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份】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3小题,共46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的是( )
①季延中学举办第七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②绚丽多彩的雨后彩虹
③发射神舟八号飞船 ④参加党的十八大选举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到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3.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下列观点或做法与费孝通的名言相一致的是( )
①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希腊走向世界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③世界文化的发展应坚持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④世界文化发展应实现天下大同,走向一元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表明了( )
A.战争可以传播文化 B.文化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D.不通过战争就可以将敌人士兵杀死
5. 2004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5.83%,英国占7.61,加拿大占3.8%,韩国大约6%,而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45%。这则材料表明( )
A.文化产业是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B.我国文化产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C.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文化产业的“游戏规则”
D.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6. 邓小平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出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主要表明了(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D.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7.“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B.学习和接受外来文化
C.不能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
D.否定了传统文化
8.“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这表明了( )
A.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要让汉字成为世界通用的文字
B.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征
C.汉字记录的内容博大精深
D.汉字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9.《三国演义》故事情节变化万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的兴衰过程。这主要表明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10.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主要说明的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B.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决定力量
C.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D.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这一观点( )
①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②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
③没有辨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④把民族精神等同于民族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许多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变化很快,被称为“文化快餐”,面对“文化快餐”我们应该( )
A.尽量享受“文化快餐”,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B.加强理论修养,提高辨别能力
C.“文化快餐”层次低,应予以否定
D.“文化快餐”是“新闻”炒作,应正确引导,加强管理
13.韩长安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他热心公益慈善事业,15年来捐物捐款累计超过亿元。“政府给我一碗水,我还社会一桶油”,这位“啃烧饼的节俭富豪”一直在践行着这一朴实的诺言。这对我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是( )
①思想道德建设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
③思想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④思想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必“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是( )
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背离
B.商人与教授要分工明确履行应尽的职责
C.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相脱节
D.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16.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告诉我们》( )
A.传统文化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历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D.我们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17.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平等、自主、自由参与等特点,在思维、情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样性。这启示政府在发展网络文化时要( )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有人认为:“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实在没有必要,也是不现实的。”这种观点( )
A.没有看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
B.承认了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来引领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D.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能够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19.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共54位全国模范受到表彰,开展这一活动( )
①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④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故、名言、成语都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下列选项中对应错误的是
A.土尔扈特东归——团结统一 B.威武不能屈——爱好和平
C.精卫填海——自强不自 D.天道酬勤——勤劳勇敢
21.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过年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 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体现了国家对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国家重视规范汉字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
③加重学习负担,不利于文化创新 ④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与各种思想道德体系相包容 ④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4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4.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 为标志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世界各地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5.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 的原则。
26.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 。
27.由于 ,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28.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旗帜最根本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9.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三、问答题(共48分)
30.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请用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分析,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12分)
31、古代晋江有畲族,这在史料、传说和今天的村庄地名上都留下痕迹。近代晋江仍有畲族,却鲜为人知。畲族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畲族人民创造并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诗歌、音乐、舞蹈、节庆礼俗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畲族传统文化对于畲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与社会进步要求不相适应的消极因素。
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畲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0分)
3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尽管文化消费总量平稳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尤其是适合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不到满足;农村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普遍匮乏,某些农民农闲和不打工时都以麻将打发时间,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乘虚而入……。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2分)
33、材料一:2009年2月25日,当年英法联军在侵略中从圆明园抢劫的珍贵文物十二生肖之二“鼠首和兔首”在法国被拍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也给二国的文化关系蒙上更多的阴影……;
材料二:拍卖前,以刘洋为首的中国律师团曾上诉巴黎高等法院希望阻止拍卖行动,但遭驳回,刘洋表示败诉结果是意料之中,这样做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在履行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同时也是让老百姓知道了强盗的历史,“虽败犹荣”。许多法国华人在巴黎市政府门前表示抗议……。许多中国民众极为愤怒。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从整个拍卖事件中,你受到了哪些教育?(14分)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10 BAACB BDBCC 11-20 BBDBA CADAB 21-23 CAB
30、①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政治的反映,先进的文化对政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4分)②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助于培养的“四有”公民,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4分)
③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能力。(4分)
3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畲族文化的内容也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5分)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畲族文化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5分)(每一点原理3分与分析2分)
(只有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角度答题,只要言之有理,则酌情给分)
32、参考答案:1、一定的文化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国家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3、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提供更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4、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图为半岛示意图,回答1-3题。
1.四个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
2.关于四个半岛的地理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四个半岛中,甲半岛的气候最干燥    B.甲乙两半岛分布的主要人种一致
C.四个半岛都位于亚欧大陆     D.丙丁两半岛的气候类型完全一致
3.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半岛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读右图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5题。
4.河流R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5.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A.火山喷发 B.滑坡
C.地震 D.泥石流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6-9题。
6.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7.图中P处的地理事物名称是
A.冲积扇 B.梯田
C.火山口 D.沙丘
8.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9.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 500 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0-11题。
10.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 之间 B.15°N-20°N 之间
C.25°S-30°S 之间 D.25°N-30°N 之间
11.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图示河流相关的判定,正确的是
A.该河流自高纬向低纬流
B.该河流在MN段有凌汛发生
C.该河流汛期可能发生于1月份
D.河流上游a处流速比下游b处流速快
13.图中MN两点之间的连线的地形剖面图为
读图(a、b、c代表单元格),回答14-15题。            
14.有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15.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a—b—c    B.b—c—a
 C.c—a—b    D.c—b—a
读“某大洲沿30°纬线人口密度图”,回答16-17题。
16.①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是
A.工业发展早
B.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C.灌溉农业发展早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资源
17.②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干旱的沙漠地区   B.湿热的雨林地区
 C.地势高峻的高原   D.灾害多发的区域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公路沿线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9.若乙、丙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4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A.1∶10 000 B.1∶200 000 C.1∶1 000 D.1∶20 000
读亚洲某内陆国家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该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 B.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C.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21.如图所示①③两地7月温差可能为
A.0℃ B.4℃ C.8℃ D.12℃
里海地区和中亚各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后一片尚未开发的油气宝藏,读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回答22-23题。
22.关于C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过度开采石油
B.过度引水灌溉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3.关于图中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域A、B、C中均为湖泊
B.字母D所在的国家被称为“白金之国”
C.注入水域B的①、②两条河流中,代表乌拉尔河的是②
D.注入水域C的③、④两条河流中,代表阿姆河的是④
右下图中等值线所注明的数字为最大年降水量出现高度,单位千米。“*”为地理坐标,“---”表示某高原地区,读图回答24-26题。
24.关于高原区周边的①、②、③三地,正确的说法是
A.最大年降水量①=②=③
B.距④地相对高度①>②>③
C.气温的年较差③>②>①
D.三地气候类型相同
25.④地种植面积较广的物产有
A.甘蔗和水稻 B.黄麻和茶叶
C.棉花和小麦 D.橡胶和油棕
26.⑤市是某国首都,影响其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多地震的原因分别是
A.政治,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B.交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C.宗教,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D.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下图为某大洲沿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27-28题。
27.关于该大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大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该纬线可能是40°N
C.该大洲气候复杂多样 D.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28.下列地理事物中,位于该大洲的是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世界上面积最大淡水湖
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 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图中A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读图,回答29-31题。
29.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   
A.位于赤道无风带,多上升气流
 B.地形平坦,森林覆盖率高
 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所以多阴雨天气
 D.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30.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技术发达     B.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C.交通发达     D.当地的市场需求大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岛所在国家的首都为马尼拉      B.B岛为爪哇岛
 C.A岛所在国家全部领土位于亚洲      D.B岛属于珊瑚岛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32-34题。
32.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A.150米 B.239米
C.250米 D.300米
33.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34.若该地区发展旅游业,最能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A.梯田景观 B.瀑布景观 C.沙滩景观 D.丘陵景观
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河流所在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左图“某地降水量”与右图“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回答35-36题。
35. 右图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6.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保持水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下图中四幅图(比例尺相同)中的植树造林方案,效果最明显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7.读某地景观示意图(左图)及其等高线地形图(右图),该景观示意图绘制者应位于右图中的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某岛国示意图(右图),回答38-40题。
38.该岛国的地形特征是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四周高,中间低 D.中间高,四周低
39.该国南北两端的直线距离大约是
A.111千米 B.222千米
C.333千米 D.444千米
40.P、Q两城市一月和七月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主
要原因是两地
月份 P城平均降水总量(mm) Q城平均降水总量(mm)
1月 58.2 210.3
7月 121.9 41.4
A.山地坡向不同 B.气候类型不同
C.洋流影响不同 D.地表植被不同
二、综合题 (60分)
41.(8分)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题目。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1分)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____(1分)
(3)PQ两地的温差为_____________(1分)
(4)请在图中分别画出P、Q两地的坡面径流。(2分)
(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为55m,请依据相关信息在图中画出该大坝。(提示:用∥表示,注意大坝的位置和长度)(2分)
(6)某人站在P点,是否能看到区域中的村庄?(1分)
42.(12分)读“某地区示意图和该区甲国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国的地形特征。(5分)
(2)简要分析甲国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2分)
(3)图中A城市为______(填城市名称),下列与该城市工业布局类型一致的是_______(2分)
A.硅谷 B.鲁尔区 C.塔兰托 D.鞍钢
(4)A城市临近_____________(填海域名称),该海域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3分)。
43. (11分)图示为亚洲两个主要半岛示意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填写以下地理事物的名称:(3分)
A_____________(岛屿名称) B_____________(海域名称) C_____________(城市名称)
(2)右图所示气候统计图表可用来表示__________(甲或乙或丙)地的气候状况,分析该地全年最高温出现在5月份的原因。(5分)
(3)近年来,我国政府与图示区域在跨境、越境交通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开发资金。图中昆明至丙所在半岛正在修建石油管道运输线。该线路的建设对我国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4.(14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的①②③三大河流中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_________(填代号),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率先提出了该河区域经济开发的设想,你认为该河区域经济有哪些项目可供开发?(至少写三项)(4分)
(2)图示的①②③三条河流中,河流_____(填代号)穿越了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圈,近年来该经济核心圈的经济结构逐渐向轻型化转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图中丙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甲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3分)
【选考部分】
45.(15分)
请考生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卷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如图所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7分)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针对其形成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8分)
B.[选修6——环境保护]
如图所示我国东海海域水质分布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东海水质污染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7分)
(2)试提出东海近岸海域污染的解决措施。(8分)
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地理(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二、综合题(5小题,共60分)
41.(1)自西北向东南流(1分)
(2)③(1分)
(3)大于0.03℃小于0.06℃(1分)
(4)如图所示(2分)
(5)如图所示(2分)
(6)能(1分)
42.(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西侧平原,东侧山脉,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东高西低;海岸线曲折。(5分)
(2)西部地形平坦,多为平原,以耕地为主;中、东部多丘陵、山地,以草地、林地为主。(2分)
(3)福山(1分) C (1分)
(4)濑户内海(1分) 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2分)。
三点得3分)
(2)③(1分)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2分)
(3)茶叶 高温多雨,多云雾;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酸性土壤,适合茶叶生长(4分)
(4)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3分)
45. A.[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3分)
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2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2分)
(2)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退耕还湖,裁弯取直(8分)
B.[选修6—环境保护]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孔子
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 D.培养君子的教育目标
2.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
A.分封制的崩溃 B. 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 教育向民间普及 D.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
3.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C. 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D.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4.下列有关柏拉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曾师从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
B、曾三次到北非文化中心居勒尼,希望把那里的统治者变成哲学家C、他创办的阿卡德米学院,成为培养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重要基地
D、他的《理想国》是叙事体著作,给后人智慧的启发
5.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A 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 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 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 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
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 )
A.中华民国成立 B.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结束
C.辛亥革命胜利 D.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诞生
8. “在人类事务发展的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同另一个民族的联系,并按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旨意,以独立平等的身份立于世界列国之林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驱使他们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以上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10.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句话的基本观点是
A.英雄造时势 B.时势造英雄
C.拿破仑的业绩任何人都可做得出 D.拿破仑不适应历史发展潮流
11.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反对专制王朝的统治 ③启蒙思想的传播 ④英勇抗击外国殖民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指出 “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是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和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这段话反映了作者的认识倾向。作者认为 A.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B.文字史料都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
C.文字史料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13.《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 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C.重视教化使人向善 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14.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15.康熙曾评价自己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16、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
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一面
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我最大的期望是看到人类的苦难——战争——自地球上消失。”这两句话反映了华盛顿
A.不恋官位,不慕权势 B.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C. 捍卫自由,避免战争 D.热爱国家,鞠躬尽瘁
18.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9.“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推行郡县制 ③修筑长城 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以下不属于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21、开启近代民主思想先河的思想家是
A、斯宾诺莎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
22、《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 A、平等、人权、民主 B、平等、民主、法治
C、人权、民主、法治 D、民主、法治、自由
23、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主要是因为这次革命
A.孙中山众望所归地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B.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宣告了中国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D.在中国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24、孙中山先生曾写一副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副挽联是为谁而作?
A.黄兴 B.康有为 C.郑观应 D.宋教仁
25、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D.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26、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论述,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A.社会背景 B.根本目的 C.阶级属性 D.途径手段
27、洛克所说的天赋人权包括
A.在自然姿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 B.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生命和自由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
28、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 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 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29、斯宾诺莎认为:“当时的荷兰有一定的自由,但并不民主。”他得出这一观点的直接原因是
A.16世纪末,荷兰最早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B.17世纪的欧洲,荷兰是最自由的地方
C.荷兰实行宗教宽容的政策
D.荷兰共和国的自由是富人特权阶级的自由,普通人并不能自由发表意见
30、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这句话揭示了卢梭追求的平等社会目标之一是
A、法律上的平等 B、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C 、政治上的平等D、地位上的平等
31、华盛顿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可以享受的权力有:①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②可以制定并通过法律③可以宣布并指挥对外战争④享有行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孟德斯鸠主张分权的基本原则是
A、防止专制B、使权力相互制约和平衡
C、保障自由 D、建立资产阶级的国家
33、下列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1787年宪法——美国 B、《人权宣言》——英国
C、《独立宣言》——美国 D、《权利法案》——英国
34、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一律平等
C.言论自由、财产公有 D.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5.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内涵是( )
①人生来就有天赋之权利
②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
③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
④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6.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37.下列是英国、法国、美国民主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的是( )
①通过革命战争初步奠定了走向民主政治的基石
②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③各国的民主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④三国的民主制度都在空间上不断扩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8.美国《独立宣言》之所以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是由于它
A.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C.最早阐明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D.与法国《人权宣言》的目标一致
39.《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理念主要包括( )
①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②天赋人权 ③主权在民 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0.“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这里的“圣代”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二、主观题(共40分,41题13分,42题12分,43题15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虽然人具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洛克《政府论》(下)1689年
(1)概括材料1的基本主张,指出其主要历史作用。(4分)
材料2: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摘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2)与材料1的思想主张相比较,材料2有哪些新的发展?(3分)
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四: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摘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
(3)根据材料三、四,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概括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3分)
(4)结合史实说明独立之初的美国是否真正保证“人人生而平等”。 (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什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桔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首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摘自粱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梁启超这篇文章写于哪一年 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3分)
(2)“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和辛亥革命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简要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二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
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3)材料二中“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3分)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4)如何理解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3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
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
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分)
材料二:盖赢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柳治徵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中国文化史》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2分)
材料三: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撰《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撰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 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 ……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3)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4分)
(4)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3分)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和拿破仑当政时为维护国家统一各自采取哪些措施?(3分)
高二历史(文科)答案
(13分)41.答案:(4分)(1)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制;个人的自由要受到一定制约。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及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3分)(2)发展:进一步阐述自由与法律(责任)、个人利益与公共需要的关系。
(从这两方面阐述,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3分)(3)历史背景: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政治:殖民统治、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3分)(4)不能。《独立宣言》虽然提出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原则,但当时真正有权参与政治的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穷苦白人、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3分)(3)依法行政;倡导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
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质,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
(3分)(4)《拿破仑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近
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
(15分)43.(3分)(1)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等旧制;创建以皇帝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弊端出现;秦朝虽统治短暂,但所创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
(2分)(2)都肯定秦始皇和秦朝的重要历史地位;都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进行评价(都体现了整体史观)。( 满分: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1。默写(10分)
(1) ,金石可镂。(《劝学》)
(2)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3) ,以望复关。 《诗经· 氓》
(4)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5)吾师道也, ?(《师说》)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
(7)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
(8)暧暧远人村, 。(《归田园居》)
(9)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10)其险也如此, 。(《蜀道难》)
二.语基选择题(每小题2分,12分)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 余音绕粱 牵掣(zhī) 九霄(xiāo)云外
B.狩(shòu)猎 贻笑大方 愠(yùn)怒 良莠不齐
C.揶揄(yú) 徇私舞弊 迄(qì)今 棉薄之力
D.斧正 闻过饰非 聒(guō)噪 长吁(yū)短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B.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B.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C. 道德本是维系群体人际关系的准则,它是一种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化、不断微调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是一种非人为设计的长久习俗。
D.2012年“3.15”,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被曝光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不再出现。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经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
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⑥③①⑤②
6.此处是南岳衡山石柱对联的上联:“七二峰雾失云迷, 好留佳客寻衡岳”,与之对应的下联是( )
A.千余载星移斗转,不改凭栏认烟霞。B.千古恨鹧飞鹃啼,愁锁吴宫怨春深。
C.九千丈风迥雪舞,喜看飞花落洞庭。D.一襟星斗焕经台, 不教幽景落人间。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些出生于农村的作家,作品主要以表现农村或边远城镇生活为主,多数写乡下人的故事,就题材而言,可以归入“乡土小说”行列。
B.“三言”的作品来源有两类,一是宋元时代说书人的底本“话本”,二是明代由文人参与创作的“传奇”,主要反映明代中后期的新兴群体——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C.《儒林外史》涉及的是人生现实中的灰色甚至黑色的一面,它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
D.《呼兰河传》是萧红对故乡和童年的追忆之作,浸透了她的忧伤,也贯彻着她对历史惰性和国民劣根性的忧患意识。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苏廷评①行状①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行状: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B.会皇考病没 没:通“殁”,去世
C.蜀贼行破矣 行:将要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所以:……的原因
9.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 )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壮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3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2.诗歌鉴赏(6分)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12.⑴ 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答:
⑵ 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答:
五.名著阅读(10分)
13.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葛朗台得知欧也妮的金子没有了,暴跳如雷,他还威胁女儿,如果她不屈服,就再也不想见到她,而且得关在房间里吃面包喝冷水。欧也妮生来胆子就小,吓得赶紧溜进自己的房间。(《欧也妮·葛朗台》)
B.大个子拿侬长相难看,头脑简单,内心纯朴。她在葛朗台家里起早贪黑,什么都干,像一条忠心耿耿的狗那样保护主人的财产。有时葛朗台也会怜悯地瞧着她说:“可怜的拿侬!”但在拿侬看来,主人的这种怜悯也是拿侬的全部幸福。(《欧也妮·葛朗台》)
C.在玛丝洛娃受审后的一个星期,聂赫留朵夫又以陪审员的身份到法院陪审一起盗窃案。被告是一个二十岁的孩子,被控同另一个伙伴一起扭开一个堆房的锁,偷了几条没有用的粗地毯。但由于失主的强烈要求,法院只好对孩子进行审判。(《复活》)
D.聂赫留朵夫从彼得堡的剧院出来,步行回姨妈家。路上一个妖冶的妓女朝他嫣然一笑,他顿时想到了玛丽叶特,产生了像在剧场里那样又迷恋又嫌恶的感觉。(《复活》)
E.马丝洛娃调到政治犯队伍后,各方面处境都得到改善,还认识了对她起良好影响的谢基尼娜和西蒙松等人。她又能坦然地面对聂赫留朵夫,感谢他为她出的力,特别是把她调到她目前所处的人们中间来。(《复活》)
14.名著简述题(任选一题,每小题5分)
(1)欧也妮进房把烛火放在桌上,声音发抖地说:“弟弟,我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你的事;但是要是你肯宽恕的话,上帝也会原谅我的罪过。”欧也妮做了什么对不起她堂弟的事?紧接着发生了什么?请简述。
(2)简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卡秋莎)的情节。
我选做第( )题
六.文化经典《论语》(6分)
1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
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注】①道,通“导”。②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魅的弟弟。桓魅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
根据文段,请你阐述为什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分)
子夏劝说司马牛,是践行孔子待友之道的典范。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两则材料所的待友之道。(4分)
一般论述类文本(6分)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当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也大大泛化。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另一方面,即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当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既然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物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当代文化的辉煌是工业文明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机缘凑巧。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大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15分钟的明星。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是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人和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一旦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那就星途坦荡,而且是条条大道通明星。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目才能当明星,也用不着任何资格审查才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正是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
(节选自蒋原伦《今夜星光灿烂》,《读书》2011年第2期)
16.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了电视和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能充当明星。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创造流行趣味要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为这种趣味的代表。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八.现代文大阅读(15分)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吕绍刚
2008年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他和李敖都是台湾著名杂文家,同时又与张学良、李敖一起并称台湾“三大难友”。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曾在大陆一版再版,并在80年代末引起过激烈争论。
柏杨的传奇人生就此画上句号,但其思想与人格的火花,仍在众多热爱他的读者中闪耀。
柏杨原名郭衣洞,1920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前往台湾,1968年因所谓“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事后,柏杨回忆说,“正是在1968至1977年间,我做了阶下囚,便开始潜心治史。”身陷囹圄,使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为文、为人的动力源泉。
柏杨一生针砭时弊,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不肯听话,是我自己性格最大的弱点之一。”他自评道,“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
柏杨一生著述等身,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成为“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讽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蒋朗朗评价道,柏杨的一切与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
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今年年初,“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成立揭牌仪式,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成行,由妻子张香华女士代表。
“我来时请他写了几个字,他费力写了‘重回大陆真好’,签名竟用了一个多小时。”张香华女士说。尽管当时已是88岁高龄,但是“重回大陆”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
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大陆一个剧团到台湾表演老舍的《茶馆》,“我在台下,看得老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中国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正是这种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不久前他接受采访,认为今日的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的文明度却落在后面,“我只怕中国人痼疾未除,却暴发各种新的病变。”他对中国及中国人前途命运的忧虑,始终如一。
张香华女士提到柏杨对后起之秀的期盼:“把空白的纸和笔铺在年轻一代的桌上,把手中的麦克风交给年轻的一代,让他们去试自己的新声。”
柏杨先生埋骨台湾,终于停笔休息。一位网友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选自2008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8.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一段提到柏杨和张学良、李敖并称台湾的“三大难友”,流露出作者对柏杨的褒扬以及对其遭遇的同情。
B.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使柏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也更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C.柏杨的思想和人格之所以在众多热爱他的读者中闪耀,只是因为他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
D因对世俗文化的真诚批判,所以柏杨在世的时候,让所有的人觉得刺痛;他的逝世又让文坛丧失一位写作天才,所以又让所有的人怅然若失。
E.本文一面叙述关于柏杨的事件,一面借助于作者和蒋朗朗等人对柏杨的评论,表现了柏杨的思想和人格。
19.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这种情怀的?请简要概括。(4分)
20.文章以“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为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周国平先生对当代人的精神状况作过这样的描述:“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在精神领域,不管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独自承担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这将是许多代人的命运。热情的理想家所能做到的,至多是鼓舞人们自救,而不是充当救世主。”
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即使没有哲学和哲学家,我们也有不满和自救的需要。
请以“精神的自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写成议论文。(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默写:(1)锲而不舍(2)艰难苦恨繁霜鬓(3)乘彼垝垣(4)奈何取之尽锱铢(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7)苟余情其信芳。(8)依依墟里烟(9)只是当时已惘然。(10)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二、2、B(A“余音绕粱”应为“余音绕梁”,牵掣chè C“棉薄”应该为“绵薄”D“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按照成语对应原则,“是”、“非”对应,因此,与“饰“对应的应该是“文”,也就是文饰。长吁xū)3.C “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崇敬仰慕,与要努力攀登书山、不能止步的语境不符。应改为“望而却步”。 4.C ( A.语序不当。改为“外国人对中国的饺子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B“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D“防止”的和“不再”否定错误。)5.D 6.C 7.B非传奇,是“拟话本”
【参考译文】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
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官。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习)。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
12.⑴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⑵ 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五.13. (错A项欧也妮并非“吓得赶紧溜进自己的房间”,而是“站起来,高傲地望了父亲一眼,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里去”; C错,没有强烈地要求)
六.15.(6 分) ( 1 ) ( 2 分)示例:君子能积极地以敬持身,不犯过失,又能待人恭敬,合于礼节(1 分),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乐于和他相处,把他看成兄弟了(1 分),这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道理。
( 2 ) ( 4 分)示例:朋友有过失或疑惑,应诚挚地帮助他(1 分)。用合乎义理的内容来劝导他(l 分);劝导的辞气,沟通的态度方法等,要因人事情景不同而深加考虑(l 分)。如果朋友不听,那就停止劝导,以免自取其辱(l 分)。
【参考译文】
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应诚挚地帮助他,用好的方法和内容来劝导他;如果朋友不听,那就停止劝导,以免自取其辱。”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以敬持身,不犯过失,又能待人恭敬,合于礼节,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乐于和他相处,把他看成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七. 16解析:B项不符合文意,原文是“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
17.C 解析A项,原文是“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B项强加因果,“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D项原文是“就有成功的可能”。必定语气太绝对。
八.18 . CD ( C 项“他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只是原因之一。D 项说“写作天才”过于绝对化。(5 分,答对一项3 分)
九. 19 .① “重回大陆”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② 观看《茶馆》,为祖国母亲百年来的伤痛老泪纵横,心情沉痛。③ 接受采访的言谈中,对中国及中国人前途命运的优虑,始终如一。④ 期盼能把爱国精神传承给下一代。(4 分,每小点各1 分)
20 . ( 6 分)(1)标题与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形成反差,引发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2)点明了写作对象,表现了柏杨是一个“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和热爱我们祖国母亲的中国人。(2 分)(3)表达作者对柏杨思想和人格的赞美之情,呼吁人们以他为镜子,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2 分)
21、【写作指津】这是一个关于人与自我的话题,直指人的心灵,符合高考命题的趋势。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这则材料透露出三方面的意思:一是当今时代存在着精神生活平庸化的现象;二是每个人都有独自承担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三是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精神的缺失要靠自救来完成。理解了这三层意思,就可以进行立意了。
可从以下几方面构思:
(4)“精神自救”的艰巨性、复杂性。“精神自救”,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努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5)只有“精神自救”,才能成为人格完善的人。要明确表达自己对“精神自救”的理解,力求把见解说深说透,但也要注意辩证思考。注意论证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佳作展示一】 精神的自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的精神需求能否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呢?精神的缺失必将导致生活的畸形,若陷入泥淖,谁是我们的救世主?
曾收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选手们的精彩才艺表现让我心潮澎湃,但知识问答环节却让人大跌眼镜。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手竟将英国国旗误认作中国国旗,连一点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没有,“精神自救”真是迫在眉睫。
我们听惯了激情澎湃、语速极快的流行音乐,却逐渐忽略了古琴古筝的渺远、悠扬。
我们对“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烂熟于心,却忘了《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带来的感动。
我们随手从畅销书中取一本《小故事大智慧》便觉得自己亲近着书本,却将《论语》《史记》等经典抛诸脑后。
没有人能拯救你的灵魂,精神只能自救。忙里偷闲时,泡一杯香茶,捧一本好书,静静地品味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这未尝不是“精神自救”的途径。
节日气氛的冷淡大家有目共睹,年味不浓了,汤圆不甜了,粽子不香了,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精神生活平庸化的标志。告别酒店年夜饭,一大早起来,跑跑菜市场,洗洗涮涮,暗香浮动的夜晚,丰盛的年夜饭会告诉你年的味道。告别超市里的速冻粽子,买些糯米,洗洗泡泡,虽然可能包得形态各异,但亲手包的粽子才香。快餐文化时代的我们,过于倦怠懒散,缺乏对精神的关怀,这不只是人类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
面对种种精神平庸化的表现,我们该何去何从?理想家早已为我们勾画出一系列的蓝图,若我们只是冷眼旁观,那它们将永远只是一个个漂亮的幻影。能够拯救精神的只能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
【佳作展示二】 精神的自救
这是一个物质化的社会,这是一个喧嚣浮躁的年代,我们缺的不是房子和车子,我们缺的是精神。
活在当下,要想找寻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就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不被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同化。史铁生20岁时得知自己永远无法站立行走,他颓废了,迷惘了,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终于清醒,及时进行了“精神的自救”,于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知道,人,一定要靠自己!他是中国少有的坚持写实写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之上,他对哲学的思考为自己的精神空间提升了高度。相比其他当红作家,我愈发觉得史铁生精神的伟大。而那些曾经对“80后”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们,最终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里被物质同化了。他们的笔下已不再是文章,而是商品!沦落为“写手”的他们失去了自我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硬伤。放眼望去,一些人缺少应有的信仰和信念,精神颓废,萎靡不振,功利至上;一些人缺少应有的道德情操,将瘦肉精搬上人们的餐桌,把毒奶粉送入婴儿的口中……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彻底的精神拯救。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天助自助者”,只能依靠自己拯救自己的精神与灵魂。
【点评】本文紧扣社会现实,剖析精神生活平庸化的现状,揭示了“精神自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观点鲜明,符合题意,内容充实,贴近生活实际,富有针对性。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手法,说理透彻,最后升华主旨,水到渠成。提出“自我反省是精神自救的重要途径”,观点深刻,极富启发性。(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本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两部分,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Ⅰ卷(选择题 42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的热效应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 )
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
B.氯化铵与Ba(OH)2·8H2O反应
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D.钠与冷水反应
2.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会同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是( )
A.浓度 B.压强 C.温度 D.催化剂
3. 已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
B.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 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4.已知反应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 ,则反应:
HCl(g)=1/2H2(g)+1/2Cl2(g)的ΔH为( )
A. +184.6 kJ·mol-1 B. -92.3 kJ·mol-1
C. -369.2 kJ·mol-1 D. +92.3 kJ·mol-1
5.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
A.NaCl溶液 B.HCl溶液 C.NaOH溶液 D.AgNO3溶液
6. 利用电解法可将含有Fe、Zn、Ag、Pt等杂质的粗铜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以纯铜作阳极
B.电解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粗铜连接电源负极,其电极反应是Cu-2e— =Cu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Ag、Pt等金属的阳极泥
7.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比为2:1
B.达平衡前,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达平衡前,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达到平衡时,表示反应已经停止。
8.反应3Fe(s)+4H2O(g) Fe3O4+4H2(g)在一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D.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汽
9.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程中,△H的绝对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
③H2(g)+1/2O2(g)=H2O(g);△H5 2H2(g)+O2(g)=2H2O(l);△H6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③
10.化学反应C(s)+H2O(g)CO(g)+H2(g);△H>0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蒸气使容器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固体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5 min内,v(H2)=0.1 mol·(L·min)-1
B.反应进行到12min时,CH4的转化率为25%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H2浓度减小
D.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右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Cu2+向铜电极移动
13.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
14.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反应
SiCl4(g)+2H2(g)Si(s)+4HCl(g);ΔH=+QkJ·mol-1(Q>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C.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HCl的同时,生成x molH2,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使用过量的H2或升高温度都可以提高SiCl4的转化率
15.下列事实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使用催化剂,提高合成氨的产量
C.高锰酸钾(KMnO4)溶液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
D.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16. 下列关于右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银电极是负极
B.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7.某温度下,反应2CH3OH(g) CH3OCH3(g) + H2O(g)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1) 0.44 0.6 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H3OH的起始浓度为1.04 mol/L B. 平衡时CH3OH的浓度为0.04 mol/L
C.此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D.平衡时CH3OH的转化率小于80%
1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a + b < c + d
C. Z的体积分数增大 D. X的转化率下降
19.投入一定量的物质A和B发生可逆反应:2A(g)+nB(g) mC(g) ,在温度分别为T1、T2,压强分别为P1、P2的条件下,测得C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2B. n+2C. n+2>m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n+2>m 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0. 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从而大大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下列是哈伯法的流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21.已知反应AsO43-+2I-+2H+ AsO33-+I2+H2O是可逆反应。设计如图装置(C1、C2均为石墨电极),分别进行下述操作。
Ⅰ.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
Ⅱ.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40% NaOH溶液
结果发现电流计指针均发生偏转.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操作Ⅰ过程中,C1为正极
B.操作Ⅱ过程中,盐桥中的K+移向B烧杯溶液
C.Ⅰ操作过程中,C2棒上发生的反应为:AsO43-+2H++2e-=AsO33-+H2O
D.Ⅱ操作过程中,C1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I――2e-=I2
Ⅱ卷(选择题 58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8分)
22.(7分)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 C(s)+O2(g) === CO2(g)
途径II:先制水煤气: C(s) + H2O(g) === CO(g) + H2(g)
燃烧水煤气:2 CO(g) + O2(g) === 2CO2(g); 2H2(g)+O2(g) ===2H2O(g)
已知:①C(s)+O2(g)===CO2(g);△H1=-393.5 kJ·mol-1
②H2(g)+O2(g)=H2O(g);△H2=-241.8kJ·mol-1
③CO(g)+ O2 (g) =CO2(g);△H3=-283.0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煤)的标准燃烧热是
(2)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煤和气态水生成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制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或“=”)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4)根据两种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
A.途径II制水煤气时增加能耗,故途径II的做法不可取
B.与途径I相比,途径II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与途径I相比,途径II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D.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后,便于通过管道进行运输
23.(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 。
(2)若开始时开关K与b连接,则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有关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
①溶液中Na+向A极移动
②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KI淀粉试纸变蓝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设NaCl足量)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④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则有0.2 mol电子转移
(3)该小组同学模拟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那么可以设想用如右图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 。此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制得的氢氧化钾溶液从出口(填写“A”、 “D”) 导出。
③若将制得的氢气、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组合为氢氧燃料电池,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4、(12分)T、X、Y、Z、Q、R、W为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W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T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分别与其原子序数相等;
③X的基态原子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
④Z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n+2;
⑤在该元素所在的周期中,Q的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⑥R的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基态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1)X、Y、Q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与W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W元素原子相同的元素还有 (填元素符号)。由W2+制取[W(YT3)4]2+的离子方程式为 。
(3)T、X、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蚂蚁分泌物和蜜蜂的分泌液中含有的物质,俗称蚁酸,它的分子式为XT2Z2,则该分子的X原子采取 杂化,1mol M分子中δ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 。
(4)X和Y原子结合形成的X3Y4晶体,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但硬度比金刚石大,其原因是 。
25.(13分)(1)A、B、D为短周期元素,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元素 A B D
性质或结构信息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单质能助燃 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简单离子在本周期中半径最小
①第一电离能:A B(填“>”、“=”、“<”),基态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②B和D由共价键形成的某化合物BD在2200℃开始分解,BD的晶体类型为 。
(2)发展煤的液化技术被纳入“十二五规划”,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关于煤液化技术的高效催化剂研发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已知:煤可以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从而实现液化。
①某含铜离子的离子结构如右图所示:
在该离子内部微粒间作用力的类型有: (填字母)。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E.范德华力 F.氢键
②煤液化获得甲醇,再经催化得到重要工业原料甲醛(HCHO),甲醇的沸点为65℃,甲醛的沸点为-21℃,两者均易溶于水。甲醇的沸点比甲醛高是因为甲醇分子间存在着氢键,而甲醛分子间没有氢键。甲醇和甲醛均溶于水,是因为它们均可以和水形成分子间氢键。请你说明甲醛分子间没有氢键的原因是 。
③甲醇分子中,进行sp3杂化的原子有 ,甲醛与H2发生加成反应,当生成1mol甲醇时,断裂的∏键的数目为
26. (14分)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__。
A. 生成的速率与消耗的速率相等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
D. 、、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E. 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2)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H__________0(填“>”、“=”或“<”);
②某温度下,将和充入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
(3)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a. 升温 b. 加入催化剂 c. 增加CO的浓度
d. 恒容下加入 使压强变大 e. 恒容下加入惰性气体使压强变大 f. 分离出甲醇
(4)在250℃时,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见下表:
CO
0.5 mol·L—1 2mol·L—1 6mol·L—1
此时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如图1所示,甲为恒容密闭容器,乙为恒压密闭容器。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H2和CO,使甲、乙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在相同温度下发生上述反应,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甲容器中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乙容器中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化 学 试 题 答 案
1.B 2.C 3.A 4.D 5.C 6.D 7.B 8.A 9.A 10.C 11.D 12.D 13.B 14.D 15.A
16.B 17.B 18.C 19.A 20.B 21.C
22.(7分)(1)-393.5kJ·mol-1 (1分)
(2)C(s)+H2O(g)===CO(g) + H2(g);△H =+131.3 kJ·mol-1 (2分)
(3)< (2分) (4)A (2分)
24.(12分)(1)N>C>Na(2分)
(2)K、Cr(2分);Cu2++4NH3·H2O=== [Cu(NH3)4 ]2++4H2O(2分)
(3)sp2(2分) ;4:1(2分)
(4)氮原子半径小于碳,氮碳形成的共价键键长更短,键能更大,键更稳定(2分)
25.(13分) (1)① < (1分) ,1s22s22p63s23p1 (2分) ②原子晶体 (2分)
(2)① b、c、d 、f(2分)
②甲醛分子中氢原子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碳的电负性较小,不构成形成氢键的条件(或甲醛分子中的氢不够活泼、不够显电正性等)。(2分)
③C、O (2分) NA (2分)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www./wxt/list.aspx ClassID=3060(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
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
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Mr. Clarke do while his wife is shopping
A. He sits in his car. B. He pushes the shopping cart. C. He waits for her in a café.
2.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A. Cloudy. B. Windy. C. Sunny.
3. What does the man plan to do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A. Travel in a foreign country. B. Get ready for his paper.
C. Save enough money.
4. How much did the man pay
A. $10. B. $15. C. $20.
5. Why did the woman thank the man
A. He gave her a lift home again. B. He helped her find a room.
C. She had been a guest in his hom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8题。
6. Why was Jack at the restaurant with his family
A. For his grandpa’s birthday. B. For his parents’ wedding anniversary.
C. For his grandma’s birthday.
7. How often do they go to the restaurant
A. At least once a week. B. At least once a month. C. At least once a year.
8. When is the woman’s birthday
A. Tomorrow. B. In February. C. In Januar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小题。
9. Why did the woman call the man?
A. To ask for directions. B. To inform him where she is. C. To say sorry.
10. What time is it now
A. Around 7:30. B. Around 8:00. C. Around 8:30.
11. Where did the woman leave from
A. The hotel. B. Her house. C. Her offic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小题。
12. What kind of person is Rosie
A. She’s talkative. B. She’s a real complainer. C. She’s easygoing.
13. What day is today
A. Friday. B. Thursday. C. Wednesday.
14.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Talk with Rosie directly. B. Not go to eat out with Rosie again.
C. Let some other people talk to Rosie.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17小题。
15.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Friends. B. Husband and wife. C. Guide and traveler.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visited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in Nanjing. B. She loves traveling.
C. She enjoyed everything in Nanjing.
17. What will they do next
A. Enjoy the fresh air. B. Take some pictures. C. Look at some photos.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20小题。
18. How long does the club stay open every day
A. 15 hours a day, five days a week. B. 16 hours a day, seven days a week.
C. 17 hours a day, seven days a week.
19. Who is in charge of club memberships
A. Jack Bergman. B. Mrs. Colville. C. Mr. Saltville.
20.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alk
A. The club is only open to its members.
B. The steam room is a good place for relaxation.
C. A guided tour is available at 2:15 p.m. every day.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l5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l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人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 Hi, Li Ping, why are you so happy
------______________ I saw Yu Dan in the Quanzhou Hotel today.
A. Guess what! B. I suppose so. C. Me too. D. How awful!
22. — Oh , it is already 9:00, but Tom is still in bed.
— He ______ late last night to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A.may stay up B.must have stayed up
C.could stay up D.should have stayed up
23. John had to have his car repaired in a garage because it ______ seriously.
A. damaged B. had been damaged C. had damaged D. was being damaged
24. — Look, that’s John —the lost boy!
— It’s really ____great comfort to see him safe again. He is sure to bring ___ comfort to his worried mother.
A. a; a B. the; the C. a; / D. the; /
25.___ countless failures, the scientist finally succeeded in discovering the chemical substance.
A. Suffered B. Being suffered C. To suffer D. Having suffered
26. Little ______ how much money it costs to bring up a child.
A. realize people B. people realize
C. do people realize D. are people realized
27. The students _______ a video about Barack Obama’s speech The Change We Need at 7:00 tomorrow evening in the classroom.
A. will watch B. would watch
C. will be watching D. would be watching
28. ________ difficult the situation is, we’ll help one another to overcome it.
A. Whatever B. Whenever C. Wherever D. However
29. It’s a bad habit to ___ breakfast every day. A healthy breakfast is very important for all of us.
A. cut off B. leave out C. put away D. make up
30. It was in the new hall __was set up last month ___ we held an important meeting yesterday.
A .which, that B. which, what that, which D. where, that
31. You can’t fancy what great trouble they have _______ the problem ________.
A. to solve; being discussed B. solving; discussing
C. to solve; to discuss D. solving; being discussed
32. Positive attitudes can not only _______ one’s confidence but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 speed up B. build up C. take up D. sweep up
33. ____ , I will assign to you as little homework as I can, but it is a fantasy nowadays.
A. If possible B. If is possible C. If possibly D. If its possible
34. To pick up as soon as possible, Tom was advised to do exercise ________ a change in diet.
A. in addition to B. in favor of C. in response to D. in return for
35. To this happening again, John commanded that the source of all the water supplies .
A, stop, was examined B, keep, should be examined
C, prevent, examined D, stop, be examined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he moment happened 30 yours ago but it was still fresh in my memory. I was a college freshman and had __36_ up most of the night before laughing and talking with friends. Now just before my first__37_of the day my eyelids were feeling heavier and heavier and my head was drifting down to my desk to make my textbook a _38_ . A few minutes nap(小睡)time before class couldn’t _39_ , I thought.
BOOM! I lifted my head suddenly and my eyes opened wider than saucers. I looked around with my _40_ beating wildly trying to find the cause of the __41__. My young professor was looking at me with a boyish(孩子气的)smile on his face. He had 42 dropped the textbooks he was carrying onto his desk. “Good morning!”, he said still 43 “I am glad to see everyone is 44. Now let’s get started. ”
For the next hour I wasn’t sleepy at all. It wasn’t from the 45 of my professor’s textbook alarm clock either. It was instead from the __46_ discussion he led. With knowledge and good _47_ he made the material come _48_.His insight was full of both wisdom and loving-kindness. And the enthusiasm and joy that he _49__ with were contagious(有感染力的). I __50__ the classroom not only wide awake, but a little __51_, and a little better as well.
I learned something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not _52__ in class that day too. I learned that if you a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in this life,do it well,do it with _53 What a wonderful place this would be if all of us did our work joyously and well. Don’t sleepwalk(梦游)your way through __54_ then. Wake up! Let your love fill your work. Life is too __55_ not to live it well.
36.A. took B. divided C. stayed D. put
37.A. class B. test C. task D. lecture
38.A. platform B. pillow C. carpet D. wall
39.A. benefit B. help C. last D. hurt
40.A. heart B. mind C. thought D. head
41.A. trouble B. noise C. failure D. incident
42.A. angrily B. carelessly C. deliberately D. accidentally
43.A. smiling B. talking C. complaining D. shouting
44.A. active B. curious C. present D. awake
45.A. sound B. shock C. interruption D. blow
46.A. fascinating B. convincing C. puzzling D. encouraging
47.A. gesture B. sense C. humor D. design
48.A. strange B. natural C. handy D. alive
49.A. taught B. spread C. combined D. started
50.A. decorated B. filled C. left D. entered
51.A. clearer B. smarter C. quieter D. stronger
52.A. discussing B. speaking C. cheating D. sleeping
53.A. joy B. speed C. aim D. determination
54.A. work B. life C. journey D. college
55.A. hard B. complex C. short D. simple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
Face book, the world’s biggest social networking site, is celebrating its sixth birthday. The site’s founder, Mark Zuckergerg, states that Face book will continue to work as hard as it has worked in the last six years in order to stay the web’s number one communication site.
The company started in a dorm room in 2004. Today it has 150 million active users, more than the 130 million of its competitor MySpace.
Face book set itself apart from other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because you can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you really know and trust. Before, most people didn’t want to share their real identities online. Face book has given people a safe and trusted environment for people to interact online. It has changed the way people view the world. A friend from any country is only a few clicks away.
It was back in February 2004 when Zuckerberg started “the Face book” from a Harvard student’s room. The aim was to help students get in touch with each other over the Internet. Within 24 hours over a thousand students had signed up and soon after that the network spread out to other universities.
By 2005 a research study showed that about 85% of the students in the network had a Face book account. Another survey showed that Face book was almost as important as an iPod. At the end of 2005 Face book came to the UK. And up to today the sit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35 languages.
Six years after its start, Face book has escaped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More than half of its users are not at college any more and the fastest growing group are the 30 to 40–year–olds. Every day 15 million users update their profiles to tell their friends and the world what’s happening to them. They also share photos, upload videos, chat, make friends, join groups and simply have fun.
56. Face book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mainly because _______.
A. it is set up by Zuckerberg in a dorm room
B. it has changed the way people view the world
C. it makes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online
D. it provides a safe and trusted environment to communicate online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bout Face book
A. It’s the world’s biggest social networking site.
B. The site of Face boo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35 languages.
C. The number of its active users is 20 million more than My Space today.
D. Face book is considered more important than iPod to the students of the UK.
58. On the Face book the users can update their profiles besides ______.
a. uploading videos b. enjoying pictures c. joining groups
d. shopping on line e. chatting with friends f. making new friends
A. abcde B. abcef C. acdef D. abcdf
59.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es _______.
A. when Face book is started B. what Face book is used for
C. how Face book is developed D. why Face book is so popular
( B )
People say time is relative. But relative to what. I do know that sometimes time “seems” to be moving slower. Remember Christmas Eve when you were a child It was the longest night of the year. It lasted forever! And now it seems like I just paid my bill yesterday… and it’s due again!
People tell me all too frequently… I need more time! Oh, really … Mother Teresa, Michelangelo, and Helen Keller all had 24 hours a day. Look what they did with their time!
Is it that we need to manage our time better… or our priorities(重点) You’ve heard the expression “first things first”. The first step in understanding the power of time is to understand that it is limited. Why is it then that some people get a lot more done We know the answer. They use their time smartly.
One day an expert on time management was speaking to a group of students and announced a quiz. He pulls out a wide-mouthed jar. Next,he places about a dozen fist-sized rocks, one at a time, into the jar, until no more will fit. “Is it full ” he asks. “Yes,” responds the class. “Oh really ” he asks. So he takes out a bucket of gravel(砂砾), which he manages to work down into the spaces between the larger rocks. “Is it full now ” he asks.
Wising up, one answered, “Probably not.” Sure enough . He takes out a bucket of sand, which he pours into the empty spaces. “Is it full now ” he asks. “No” reply the students confidently. So he takes a glass of water and fills it in. Then he asks, “What is my point ’’
One said, “No matter how full your schedule is, if you try really hard, you can always fit some more things into it!”
“No,” the speaker replied, “It tells us if you don’t put the big rocks in first, you’ll never get them in at all.”
What are the big rocks The things you should put in to your jar first.
The rich don’t get 25 hours and the poor don’t get 23… we all get the same. Let’s use them wisely! Invest your time wisely!
60.The text is written mainly ________.
A.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the expression “first things first”
B.to call on us to use our time in a smart manner
C.to introduce a meaningful class given by an expert
D.to tell us about the relativity and the power of time
61.The underlined phrase “Wising up”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_”.
A.Becoming aware B.Telling the truth
C.Rising to his feet D.Raising her hand
62.How is the passage mainly developed
A.By inferring(推理). B.By comparing.
C.By listing examples. D.By giving facts.
63.What does the point of the quiz lie in
A.How to put more things into a jar.
B.How well the students learn the lesson.
C.How to get more done in limited time.
D.The skill and order is very important.
( C )
In a recently published book , I came across some exercises with interesting names such as fishbone diagrams , lotus flowers and clustering . As I used these exercises in my classes , I noticed that students were interested . They said more and wrote more . They enjoyed expressing their ideas and sharing them in groups .They were no longer passively waiting for the bell, but actively took part in the lesson . I find that creativity can act as a way to increase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e fluency (流利程度).
Creativity has become a popular word in recent years . Scholars in the arts ,psychology (心理学), business , education , and science are all working to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 . Robert J. Sternberg is a creativity specialist and Yale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He defines creativity a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work that is both new (original) and appropriate (applicable to the situation)”. This definition is useful, as we want our students to use language in a new way, and to use it correctly and properly. Most scholars say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reativity: big “C” creativity and small “c” creativity. Big “C” creativity refers to genius level thinking that results in artistic masterpieces and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Small “c” creativity refers to everyday level thinking that can be used in any situation. Our emphasis is on the latter. While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any of our students could go on to be the next Picasso or Edison, our aim is to help students produce more ideas and use language in new ways .
64.The underlined words “waiting for the bell” in the fir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
A.longing for a phone call B.hoping to have a bell
C.expecting the end of the class D.wanting to speak in class
65.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author thought the exercises in the book were .
A.popular B.useful C.scientific D.creative
66.When you use a very familiar word in a new way , you are .
A.creative in the sense of big “C” creativity
B.creative in the sense of small “c” creativity
C.not creative in the sense of big “c” creativity
D.not creative in the sense of small “c” creativity
67.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
A.show how useful the book is B.explain what creativity is
C.discuss how one can be creative D.tell what teaching aims at
( D )
How to Be a Winner
Sir Steven Redgrave
Winner of 5 Olympic Gold Medals
“In 1997 I was found to have developed diabetes (糖尿病). Believing my career was over, I felt extremely low. Then one of the specialists said there was no reason why I should stop training and competing. That was it – the encouragement I needed. I could still be a winner if I believed in myself. I am not saying that it isn’t difficult sometimes. But I wanted to prove to myself that I wasn’t finished yet. Nothing is to stand in my way. ”
Karen Pickering
Swimming World Champion
“I swim 4 hours a day, 6 days a week. I manage that sort of workload by putting it on top of my diary. This is the key to success – you can’t follow a career in any field without being well-organized. List what you believe you can achieve. Trust yourself, write down your goals for the day, however small they are, and you’ll be a step closer to achieving them.”
Kirsten Best
Poet & Writer
“When things are getting hard, a voice inside my head tells me that I can’t achieve something. Then, there are other distractions, such as family or hobbies. The key is to concentrate. When I feel tense, it helps a lot to repeat words such as ‘calm’, ‘peace’ or ‘focus’, either out loud or silently in my mind. It makes me feel more in control and increases my confidence. This is a habit that can become second nature quite easily and is a powerful psychological (心理的) tool.”
68. What does Sir Steven Redgrave mainly talk about
A. Difficulties influenced his career.
B. Specialists offered him medical advice.
C. Training helped him defeat his disease.
D. He overcame the shadow of illness to win.
69. What does Karen Pickering put on top of her diary
A. Her training schedule. B. Her daily happenings.
C. Her achievements. D. Her sports career.
70.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distractions” probably refer to
A. Ways that help one to focus.
B. Words that help one to feel less tense.
C. Activities that turn one’s attention away.
D. Habits that make it hard for one to relax.
7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do the three people have in common
A. Courage. B. Devotion. C. Hard work . D. Self-confidence.
( E )
Everyone has got two personalities — the one that is shown to the world and the other that is secret and real. You don't show your secret personality when you're awake because you can control your behaviour, but when you're asleep,your sleeping position shows the real you.In a normal night,of course,people frequently change their position.The important position is the one that you go to sleep in.
If you go to sleep on your back,you're a very open person.You normally trust people and you are easily influenced by fashion or new ideas.You don't like to upset people,so you never express your real feelings. You're quite shy and you aren't very confident.
If you sleep on your stomach,you are a rather secretive(不坦率的)person.You worry a lot and you're always easily upset.You're very stubborn(顽固的),but you aren't very ambitious.You usually live for today not for tomorrow.This means that you enjoy having a good time.
If you sleep curled up(卷曲),you are probably a very nervous person.You have a low opinion of yourself and so you're often defensive. You're shy and you don't normally like meeting people.You prefer to be on your own.You're easily hurt.
If you sleep on your side,you have usually got a well-balanced personality. You know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You're usually careful. You have a confident personality.You sometimes feel anxious,but you don't often get depressed.You always say what you think even if it annoys people.
72.According to the writer,you naturally show your secret and real personality __________.
A.only in a normal night
B.only when you’re sleeping
C.only when you refuse to show yourself to the world
D.only when you change sleeping position
73.Point out which sentence is used to show the personality of a person who is used to sleeping
on his/her stomach?
A.He /she is always optimistic.
B.He /she doesn't want to stick to his or her opinion.
C.He /she always enjoys his/her real life.
D.He /she often dreams to be a big person.
74.Maybe you don't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a person who sleeps curled up.Why?
A.He/she would rather be alone than communicate with you.
B.He/she is rarely ready to help you.
C.He/she prefers staying at home to going out.
D.He/she wouldn't like to get help from you.
75.It appears that the writer tends to think highly of the person who sleeps on one side
because ______ .
A. he /she always shows sympathy for people
B.he /she is confident,but not stubborn
C.he /she has more strengths than weaknesses
D.he/ she often considers annoying people
2011-2012高二下学期英语期中考答题卡
第Ⅱ卷(共35分)
第四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根据所给的中文提示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每小题1 分,共5分)
76.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么难的一个问题。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 problem.
77. 那位老教授被公认是物理学方面的权威人士.
The old professor 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_ in physics.
78. 我认为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是重要的。(形式宾语it )
I 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for humans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nature.
79. 我们一到达车站, 火车就进站了. (倒装句)
________ _______ we _________ the railway station _______ the train pulled in.
80. 显而易见,玛丽尽力要使我们相信她是诚实的。 (形式主语it )
_____ ____ _________ ______ Mary is making great efforts 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 her honesty.
第二节: 短文填词(满分10)
Do you like friends who can teach you a lot every day Books are
s friends because they bring knowledge to us and keep us company 81. __________
through our life. They are so valuable that (图书馆) are built 82. __________
to (存放) them. Almost all great men are lovers of books. 83.__________
Franklin said that it was books that l him to success and 84. __________
that he could have achieved nothing w books. Books are 85. __________
the holders of mankind’s experience and ______(想像力). They enable 86. __________
us to see through the past and predict the . So when you open 87.__________
a book, you would get into a world ______ you have never been 88. _________
before. A good book is a good teacher that h you to get over 89. _________
difficulties. No _______ what you are, young or old, poor or rich, 90. _________
books are your devoted friends. Love books and love life.
第三节: 书面表达 (满分20)
假如你是李平,今年暑假去打工,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以发表在校刊上。
工作地点 一家肯德基(KFC)快餐店
工作时间 四个星期,每天8小时
工作情况 当保洁员(cleaner), 工作辛苦且枯燥, 每天要起早贪黑地工作,差点中途放弃
你的体会 遇到了一些没预料到的困难,认识到了劳动(labor)的意义……
注意:1. 必须使用第一人称;
     2. 不要逐句翻译,可适当扩展,总词数120左右;
3.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以下为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方框区域内作答,否则答题无效。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延中学2011-2012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考参考答案
76. have come across such a difficult/have met with so difficult a
77. is acknowledged/recognized to be an authority
78. find/think/consider it important,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79. Hardly/Scarcely had …reached…when…
80. It is apparent/obvious that …to convince us of
81. such 82. libraries 83. store/keep/preserve 84. led 85. without
86. imagination 87.future 88. where 89. helps 90. matter
VII. One possible version: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this year, I thought I should do something meaningful instead of staying at home, so I got a job at a KFC fast food restaurant and worked there as a cleaner. I worked seven hours a day for four weeks.
Although I met with a lot of difficulty in the work, it helped me understand better what labor means. I think it is really a successful experience.(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B.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C.内能向机械能转化是有条件的,即环境中必须存在温度差,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能够研制出效率达100%的热机
D.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体积减小时( )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B.气体分子的密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可能不变
C.若气体吸热,则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可能不变
D.若气体放热,则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B.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C.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饱和汽的体积,就可减小饱和汽的压强。
D.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
4.如下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0,乙分子位于r轴上距原点为r3的位置.虚线分别表示分子间斥力f斥和引力f引的变化情况,实线表示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的合力f的变化情况.若把乙分子由静止释放,则乙分子( )
A.从r3到r1做加速运动,从r1向O做减速运动
B.从r3到r2做加速运动,从r2到r1做减速运动
C.从r3到r1,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D.从r3到r1,分子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如P-T图上abcd图线所示,其中bc⊥ab,cd∥ab,由图线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过程,气体不做功
B.bc过程外界压缩气体做功
C.cd过程,气体不做功
D.da过程,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6.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势能忽略不计)在某一状态变化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8J,气体内能减少12J,则在该过程中( )
A.气体吸热4J B.气体放热20 J
C.气体放热 4 J D.气体压强可能不变
7.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四种状态变化中,哪些是可能实现的( )
A.增大压强时,温度降低,体积增大
B.升高温度时,压强减少,体积减小
C.降低温度时,压强增大,体积不变
D.降低温度时,压强减小,体积增大
8. 关于电磁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波速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
B.电磁波和机械波一样依赖于介质传播
C.电磁波中每一处电场强度方向和磁感应强度方向相互垂直,并且与波的传播方向也垂直
D.电磁波发射时需要经过解调,解调的方式有调幅和调频
9.光从甲介质射入乙介质,由图可知( )
A.甲介质是光疏介质,乙是光密介质
B.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C.光在甲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D.若甲为空气,则乙的折射率为
10. 光导纤维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以下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B.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C.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折射
D. 内芯的折射率与外套相同,外套材料有韧性,可以起保护作用
11.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为球形,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a、b代表两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比b光小
B.在水滴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小
C.a光在P处发生了全反射
D.射出水滴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
12.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仅是装饰品,也是夜间骑车的安全指示灯,它能把来自后面的光照反射回去。某种自行车尾灯可简化为由许多整齐排列的等腰直角棱镜(折射率)组成,棱镜的横截面如图所示。一平行于横截面的光线从点垂直边射人棱镜,先后经过边和边反射后,从边的点射出,则出射光线是( )
A.平行于边的光线①
B.平行于入射光线的光线②
C.平行于边的光线③
D.平行于边的光线④
13.如图所示,曲轴上挂一个弹簧振子,转动摇把曲轴可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开始时不转动摇把,让振子自由振动,测得其频率为2Hz。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40r/min。则( )
A.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5s
B.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25s
C.当转速为240 r/min时,弹簧振子的振幅最大
D.转速越大,弹簧振子的振幅就越大
14.如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质点P此时的运动方向如图中所示,则可判定( )
A.波向右传播
B.质点a的振幅大于质点b的振幅
C.质点a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
D.质点c与P的运动方向相同
15.如右图为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其中虚线是t1=0.01s时的波形,实线是t2=0.02s时的波形,已知t2 t1=。关于这列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600m/s
B.从t1时刻开始,经0.1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0.8m
C.若该波波源从0点沿x轴正向运动,则在x=200m处
的观测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大于25Hz
D.遇到宽约3m的障碍物时,该波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16.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Δt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 ( )
A.周期为Δt,波长为8L B.周期为Δt,波长为8L
C.周期为Δt,波速为 D.周期为Δt,波速为
1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的波相叠加而发生的干涉的示意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
A.质点A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变为振动减弱点
B.质点B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变为振动加强点
C.质点C可能为振动加强点,也可能为振动减弱点
D.质点D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减弱
18.质量分别为mA= 2 kg和mB= 3 kg的A、B两物块,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后竖直放在水平面上。今用大小为F=45N的力把物块A向下压而使之处于静止,突然撤去压力,则( )
A.物块B有可能离开水平面
B.物块B不可能离开水平面
C.只要k足够小,物块B就可能离开水平面
D.只要k足够大,物块B就可能离开水平面
二.实验题(19分)
19.(3分)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3溶液有50滴,现取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最后扩展成面积为0.2m2的油膜,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为 。在该实验中滴入油酸酒精溶液之前,要在水面上均匀的撒上薄薄的一层痱子粉,其作用是形成清晰的油膜边缘。
20.用圆弧状玻璃砖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先在白纸上放好圆弧状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和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在纸上标出大头针位置和圆弧状玻璃砖轮廓如下图所示(O为两圆弧圆心;图中已画出经P1、P2点的入射光线)。
(1)在图上补画出所需的光路图,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2分)
(2) 用所测物理量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n =________ ;(2分)
(3)为了保证在弧面CD得到出射光线,实验过程中,光线在弧面AB的入射角应尽量____________(小一些,无所谓,大一些) (2分)
21.(1)(6分)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如图所示;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_mm。若某次测量时间结果如图所示,则秒表的读数是 s。
(2)(4分)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系统(DIS)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 (填“A”或“B”).另外,在南大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两种单摆a、b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两单摆a、b的摆长之比= .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7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7分)一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a)所示,经0.1s后变成图(b)。 求
(1)该波的波长。 (2)该波的波速。
(3)若该波源的周期为T, 2T<0.1s<3T,则波速为多少。
23.(8分)两束平行的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沿直线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OA=,OP=R,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求:
(1)玻璃材料的折射率n 。
(2)光由A点传播到P点的时间t 。
24.(12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体A、B分别与轻质弹簧的两端相连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也为m的小物体C从距A物体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C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速度瞬间变为碰前的一半,之后开始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当A和C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B对地面刚好无压力。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A和C一起开始向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 A和C运动到最高点时的加速度大小;
(3) 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7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7分)一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a)所示,经0.1s后变成图(b)。 求
(1)该波的波长。
(2)该波的波速。
(3)若该波源的周期为T, 2T<0.1s<3T,则波速为多少。
23.(8分)两束平行的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沿直线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OA=,OP=R,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 求:(1)玻璃材料的折射率n 。(2)光由A点传播到P点的时间t 。
24.(12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体A、B分别与轻质弹簧的两端相连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也为m的小物体C从距A物体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C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速度瞬间变为碰前的一半,之后开始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当A和C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B对地面刚好无压力。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求(1) A和C一起开始向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v1;(2) A和C运动到最高点时的加速度大小;(3) 弹簧的劲度系数k。
高二物理期中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二、实验题(共19分)
19. 5×10-10 m (未写单位扣1分)
20(1)略(2分) (2)根据图中符号 若是从空气到玻璃砖则为:
或若是从玻璃砖到空气则为:(2分) (3) 小一些(2分)
21(1)28.80、96.8;(有效数字错不给分) (2) B、;
三.计算题
23.光路如图所示:其中一条光线沿直线穿过玻璃,可知O点为圆心;另一条光线沿直线进入玻璃,在半圆面上的入射点为B,入射角设为θ1,折射角设为θ2,则
sinθ1= (1分) θ1=30°
因OP=R,由几何关系知BP=R,则折射角θ2=60° (1分)
由折射定律得玻璃的折射率为 (1分)
n==1.73. (1分)
2. (1分) (1分) (1分)
(1分)
24.注:在2.3问中未区分m与2m酌情扣分
法二:从碰后到最低点压缩量为
1分
从碰后到最低点的过程
弹力做功为 1分
重力做功为 1分
利用动能定理得 2分
得 1分
法四:
1分
弹簧弹性势能公式
从碰后到最低点的过程 利用机械能守恒得:
4分
得 1分(必修3,选修1-2,集合与简易逻辑)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若集合,,,那么()等于( )
A. B. C. D.
2.的共轭复数是( ).
A. B. C. D.
3.某校现有高一学生210人,高二学生270人,高三学生300人,学校学生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n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如果已知从高一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7人,那么从高三学生中抽取的人数应为( ).
A.10 B.9 C.8 D.7
4.命题“存在,使”的否定是( )
A.存在,使 B.不存在,使
C.任意,使 D.任意,使
5.如果一组数中每个数减去同一个非零常数,则这一组数的( ).
A.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
C.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 D.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6.已知p:|2x-3|>1 , q:>0,则是的(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按流程图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值为,则输出的的值是( )
A. B. C. D.
8.在一次实验中,测得的四组值分别是,,,,
则与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
A. B. C. D.
9.在线性回归模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函数;
B.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唯一确定的;
C.因变量除了受自变量的影响外,可能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会导致随机误差e的产生;
D.随机误差e是由于计算不准确造成的,可通过精确计算避免随机误差e的产生。
10.复数不是纯虚数,则有( ).
A. B. C.且 D.
11.已知集合,,且,
若,则( ).
A. B. C. D.
1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可归纳猜想出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3.“若,则或”的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设,则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6.已知集合,对它的非空子集A,将A中每个元素k,都乘以再求和(如A={1,3,6},可求得和为(-1)·1+(-1)3·3+(-1)6·6=2,则对的所有非空子集,这些和的总和是 .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计74分)
17.已知复数,若,
⑴求; ⑵求实数的值.
18.已知集合A=,
且,求的值。
19.为了比较注射A,B两种药物后产生的皮肤疱疹的面积,选200只家兔做实验,将这200只家兔随机地分成两组。每组100只,其中一组注射药物A,另一组注射药物B。下表1和表2分别是注射药物A和药物B后的实验结果。(疱疹面积单位:)
表1:注射药物A后皮肤疱疹面积的频数分布表
疱疹面积
频数 30 40 20 10
频率/组距
表2:注射药物B后皮肤疱疹面积的频数分布表
疱疹面积
频数 10 25 20 30 15
频率/组距
完成上面两个表格及下面两个频率分布直方图;
(2)完成下面列联表,并回答能否有99.9%的把握认为“注射药物A后的疱疹面积与注射药物B后的疱疹面积有差异”。 (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疱疹面积小于70 疱疹面积不小于70 合计
注射药物A a= b=
注射药物B c= d=
合计 n=
附:
P(K2≥k) 0.10 0.05 0.025 0.010 0.001
k 2.706 3.841 5.024 6.635 10.828
;
20.已知,设和是方程的两个根,不等式
对任意实数恒成立;函数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求使“P且Q”为真命题的实数的取值范围.
21.适当方法证明:
(1)若,,求证:;
(2)已知,且, 求证:与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22.已知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且不等式的解集为,
(1)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根,求的解析式;
(2)若的最大值为正数,求的取值范围.
季延中学 高二数学期中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若,则且; 14.;
15. ; 16.2560;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计74分)
17.解:⑴
⑵,得 解得
19.解:
由于,所以有99.9%的把握认为“注射药物A后的疱疹面积与注射药物B后的疱疹面积有差异”.
20.解:由题设x1+x2=a,x1x2=-2,
∴|x1-x2|==.
当a∈[1,2]时,的最小值为3.
要使|m-5|≤|x1-x2|对任意实数a∈[1,2]恒成立,只须|m-5|≤3,即2≤m≤8.
由已知,得f(x)=3x2+2mx+m+=0的判别式
Δ=4m2-12(m+)=4m2-12m-16>0,
得m<-1或m>4.
综上,要使“P∧Q”为真命题,只需P真Q真,即
解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4,8].
22. 解:(1)∵f(x)+2x>0的解集为(1,3),

由方程,

∵方程②有两个相等的根,
∴,
即5a2-4a-1=0,解得a=1(舍) 或
代入①得:
(2)由
由 解得:
故当的最大值为正数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输入x
计算 的值
输出结果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