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八下·天台期末)某校八(3)班同学开展以“明朝加强皇权”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这个主题的是(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立军机处
③八股取士 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019八下·天台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B.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玄幻小说
C.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
3.(2019八下·天台期末)“国家在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时,构建的各项政治制度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方式来保卫政治自由的合法性和整个政治体制的稳定性。”据此推断,这种指导思想的提出者是(  )
A.伏尔泰三权分立 B.孟德斯鸠君主立宪制
C.卢梭主权在民 D.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4.(2019八下·天台期末)小元同学的诗歌朗诵:一首《神曲》颠覆了神的世界,一幅《蒙娜丽莎》华美了木然的神情,一尊《大卫》塑造了高贵的灵魂——这首诗歌的主题是(  )
A.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B.冲破思想的牢笼
C.科学的春天 D.理性的认识
5.(2019八下·天台期末)下列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是(  )
A.先进的航海技术 B.丰富的航海知识
C.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6.(2019八下·天台期末)关于如图A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等发展
③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④电话、电报等新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2019八下·天台期末)人类社会中无数次的变革说明了“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社会变革又是对思想理论的落实和实践”。以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人民主权理论—光荣革命 B.地圆学说—文艺复兴
C.启蒙思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
8.(2019八下·天台期末)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王朝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9.(2019八下·天台期末)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帮助国人了解世界,他组织人编译书本,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该书是指(  )
A.《坤舆万国全图》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使西纪程》
10.(2019八下·天台期末)对历史进行比较归纳,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17-18世纪,英、法、美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相比,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性在于(  )
A.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B.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C.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颁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重要文件
二、非选择题
11.(2019八下·天台期末)民族危机与艰难探索
材料一:中国最早派遣的赴美留学幼童材料二:梁启超、康有为语录节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清政府采取的该项措施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的两位人物是哪一次运动的主角?
(3)上述两次运动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它们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12.(2019八下·天台期末)中美贸易起战端英勇抗争维国权
(1)好战者简介:结合图一、图二信息说明19世纪后半期美国走向强大的原因。
(2)“辉煌战绩”:结合19世纪中国的屈辱史,运用所学的知识,列举美国侵略中国的史实两例
(3)战场经验:以大欺小、倚强凌弱是美国的一贯作风,面对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中国只有昂起不屈的头颅,才能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举一例说明中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抗列强的史实
13.(2019八下·天台期末)国家尊严齐保卫一片丹心照汗青
时期 材料 问题
明朝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明史》 根据材料说出明朝中期反侵略斗争一例。
明清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材料中的“余”指谁?他最大功绩是什么?
清 和卓兄弟据天山南路有余年,其所窃据,扰乱回疆甚盛,必速加翦除……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扶老携幼迎接清兵……清政府在边境竖立一座高大的石碑,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清史》译稿 清政府平定“和卓兄弟”叛乱后,在该地区设置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根据材料,说说清政府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请为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一个共同主题。
(1)根据材料说出明朝中期反侵略斗争一例。
(2)材料中的“余”指谁?他最大功绩是什么?
(3)清政府平定“和卓兄弟”叛乱后,在该地区设置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根据材料,说说清政府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4)请为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一个共同主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①废丞相,设三司——明朝;②设立军机处——清雍正帝时期;③八股取士——始于明朝;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明朝。
A项①③④是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的主要措施。
2.【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A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项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玄幻小说说法不正确,《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不符合题意;
C项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说法不正确,《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不符合题意;
D项《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说法不正确,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展示人生百态和社会万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四大名著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
D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是“国家在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时,构建的各项政治制度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方式来保卫政治自由的合法性和整个政治体制的稳定性。”这种指导思想的提出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孟德斯鸠的思想。
4.【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神曲》、《蒙娜丽莎》、《大卫》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它们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
B项冲破思想的牢笼是小元同学的诗歌朗诵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AB两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前提条件,不符合题意;
C项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是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不符合题意;
D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由曲线图可知,图中A段对应历史时期是1765——1870年,这一时期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故①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导致了汽车和飞机交通工具的诞生,这大大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故②应出现在图中的B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之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故③正确;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是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项①③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分析】A项人民主权理论—光荣革命,人民主权理论由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而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不符合题意;
B项地圆学说—文艺复兴,地圆学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C项启蒙思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能够佐证题干观点,启蒙思想的传播,人民民主意识日益增长,特别是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美人民,在这种形势下,拉美独立运动拉开序幕,符合题意;
D项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因果颠倒,英国的宪章运动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就爆发了,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考查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902年2月”并结合所学知,之所以出现材料所述的结果,是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D项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是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回顾已学可知,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后,为严厉打击鸦片走私行为,采取了收缴鸦片、缉拿烟贩、并虎门销烟的措施,彰显了高贵的民族气节;为有效地抵御英国侵略,林则徐多渠道收集国外信息,了解英国概况,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 促使林则徐“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他因此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等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B项《四洲志》是林则徐组织人编译的,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英雄林则徐。
10.【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两国推翻的是封建专制统治,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之处在于推翻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A项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项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性,符合题意;
C项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D项颁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及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11.【答案】(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的改革大有帮助。
(2)戊戌变法
(3)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制度(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以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中还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技术,传播了西方的思想观念。
(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材料二中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他们在运动中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不同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则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的改革大有帮助。
(2)戊戌变法。
(3)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制度(君主立宪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2.【答案】(1)科技: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实现了电气化。政治、经济: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2)1899年,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19世纪后半期美国走向强大的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2)本题考查19世纪美国侵略中国的史实。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1900年6月,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的队伍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本题考查中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抗列强的史实。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1851年—1864年兴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故答案为:(1)科技: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实现了电气化。政治、经济: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2)1899年,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世纪后半期美国走向强大的原因、19世纪美国侵略中国的史实、中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抗列强的史实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1)戚继光、俞大猷抗倭
(2)郑成功;收复台湾。
(3)伊犁将军;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朝中期的反侵略斗争。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不是在登州,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2)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材料中的“余”指郑成功。
(3)本题考查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违背民心,破坏统一;清政府采取正确的平叛政策,顺应民心;因此清政府平定“和卓兄弟”叛乱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伊犁将军都是体现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史实,促进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三则材料归纳一个共同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故答案为:(1)戚继光、俞大猷抗倭。
(2)郑成功;收复台湾。
(3)伊犁将军;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1 / 1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八下·天台期末)某校八(3)班同学开展以“明朝加强皇权”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这个主题的是(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立军机处
③八股取士 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①废丞相,设三司——明朝;②设立军机处——清雍正帝时期;③八股取士——始于明朝;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明朝。
A项①③④是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的主要措施。
2.(2019八下·天台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B.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玄幻小说
C.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
【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A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项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玄幻小说说法不正确,《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不符合题意;
C项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说法不正确,《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不符合题意;
D项《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说法不正确,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展示人生百态和社会万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四大名著知识。
3.(2019八下·天台期末)“国家在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时,构建的各项政治制度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方式来保卫政治自由的合法性和整个政治体制的稳定性。”据此推断,这种指导思想的提出者是(  )
A.伏尔泰三权分立 B.孟德斯鸠君主立宪制
C.卢梭主权在民 D.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
D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是“国家在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时,构建的各项政治制度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方式来保卫政治自由的合法性和整个政治体制的稳定性。”这种指导思想的提出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孟德斯鸠的思想。
4.(2019八下·天台期末)小元同学的诗歌朗诵:一首《神曲》颠覆了神的世界,一幅《蒙娜丽莎》华美了木然的神情,一尊《大卫》塑造了高贵的灵魂——这首诗歌的主题是(  )
A.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B.冲破思想的牢笼
C.科学的春天 D.理性的认识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神曲》、《蒙娜丽莎》、《大卫》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它们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
B项冲破思想的牢笼是小元同学的诗歌朗诵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19八下·天台期末)下列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是(  )
A.先进的航海技术 B.丰富的航海知识
C.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AB两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前提条件,不符合题意;
C项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是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不符合题意;
D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6.(2019八下·天台期末)关于如图A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等发展
③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④电话、电报等新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由曲线图可知,图中A段对应历史时期是1765——1870年,这一时期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故①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导致了汽车和飞机交通工具的诞生,这大大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故②应出现在图中的B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之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故③正确;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是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项①③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7.(2019八下·天台期末)人类社会中无数次的变革说明了“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社会变革又是对思想理论的落实和实践”。以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人民主权理论—光荣革命 B.地圆学说—文艺复兴
C.启蒙思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分析】A项人民主权理论—光荣革命,人民主权理论由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而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不符合题意;
B项地圆学说—文艺复兴,地圆学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C项启蒙思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能够佐证题干观点,启蒙思想的传播,人民民主意识日益增长,特别是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美人民,在这种形势下,拉美独立运动拉开序幕,符合题意;
D项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因果颠倒,英国的宪章运动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就爆发了,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考查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
8.(2019八下·天台期末)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王朝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902年2月”并结合所学知,之所以出现材料所述的结果,是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D项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是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19八下·天台期末)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帮助国人了解世界,他组织人编译书本,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该书是指(  )
A.《坤舆万国全图》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使西纪程》
【答案】B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回顾已学可知,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后,为严厉打击鸦片走私行为,采取了收缴鸦片、缉拿烟贩、并虎门销烟的措施,彰显了高贵的民族气节;为有效地抵御英国侵略,林则徐多渠道收集国外信息,了解英国概况,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 促使林则徐“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他因此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等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B项《四洲志》是林则徐组织人编译的,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英雄林则徐。
10.(2019八下·天台期末)对历史进行比较归纳,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17-18世纪,英、法、美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相比,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性在于(  )
A.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B.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C.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颁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重要文件
【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两国推翻的是封建专制统治,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之处在于推翻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A项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项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性,符合题意;
C项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D项颁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及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1.(2019八下·天台期末)民族危机与艰难探索
材料一:中国最早派遣的赴美留学幼童材料二:梁启超、康有为语录节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清政府采取的该项措施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的两位人物是哪一次运动的主角?
(3)上述两次运动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它们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答案】(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的改革大有帮助。
(2)戊戌变法
(3)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制度(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以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中还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技术,传播了西方的思想观念。
(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材料二中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他们在运动中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不同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则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的改革大有帮助。
(2)戊戌变法。
(3)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制度(君主立宪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2.(2019八下·天台期末)中美贸易起战端英勇抗争维国权
(1)好战者简介:结合图一、图二信息说明19世纪后半期美国走向强大的原因。
(2)“辉煌战绩”:结合19世纪中国的屈辱史,运用所学的知识,列举美国侵略中国的史实两例
(3)战场经验:以大欺小、倚强凌弱是美国的一贯作风,面对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中国只有昂起不屈的头颅,才能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举一例说明中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抗列强的史实
【答案】(1)科技: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实现了电气化。政治、经济: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2)1899年,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19世纪后半期美国走向强大的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2)本题考查19世纪美国侵略中国的史实。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1900年6月,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的队伍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本题考查中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抗列强的史实。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1851年—1864年兴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故答案为:(1)科技: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实现了电气化。政治、经济: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2)1899年,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世纪后半期美国走向强大的原因、19世纪美国侵略中国的史实、中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抗列强的史实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019八下·天台期末)国家尊严齐保卫一片丹心照汗青
时期 材料 问题
明朝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明史》 根据材料说出明朝中期反侵略斗争一例。
明清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材料中的“余”指谁?他最大功绩是什么?
清 和卓兄弟据天山南路有余年,其所窃据,扰乱回疆甚盛,必速加翦除……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扶老携幼迎接清兵……清政府在边境竖立一座高大的石碑,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清史》译稿 清政府平定“和卓兄弟”叛乱后,在该地区设置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根据材料,说说清政府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请为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一个共同主题。
(1)根据材料说出明朝中期反侵略斗争一例。
(2)材料中的“余”指谁?他最大功绩是什么?
(3)清政府平定“和卓兄弟”叛乱后,在该地区设置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根据材料,说说清政府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4)请为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一个共同主题。
【答案】(1)戚继光、俞大猷抗倭
(2)郑成功;收复台湾。
(3)伊犁将军;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朝中期的反侵略斗争。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不是在登州,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2)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材料中的“余”指郑成功。
(3)本题考查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违背民心,破坏统一;清政府采取正确的平叛政策,顺应民心;因此清政府平定“和卓兄弟”叛乱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伊犁将军都是体现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史实,促进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三则材料归纳一个共同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故答案为:(1)戚继光、俞大猷抗倭。
(2)郑成功;收复台湾。
(3)伊犁将军;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