果要测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这三位同学中 (选填甲、乙或丙)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好,理由是 。【答案】(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bc(2)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方便读数【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实验a、b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描述结论;如果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2)测量物体的摩擦力时,如果直接拉动物体,很难做到让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静止不动,让下面的接触面运动,无需接触面做匀速运动,就可轻松测出摩擦力。【解答】(1)实验a、b中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因此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如果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所以应该选实验bc;(2)如果要测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这三位同学中丙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好,理由是: 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方便读数。故答案为:(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bc;(2)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方便读数。32.(2019七下·上虞期中)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根据图(a)和(b)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 无关。根据图(c)和(d)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2)该小组同学继续实验,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然后改变管内外液体的种类和深度,使橡皮薄膜分别保持平整。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实验 序号 管外液体 管内液体 橡皮薄膜密度(×103kg/m3) 深度(cm) 密度(×103kg/m3) 深度(cm)1 0.8 10 1.0 8 保持平整2 1.2 8 0.8 12 保持平整3 1.1 7 0.7 11 保持平整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这三次实验,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质量;液体的深度(2)液体密度与深度的乘积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相同【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橡皮膜的突出程度相同,说明压强的大小相同;观察a和b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比较c和d中哪个因素不同,就说明液体压强与它有关;(2)橡皮膜保持相平,其实就是液体的压强相等;将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乘,比较乘积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描述结论。【解答】(1)实验a和b中,橡皮膜的突出程度相同,说明液体压强相等;a管细,b管粗,那么b管中液体质量大,因此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d中的液体深度大于c中的深度,d的液体压强大,因此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2)实验1中:0.8×10=1.0×8;实验2:1.2×8=0.8×12;实验3:1.1×7=0.7×11;通过比较这三次实验可得到结论:液体密度与深度的乘积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相同。故答案为:(1)质量,液体的深度;(2)液体密度与深度的乘积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相同。33.(2019七下·上虞期中) 2019年3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专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讲解如何科学“撸串”。下表为该实验组通过科学实验所记录的数据(注:苯并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序号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min) 苯并芘含量(μg/kg)1 180℃电烤10 未检出2 20 1.23 30 3.64 230℃电烤 10 未检出5 20 26 30 5.47 生鸡翅0未检出(1)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2)序号“7”这组实验起 作用(3)实验人员进一步实验:在180度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8分钟烤制已烤熟,在230度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2分钟烤制已烤熟,鸡翅刚烤熟时均未检出苯并芘。从以上实验来看,能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1)烤制时间越久,苯并芘含量越多(2)对照(3)不要长时间烤制【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80℃和230℃时,随着烤制时间的增加,两种烤制方式烤出的鸡翅,均检测出苯并芘,且时间越长, 苯并芘 含量越高;(2)序号7这组实验是生鸡翅,没有烤制,可以发现没有检测出 苯并芘 ,因此生鸡翅是用来作对照组使用的;(3)由实验人员的进一步实验可知,在两种温度下烤制的鸡翅,在刚熟的时候,均未检测出 苯并芘 ,因此为了避免 苯并芘 的产生,烧烤的食品不能长时间烤制,这样食用时更加健康;故答案为:(1) 烤制时间越久,苯并芘含量越多;(2)对照;(3)不要长时间烤制。四、解答题(34题4分,35题7分,总计11分)34.(2019七下·上虞期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课外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1)如图甲所示,在毽子被踢出后能竖直上升是因为 ,从力的作用效果方面分析,毽子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慢,说明了 。(2)如图乙所示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图丙中用图像描述出男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答案】(1)毽子有惯性;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和速度大小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变化;(2)观察乙图中的三幅图,判断男同学是和女同学一起从起点开始出发还是半路中开始,男同学的速度大还是小,最后的终点是否相同,然后画出图像即可。【解答】(1)如图甲所示,在毽子被踢出后能竖直上升是因为毽子有惯性,从力的作用效果方面分析,毽子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慢,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通过左图可知,男同学是半路途中开始跑步的,因此它开始的地方距离女同学开始的起点有一段距离;通过中图可知,男同学的跑步速度小于女同学,因此男同学的图像倾斜角度较小;通过右图可知,男同学最后到达相同的终点,那么男同学的图像如下:35.(2019七下·上虞期中)近年来,理论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它采用站立式的驾驶方式,人通过身体的前倾、后仰实现驾驶,如表为某型号独轮电动车平衡车的部分数据,则:质量 10kg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 30cm2最大速度 16km/h充满电行程 24km(1)该车充满电后,若以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是多少?(2)质量为50kg的人驾驶该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若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2倍,此时该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g取10N/kg)(3)质量为50kg的人驾驶该车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答案】(1)该车充满电后,若以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2)人和车的总重力:G总=m总g=(10kg+50kg)×10N/kg=600N;该车的牵引力:F=f=0.2G总=0.2×600N=120N;(3)车队水平地面的压强:。【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公式计算能行驶的最长时间;(2)首先根据G总=m总g计算人和车的总重力,然后根据F=f=0.2G总计算该车的牵引力;(3)已知压力根据公式计算车对地面的压强。1 / 1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7·上虞模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B.身高体重迅速增长C.出现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D.男性的青春期发育更早些2.(2019七下·上虞期中)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响度和音色3.(2019七下·上虞期中)下列各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细胞的是( )A.细菌 B.神经元C.肌细胞 D.卵细胞4.(2019七下·上虞期中)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科学知识,自行车的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 )A.增大压力 B.增大摩擦 C.减小压力 D.减小摩擦5.(2019七下·上虞期中)下列现象由惯性造成的是( )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B.紧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向前倾倒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D.下落的乒乓球触地反弹6.(2019七下·上虞期中)“粑粑柑”因水分充足,富含维生素C,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时下明星水果。下列有关“粑粑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粑粑柑种子是由胚发育而来 B.粑粑柑果实是营养器官C.粑粑柑汁来自细胞膜 D.粑粑柑树是被子植物7.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8.(2019七下·上虞期中)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9.(2019七下·上虞期中)一小球正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小球受力情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10.(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与规律不相符的是( )A. 钢笔“错位”—光的折射B.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C. 海市蜃楼—光的反射D. 水中倒影—光的反射11.(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12.(2017·浙江模拟)如图小球从斜面自由滑下,运动到O点时,所有外力都消失,小球的运动路径是( ) A.沿OA运动 B.沿OB运动C.沿OC运动 D.沿OD运动13.(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下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14.(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近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C.远视眼 凸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15.(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所示,运动员利用跳板起跳过程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能被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6.(2019七下·上虞期中)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7.(2019七下·上虞期中)下图甲所示,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的橡皮膜绷紧程度相同,将此装置置于水中,乙图中能正确反映橡皮膜受到水压强后的凹凸情况是( )A. B.C. D.18.(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A.FA<FBB.pA<pBC.ρA>ρBD.切割前后A,B 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19.(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体叠放一起,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将AB水平放置且在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下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 )A.A和B的运动速度将会不断增加B.B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A受到的推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D.A对B也有力的作用,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20.(2019七下·上虞期中)下列现象所反映的科学原理正确的是( )A.放在水平面上的箱子没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寒冬,裸露在外的自来水管会冻裂,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增大,体积增大C.人潜入水中越深胸部越有压迫感,是因为水中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D.车行驶时,坐在里面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是因为人选择了树做参照物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每空格1分,共23分)21.(2019七下·上虞期中)壁虎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其生殖方式是 (选填“胎生”或“卵生”)。它的脚底有“吸盘”,能在墙上“行走自如”。当壁虎紧贴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时,它所受的重力与 是一对平衡力。22.(2019七下·上虞期中)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图中所示的墙体向 (选填“左”或“右”)倾斜。23.(2019七下·上虞期中)盖北葡萄经常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如图为嫁接过程示意图。(1)A插进B的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扎好,目的是使它们的 紧密结合,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2)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3)如果A是“甬优葡萄”的接穗,将其嫁接到B“本地葡萄”的砧木上,最后结出的果实是 (填“本地葡萄”或“甬优葡萄”)。24.(2019七下·上虞期中)北京冬奥会将2022年2月4日开幕,冰壶作为冬奥会重要项目之一深受观众喜爱。如图为投掷壶从出发点 A 运动至 D 点并撞击目标壶的路径。(1)投掷壶离开手后能在冰道上继续前行是因为 。(2)两只冰壶相撞后偏离不同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25.(2019七下·上虞期中)小天用下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1)图1中反射角是 度;(2)图1中当入射角变大,反射光束 (选填“偏离”或“靠拢”)法线;(3)如图2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发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6.(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是一种滑轮鞋的示意图,其中的滚动轴承是利用滚动带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滚轮与转轴之间的 ,滑轮鞋的内靴是用又厚又软的材料制成的,这样能增大脚与鞋之间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 ,使脚在鞋内感觉在旱冰场上,穿着滑轮鞋的人用力向前推场地周围的栏杆,人会向后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7.(2019七下·上虞期中)智能穿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图1为最新型的智能穿戴设备谷歌眼镜,它集WiFi、照相机、导航、探测倾斜度的重力感应装置等多功能于一体。(1)谷歌眼镜中最为先进的是其显示系统,它主要由一个微型投影仪和一个透明的棱镜组成(图2),图中棱镜将投影仪发出的光进行 而进入人眼。(2)重力感应装置可以侦测到眼镜佩戴者头部的倾斜程度。如图3为重力感应装置的部分结构,其中A为高2毫米重0.1克的柱形金属重物,固定在长1厘米的轻质金属杆中点,杆的两头粘连在BC两个压电感应器上。当装置水平放置,A对BC杆的压力为 牛。(3)智能眼镜的使用和普及还存在着争论。下列属于赞成使用智能眼镜的理由有________。A.智能眼镜具有精确的导航功能,并能上网冲浪,可实现随时办公B.智能眼镜距离人体很近,所释放的电磁波会通过太阳穴直接进入人的大脑,用户生活在辐射更为严重的环境中C.智能眼镜进行拍照摄像方便迅速且不易被人察觉,易侵犯隐私D.用户长时间使用智能眼镜时,一只眼睛关注现实世界,另一只眼镜充斥虚拟屏幕,会使用户眼睛疲劳,出现视觉混淆的状况28.(2019七下·上虞期中)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体验“模拟引力”之后,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用一根细绳子的一端拴住一个小球,用手抓住绳子的另一端,抡动细绳,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用手感受绳子的拉力大小,发现随着速度的加快,感受到绳子的拉力会越来越大。(1)实验中,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一现象可说明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 。若绳子断了,小球 (选填“还能”或“不能”)继续做圆周运动。(2)乙实验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不计空气阻力)。29.(2017·浙江模拟)如图所示,在1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B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选填“左”或“右”),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3空格,每空格2分,共26分)30.(2019七下·上虞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培养瓶编号 种子的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①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20℃② 10 培养瓶底部无水 20℃③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0℃④ 10 A 20℃(1)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其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由 提供。(2)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中A处的操作应为 。(3)若探究“水分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31.(2019七下·上虞期中)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研究有关滑动摩擦力的知识,如图是他们的实验设计图,请你回答问题。(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设计,对比实验a、b,得出的结论是 。对比 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如果要测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这三位同学中 (选填甲、乙或丙)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好,理由是 。32.(2019七下·上虞期中)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根据图(a)和(b)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 无关。根据图(c)和(d)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2)该小组同学继续实验,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然后改变管内外液体的种类和深度,使橡皮薄膜分别保持平整。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实验 序号 管外液体 管内液体 橡皮薄膜密度(×103kg/m3) 深度(cm) 密度(×103kg/m3) 深度(cm)1 0.8 10 1.0 8 保持平整2 1.2 8 0.8 12 保持平整3 1.1 7 0.7 11 保持平整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这三次实验,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33.(2019七下·上虞期中) 2019年3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专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讲解如何科学“撸串”。下表为该实验组通过科学实验所记录的数据(注:苯并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序号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min) 苯并芘含量(μg/kg)1 180℃电烤10 未检出2 20 1.23 30 3.64 230℃电烤 10 未检出5 20 26 30 5.47 生鸡翅0未检出(1)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2)序号“7”这组实验起 作用(3)实验人员进一步实验:在180度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8分钟烤制已烤熟,在230度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2分钟烤制已烤熟,鸡翅刚烤熟时均未检出苯并芘。从以上实验来看,能给你什么启示? 。四、解答题(34题4分,35题7分,总计11分)34.(2019七下·上虞期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课外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1)如图甲所示,在毽子被踢出后能竖直上升是因为 ,从力的作用效果方面分析,毽子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慢,说明了 。(2)如图乙所示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图丙中用图像描述出男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35.(2019七下·上虞期中)近年来,理论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它采用站立式的驾驶方式,人通过身体的前倾、后仰实现驾驶,如表为某型号独轮电动车平衡车的部分数据,则:质量 10kg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 30cm2最大速度 16km/h充满电行程 24km(1)该车充满电后,若以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是多少?(2)质量为50kg的人驾驶该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若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2倍,此时该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g取10N/kg)(3)质量为50kg的人驾驶该车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注意了解青春期男女的差异,青春期发育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要灵活掌握。在童年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解答】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可见女性比男性早大约两年进入青春期。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2.【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特性【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据此判断。【解答】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大小不同,即响度,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3.【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解答】细菌有细胞壁,而神经元、肌细胞、卵细胞都没有细胞壁;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答案】B【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判断。【解答】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科学知识,自行车的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答案】B【知识点】惯性【解析】【分析】一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选择。【解答】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是因为足球受到阻力,故A不合题意;B:紧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向前倾倒,是因为人有惯性,故B符合题意;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是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C不合题意;D:下落的乒乓球触地反弹,是因为乒乓球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不合题意。故选B。6.【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植物的器官可分为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营养器官通常指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而生殖器官则为花、果实、种子等。 营养器官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生命,这些功用包括了如:光合作用等。【解答】A、种子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故A错误;B、果实是生殖器官;故B错误;C、粑粑柑汁来自细胞中的液泡;故C错误;D、粑粑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7.【答案】C【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可根据三位科学家的出生年代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排序。【解答】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因此中间的肯定是他,他出生在公元前384年;伽利略认为物体不受力速度就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右边的肯定是他,他出生在公元1564年;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他出生在1643年,因此三种观点形成的顺序为②③①。故选C。8.【答案】D【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力与运动的关系【解析】【解答】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9.【答案】C【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肯定受到平衡力,从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对小球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即可。【解答】(1)小球正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0;因为接触面光滑,所以它不受向后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规律可知,它肯定没有受到向前的力,即水平方向不受力;(2)在竖直方向上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它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相互平衡。故丙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0.【答案】C【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筷子变弯,钢笔错位,水池底变浅和海市蜃楼等;(2)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例如:倒影和平面镜成像;(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手影游戏等等。【解答】A.钢笔“错位”—光的折射,故A正确不合题意B.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合题意;C.海市蜃楼—光的折射而不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光的反射,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1.【答案】C【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哪个因素不同,就是说明哪个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两个力的作用点不同,因此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2.【答案】D【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可判断出小球的正确路线.【解答】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静止的将保持静止,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13.【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无论平面镜的大小,物体都能在其中成完整的像,且像的特点都不变;(2)平面镜越大,我们能够看到的像越完整;平面镜越小,我们能够看到的像越不完整。【解答】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的位置,故D正确,A、C、D错误。故选D。14.【答案】B【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如果像成在视网膜前面,是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如果像成在视网膜后面,是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据此解答。【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折射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即像成在视网膜前面,那么他的眼睛是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15.【答案】D【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平衡力的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同一物体上;(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接触的两个物体上。【解答】A.运动员能被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合题意;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不合题意;C.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D.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二者大小不同,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光线会聚法”可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首先确定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哪个范围内,再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确定像的特征;(3)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判断像的位置。【解答】A.据甲图可知,光屏的位置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的位置,从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就是焦距f=30cm-20cm=10cm,故A错误;B.蜡烛的物距u=65cm-50cm=15cm,那么这时f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乙图不同,故C错误;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如果光屏不动,肯定不能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B。17.【答案】B【知识点】液体的压强【解析】【分析】(1)当橡皮膜表面受到压强时,橡皮膜会向内凹陷;(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据此选择。【解答】将玻璃管竖直放入水中浸没时,上下两个表面的橡皮膜都会受到压强,因此上面的膜向下凹,下面的膜向上凹,且下面的凹陷程度大于上面的,故B正确,A错误;将玻璃管水平放入水中时,左边的膜受到压强向右凹陷,右边的膜受到压强向左凹陷,故C、D错误。故选B。18.【答案】C【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解析】【分析】(1)密度均匀且粗细一致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受力面积无关,可根据计算;(2)根据公式结合二者的高度比较密度大小,然后再根据F=Ps比较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压强相等时,高度越大的密度越小;因为hA,故C正确;当沿虚线截取上面一半时,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根据,可知,;如果按照、等有比例的截去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如果不按比例,那么二者的大小不确定,故B、D错误;因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不确定,根据F=Ps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也不确定,故A错误。故选C。19.【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分析】(1)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左图判断F和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关系,然后再判断右图中地面摩擦力是否发生变化,进而推断A和B的运动状态;(2)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处于平衡状态;(3)对A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平衡关系;(4)对B进行受力分析,确定A对B的推力大小。【解答】A.左图中,A和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推力F和地面的摩擦力f相等;右图中,A和B的重力不变,对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都不变,因此它们受到的摩擦力还是f;因为F=f,所以A和B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因为B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在水平方向受平衡力,故B正确;C.因为A和B的重力相同,那么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即地面施加的摩擦力相同,因此A和B受到的摩擦力;对于A来说,它受到向右的推力F,向左的摩擦力,二者大小不同,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B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它受到的摩擦力和A对B的推力是平衡力,即,故D错误。故选B。20.【答案】C【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参照物及其选择;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解析】【分析】(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2)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判断体积的变化;(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被选去的参照物和它的位置要发生变化才行。【解答】A.放在水平面上的箱子没被推动,是因为推力等于静摩擦力,故A错误;B:寒冬,裸露在外的自来水管会冻裂,是因为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减小,体积增大,故B错误;C:人潜入水中越深胸部越有压迫感,是因为水中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C正确;D:车行驶时,坐在里面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是因为人选择自己乘坐的车辆为参照物,故D错误。故选C。21.【答案】卵生;摩擦力【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1)所有的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2)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受到平衡力。【解答】壁虎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其生殖方式是卵生。它的脚底有“吸盘”,能在墙上“行走自如”。 当壁虎紧贴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时,它所受的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答案为:卵生;摩擦力22.【答案】竖直向下;左【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据此进行判断。【解答】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因为重锤线在墙体的左侧,所以墙体向左倾斜。故答案为:竖直向下;左23.【答案】(1)形成层(2)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优良性状(3)甬优葡萄【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解答】(1)嫁接成活的关键是砧木与接穗要紧密结合,这样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在分裂时才可能让砧木与接穗形成一个整体;(2)嫁接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同时还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3)如果能够嫁接成功,则最终植物所接的果实与接穗相同,与砧木的类型无关,砧木主要是提供了水分和无机盐而已,所以最后结出的果实是A 甬优葡萄 ;故答案为:(1)形成层;(2)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3) 甬优葡萄.24.【答案】(1)具有惯性(2)运动状态【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2)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运动方向和大小的变化都是运动状态的变化。【解答】(1)投掷壶离开手后能在冰道上继续前行是因为具有惯性;(2)两只冰壶相撞后偏离不同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1)具有惯性;(2)运动状态25.【答案】(1)44(2)偏离(3)不能【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角增大,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将右边的纸板弯折,肯定看不到反射光线。【解答】(1)图1中,入射角是44°,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是44°;(2)图1中当入射角变大,反射角也随着增大,即反射光束偏离法线;(3)如图2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发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顾答案为:(1)44;(2)偏离;(3)不能26.【答案】摩擦力;压强;相互的【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分析】(1)同种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改变压强的方式:改变接触面积或改变压力;(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如图是一种滑轮鞋的示意图,其中的滚动轴承是利用滚动带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滚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滑轮鞋的内靴是用又厚又软的材料制成的,这样能增大脚与鞋之间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使脚在鞋内感觉在旱冰场上,穿着滑轮鞋的人用力向前推场地周围的栏杆,人会向后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摩擦力;压强;相互的27.【答案】(1)反射(2)0.001(3)A【知识点】光的反射;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2)水平面上的物体产生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3)哪个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生活和工作,哪个就是正确选项。【解答】(1)谷歌眼镜中最为先进的是其显示系统,它主要由一个微型投影仪和一个透明的棱镜组成(图2),图中棱镜将投影仪发出的光进行反射而进入人眼。(2)A对BC杆的压力为:F=G=mg=0.1×10-3kg×10N/kg=0.001N;(3)A.智能眼镜具有精确的导航功能,并能上网冲浪,可实现随时办公,对人的工作有益,故A符合题意;B.智能眼镜距离人体很近,所释放的电磁波会通过太阳穴直接进入人的大脑,用户生活在辐射更为严重的环境中,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故B不合题意;C.智能眼镜进行拍照摄像方便迅速且不易被人察觉,易侵犯隐私,对人的生活不利,故C不合题意;D.用户长时间使用智能眼镜时,一只眼睛关注现实世界,另一只眼镜充斥虚拟屏幕,会使用户眼睛疲劳,出现视觉混淆的状况,有害人的身体,故D不合题意。故选A。故答案为:(1)反射;(2)0.001;(3)A28.【答案】(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2)重力和支持力【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1)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和速度大小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变化;当绳子断了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消失,据此解答;(2)分析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即可。【解答】(1).实验中,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一现象可说明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若绳子断了,向心力消失,那么小球不能继续做圆周运动。(2)乙实验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答案为:(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2)重力和支持力29.【答案】右;12【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物体B处于平衡状态,据此判断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根据摩擦力的概念可判断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对A进行受力分析,再进一步确定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解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为3N,方向向左;B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与拉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3N;摩擦力水平向右;以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右的拉力为15N,同时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和物体B对它的摩擦力,二者之和为15N,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15N-3N=12N.故答案为:右;12.30.【答案】(1)子叶(2)培养瓶底部的水将种子完全浸没(3) 培养瓶底部应垫有无水的布【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的萌发【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解答】(1)花生是双子叶植物,其种子内的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子叶中,所以种子萌发过程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子叶;(2)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空气是该实验的变量,与 ① 形成对照即可,则A处的操作应该让种子缺少空气,但要有足够的水分,所以应该在培养瓶底部加水将种子完全浸没,这样即保证了水分的充足,还可以让种子无法接触到空气;(3) 若探究“水分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②为对照实验,则实验中除了水分作为变量之外,其他的所有量均相同,而由表格可知①中有布,②中没有,但是为了控制水分的变量,②中应该使用无水的布;故答案为:(1)子叶;(2) 培养瓶底部的水将种子完全浸没;(3) 培养瓶底部应垫有无水的布 。31.【答案】(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bc(2)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方便读数【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实验a、b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描述结论;如果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2)测量物体的摩擦力时,如果直接拉动物体,很难做到让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静止不动,让下面的接触面运动,无需接触面做匀速运动,就可轻松测出摩擦力。【解答】(1)实验a、b中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因此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如果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所以应该选实验bc;(2)如果要测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这三位同学中丙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好,理由是: 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方便读数。故答案为:(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bc;(2)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方便读数。32.【答案】(1)质量;液体的深度(2)液体密度与深度的乘积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相同【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橡皮膜的突出程度相同,说明压强的大小相同;观察a和b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比较c和d中哪个因素不同,就说明液体压强与它有关;(2)橡皮膜保持相平,其实就是液体的压强相等;将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乘,比较乘积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描述结论。【解答】(1)实验a和b中,橡皮膜的突出程度相同,说明液体压强相等;a管细,b管粗,那么b管中液体质量大,因此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d中的液体深度大于c中的深度,d的液体压强大,因此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2)实验1中:0.8×10=1.0×8;实验2:1.2×8=0.8×12;实验3:1.1×7=0.7×11;通过比较这三次实验可得到结论:液体密度与深度的乘积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相同。故答案为:(1)质量,液体的深度;(2)液体密度与深度的乘积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相同。33.【答案】(1)烤制时间越久,苯并芘含量越多(2)对照(3)不要长时间烤制【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80℃和230℃时,随着烤制时间的增加,两种烤制方式烤出的鸡翅,均检测出苯并芘,且时间越长, 苯并芘 含量越高;(2)序号7这组实验是生鸡翅,没有烤制,可以发现没有检测出 苯并芘 ,因此生鸡翅是用来作对照组使用的;(3)由实验人员的进一步实验可知,在两种温度下烤制的鸡翅,在刚熟的时候,均未检测出 苯并芘 ,因此为了避免 苯并芘 的产生,烧烤的食品不能长时间烤制,这样食用时更加健康;故答案为:(1) 烤制时间越久,苯并芘含量越多;(2)对照;(3)不要长时间烤制。34.【答案】(1)毽子有惯性;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和速度大小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变化;(2)观察乙图中的三幅图,判断男同学是和女同学一起从起点开始出发还是半路中开始,男同学的速度大还是小,最后的终点是否相同,然后画出图像即可。【解答】(1)如图甲所示,在毽子被踢出后能竖直上升是因为毽子有惯性,从力的作用效果方面分析,毽子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慢,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通过左图可知,男同学是半路途中开始跑步的,因此它开始的地方距离女同学开始的起点有一段距离;通过中图可知,男同学的跑步速度小于女同学,因此男同学的图像倾斜角度较小;通过右图可知,男同学最后到达相同的终点,那么男同学的图像如下:35.【答案】(1)该车充满电后,若以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2)人和车的总重力:G总=m总g=(10kg+50kg)×10N/kg=600N;该车的牵引力:F=f=0.2G总=0.2×600N=120N;(3)车队水平地面的压强:。【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公式计算能行驶的最长时间;(2)首先根据G总=m总g计算人和车的总重力,然后根据F=f=0.2G总计算该车的牵引力;(3)已知压力根据公式计算车对地面的压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