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兴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2019九上·杭州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掀起了缔约结盟的狂潮。其中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是(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C.轴心国军事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2019九上·杭州月考)下表显示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情况,导致1914—1918年间厂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外因主要是(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厂家数 622 689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1965 1795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发展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2019九上·杭州月考)“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4.(2018九上·金华月考)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5.(2019九上·杭州月考)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6.(2019九上·杭州月考)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所做探索的相同之处是( )A.都采用暴力手段B.都是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改良运动C.都反对满洲贵族统治D.都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7.(2015九上·宁波期中)以下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搭配正确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③蒋介石——北伐总司令 ④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8.(2019九上·杭州月考)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9.(2019九上·杭州月考)从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的十八星旗到中国民国的五色旗的变化,说明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逐渐形成的一个共识是( )A.中国由五个主要民族领导 B.中国的国土范围逐步缩小C.中国各民族是一个整体 D.人们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10.(2019九上·杭州月考)口号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妇女解放,婚姻自由”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发内战”“反迫害”“反饥饿”11.(2015九上·宁波期中)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①北伐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③全国人民呼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孙中山维护共和屡遭挫折,寻求新力量支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2019九上·杭州月考)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的事件是( )A.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B.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C.1928年张学良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D.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13.(2018九上·金华月考)“红色之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金华某校组织“红色之旅”——江西行,可以去考察的地方有( )①南昌 ②南湖 ③武昌 ④瑞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14.(2019九上·杭州月考)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方针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一二 九”运动爆发15.(2019九上·杭州月考)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国之祭,民之愿,以国之名祭奠遇难同胞,既可告慰亡者,更能鼓励生者。举行公祭仪式对我们的启迪有( )①勿忘国耻,振兴中华②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防建设③战争是中日关系的唯一出路④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护和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6.(2019九上·杭州月考)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在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17.(2019九上·杭州月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史上,台湾失而复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鸦片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开展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华民国的建立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五四运动的爆发D.甲午战争的失败;抗日战争的胜利18.(2019九上·杭州月考)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 )A.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C.抗日根据地建立是抗战胜利根本原因D.抗日战争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点19.(2019九上·杭州月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最大规模、成为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的事件( )A.德国突袭波兰 B.苏德斯大林格勒战役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日本发动“七七事变”20.(2019九上·杭州月考)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①辽沈战役 ②贺胜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1.(2019九上·杭州月考)学习历史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作历史年代尺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常用方法。请分别写出下列年代尺中所列时间发生的对中国探索革命新道路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A.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比较法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把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比较,请把表格填写完整。历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学习主要内容 ① ② 民主共和制 ③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④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3)通过图片了解历史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面两图显示中华民族的觉醒,它们分别使中国的文学和政治舞台出现怎样的新气象?22.(2019九上·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以图说史】图1,图2分别是指发生在天安门的什么历史事件?与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2)【用尺理线】小李将两个“天安门”之间的这段历史画了年代尺,请将年代尺里的历史事件填在表格中。A 国民革命B 十年内战C D (3)【分类启思】请从国共两党关系的角度,把ABCD四个历史事件分成两组(写序号即可),并根据两组历史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影响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3.(2019九上·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有: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意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等。材料三:【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在战场上使用。(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图中A,B两国及其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这两大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40年代初,中、美、苏等国共同面临的危机是什么?为了应对危机,1942年这些国家采取了哪一联合行动?有何意义?(3)从材料三的图片和文字中能获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24.(2019九上·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松花江上》材料二: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材料三:2013年9月,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的专著《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件?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这一事件有何国际影响?(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他们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哪一战场的“守土抗战之责任”?并各举一例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3)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说说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述“中国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盟友”?25.(2019九上·杭州月考)为纪念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回答问题。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碑文中“一千八百四十年”,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社会性质变化的角度,说说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谨记这一历史时刻?(2)碑文中的“三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依次取得了哪些战争的伟大胜利?(3)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主要经历了哪些政府的统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为核心,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形成了三国同盟集团。A项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内容。2.【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正是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因而1914—1918年间厂家数量增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B项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导致1914—1918年间厂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外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且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平衡。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3.【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出现于北伐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形成了统一战线;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B项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相关知识。建议学生重点识记北伐战争的背景、内容与影响。4.【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A项保国会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一个政治团体,不符合题意;B项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符合题意;C项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不符合题意;D项华兴会1903年成立,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但不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起了国人的愤怒,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政治力量首次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决定作用。A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五四爱国运动的伟大意义。五四爱国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表现出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解题的关键,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6.【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辛亥革命,希望以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来挽救民族的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都为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ABC三项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所做探索的相同之处,不符合题意;D项都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所做探索的相同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探索运动,掌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7.【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解析】【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于1919年在《新青年》上刊登的一篇文章。①搭配错误。采用排除法,②③④搭配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8.【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其中“量变”是指由洋务运动原来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到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通过改革,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是题干里的“飞跃”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9.【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到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表明从狭隘的民主主义情结到以国家利益为主的思想的转变,这有利于民族团结。C项中国各民族是一个整体是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的变化说明的实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铁血十八星旗”,十八星代表全国十八个省份,图案以红黑色为主,红色象征血,黑色象征铁,表示革命党人用武器和生命去夺得满清政权,这是武昌起义时用的旗帜;中华民国成立后,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10.【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既有反帝内容也有反封建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B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重点了解五四运动的口号。11.【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题干中“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①北伐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不是内部条件。①不符合题意。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是内部条件,②符合题意。③全国人民呼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③不符合题意。④孙中山维护共和屡遭挫折,寻求新力量支持,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展。④符合题意。因此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2.【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身负家仇国恨,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C项1928年张学良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张学良“东北易帜”的意义解答即可。13.【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长征。①南昌位于江西省,符合题意;②南湖位于浙江省,不符合题意;③武昌位于湖北省,不符合题意;④瑞金位于江西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红色之旅”为切入点,考查发生在江西省的历史事件。14.【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方针政策转变的依据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于是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是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是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方针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方针政策,考查知识点理解。15.【答案】B【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启示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护和平。①②④理解正确。中日都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的关系;选项③理解错误。B项①②④是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对我们的启迪,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大屠杀;重点理解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再结合具体的选项即可解答本题。16.【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A项国民革命军是北伐战争时期的队伍,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工农红军,符合题意;C项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队伍,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队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革命队伍在不同时期的称呼,重点识记中国工农红军。17.【答案】D【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从中国的版图上割让出去。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被日本强行割占整整半个世纪之久的宝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近代史上,台湾失而复归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的胜利。D项甲午战争的失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史上台湾失而复归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依托,考查近代史上,台湾失而复归的历史事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18.【答案】C【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根据地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之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抗战。AB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抗日根据地建立是抗战胜利根本原因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19.【答案】C【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后来,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战争规模扩大,一场全球战争形成,二战达到全世界规模。C项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最大规模、成为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二战扩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 ,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解答。20.【答案】D【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据材料关键信息“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可知,这是毛泽东在三大战役后说的话,“三个胜仗”是指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D项①③④是题干材料中“三个胜仗”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三大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的三次战略决战,即平津战役、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的方法,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21.【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2)近代科技;君主立宪制;民主、科学;资产阶级革命(3)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们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上,解决了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2)洋务运动只在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发动的戊戌变法,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发动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3)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新文学,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五四运动中,6月3日以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青年学生转为工人阶级,并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2)近代科技;君主立宪制;民主、科学;资产阶级革命。(3)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相关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答案】(1)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关系: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AC一组,BD一组。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应该加强合作):团强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知识点】五四运动;“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内战的爆发;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图1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图2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3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三者关系: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2)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C是抗日战争。1946年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D是解放战争。(3)A——1924年到1927年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C——1937年到1945年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因此AC一组。B——1927年到1937年,是国共两党十年内战时期, D——1946年到1949年是国共两党三年内战时期,因此BD一组。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国共两次内战,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启示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故答案为:(1)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关系: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AC一组,BD一组。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应该加强合作):团强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共合作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要求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23.【答案】(1)德国、三国同盟(或同盟国);英国、三国协约(或协约国)。影响:这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最终导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法西斯的侵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3)信息:一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人类面临的威胁也更大。启迪: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要用科技造福人类。【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1)观察图片可知,A处是德国,德国和意大利、奥匈帝国在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B处是英国,英国和法国、俄国在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2)联系已学可知,20世纪40年代,正是法西斯对外疯狂侵略扩张期,中、美、苏等国共同面对的危机是均遭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第二问,关键信息“1942年”“联合行动”,联系已学可知,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影响(依据教材回答即可):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信心,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3)结合材料三的两张照片,我们可以发现战争武器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对人类带来的伤害,启示我们应将科技成果应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而不是运用于战争,增加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启示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故答案为:(1)德国、三国同盟(或同盟国);英国、三国协约(或协约国)。影响:这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最终导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法西斯的侵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3)信息:一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人类面临的威胁也更大。启迪: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要用科技造福人类。【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4.【答案】(1)“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国民党: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共产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材料一是出自《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据此及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序幕。(2)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的抗战。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正面战场,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在敌后战场,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3)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极大减轻了其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其他战场的压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国民党: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共产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5.【答案】(1)鸦片战争。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知识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了严重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结合所学可知,“三十年以来”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再经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新中国。(3)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12年的辛亥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在北京当选正式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形成,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浙江省杭州市西兴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2019九上·杭州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掀起了缔约结盟的狂潮。其中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是(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C.轴心国军事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答案】A【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为核心,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形成了三国同盟集团。A项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内容。2.(2019九上·杭州月考)下表显示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情况,导致1914—1918年间厂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外因主要是(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厂家数 622 689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1965 1795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发展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正是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因而1914—1918年间厂家数量增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B项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导致1914—1918年间厂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外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且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平衡。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3.(2019九上·杭州月考)“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出现于北伐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形成了统一战线;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B项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相关知识。建议学生重点识记北伐战争的背景、内容与影响。4.(2018九上·金华月考)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A项保国会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一个政治团体,不符合题意;B项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符合题意;C项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不符合题意;D项华兴会1903年成立,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但不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2019九上·杭州月考)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起了国人的愤怒,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政治力量首次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决定作用。A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五四爱国运动的伟大意义。五四爱国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表现出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解题的关键,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6.(2019九上·杭州月考)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所做探索的相同之处是( )A.都采用暴力手段B.都是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改良运动C.都反对满洲贵族统治D.都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辛亥革命,希望以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来挽救民族的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都为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ABC三项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所做探索的相同之处,不符合题意;D项都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所做探索的相同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探索运动,掌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7.(2015九上·宁波期中)以下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搭配正确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③蒋介石——北伐总司令 ④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解析】【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于1919年在《新青年》上刊登的一篇文章。①搭配错误。采用排除法,②③④搭配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8.(2019九上·杭州月考)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其中“量变”是指由洋务运动原来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到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通过改革,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是题干里的“飞跃”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9.(2019九上·杭州月考)从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的十八星旗到中国民国的五色旗的变化,说明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逐渐形成的一个共识是( )A.中国由五个主要民族领导 B.中国的国土范围逐步缩小C.中国各民族是一个整体 D.人们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到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表明从狭隘的民主主义情结到以国家利益为主的思想的转变,这有利于民族团结。C项中国各民族是一个整体是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的变化说明的实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铁血十八星旗”,十八星代表全国十八个省份,图案以红黑色为主,红色象征血,黑色象征铁,表示革命党人用武器和生命去夺得满清政权,这是武昌起义时用的旗帜;中华民国成立后,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10.(2019九上·杭州月考)口号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妇女解放,婚姻自由”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发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既有反帝内容也有反封建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B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重点了解五四运动的口号。11.(2015九上·宁波期中)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①北伐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③全国人民呼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孙中山维护共和屡遭挫折,寻求新力量支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题干中“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①北伐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不是内部条件。①不符合题意。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是内部条件,②符合题意。③全国人民呼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③不符合题意。④孙中山维护共和屡遭挫折,寻求新力量支持,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展。④符合题意。因此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2.(2019九上·杭州月考)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的事件是( )A.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B.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C.1928年张学良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D.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身负家仇国恨,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C项1928年张学良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张学良“东北易帜”的意义解答即可。13.(2018九上·金华月考)“红色之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金华某校组织“红色之旅”——江西行,可以去考察的地方有( )①南昌 ②南湖 ③武昌 ④瑞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长征。①南昌位于江西省,符合题意;②南湖位于浙江省,不符合题意;③武昌位于湖北省,不符合题意;④瑞金位于江西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红色之旅”为切入点,考查发生在江西省的历史事件。14.(2019九上·杭州月考)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方针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一二 九”运动爆发【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方针政策转变的依据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于是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是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是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方针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方针政策,考查知识点理解。15.(2019九上·杭州月考)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国之祭,民之愿,以国之名祭奠遇难同胞,既可告慰亡者,更能鼓励生者。举行公祭仪式对我们的启迪有( )①勿忘国耻,振兴中华②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防建设③战争是中日关系的唯一出路④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护和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启示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护和平。①②④理解正确。中日都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的关系;选项③理解错误。B项①②④是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对我们的启迪,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大屠杀;重点理解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再结合具体的选项即可解答本题。16.(2019九上·杭州月考)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在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A项国民革命军是北伐战争时期的队伍,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工农红军,符合题意;C项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队伍,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队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革命队伍在不同时期的称呼,重点识记中国工农红军。17.(2019九上·杭州月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史上,台湾失而复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鸦片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开展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华民国的建立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五四运动的爆发D.甲午战争的失败;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D【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从中国的版图上割让出去。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被日本强行割占整整半个世纪之久的宝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近代史上,台湾失而复归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的胜利。D项甲午战争的失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史上台湾失而复归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依托,考查近代史上,台湾失而复归的历史事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18.(2019九上·杭州月考)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 )A.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C.抗日根据地建立是抗战胜利根本原因D.抗日战争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点【答案】C【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根据地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之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抗战。AB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抗日根据地建立是抗战胜利根本原因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19.(2019九上·杭州月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最大规模、成为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的事件( )A.德国突袭波兰 B.苏德斯大林格勒战役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答案】C【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后来,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战争规模扩大,一场全球战争形成,二战达到全世界规模。C项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最大规模、成为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二战扩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 ,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解答。20.(2019九上·杭州月考)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①辽沈战役 ②贺胜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据材料关键信息“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可知,这是毛泽东在三大战役后说的话,“三个胜仗”是指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D项①③④是题干材料中“三个胜仗”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三大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的三次战略决战,即平津战役、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的方法,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1.(2019九上·杭州月考)学习历史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作历史年代尺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常用方法。请分别写出下列年代尺中所列时间发生的对中国探索革命新道路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A.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比较法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把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比较,请把表格填写完整。历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学习主要内容 ① ② 民主共和制 ③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④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3)通过图片了解历史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面两图显示中华民族的觉醒,它们分别使中国的文学和政治舞台出现怎样的新气象?【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2)近代科技;君主立宪制;民主、科学;资产阶级革命(3)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们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上,解决了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2)洋务运动只在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发动的戊戌变法,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发动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3)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新文学,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五四运动中,6月3日以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青年学生转为工人阶级,并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2)近代科技;君主立宪制;民主、科学;资产阶级革命。(3)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相关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2019九上·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以图说史】图1,图2分别是指发生在天安门的什么历史事件?与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2)【用尺理线】小李将两个“天安门”之间的这段历史画了年代尺,请将年代尺里的历史事件填在表格中。A 国民革命B 十年内战C D (3)【分类启思】请从国共两党关系的角度,把ABCD四个历史事件分成两组(写序号即可),并根据两组历史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影响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1)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关系: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AC一组,BD一组。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应该加强合作):团强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知识点】五四运动;“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内战的爆发;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图1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图2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3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三者关系: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2)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C是抗日战争。1946年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D是解放战争。(3)A——1924年到1927年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C——1937年到1945年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因此AC一组。B——1927年到1937年,是国共两党十年内战时期, D——1946年到1949年是国共两党三年内战时期,因此BD一组。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国共两次内战,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启示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故答案为:(1)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关系: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AC一组,BD一组。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应该加强合作):团强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共合作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要求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23.(2019九上·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有: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意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等。材料三:【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在战场上使用。(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图中A,B两国及其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这两大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40年代初,中、美、苏等国共同面临的危机是什么?为了应对危机,1942年这些国家采取了哪一联合行动?有何意义?(3)从材料三的图片和文字中能获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答案】(1)德国、三国同盟(或同盟国);英国、三国协约(或协约国)。影响:这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最终导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法西斯的侵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3)信息:一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人类面临的威胁也更大。启迪: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要用科技造福人类。【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1)观察图片可知,A处是德国,德国和意大利、奥匈帝国在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B处是英国,英国和法国、俄国在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2)联系已学可知,20世纪40年代,正是法西斯对外疯狂侵略扩张期,中、美、苏等国共同面对的危机是均遭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第二问,关键信息“1942年”“联合行动”,联系已学可知,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影响(依据教材回答即可):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信心,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3)结合材料三的两张照片,我们可以发现战争武器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对人类带来的伤害,启示我们应将科技成果应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而不是运用于战争,增加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启示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故答案为:(1)德国、三国同盟(或同盟国);英国、三国协约(或协约国)。影响:这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最终导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法西斯的侵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3)信息:一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人类面临的威胁也更大。启迪: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要用科技造福人类。【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4.(2019九上·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松花江上》材料二: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材料三:2013年9月,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的专著《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件?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这一事件有何国际影响?(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他们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哪一战场的“守土抗战之责任”?并各举一例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3)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说说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述“中国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盟友”?【答案】(1)“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国民党: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共产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材料一是出自《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据此及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序幕。(2)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的抗战。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正面战场,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在敌后战场,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3)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极大减轻了其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其他战场的压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国民党: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共产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5.(2019九上·杭州月考)为纪念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回答问题。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碑文中“一千八百四十年”,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社会性质变化的角度,说说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谨记这一历史时刻?(2)碑文中的“三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依次取得了哪些战争的伟大胜利?(3)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主要经历了哪些政府的统治?【答案】(1)鸦片战争。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知识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了严重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结合所学可知,“三十年以来”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再经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新中国。(3)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12年的辛亥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在北京当选正式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形成,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西兴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西兴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