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8八下·三门期末)明末清初,大胆批判高度膨胀的皇权,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家是( )A.王夫之 B.曹雪芹 C.顾炎武 D.黄宗羲【答案】D【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学者黄宗羲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项黄宗羲大胆批判高度膨胀的皇权,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宗羲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018八下·三门期末)清朝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清王朝( )①专制集权的强化 ②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并非是民族分化政策,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C项①③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文化专制的有关知识。3.(2018八下·三门期末)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经济文化繁荣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机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民族仇杀列强侵略导致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至清朝前期,中国成功抵御了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正当欧洲主要国家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并进行工业革命之际,清朝仍然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由此发生逆转。到了近代前夜的清中期,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清帝国终于陷入了深刻的社会危机。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及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4.(2018八下·三门期末)人类历史是一部对美好生活的探索史。下列作品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探索的是( )①达 芬奇《蒙娜丽莎》 ②哥白尼“日心说”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④孟德斯鸠《三权分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画家达 芬奇的代表作品,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①③符合题意。②哥白尼“日心说”没有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④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时期;②④不符合题意。B项①③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探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5.(2018八下·三门期末)华盛顿和拿破仑是某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为此某同学对他们的主要活动进行了如下概括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②都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时刻登上政治舞台③都是19世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④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华盛顿主导形成了1787年美国宪法,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而拿破仑则曾复辟帝制,①错。华盛顿是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危难深刻成为领导人的,拿破仑是在反抗外国干涉过程中成为领导人的,②④对;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十八、十九世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③错。D项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导人。6.(2018八下·三门期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19世纪后期法国和德国后来居上 ②内燃机广泛应用使世界石油产量巨增③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手工劳动 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①19世纪后期法国和德国后来居上表述不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快速发展,超过英法,不符合题意;②内燃机广泛应用使世界石油产量巨增表述正确,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符合题意;③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手工劳动表述不正确,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不符合题意;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表述正确,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符合题意;A项②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7.受欧洲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掀起了独立运动。其中,揭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海地独立 B.巴西独立C.玻利维亚独立 D.阿根廷独立【答案】A【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海地独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地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地独立影响的识记。8.(2018八下·三门期末)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食肉的习惯B.工业革命后,威胁人们生命的霍乱、伤寒等疾病得到了控制C.在工业社会,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很少D.工业化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答案】C【知识点】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解析】【分析】在农业社会,能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人很少。随着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19世纪后半期,欧美国家纷纷调整教育政策,开始大力发展教育。教育逐渐走向大众, 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渐渐增多。ABD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在工业社会,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很少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9.(2018八下·三门期末)梁启超曾说“欲知中国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有的赞其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则贬之为“卖国贼”。表中支撑李鸿章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的依据有( )李鸿章大事简表(部分)序号 年份 主要大事① 1863 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人才② 1865 创办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③ 1872 创办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④ 1875 着手组建北洋海军,加强海防⑤ 1895 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⑥ 1901 代表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主要人物,他大力开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积极培养洋务人才,创办近代海军。表中①②③④可以支撑李鸿章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的依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化中作用及对其正确评价。10.(2018八下·三门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①其目的都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都是由一些列强共同策划实施的③皇帝被迫出逃,侵略者占领北京 ④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①错误,②③④正确。D项②③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二、非选择题11.(2018八下·三门期末)在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过程中,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中部分历史时期或节点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请将年代尺上A、B处补充完整,并概括这段历史(1840-1901年)的特点。(2)请运用史实对材料二中的两个“不公正”加以说明。(3)面对1840年后的不公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迈开追求近代化的脚步,却又在急促而又悲壮中纷纷走向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纷纷走向失败”?【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屈辱史或探索史。(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及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3)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它们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束缚严重;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④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知识点】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1900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英、美、法、德、日、意、俄、奥组成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进攻中国,攻入北京城,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到《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此同时,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因此1840-1901年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屈辱史或探索史。(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40年之前,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是指我们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把别国看成蛮夷之国;1840年以后,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是指列强侵略我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中国探索屡屡失败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要从两方面加以全面分析。故答案为:(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屈辱史或探索史。(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及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3)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它们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束缚严重;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④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12.(2018八下·三门期末)区域联系日益密切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早期的“西学东渐”,尤其是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王家范等主编《大学中国史》材料三:伏尔泰在他的工作室里挂了一幅孔子像,写过一部戏剧《中国孤儿》;而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尽力阻止留学生计划,断言接受教育的中国学生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并且有害于社会。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学生一律调回国内。(1)根据材料一的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反映的历史事件 主要代表人物 事件的积极作用图1 ① 郑和 ② 图2 新航路开辟 开辟D航线:③ ④ (2)阅读材料二,试举出早期“西学东渐”的一则事例,并说明它使“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3)从材料三中可知,中西方对于文明的交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试简要说说这两种态度导致什么结果?【答案】(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麦哲伦;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2)如:①林则徐组织人编译了《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②魏源写成《海国图志》,该书是近代第一部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制西方的侵略。(3)西方社会对“东学西渐”持开放接受态度,而此时的中国社会对“西学东渐”却极力阻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中国落后西方。【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近代前夜危机;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新航路的开辟,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正式开始。(2)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林则徐一生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3)本题考查中西方对于相互文明的交往的态度及结果。伏尔泰尊崇孔子——说明西方社会对“东学西渐”持开放接受态度,西方社会汲取东方文明成果 ,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在世界发展大潮中居于前列。清政府阻止留学生计划——极力阻止,导致贫穷落后。故答案为:(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麦哲伦;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2)如:①林则徐组织人编译了《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②魏源写成《海国图志》,该书是近代第一部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制西方的侵略。(3)西方社会对“东学西渐”持开放接受态度,而此时的中国社会对“西学东渐”却极力阻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中国落后西方。【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中国近代上午启蒙思想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2018八下·三门期末)革命或改革是推动大国崛起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英国领航】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美国革命】材料二: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日本变革】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这对英国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有何意义?(2)材料二中,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从这些大国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答案】(1)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2)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度。(3)“变革”:明治维新。措施:废除全国所有藩国,设府、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4)启示:①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②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③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④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⑤要完善管理制度。【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可知,材料中英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指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并率先开始工业革命。(2)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可以看出,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3)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据材料三“……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2)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度。(3)“变革”:明治维新。措施:废除全国所有藩国,设府、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4)启示:①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②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③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④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⑤要完善管理制度。【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8八下·三门期末)明末清初,大胆批判高度膨胀的皇权,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家是( )A.王夫之 B.曹雪芹 C.顾炎武 D.黄宗羲2.(2018八下·三门期末)清朝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清王朝( )①专制集权的强化 ②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2018八下·三门期末)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经济文化繁荣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机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民族仇杀列强侵略导致社会政治动荡不安4.(2018八下·三门期末)人类历史是一部对美好生活的探索史。下列作品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探索的是( )①达 芬奇《蒙娜丽莎》 ②哥白尼“日心说”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④孟德斯鸠《三权分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2018八下·三门期末)华盛顿和拿破仑是某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为此某同学对他们的主要活动进行了如下概括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②都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时刻登上政治舞台③都是19世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④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2018八下·三门期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19世纪后期法国和德国后来居上 ②内燃机广泛应用使世界石油产量巨增③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手工劳动 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7.受欧洲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掀起了独立运动。其中,揭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海地独立 B.巴西独立C.玻利维亚独立 D.阿根廷独立8.(2018八下·三门期末)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食肉的习惯B.工业革命后,威胁人们生命的霍乱、伤寒等疾病得到了控制C.在工业社会,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很少D.工业化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9.(2018八下·三门期末)梁启超曾说“欲知中国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有的赞其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则贬之为“卖国贼”。表中支撑李鸿章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的依据有( )李鸿章大事简表(部分)序号 年份 主要大事① 1863 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人才② 1865 创办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③ 1872 创办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④ 1875 着手组建北洋海军,加强海防⑤ 1895 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⑥ 1901 代表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10.(2018八下·三门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①其目的都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都是由一些列强共同策划实施的③皇帝被迫出逃,侵略者占领北京 ④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2018八下·三门期末)在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过程中,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中部分历史时期或节点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请将年代尺上A、B处补充完整,并概括这段历史(1840-1901年)的特点。(2)请运用史实对材料二中的两个“不公正”加以说明。(3)面对1840年后的不公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迈开追求近代化的脚步,却又在急促而又悲壮中纷纷走向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纷纷走向失败”?12.(2018八下·三门期末)区域联系日益密切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早期的“西学东渐”,尤其是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王家范等主编《大学中国史》材料三:伏尔泰在他的工作室里挂了一幅孔子像,写过一部戏剧《中国孤儿》;而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尽力阻止留学生计划,断言接受教育的中国学生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并且有害于社会。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学生一律调回国内。(1)根据材料一的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反映的历史事件 主要代表人物 事件的积极作用图1 ① 郑和 ② 图2 新航路开辟 开辟D航线:③ ④ (2)阅读材料二,试举出早期“西学东渐”的一则事例,并说明它使“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3)从材料三中可知,中西方对于文明的交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试简要说说这两种态度导致什么结果?13.(2018八下·三门期末)革命或改革是推动大国崛起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英国领航】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美国革命】材料二: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日本变革】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这对英国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有何意义?(2)材料二中,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从这些大国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学者黄宗羲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项黄宗羲大胆批判高度膨胀的皇权,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宗羲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并非是民族分化政策,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C项①③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文化专制的有关知识。3.【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至清朝前期,中国成功抵御了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正当欧洲主要国家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并进行工业革命之际,清朝仍然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由此发生逆转。到了近代前夜的清中期,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清帝国终于陷入了深刻的社会危机。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及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4.【答案】B【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画家达 芬奇的代表作品,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①③符合题意。②哥白尼“日心说”没有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④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时期;②④不符合题意。B项①③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探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5.【答案】D【知识点】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华盛顿主导形成了1787年美国宪法,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而拿破仑则曾复辟帝制,①错。华盛顿是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危难深刻成为领导人的,拿破仑是在反抗外国干涉过程中成为领导人的,②④对;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十八、十九世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③错。D项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导人。6.【答案】A【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①19世纪后期法国和德国后来居上表述不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快速发展,超过英法,不符合题意;②内燃机广泛应用使世界石油产量巨增表述正确,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符合题意;③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手工劳动表述不正确,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不符合题意;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表述正确,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符合题意;A项②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7.【答案】A【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海地独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地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地独立影响的识记。8.【答案】C【知识点】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解析】【分析】在农业社会,能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人很少。随着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19世纪后半期,欧美国家纷纷调整教育政策,开始大力发展教育。教育逐渐走向大众, 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渐渐增多。ABD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在工业社会,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很少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9.【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主要人物,他大力开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积极培养洋务人才,创办近代海军。表中①②③④可以支撑李鸿章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的依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化中作用及对其正确评价。10.【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①错误,②③④正确。D项②③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11.【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屈辱史或探索史。(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及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3)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它们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束缚严重;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④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知识点】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1900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英、美、法、德、日、意、俄、奥组成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进攻中国,攻入北京城,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到《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此同时,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因此1840-1901年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屈辱史或探索史。(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40年之前,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是指我们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把别国看成蛮夷之国;1840年以后,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是指列强侵略我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中国探索屡屡失败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要从两方面加以全面分析。故答案为:(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屈辱史或探索史。(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及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3)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它们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束缚严重;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④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12.【答案】(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麦哲伦;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2)如:①林则徐组织人编译了《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②魏源写成《海国图志》,该书是近代第一部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制西方的侵略。(3)西方社会对“东学西渐”持开放接受态度,而此时的中国社会对“西学东渐”却极力阻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中国落后西方。【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近代前夜危机;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新航路的开辟,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正式开始。(2)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林则徐一生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3)本题考查中西方对于相互文明的交往的态度及结果。伏尔泰尊崇孔子——说明西方社会对“东学西渐”持开放接受态度,西方社会汲取东方文明成果 ,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在世界发展大潮中居于前列。清政府阻止留学生计划——极力阻止,导致贫穷落后。故答案为:(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麦哲伦;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2)如:①林则徐组织人编译了《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②魏源写成《海国图志》,该书是近代第一部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制西方的侵略。(3)西方社会对“东学西渐”持开放接受态度,而此时的中国社会对“西学东渐”却极力阻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中国落后西方。【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中国近代上午启蒙思想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答案】(1)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2)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度。(3)“变革”:明治维新。措施:废除全国所有藩国,设府、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4)启示:①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②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③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④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⑤要完善管理制度。【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可知,材料中英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指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并率先开始工业革命。(2)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可以看出,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3)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据材料三“……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2)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度。(3)“变革”:明治维新。措施:废除全国所有藩国,设府、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4)启示:①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②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③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④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⑤要完善管理制度。【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