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选题
1.(2019七下·天台期末)小明在玩中国政区塑料拼图时发现掉了一块,空缺位置与沪、苏、皖、赣、闽五省市相邻,缺失的这一块是(  )省
A.台湾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浙江省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是台湾省,B是山西省,C是陕西省,D是浙江省。根据题意,缺失的省要和 沪、苏、皖、赣、闽五省市相邻,符合题意的只能是浙江省。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2.(2019七下·天台期末)读沿北纬32 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以下观点描述正确的有(  )
A.①处的太湖流域被称作“鱼米之乡”
B.②处以辣闻名的菜系,与当地气候干燥有关
C.③处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D.④处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为主
【答案】A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据题分析,该剖面是沿 北纬32 作出的地形剖面,根据经度及海陆位置可以确定, ①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的太湖流域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盛产水稻和鱼类,被称作“鱼米之乡”; ②处是四川盆地,以辣闻名的菜系即川菜,与当地气候潮湿有关; ③处是横断山区,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 ; ④处是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发展了高原畜牧业,在河谷地区发展了河谷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大麦和青稞为主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首先先弄清楚该剖面是沿那条线做出来的,这个剖面是如何延伸和起伏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优势和不足。
3.(2019七下·天台期末)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生活特色迥异。下列哪句话是描绘新疆地区特色的是(  )
A.“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C
【知识点】新疆(丝路明珠)
【解析】【分析】 “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反应我国江南水乡特色;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反映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反映我国西部地区特色;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反映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特色;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各区域特征显著。西北地区突出的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突出的特征是高寒。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大陆内部地区,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之山脉的阻挡,降水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4.(2019七下·天台期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一个镜头:“高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本民族特色的青稞酒和糌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据此判断扎西一家是(  )
A.藏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上的牧民们穿藏袍,住帐篷,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糌粑,牛羊肉,靠天养畜,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青藏高原主要的牧民是藏族。由此可以判断扎西一家是藏族。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5.(2019七下·天台期末)“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分别是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典型写照。我国南北方地理景观、民居、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据此回答问题。
(1)以下为我国南北方的差别,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方房子窗户小,注重防寒;南方房子窗户大,注重通风。
B.北方人们喜吃米饭,南方人们喜吃面食
C.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数量少,流量小。
D.北方交通以陆路为主,南方交通水陆并举
(2)南北方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异显著,至关重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自然景观
【答案】(1)B
(2)B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 (1)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南北方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异显著,这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气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的生产生活要适应自然环境。不同区域人们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因为不同而美丽。 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
6.(2019七下·天台期末)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它是“古老”城市的是(  )
A.人民大会堂 B.国家博物馆 C.紫禁城 D.“鸟巢”
【答案】C
【知识点】北京
【解析】【分析】 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它是“古老”城市的是紫禁城。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北京是一座文化古都,历史上有多个朝代都在此建都,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等。
7.(2019七下·天台期末)阅读下面年代尺回答问题
上述年代尺表示时间的方式有:(  )
①时代 ②年号纪年 ③公元纪年④ 干支纪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据题分析,建元是我国首个年号,是汉武帝登基时创立的,建元元年是年号纪年法,BC202年等都是公元纪年的表示方式,甲午是天干地支纪年法。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换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8.(2019七下·天台期末)感受生活的变化需要依据各种各样的资料,下列选项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
A.在天台街头镇方山出土的恐龙蛋
B.记录东史郎在南京大屠杀中亲身经历的日记
C.某大学教授编著的《中国古代史》
D.老师拍摄到张思村迷你马拉松比赛的照片
【答案】C
【知识点】区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第二手资料与第一手资料的区分。某大学教授编著的《中国古代史》,是教授根据古代历史的发展,结合个人观点对古代史实进行分析和说明,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客观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它属于第二手资料。其他选项都是第一手资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第一手资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第二手资料是指借用他人的经验或者成果;第一手资料指:文献资料和文物资料;第二手资料指:口述资料和神话故事;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可信;第一手资料叫原创;第二手资料叫转载。
9.(2019七下·天台期末)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认识社会了解家乡的主要渠道。哈尼族小姑娘丹依为了解家乡的生产生活设计了如如图问题,你认为她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个别访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文献调查法 D.实地考察法
【答案】B
【知识点】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问卷是指为统计和调查所用的、以设问的方式表述问题的表格。问卷法就是研究者用这种控制式的测量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度量,从而搜集到可靠的资料的一种方法。据题分析,哈尼族小姑娘为了了解家乡的生产生活设计了问题,采用问卷的形式去获取信息,即采用了问卷调查法。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二、非选择题
10.(2019七下·天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水系示意图和宁夏地理简图
材料二:开封“地上河”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   ,②   。
(2)写出材料一中③区域的地形区名称,并分析其成为“塞上江南”的原因。
(3)材料二的景观位于黄河   (上、中、下游),此段成为举世闻名的“   ”,为减缓河床抬高的速度,请你提一条合理建议   。
【答案】(1)汾河;渭河
(2)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沟渠纵横灌溉便利,或者黄河流经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
(3)下游;地上河;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写出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 :①是汾河,②是渭河。
(2)写出材料一中③区域的地形区名称是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沟渠纵横,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盛产水稻,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原因。
(3)材料二的景观位于黄河下游,此段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为减缓河床抬高的速度,应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具体来说, 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点评】 宁夏位于黄河上游中段,东西窄南北长,地势北低南高,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西侧是雄峻秀丽的贺兰山,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它阻挡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袭,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这里盛产水稻、小麦、平方米、甜菜和瓜果,尤以水稻的优质高产久负盛名,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11.(2019七下·天台期末)中学生小文即将赴藏研学活动,为此他查阅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拉萨成都气温曲线图材料三:川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青藏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0.5%,而牧草地占全区面积的62%。
(1)小文在读拉萨和成都气温曲线图的时候,发现拉萨比同纬度的成都气温低,请你告诉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这告诉我们青藏地区的支柱产业的什么?
(3)小文在探讨前往西藏的合适的交通路线的时候,研读了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川藏铁路。
请帮助小文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川藏铁路的建设者需要克服什么困难?铁路的建成将给西藏畜牧业发展带来什么有利影响?
【答案】(1)海拔比成都高或拉萨地势比成都高
(2)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草场广布。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3)①高寒,缺氧,低气压;②经过横断山区,地表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复杂。铁路的建成将为藏区畜产品的外输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知识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 (1)小文在读拉萨和成都气温曲线图的时候,发现拉萨比同纬度的成都气温低, 其原因是拉萨海拔比成都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2)材料二说明了青藏地区耕地面积较少,有大面积的草场,利用当地的草场资源,发展了畜牧业。这告诉我们青藏地区的支柱产业是畜牧业。
(3)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川藏铁路的建设者需要克服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即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在穿越横断山区时, 地表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复杂。 铁路的建成将给西藏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畜产品的外输。
【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由于海拔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同时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国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12.(2019七下·天台期末)“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带一路沿线在历史上诞生了许多文明古国,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四大文明古国在空间分布上的共同点。
(2)新疆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据图分析新疆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可以发挥哪些优势?
【答案】(1)A.古代中国B.古代印度C.古代巴比伦D.古代埃及;位于亚非大河流域或者中纬度
(2)资源优势: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位置优势:邻国众多。
【知识点】新疆(丝路明珠)
【解析】【分析】 (1)一带一路沿线在历史上诞生了许多文明古国, 其中主要是四大文明古国, A.古代中国,B.古代印度,C.古代巴比伦,D.古代埃及 ;这些文明古国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生存。
(2)新疆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可以发挥新疆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据图分析可知,新疆有丰富的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有多个邻国,可以发展边境贸易。
【点评】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
1 / 1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选题
1.(2019七下·天台期末)小明在玩中国政区塑料拼图时发现掉了一块,空缺位置与沪、苏、皖、赣、闽五省市相邻,缺失的这一块是(  )省
A.台湾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浙江省
2.(2019七下·天台期末)读沿北纬32 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以下观点描述正确的有(  )
A.①处的太湖流域被称作“鱼米之乡”
B.②处以辣闻名的菜系,与当地气候干燥有关
C.③处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D.④处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为主
3.(2019七下·天台期末)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生活特色迥异。下列哪句话是描绘新疆地区特色的是(  )
A.“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2019七下·天台期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一个镜头:“高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本民族特色的青稞酒和糌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据此判断扎西一家是(  )
A.藏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5.(2019七下·天台期末)“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分别是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典型写照。我国南北方地理景观、民居、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据此回答问题。
(1)以下为我国南北方的差别,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方房子窗户小,注重防寒;南方房子窗户大,注重通风。
B.北方人们喜吃米饭,南方人们喜吃面食
C.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数量少,流量小。
D.北方交通以陆路为主,南方交通水陆并举
(2)南北方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异显著,至关重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自然景观
6.(2019七下·天台期末)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它是“古老”城市的是(  )
A.人民大会堂 B.国家博物馆 C.紫禁城 D.“鸟巢”
7.(2019七下·天台期末)阅读下面年代尺回答问题
上述年代尺表示时间的方式有:(  )
①时代 ②年号纪年 ③公元纪年④ 干支纪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2019七下·天台期末)感受生活的变化需要依据各种各样的资料,下列选项属于第二手资料的是(  )
A.在天台街头镇方山出土的恐龙蛋
B.记录东史郎在南京大屠杀中亲身经历的日记
C.某大学教授编著的《中国古代史》
D.老师拍摄到张思村迷你马拉松比赛的照片
9.(2019七下·天台期末)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认识社会了解家乡的主要渠道。哈尼族小姑娘丹依为了解家乡的生产生活设计了如如图问题,你认为她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个别访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文献调查法 D.实地考察法
二、非选择题
10.(2019七下·天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水系示意图和宁夏地理简图
材料二:开封“地上河”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   ,②   。
(2)写出材料一中③区域的地形区名称,并分析其成为“塞上江南”的原因。
(3)材料二的景观位于黄河   (上、中、下游),此段成为举世闻名的“   ”,为减缓河床抬高的速度,请你提一条合理建议   。
11.(2019七下·天台期末)中学生小文即将赴藏研学活动,为此他查阅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拉萨成都气温曲线图材料三:川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青藏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0.5%,而牧草地占全区面积的62%。
(1)小文在读拉萨和成都气温曲线图的时候,发现拉萨比同纬度的成都气温低,请你告诉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这告诉我们青藏地区的支柱产业的什么?
(3)小文在探讨前往西藏的合适的交通路线的时候,研读了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川藏铁路。
请帮助小文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川藏铁路的建设者需要克服什么困难?铁路的建成将给西藏畜牧业发展带来什么有利影响?
12.(2019七下·天台期末)“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带一路沿线在历史上诞生了许多文明古国,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四大文明古国在空间分布上的共同点。
(2)新疆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据图分析新疆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可以发挥哪些优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是台湾省,B是山西省,C是陕西省,D是浙江省。根据题意,缺失的省要和 沪、苏、皖、赣、闽五省市相邻,符合题意的只能是浙江省。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2.【答案】A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据题分析,该剖面是沿 北纬32 作出的地形剖面,根据经度及海陆位置可以确定, ①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的太湖流域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盛产水稻和鱼类,被称作“鱼米之乡”; ②处是四川盆地,以辣闻名的菜系即川菜,与当地气候潮湿有关; ③处是横断山区,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 ; ④处是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发展了高原畜牧业,在河谷地区发展了河谷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大麦和青稞为主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首先先弄清楚该剖面是沿那条线做出来的,这个剖面是如何延伸和起伏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优势和不足。
3.【答案】C
【知识点】新疆(丝路明珠)
【解析】【分析】 “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反应我国江南水乡特色;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反映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反映我国西部地区特色;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反映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特色;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各区域特征显著。西北地区突出的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突出的特征是高寒。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大陆内部地区,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之山脉的阻挡,降水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4.【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上的牧民们穿藏袍,住帐篷,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糌粑,牛羊肉,靠天养畜,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青藏高原主要的牧民是藏族。由此可以判断扎西一家是藏族。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5.【答案】(1)B
(2)B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 (1)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南北方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异显著,这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气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的生产生活要适应自然环境。不同区域人们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因为不同而美丽。 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
6.【答案】C
【知识点】北京
【解析】【分析】 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它是“古老”城市的是紫禁城。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北京是一座文化古都,历史上有多个朝代都在此建都,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等。
7.【答案】D
【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
【解析】【分析】据题分析,建元是我国首个年号,是汉武帝登基时创立的,建元元年是年号纪年法,BC202年等都是公元纪年的表示方式,甲午是天干地支纪年法。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换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8.【答案】C
【知识点】区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第二手资料与第一手资料的区分。某大学教授编著的《中国古代史》,是教授根据古代历史的发展,结合个人观点对古代史实进行分析和说明,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客观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它属于第二手资料。其他选项都是第一手资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第一手资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第二手资料是指借用他人的经验或者成果;第一手资料指:文献资料和文物资料;第二手资料指:口述资料和神话故事;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可信;第一手资料叫原创;第二手资料叫转载。
9.【答案】B
【知识点】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问卷是指为统计和调查所用的、以设问的方式表述问题的表格。问卷法就是研究者用这种控制式的测量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度量,从而搜集到可靠的资料的一种方法。据题分析,哈尼族小姑娘为了了解家乡的生产生活设计了问题,采用问卷的形式去获取信息,即采用了问卷调查法。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10.【答案】(1)汾河;渭河
(2)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沟渠纵横灌溉便利,或者黄河流经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
(3)下游;地上河;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写出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 :①是汾河,②是渭河。
(2)写出材料一中③区域的地形区名称是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沟渠纵横,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盛产水稻,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原因。
(3)材料二的景观位于黄河下游,此段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为减缓河床抬高的速度,应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具体来说, 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点评】 宁夏位于黄河上游中段,东西窄南北长,地势北低南高,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西侧是雄峻秀丽的贺兰山,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它阻挡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袭,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这里盛产水稻、小麦、平方米、甜菜和瓜果,尤以水稻的优质高产久负盛名,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11.【答案】(1)海拔比成都高或拉萨地势比成都高
(2)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草场广布。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3)①高寒,缺氧,低气压;②经过横断山区,地表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复杂。铁路的建成将为藏区畜产品的外输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知识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 (1)小文在读拉萨和成都气温曲线图的时候,发现拉萨比同纬度的成都气温低, 其原因是拉萨海拔比成都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2)材料二说明了青藏地区耕地面积较少,有大面积的草场,利用当地的草场资源,发展了畜牧业。这告诉我们青藏地区的支柱产业是畜牧业。
(3)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川藏铁路的建设者需要克服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即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在穿越横断山区时, 地表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复杂。 铁路的建成将给西藏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畜产品的外输。
【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由于海拔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同时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国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12.【答案】(1)A.古代中国B.古代印度C.古代巴比伦D.古代埃及;位于亚非大河流域或者中纬度
(2)资源优势: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位置优势:邻国众多。
【知识点】新疆(丝路明珠)
【解析】【分析】 (1)一带一路沿线在历史上诞生了许多文明古国, 其中主要是四大文明古国, A.古代中国,B.古代印度,C.古代巴比伦,D.古代埃及 ;这些文明古国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生存。
(2)新疆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可以发挥新疆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据图分析可知,新疆有丰富的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有多个邻国,可以发展边境贸易。
【点评】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