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2019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2019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2019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普陀模拟)读如图,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2.(2019·普陀模拟)“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和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们使用的是善意和友谊……”。下列选项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古代对外开放 D.开辟新航路
3.(2019·普陀模拟)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小亮在40°N,40°E,他在低纬度
B.小亮在40°N,40°E,他在中纬度
C.小刚在20°N,140°W,他在东半球
D.小刚在20°N,140°E,他在西半球
4.(2019·普陀模拟)关于如图所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洲 B.被太平洋、北冰洋包围的洲
C.地中海气候分布较明显的洲 D.世界上人口较稀疏的一个洲
5.(2019·普陀模拟)如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平均分配图,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城市位于我国地势的(  )
A.①第一阶梯 B.②第三阶梯 C.③第二阶梯 D.④第二阶梯
6.(2019·普陀模拟)请给如图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
A.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与美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战争
C.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D.中国解放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7.(2019·普陀模拟)2018年—2019年从新加坡到越南河内,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进行历史性的会晤。这说明(  )
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很平和
C.冷战结束后的政治格局没有改变
D.公正合理平等的政治格局已形成
8.(2019·普陀模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全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这体现了(  )
A.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B.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C.让自然资源能合理利用 D.自然资源取之不尽
9.(2019·普陀模拟)“改善”成为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的关键词,全国各大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比往年增加……这说明(  )
①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已解决 ②不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
③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成果 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9·普陀模拟)闽宁镇作为以福建和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的梦想之城,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件。下列不能印证题意的(  )
A.中国特色的成功实践 B.彻底解决我国的贫困
C.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D.实施西部大发开战略
二、非选择题
11.(2019·普陀模拟)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7,概括一月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图8,指出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
(2)图8所示国家是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甲、乙两地为该国的其中旅游地。根据图8和所学知识,分析甲、乙两地发展旅游业的各自原因。
(3)综合上述信息,从区域特色发展角度,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2.(2019·普陀模拟)了解历史,使人明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至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 至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所占 比例 50% 62% 71% 58%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外贸易,被称为“世界工厂”。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古代曾为整体世界形成作出重大贡献,请列举科技方面的史实加以佐证。
(2)结合上述曲线图分析中国和西方科技的发展趋势,说明导致16世纪以后西方科技发展趋势的原因。
(3)请依据材料二、三,梳理两则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019·普陀模拟)我们的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我们的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试图在中国建立与美国完全一样的制度,很快就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二:由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延续……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从“过去”到“现代”的分界点及建立的制度。
(2)用史实证明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们的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我们的革命”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半两”钱).中国银行的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就源自于这种圆形方孔铜钱.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要注意题干中“最早”、“全国统一使用”等关键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2.【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
据题干“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可知,和平使团是指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是指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都体现了古代的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故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开辟新航路,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因此, 小亮在40°N,40°E,他在中纬度 ;小刚在 20°N,140°E,他在东半球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4.【答案】A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解析】【分析】该图给出的是南极半岛图,据图分析,南极洲跨越了地球上的所有经线,是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洲 ;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全球唯一没有地中海气候的一个洲;目前,南极洲上没有人口居住,只是有一些科考员轮流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临时居住和工作。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大陆是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以外的陆地,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它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在全球6块大陆中,南极大陆排名第5。南极大陆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个围绕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闭状态,是一块远离其他大陆、与文明世界完全隔绝的大陆,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学考察人员轮流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临时居住和工作。
5.【答案】B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月平均分配图,根据气温曲线,最冷月气温小于0℃,判断位于温带。降水季节变化大,且集中在夏季,甲地应是温带季风气候。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城市是②,根据位置进一步判读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上。图乙中①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6.【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内容可知,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为了抵抗德国,日本,意大利的侵略纷纷采取了措施,其中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终打败了日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内容,结合世界史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事件。
7.【答案】A
【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题文中美国与朝鲜构建良好的对话和关系,表明各国之间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产生新的世界战争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8.【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 生活垃圾分类,既关系到市民居住环境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也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只要合理分类投放,可以再次被人类开发利用。材料中全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现了对垃圾的认识,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可以再次开发利用。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大自然的,未经人类加工的物质和能量,如森林资源、阳光、土地等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9.【答案】D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我国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发展不能再走老路,要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
10.【答案】B
【知识点】东部和西部差异;交流与互补
【解析】【分析】闽宁镇作为以福建和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的梦想之城,是解决西海固贫困问题的关键探索,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例,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重要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生情怀的伟大创举,是促进人类减贫事业的中国经验。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提前实现了脱贫,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伟大举措,但不会彻底解决我国的贫困。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农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建立了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了“四个自信”。
11.【答案】(1)一月气温分布特点: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2)甲:塞纳河穿过甲巴黎城市,两岸风光优美;有世界文化遗产,有深厚的文化气息;铁路连接邻国,交通发达,游客可以便捷地旅游。乙:有西欧最高峰,自然风光独特;有悠久的登山、滑雪史。
(3)不同区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着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自然条件对人类的经济、生活有重要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文要素对区域经济特色有重要影响。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图7分析可知,西部沿海地区气温较高,越往东部走,气温逐渐降低。这种分布特点,结合图8分析,发现该地西部地区海拔较低,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大;越往东部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故答案为: 一月气温分布特点: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2)据图分析,甲地是法国首都巴黎。有河流流经,多条铁路在此交汇,交通便利。又是首都,文化底蕴深厚,有世界文化遗产。乙地位于西欧的最高峰,自然风光独特。
故答案为: 甲:塞纳河穿过甲巴黎城市,两岸风光优美;有世界文化遗产,有深厚的文化气息;铁路连接邻国,交通发达,游客可以便捷地旅游。乙:有西欧最高峰,自然风光独特;有悠久的登山、滑雪史。
(3)不同区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着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自然条件对人类的经济、生活有重要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文要素对区域经济特色有重要影响。
【点评】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
12.【答案】(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中国由领先世界到逐渐落伍,呈下降趋势;西方由落后到领先世界,呈上升趋势;16世纪西方开始超越中国;西方:文明开化政策的推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推行;16—17世纪科学革命的推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推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等等。
(3)材料二:西方科技的发展为材料三英国工业迅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
材料三:英国工业迅速也能促进材料二西方科技进步和发展。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2)结合图片进行分析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上升和下降;
(3)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势力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而膨胀,逐渐战胜了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为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地位,开始斗争。改变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发展。工厂制度形成,自由主义经济盛行。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改变了世界面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故答案为:(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 中国由领先世界到逐渐落伍,呈下降趋势;西方由落后到领先世界,呈上升趋势;16世纪西方开始超越中国;西方:文明开化政策的推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推行;16—17世纪科学革命的推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推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等等。 (3) 材料二西方科技的发展为材料三英国工业迅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材料三英国工业迅速也能促进材料二西方科技进步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历史和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的内容都是考试的重点,具有深远的意义。
13.【答案】(1)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
(2)“民族”方面: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民权”方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民生”方面:1950~1952年,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实现平均地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3)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为了改造社会,为了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道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旧如故;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需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革命斗争;材料二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立足中国社会国情,带领无产阶级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所以说“我们的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我们的革命”这个观点是合理性。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灵活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 (2) “民族”方面: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民权”方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民生”方面:1950~1952年,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实现平均地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3) 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为了改造社会,为了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道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旧如故;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需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革命斗争;材料二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立足中国社会国情,带领无产阶级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所以说“我们的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我们的革命”这个观点是合理性。
【点评】 联系史实可知,中国古代建立起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亥革命过程中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材料中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辛亥革命。关于辛亥革命要特别注意其历史意义 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大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帝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经济上:推翻了清王朝,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思想上: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 / 1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2019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普陀模拟)读如图,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半两”钱).中国银行的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就源自于这种圆形方孔铜钱.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要注意题干中“最早”、“全国统一使用”等关键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2.(2019·普陀模拟)“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和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们使用的是善意和友谊……”。下列选项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古代对外开放 D.开辟新航路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
据题干“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可知,和平使团是指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是指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都体现了古代的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故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开辟新航路,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3.(2019·普陀模拟)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小亮在40°N,40°E,他在低纬度
B.小亮在40°N,40°E,他在中纬度
C.小刚在20°N,140°W,他在东半球
D.小刚在20°N,140°E,他在西半球
【答案】B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因此, 小亮在40°N,40°E,他在中纬度 ;小刚在 20°N,140°E,他在东半球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4.(2019·普陀模拟)关于如图所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洲 B.被太平洋、北冰洋包围的洲
C.地中海气候分布较明显的洲 D.世界上人口较稀疏的一个洲
【答案】A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解析】【分析】该图给出的是南极半岛图,据图分析,南极洲跨越了地球上的所有经线,是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洲 ;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全球唯一没有地中海气候的一个洲;目前,南极洲上没有人口居住,只是有一些科考员轮流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临时居住和工作。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大陆是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以外的陆地,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它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在全球6块大陆中,南极大陆排名第5。南极大陆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个围绕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闭状态,是一块远离其他大陆、与文明世界完全隔绝的大陆,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学考察人员轮流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临时居住和工作。
5.(2019·普陀模拟)如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平均分配图,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城市位于我国地势的(  )
A.①第一阶梯 B.②第三阶梯 C.③第二阶梯 D.④第二阶梯
【答案】B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月平均分配图,根据气温曲线,最冷月气温小于0℃,判断位于温带。降水季节变化大,且集中在夏季,甲地应是温带季风气候。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城市是②,根据位置进一步判读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上。图乙中①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6.(2019·普陀模拟)请给如图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
A.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与美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战争
C.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D.中国解放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内容可知,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为了抵抗德国,日本,意大利的侵略纷纷采取了措施,其中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终打败了日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内容,结合世界史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事件。
7.(2019·普陀模拟)2018年—2019年从新加坡到越南河内,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进行历史性的会晤。这说明(  )
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很平和
C.冷战结束后的政治格局没有改变
D.公正合理平等的政治格局已形成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题文中美国与朝鲜构建良好的对话和关系,表明各国之间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产生新的世界战争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8.(2019·普陀模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全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这体现了(  )
A.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B.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C.让自然资源能合理利用 D.自然资源取之不尽
【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 生活垃圾分类,既关系到市民居住环境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也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只要合理分类投放,可以再次被人类开发利用。材料中全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现了对垃圾的认识,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可以再次开发利用。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大自然的,未经人类加工的物质和能量,如森林资源、阳光、土地等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9.(2019·普陀模拟)“改善”成为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的关键词,全国各大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比往年增加……这说明(  )
①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已解决 ②不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
③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成果 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我国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发展不能再走老路,要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
10.(2019·普陀模拟)闽宁镇作为以福建和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的梦想之城,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件。下列不能印证题意的(  )
A.中国特色的成功实践 B.彻底解决我国的贫困
C.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D.实施西部大发开战略
【答案】B
【知识点】东部和西部差异;交流与互补
【解析】【分析】闽宁镇作为以福建和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的梦想之城,是解决西海固贫困问题的关键探索,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例,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重要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生情怀的伟大创举,是促进人类减贫事业的中国经验。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提前实现了脱贫,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伟大举措,但不会彻底解决我国的贫困。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农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建立了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了“四个自信”。
二、非选择题
11.(2019·普陀模拟)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7,概括一月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图8,指出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
(2)图8所示国家是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甲、乙两地为该国的其中旅游地。根据图8和所学知识,分析甲、乙两地发展旅游业的各自原因。
(3)综合上述信息,从区域特色发展角度,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答案】(1)一月气温分布特点: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2)甲:塞纳河穿过甲巴黎城市,两岸风光优美;有世界文化遗产,有深厚的文化气息;铁路连接邻国,交通发达,游客可以便捷地旅游。乙:有西欧最高峰,自然风光独特;有悠久的登山、滑雪史。
(3)不同区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着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自然条件对人类的经济、生活有重要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文要素对区域经济特色有重要影响。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图7分析可知,西部沿海地区气温较高,越往东部走,气温逐渐降低。这种分布特点,结合图8分析,发现该地西部地区海拔较低,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大;越往东部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故答案为: 一月气温分布特点: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2)据图分析,甲地是法国首都巴黎。有河流流经,多条铁路在此交汇,交通便利。又是首都,文化底蕴深厚,有世界文化遗产。乙地位于西欧的最高峰,自然风光独特。
故答案为: 甲:塞纳河穿过甲巴黎城市,两岸风光优美;有世界文化遗产,有深厚的文化气息;铁路连接邻国,交通发达,游客可以便捷地旅游。乙:有西欧最高峰,自然风光独特;有悠久的登山、滑雪史。
(3)不同区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着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自然条件对人类的经济、生活有重要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文要素对区域经济特色有重要影响。
【点评】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
12.(2019·普陀模拟)了解历史,使人明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至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 至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所占 比例 50% 62% 71% 58%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外贸易,被称为“世界工厂”。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古代曾为整体世界形成作出重大贡献,请列举科技方面的史实加以佐证。
(2)结合上述曲线图分析中国和西方科技的发展趋势,说明导致16世纪以后西方科技发展趋势的原因。
(3)请依据材料二、三,梳理两则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中国由领先世界到逐渐落伍,呈下降趋势;西方由落后到领先世界,呈上升趋势;16世纪西方开始超越中国;西方:文明开化政策的推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推行;16—17世纪科学革命的推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推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等等。
(3)材料二:西方科技的发展为材料三英国工业迅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
材料三:英国工业迅速也能促进材料二西方科技进步和发展。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2)结合图片进行分析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上升和下降;
(3)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势力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而膨胀,逐渐战胜了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为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地位,开始斗争。改变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发展。工厂制度形成,自由主义经济盛行。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改变了世界面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故答案为:(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 中国由领先世界到逐渐落伍,呈下降趋势;西方由落后到领先世界,呈上升趋势;16世纪西方开始超越中国;西方:文明开化政策的推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推行;16—17世纪科学革命的推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推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等等。 (3) 材料二西方科技的发展为材料三英国工业迅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材料三英国工业迅速也能促进材料二西方科技进步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历史和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的内容都是考试的重点,具有深远的意义。
13.(2019·普陀模拟)我们的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我们的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试图在中国建立与美国完全一样的制度,很快就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二:由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延续……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从“过去”到“现代”的分界点及建立的制度。
(2)用史实证明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们的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我们的革命”的合理性。
【答案】(1)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
(2)“民族”方面: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民权”方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民生”方面:1950~1952年,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实现平均地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3)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为了改造社会,为了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道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旧如故;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需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革命斗争;材料二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立足中国社会国情,带领无产阶级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所以说“我们的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我们的革命”这个观点是合理性。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灵活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 (2) “民族”方面: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民权”方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民生”方面:1950~1952年,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实现平均地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3) 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为了改造社会,为了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道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旧如故;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需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革命斗争;材料二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立足中国社会国情,带领无产阶级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所以说“我们的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我们的革命”这个观点是合理性。
【点评】 联系史实可知,中国古代建立起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亥革命过程中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材料中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辛亥革命。关于辛亥革命要特别注意其历史意义 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大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帝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经济上:推翻了清王朝,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思想上: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