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阶段性测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阶段性测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阶段性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9八上·台州月考)“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使“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的国王是(  )
A.夏启 B.尧 C.夏禹 D.商汤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夏朝时期,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A项夏启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的国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世袭制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世袭制的相关知识。
2.(2019八上·台州月考)李明向朋友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其中错误的有(  )
①国王桀残暴无度,导致西周灭亡
②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
③禹继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④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导致西周灭亡的是周幽王,①与史实不符;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②与史实相符;启即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不是禹,③与史实不符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不是定都镐京,西周定都镐京,④与史实不符。
C项①③④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夏商周的更替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替。
3.(2017八上·嘉兴期中)《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据“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分封制下,诸侯有向周王述职的义务,不述职将受到惩处。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2018八上·台州开学考)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中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应用
C.各诸侯要富国强兵 D.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私田大量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主要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B项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中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5.(2019八上·台州月考)提出“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后期的楚国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本题材料显示的就是老子的辩证思想。
B项老子提出“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老子的思想。识记老子的主张。
6.(2019八上·台州月考)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
①元老院是雅典的最高决策机构
②所有雅典人包括妇女都享有权利
③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④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决策机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③④符合史实;①元老院是罗马的最高决策机构;②所有雅典人包括妇女都享有权利不符合史实,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
D项③④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需要灵活运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与地位。
7.(2019八上·台州月考)下列有关古希腊文化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古希腊的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
②《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
③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④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喜剧之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腓尼基字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文字。现在西方的拉丁字母文字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腓尼基字母,后来经过古希腊和罗马的发展与演变,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拉丁字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文字;①说法错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整理而成的《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②说法正确。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对后世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③说法正确。喜剧作家是阿里斯托芬,相传他写有四十四部喜剧,现存《阿卡奈人》、《骑士》、《和平》、《鸟》、《蛙》等十一部,有“喜剧之父”之称;④说法错误。
C项②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文化成就。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8.(2017八上·柯桥期中)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创立的时间是1世纪,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是7世纪,故正确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
9.(2019八上·台州月考)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
A.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B.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D项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区别掌握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10.(2019八上·台州月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秦的统一可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统一货币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统一文字: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A项建立专制集权统治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B项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符合题意;
C项焚书坑儒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D项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是军事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注意扎实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1.(2019八上·台州月考)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已经统一中国,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在那里设立了南海郡进行管理。秦始皇为了发展经济,统一了货币,将六国的钱币统一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所以在南海郡当时实行的货币已经是圆形方孔钱(秦半两铜钱)。
C项圆形方孔钱是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理解并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史实。
12.(2019八上·台州月考)秦朝采取了焚书坑儒等措施,你认为秦朝采取这些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文化控制
C.为显示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D.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一了文字、货币和思想等,但这些措施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和权威,加强中央集权。
D项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是秦朝采取焚书坑儒等措施的最主要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认识。容易混淆选项B和D,注意题干中的“最主要目的”。
13.(2019八上·台州月考)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
【答案】D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故最后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D项刘邦打败了秦朝统治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以“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为切入点,考查巨鹿之战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14.(2019八上·台州月考)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据此判断,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实行刺史制度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颁布“推恩令”。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封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A项颁布“推恩令”是题干材料中描述的汉武帝推行的措施,符合题意;
BCD项和题干材料中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15.(2019八上·台州月考)我国新设立了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汉武帝时期,设立监督郡国主要官员行为的专职官员是(  )
A.丞相 B.刺史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为加强监察制度,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郡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抵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B项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监督郡国主要官员行为的专职官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监督郡国主要官员行为”。 注意准确识记汉武帝时期设立的负责监督和检举地方官员以及皇族不法行为的官职是刺史。
16.(2019八上·台州月考)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占据主导地位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从“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看,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从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打击压抑了其他各派学说,不利于促进学术的繁荣,也不利于公平的选拔人才。
C项②④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时期思想大一统的认识。注意扎实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7.(2019八上·台州月考)从下列三张学习卡片上,我们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A.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张骞通西域加强与西域各族的交往,特别是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晋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加强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民族的融合。
A项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是从题干三张学习卡片上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三张学习卡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
18.(2019八上·台州月考)新疆地广物丰,民风奇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一年发生的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公元前121年 B.公元121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
【答案】C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
C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立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哦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立。
19.(2019八上·台州月考)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章节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我国传统医学在秦汉时代就蓬勃发展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②《黄帝内经》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③扁鹊发明了一套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④张仲景编定《伤寒杂病论》,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
C项①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科技成就,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0.(2019八上·台州月考)我们通过《史记》可以查询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刘秀建立东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史记》是西汉汉武时期的司马迁所著的史学著作,该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①②③属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通过《史记》可以查询到。④刘秀建立东汉在汉武帝之后,通过《史记》不能查询到。
A项①②③通过《史记》可以查询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史记》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19八上·椒江月考)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写出其变法的主要措施。
(2)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2)倾邻国而雄诸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3)变法中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以得出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根据材料一“急耕战之赏”可知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根据材料二“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知商鞅变法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3)本题考查商鞅变的措施,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可知商鞅变法引起了奴隶主贵族的强烈不满,其主要原因是变法中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
故答案为:(1)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2)倾邻国而雄诸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3)变法中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基础知识。
22.(2019八上·台州月考)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1)上面的两幅图分别记录了什么历史现象?
(2)两幅图所描述的景象有何共同之处?产生这种社会氛围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1)图一反映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图二反映了雅典哲学的活跃局面。
(2)这两幅图所描绘的景象反映了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氛围。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客观上提供了自由的社会环境;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优越的政治制度为公民的思想言论提供了政治保障。
【知识点】百家争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雅典学院》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之逸事,反映了雅典哲学的活跃局面。
(2)根据本题的图片资料内容可知,百家争鸣和雅典学院的学术氛围都比较自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当时处在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国改革,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发达。正是这些原因促进了百家争鸣和雅典学院的创办。
故答案为:(1)图一反映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图二反映了雅典哲学的活跃局面。
(2)这两幅图所描绘的景象反映了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氛围。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客观上提供了自由的社会环境;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优越的政治制度为公民的思想言论提供了政治保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幅图片为依托,考查百家争鸣和雅典哲学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理解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23.(2019八上·椒江月考)【史料析史】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不仅在政治领域建立了影响深远的民主制度,而且在哲学、科学、文学、戏剧和美术等领域成就斐然,产生出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显现出智慧的光芒和人性的辉煌,对西方文化作出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设有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元老院是权力最大的国家机构,由三百多名贵族组成,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
材料三: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
(1)请分别举出古希腊在文学、科学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征服世界”的是哪个宗教?罗马“第三次是以法律”征服世界,罗马法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案】(1)文学:《荷马史诗》科学: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理和浮力定理。
(2)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3)基督教;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文学科学成就,要求具备准确的识记能力。材料一:古希腊不仅在政治领域建立了影响深远的民主制度,而且在哲学、科学、文学、戏剧和美术等领域成就斐然,产生出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显现出智慧的光芒和人性的辉煌,代表性的有《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科学方面的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统治欧洲天文学界1400多年。数学方面欧几里德创造几何学,阿基米德发现比重原理、机械学杠杆原理等,被称为数学之神等等。
(2)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特点,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一个奴隶制贵族共和国,权利由元老院所把持,而雅典民主政治给了所有公民自由参政的机会。
(3)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罗马法律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便利了商业的发展;为处理特殊的民事和刑事案件提供了统一标准;保护私人财产和家庭稳定;增强法律观念;促进社会公平。“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为近现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
故答案为:(1)文学:《荷马史诗》科学: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理和浮力定理。
(2)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3)基督教;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古罗马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4.(2019八上·椒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认识历史人物】
历史信息 所创制度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①举措:________
“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 ②举措:________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群、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
(1)阅读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答案】(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3)对秦朝:巩固政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了后世王朝的总趋势。
【知识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要求具备准确的识记能力和解读图表的能力。嬴政是秦始皇的名字,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建立了郡县制、皇帝制度和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秦陆续灭了六国”反映了国家的统一为制度的创新奠定基础,“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说明了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秦朝最终选择了一套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体系。
(3)本题考查秦朝制度的影响,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秦朝建设性地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制度、官僚制度上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君主与官僚的关系,巩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并且该套反映出权力的集中和统一的政治制度为后世所革新并沿用,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的。
故答案为:(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3)对秦朝:巩固政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了后世王朝的总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5.(2019八上·台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董必武《谒昭君墓》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
(1)根据所学知识,两件国宝分别反映了什么史实?
(2)材料二中,《谒昭君墓》你同意作者的态度吗?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3)两件国宝代表的朝代既迎来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也出现过内部混乱。请你列举相关史实印证这一结论。
【答案】(1)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2)同意,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封建盛世:文景之治。乱世:七国之乱。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国宝一“马踏匈奴”反映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国宝二“《明妃出塞图》”反映的昭君出塞。
(2)本题主要考查昭君出塞的评价。材料二“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的意思是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我同意作者的态度。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七国之乱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两件国宝指的是西汉王朝。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景帝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谋划削藩。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史称七国之乱。
故答案为:(1)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2)同意,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封建盛世:文景之治。乱世:七国之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文景之治、七国之乱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识记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文景之治、七国之乱等相关知识。
1 / 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阶段性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9八上·台州月考)“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使“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的国王是(  )
A.夏启 B.尧 C.夏禹 D.商汤
2.(2019八上·台州月考)李明向朋友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其中错误的有(  )
①国王桀残暴无度,导致西周灭亡
②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
③禹继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④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7八上·嘉兴期中)《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4.(2018八上·台州开学考)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中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应用
C.各诸侯要富国强兵 D.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5.(2019八上·台州月考)提出“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6.(2019八上·台州月考)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
①元老院是雅典的最高决策机构
②所有雅典人包括妇女都享有权利
③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④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决策机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19八上·台州月考)下列有关古希腊文化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古希腊的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
②《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
③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④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喜剧之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17八上·柯桥期中)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9.(2019八上·台州月考)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
A.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B.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10.(2019八上·台州月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11.(2019八上·台州月考)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 B.
C. D.
12.(2019八上·台州月考)秦朝采取了焚书坑儒等措施,你认为秦朝采取这些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文化控制
C.为显示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D.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13.(2019八上·台州月考)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
14.(2019八上·台州月考)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据此判断,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实行刺史制度
15.(2019八上·台州月考)我国新设立了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汉武帝时期,设立监督郡国主要官员行为的专职官员是(  )
A.丞相 B.刺史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
16.(2019八上·台州月考)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占据主导地位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9八上·台州月考)从下列三张学习卡片上,我们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A.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18.(2019八上·台州月考)新疆地广物丰,民风奇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一年发生的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公元前121年 B.公元121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
19.(2019八上·台州月考)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章节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我国传统医学在秦汉时代就蓬勃发展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②《黄帝内经》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③扁鹊发明了一套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④张仲景编定《伤寒杂病论》,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019八上·台州月考)我们通过《史记》可以查询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刘秀建立东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19八上·椒江月考)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写出其变法的主要措施。
(2)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
22.(2019八上·台州月考)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1)上面的两幅图分别记录了什么历史现象?
(2)两幅图所描述的景象有何共同之处?产生这种社会氛围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3.(2019八上·椒江月考)【史料析史】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不仅在政治领域建立了影响深远的民主制度,而且在哲学、科学、文学、戏剧和美术等领域成就斐然,产生出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显现出智慧的光芒和人性的辉煌,对西方文化作出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设有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元老院是权力最大的国家机构,由三百多名贵族组成,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
材料三: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
(1)请分别举出古希腊在文学、科学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征服世界”的是哪个宗教?罗马“第三次是以法律”征服世界,罗马法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4.(2019八上·椒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认识历史人物】
历史信息 所创制度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①举措:________
“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 ②举措:________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群、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
(1)阅读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25.(2019八上·台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董必武《谒昭君墓》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
(1)根据所学知识,两件国宝分别反映了什么史实?
(2)材料二中,《谒昭君墓》你同意作者的态度吗?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3)两件国宝代表的朝代既迎来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也出现过内部混乱。请你列举相关史实印证这一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夏朝时期,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A项夏启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的国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世袭制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世袭制的相关知识。
2.【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导致西周灭亡的是周幽王,①与史实不符;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②与史实相符;启即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不是禹,③与史实不符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不是定都镐京,西周定都镐京,④与史实不符。
C项①③④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夏商周的更替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替。
3.【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据“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分封制下,诸侯有向周王述职的义务,不述职将受到惩处。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私田大量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主要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B项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中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5.【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后期的楚国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本题材料显示的就是老子的辩证思想。
B项老子提出“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老子的思想。识记老子的主张。
6.【答案】D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③④符合史实;①元老院是罗马的最高决策机构;②所有雅典人包括妇女都享有权利不符合史实,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
D项③④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需要灵活运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与地位。
7.【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腓尼基字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文字。现在西方的拉丁字母文字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腓尼基字母,后来经过古希腊和罗马的发展与演变,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拉丁字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文字;①说法错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整理而成的《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②说法正确。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对后世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③说法正确。喜剧作家是阿里斯托芬,相传他写有四十四部喜剧,现存《阿卡奈人》、《骑士》、《和平》、《鸟》、《蛙》等十一部,有“喜剧之父”之称;④说法错误。
C项②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文化成就。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创立的时间是1世纪,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是7世纪,故正确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
9.【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D项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区别掌握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10.【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秦的统一可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统一货币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统一文字: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A项建立专制集权统治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B项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符合题意;
C项焚书坑儒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D项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是军事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注意扎实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1.【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已经统一中国,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在那里设立了南海郡进行管理。秦始皇为了发展经济,统一了货币,将六国的钱币统一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所以在南海郡当时实行的货币已经是圆形方孔钱(秦半两铜钱)。
C项圆形方孔钱是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理解并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一了文字、货币和思想等,但这些措施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和权威,加强中央集权。
D项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是秦朝采取焚书坑儒等措施的最主要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认识。容易混淆选项B和D,注意题干中的“最主要目的”。
13.【答案】D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故最后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D项刘邦打败了秦朝统治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以“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为切入点,考查巨鹿之战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14.【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颁布“推恩令”。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封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A项颁布“推恩令”是题干材料中描述的汉武帝推行的措施,符合题意;
BCD项和题干材料中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为加强监察制度,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郡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抵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B项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监督郡国主要官员行为的专职官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监督郡国主要官员行为”。 注意准确识记汉武帝时期设立的负责监督和检举地方官员以及皇族不法行为的官职是刺史。
16.【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从“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看,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从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打击压抑了其他各派学说,不利于促进学术的繁荣,也不利于公平的选拔人才。
C项②④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时期思想大一统的认识。注意扎实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7.【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张骞通西域加强与西域各族的交往,特别是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晋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加强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民族的融合。
A项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是从题干三张学习卡片上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三张学习卡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
18.【答案】C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
C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立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哦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立。
19.【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
C项①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汉科技成就,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0.【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史记》是西汉汉武时期的司马迁所著的史学著作,该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①②③属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通过《史记》可以查询到。④刘秀建立东汉在汉武帝之后,通过《史记》不能查询到。
A项①②③通过《史记》可以查询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史记》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1.【答案】(1)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2)倾邻国而雄诸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3)变法中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以得出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根据材料一“急耕战之赏”可知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根据材料二“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知商鞅变法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3)本题考查商鞅变的措施,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可知商鞅变法引起了奴隶主贵族的强烈不满,其主要原因是变法中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
故答案为:(1)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2)倾邻国而雄诸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3)变法中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基础知识。
22.【答案】(1)图一反映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图二反映了雅典哲学的活跃局面。
(2)这两幅图所描绘的景象反映了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氛围。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客观上提供了自由的社会环境;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优越的政治制度为公民的思想言论提供了政治保障。
【知识点】百家争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雅典学院》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之逸事,反映了雅典哲学的活跃局面。
(2)根据本题的图片资料内容可知,百家争鸣和雅典学院的学术氛围都比较自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当时处在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国改革,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发达。正是这些原因促进了百家争鸣和雅典学院的创办。
故答案为:(1)图一反映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图二反映了雅典哲学的活跃局面。
(2)这两幅图所描绘的景象反映了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氛围。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客观上提供了自由的社会环境;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优越的政治制度为公民的思想言论提供了政治保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幅图片为依托,考查百家争鸣和雅典哲学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理解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23.【答案】(1)文学:《荷马史诗》科学: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理和浮力定理。
(2)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3)基督教;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文学科学成就,要求具备准确的识记能力。材料一:古希腊不仅在政治领域建立了影响深远的民主制度,而且在哲学、科学、文学、戏剧和美术等领域成就斐然,产生出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显现出智慧的光芒和人性的辉煌,代表性的有《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科学方面的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统治欧洲天文学界1400多年。数学方面欧几里德创造几何学,阿基米德发现比重原理、机械学杠杆原理等,被称为数学之神等等。
(2)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特点,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一个奴隶制贵族共和国,权利由元老院所把持,而雅典民主政治给了所有公民自由参政的机会。
(3)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罗马法律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便利了商业的发展;为处理特殊的民事和刑事案件提供了统一标准;保护私人财产和家庭稳定;增强法律观念;促进社会公平。“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为近现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
故答案为:(1)文学:《荷马史诗》科学: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理和浮力定理。
(2)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3)基督教;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古罗马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3)对秦朝:巩固政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了后世王朝的总趋势。
【知识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要求具备准确的识记能力和解读图表的能力。嬴政是秦始皇的名字,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建立了郡县制、皇帝制度和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秦陆续灭了六国”反映了国家的统一为制度的创新奠定基础,“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说明了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秦朝最终选择了一套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体系。
(3)本题考查秦朝制度的影响,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秦朝建设性地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制度、官僚制度上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君主与官僚的关系,巩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并且该套反映出权力的集中和统一的政治制度为后世所革新并沿用,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的。
故答案为:(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3)对秦朝:巩固政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了后世王朝的总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5.【答案】(1)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2)同意,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封建盛世:文景之治。乱世:七国之乱。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国宝一“马踏匈奴”反映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国宝二“《明妃出塞图》”反映的昭君出塞。
(2)本题主要考查昭君出塞的评价。材料二“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的意思是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我同意作者的态度。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七国之乱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两件国宝指的是西汉王朝。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景帝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谋划削藩。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史称七国之乱。
故答案为:(1)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2)同意,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封建盛世:文景之治。乱世:七国之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文景之治、七国之乱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识记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文景之治、七国之乱等相关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