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泰州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江苏省泰州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

资源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19·泰州)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A项文景之治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的识记能力。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2019·泰州)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B.汉朝设西域都护——成为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D.毕具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CD三项搭配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汉朝设西域都护——成为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搭配错误,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管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的历史意义。
3.(2019·泰州)《宋史·食货志(下)》记载:“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经济现象出现在(  )
A.三国时期蜀国 B.三国时期吴国
C.唐朝四川地区 D.北宋四川地区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携带方便,北宋时期使用铁钱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项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纸币交子的出现的相关知识。
4.(2019·泰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一位抗倭将领维护祖国海防安全的决心。他是(  )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答案】C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C项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将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5.(2019·泰州)晚年的康熙帝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评价自己的一生。他推行的举措有(  )
A.创立科举制 B.废除丞相 C.设置台湾府 D.设立军机处
【答案】C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A项创立科举制的是隋炀帝,不符合题意;
B项废除丞相的是宋太祖,不符合题意;
C项设置台湾府的是康熙帝,1684年,康熙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符合题意;
D项设立军机处的是雍正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熙帝的功绩。
6.(2019·泰州)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由材料“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可知,康有为主张推行维新变法。1898年在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ACD三项都和材料无关,都不是康有为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B项推行维新变法是康有为的主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7.(2019·泰州)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由材料“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允许各国派兵保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三项都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是题干材料描述的条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8.(2019·泰州)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指的是中央红军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即红军长征。
C项红军长征是题干材料里的“行军”所指得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工农红军开始了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9.(2019·泰州)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繁,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国共首次合作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全民族团结抗战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D项全民族团结抗战是题干中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切入点,考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0.(2019·泰州)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下图所示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所示的战役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关上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部分起义,其余投诚,长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拿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B项辽沈战役是题干地图中所示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为依托,考查辽沈战役。
11.(2019·泰州)2019年,某中学策划了“峥嵘七十载,与国同梦”演讲赛。此活动主要是纪念(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C项新中国的成立是此活动主要纪念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19年,某中学策划了“峥嵘七十载,与国同梦”演讲赛。”为切入点,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
12.(2019·泰州)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图中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相关知识。
13.(2019·泰州)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在世界三大宗教之列的是(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答案】B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ACD三项都是世界三大宗教,不符合题意;
B项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不在世界三大宗教之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
14.(2019·泰州)《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以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该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脸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B项人文主义是《仲夏夜之梦》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以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为切入点,考查了文艺复兴,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2019·泰州)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B.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C.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ABC三项都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不符合题意;
D项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属于历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及学生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6.(2019·泰州)“罗斯福无意发动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A项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是材料表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泞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为切入点,考查罗斯福新政。
17.(2019·泰州)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内容违背史实的是(  )
A.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
B.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投降书签署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结束,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ABC三项都是正确的描述,不符合题意;
D项二战结束:德国投降内容违背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8.(2019·泰州)2019年5月,华为副总裁鲁勇在《5G智联万物,数字慧通未来》的高端对话中称:“5G是一个革命,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平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一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生物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空间技术
【答案】C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5G技术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C项计算机网络技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2019年5月,华为副总裁鲁勇在《5G智联万物,数字慧通未来》的高端对话内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19.(2019·泰州)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冷战”中的对峙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苏握手结盟
【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图片和所学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所以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冷战”中的对峙。
A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冷战”中的对峙最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具体表现。
20.(2019·泰州)尤金·赖斯在《现代欧洲史》中写道“苏联解体以来,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融入全欧洲及全球维度的经济过程中,这需要多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此“行动”是成立(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联盟
【答案】D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尤金 赖斯《现代欧洲史》的内容体现了欧洲国家所采取的“协调一致的行动”是建立欧洲联盟。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D项欧洲联盟符合题干描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尤金 赖斯在《现代欧洲史》中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属于经济组织,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联盟。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0分)
21.(2019·泰州)地方行政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王子今《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
材料二: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分权治理国家经过最广泛、最深刻的辩论,联邦政府获得主要权力和州政府保留某些权力分的格局,用最高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美国的联邦主义。
——摘编自黄安年《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元朝相比,宋朝的地方治理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的权力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宪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历史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地方行政制度设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案】(1)机构:郡。
影响: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和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基本格局。
(2)制度:行政制。特点:分割地方权力。
(3)格局: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行分权治理(权力分享)。
(4)理解:维护统一,发挥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立郡县。清朝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2)据材料二“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吏管理。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与元朝相比,宋朝的地方治理的特点是分割地方权力。宋朝在地方上: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为了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
(3)据材料三“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经过最广泛、最深刻的辩论,联邦政府获得主要权力和州政府保留某些权力分权治理国家的格局,用最高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美国的联邦主义。”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的权力格局是联邦政府获得主要权力和州政府保留某些权力分权治理国家的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了。一般来说回答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可以从中央政府的管理角度,也可以从地方的灵活性的角度入手,还可以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如正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对地方管理是维护统一的需要;中央强化对地方管理的同时须适当放权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故答案为:(1)机构:郡。
影响: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和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基本格局。
(2)制度:行政制。特点:分割地方权力。
(3)格局: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行分权治理(权力分享)。
(4)理解:维护统一,发挥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地方行政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为切入点,考查了秦朝、元朝、宋朝、美国在地方行政管理中采取的不同措施以及启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2.(2019·泰州)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中华文化历来崇尚家国大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上图是近代泰州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经营大成纺织公司时曾使用过的商标,商标图案上方的蝴蝶,取谐音“无敌”之意,商标整体取“无敌于地球”之意。
——摘编自《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
材料四:学校近期开展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班会活动,小梅在活动中向同学们展示: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孟子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转型的主要影响。五四运动中青年的哪一主要精神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3)材料三中大成公司的商标蕴含着企业的文化精神,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种经济思潮?甲午战后,在这种思潮的感召下,弃官从商的南通“状元实业家”是谁?
(4)在活动分享环节,小梅向同学们提出了下面的问题:我国在1964年取得的哪科技成就揭开了这个“谜底”?邮票中的人物被授予什么称号?
【答案】(1)根本:孝悌。主张:实行仁政。
(2)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精神:爱国主义。
(3)思潮:实业救国。张謇。
(4)成就: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称号:“两弹元勋”。
【知识点】五四运动;“两弹一星”;张謇兴办实业;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知,“仁”的根本是孝弟(悌)。据所学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学说。战国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反对一切战争,提出以“仁政”治国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据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青年的关心国家大事,民族前途,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民主、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3)材料三中大成公司的商标蕴含着企业的文化精神,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经济思潮。甲午战后,在这种思潮的感召下,弃官从商的南通“状元实业家”是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4)据材料四中图片中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1964年取得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揭开了题干中这个“谜底”。邮票中的人物被授予“两弹元勋”称号。1964 年10 月16 日,在我国西北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也具有重要意义。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故答案为:(1)根本:孝悌。主张:实行仁政。
(2)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精神:爱国主义。
(3)思潮:实业救国。张謇。
(4)成就: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称号:“两弹元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仁”、有关孟子“仁”的政治主张、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转型的主要影响、五四精神、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张謇创办实业、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23.(2019·泰州)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试办A、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B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C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三: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般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据材料一,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创的新道路。
(2)请在表格A,B,C三处填写出正确的内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3)据材料三,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1)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A深圳;B邓小平理论;C澳门。
特点:先农村后城市、由沿海到内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我国逐步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A: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B: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C: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行使主权。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特点是以点带面,逐渐推广,农村的改革首先是试点随后推广到全国;不断深入,层层递进,对外开放首先在沿海,随后向内地扩展,国企改革也是逐步递进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首先农村改革,随后对外开放,最后进行国企改革。
(3)本题考查对两个百年目标的理解。“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故答案为:(1)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A深圳;B邓小平理论;C澳门。
特点:先农村后城市、由沿海到内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切入点,考查三大改造、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两个百年目标、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4.(2019·泰州)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平等互利的理念,积极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座纪念碑,碑的一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侵略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斐迪南·麦哲伦。”这块碑的另一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死于此地。此后,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二: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定名联合国。
——《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第2条……附件1,附件2和附件3所列协定及相关法律文件(下称“多边贸易协定”构成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具有约束力。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
材料四: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机遇与愿景相互关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于世界而获得发展。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材料一中纪念碑两面的文字对麦哲伦分别作出怎样的评价?
(2)材料二中的“战祸”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概括联合国的主要宗旨。
(3)据材料三,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进步性。中国为了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于哪一年加入这一组织?
(4)据材料四,分析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这一理念由中国首倡说明了什么?
【答案】(1)评价:一是强调了他是伟大的航海家,一是强调了他是侵略者。
(2)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宗旨:维护和平与发展。
(3)进步性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时间:2001年。
(4)背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说明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与“安理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据材料“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座纪念碑,碑的一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侵略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斐迪南 麦哲伦’这块碑的另一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 麦哲伦死于此地。此后,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一维多利亚号于15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纪念碑两面的文字一是强调了麦哲伦是伟大的航海家,一是强调了他是侵略者。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文明的交流开始由分散到整体、由区域到全球的演变。随着通往美洲、亚洲和非洲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了。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2)据材料“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定名联合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战祸”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据材料可知,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和平与发展。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3)据材料“第2条……附件1、附件2和附件3所列协定及相关法律文件(下称“多边贸易协定”构成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具有约束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步性是进步性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2001年,中国为了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于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据材料“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机遇与愿景相互关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于世界而获得发展。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这一理念由中国首倡说明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故答案为:(1)评价:一是强调了他是伟大的航海家,一是强调了他是侵略者。
(2)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宗旨:维护和平与发展。
(3)进步性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时间:2001年。
(4)背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平等互利的理念,积极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以四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新航路开辟、两次世界大战、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航路开辟、两次世界大战、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以及历史影响。
1 / 1江苏省泰州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19·泰州)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2019·泰州)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B.汉朝设西域都护——成为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D.毕具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2019·泰州)《宋史·食货志(下)》记载:“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经济现象出现在(  )
A.三国时期蜀国 B.三国时期吴国
C.唐朝四川地区 D.北宋四川地区
4.(2019·泰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一位抗倭将领维护祖国海防安全的决心。他是(  )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5.(2019·泰州)晚年的康熙帝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评价自己的一生。他推行的举措有(  )
A.创立科举制 B.废除丞相 C.设置台湾府 D.设立军机处
6.(2019·泰州)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7.(2019·泰州)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2019·泰州)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9.(2019·泰州)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繁,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国共首次合作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全民族团结抗战
10.(2019·泰州)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下图所示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1.(2019·泰州)2019年,某中学策划了“峥嵘七十载,与国同梦”演讲赛。此活动主要是纪念(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2.(2019·泰州)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13.(2019·泰州)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在世界三大宗教之列的是(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4.(2019·泰州)《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以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该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主主义
15.(2019·泰州)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B.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C.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2019·泰州)“罗斯福无意发动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7.(2019·泰州)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内容违背史实的是(  )
A.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
B.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18.(2019·泰州)2019年5月,华为副总裁鲁勇在《5G智联万物,数字慧通未来》的高端对话中称:“5G是一个革命,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平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一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生物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空间技术
19.(2019·泰州)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冷战”中的对峙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苏握手结盟
20.(2019·泰州)尤金·赖斯在《现代欧洲史》中写道“苏联解体以来,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融入全欧洲及全球维度的经济过程中,这需要多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此“行动”是成立(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联盟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0分)
21.(2019·泰州)地方行政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王子今《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
材料二: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分权治理国家经过最广泛、最深刻的辩论,联邦政府获得主要权力和州政府保留某些权力分的格局,用最高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美国的联邦主义。
——摘编自黄安年《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元朝相比,宋朝的地方治理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的权力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宪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历史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地方行政制度设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2.(2019·泰州)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中华文化历来崇尚家国大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上图是近代泰州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经营大成纺织公司时曾使用过的商标,商标图案上方的蝴蝶,取谐音“无敌”之意,商标整体取“无敌于地球”之意。
——摘编自《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
材料四:学校近期开展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班会活动,小梅在活动中向同学们展示: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孟子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转型的主要影响。五四运动中青年的哪一主要精神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3)材料三中大成公司的商标蕴含着企业的文化精神,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种经济思潮?甲午战后,在这种思潮的感召下,弃官从商的南通“状元实业家”是谁?
(4)在活动分享环节,小梅向同学们提出了下面的问题:我国在1964年取得的哪科技成就揭开了这个“谜底”?邮票中的人物被授予什么称号?
23.(2019·泰州)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试办A、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B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C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三: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般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据材料一,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创的新道路。
(2)请在表格A,B,C三处填写出正确的内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3)据材料三,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的认识?
24.(2019·泰州)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平等互利的理念,积极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座纪念碑,碑的一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侵略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斐迪南·麦哲伦。”这块碑的另一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死于此地。此后,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二: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定名联合国。
——《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第2条……附件1,附件2和附件3所列协定及相关法律文件(下称“多边贸易协定”构成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具有约束力。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
材料四: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机遇与愿景相互关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于世界而获得发展。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材料一中纪念碑两面的文字对麦哲伦分别作出怎样的评价?
(2)材料二中的“战祸”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概括联合国的主要宗旨。
(3)据材料三,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进步性。中国为了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于哪一年加入这一组织?
(4)据材料四,分析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这一理念由中国首倡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A项文景之治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的识记能力。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CD三项搭配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汉朝设西域都护——成为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搭配错误,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管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的历史意义。
3.【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携带方便,北宋时期使用铁钱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项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纸币交子的出现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C项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将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A项创立科举制的是隋炀帝,不符合题意;
B项废除丞相的是宋太祖,不符合题意;
C项设置台湾府的是康熙帝,1684年,康熙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符合题意;
D项设立军机处的是雍正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熙帝的功绩。
6.【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由材料“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可知,康有为主张推行维新变法。1898年在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ACD三项都和材料无关,都不是康有为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B项推行维新变法是康有为的主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7.【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由材料“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允许各国派兵保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三项都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是题干材料描述的条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8.【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指的是中央红军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即红军长征。
C项红军长征是题干材料里的“行军”所指得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工农红军开始了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9.【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D项全民族团结抗战是题干中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切入点,考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所示的战役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关上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部分起义,其余投诚,长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拿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B项辽沈战役是题干地图中所示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为依托,考查辽沈战役。
11.【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C项新中国的成立是此活动主要纪念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19年,某中学策划了“峥嵘七十载,与国同梦”演讲赛。”为切入点,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图中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相关知识。
13.【答案】B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ACD三项都是世界三大宗教,不符合题意;
B项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不在世界三大宗教之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
14.【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脸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B项人文主义是《仲夏夜之梦》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以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为切入点,考查了文艺复兴,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ABC三项都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不符合题意;
D项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属于历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及学生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A项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是材料表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泞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为切入点,考查罗斯福新政。
17.【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投降书签署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结束,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ABC三项都是正确的描述,不符合题意;
D项二战结束:德国投降内容违背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8.【答案】C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5G技术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C项计算机网络技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2019年5月,华为副总裁鲁勇在《5G智联万物,数字慧通未来》的高端对话内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19.【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图片和所学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所以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冷战”中的对峙。
A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冷战”中的对峙最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具体表现。
20.【答案】D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尤金 赖斯《现代欧洲史》的内容体现了欧洲国家所采取的“协调一致的行动”是建立欧洲联盟。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D项欧洲联盟符合题干描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尤金 赖斯在《现代欧洲史》中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属于经济组织,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联盟。
21.【答案】(1)机构:郡。
影响: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和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基本格局。
(2)制度:行政制。特点:分割地方权力。
(3)格局: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行分权治理(权力分享)。
(4)理解:维护统一,发挥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立郡县。清朝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2)据材料二“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吏管理。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与元朝相比,宋朝的地方治理的特点是分割地方权力。宋朝在地方上: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为了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
(3)据材料三“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经过最广泛、最深刻的辩论,联邦政府获得主要权力和州政府保留某些权力分权治理国家的格局,用最高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美国的联邦主义。”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的权力格局是联邦政府获得主要权力和州政府保留某些权力分权治理国家的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了。一般来说回答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可以从中央政府的管理角度,也可以从地方的灵活性的角度入手,还可以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如正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对地方管理是维护统一的需要;中央强化对地方管理的同时须适当放权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故答案为:(1)机构:郡。
影响: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和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基本格局。
(2)制度:行政制。特点:分割地方权力。
(3)格局: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行分权治理(权力分享)。
(4)理解:维护统一,发挥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地方行政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为切入点,考查了秦朝、元朝、宋朝、美国在地方行政管理中采取的不同措施以及启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2.【答案】(1)根本:孝悌。主张:实行仁政。
(2)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精神:爱国主义。
(3)思潮:实业救国。张謇。
(4)成就: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称号:“两弹元勋”。
【知识点】五四运动;“两弹一星”;张謇兴办实业;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知,“仁”的根本是孝弟(悌)。据所学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学说。战国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反对一切战争,提出以“仁政”治国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据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青年的关心国家大事,民族前途,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民主、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3)材料三中大成公司的商标蕴含着企业的文化精神,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经济思潮。甲午战后,在这种思潮的感召下,弃官从商的南通“状元实业家”是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4)据材料四中图片中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1964年取得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揭开了题干中这个“谜底”。邮票中的人物被授予“两弹元勋”称号。1964 年10 月16 日,在我国西北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也具有重要意义。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故答案为:(1)根本:孝悌。主张:实行仁政。
(2)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精神:爱国主义。
(3)思潮:实业救国。张謇。
(4)成就: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称号:“两弹元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仁”、有关孟子“仁”的政治主张、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转型的主要影响、五四精神、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张謇创办实业、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23.【答案】(1)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A深圳;B邓小平理论;C澳门。
特点:先农村后城市、由沿海到内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我国逐步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A: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B: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C: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行使主权。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特点是以点带面,逐渐推广,农村的改革首先是试点随后推广到全国;不断深入,层层递进,对外开放首先在沿海,随后向内地扩展,国企改革也是逐步递进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首先农村改革,随后对外开放,最后进行国企改革。
(3)本题考查对两个百年目标的理解。“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故答案为:(1)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A深圳;B邓小平理论;C澳门。
特点:先农村后城市、由沿海到内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切入点,考查三大改造、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两个百年目标、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4.【答案】(1)评价:一是强调了他是伟大的航海家,一是强调了他是侵略者。
(2)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宗旨:维护和平与发展。
(3)进步性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时间:2001年。
(4)背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说明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与“安理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据材料“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座纪念碑,碑的一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侵略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斐迪南 麦哲伦’这块碑的另一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 麦哲伦死于此地。此后,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一维多利亚号于15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纪念碑两面的文字一是强调了麦哲伦是伟大的航海家,一是强调了他是侵略者。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文明的交流开始由分散到整体、由区域到全球的演变。随着通往美洲、亚洲和非洲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了。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2)据材料“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定名联合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战祸”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据材料可知,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和平与发展。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3)据材料“第2条……附件1、附件2和附件3所列协定及相关法律文件(下称“多边贸易协定”构成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具有约束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步性是进步性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2001年,中国为了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于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据材料“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机遇与愿景相互关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于世界而获得发展。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这一理念由中国首倡说明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故答案为:(1)评价:一是强调了他是伟大的航海家,一是强调了他是侵略者。
(2)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宗旨:维护和平与发展。
(3)进步性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时间:2001年。
(4)背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平等互利的理念,积极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以四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新航路开辟、两次世界大战、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航路开辟、两次世界大战、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以及历史影响。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