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8九上·泰顺期中)一战期间有一场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该战役使法军和德军双方伤亡惨重,有“绞肉机”之称。该战役应该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不列颠空战 D.莫斯科保卫战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据“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 54.3 万人,德军损失 43.3 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可知,“此役”是凡尔登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B项凡尔登战役使法军和德军双方伤亡惨重,有“绞肉机”之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凡尔登战役的识记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2018九上·泰顺期中)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由此可见,一战的性质是(  )
A.反对殖民主义的战争 B.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C.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D.列强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一战,因而一战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没有什么正义可言,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D项列强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是一战的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2018九上·泰顺期中)“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里的“第二次”革命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三大战役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1911年可知,第二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项辛亥革命是题干材料中“第二次”革命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和学生的理解能力。
4.(2018九上·泰顺期中)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即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C.反对尊孔和复古 D.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项提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德先生、赛先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5.(2018九上·泰顺期中)94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据此回答问题。
(1)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2)这次“握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
①迫使袁世凯撤销帝制 ②创建黄埔军校 ③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④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C
(2)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C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符合题意;
(2)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成立了黄埔军校,为国民大革命运动提供了军事人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给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所以②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故选C。①迫使袁世凯撤销帝制是护国运动的成果,④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B项②③是国共第一次 “握手”取得的主要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
6.(2018九上·泰顺期中)小林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军旗升起的地方”、“武装反抗第一枪”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秋收起义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B项南昌起义最有可能是小林同学研究的课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
7.(2018九上·泰顺期中)联合国(英文缩写:UN)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民主、实现持久世界和平等方面的合作。最早决定成立该组织的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兹坦会议
【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
【解析】【分析】1945年2月4—11日,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
C项雅尔塔会议最早决定成立联合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雅尔塔会议的相关内容。
8.(2018九上·泰顺期中)2016年10月21日上午10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___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A.78 B.80 C.82 D.84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到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9.(2018九上·泰顺期中)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走过黑暗,迎来光明。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追溯到发生在这里的“光明”有(  )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故①《南京条约》的签订虽然发生在南京,但不是发生在这里的光明;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与1912年南京,符合题意;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符合题意;④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符合题意。
D项②④是发生在南京的“光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的相关知识。
10.(2018九上·泰顺期中)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上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2)当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它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建国
C.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答案】(1)D
(2)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报纸登载文章的题目是:张杨发布对时局的看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在西安发动兵变,即西安事变,此文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促成全国抗日局面的出现,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宣言。
D项西安事变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题干材料“统一”所指得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史实,应该从西安事变的意义去分析。
11.(2018九上·泰顺期中)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下列历史照片能证明这一点的有(  )
①白求恩大夫救助中国伤员 ②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③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 ④美国飞行员组队支援中国开辟驼峰航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①白求恩大夫救助中国伤员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符合题意;②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不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是中国的政党,不符合题意;③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不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冀中回民支队是中国的,不符合题意;④美国飞行员组队支援中国开辟驼峰航线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符合题意;
C项①④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认识能力。
12.(2018九上·泰顺期中)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了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下图2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和辛亥革命
【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于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因此,八路军——抗日战争;淮海战役——解放战争。
C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相关战争的了解。
13.(2018九上·泰顺期中)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时期
②“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土地革命时期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战争时期
④“打豪绅,分田地”——国民革命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西安事变;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北伐战争的基本口号是反帝反军阀,即“打倒列强,除军阀”,所以①搭配合理;②“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口号,所以②搭配不合理;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口号,所以③搭配合理;④“打豪绅,分田地”是解放初提出的,所以④搭配不合理。
B项①③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4.(2018九上·泰顺期中)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新华日报》的头版。根据新闻标题推测,其最有可能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 B.重庆谈判 C.解放战争 D.开国大典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建国大计”和“渝”可以推断出该事件为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引起极大的轰动,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等敢冒风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
B项重庆谈判最有可能报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15.(2018九上·泰顺期中)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诗描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D项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描述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后期渡江战役。
16.(2018九上·泰顺期中)1950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国民党失败的自身原因有(  )
①经济上陷入崩溃 ②政治上失去人民的支持
③军事上指挥不当 ④武器装备过于陈旧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发动内战,破坏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和平,遭到人民的反对;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在军事上失利,政治上孤立无援,经济上陷入崩溃境地,国统区人民苦不堪言,掀起“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运动。综合分析①②③都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④武器装备过于陈旧落后不是国民党失败的自身原因。
A项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失败的自身原因及学生的分析能力。
17.(2018九上·泰顺期中)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前一个“天安门”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他所说的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项五四运动是前一个“天安门”所指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和胜利事件的掌握。解题关键是熟知两个天安门的含义,前者是五四运动,后者是新中国成立。
18.(2018九上·泰顺期中)1943年2月,罗斯福就某战役的胜利致苏联斯大林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某战役”指的是(  )
A.中途岛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答案】C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据“1943年2月”“……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题干材料“某战役”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5小题,共60分)
19.(2018九上·泰顺期中)【材料一】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70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1 3 4 2
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世界排名 1 4 2 5
【材料二】
二战前夕,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材料三】1942年,美国提供1800 架飞机、1700 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战时“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材料四】
大战名称 参战国 交战双方 伤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同盟国与协约国 3000万 1805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个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 1.9亿 400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归纳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表格,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盟国协同作战
(3)如:相同点: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如:表格中伤亡人数,说明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如:表格中直接经济损失,说明了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如:不同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大。如:表格中参战国个数二战比一战多。
如:不同点:二战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一战。如:表格中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的数据二战明显比一战的大。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根源。根据材料一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根据材料二“……德国……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企图建立地区霸权。”可见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展开激烈斗争而引起的。
(2)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盟国协同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
(3)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可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方面加以比较。
故答案为:(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盟国协同作战。
(3)如:相同点: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如:表格中伤亡人数,说明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如:表格中直接经济损失,说明了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如:不同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大。如:表格中参战国个数二战比一战多。
如:不同点:二战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一战。如:表格中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的数据二战明显比一战的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20.(2018九上·泰顺期中)一生爱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下表是其一生经典语录摘要及其时代背景材料:
时间 经典语录及时代背景材料
1894年 ①他 《上李鸿章书》:“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鉴于日本维新的成功,隔年,一批有识之士也开始救国救民的新探索。
1903年 ②他《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12年 ③他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在此(1912年3月)之后,剪辫渐成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1917年 ④在复辟的季节里,最宝贵的莫过于脑后的那条辫子,很多农民竭力保存这条顺民象征的辫子。当张勋率领辫子军上演复辟闹剧后,孙先生不禁感慨:“……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嘛。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各级行政官员都视法律为粪土,民众,仍被奴役着。……民众,没有权力,没有自由。”
1924年 ⑤他在黄埔军校的演讲:“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1925年 ⑥他在北京病逝,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小链接】民国初期社会面面观
签订“二十一条” 上海街头流浪的逃难者 老“猿”百态(猿同“袁”)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①中“一批有识之士”进行了怎样的救国救民新探索?
(2)与材料①相比,材料②中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转变?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
(4)孙中山先生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但也有人说:“革命已经成功。”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及小链接图文资料,说明你的理由。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1)维新变法运动。
(2)从“维新改良”变成“通过革命救国救民”。
(3)领导辛亥革命。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
(4)更赞同“革命尚未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要求结合材料。
或:更赞同“革命已经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要求结合材料。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表格内容“1894年 ”“……仿效西方……维新之政……”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甲午战后,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2)本题考查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②中“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可知,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从“维新改良”变成“通过革命救国救民”。
(3)本题考查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和史实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建立了黄埔军校。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维新变法运动。
(2)从“维新改良”变成“通过革命救国救民”。
(3)领导辛亥革命。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
(4)更赞同“革命尚未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要求结合材料。
或:更赞同“革命已经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要求结合材料。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相关知识。
21.(2018九上·泰顺期中)【材料一】他们都深深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也深谙西方文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青年学生受到感召,公开探讨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这种酝酿,在1919年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下面所示照片摄于1919年的北京
(1)材料一中的“思想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把这场思想革命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写出一点原因即可。
(2)1919年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中的口号判断,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3)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思想革命与1919年的大规模全国性运动之间的关系。
【答案】(1)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践。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胡适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他们打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了条件,同时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领导人基础,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践。
故答案为:(1)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22.(2018九上·泰顺期中)9月3日是一个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3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九年级某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广泛收集资料如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小组列表梳理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节选)
时间 重大事件 影响
1931年 …… ……
1936年 …… ……
1937年 ① 标志着我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38年 ② 取得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 ……
材料二:第二小组在查阅某一历史事件时,找到了以下两则史料:
史料1:一些放下武器或被俘投降的士兵,还有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也被(日本兵)肆无忌惮地枪杀和刺死,人们很难想象这种痛苦与恐怖。 ——1938年1月10日时任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人贝德士的日记 史料2:南京街道极为平静。……在难民区内,他们(日本兵)不问性别、年龄,给难民分送面包、点心、香烟等,大家感到非常高兴,表示感谢。 ——1938年1月8日日本人主办的《新申报》
材料三:第三小组收集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抗战:
“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 米歇尔 中国的抗战,成为将日本引入通向泥潭之路,继而又引发日美、日英战争,最后成为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决定性力量。 ——【日】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美国总统罗斯福
(1)请将①、②对应的重大事件填写完整。
(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哪则史料真实可靠,并运用所学史实说明理由。
(3)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结合材料三,说说当时中国最值得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台儿庄战役
(2)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理由: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这段血腥、残忍的历史有着大量的证据,是不容抵赖的。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8年春,日军进犯山东,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台儿庄打败日军,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2)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旨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因此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
(3)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1937-1944年前是赞赏时期,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对热本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故答案为:(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台儿庄战役。
(2)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理由: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这段血腥、残忍的历史有着大量的证据,是不容抵赖的。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018九上·泰顺期中)进入20世纪以后,实现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面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华民族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新的发展道路。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将①②③④的历史事件填写完整。
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
①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②    “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③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
(2)20世纪20年代,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在实践和理论上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有何特点?
(3)中国走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成功,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2)实践上: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发展道路的不同,中国要同本国的国情相结合(或: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上重大事件的意义。中共一大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1927年秋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的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知识。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2)实践上: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发展道路的不同,中国要同本国的国情相结合(或: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族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新的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1 / 1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8九上·泰顺期中)一战期间有一场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该战役使法军和德军双方伤亡惨重,有“绞肉机”之称。该战役应该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不列颠空战 D.莫斯科保卫战
2.(2018九上·泰顺期中)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由此可见,一战的性质是(  )
A.反对殖民主义的战争 B.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C.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D.列强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
3.(2018九上·泰顺期中)“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里的“第二次”革命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三大战役
4.(2018九上·泰顺期中)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即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C.反对尊孔和复古 D.宣传马克思主义
5.(2018九上·泰顺期中)94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据此回答问题。
(1)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2)这次“握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
①迫使袁世凯撤销帝制 ②创建黄埔军校 ③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④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8九上·泰顺期中)小林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军旗升起的地方”、“武装反抗第一枪”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秋收起义
7.(2018九上·泰顺期中)联合国(英文缩写:UN)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民主、实现持久世界和平等方面的合作。最早决定成立该组织的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兹坦会议
8.(2018九上·泰顺期中)2016年10月21日上午10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___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A.78 B.80 C.82 D.84
9.(2018九上·泰顺期中)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走过黑暗,迎来光明。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追溯到发生在这里的“光明”有(  )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18九上·泰顺期中)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上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2)当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它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建国
C.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1.(2018九上·泰顺期中)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下列历史照片能证明这一点的有(  )
①白求恩大夫救助中国伤员 ②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③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 ④美国飞行员组队支援中国开辟驼峰航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018九上·泰顺期中)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了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下图2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和辛亥革命
13.(2018九上·泰顺期中)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时期
②“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土地革命时期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战争时期
④“打豪绅,分田地”——国民革命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8九上·泰顺期中)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新华日报》的头版。根据新闻标题推测,其最有可能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 B.重庆谈判 C.解放战争 D.开国大典
15.(2018九上·泰顺期中)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诗描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6.(2018九上·泰顺期中)1950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国民党失败的自身原因有(  )
①经济上陷入崩溃 ②政治上失去人民的支持
③军事上指挥不当 ④武器装备过于陈旧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8九上·泰顺期中)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前一个“天安门”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18.(2018九上·泰顺期中)1943年2月,罗斯福就某战役的胜利致苏联斯大林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某战役”指的是(  )
A.中途岛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5小题,共60分)
19.(2018九上·泰顺期中)【材料一】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70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1 3 4 2
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世界排名 1 4 2 5
【材料二】
二战前夕,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材料三】1942年,美国提供1800 架飞机、1700 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战时“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材料四】
大战名称 参战国 交战双方 伤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同盟国与协约国 3000万 1805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个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 1.9亿 400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归纳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表格,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20.(2018九上·泰顺期中)一生爱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下表是其一生经典语录摘要及其时代背景材料:
时间 经典语录及时代背景材料
1894年 ①他 《上李鸿章书》:“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鉴于日本维新的成功,隔年,一批有识之士也开始救国救民的新探索。
1903年 ②他《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12年 ③他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在此(1912年3月)之后,剪辫渐成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1917年 ④在复辟的季节里,最宝贵的莫过于脑后的那条辫子,很多农民竭力保存这条顺民象征的辫子。当张勋率领辫子军上演复辟闹剧后,孙先生不禁感慨:“……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嘛。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各级行政官员都视法律为粪土,民众,仍被奴役着。……民众,没有权力,没有自由。”
1924年 ⑤他在黄埔军校的演讲:“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1925年 ⑥他在北京病逝,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小链接】民国初期社会面面观
签订“二十一条” 上海街头流浪的逃难者 老“猿”百态(猿同“袁”)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①中“一批有识之士”进行了怎样的救国救民新探索?
(2)与材料①相比,材料②中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转变?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
(4)孙中山先生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但也有人说:“革命已经成功。”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及小链接图文资料,说明你的理由。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21.(2018九上·泰顺期中)【材料一】他们都深深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也深谙西方文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青年学生受到感召,公开探讨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这种酝酿,在1919年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下面所示照片摄于1919年的北京
(1)材料一中的“思想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把这场思想革命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写出一点原因即可。
(2)1919年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中的口号判断,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3)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思想革命与1919年的大规模全国性运动之间的关系。
22.(2018九上·泰顺期中)9月3日是一个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3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九年级某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广泛收集资料如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小组列表梳理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节选)
时间 重大事件 影响
1931年 …… ……
1936年 …… ……
1937年 ① 标志着我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38年 ② 取得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 ……
材料二:第二小组在查阅某一历史事件时,找到了以下两则史料:
史料1:一些放下武器或被俘投降的士兵,还有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也被(日本兵)肆无忌惮地枪杀和刺死,人们很难想象这种痛苦与恐怖。 ——1938年1月10日时任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人贝德士的日记 史料2:南京街道极为平静。……在难民区内,他们(日本兵)不问性别、年龄,给难民分送面包、点心、香烟等,大家感到非常高兴,表示感谢。 ——1938年1月8日日本人主办的《新申报》
材料三:第三小组收集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抗战:
“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 米歇尔 中国的抗战,成为将日本引入通向泥潭之路,继而又引发日美、日英战争,最后成为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决定性力量。 ——【日】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美国总统罗斯福
(1)请将①、②对应的重大事件填写完整。
(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哪则史料真实可靠,并运用所学史实说明理由。
(3)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结合材料三,说说当时中国最值得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
23.(2018九上·泰顺期中)进入20世纪以后,实现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面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华民族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新的发展道路。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将①②③④的历史事件填写完整。
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
①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②    “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③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
(2)20世纪20年代,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在实践和理论上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有何特点?
(3)中国走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成功,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据“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 54.3 万人,德军损失 43.3 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可知,“此役”是凡尔登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B项凡尔登战役使法军和德军双方伤亡惨重,有“绞肉机”之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凡尔登战役的识记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一战,因而一战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没有什么正义可言,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D项列强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是一战的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1911年可知,第二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项辛亥革命是题干材料中“第二次”革命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和学生的理解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项提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德先生、赛先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5.【答案】(1)C
(2)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C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符合题意;
(2)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成立了黄埔军校,为国民大革命运动提供了军事人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给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所以②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故选C。①迫使袁世凯撤销帝制是护国运动的成果,④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B项②③是国共第一次 “握手”取得的主要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B项南昌起义最有可能是小林同学研究的课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
7.【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
【解析】【分析】1945年2月4—11日,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
C项雅尔塔会议最早决定成立联合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雅尔塔会议的相关内容。
8.【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到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9.【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故①《南京条约》的签订虽然发生在南京,但不是发生在这里的光明;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与1912年南京,符合题意;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符合题意;④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符合题意。
D项②④是发生在南京的“光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的相关知识。
10.【答案】(1)D
(2)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报纸登载文章的题目是:张杨发布对时局的看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在西安发动兵变,即西安事变,此文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促成全国抗日局面的出现,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宣言。
D项西安事变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题干材料“统一”所指得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史实,应该从西安事变的意义去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①白求恩大夫救助中国伤员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符合题意;②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不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是中国的政党,不符合题意;③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不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冀中回民支队是中国的,不符合题意;④美国飞行员组队支援中国开辟驼峰航线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符合题意;
C项①④能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认识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于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因此,八路军——抗日战争;淮海战役——解放战争。
C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相关战争的了解。
1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西安事变;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北伐战争的基本口号是反帝反军阀,即“打倒列强,除军阀”,所以①搭配合理;②“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口号,所以②搭配不合理;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口号,所以③搭配合理;④“打豪绅,分田地”是解放初提出的,所以④搭配不合理。
B项①③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4.【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建国大计”和“渝”可以推断出该事件为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引起极大的轰动,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等敢冒风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
B项重庆谈判最有可能报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15.【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D项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描述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后期渡江战役。
16.【答案】A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发动内战,破坏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和平,遭到人民的反对;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在军事上失利,政治上孤立无援,经济上陷入崩溃境地,国统区人民苦不堪言,掀起“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运动。综合分析①②③都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④武器装备过于陈旧落后不是国民党失败的自身原因。
A项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失败的自身原因及学生的分析能力。
17.【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他所说的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项五四运动是前一个“天安门”所指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和胜利事件的掌握。解题关键是熟知两个天安门的含义,前者是五四运动,后者是新中国成立。
18.【答案】C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据“1943年2月”“……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题干材料“某战役”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9.【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盟国协同作战
(3)如:相同点: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如:表格中伤亡人数,说明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如:表格中直接经济损失,说明了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如:不同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大。如:表格中参战国个数二战比一战多。
如:不同点:二战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一战。如:表格中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的数据二战明显比一战的大。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根源。根据材料一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根据材料二“……德国……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企图建立地区霸权。”可见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展开激烈斗争而引起的。
(2)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盟国协同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
(3)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可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方面加以比较。
故答案为:(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盟国协同作战。
(3)如:相同点: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如:表格中伤亡人数,说明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如:表格中直接经济损失,说明了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如:不同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大。如:表格中参战国个数二战比一战多。
如:不同点:二战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一战。如:表格中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的数据二战明显比一战的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20.【答案】(1)维新变法运动。
(2)从“维新改良”变成“通过革命救国救民”。
(3)领导辛亥革命。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
(4)更赞同“革命尚未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要求结合材料。
或:更赞同“革命已经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要求结合材料。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表格内容“1894年 ”“……仿效西方……维新之政……”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甲午战后,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2)本题考查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②中“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可知,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从“维新改良”变成“通过革命救国救民”。
(3)本题考查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和史实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建立了黄埔军校。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维新变法运动。
(2)从“维新改良”变成“通过革命救国救民”。
(3)领导辛亥革命。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
(4)更赞同“革命尚未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要求结合材料。
或:更赞同“革命已经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要求结合材料。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相关知识。
21.【答案】(1)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践。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胡适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他们打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了条件,同时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领导人基础,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践。
故答案为:(1)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22.【答案】(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台儿庄战役
(2)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理由: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这段血腥、残忍的历史有着大量的证据,是不容抵赖的。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8年春,日军进犯山东,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台儿庄打败日军,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2)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旨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因此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
(3)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1937-1944年前是赞赏时期,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对热本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故答案为:(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台儿庄战役。
(2)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理由: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这段血腥、残忍的历史有着大量的证据,是不容抵赖的。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1)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2)实践上: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发展道路的不同,中国要同本国的国情相结合(或: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上重大事件的意义。中共一大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1927年秋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的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知识。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2)实践上: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发展道路的不同,中国要同本国的国情相结合(或: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族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新的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