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中国近代史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6.中国近代史一

资源简介

6.中国近代史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即指( )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招募华工出国 D.开设工厂
3.如图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当时(民国三十四年),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
A.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B.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这一观点(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6.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7.右图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9.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0.他,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曾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留下千古骂名。他在中国近代兴办洋务,创办海军企业,为自强而不懈努力,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林则徐 D.曾国藩
11.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 )
A.军事技术 B.科技教育
C.机器生产 D.议会制度
1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
13.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 )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邓世昌血染黄海
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
15.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6.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17.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8.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9.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20.被掠夺焚烧的圆明园(右图)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英法联军的这一罪行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中?(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如下: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的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 材料一中,广州、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请用史实说明理由。 (4分)
代表城市
理 由
广州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会发动黄花岗起义。
武汉
南京
(2) 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历史性巨变”指的是什么?(4分)
(3) 根据材料二,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 下图中的徐锡麟、秋瑾与陶成章并称绍兴“辛亥三烈”,他们生活的年代,中华民族正面临危亡,请列举一项史实予以说明。(2分)
(2) 中华儿女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前赴后继,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请运用所学知识,概述这一革命事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6分)
(3)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先辈们的英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哪些人生启迪?(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 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4分)
(2) 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3) 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2分)
(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2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倾力之作,360余后前遭火灾断为两截,现分别收藏在浙江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温家宝总理曾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2011年5月18日,这幅山水巨作启动“团圆”梦想,长期分离后迎来首次合璧。
(1) 有人说“虽然此画分离在海峡两岸,但都是在中国”,这一观点蕴涵了什么道理?(1分)请用史实说明。(4分)
(2)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表达了两岸人民怎样的共同心愿?为实现这一心愿,应该坚持怎样的基本方针?(4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1) 孙中山先生在《国事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请你把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成大事年表。(3分)
年代
事 迹
1905
1912
1924
(2)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2分)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材料中“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由哪一派别领导?请列举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2分)
(2) 这一派别从哪几方面展开了“自救”?(4分)
(3) 这场自救运动虽然最终没有成功,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理由。(2分)
6.中国近代史一
一、1.A 2.B 3.C 4.A 5.A 6.B 7.A 8.B 9.A 10.A 11.D 12.A 13.C 14.C 15.B 16.B 17.D 18.A 19.B 20.B
二、21.(1)武汉:辛亥革命爆发地(武昌起义)。 南京: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2)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改革开放的实行,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22.(1)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甲午战争结束的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写出1项即可)
(2)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23.(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3)辛亥革命;孙中山。
(4)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24.(1)道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实:①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③ l895年,抗战胜利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侵占台湾;④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⑤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建立政权,与大陆分裂;⑥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共同心愿:希望祖国和平统一;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25.(1)
年代
事 迹
1905
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2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4
创办黄埔军校(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2)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6.(1)洋务派;奕?(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或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3)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