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九上·椒江月考)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下列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的是(  )
A.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 B.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
C.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D.模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汇聚革命力量,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上,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指的是推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ABD三项解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相关知识。
2.(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列诗句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反映的事件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因而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ACD。
C项①②④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诗言志,史铸诗为依托,考查井冈山会师、南京解放、五四运动和长征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史实。
3.(2018九上·杭州期中)在二战的国家首脑会议中,有中国政府首脑参加的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平 D.波茨坦会议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943年11月,中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三国首脑蒋介石,丘吉尔,罗斯福出席,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对于开罗会议的理解和熟悉,是考试的易考点。
4.(2018九上·椒江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  )
A.阿拉曼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西西里岛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D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所以题干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相关知识。
5.(2018九上·椒江月考)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制造了灭绝仁懷的罪行,以下与其罪行无关的是(  )
A.南京大屠杀 B.日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
C.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 D.首次使用毒气弹
【答案】D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A项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时日军犯下的罪行,不符合题意;
B项日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是二战时日军犯下的罪行,不符合题意;
C项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法西斯德国犯下的罪行,不符合题意;
D项首次使用毒气弹与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罪行无关,在一战时交战双方首次使用了毒气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法西斯国家二战罪行的有关知识。
6.(2018九上·椒江月考)以下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的结果
B.客观上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D.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二战是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ABD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7.(2018九上·椒江月考)瞿秋白说,1912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感受。这说明辛亥革命(  )
A.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提倡人们改变发型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A项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说法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不符合题意;
B项提倡人们改变发型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C项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题干材料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D项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说法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
8.(2018九上·椒江月考)陈独秀在《警告青年》要点中提到:“自由而非奴隶的…科学而非想象的”这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思潮是(  )
A.民主和科学 B.马克思主义 C.民主共和 D.封建专制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领域发生的这场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精神,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A项民主和科学是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思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
9.(2018九上·椒江月考)1919年4月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在中国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报纸刊登了白话文作品
B.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
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A项报纸刊登了白话文作品可能看到,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倡使用白话文,不符合题意;
B项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不可能看到,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符合题意;
C项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可能看到,1919年5月爆发五四运动,旋即席卷全国,不符合题意;
D项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可能看到,1919年5月爆发五四运动,旋即席卷全国,前期学生是先锋,北京;后期(六月初后)中心转到上海,工人成了运动主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2018九上·椒江月考)中共一大选址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是中国同盟会的诞生地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
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是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第三个主导因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原因。注意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与中共一大的有关内容。
11.(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
B.孙中山组建了国民政府
C.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
D.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ACD三项搭配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孙中山组建了国民政府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2.(2018九上·椒江月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两度合作,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无关的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组织了太原会战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
【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不符合题意;
B项太原会战国共双方都有参与,不符合题意;
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符合题意;
D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有关知识。
13.(2018九上·椒江月考)某同学展示了如下图这幅历史地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五四运动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图中“丁泗桥”、“贺胜桥”与北伐战争有关知。丁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
ACD三项与题干地图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北伐战争是题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有关知识。
14.(2018九上·椒江月考)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些会议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面对党的相关会议的历史意义阐述正确的有(  )
①中共一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八七会议,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向土地革命的转变
④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所以①表述错误;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②符合题意;八七会议,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兴起的转变,所以③符合题意;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但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相关会议。
B项②④阐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会议的有关知识。
15.(2018九上·椒江月考)民国25年,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陕西省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黄洋界:井冈山哨口)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民国25年,即1936年。 1936年10月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红军的主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中国大西北的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①④与这两件事件有关,②是指红军反围剿,③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掌握。
16.(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面能直接反映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
A.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
B.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是指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B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是指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C项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是指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
D项电影《甲午风云》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
17.(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列口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军阀”
②“打倒孔家店”
③“废除不平等条约”
④“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打倒军阀”是指1926年爆发的北伐战争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指1915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废除不平等条约”是1924年爆发的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口号,“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是1937年全面抗战的口号,所以依次顺序是②③①④。
B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
18.(2018九上·椒江月考)“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军队的军歌(  )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新四军 D.中国工农红军
【答案】B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ACD三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军队;南方的游击队是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军队;
B项八路军的军歌“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根据题干中的“首战平型关”发生在山西,抗日战争中北方的军队是八路军,指的是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和识记基础知识能力。
19.(2018九上·椒江月考)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新青年》的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④国民党的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材料内容中的技术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观念的反映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组织的反应”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故③④正确;①②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有关知识。
20.(2018九上·椒江月考)某同学在课堂上用图表法归纳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
① 1919年﹣1927年 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② 1927年﹣1936年 国共对峙,走向合作
③ 1937年﹣1945年 统一战线,抗日烽火
④ 1911年﹣1919年 民主科学,实现反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19年—1927年是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开天辟地,是指中共成立;实现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所以①是错误的。1927年—1936年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国共对峙,是指国共内战;走向合作,是指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②是正确的。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所以③正确。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所以④错误。
B项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非选择题
21.(2018九上·椒江月考)比较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1、图2分别与哪些具体历史事件有关?看了这两幅照片后,你有哪些感悟?
(2)图3和图4都有哪些亚洲国家参加?依据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答案】(1)凡尔登战役;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 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写出两点)
(2)中国、日本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史实+地位)
二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史实+地位)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一战和二战的有关知识。图1反映的是凡尔登战役,图2反映的是美国在日本投降原子弹的事件。这告诉我们,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 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
(2)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和会和东京审判的有关知识。巴黎和会和东京审判中国和日本都有参加。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中国抗日战场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极大减轻了其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其他战场的压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因此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故答案为:(1)凡尔登战役;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 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写出两点)
(2)中国、日本。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史实+地位)
二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史实+地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018九上·椒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资料二 日方记录:“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失甚大……”
资料三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1)写出资料一中“捷报”所指的战役及其意义?
资料二中日方记录所指战役是哪次战役?
(2)资料一、二告诉我们抗日战争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三,你如何看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答案】(1)台儿庄战役 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百团大战
(2)国民党爱国将领的英勇奋战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对日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有关知识。材料一描述的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天,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消灭敌人一万多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分析资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料二中日方记录所指战役是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
(2)本题考查的是抗战胜利原因的有关知识。资料一告诉我们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国民党爱国将领的英勇奋战;资料二告诉我们抗战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对日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故答案为:(1)台儿庄战役;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百团大战。
(2)国民党爱国将领的英勇奋战;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对日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及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
23.(2018九上·椒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军阀绝种,便要打败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败帝国主义,就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摘自《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材料二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当时革命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一任务取得了哪些成就?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的讲话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一讲话之后不久,国共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通过国共关系的探讨,你得出了什么启示?
【答案】(1)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北伐战争的胜利 建立黄埔军校
(2)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当时革命的具体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一任务取得的成就有北伐战争的胜利、建立黄埔军校。
(2)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的讲话是在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的情况下发出的。这一讲话之后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本题考查的是对国共关系演变的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故答案为:(1)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北伐战争的胜利;建立黄埔军校。
(2)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对国共关系演变的认识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24.(2018九上·椒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电视剧《中国1921》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5年波澜壮阔,95年壮丽辉煌。
材料二 伟大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习近平
(1)电视剧中“南湖红船”“军旗升起的地方”“井冈号角”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军旗升起的地方”给中国革命带来怎样的希望?
(2)材料中“井冈山道路”具体指什么?这条道路是怎样创立起来的?
【答案】(1)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过程: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受挫,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关知识。电视剧中“南湖红船”“军旗升起的地方”“井冈号角”分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有关知识。材料中“井冈山道路”具体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受挫,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过程: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受挫,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有关知识。
25.(2018九上·椒江月考)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A时期,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发展道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个时间点?请说明理由
(3)“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抉择”。请运用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
【答案】(1)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的深入。
(2)1931年 因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发动了局部侵华,从此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日战争。
(3)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危机+抉择)
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发展道路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近代史开启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由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的深入。
(2)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发动了局部侵华,从此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日战争。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危机+抉择);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故答案为:(1)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的深入。
(2)1931年;因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发动了局部侵华,从此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日战争。
(3)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危机+抉择)
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发展道路的认识、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等相关知识。
1 / 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九上·椒江月考)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下列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的是(  )
A.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 B.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
C.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D.模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2.(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列诗句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8九上·杭州期中)在二战的国家首脑会议中,有中国政府首脑参加的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平 D.波茨坦会议
4.(2018九上·椒江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  )
A.阿拉曼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西西里岛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5.(2018九上·椒江月考)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制造了灭绝仁懷的罪行,以下与其罪行无关的是(  )
A.南京大屠杀 B.日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
C.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 D.首次使用毒气弹
6.(2018九上·椒江月考)以下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的结果
B.客观上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D.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7.(2018九上·椒江月考)瞿秋白说,1912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感受。这说明辛亥革命(  )
A.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提倡人们改变发型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8.(2018九上·椒江月考)陈独秀在《警告青年》要点中提到:“自由而非奴隶的…科学而非想象的”这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思潮是(  )
A.民主和科学 B.马克思主义 C.民主共和 D.封建专制
9.(2018九上·椒江月考)1919年4月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在中国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报纸刊登了白话文作品
B.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
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10.(2018九上·椒江月考)中共一大选址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是中国同盟会的诞生地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
11.(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
B.孙中山组建了国民政府
C.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
D.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2.(2018九上·椒江月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两度合作,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无关的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组织了太原会战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
13.(2018九上·椒江月考)某同学展示了如下图这幅历史地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五四运动
14.(2018九上·椒江月考)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些会议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面对党的相关会议的历史意义阐述正确的有(  )
①中共一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八七会议,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向土地革命的转变
④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2018九上·椒江月考)民国25年,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陕西省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黄洋界:井冈山哨口)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面能直接反映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
A.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
B.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17.(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列口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军阀”
②“打倒孔家店”
③“废除不平等条约”
④“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18.(2018九上·椒江月考)“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军队的军歌(  )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新四军 D.中国工农红军
19.(2018九上·椒江月考)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新青年》的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④国民党的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8九上·椒江月考)某同学在课堂上用图表法归纳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
① 1919年﹣1927年 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② 1927年﹣1936年 国共对峙,走向合作
③ 1937年﹣1945年 统一战线,抗日烽火
④ 1911年﹣1919年 民主科学,实现反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2018九上·椒江月考)比较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1、图2分别与哪些具体历史事件有关?看了这两幅照片后,你有哪些感悟?
(2)图3和图4都有哪些亚洲国家参加?依据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2.(2018九上·椒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资料二 日方记录:“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失甚大……”
资料三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1)写出资料一中“捷报”所指的战役及其意义?
资料二中日方记录所指战役是哪次战役?
(2)资料一、二告诉我们抗日战争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三,你如何看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3.(2018九上·椒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军阀绝种,便要打败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败帝国主义,就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摘自《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材料二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当时革命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一任务取得了哪些成就?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的讲话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一讲话之后不久,国共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通过国共关系的探讨,你得出了什么启示?
24.(2018九上·椒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电视剧《中国1921》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5年波澜壮阔,95年壮丽辉煌。
材料二 伟大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习近平
(1)电视剧中“南湖红船”“军旗升起的地方”“井冈号角”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军旗升起的地方”给中国革命带来怎样的希望?
(2)材料中“井冈山道路”具体指什么?这条道路是怎样创立起来的?
25.(2018九上·椒江月考)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A时期,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发展道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个时间点?请说明理由
(3)“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抉择”。请运用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汇聚革命力量,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上,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指的是推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ABD三项解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相关知识。
2.【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反映的事件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因而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ACD。
C项①②④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诗言志,史铸诗为依托,考查井冈山会师、南京解放、五四运动和长征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史实。
3.【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943年11月,中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三国首脑蒋介石,丘吉尔,罗斯福出席,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对于开罗会议的理解和熟悉,是考试的易考点。
4.【答案】D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所以题干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A项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时日军犯下的罪行,不符合题意;
B项日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是二战时日军犯下的罪行,不符合题意;
C项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法西斯德国犯下的罪行,不符合题意;
D项首次使用毒气弹与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罪行无关,在一战时交战双方首次使用了毒气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法西斯国家二战罪行的有关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二战是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ABD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7.【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A项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说法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不符合题意;
B项提倡人们改变发型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C项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题干材料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D项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说法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领域发生的这场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精神,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A项民主和科学是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思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A项报纸刊登了白话文作品可能看到,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倡使用白话文,不符合题意;
B项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不可能看到,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符合题意;
C项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可能看到,1919年5月爆发五四运动,旋即席卷全国,不符合题意;
D项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可能看到,1919年5月爆发五四运动,旋即席卷全国,前期学生是先锋,北京;后期(六月初后)中心转到上海,工人成了运动主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
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是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第三个主导因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原因。注意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与中共一大的有关内容。
11.【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ACD三项搭配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孙中山组建了国民政府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2.【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不符合题意;
B项太原会战国共双方都有参与,不符合题意;
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符合题意;
D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有关知识。
1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图中“丁泗桥”、“贺胜桥”与北伐战争有关知。丁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
ACD三项与题干地图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北伐战争是题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有关知识。
14.【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所以①表述错误;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②符合题意;八七会议,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兴起的转变,所以③符合题意;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但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相关会议。
B项②④阐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会议的有关知识。
15.【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民国25年,即1936年。 1936年10月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红军的主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中国大西北的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①④与这两件事件有关,②是指红军反围剿,③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掌握。
16.【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是指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B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是指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C项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是指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
D项电影《甲午风云》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
17.【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打倒军阀”是指1926年爆发的北伐战争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指1915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废除不平等条约”是1924年爆发的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口号,“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是1937年全面抗战的口号,所以依次顺序是②③①④。
B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
18.【答案】B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ACD三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军队;南方的游击队是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军队;
B项八路军的军歌“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根据题干中的“首战平型关”发生在山西,抗日战争中北方的军队是八路军,指的是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和识记基础知识能力。
19.【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材料内容中的技术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观念的反映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组织的反应”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故③④正确;①②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有关知识。
20.【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19年—1927年是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开天辟地,是指中共成立;实现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所以①是错误的。1927年—1936年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国共对峙,是指国共内战;走向合作,是指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②是正确的。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所以③正确。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所以④错误。
B项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21.【答案】(1)凡尔登战役;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 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写出两点)
(2)中国、日本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史实+地位)
二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史实+地位)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一战和二战的有关知识。图1反映的是凡尔登战役,图2反映的是美国在日本投降原子弹的事件。这告诉我们,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 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
(2)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和会和东京审判的有关知识。巴黎和会和东京审判中国和日本都有参加。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中国抗日战场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极大减轻了其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其他战场的压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因此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故答案为:(1)凡尔登战役;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 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写出两点)
(2)中国、日本。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史实+地位)
二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史实+地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1)台儿庄战役 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百团大战
(2)国民党爱国将领的英勇奋战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对日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有关知识。材料一描述的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天,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消灭敌人一万多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分析资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料二中日方记录所指战役是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
(2)本题考查的是抗战胜利原因的有关知识。资料一告诉我们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国民党爱国将领的英勇奋战;资料二告诉我们抗战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对日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故答案为:(1)台儿庄战役;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百团大战。
(2)国民党爱国将领的英勇奋战;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对日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及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
23.【答案】(1)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北伐战争的胜利 建立黄埔军校
(2)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当时革命的具体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一任务取得的成就有北伐战争的胜利、建立黄埔军校。
(2)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的讲话是在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的情况下发出的。这一讲话之后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本题考查的是对国共关系演变的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故答案为:(1)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北伐战争的胜利;建立黄埔军校。
(2)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对国共关系演变的认识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24.【答案】(1)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过程: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受挫,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关知识。电视剧中“南湖红船”“军旗升起的地方”“井冈号角”分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有关知识。材料中“井冈山道路”具体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受挫,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过程: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受挫,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有关知识。
25.【答案】(1)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的深入。
(2)1931年 因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发动了局部侵华,从此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日战争。
(3)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危机+抉择)
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发展道路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近代史开启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由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的深入。
(2)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发动了局部侵华,从此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日战争。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危机+抉择);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故答案为:(1)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的深入。
(2)1931年;因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发动了局部侵华,从此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日战争。
(3)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危机+抉择)
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发展道路的认识、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等相关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