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专题一物质的化学变化第2讲质量守恒定律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考点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解析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3.理解:(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指质量守恒,反应前后体积不一定守恒。(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和“质量总和相等”。(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不一定改变。(5)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1.【中考?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针对训练C【点拨】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2.【2020?湘潭】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SO2B.H2SC.COD.H2针对训练A点燃【点拨】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3.【2020?怀化】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0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丙一定作催化剂针对训练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01055反应后的质量/g24m39C【点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30g-2g=2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8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0g-4g=6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9g-5g=34g;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m的数值为5,A错误;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8g:6g=14:3,B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C正确;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D错误。4.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就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1)该变化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针对训练遵守(2)请你解释“金属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3)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不打开容器盖,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共10张PPT)专题一物质的化学变化第3讲化学方程式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考点解析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读法(以2H2O==2H2↑+O2↑为例)1通电1.反映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如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2.反映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如通电时,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3.反映各粒子间的数量比。如每2个水分子分解为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考点解析1.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标四查。提示:标反应条件时,区分“点燃”与“燃烧”,“高温”与“加热”;标生成物的状态时,要“左顾右看”,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时,才能在生成的气体的化学式右边标“↑”。1.对化学方程式:S+O2=====SO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应条件是点燃B.反应中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C.参加反应的硫、氧气质量比为2:1D.氧气可助燃针对训练C点燃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2)有毒气体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训练S+O2=====SO2点燃2CO+O2=====2CO2点燃3Fe+2O2=====Fe3O4点燃(4)照明弹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6)燃烧时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7)加热铜丝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Mg+O2=====2MgO点燃4P+5O2=====2P2O5点燃2H2+O2=====2H2O点燃2Cu+O2=====2CuO△(8)碳发生完全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碳发生不完全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O3+2HCl===CaCl2+H2O+CO2↑C+O2=====CO2点燃2C+O2=====2CO点燃(1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实验室加热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Ca(OH)2===CaCO3↓+H2O2KClO3=====2KCl+3O2↑△MnO22KMnO4=====K2MnO4+MnO2+O2↑△(14)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碳酸的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H2O===H2CO3H2CO3===CO2↑+H2O2H2O2=====2H2O+O2↑MnO2(17)生成物全部为单质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有一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2O=====2H2↑+O2↑通电CO2+C=====2CO高温(共12张PPT)专题一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讲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考点物质的变化1考点解析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有的也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事例胆矾研碎、水的沸腾、灯泡发光、浑浊的河水静置、石蜡熔化、活性炭净水、石油蒸馏、工业制氧气、氧气液化、干冰升华等燃烧,电解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食物腐烂变质,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煤的干馏,火药爆炸等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易错提醒: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需根据“质变”,不能只看“表象”,如伴随有产生气泡、沉淀、变色、爆炸等现象的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考点物质的性质2考点解析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润滑性、硬度等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腐蚀性等判断依据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考点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考点解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例如: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导致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氮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作保护气;H2、CO、CH4具有可燃性,可用来作燃料;C、CO、H2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净化水和空气。决定1.【2020?威海】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B.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D.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针对训练B【点拨】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教室和宿舍通风这几个过程中都没有产生新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消毒液会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2.【2020?怀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针对训练B【点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变化。3.【2020?青岛】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极难溶于水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具有可燃性针对训练D【点拨】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习题课件 专题一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pptx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习题课件 专题一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2讲 质量守恒定律.pptx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习题课件 专题一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化学方程式.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