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9九上·诸暨月考)“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下图中的( )A. B.C. D.2.(2019九上·诸暨月考)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 )A.提倡民主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道德3.(2019九上·诸暨月考)1935年6月,李先念率领红四方面军一部迎接中央红军的部队,攻占懋功、达维,这时红一方面军已先后占领安顺场和泸定桥,渡过天险大渡河,大家盼望很久的两军会师,就在眼前。这说明( )A.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B.红军的各方面军相互配合C.红军长征已经胜利结束 D.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4.(2018九上·瑞安模拟)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其做出的贡献一致的是( )序号 人 物 贡 献A 孙中山 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 毛泽东 领导和指挥了四次反“围剿”斗争,都取得胜利C 周恩来 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参加国民革命运动D 李大钊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A.A B.B C.C D.D5.(2019九上·诸暨月考)在那座城市,因为一场争论,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前进航向;在那座城市,因为一次会议,奠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那座被称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的城市是( )A.遵义 B.北京 C.上海 D.南京6.(2018九上·秀洲月考)孙中山说:凡属蒙、藏、青、回同胞,在昔之受压制于一部者,今皆得为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下列哪项没有体现出来( )A.五族共和思想 B.中华民族观念C.民族平等意识 D.驱除鞑虏口号7.(2019九上·诸暨月考)1919年4月底,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B.报纸刊登了多篇白话文作品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8.(2019九上·诸暨月考)孙中山曾在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时说:”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这段誓词最能体现孙中山(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决心B.革除弊政,革新习俗的决心C.忠于祖国、谋划民生幸福的决心D.推行“实业救国”理想的决心9.(2018九上·瑞安模拟)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D.提出了社会革命的主张10.(2019九上·诸暨月考)下图是《青年杂志》的一期封面,上面印着法语“LA JEUNESSE”(青年)和“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创办者( )①迷信法语文化②宣扬励志实干③盲从西方文明④致力思想解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19九上·诸暨月考)《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应该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2018九上·瑞安模拟)为实现梦想,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和探索。以下探索与当时中国人民的梦想相对应的是( )①抗日战争——自强求富梦 ②土地革命一一平均地权梦③辛亥革命——君主立宪梦 ④北伐战争——统一中国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18九上·瑞安模拟)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日本)安占华北之战略,则必逼其不得不用兵于江南。为实现这一意图,中国空军向驻沪日军发起进攻,展开了(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4.(2018九上·瑞安模拟)日本华北方面军某作战记录载:“盘踞华北一带的共军……于1940年8月22日夜,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主要为矿山)进行奇袭。……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下列对这段记载的解读,合理的是( )A.发起“奇袭”的“共军”是新四军B.抗战以来中方取得的首次大捷C.彭德怀是指挥这次“奇袭”的将领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战果15.(2018九上·瑞安模拟)某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实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⑤“张杨兵谏”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①② C.②③⑤④① D.②⑤④③①16.(2018九上·瑞安模拟)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A.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都是反帝爱国运动C.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D.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17.(2018九上·瑞安模拟)歌曲是音符写成的历史。《万里长城永不倒》中“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冲开血路,挥手上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以下史实能说明此时“国人渐已醒”的( )①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②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③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④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8.(2018九上·天台月考)2018年是北京大学成立120周年。“世界上不乏建校几百年的学校,但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北大这样,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戊戌变法 ②新文化运动 ③中共一大召开 ④五四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18九上·瑞安模拟)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适合的是( )A.侵略与反抗 B.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2018九上·瑞安模拟)民国初年,全国报社有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挑夫、脚夫),亦受其宣传”。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 )A.一举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 B.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农村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21.(2019九上·诸暨月考)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有效方法。阅读相关史料,回答问题。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的建议,未被采纳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宣传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 辗转日本东京,创建政党,提出革命纲领1912年元旦 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1)从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在1892—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后人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结合所学知识从大事年表中概括孙中山具体的革命活动来佐证这一评价。(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从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失败了,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说明理由。22.(2019九上·诸暨月考)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三: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亲爱的同胞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链接】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那一天,火炬高擎。简述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及结果。(2)那一天,砥锋挺锷。“继续战斗”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3)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七七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节点。23.(2018九上·瑞安模拟)100年前,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材料二:“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在党的领导之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在一起。——毛泽东论红军与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理由(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在思想理论和实践方面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取得革命胜利。请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终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什么?24.(2019九上·诸暨月考)红船劈波行,初心铸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三: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霄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相关链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1)中国革命的原点(见材料一)。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敢闯新路”、“拨正船头,胜利向前”的具体内涵。(3)弘扬“红船精神”,重在弘扬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初心”。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史实,为相关链接的观点提供两个例证支持。25.(2019九上·诸暨月考)历史充满选择,历史需要选择,历史也因选择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选择是寻找出路】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救亡运动屡遭失败的病根是国民对封建专制文化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他们毅然高举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相关链接】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中“思想”的内容指什么?依据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2)【选择是彰显大义】选择一:“兹经决定,于本月29日改悬青天白日旗,东三省同时举行。……唯事前仍应持秘密,勿稍漏泄,以免惹起他方注意为要。”——民国十七年张学良密电奉天省长选择二:“……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联系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处选择,分析张学良的选择对中国革命历程的影响。(3)【选择是承担责任】表1:抗战家书部分目录时间 人物1931年10月 侨居菲律宾华侨林锡国1936年8月 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7—1942年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1942年5月 赴缅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表2: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 中国战场 35个师团太平洋、东南亚 17个师团1942年 中国战场 37个师团太平洋、东南亚 15个师团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111万多人太平洋、东南亚 不到10.9万人【注】中国军队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于1942—1945年组织赴缅远征军与日军作战,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的日本侵略者。根据上述表格所浓缩的历史,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并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对联可知,该历史人物最大功绩为废除两千年帝制。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此历史人物是孙中山。B项孙中山是题干对联歌颂的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本题要求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另外还要求学对你其他对联也要理解。2.【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提倡新道德。D项提倡新道德是题干材料集中体现的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3.【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李先念率领红四方面军一部迎接中央红军的部队,攻占懋功、达维,这时红一方面军已先后占领安顺场和泸定桥,渡过天险大渡河,大家盼望很久的两军会师,就在眼前。”表明红军队伍不是孤军作战,而是相互配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不符合题意;B项红军的各方面军相互配合是题干材料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知识。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掌握长征的过程和意义。4.【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A错误,孙中山先生在1925年逝世,并没有领导北伐战争,不符合题意;B错误,毛泽东并没有领导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不符合题意;C正确,周恩来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符合题意;D错误,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是陈望道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史实是解题的关键。5.【答案】A【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题干中那座被称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的城市是遵义。A项遵义被称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6.【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凡属蒙、藏、青、回同胞......”体现了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题干材料中“今皆得为国家主体......”体现了孙中山的中华民族观念;题干材料中“......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意识;“五族共和”的转变,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D项驱除鞑虏口号在题干材料中明天体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7.【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19年4月底”,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因而1919年4月底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A项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杜威1919年4月底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BCD三项杜威1919年4月底在华巡讲期间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杜威在华巡讲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8.【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据“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可知。这段誓词最能体现孙中山忠于祖国、谋划民生幸福的决心。C项忠于祖国、谋划民生幸福的决心是题干誓词最能体现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孙中山曾在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历史功绩。本题要求掌握孙中山历史功绩相关知识。9.【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所述,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中国深受“内外压迫”,因此要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必须先联合各阶级共同进行国民革命。结合所学知识,1924-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因此材料主要阐明了在当时的中国国情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A项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错误,新三民主义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内容,不符合题意;B项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CD两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间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10.【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青年杂志》的封面““艰苦力行之成功者””可知宣扬励志实干,新文化运动阵地是《新青年》,“印着法语“LA JEUNESSE”(青年)”说明倡导思想解放,②④正确,①③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是基础。11.【答案】C【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日本占领东北后不想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克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是为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国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中国要全面抗战。C项抗日战争爆发应该是题干文章发表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注意掌握日本全面侵华的相关史实。12.【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 【分析】①抗日战争——自强求富梦对应不正确,抗日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要赢得民族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②土地革命一一平均地权梦对应正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实现了农民平均地权的梦想,符合题意;③辛亥革命——君主立宪梦对应不正确,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是戊戌变法的梦想,不符合题意;④北伐战争——统一中国梦对应正确,北伐的根本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符合题意;D项②④对应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13.【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中讲到的为了实现迁至日本兵力,使得日本不能吞并华北,于是中国空军向驻沪日军发起进攻,展开了淞沪会战,分散日军兵力到江南一带,粉碎其首先占领华北的侵略计划。A项淞沪会战是在题干背景下展开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重大战役的识记。14.【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修复”及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至12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使日军损失巨大,振奋了民族精神。A项发起“奇袭”的“共军”是新四军解读错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起的,不符合题意;B项抗战以来中方取得的首次大捷解读错误,抗战以来中方取得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C项彭德怀是指挥这次“奇袭”的将领解读合理,符合题意;D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战果解读错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起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5.【答案】D【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①“宝岛回归”对应的是台湾,对应的是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标志着被日本殖民统治五十年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回祖国版图。②“家园沦陷”对应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序幕,③“血战台儿庄”对应的是1938年4月的台儿庄保卫战,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对应的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⑤“张杨兵谏”对应的是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⑤④③①。D项②⑤④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6.【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A项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错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二 九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都是反帝爱国运动错误,五四运动时期,中共还没有成立,一二 九运动是共产党领导的,符合题意;C项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正确,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一二 九运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也是反帝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D项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错误,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是工人阶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17.【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C项①②④能说明此时“国人渐已醒”,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世界上不乏建校几百年的学校,但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北大这样,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③与北大没有关系,排除;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与北大有关,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做此类选择题首先要判断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然后一一确认即可,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19.【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内容“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北伐战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可知,这与五四运动、中共的成立、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有关。这些内容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故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内容可归纳的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最适合作为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20.【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报刊与时俱进反映社会思潮。ABC三项材料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D项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是题干材料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21.【答案】(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2)活动: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进一步概括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召开国民党一大,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3)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辛亥革命是失败了。但辛亥革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思想上,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及所学知识可知,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据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可知,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有:组织兴中会;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建立中华民国(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孙中山五个“不知”,并非“不知”而是为了救国,已经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由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可以看出,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有:组织兴中会;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题干观点是片面的。故答案为:(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2)活动: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进一步概括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召开国民党一大,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3)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辛亥革命是失败了。但辛亥革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思想上,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以“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2.【答案】(1)背景:巴黎和会列强作出将德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结果: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2)南昌起义。地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转变抗日态度,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联合,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知识点】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据“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可知,那一天学生进行了五四运动。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结果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影响。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转变抗日态度,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故答案为:(1)背景:巴黎和会列强作出将德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结果: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2)南昌起义。地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转变抗日态度,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联合,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和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和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23.【答案】(1)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2)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实践: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反帝反封建【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创办刊物,编辑书籍,组织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仅在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刊物。在各种学说竟起争鸣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十月革命的道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经过五四运动,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投身到工人运动中,马列主义通过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所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2)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在党的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在一起……”可知探索有工农武装割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3)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故答案为:(1)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2)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实践: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反帝反封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和历程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24.【答案】(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敢闯新路”: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拨正船头,胜利向前”: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①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保障胜利果实。②面对30年代的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知识。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受租界势力的介入影响,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上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本题考查革命新道路的相关知识。“敢闯新路”指的是开辟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放弃城市中心论,结合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指的是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长达4年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敢闯新路”: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拨正船头,胜利向前”: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①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保障胜利果实。②面对30年代的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重点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共一大、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25.【答案】(1)民主与科学。影响: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2)①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②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影响: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必然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救亡运动屡遭失败的病根是国民对封建专制文化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他们毅然高举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2)本题考查张学良的知识。根据材料可知,选择一指的是“东北易帜”,材料二指的是西安事变。如果选择“东北易帜”,从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角度分析。如果选择西安事变,从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回答。(3)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根据材料“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可知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抗日战争的世界影响,可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角度回答。故答案为:(1)民主与科学。影响: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2)①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②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影响: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必然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浙江省诸暨市浣江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9九上·诸暨月考)“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下图中的( )A. B.C. D.【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对联可知,该历史人物最大功绩为废除两千年帝制。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此历史人物是孙中山。B项孙中山是题干对联歌颂的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本题要求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另外还要求学对你其他对联也要理解。2.(2019九上·诸暨月考)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 )A.提倡民主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道德【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提倡新道德。D项提倡新道德是题干材料集中体现的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3.(2019九上·诸暨月考)1935年6月,李先念率领红四方面军一部迎接中央红军的部队,攻占懋功、达维,这时红一方面军已先后占领安顺场和泸定桥,渡过天险大渡河,大家盼望很久的两军会师,就在眼前。这说明( )A.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B.红军的各方面军相互配合C.红军长征已经胜利结束 D.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李先念率领红四方面军一部迎接中央红军的部队,攻占懋功、达维,这时红一方面军已先后占领安顺场和泸定桥,渡过天险大渡河,大家盼望很久的两军会师,就在眼前。”表明红军队伍不是孤军作战,而是相互配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不符合题意;B项红军的各方面军相互配合是题干材料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知识。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掌握长征的过程和意义。4.(2018九上·瑞安模拟)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其做出的贡献一致的是( )序号 人 物 贡 献A 孙中山 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 毛泽东 领导和指挥了四次反“围剿”斗争,都取得胜利C 周恩来 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参加国民革命运动D 李大钊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A错误,孙中山先生在1925年逝世,并没有领导北伐战争,不符合题意;B错误,毛泽东并没有领导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不符合题意;C正确,周恩来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符合题意;D错误,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是陈望道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史实是解题的关键。5.(2019九上·诸暨月考)在那座城市,因为一场争论,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前进航向;在那座城市,因为一次会议,奠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那座被称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的城市是( )A.遵义 B.北京 C.上海 D.南京【答案】A【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题干中那座被称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的城市是遵义。A项遵义被称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6.(2018九上·秀洲月考)孙中山说:凡属蒙、藏、青、回同胞,在昔之受压制于一部者,今皆得为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下列哪项没有体现出来( )A.五族共和思想 B.中华民族观念C.民族平等意识 D.驱除鞑虏口号【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凡属蒙、藏、青、回同胞......”体现了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题干材料中“今皆得为国家主体......”体现了孙中山的中华民族观念;题干材料中“......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意识;“五族共和”的转变,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D项驱除鞑虏口号在题干材料中明天体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7.(2019九上·诸暨月考)1919年4月底,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B.报纸刊登了多篇白话文作品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19年4月底”,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因而1919年4月底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A项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杜威1919年4月底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BCD三项杜威1919年4月底在华巡讲期间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杜威在华巡讲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8.(2019九上·诸暨月考)孙中山曾在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时说:”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这段誓词最能体现孙中山(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决心B.革除弊政,革新习俗的决心C.忠于祖国、谋划民生幸福的决心D.推行“实业救国”理想的决心【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据“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可知。这段誓词最能体现孙中山忠于祖国、谋划民生幸福的决心。C项忠于祖国、谋划民生幸福的决心是题干誓词最能体现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孙中山曾在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历史功绩。本题要求掌握孙中山历史功绩相关知识。9.(2018九上·瑞安模拟)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D.提出了社会革命的主张【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所述,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中国深受“内外压迫”,因此要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必须先联合各阶级共同进行国民革命。结合所学知识,1924-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因此材料主要阐明了在当时的中国国情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A项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错误,新三民主义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内容,不符合题意;B项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CD两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间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10.(2019九上·诸暨月考)下图是《青年杂志》的一期封面,上面印着法语“LA JEUNESSE”(青年)和“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创办者( )①迷信法语文化②宣扬励志实干③盲从西方文明④致力思想解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青年杂志》的封面““艰苦力行之成功者””可知宣扬励志实干,新文化运动阵地是《新青年》,“印着法语“LA JEUNESSE”(青年)”说明倡导思想解放,②④正确,①③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是基础。11.(2019九上·诸暨月考)《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应该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日本占领东北后不想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克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是为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国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中国要全面抗战。C项抗日战争爆发应该是题干文章发表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注意掌握日本全面侵华的相关史实。12.(2018九上·瑞安模拟)为实现梦想,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和探索。以下探索与当时中国人民的梦想相对应的是( )①抗日战争——自强求富梦 ②土地革命一一平均地权梦③辛亥革命——君主立宪梦 ④北伐战争——统一中国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 【分析】①抗日战争——自强求富梦对应不正确,抗日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要赢得民族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②土地革命一一平均地权梦对应正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实现了农民平均地权的梦想,符合题意;③辛亥革命——君主立宪梦对应不正确,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是戊戌变法的梦想,不符合题意;④北伐战争——统一中国梦对应正确,北伐的根本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符合题意;D项②④对应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13.(2018九上·瑞安模拟)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日本)安占华北之战略,则必逼其不得不用兵于江南。为实现这一意图,中国空军向驻沪日军发起进攻,展开了(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中讲到的为了实现迁至日本兵力,使得日本不能吞并华北,于是中国空军向驻沪日军发起进攻,展开了淞沪会战,分散日军兵力到江南一带,粉碎其首先占领华北的侵略计划。A项淞沪会战是在题干背景下展开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重大战役的识记。14.(2018九上·瑞安模拟)日本华北方面军某作战记录载:“盘踞华北一带的共军……于1940年8月22日夜,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主要为矿山)进行奇袭。……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下列对这段记载的解读,合理的是( )A.发起“奇袭”的“共军”是新四军B.抗战以来中方取得的首次大捷C.彭德怀是指挥这次“奇袭”的将领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战果【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修复”及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至12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使日军损失巨大,振奋了民族精神。A项发起“奇袭”的“共军”是新四军解读错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起的,不符合题意;B项抗战以来中方取得的首次大捷解读错误,抗战以来中方取得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C项彭德怀是指挥这次“奇袭”的将领解读合理,符合题意;D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战果解读错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起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5.(2018九上·瑞安模拟)某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实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⑤“张杨兵谏”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①② C.②③⑤④① D.②⑤④③①【答案】D【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①“宝岛回归”对应的是台湾,对应的是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标志着被日本殖民统治五十年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回祖国版图。②“家园沦陷”对应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序幕,③“血战台儿庄”对应的是1938年4月的台儿庄保卫战,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对应的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⑤“张杨兵谏”对应的是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⑤④③①。D项②⑤④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6.(2018九上·瑞安模拟)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A.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都是反帝爱国运动C.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D.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A项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错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二 九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都是反帝爱国运动错误,五四运动时期,中共还没有成立,一二 九运动是共产党领导的,符合题意;C项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正确,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一二 九运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也是反帝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D项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错误,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是工人阶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17.(2018九上·瑞安模拟)歌曲是音符写成的历史。《万里长城永不倒》中“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冲开血路,挥手上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以下史实能说明此时“国人渐已醒”的( )①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②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③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④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C项①②④能说明此时“国人渐已醒”,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2018九上·天台月考)2018年是北京大学成立120周年。“世界上不乏建校几百年的学校,但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北大这样,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戊戌变法 ②新文化运动 ③中共一大召开 ④五四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世界上不乏建校几百年的学校,但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北大这样,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③与北大没有关系,排除;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与北大有关,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做此类选择题首先要判断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然后一一确认即可,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19.(2018九上·瑞安模拟)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适合的是( )A.侵略与反抗 B.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内容“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北伐战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可知,这与五四运动、中共的成立、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有关。这些内容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故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内容可归纳的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最适合作为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20.(2018九上·瑞安模拟)民国初年,全国报社有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挑夫、脚夫),亦受其宣传”。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 )A.一举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 B.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农村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报刊与时俱进反映社会思潮。ABC三项材料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D项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是题干材料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21.(2019九上·诸暨月考)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有效方法。阅读相关史料,回答问题。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的建议,未被采纳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宣传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 辗转日本东京,创建政党,提出革命纲领1912年元旦 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1)从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在1892—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后人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结合所学知识从大事年表中概括孙中山具体的革命活动来佐证这一评价。(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从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失败了,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说明理由。【答案】(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2)活动: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进一步概括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召开国民党一大,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3)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辛亥革命是失败了。但辛亥革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思想上,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及所学知识可知,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据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可知,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有:组织兴中会;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建立中华民国(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孙中山五个“不知”,并非“不知”而是为了救国,已经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由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可以看出,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有:组织兴中会;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题干观点是片面的。故答案为:(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2)活动: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进一步概括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召开国民党一大,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3)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辛亥革命是失败了。但辛亥革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思想上,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以“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2.(2019九上·诸暨月考)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三: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亲爱的同胞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链接】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那一天,火炬高擎。简述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及结果。(2)那一天,砥锋挺锷。“继续战斗”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3)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七七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节点。【答案】(1)背景:巴黎和会列强作出将德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结果: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2)南昌起义。地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转变抗日态度,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联合,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知识点】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据“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可知,那一天学生进行了五四运动。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结果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影响。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转变抗日态度,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故答案为:(1)背景:巴黎和会列强作出将德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结果: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2)南昌起义。地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转变抗日态度,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联合,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和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和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23.(2018九上·瑞安模拟)100年前,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材料二:“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在党的领导之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在一起。——毛泽东论红军与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理由(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在思想理论和实践方面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取得革命胜利。请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终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什么?【答案】(1)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2)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实践: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反帝反封建【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创办刊物,编辑书籍,组织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仅在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刊物。在各种学说竟起争鸣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十月革命的道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经过五四运动,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投身到工人运动中,马列主义通过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所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2)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在党的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在一起……”可知探索有工农武装割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3)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故答案为:(1)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2)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实践: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反帝反封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和历程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24.(2019九上·诸暨月考)红船劈波行,初心铸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三: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霄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相关链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1)中国革命的原点(见材料一)。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敢闯新路”、“拨正船头,胜利向前”的具体内涵。(3)弘扬“红船精神”,重在弘扬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初心”。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史实,为相关链接的观点提供两个例证支持。【答案】(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敢闯新路”: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拨正船头,胜利向前”: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①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保障胜利果实。②面对30年代的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知识。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受租界势力的介入影响,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上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本题考查革命新道路的相关知识。“敢闯新路”指的是开辟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放弃城市中心论,结合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指的是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长达4年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敢闯新路”: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拨正船头,胜利向前”: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①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保障胜利果实。②面对30年代的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重点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共一大、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25.(2019九上·诸暨月考)历史充满选择,历史需要选择,历史也因选择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选择是寻找出路】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救亡运动屡遭失败的病根是国民对封建专制文化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他们毅然高举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相关链接】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中“思想”的内容指什么?依据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2)【选择是彰显大义】选择一:“兹经决定,于本月29日改悬青天白日旗,东三省同时举行。……唯事前仍应持秘密,勿稍漏泄,以免惹起他方注意为要。”——民国十七年张学良密电奉天省长选择二:“……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联系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处选择,分析张学良的选择对中国革命历程的影响。(3)【选择是承担责任】表1:抗战家书部分目录时间 人物1931年10月 侨居菲律宾华侨林锡国1936年8月 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7—1942年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1942年5月 赴缅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表2: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 中国战场 35个师团太平洋、东南亚 17个师团1942年 中国战场 37个师团太平洋、东南亚 15个师团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111万多人太平洋、东南亚 不到10.9万人【注】中国军队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于1942—1945年组织赴缅远征军与日军作战,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的日本侵略者。根据上述表格所浓缩的历史,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并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答案】(1)民主与科学。影响: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2)①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②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影响: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必然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救亡运动屡遭失败的病根是国民对封建专制文化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他们毅然高举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2)本题考查张学良的知识。根据材料可知,选择一指的是“东北易帜”,材料二指的是西安事变。如果选择“东北易帜”,从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角度分析。如果选择西安事变,从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回答。(3)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根据材料“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可知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抗日战争的世界影响,可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角度回答。故答案为:(1)民主与科学。影响: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2)①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②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影响: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必然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