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9八上·天台月考)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2.(2019八上·天台月考)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 )A.晋 B.齐 C.楚 D.秦3.(2019八上·天台月考)古代两河流域,曾经生活着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他们都发明了文字,我们把苏美尔人书写的文字称作( )A.象形文字 B.字母文字 C.甲骨文 D.楔形文字4.(2019八上·天台月考)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及其建立者分别是( )A.西周、纣 B.夏朝、启 C.商朝、汤 D.夏朝、禹5.(2019八上·天台月考)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6.(2019八上·天台月考)西周统治阶级以________制度为工具,巩固其统治。( )①分封制 ②礼乐制 ③禅让制 ④郡县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7.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重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的需要C.分封制的衰落 D.人民的愿望8.(2019八上·天台月考)《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于“圉”,为最下等级的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9.(2019八上·天台月考)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时引用了于谦的《咏煤炭》诗中“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习总书记的抱负和情怀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10.(2019八上·天台月考)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柏拉图在街上辩论②到剧场看戏③和凯撒大帝讨论国家大事④欣赏奥林匹亚运动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0分)11.(2019八上·天台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材料二: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古罗马曾有三次影响世界,第一次以武カ,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人们思想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给世界带来了最为平和、持久的影响。”(1)学习《从共和国到帝国》,要抓住“古罗马的兴衰过程”这一核心,可以设计古罗马兴衰的线索如下,请填写完整。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了意大利→ 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建立(前27年)→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 的大帝国→ 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灭亡(476年)(2)结合材料一分析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特点。(3)材料二中提到“古罗马以法律影响世界”。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12.(2019八上·天台月考)历史上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我国哪一历史时期?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记载了哪一次变革?根据材料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及影响。(3)根据材料,说说该二次变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之处?13.(2019八上·天台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王应极力使吠舍和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材料二:“公民大会一开始,传令官便宣读五百人会议审核过的提案。接着,赞成者和反对者便轮流登台发言,会场群情起伏,待双方发言完毕,便开始表决。”材料三:“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如果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要同样被打瞎另一只眼睛作为惩罚”;“如果奴隶主弄瞎了自由民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国王在这一制度下属于哪个等级?(2)材料二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在谁统治时期达到全盛?(3)根据材料三这部文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你知道这部文献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吗?请至少列出一条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罗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粮仓。因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ABD三项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C项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非洲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灵活理解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2.【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晋国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曾称霸春秋时期,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A项晋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点,应把握晋国发展的历史。解答本题应把握“三家分晋”的历史典故。3.【答案】D【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亚洲西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D项楔形文字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楔形文字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4.【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ABC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夏朝、禹分别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及其建立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和建立者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夏朝的历史地位。5.【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通过司母戊鼎和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B项商朝时期的历史可以通过通过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了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司母戊鼎和甲骨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制造业和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6.【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西周时期实行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一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显示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①②是西周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工具;③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制度,④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③④应排除。A项①②是西周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工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工具,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史实。7.【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重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变革根本原因的识记。8.【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A项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不符合题意,孔子关心“人”的生命,只能说明对人本身的关注,并不能引申为对下人是平等的;B项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与奴隶社会的事实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孔子“仁”的主张符合题干材料内容,符合题意;D项孔子反对等级差别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的意思;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掌握孔子的儒家思想。9.【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儒家强调“仁”。“仁”就是“爱人”,也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儒家要求统治者体贴民情、爱惜民力。所以习总书记的抱负和情怀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儒家的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思想。ACD三项和“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要灵活运用百家争鸣思想。10.【答案】D【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①符合题意。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②符合题意。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制;在公元前49年时,恺撒夺取政权,但不久之后,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③不符合题意。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代希腊,④符合题意。D项①②④可能做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文明成就。重点熟记基础知识。11.【答案】(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395;西罗马帝国(2)“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从奴隶主贵族中产生”,体现了贵族政治;“由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见罗马实行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结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罗马法的起源。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同地中海西部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2)根据材料一中的“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可知罗马共和国实行贵族政治;根据材料一中的“……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可知罗马共和国实行民主政治。由此可见: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3)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公元前449年元老会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阶级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利益,并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故答案为:(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395;西罗马帝国。(2)“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从奴隶主贵族中产生”,体现了贵族政治;“由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见罗马实行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结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罗马法的起源。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答案】(1)①春秋时期。②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最先称霸,确立了霸主地位。(2)秦国商鞅变法。②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③影响(关系):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础。(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①坚持改革,与时俱进;②政策的制定要保护农民(人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知识。“管仲相桓公”——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管仲相桓公”发生在我国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的影响: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最先称霸,确立了霸主地位。(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知识。 秦孝公用商君,商君即商鞅,秦孝公让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是措施:坏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急耕战之赏——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影响: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础,(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本题考查以史为鉴内容。三则材料都说明改革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革,与时俱进;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利益,所以政策的制定要保护农民(人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答案为:(1)①春秋时期。②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最先称霸,确立了霸主地位。(2)秦国商鞅变法。②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③影响(关系):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础。(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①坚持改革,与时俱进;②政策的制定要保护农民(人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的史实。13.【答案】(1)种姓制度。刹帝利。(2)民主制度、伯里克利。(3)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奴隶主阶级。理由: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相关知识。吠舍和首陀罗是古代印度的第三和第四等级,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国王属于刹帝利等级,国王、武士、官吏均属于第二等级。(2)本题考查古希腊的相关知识。材料三反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反映了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3)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的相关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两河流域地区的社会面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统治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此着重于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因为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故答案为:(1)种姓制度。刹帝利。(2)民主制度、伯里克利。(3)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奴隶主阶级。理由: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种姓制度、《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种姓制度、《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史实。1 / 1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9八上·天台月考)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答案】C【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罗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粮仓。因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ABD三项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C项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非洲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灵活理解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2.(2019八上·天台月考)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 )A.晋 B.齐 C.楚 D.秦【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晋国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曾称霸春秋时期,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A项晋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点,应把握晋国发展的历史。解答本题应把握“三家分晋”的历史典故。3.(2019八上·天台月考)古代两河流域,曾经生活着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他们都发明了文字,我们把苏美尔人书写的文字称作( )A.象形文字 B.字母文字 C.甲骨文 D.楔形文字【答案】D【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亚洲西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D项楔形文字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楔形文字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4.(2019八上·天台月考)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及其建立者分别是( )A.西周、纣 B.夏朝、启 C.商朝、汤 D.夏朝、禹【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ABC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夏朝、禹分别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及其建立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和建立者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夏朝的历史地位。5.(2019八上·天台月考)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通过司母戊鼎和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B项商朝时期的历史可以通过通过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了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司母戊鼎和甲骨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制造业和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6.(2019八上·天台月考)西周统治阶级以________制度为工具,巩固其统治。( )①分封制 ②礼乐制 ③禅让制 ④郡县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西周时期实行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一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显示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①②是西周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工具;③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制度,④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③④应排除。A项①②是西周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工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工具,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史实。7.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重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的需要C.分封制的衰落 D.人民的愿望【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重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变革根本原因的识记。8.(2019八上·天台月考)《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于“圉”,为最下等级的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A项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不符合题意,孔子关心“人”的生命,只能说明对人本身的关注,并不能引申为对下人是平等的;B项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与奴隶社会的事实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孔子“仁”的主张符合题干材料内容,符合题意;D项孔子反对等级差别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的意思;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掌握孔子的儒家思想。9.(2019八上·天台月考)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时引用了于谦的《咏煤炭》诗中“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习总书记的抱负和情怀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儒家强调“仁”。“仁”就是“爱人”,也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儒家要求统治者体贴民情、爱惜民力。所以习总书记的抱负和情怀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儒家的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思想。ACD三项和“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要灵活运用百家争鸣思想。10.(2019八上·天台月考)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柏拉图在街上辩论②到剧场看戏③和凯撒大帝讨论国家大事④欣赏奥林匹亚运动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①符合题意。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②符合题意。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制;在公元前49年时,恺撒夺取政权,但不久之后,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③不符合题意。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代希腊,④符合题意。D项①②④可能做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文明成就。重点熟记基础知识。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0分)11.(2019八上·天台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材料二: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古罗马曾有三次影响世界,第一次以武カ,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人们思想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给世界带来了最为平和、持久的影响。”(1)学习《从共和国到帝国》,要抓住“古罗马的兴衰过程”这一核心,可以设计古罗马兴衰的线索如下,请填写完整。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了意大利→ 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建立(前27年)→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 的大帝国→ 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灭亡(476年)(2)结合材料一分析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特点。(3)材料二中提到“古罗马以法律影响世界”。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395;西罗马帝国(2)“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从奴隶主贵族中产生”,体现了贵族政治;“由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见罗马实行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结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罗马法的起源。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同地中海西部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2)根据材料一中的“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可知罗马共和国实行贵族政治;根据材料一中的“……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可知罗马共和国实行民主政治。由此可见: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3)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公元前449年元老会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阶级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利益,并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故答案为:(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395;西罗马帝国。(2)“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从奴隶主贵族中产生”,体现了贵族政治;“由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见罗马实行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结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罗马法的起源。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2019八上·天台月考)历史上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我国哪一历史时期?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记载了哪一次变革?根据材料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及影响。(3)根据材料,说说该二次变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之处?【答案】(1)①春秋时期。②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最先称霸,确立了霸主地位。(2)秦国商鞅变法。②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③影响(关系):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础。(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①坚持改革,与时俱进;②政策的制定要保护农民(人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知识。“管仲相桓公”——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管仲相桓公”发生在我国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的影响: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最先称霸,确立了霸主地位。(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知识。 秦孝公用商君,商君即商鞅,秦孝公让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是措施:坏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急耕战之赏——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影响: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础,(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本题考查以史为鉴内容。三则材料都说明改革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革,与时俱进;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利益,所以政策的制定要保护农民(人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答案为:(1)①春秋时期。②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最先称霸,确立了霸主地位。(2)秦国商鞅变法。②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③影响(关系):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础。(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①坚持改革,与时俱进;②政策的制定要保护农民(人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的史实。13.(2019八上·天台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王应极力使吠舍和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材料二:“公民大会一开始,传令官便宣读五百人会议审核过的提案。接着,赞成者和反对者便轮流登台发言,会场群情起伏,待双方发言完毕,便开始表决。”材料三:“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如果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要同样被打瞎另一只眼睛作为惩罚”;“如果奴隶主弄瞎了自由民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国王在这一制度下属于哪个等级?(2)材料二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在谁统治时期达到全盛?(3)根据材料三这部文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你知道这部文献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吗?请至少列出一条理由。【答案】(1)种姓制度。刹帝利。(2)民主制度、伯里克利。(3)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奴隶主阶级。理由: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相关知识。吠舍和首陀罗是古代印度的第三和第四等级,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国王属于刹帝利等级,国王、武士、官吏均属于第二等级。(2)本题考查古希腊的相关知识。材料三反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反映了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3)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的相关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两河流域地区的社会面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统治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此着重于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因为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故答案为:(1)种姓制度。刹帝利。(2)民主制度、伯里克利。(3)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奴隶主阶级。理由: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种姓制度、《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种姓制度、《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