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下列图片,最合适的主题是( )“买不尽松江布” 李时珍《本草纲目》 军机处 广州十三行A.国家的建立与统一的完成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明清进步思潮与经济繁荣 D.封建社会发展与危机并存【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农耕文明的繁盛;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买不尽松江布”反映了明代江浙地区棉纺织业的发达。明代中后期,松江棉纺织品生产超出自给自足范畴,内部生产分工明确、普遍,松江已发展为棉纺织业生产中心城市。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订详细,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李时珍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把药物按无机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三个层次排序分类。《本草纲目》陆续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棉纺织业发达和《本草纲目》写成说明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广州十三行,又称广东十三行、十三洋行、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对外贸易特区内的十三家牙行商人,这说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军机处和广州十三行的设置说明近代前夜的中国面临政治外交方面的危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点评】本体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2.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冲破了中世纪欧洲人物绘画的刻板形象。这幅世界名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科学革命 D.工业革命【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达 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冲破了中世纪欧洲人物绘画的刻板形象,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这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故题干这幅世界名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文艺复兴。因此,本题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达 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这幅世界名画创作的时代背景。3.曾与徐骧并肩作战的近代诗人丘逢甲在诗中写道“岛中义士依然在,伏腊(指伏祭和腊祭这两个祭祀节日)年年奉汉家”。它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各项中相似的是( )A.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B.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C.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D.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答案】C【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题干中丘逢甲的诗所说的“岛”就是台湾岛,他本人即为抗日保台志士。此诗描述了台湾岛上仍然有义士存在,每年伏祭和腊祭这两个祭祀节日都要供奉汉家。意思是甲午战争之后,虽然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台湾岛上仍然有思念祖国的义士存在。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表现的全国人民因为去年今日割让台湾而悲痛的心情是一致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4.17-18世纪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包括( )①根本原因都是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重要作用③革命后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④革命的胜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①根本原因都是君主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美国不符合;英法美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革命后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革命的胜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共同点,需要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5.《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A.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B.新航路开辟C.郑和下西洋 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答案】B【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内容,属于简单题。6.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旁边,有一座宏伟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的改革者,他是( )A.查理一世 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二世 D.路易十六【答案】C【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之后,盛行农奴制。农奴制不仅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还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较简单。7.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石油产量急剧上升,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以知道,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渐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内燃机为动力,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革命,因此需要大量的石油作为燃料,D与题意相符。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8.某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众,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由此判断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答案】C【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从题干材料“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我们可以解读出,清政府答应列强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这显然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以“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知识点。9.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的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人工业文明的大潮中。下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是( )选项 侵华战争名称 战败后当时中国的回应A 鸦片战争 举起“民主"“科学”的大旗B 第二次鸦片战争 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C 甲午中日战争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开始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主张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知识点,应把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解答和类题目需注意历史事件前后关系。10.(2017八下·柯桥期中)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归纳为一个主题单元,下列最符合该单元主题的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C.专制集权的加强 D.文化专制的强化【答案】C【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君主专制集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属于特务统治的加强,文字狱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加强,军机处属于政治专制的加强,最终它们的目的是加强皇帝的权力。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措施的识记。11.(2017八下·常山月考)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A.商帮的形成 B.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国际贸易的频繁【答案】B【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他们资本雄厚,形成商帮。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的发展。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有一半白银流入中国。古代农村男耕女织的生活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识记。12.1906年,中国人钱某同邻居谈论自己的四个儿子,其表述不可能的是( )A.“老大在天津外国人的工厂上班”B.“老二在北京的新式学堂工作”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新买了一套房子”D.“可惜老四不能参加科举了”【答案】C【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史实的识记。题中1915年,此时《辛丑条约》已经签订,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子目《辛丑条约》中的内容:“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内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可知,东交民巷已成为外国的“使馆区”,禁止中国人在此居住,C复合题意。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辛丑条约》的时间、内容和影响。13.“法国有了超越欧洲所有社会的民事立法,而那时欧洲社会还保持着中世纪的法律体制,而随着法国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占领,这一切给欧洲大陆以不可思议的推动力。”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部法律文献的肯定(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答案】D【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权利法案》是1689年英国议会为了限制王权而颁布的法律,与法国无关。故A项错误。《独立宣言》是美国宣告独立的法律文献,与法国无关。故B项错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因此,它不是一部民事法律,而且大革命期间,法国也并未开始对欧洲其它国家的征服。故C项错误。1804年,拿破仑制定《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它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规定法国人享有各种民事权利,特别是对财产权做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维护了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随着战争的推进,《民法典》深刻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为其他国家制定法典提供了范本。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稍简单。14.明嘉靖时期,江苏巡抚曾时聘在奏疏中说:“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据此回答问题。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区一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体现出当时( )①社会经济继续发展②精耕细作水平提高③手工业出现雇佣关系④商品经济更加活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机户出资,机工出カ可知,材判述的是本主义明芽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若干机工进行生产。这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明的工人。②精耕细作水平提高与手工业无关,排除; ④商品经济更加活跃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发展受制约,也排除。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稍有难度。15.下列著作与其原创作者匹配正确的是( )①施耐庵《三国志通俗演义》 ②徐光启《几何原本》③但丁《神曲》 ④魏源《海国图志》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答案】A【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①排除。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公元前3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②也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主要著作,属于识记类题目,较简单。16.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与“理性之光”和“思想的牢笼”有关的分别是( )A.文艺复兴焚书坑儒 B.科学革命闭关锁国C.文艺复兴文化专制 D.启蒙运动文化专制【答案】D【知识点】启蒙运动;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掀起了启蒙运动,追求自由、平等,我国正处在清朝统治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八股取土、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推残了文化,人们波禁锢于思想的车笼。秦始皇时期实行焚书坑儒",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A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B项闭关锁国不符合材料中关于“思想”的角度。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将中外历史放在同一维度进行考查,有一定难度。17.纵观中日两国近代历史,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B.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D.都实现了富国强兵,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答案】A【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明治维新,是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一场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其下限则也有废藩置县(1871年)、西南战争结束(1877年)、实施内阁制(1885年)、确立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君主制)(1889年)等多种主张。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强国之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相似之处,有一定的综合性。18.如图,以下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汽车 ②蒸汽机车③飞机 ④轮船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887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 1807年,富尔顿建造的“克莱蒙特”号在美国哈德逊河上试航,获得成功标志了蒸汽机轮船正式投入使用。因此本题答案为④②①③。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比较简单。19.17~18世纪,不属于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共同意义的有( )①都推翻了本国封建统治 ②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④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题干强调“不属于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意义”,本题是反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推翻了本国封建统治的是英国和法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是英国资产革命。①②③符合题意。英国、美国、法国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只有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知道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属于反向选择题。20.郑观应在1894年编成的《盛世危言》中说:“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在于( )A.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棉纺织厂B.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打开中国市场D.辛丑条约加剧了西方资本对我国的侵略【答案】C【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由材料“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洋布已代替土布, 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打开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被侵略掠夺的史实,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材料,稍有难度。21.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②后者完全解放了农奴和土地③后者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两者都推动了俄国的进步和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答案】A【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在加强农奴制基础上实行的,俄国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这决定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①说法不正确。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说法不正确。彼得一世改革保留封建农奴制,走上扩张道路;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说法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都是符合俄国国情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是反向选择题,应选出错误选项。22.下列对巴黎公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阻碍共产主义发展B.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C.巴黎公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答案】D【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巴黎公社的爆发是由于资产阶级政府的反动政策,A错误;巴黎公社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B错误;巴黎公社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不是自发、偶然的革命,C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稍有难度。23.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指的是( )A.京师同文馆、《申报》 B.北京大学、商务印书馆C.北京大学、《申报》 D.京师同文馆、商务印书馆【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在中国近百年思想文化和学术史上,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是两大重镇,是中西思想文化的两大汇聚点,它们一南一北,齐寿并峙,相互呼应,成为中国20世纪学术文化的双子星座。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清末文教革新的相关知识。24.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比较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①华盛顿和罗伯斯庇尔领导的革命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②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批判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恶③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都成功实现了富国强兵④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①错误;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③错误;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并没有打击清政府的统治,④错误。②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批判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恶,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明确的认识。25.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由此判断郑观应是( )A.洋务派代表 B.维新派代表C.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D.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速立宪法,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了改革政治的思想主张,即向国人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首先要解读材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下列“历史人物话发展”主题探究活动,回答问题。图1 ____①______提出的②_____学说,深刻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划分了新诞生的美国政府权力组成。图2 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向西驶向梦想中的印度。美国人把他当做英雄来纪念,但对于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来说,他是一个恶魔。图3 ③____曾经高中状元,但为国家现状忧虑,于是倡导“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于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1)请写出表中①②③处相对应的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和图1人物有关的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影响。(3)说说图2人物“对于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来说,是一个恶魔”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史实,从影响角度说说为什么图2历史人物被作为英雄纪念又被称为恶魔?(4)说说图3人物所处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答案】(1)①孟德斯鸠;②三权分立;③张謇。(2)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欧美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3)三角贸易;①英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和发展;②恶魔:使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资源,屠杀奴役当地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4)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提示和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深刻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划分了新诞生的美国政府权力组成。 张謇 曾经高中状元,但为国家现状忧虑,于是倡导“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于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2)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然后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答即可。(3)首先根据“ 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向西驶向梦想中的印度”判断图片中的人物是哥伦布,他发现了美洲。“ 对于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来说,是一个恶魔”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然后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点评】本题图文结合,形式灵活,将中外历史放在同一题中考查。难度不大。27.近代的东西方世界的碰撞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中国政府禁烟“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东方的一个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成功实现改革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危害?(2)材料二中英国“教训”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材料三中的“岛国”指哪个国家?说说“改革”的名称及其性质。(4)东西方世界的碰撞中,两个东方国家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结局,对此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闭关锁国;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发展,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收到严重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日本;“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学习先进国家。【知识点】鸦片战争;资本主义的扩张;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材料一中乾隆帝拒绝了马戛尔尼通商贸易的要求,且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这表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这一政策须辩证而清醒地认识,尽管闭关锁国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但长期来看、整体来看,它对中国的危害是远远大于益处的。它使得中国洋洋自得于小农经济的成就,固步自封,完全忽视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就,也无法适时地吸收这些成果从而向现代国家转化,它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衰弱的重要原因。(2)本题考查近代史的开端与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由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从材料的时间、“ 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可以判断这个国家是日本,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考查中日两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有一定的综合性。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中日两国的近代化探索,文字材料较多,注重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考察。难度一般。28.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在思考“中国走向何处”的问题上开始了艰辛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圆明园残垣断壁图2: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图3:八打一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材料三:下面为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摘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设邮局、开矿山,发展近代工商业)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图片,分别说出其所指战争及其相关不平等条约。(2)材料二中“学习外国利器”表明李鸿章属于哪一领导阶级?从该事件的结果角度反驳李鸿章的观点。(3)材料三中的对话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时期?康有为认为“变事”与“变法”直接有着什么本质区别?【答案】(1)图1: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图2: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图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2)地主阶级洋务派;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3)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区别:“变事”强调从技术层面去变革(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变法”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三幅图片的标题可以判断 图1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图2为中日甲午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图3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迫签订《辛丑条约》。(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影响。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军用、民用企业,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3)从材料三的时间“ 1898年6月16日”、人物“ 光绪帝与康有为 ”等可以判断改历史事件是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然后回答洋务运动与其区别即可。【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注重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综合性,稍有难度。29.欧洲曾经是世界舞台的中心,至今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让我们以欧洲主要国家的兴衰为缩影,了解“欧洲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17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18、19世纪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尤其是瓦特改良的_______,它的普遍使用是这次革命的标志。然而没有任何国家会永远傲视群雄,这在19世纪后期已初见端倪。材料二:德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日耳曼民族的暴力因子,但又是世界广大工人阶级希望的诞生地。材料三:17、18世纪,英国和法过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人民的独立斗争同时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创立了全新的政治体制。(1)材料一中的英国的“优越地位”归功于哪两个历史事件?完成材料一的填空,并说说你对材料下划线句子的理解。(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与“工人阶级希望的诞生地”有关的理论及其组成?(3)材料三所涉及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和共同意义是什么?【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了英国。(2)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意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了世界的进程。【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从“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18、19世纪初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可以看出英国当时突出的方面在于政治制度和工业生产。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是工业革命标志。但是在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了英国。所以说“ 然而没有任何国家会永远傲视群雄,这在19世纪后期已初见端倪。 ”(2)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的。(3)本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从原因上看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从意义上看,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了世界的进程。【点评】本题考查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注重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稍有难度。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下列图片,最合适的主题是( )“买不尽松江布” 李时珍《本草纲目》 军机处 广州十三行A.国家的建立与统一的完成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明清进步思潮与经济繁荣 D.封建社会发展与危机并存2.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冲破了中世纪欧洲人物绘画的刻板形象。这幅世界名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科学革命 D.工业革命3.曾与徐骧并肩作战的近代诗人丘逢甲在诗中写道“岛中义士依然在,伏腊(指伏祭和腊祭这两个祭祀节日)年年奉汉家”。它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各项中相似的是( )A.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B.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C.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D.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4.17-18世纪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包括( )①根本原因都是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重要作用③革命后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④革命的胜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A.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B.新航路开辟C.郑和下西洋 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6.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旁边,有一座宏伟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的改革者,他是( )A.查理一世 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二世 D.路易十六7.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石油产量急剧上升,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8.某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众,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由此判断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9.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的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人工业文明的大潮中。下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是( )选项 侵华战争名称 战败后当时中国的回应A 鸦片战争 举起“民主"“科学”的大旗B 第二次鸦片战争 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C 甲午中日战争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开始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主张A.A B.B C.C D.D10.(2017八下·柯桥期中)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归纳为一个主题单元,下列最符合该单元主题的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C.专制集权的加强 D.文化专制的强化11.(2017八下·常山月考)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A.商帮的形成 B.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国际贸易的频繁12.1906年,中国人钱某同邻居谈论自己的四个儿子,其表述不可能的是( )A.“老大在天津外国人的工厂上班”B.“老二在北京的新式学堂工作”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新买了一套房子”D.“可惜老四不能参加科举了”13.“法国有了超越欧洲所有社会的民事立法,而那时欧洲社会还保持着中世纪的法律体制,而随着法国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占领,这一切给欧洲大陆以不可思议的推动力。”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部法律文献的肯定(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14.明嘉靖时期,江苏巡抚曾时聘在奏疏中说:“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据此回答问题。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区一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体现出当时( )①社会经济继续发展②精耕细作水平提高③手工业出现雇佣关系④商品经济更加活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5.下列著作与其原创作者匹配正确的是( )①施耐庵《三国志通俗演义》 ②徐光启《几何原本》③但丁《神曲》 ④魏源《海国图志》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16.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与“理性之光”和“思想的牢笼”有关的分别是( )A.文艺复兴焚书坑儒 B.科学革命闭关锁国C.文艺复兴文化专制 D.启蒙运动文化专制17.纵观中日两国近代历史,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B.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D.都实现了富国强兵,走上对外扩张道路18.如图,以下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汽车 ②蒸汽机车③飞机 ④轮船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19.17~18世纪,不属于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共同意义的有( )①都推翻了本国封建统治 ②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④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郑观应在1894年编成的《盛世危言》中说:“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在于( )A.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棉纺织厂B.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打开中国市场D.辛丑条约加剧了西方资本对我国的侵略21.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②后者完全解放了农奴和土地③后者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两者都推动了俄国的进步和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22.下列对巴黎公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阻碍共产主义发展B.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C.巴黎公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23.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指的是( )A.京师同文馆、《申报》 B.北京大学、商务印书馆C.北京大学、《申报》 D.京师同文馆、商务印书馆24.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比较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①华盛顿和罗伯斯庇尔领导的革命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②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批判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恶③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都成功实现了富国强兵④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5.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由此判断郑观应是( )A.洋务派代表 B.维新派代表C.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D.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下列“历史人物话发展”主题探究活动,回答问题。图1 ____①______提出的②_____学说,深刻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划分了新诞生的美国政府权力组成。图2 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向西驶向梦想中的印度。美国人把他当做英雄来纪念,但对于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来说,他是一个恶魔。图3 ③____曾经高中状元,但为国家现状忧虑,于是倡导“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于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1)请写出表中①②③处相对应的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和图1人物有关的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影响。(3)说说图2人物“对于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来说,是一个恶魔”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史实,从影响角度说说为什么图2历史人物被作为英雄纪念又被称为恶魔?(4)说说图3人物所处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27.近代的东西方世界的碰撞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中国政府禁烟“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东方的一个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成功实现改革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危害?(2)材料二中英国“教训”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材料三中的“岛国”指哪个国家?说说“改革”的名称及其性质。(4)东西方世界的碰撞中,两个东方国家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结局,对此你有什么启示?28.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在思考“中国走向何处”的问题上开始了艰辛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圆明园残垣断壁图2: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图3:八打一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材料三:下面为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摘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设邮局、开矿山,发展近代工商业)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图片,分别说出其所指战争及其相关不平等条约。(2)材料二中“学习外国利器”表明李鸿章属于哪一领导阶级?从该事件的结果角度反驳李鸿章的观点。(3)材料三中的对话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时期?康有为认为“变事”与“变法”直接有着什么本质区别?29.欧洲曾经是世界舞台的中心,至今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让我们以欧洲主要国家的兴衰为缩影,了解“欧洲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17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18、19世纪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尤其是瓦特改良的_______,它的普遍使用是这次革命的标志。然而没有任何国家会永远傲视群雄,这在19世纪后期已初见端倪。材料二:德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日耳曼民族的暴力因子,但又是世界广大工人阶级希望的诞生地。材料三:17、18世纪,英国和法过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人民的独立斗争同时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创立了全新的政治体制。(1)材料一中的英国的“优越地位”归功于哪两个历史事件?完成材料一的填空,并说说你对材料下划线句子的理解。(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与“工人阶级希望的诞生地”有关的理论及其组成?(3)材料三所涉及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和共同意义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农耕文明的繁盛;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买不尽松江布”反映了明代江浙地区棉纺织业的发达。明代中后期,松江棉纺织品生产超出自给自足范畴,内部生产分工明确、普遍,松江已发展为棉纺织业生产中心城市。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订详细,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李时珍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把药物按无机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三个层次排序分类。《本草纲目》陆续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棉纺织业发达和《本草纲目》写成说明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广州十三行,又称广东十三行、十三洋行、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对外贸易特区内的十三家牙行商人,这说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军机处和广州十三行的设置说明近代前夜的中国面临政治外交方面的危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点评】本体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2.【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达 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冲破了中世纪欧洲人物绘画的刻板形象,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这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故题干这幅世界名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文艺复兴。因此,本题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达 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这幅世界名画创作的时代背景。3.【答案】C【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题干中丘逢甲的诗所说的“岛”就是台湾岛,他本人即为抗日保台志士。此诗描述了台湾岛上仍然有义士存在,每年伏祭和腊祭这两个祭祀节日都要供奉汉家。意思是甲午战争之后,虽然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台湾岛上仍然有思念祖国的义士存在。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表现的全国人民因为去年今日割让台湾而悲痛的心情是一致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4.【答案】C【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①根本原因都是君主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美国不符合;英法美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革命后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革命的胜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共同点,需要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5.【答案】B【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内容,属于简单题。6.【答案】C【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之后,盛行农奴制。农奴制不仅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还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较简单。7.【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以知道,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渐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内燃机为动力,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革命,因此需要大量的石油作为燃料,D与题意相符。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8.【答案】C【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从题干材料“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我们可以解读出,清政府答应列强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这显然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以“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知识点。9.【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知识点,应把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解答和类题目需注意历史事件前后关系。10.【答案】C【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君主专制集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属于特务统治的加强,文字狱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加强,军机处属于政治专制的加强,最终它们的目的是加强皇帝的权力。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措施的识记。11.【答案】B【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他们资本雄厚,形成商帮。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的发展。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有一半白银流入中国。古代农村男耕女织的生活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识记。12.【答案】C【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史实的识记。题中1915年,此时《辛丑条约》已经签订,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子目《辛丑条约》中的内容:“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内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可知,东交民巷已成为外国的“使馆区”,禁止中国人在此居住,C复合题意。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辛丑条约》的时间、内容和影响。13.【答案】D【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权利法案》是1689年英国议会为了限制王权而颁布的法律,与法国无关。故A项错误。《独立宣言》是美国宣告独立的法律文献,与法国无关。故B项错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因此,它不是一部民事法律,而且大革命期间,法国也并未开始对欧洲其它国家的征服。故C项错误。1804年,拿破仑制定《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它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规定法国人享有各种民事权利,特别是对财产权做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维护了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随着战争的推进,《民法典》深刻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为其他国家制定法典提供了范本。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稍简单。14.【答案】B【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机户出资,机工出カ可知,材判述的是本主义明芽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若干机工进行生产。这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明的工人。②精耕细作水平提高与手工业无关,排除; ④商品经济更加活跃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发展受制约,也排除。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稍有难度。15.【答案】A【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①排除。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公元前3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②也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主要著作,属于识记类题目,较简单。16.【答案】D【知识点】启蒙运动;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掀起了启蒙运动,追求自由、平等,我国正处在清朝统治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八股取土、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推残了文化,人们波禁锢于思想的车笼。秦始皇时期实行焚书坑儒",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A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B项闭关锁国不符合材料中关于“思想”的角度。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将中外历史放在同一维度进行考查,有一定难度。17.【答案】A【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明治维新,是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一场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其下限则也有废藩置县(1871年)、西南战争结束(1877年)、实施内阁制(1885年)、确立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君主制)(1889年)等多种主张。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强国之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相似之处,有一定的综合性。18.【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887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 1807年,富尔顿建造的“克莱蒙特”号在美国哈德逊河上试航,获得成功标志了蒸汽机轮船正式投入使用。因此本题答案为④②①③。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比较简单。19.【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题干强调“不属于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意义”,本题是反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推翻了本国封建统治的是英国和法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是英国资产革命。①②③符合题意。英国、美国、法国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只有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知道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属于反向选择题。20.【答案】C【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由材料“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洋布已代替土布, 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打开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被侵略掠夺的史实,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材料,稍有难度。21.【答案】A【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在加强农奴制基础上实行的,俄国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这决定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①说法不正确。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说法不正确。彼得一世改革保留封建农奴制,走上扩张道路;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说法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都是符合俄国国情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是反向选择题,应选出错误选项。22.【答案】D【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巴黎公社的爆发是由于资产阶级政府的反动政策,A错误;巴黎公社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B错误;巴黎公社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不是自发、偶然的革命,C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稍有难度。23.【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在中国近百年思想文化和学术史上,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是两大重镇,是中西思想文化的两大汇聚点,它们一南一北,齐寿并峙,相互呼应,成为中国20世纪学术文化的双子星座。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清末文教革新的相关知识。24.【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①错误;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③错误;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并没有打击清政府的统治,④错误。②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批判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恶,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明确的认识。25.【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速立宪法,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了改革政治的思想主张,即向国人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首先要解读材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26.【答案】(1)①孟德斯鸠;②三权分立;③张謇。(2)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欧美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3)三角贸易;①英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和发展;②恶魔:使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资源,屠杀奴役当地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4)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提示和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深刻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划分了新诞生的美国政府权力组成。 张謇 曾经高中状元,但为国家现状忧虑,于是倡导“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于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2)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然后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答即可。(3)首先根据“ 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向西驶向梦想中的印度”判断图片中的人物是哥伦布,他发现了美洲。“ 对于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来说,是一个恶魔”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然后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点评】本题图文结合,形式灵活,将中外历史放在同一题中考查。难度不大。27.【答案】(1)闭关锁国;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发展,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收到严重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日本;“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学习先进国家。【知识点】鸦片战争;资本主义的扩张;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材料一中乾隆帝拒绝了马戛尔尼通商贸易的要求,且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这表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这一政策须辩证而清醒地认识,尽管闭关锁国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但长期来看、整体来看,它对中国的危害是远远大于益处的。它使得中国洋洋自得于小农经济的成就,固步自封,完全忽视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就,也无法适时地吸收这些成果从而向现代国家转化,它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衰弱的重要原因。(2)本题考查近代史的开端与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由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从材料的时间、“ 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可以判断这个国家是日本,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考查中日两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有一定的综合性。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中日两国的近代化探索,文字材料较多,注重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考察。难度一般。28.【答案】(1)图1: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图2: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图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2)地主阶级洋务派;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3)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区别:“变事”强调从技术层面去变革(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变法”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三幅图片的标题可以判断 图1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图2为中日甲午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图3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迫签订《辛丑条约》。(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影响。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军用、民用企业,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3)从材料三的时间“ 1898年6月16日”、人物“ 光绪帝与康有为 ”等可以判断改历史事件是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然后回答洋务运动与其区别即可。【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注重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综合性,稍有难度。29.【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了英国。(2)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意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了世界的进程。【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从“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18、19世纪初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可以看出英国当时突出的方面在于政治制度和工业生产。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是工业革命标志。但是在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了英国。所以说“ 然而没有任何国家会永远傲视群雄,这在19世纪后期已初见端倪。 ”(2)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的。(3)本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从原因上看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从意义上看,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了世界的进程。【点评】本题考查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注重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稍有难度。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学生版).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