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中国古代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4.中国古代史

资源简介

4.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文明起源于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的文明曾发生过碰撞和交融。据此回答1—3小题。
1.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有人说,步入近代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世界”被发现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启蒙运动
3.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
4.下列对右图中隋朝大运河A、B、C、D四段名称的标注中,正确的是( )
A.江南河
B.永济渠
C.邗沟
D.通济渠
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5—6小题。
5.汉唐时期是我国文化的繁荣时期,下列对此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②继承了前代文化
③全盘吸收了外来文化
④社会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文化成就中,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是( )
A.司马迁《史记》 B.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C.顾恺之《女史箴图》 D.王羲之《七月都下贴》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影响人类。据此回答7—10小题。
7.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8.“珍妮纺纱开先河,蒸汽推动世界波”所反映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9.飞机是工业革命新阶段的重要成果。为早期飞机提供动力的机器是(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10.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网络管理员一火车司机一汽车售票员 B.汽车售票员一火车司机一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一汽车售票员一网络管理员 D.汽车售票员一网络管理员一火车司机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历经诸多朝代更替。据此回答11—13小题。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2.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
①夏→商 ②秦→汉 ③元→宋 ④隋→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合,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融合。据此回答14—17小题。
14.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这位皇帝是( )
A.北魏孝文帝 B.蒙古成吉思汗
C.清康熙帝 D.唐李世民
15.这位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
16.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17.右图是2011年热播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剧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在东北,大量人丁在建造万里长城
②在西北,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③在西南,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据此回答18—20小题。
主题: 的沿革和创新

分封制
秦朝
郡县制度
隋朝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18.表格中两处▲所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西周和唐朝 B.春秋和宋朝
C.西周和元朝 D.唐朝和清朝
19.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可以归纳出表格的主题是( )的沿革和创新。
A.朝代 B.制度
C.科技 D.文化
20.上述甲、乙两图和丙图所反映的内容,最大区别在于( )
A.前两者出现在中国,后者出现在美国 B.前两者出现在古代,后者出现在近代
C.前两者是专制制度,后者是民主制度 D.前两者不适合中国,后者适合中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项目
时 间
航海次数
各次航海的船只
每次航行人数
郑和
1405-1433年
7次
大小船只200多艘
约2.7-2.8万人
哥伦布
1492-1504年
4次
最少3只,最多17只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 ——恩格斯
(1) 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分)
(2) 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重大?(4分)
(3) 联系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目的上的本质区别。(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二: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1) 材料一中“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4分)
(2) 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4分)
(3) 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全球化时代》
材料二:部分世博会相关资料(如下表):
时间
举办国家
举办城市
主 题
1851年
英国
伦敦
/
1876年
美国
费城
/
1933年
美国
芝加哥
一个世纪的进步
(1) 请说出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中做出贡献的一位人物及事迹。(2分)
(2) 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了世博会。其实,早在100年前的7月4日费城就发生了一件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请说出这一事件及其影响。(4分)
(3)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已经从“___ _时代”进入到了“___ _时代”。(2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为加快新疆发展,中央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材料二:2011年7月新疆喀什发生恶性暴力恐怖事件,两名犯罪嫌疑人持刀行凶,引起全社会的愤怒,要求严惩恐怖分子,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1) 试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中央批准在新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4分)
(2) 在古代历史上,新疆早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请试举一例。(2分)
(3) 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结合西汉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4) 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该用实际行动履行哪一基本义务?(2分)
2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10分)
时期
概 述
问 题 探 究
总结
秦汉
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4)通过问题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2分)
隋唐
时期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2)唐朝时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哪一政治体制?(2分)
元明清
时期
元明清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3)元朝时期,在地方设立什么机构?清朝何年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2分)
26.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阅读下列图表
材料二: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吸收优点,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
(1)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分)
(2) 请列举我国北魏和宋元时期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典型事例。(各写出1例,4分)
(3) 在处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上,清朝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 考 答 案
4.中国古代史
一、1.A 2.B 3.C 4.C 5.B 6.B 7.B 8.B 9.D 10.C 11.A 12.B 13.C 14.A 15.B 16.A 17.C 18.C 19.B 20.C
二、21.(1)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3)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弘扬国威,是友好和平往来;而哥伦布航海目的是为了商业利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22.(1)法国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2)无线电报,电话等;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3)出现了飞机、汽车等新的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其他事例也可)
23.(1)哥伦布发现美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北美各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
(3)蒸汽 电气
24.(1)新疆喀什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陆上临国众多,有利于实行对外开放。
(2)西汉开辟了丝绸之路。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从此,这一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
(4)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
25.(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三省六部制。
(3)行中书省;1684年。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6.(1)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统一是历史潮流,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可)。
(2)北魏孝文帝进行一系列改革,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宋元时期,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同时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重的弊端,减轻人民负担等。 (3)清朝开始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